中大班音乐教案糖梅仙子
幼儿园中大班音乐教案:糖梅仙子
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
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三、出示图谱二,放音乐唱A段(教师点谱)
四、教师边请幼儿说边用唱的方式来引导。(送了几次糖果)
五、听A段音乐学做动作。
六、听A段音乐教师带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七、接龙游戏“送糖果”
每个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糖,并用接龙的方式游戏。如:糖梅仙子最爱苹果糖、苹果糖样样都喜欢,送给你。(第一名幼儿“送”给下一位同伴。)
八、听ABA段音乐,站起来给朋友们送礼物。
九、出示图谱,教师指图谱,着重点出泡泡糖吹了几下。
十、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1、精灵国王吹啊吹啊,吹出的泡泡有的那么大,有的那么小,我们来看看最大的泡泡国王吹了几下?最小的泡泡吹了几下?还有一些吹了几下?
2、听B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做动作。
你们想不想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乐
好玩吗?我这啊还有许多糖果,谁愿意把这些糖果送给更多的朋友?
十二、结束活动:送糖果。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
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三、出示图谱二,放音乐唱A段(教师点谱)
四、教师边请幼儿说边用唱的方式来引导。(送了几次糖果)
五、听A段音乐学做动作。
六、听A段音乐教师带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七、接龙游戏"送糖果"每个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糖,并用接龙的方式游戏。如:糖梅仙子最爱苹果糖、苹果糖样样都喜欢,送给你。(第一名幼儿"送"给下一位同伴。)
八、听ABA段音乐,站起来给朋友们送礼物。
九、出示图谱,教师指图谱,着重点出泡泡糖吹了几下。
十、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1.精灵国王吹啊吹啊,吹出的泡泡有的那么大,有的那么小,我们来看看最大的泡泡国王吹了几下?最小的泡泡吹了几下?还有一些吹了几下?
2.听B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做动作。你们想不想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乐好玩吗?我这啊还有许多糖果,谁愿意把这些糖果送给更多的朋友?
十二、结束活动:送糖果。
目标:
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糖梅仙子》意思。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难点: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是通过倾听、肢体感应、乐器的演奏。最后通过分组的模拟演奏来完成本节课重点的曲式感应。
2、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情境、好玩的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体验活动的快乐,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3、整体的设置主要事为了解决这节课重点,难点则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1、队形的顺序:
队形一:分散在老师的周围(入场) 附(图1)
队形二:半圆(课堂),分三组。 附(图2)
2、乐器的摆放:摆放在凳子的下方。 附(图3)
活动准备:
1、音乐CD 、 录音机 、 响板 、铃鼓 、手摇铃。
2、幼儿游戏书、 故事图片、乐器图片(钢片琴、管乐)、凳子(半圆围好)
音乐过程:
1、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之《糖梅仙子》,是属于音乐欣赏。曲子是属于ABA曲式。 2、曲子的由来: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糖梅仙子之舞
阿什肯纳吉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这两首是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第二幕的两首舞曲。
背景是圣诞节的夜晚,剧中的小女孩梦见自己的圣诞礼物胡桃夹子,
正和老鼠军队大战,正当老鼠快要获胜的时候,小女孩拿拖鞋向老鼠丢过去,因而打败老鼠军。这时候胡桃夹子也变成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为了答谢小女孩的救命之恩,就带她到由各种糖果做成的[糖梅仙国]宫殿中,享受可口的糖果。[糖梅仙子之舞]是小仙子们欢迎小女孩所跳的舞。
3、已有的经验:
早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欣赏,是在主题《花儿的宴会》之《小草的春天》,它是来自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曲子的曲式是ABA’B’.
4、本节课有模拟演奏,曲子里曾出现的乐器有:钢片琴(A段)、大提琴(前奏)、管乐吹奏(B段)
目标:
一、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二、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四、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音乐分析:
1、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之《糖梅仙子》,是属于音乐欣赏。曲子是属于ABA曲式。
2、曲子的由来: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糖梅仙子之舞
阿什肯纳吉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这两首是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第二幕的两首舞曲。
背景是圣诞节的夜晚,剧中的小女孩梦见自己的圣诞礼物胡桃夹子,
正和老鼠军队大战,正当老鼠快要获胜的时候,小女孩拿拖鞋向老鼠丢过去,因而打败老鼠军。这时候胡桃夹子也变成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为了答谢小女孩的救命之恩,就带她到由各种糖果做成的[糖梅仙国]宫殿中,享受可口的糖果。[糖梅仙子之舞]是小仙子们欢迎小女孩所跳的舞。
3、已有的经验:
早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欣赏,是在主题《花儿的宴会》之《小草的春天》,它是来自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曲子的曲式是ABA’B’.
4、本节课有模拟演奏,曲子里曾出现的乐器有:钢片琴(A段)、大提琴(前奏)、管乐吹奏(B段)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应音乐的曲式。
难点: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是通过倾听、肢体感应、乐器的演奏。最后通过分组的模拟演奏来完成本节课重点的曲式感应。
2、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情境、好玩的游戏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体验活动的快乐,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3、整体的设置主要事为了解决这节课重点,难点则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1、队形的顺序:
队形一:分散在老师的周围(入场) 附(图1)
队形二:半圆(课堂),分三组。附(图2)
2、乐器的摆放:摆放在凳子的下方。附(图3)
活动准备:
1、音乐CD 、录音机 、响板、铃鼓 、手摇铃。
2、幼儿游戏书、 故事图片、乐器图片(钢片琴、管乐)、凳子(半圆围好)
活动过程:
一、律动,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当你们听到鼓声的时候你们就踮着脚尖到处走,当摇铃鼓的时候你们就要做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当你们听到“叮叮”的声音的时候,你们就拍手做出泡泡破掉的造型。
二、感应曲式,幼儿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回旋曲式。
故事引导:所有的小精灵们都来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那个会跳舞的糖梅仙子也来了,她带着大家跳起了漂亮的精灵之舞。还唱起了动听的歌,最后还给小精灵们送礼物呢!
1、A段感应。
(1)语词感应
提问:糖梅仙子是怎么唱歌的呢?什么时候开始送礼物的?我们来听听吧!
① 语词:糖梅仙子最爱泡泡糖、跳跳糖、棒棒糖,样样都喜欢。(3遍)
② 句尾(送糖果):第一段(1个),第二段(2个),第三段(4个)
(2)肢体节奏感应。
提问:糖梅仙子除了喜欢唱歌和跳舞,她还喜欢爱吃糖果,那她喜欢吃哪几种糖果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① 语词:××糖,××糖,××糖,样样都喜欢。(一共3次:拍头拍脸拍肩)
② 句尾:送礼状
(3)乐器感应。
①语词:糖梅仙子最爱×××,×××,×××,样样都喜欢。
②语词替换:×××(手摇铃、小铃鼓、圆舞板)
2、B段与桥的感应。
精灵国王今天很高兴,因为有很多的朋友都过来帮他庆祝生日。所以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礼物。所以他就把泡泡糖发给了所有的朋友,大家都在玩吹泡泡的游戏。有些小朋友很厉害能够吹出很大的泡泡,可是有些小朋友不懂吹,吹三次泡泡就破了,甚至有些只吹一次泡泡就破了。我们也来学它们吹泡泡吧!看谁最厉害哦!
(1)B段:
强音:乐器齐奏。
乐句:吹泡泡状。
管乐尾句:做送礼状。
(2)桥:轻摇乐器。
三、游戏:小小演奏家。--模拟演奏(全曲欣赏)
导语:国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三位新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乐器介绍:钢片琴(A段),大提琴(前奏),管乐吹奏(B段乐句)
2、分组模拟演奏。
介绍规则:各组的乐器分配、演奏时的要求。
四、游戏书:音乐图谱感应ABA曲式。
问题:精灵们一共送了几份礼物?(A段)
说出三种不同拍数的泡泡。(B段)
五、结束。
哇,今天你们参加了国王的生日宴会,高兴吗?我们回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
“糖梅仙子“的音乐、图谱两幅、仙女棒一个、每个篮子放一些糖果幼儿人手一份。
过程:
一、出示图一,用故事引入活动,欣赏ABA段。
教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从精灵王国来的糖梅仙子,昨天精灵国王过生日,我和小精灵们都去给国王庆祝,那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日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听!(教师徒手做动作,不唱,幼儿欣赏)
二、欣赏A段(教师出示糖果,唱出歌词)
三、出示图谱二,放音乐唱A段(教师点谱)
四、教师边请幼儿说边用唱的方式来引导。(送了几次糖果)
五、听A段音乐学做动作。
六、听A段音乐教师带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七、接龙游戏“送糖果”
每个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糖,并用接龙的方式游戏。如:糖梅仙子最爱苹果糖、苹果糖样样都喜欢,送给你。(第一名幼儿“送”给下一位同伴。)
八、听ABA段音乐,站起来给朋友们送礼物。
九、出示图谱,教师指图谱,着重点出泡泡糖吹了几下。
十、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1、精灵国王吹啊吹啊,吹出的泡泡有的那么大,有的那么小,我们来看看最大的泡泡国王吹了几下?最小的泡泡吹了几下?还有一些吹了几下?
2、听B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做动作。
你们想不想学精灵国王吹泡泡糖。
十一、完整感受音乐
好玩吗?我这啊还有许多糖果,谁愿意把这些糖果送给更多的朋友?
十二、结束活动:送糖果。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何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光明正大地品尝?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活动内容:儿谣《泡泡糖》
一、音乐分析:
1、这首儿谣不仅描述了泡泡糖具有多种不同的特点:可以嚼和吹,有各种各样颜色、形状,具有粘性;而且其中蕴涵了这样一个道理:很多东西都具有多种特点,看待事物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这样就会更全面。
2、儿谣内容诙谐、有趣,节拍节奏轻快、明显,易于通过肢体进行表现,游戏性强。
二、教学目标:
(一)尝试创造嚼、粘、吹的肢体造型,体验创造的乐趣。
(二)通过肢体、道具游戏感应儿谣。
三、教学重点:通过肢体、道具游戏,熟悉儿谣语词内容,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四、教学难点: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五、活动准备:
队形:
1、开始暖身部分,自由站队。
2、故事导入和肢体、布球表现嚼的环节半圆围坐。
3、肢体布球做粘动作的环节两人一组,站立做粘的动作。
4、肢体与甜甜圈表现泡泡糖吹的动作的环节,先半圆围坐后自由站立做吹的动作。
乐器摆放:布球(粘上吸铁)、甜甜圈均分别用两个篮子装好,待到该环节时,配班老师拿出让幼儿分组取拿。
其他:音乐CD带、故事图片
六、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随音乐《拨弦》做各种小精灵造型进教室
师:宝宝们,你们见过小精灵吗?有什么样的小精灵?(开心、可爱、淘气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把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精灵到精灵王国去玩吧!(当每段音乐结束时,用肢体动作作出各种精灵造型)
师:宝宝们真棒,能把自己变成各种可爱的小精灵,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精灵王国,请小朋友们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休息会吧!
(二)出示挂图,故事引入,第一遍完整欣赏。
1、出示挂图,故事引入。
师:你们看,小精灵都在忙什么呀?(出示图片)原来呀,精灵国王要过生日了,这三个小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贪吃小精灵想给国王送个甜甜的,可以嚼但不能吞的东西,是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第一遍完整欣赏。
欣赏完后,师:“你们知道贪吃开心小精灵想送的是什么礼物吗?”
(三)肢体、布球创造表现嚼的动作
1、肢体表现嚼的动作。
师:你们是怎样嚼泡泡糖的?(幼儿自由表现)
师:那我们一起来嚼嚼(让集体模仿孩子们创造的嚼的动作,并伴老师清念语词。)
师:现在老师把手变成大嘴巴也来嚼泡泡糖,你们看看是怎样嚼的!(徒手练习,清念做动作两遍)。
2、布球表现嚼的动作。
师: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布球,孩子自取一个)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把这个布球变成泡泡糖,我们的小手变成大嘴巴,我们一起用这个大嘴巴来嚼泡泡糖。(教师简单示范轮手五抓布球,清念)我们也一起来嚼嚼好吗?(清念练习)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嚼泡泡糖吧!(跟音乐一遍)
师:我们小手除了这样嚼,还可以怎样嚼泡泡糖?(三指、二指的动作创编,创造后伴音乐表现)
(四)双人用贴上吸铁的布球互粘,肢体创造表现粘的造型。
1、肢体创造表现粘。
师:泡泡糖嚼了很久后会变成怎么样呢!(幼儿肢体创造粘粘的动作)原来开心小精灵送给国王粘粘的礼物也是什么?粘粘的泡泡糖可好玩了,一不小心粘到哪里了呢?(小脸庞、小屁股、小肚子)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伴清念语词)
2、双人布球互吸,创造表现粘的肢体造型。
1)与配班老师双人合作示范布球互吸游戏,交代游戏规则。
师:泡泡糖可调皮了,除了粘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还粘到了别人的身上。(教师请配课老师配合示范双人互粘肢体造型游戏)
2)找伙伴,学开心小精灵双人玩布球互粘造型游戏。
师:现在请你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一起来学开心小精灵,玩玩泡泡糖粘粘的游戏,好吗?
小结:泡泡糖一不小心就粘到我们身体上,平时我们可不能乱粘,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嚼完的泡泡糖要丢到垃圾桶里。(请小朋友回收布球)
(五)甜甜圈表现吹泡泡糖
1、幼儿创造甜甜圈吹泡泡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吗?当泡泡糖变得粘粘后,我们就可以吹了。我们吹出的泡泡是气球吗?原来,好奇小精灵送给过国王可以吹,但又不是气球的是什么东西呀?(泡泡糖)
师:可是要送泡泡糖给国王,他还不会吹泡泡糖怎么办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宝贝,他可以让国王很快就能学会吹泡泡糖的本领哦!(出示甜甜圈)
幼儿创造表现吹的动作。
2、伴音乐表现。
(六)小结泡泡糖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三个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都是什么呀?(泡泡糖)原来贪吃小精灵送的甜甜的、可以嚼、但不能吞;开心小精灵送的粘粘的很好玩、好奇小精灵送可以吹,但不是汽球的东西都是泡泡糖。
(七)结束
师:国王的生日晚会要开始了,我们把小精灵准备的礼物送给国王吧!(听泡泡糖的音乐做小精灵的动作离开教室)
注意事项:
音乐停止时才做造型,每次变的造型不一样
在故事导入部分孩子要模仿贪吃、开心、好奇小精灵的夸张的表情,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
五指抓、三指、二指抓,左右手轮替
间奏做嚼的动作,每段“扮成小丑最美丽”的语词要摆不一样的造型
先语词练习,再伴音乐,在玩时,两人肢体都要做出粘的动作造型
七、课后反思:
教学特色: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
存在问题:
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
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
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
2.通过语言、图谱及教师动作的提示,跟随音乐合拍准确地做动作。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活动结束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小老鼠和泡泡糖》背景音乐是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主要分A、B两段,A段表现的是小老鼠捡到泡泡糖的,B段音乐主要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曲风活泼有趣,在孩子们拥有泡泡糖的经验下通过扮演小老鼠来与音乐互动,是孩子们比较易于接受的。教师通过朗诵有趣的儿歌、诙谐的动作,表现小老鼠调皮、可爱的有趣形象,让幼儿感受韵律节奏明快的特点,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纲要》中艺术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在活动后半部分,组织幼儿自由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各种动作,不仅充满了好奇,而且让幼儿感到非常有趣,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在其中,活动效果非常好。不足之处,因为先前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缺乏经验,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后的想象活动中,幼儿不能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下一节活动中,教师以故事的的导入方法来让幼儿欣赏音乐,从而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一、教学目标:
1、学念语词;通过肢体、道具、打击乐器,感应语词拍子和节奏。
2、认识五线谱五线、四间音符的排列。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难点:认识五线谱的间和线。
三、教学准备:
1、挂图P1--P2。
2、乐器:圆舞板、布球幼儿人手各一份。
四、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导
1、介绍故事的名称,引发兴趣
2、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出示故事图片,幼儿跟老师指读故事名称《精灵国王的生日礼物》。
故事:
精灵国王的生日快到了,小精灵们准备送给国王一份特别的礼物。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一个吃起来甜甜的却不可以吞下去的礼物;长着两只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的是可以吹出泡泡,却不是气球的礼物;满脸笑容的是开心小精灵,它要给国王送的是可以嚼得很久,摸起来黏黏的礼物。到了晚上的时候,它们从小男孩床头柜的盒子里拿起一包东西,看看它们手里拿的都是红色的礼物,它们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你们猜出来了吗?
3、模仿做嚼、黏、吹的动作。
嚼:用嘴巴、下巴、手肘、双脚等部位嚼。
黏:双手五指张开做泡泡糖黏黏状,每一段语词可以拍身体的不同部位。如,头顶、肩膀、双腿、肚子、屁股等
吹:吹泡泡,泡泡破了。
(二)、律动
1、感应语词拍子
学念语词,感应语词拍子、节奏。
老师示范带幼儿听音乐徒手做律动,感应语词拍子,最后一句(扮成小丑真美丽)拍节奏。
2、肢体游戏
听音乐跟念语词,并用肢体不同部位感应语词拍子、节奏。
(三)、布球游戏
1、出示布球,辨别颜色
引导幼儿辨别颜色。(有红色、绿色、粉红色等)送你一个泡泡糖,你该说什么?(谢谢!)泡泡糖要跟你玩,(拿到泡泡糖布球的小朋友,把你的泡泡糖先黏到那你的小脸上或肚子上等)黏黏紧紧的不要动。
2、探索练习(布球的玩法)
师:试一试,黏在脸上的泡泡糖(布球)可以怎样玩。(转一转、压一压、拍一拍、捏一捏、擦一擦等)
小结:刚才,大家玩的这个好玩的泡泡糖叫布球。(介绍布球)
(四)道具感受、练习语词拍子
(1)老师示范先慢念一遍语词做拍子练习。
(2)听音乐念语词做拍子练习
手持布球,以不同的律动做语词拍子练习,最后一句“扮成小丑最美丽)拍节奏,一字拍一次,也可以举起布球摇节奏。
(3)收放布球
师:现在,你们把布球泡泡糖黏到小篮子里,一会我们送给国王当生日礼物好吗
五、乐器演奏
1、出示圆舞板
师:这是一种特别的泡泡糖(圆舞板)看看这泡泡糖像什么?(贝壳)
2、强调如何使用
把它放在手心上,嘴巴张开向外,(不要让它咬到你了)听听它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3、探索圆舞板的演奏形式
(1)手指“点”,幼儿跟老师念语词,用“点”的演奏形式做拍子练习。
(2)用“拍”的演奏形式进行练习。
(3)跟音乐练习。
(4)语词节奏练习
老师念清楚语词节奏,并带幼儿进行节奏练习。(让幼儿感知节奏)
(六)五线四间音符认知
1、认识“五线”
数数有几条线(由下往上数有五条)这就是五线谱。
2、认识“四间”
两条长长的线之间是“间”,数数有几间(4间)
3、巩固认识“线”“间”
有五条线、四个间,这就是五线谱。
(1)看看这个泡泡糖飞到哪里?(线上)老师同时示范,又飞来了一个泡泡糖……
小结:这些泡泡糖都飞到哪里?(线上),领幼儿念线、线、线、线、线、线,分别飞到这五条线上。
(2)又飞来了泡泡糖,看看它飞到哪里?(间上)
小结:这些泡泡糖都飞到哪里?(间上),领幼儿念间、间、间、间,分别飞到这四个间上。
(3)间上的泡泡糖要飞过去跟线上的泡泡糖玩了。(注意:示范时老师可以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和间上的音符。)
小结:念线间线间线间线间线。
活动反思:
儿谣活动《泡泡糖》语词诙谐有趣,三段重复的语词格式,适合幼儿的学习和记忆特点。活动重视强调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注重融入相关的学习内容,如,礼貌教育、想象力的激发、自主探索等的能力的培养。
幼儿初次接触奥尔夫的音乐,对其基本的教学模式特别喜欢。故事有趣,幼儿都能安静听故事,三段小精灵对泡泡糖特征的提示,听完故事,幼儿都能猜出是泡泡糖。
活动采取一些超乎常理的形象语言及夸张的肢体动作,如:要求泡泡糖黏的部位幼儿也觉得很有趣,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热情;虽然很多幼儿都忍不住想继续玩布球,但都能遵守老师提出的常规指令.借助形象的道具和相关的打击乐器,循序渐进的进行语词拍子感应练习,使大多数幼儿都能较好地掌握.
幼儿探索活跃,资武全:放在头上,可以顶一顶;炳良:在手臂上擦来擦去,可以擦一擦;圆圆:可以摇一摇;有的:作出夹得动作、揉的动作等,很多幼儿能用动作演示玩的方法,但一些幼儿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从拍子尝试过度到练习节奏,部分幼儿基本能掌握,但十六音符的节奏有时不准确,乐器演奏时还是不整齐,有些幼儿只是随语词随意拍,节奏练习方面在延伸活动中继续练习。
有机的结合故事内容,采取分步骤的形式和拟人化有趣的引导,把相对枯燥的五线谱学习变得更加有声有色,幼儿掌握都很好;整个活动幼儿玩乐中学习,虽然,课时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学习的模式有趣,幼儿的兴趣一直都比较高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较形象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师:小老鼠最怕的就是大花猫了,这只贪玩的小老鼠乘花猫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小朋友,你想想如果小老鼠来到草地上,它会怎么做呢?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教案一
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并根据音乐性质和内容创编游戏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准备:录音机磁带猫的头饰泡泡糖每人一块垃圾桶湿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生活经验
1、老师每人分发一块泡泡糖,请幼儿品尝泡泡糖,并说出他的感觉。
幼儿谈感觉:甜甜的、软软的、很热等;
2、老师引导幼儿感觉泡泡糖的变化,并与幼儿一起玩泡泡糖,体验泡泡糖的变化(象面条、线、蛇等)
3、再次观察泡泡糖,发现泡泡糖变脏。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情节
1、引出主人公“小老鼠”
师:刚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会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出来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2、第一次欣赏音乐,幼儿了解小老鼠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节和歌词,并说出小老鼠被猫吃掉的情节和原因。
三、创编音乐游戏动作
分别请幼儿模仿小老鼠尖尖嘴,东张张西望望的样子、踩到泡泡糖的样子、拽的动作,(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请幼儿自编泡泡糖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参与创编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体验音乐旋律的情节带来的快乐
1、随音乐体验小老鼠遭遇的事情;
2、请幼儿当小老鼠,随音乐做音乐游戏;
3、行为习惯教育,在生活中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护环境。
教案二
活动目标
小朋友能安静的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结束
1.小老鼠真调皮,(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一个韵律活动,从中班教到现在,我还没有开展过一个韵律活动,基本上都是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也非常地少。由于审议那天,我出门听课了,放学后问了其他老师,说网上的教案很详细,可以借鉴。但我在备课时却发现有个问题,网上的教案整体都围绕一个课件来开展的,而这个课件在教案中还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形象地说明,因此我犯难了。后去问沙老师,沙老师只有这个活动的音乐。只有音乐,教案还比较模糊,那这个活动怎么办。想请教师傅时,沙老师主动提出借大班给我们开展这个示范课。救星啊~~~
观摩了沙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的思路一下子开明了许多。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掌握好了。因此,之后就这次的活动,我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
活动的环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沙老师的示范课开展下来的,因此在环节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在活动中,我放得比较开,情绪投入地相当多,孩子们也在我的情绪调动下表演得很开心。但也由于这个,我情绪放的太开了,因此在学习常规上,我没能孩子们收住。比如在请孩子们在班级中间表演之后,回到座位,我没有及时地用语言加以引导,使得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有的都趴到地上去了。我那个时候应在在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前,引一句“现在请你们轻轻地回到座位上。”相信这样一句简单的语言提示会让孩子们的常规有所好转。
另外,师傅提出,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非常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像音乐中“duo”的声音和像滑滑梯一样滑下的声音,其实都是引导孩子们去认真倾听音乐的提示声,而我应该退居二线,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想来也是,我已经对我们班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但还是有些不敢,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 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流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 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教材分析】
《快乐的-天开始了》是—首 3/4 节奏型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表现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歌曲旋律优美且欢快活泼,尤其是其中“啦啦啦”的 衬词,生动地表达了幼儿在园的快乐心情。教师应重点指导幼儿唱出歌曲前半部 分的活泼跳跃和后半部分衬词的连贯优美,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可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充分表达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向 往,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并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唱准休止符及 3/4 拍的节奏,能边唱边表演。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快乐的事情。
2.教师结合歌词内容自制课件(太阳眯眯笑、小鸟岐咬叫、小朋友走进幼儿 园向老师问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结合歌曲,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并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一天的新生活开始了,你希望是怎样的—天?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一下?指导幼儿用“啦啦啦啦啦啦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进行发声练习。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通过谈话活动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喜欢来幼儿园的情感。
新学期开始了,打击一个假期没有见面,今天聚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提问:这是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形容一下?(太阳眯眯笑。)谁飞来了? 小鸟怎样叫?(鸟儿吱吱叫。)小朋友们走进幼儿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同叫老师早 )他们来到幼儿园的心情是怎样的?
(3 )引导幼儿将课件呈现的内容编成一首小儿歌。
先请幼儿边看课件边说儿歌,然后加入歌曲的伴奏,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 奏说歌词。
(4)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 3/4 拍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发音、节奏,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1 )教师完整、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特点。
(3)引导幼儿活泼、愉快地演唱歌曲,可采用男女分组、点兵点将等形式 反复演唱。
(4)鼓励幼儿大方自信地边唱边表演,表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剧的味的歌曲,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歌曲采用了演唱与念白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韵律和唱腔都富有鲜明的京的特色。歌曲的内容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以“老爷爷捏面人”为主线,表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强调“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好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歌曲中两句“你说是啥就是啥”分别改为了“你说捏啥就捏啥”和“爷爷本领真正大”,从而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产生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体验边唱边表演京歌的乐趣,使幼儿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刷的乐趣,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几已建立京剧相关知识的经验。教师自备“捏面人的老爷爷”微视频,白纸、彩笔,《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 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捏面人这民间艺术形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提问:老爷爷在干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儿?
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只有很少的民间艺人会捏面人儿。
(2)演唱歌曲前半部分,请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本段歌曲的旋律。提问:你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创设请老爷爷捏面人的情境,引导幼儿以仿编的形式自主学习歌曲的念白。
(1)启发幼儿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教师示范第 1 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感受并学习:“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根据第 1 句的节奏探索后面几句念白。
(4)幼儿完整念白,正确说出“x,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欣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
(1)教师完整演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色。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像哪一种戏曲?
(2)师幼对唱,引导幼儿在对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特点。
(3)幼几尝试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引导幼儿说说歌曲中哪一句最有京的特点。
(4)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4.鼓励幼儿通过表演唱,进一步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剧的乐趣。
(1)引导幼儿为念白部分创编表演动作,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幼儿对唱游戏,大胆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5.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你还想让老爷爷捏什么?引导幼儿用“x,Xx1Xx1×x1x-”的节奏创编歌词。
(2)请幼儿自由讨论:捏一个什么干什么?
(3)引导幼儿替换创编的念白部分的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到老鼠与猫斗智斗勇的精彩时刻,机灵的老鼠做梦时幻想自己与猫不是天敌而是好朋友,两个一起谁在温暖的摇篮里悠闲的晃荡,结果等老鼠猛地一睁眼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梦,是猫突然来到自己睡的地方摇晃自己的摇篮。看到小朋友对这个片段很干兴趣,借此想对小朋友讲讲对于他们出生这个时代比较陌生的摇篮,从而衍生出要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 图片若干
2. VCD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老鼠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 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教材分析】
《娃娃上灶》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形象化的歌词表现了小朋友炒菜、烧鱼的有趣情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娃娃上灶》共两段歌词,第 1-10 小节歌词内容不变,展现了娃娃上灶的自豪和切肉做鱼的自信;第 11-25 小节分别展现了贪玩烧焦饭菜和用心做出美味的不同情景,体现娃娃懊悔和喜悦的不同心情。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情景中感受、想象烹任食物的过程,体验烧饭时的不同心情,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歌曲中的弱起和念白幼儿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反复倾听、重点练习、动作表现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掌握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能有节奏地完整演唱。
2.能用不同的情绪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感受烹任的乐趣,知道做事要专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具小锅、炉灶,卡片,鱼、肉及其他食物,木偶娃娃。
【活动建议】
1.出示木偶娃娃和玩具锅、灶,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谁来了?她要做什么?
2.请幼儿看木偶娃娃表演,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操纵木偶娃娃表演唱(《娃娃上灶》第 1 段,引导幼儿分句理解歌词。
提问:姓娃在用什么做饭?谁来上灶?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肉可以怎样吃?鱼可以怎样吃?菜焦饭焦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做?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第 2 段歌词。
提问:这一次娃娃上灶会怎样做?做出的饭菜是怎样的?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围着炉子瞧瞧,再来尝尝味道,菜香饭香,味道真好。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分别用沮丧、轻快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提问:第 1 次做饭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沮丧的声音演唱。
第 2 次做饭成功了吗?闻着香香的饭菜心情怎样?
(2)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可灵活变换方式,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改变菜名演唱或“给爷爷、奶奶烧菜”、
“给爸爸、妈妈烧菜”、“给好朋友烧菜”等。
【活动延伸】
活动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利用食物卡片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7.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 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2.借由乐器联想表现盖房子的过程,并歌曲伴奏。
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音乐MP3、打击乐器若干、盖房子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你看过工人盖房子吗?房子是怎么样盖起来的呢?
2.播放盖房子的视频(或户外观察幼儿园对面楼房的修建过程),并说一说工人叔叔在干什么?
3.听一听盖房子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玩玩、想想:
1.出示打击乐器,请幼儿自己探索乐器。
2.想一想盖砖块、抹水泥、钉钉子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并选择出乐器。
3.引导幼儿将乐器的声响与盖房子的动作连接。
三、听听、唱唱:
1.播放音乐,幼儿听一听。
2.听赏并学唱歌曲《盖房子》
3.幼儿练习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跟着音乐节奏敲奏乐器。
一组扮演搬砖块,一组扮演水泥。两组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活动反思: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活动需改进的地方:课前没与幼儿接触,所以幼儿有一些拘谨;积极性还要调动的更强一些;对于停顿和说唱歌曲的特点,幼儿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儿的练习多了一些。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幼儿园语言教案求购信息1、幼儿园语言教案求购信息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求购信息 活动目标 1、能用较生动的语言清楚连贯地描述单个事物。 2、能简单介绍物品的主要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喜欢的物品(幼儿自带每人一件)
幼儿园体育贴人教案1、幼儿园体育贴人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玩贴人游戏,培养幼儿快跑、躲闪的能力。 2、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 3、提高幼儿两合作进行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户外活动中已练习过左右分
中大班音乐教案糖梅仙子1、中大班音乐教案糖梅仙子 幼儿园中大班音乐教案:糖梅仙子 目标: 1、感知音乐《糖梅仙子》活泼、有趣的情绪。 2、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3、能按节奏、较清晰地唱出歌词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老鹰捉野兔1、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老鹰捉野兔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老鹰捉野兔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要根据自己角色听信号迅速作出反应。 3、训练幼儿追逐跑。巩固跳跃、钻等级能。
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的鸟类朋友1、幼儿园科学教案我们的鸟类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鸟类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的鸟类朋友 2、
幼儿园科学教案动物们睡着了1、幼儿园科学教案动物们睡着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们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找找、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捉龙尾1、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捉龙尾 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捉龙尾 作者:牛爱华 来源: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 2、激发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班体育红灯绿灯马上开灯教案反思1、大班体育红灯绿灯马上开灯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锻炼幼儿跑步的速度,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和走跑跳的能力。 2. 强化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红灯停路灯行。 3. 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