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
创设情境,表达心情。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本课出现的声母zh ch sh r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 c s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有所变化,因此可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老师可以充分运用书中的插图教学拼音。
小结:(1)声母加个i就是整体认读音节(2)读声母要短促有力,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可以拉长。
练习朗读
2.学习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并朗读(当他们加上i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总结发音规律。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玩中学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借助图画,让学生牢记字母形体。在教学中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个别学生对r与sh的发音还不够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指导,并要多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听课稿,分享青蛙写诗听课感受和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一篇:
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两个偏旁:秃宝盖儿冖,四点底灬。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子吗?你知道青蛙会写诗吗?今天我们去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关于青蛙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青蛙写诗》,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带我们去读诗。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xiě shī diǎn yo ɡu ɡěi dānɡ chun men yǐ chnɡ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xi ɡ yǔ
下 个 雨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写: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秃宝盖儿冖,认识偏旁秃宝盖儿冖,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要:多音字
yāo 要求
要
yo 不要
反义词
下上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秃宝盖儿冖,
四点底灬。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读一读(课后练习)
1、老师出示课后生字,看一看谁会读。
2、学生读一读。
诗歌 诗人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七、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写( )
点( )
们( )
过( )
加偏旁
与( )
占( )
反义词
下(上 )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5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5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雨点怎样说话呀?(淅沥沥,沙啦啦)
(2)青蛙说说什么了?(我要写诗啦)
(3)青蛙会写什么呢?谁会来帮忙呢?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2)小蝌蚪长什么样?逗号长什么样?
(3)小蝌蚪真的和逗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水泡泡说什么?(我能当个小句号)
(2)水泡泡长什么样?句号长什么样?
(3)水泡泡真的和句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小节
(1)一串小水珠说什么?(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2)一串小水珠长什么样?省略号长什么样?
(3)一串小水珠真的和省略号很像。
(4)有这么多朋友老来帮忙,青蛙的诗写成了吗?
7、请学生一起读第五小节
(1)青蛙的诗写成了他写的诗歌什么样子呢?
青蛙一共写了三行诗: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2)第一行是谁帮忙的?(逗号,因为第一行是一个逗号)
(3)第二行是谁帮忙的?(句号,因为第二行是一个句号)。
(4)第三行是谁帮忙的?(省略号,因为第三行是一个省略号)。
8、老师总结:小青蛙太可爱了,它让我们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青蛙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 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五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考一考你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2、蛙写的诗里面有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请你圈出来。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七、课文升华
想一想:青蛙写诗谁还可以来帮忙呢?照样子说一说。
两只乌龟游过来
身子一缩说:
我们可以当冒号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下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下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个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个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雨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雨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二篇: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文。
【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和生字卡片。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游戏
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齐读题。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文,随文识字。
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它要宣布一事:读第一小节。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拼读)
指名读第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文里你们会读吗?
五、写字指导。
这节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4.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听课稿,分享比尾巴听课感受和记录
比尾巴说课稿第一篇:
比 尾 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去当裁判。他们比什么呢? 板书:比尾巴
(二)认真看老师写比。谁记住它的笔顺了?指名说,齐写。
(三)谁能记住尾字?
(四)这个字---巴谁能记住?
二 、看录像
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放录像。
三、 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
(三)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动物比尾巴了?在下面划横线。
(四)谁知道哪些动物比尾巴?(板书:猴子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五)学习尾巴 谁 长 短
1.多种方式读:尾巴、 谁
2.加法识记:尾、谁
3.数笔顺识记:长
(六)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一、二节
(一)学读问句。
1.下面听老师出题,认真听老师出题时的语气。
(1)老师范读第一节。
(2)谁能学着老师给大家出题?指导读好问句。
2.谁会回答?(指名回答,齐答)
3.问答是对读。
五、学习三、四节
(一)同桌一人出题,一人回答,然后再交换。
(二)指名表演。
六、朗读全文,边读边做手势。表现出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问答的形式编儿歌。
八、作业设计
书写长、 巴、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一)朗读全文。
(二)出示生字,认读。
二 、背诵课文
三、学习伞、公、最3个生字
(一)数笔画识记:伞、公
(二)多种形式读:伞、最
1.用最说话。
2.比一比。
巴――把――爸――色 公――松 鸭――鸡
3.练习: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扁――( ) 短――( ) 弯――( )
四、指导书写
长:第二笔横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叫竖提。
比:左窄右宽。
把:第三笔是提。
五、读一读,画一画
(一)出示课后六种动物的图片。
(二)让学生试着画画它们的尾巴。
六、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了吗?
七、知识外延
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体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的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摇摆,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八、作业设计
(一)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6.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公鸡 弯
鸭子 尾 巴 扁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孔雀 最好看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抓住识字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比尾巴说课稿第二篇:
比尾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学情分析:在学生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可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弱,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死板地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目的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扌、八。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方法:
1.读中感悟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我注意引导学生唱读、带动作读、自主发现规律等多种形式读课文,并多次朗读,真正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情景教学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吉林先生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裁判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学生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
3.多媒体演示法。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的特点、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练习等环节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当裁判,它们要比什么呢?
生:比尾巴。(课件出示)
(跟老师读、指名读、全班读课题)
师:你们读得真好!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
(板书课题)
师:不知道你们刚才听清了吗?我觉得XXX同学有一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谁来说说?
生: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
师:哦,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巴是轻声,你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能不能像她那样一起读一遍呢?
生:比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
二、认读生字词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比赛好吗?
师:好,请你们翻到82页,小声并指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读准字音,将每句话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指读)
师:小朋友们在下面读得可认真了。究竟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一号选手是谁呢?
生:一号选手是:猴子 二号选手是:兔子 三号选手是:松鼠
四号选手是:公鸡 五号选手是:鸭子 最后一个选手是:孔雀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大家读读他们的名字吧!
生: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带拼音读)
师:既然参加比赛的小动物都到齐了,接下来就该比比赛了,你们来当裁判好不好?但是当裁判可不那么容易,得先过关才行。
(课件出示: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师:先拼读再读一读。(带拼音指名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小朋友读一读呢?(小老师带读)
师:我们的小老师真棒,声音都特别洪亮。
师:我也想试一试,请你们跟我读。(师领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回到课文中找到与这些字能成为好朋友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来,比如谁的、尾巴,你们赶紧找一找、画一画吧。
(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课文并标出已画好的词语)
师:你们都找对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看看大家是不是能读通顺了呢?
(生齐读课文)
师:你们对音节掌握得真好,已经是合格的裁判了,但大家要成为优秀的裁判还需要通过下一关。我们必须还得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先分享一种方法帮助你们去记住他们,接下来呢你们再分享你们自己的好方法。
(课件出示汉字演变图片)
师:老师分享完了,该你们了,我们采取摘气球的形式记生字,但是同桌之间要互相合作才能摘得气球。规则是你分享完你的记字方法之后老师会问你的同桌是不是记住了,如果记住了的话这个气球就是你们两个合作摘到的。
(课件出示摘气球,同桌之间合作摘气球)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鸡和鸭都有同一个偏旁鸟字。把鸡中的又换成甲就变成了鸭。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它们都有一个鸟字旁。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它。
生:我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尸+毛=尾。
师:是的,很清晰。
生:尾字我觉得上面的那一撇就像是尾巴,下面是个毛字,就像是尾巴上长了毛。
师:真形象。
生:我用了减一减的方法,把-把字旁=巴。
师:你用了减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它,非常好。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记住他们,生字宝宝可乐意与你们交朋友了,但是生字宝宝还有他们自己的好朋友,谁来给他们找一找朋友呢?也就是给他们组组词。
(课件出示词语)
师:最后老师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师挑指生字和偏旁,全班读)
师:到此闯关成功,恭喜大家当选为优秀裁判!
课中操
师:我们一起听首歌庆祝庆祝吧!
(播放比尾巴的歌曲)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了这么优美的音乐之后啊,我们裁判们来任务了,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请你们认真读一读。
(生读三个问句,师板书谁、长、短、一把伞)
师:小朋友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下面谁来读一读呢!
师:有问就有答,咱们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小朋友们快快在书中找出来。
师: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你把长这个冠军奖给猴子了,小猴子得了一个冠军可高兴了,你瞧它都高兴地跳起舞来了!还有谁来?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瞧,小兔子也高兴地跳起了舞。
师:还有吗?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板书猴子、兔子、松鼠)
师:你们非常棒!我们再一起读一读第一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接下来我们还有第二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这就需要你们这些小裁判们自己去找到比赛项目并找出比赛结果,就像裁判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一样!大家赶紧去读读后面的句子吧!
(师板书弯、扁、最好看)
师:我们一起看看比赛项目,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公鸡的尾巴弯。
师:公鸡听了挺直了身子,可骄傲了。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很好,小鸭子可乐坏了呢!最后一个小选手没评上,它可着急了,赶快给他也评一个。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生:因为它的尾巴可以开屏,五颜六色的。
(师板书公鸡、鸭子、孔雀)
师:真漂亮,白色的都有呢。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二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读的越来越流畅了,老师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老师觉得啊要是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就更有意思了,谁来试一试?
(生唱读课文)
师: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有一个小想法,读课文的时候加上动作就会更有趣,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加动作的,跟着老师学一学吧!
(师带动作读课文)
师:你们一学就会,真厉害!
师:接下来啊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观察观察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们,看看能发现什么呢?
生:第一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有四条腿,第二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是两条腿。
师:你们太聪明了,这都被你们发现了,那我们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规律可循了呢?
生:是的。
师:那我们试着背诵背诵课文吧,比尾巴,预备起!
(全班背诵课文)
四、练习巩固
1.连一连:请将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连一连。
2.给下面的小动物加尾巴。
3.仿说: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例子: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猪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比尾巴,认识了11个生字及一个提手旁一个八字头;知道了比赛结果,还会背诵课文了。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回家给爸爸妈妈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一把伞
谁
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姓氏歌》说课稿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2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问答的形式,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
2.会写什、么等7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个偏旁。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识字。正确朗读课文。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本课时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1.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2.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3.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4.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一)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由认读同学姓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读儿歌第一节,随文识字。
2.指读儿歌,再互相听读、指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读儿歌时,边用手指边读是最有效率的认读方式。发挥小伙伴的合作学习作用,互相听读,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交流,指正或点赞。这样又促使他们读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3.交流姓氏,认读生字,朗读儿歌。
通过认读不同的姓氏,加强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通过同伴问答朗读练习、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创编儿歌这些形式,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体现实用性。
4.多种方法识字,多样形式朗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齐读、配乐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通过加一加、组词、说笔画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所倡导的。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实现了识字的目的,体现出交际运用的价值。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儿歌整体朗读后,我引导他们整体了解本课书的生字表,并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什么这个词。引导观察汉字的宽窄、高低、长短,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写字环节我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1.观察词语什么。
2.交流,师示范书写。
3.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价再临写。
5.同桌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到写字的乐趣。学生边念口诀头正、肩平、足安、心静,一拳、一尺、一寸、按本,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和笔顺等,时时注意好习惯的养成。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指导学生自我感受汉字的书写,对于写得不好的笔画,再次书写时能够有所改进,引导学生生生互评,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观察:
(1)学生听讲、朗读情况。
(2)反馈、书写情况。
(3)同伴互读、互查学习情况。
2.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姓名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根据学情和身心特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开展识字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认读姓氏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我既鼓励孩子勇于展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了解识字方法,从而正确认读。
在指导书写汉字的环节设计中,我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指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书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二、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姓氏歌》,通过结合姓氏自编儿歌,通过配乐有节奏地朗读,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感受识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绍姓氏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字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仍然需要特别提醒,时时提醒。在两次书写中,都始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朗读、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四、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传承,学生只有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识字7 操场上》说课稿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操、场等12个生字。会写打、拍等7个字。
2.正确,连贯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归类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一规律。
【教学方法】
1.教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充分的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本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说,观察,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学会认识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学生上课时操场上的图片)
师:这是哪里?
生:操场上。
师:这就是我们下课时的活动场所,(板书课题)现在是什么时候的操场。
生:上课时的操场。这时的操场是安静的。
师;(听,下课铃响起了)。操场上一下子就怎么样了。
生:热闹了。
二、看图学习生字词
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现在观察图片,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小建议,我们在看图的时候要有顺序,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图)师:我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说。把话说完整。
(1)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那现在我们看图学习汉字。借助拼音读这些词语。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我们现在去掉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看你们还会不会读。(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
(3)看来我们的拼音宝宝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说吗?(操场上真热闹呀!同学们有的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玩得可开心了!)
(4)师:这一课我们的书上出现了很多的词语和短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指名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
(5)去掉拼音宝宝再读。
(6)(出示归类好的提手旁的字和足字旁的字。)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组的放呢?看看老师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什么?生:有一组是提手旁,有一组是足字旁。
(7)第一组这些词语表示动作的是那个字?打球表示动作的是哪一个字?这几个动词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提手旁的字)打,拍,拔这几个字都是提手旁的字,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它们都是跟我们的手上动作有关)
(8)第二组的词语的表示动作的是那些字?我们一起说。这些字都是跟我们的脚上的动作有关,这些字都是足字旁的字。观察一下,足球的足和足字旁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是为了给右边的字留个位置。
三、指导书写足和跑
1.足和跑的结构,音节。
2.观察跑在田字格的位置。强调书写时左小右大,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包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足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的撇和捺要舒展,落笔在一条横线上,要站稳。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师评价。
四、朗读指导儿歌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生字词,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汉字大闯关的游戏。
2.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摘苹果。
3.这些词语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就来大声地读儿歌。做到三个不,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4.指名读。正音。
5.齐读儿歌。
6.儿歌是有节奏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停顿。师范读,标出停顿的部分。学生再读。
7.出示任务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干什么?)
8.学习到这里我们也学累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运动歌,缓解疲劳。
五、谈一谈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六、教后反思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要求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做到该认的字能认得牢固,该写的字能写得正确。
在《操场上》这篇课文中,我把目标定为认识生字,会写足和足字旁的字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练习说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孩子在每一个步骤中均能出现学习的兴奋点。为了使孩子的情绪高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我又不遗余力地设计出大大小小的教学活动。
主要表现在:首先形式多样的复现,提高识字效率。课堂上,我联系课体育活动让学生和生字见面打招呼,还根据图片在出现词语进行拼读,让学生开火车考读,比赛读、猜一猜等等形式,活动多样,全体参与性强,且有一定实效。
其次,渗透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尽管学生识字才刚刚起步,但我十分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采用了归类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组词说句子识记法等都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地,学生一定也会自己观察这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为了区分足和足字旁,我进行了书写指导,培养学生写字的习惯。用学过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读儿歌注意儿歌节奏,停顿,对孩子的儿歌读进行朗读指导。不足之处:对时间掌握不好,花费过多的时间讲字词,在讲儿歌这一大板块时用时太少,显得头重脚轻。老师讲得太多,语言不够精炼,一个词语会重复多遍出现,就显得课堂比较啰嗦,这是我今后要改正的一个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日、月、水、火, 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禾和火字,能在田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和一些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看,他们今天都来到了这里,我们赶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
那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互相认识一下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日月水火。
二、新授课
1、师:现在请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些什么?(出示课件)
生:太阳。
师:对太阳,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太阳,那么太阳也有另外一个名称,我们称它为日。还有什么?
生:月、水、火、山、石、田、禾。师一一介绍图的意思。
2、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图片外还有些什么呢?
生:字。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的仔细!
那么这个字体呢就是象形字,这些字就是与它所表示的实物是非常接近非常像的,形象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3、课件演示讲解,让学生了解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那么后来通过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演变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汉字,那它现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演变字)。通过图片象形字汉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识字能力。
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火是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田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的。
4、 放在一起读,不按顺序读,师:大家都做的非常棒,那么能试着用这几个字组词吗?
生:日光 生:月亮 生:田地......
5、师:非常好,那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吧,找一组开火车,来进行一下猜字游戏好吗?
生:好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那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然后一起来说说你的收获有哪些。
四、板书
4 日 月 水 火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
五、课堂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禾、火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小游戏:摘苹果(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二、新授课
1、现在我们都认识这些字了,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吧,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在什么位置上的吧?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日,让学生们观察书写顺序,然后让学生说是怎么写的,然后书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且告诉学生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的横是挨左不挨右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跟着一笔一笔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田,注意的是第四笔竖是挨住上下而第三笔是不挨左右,步骤同上。范写禾,步骤同上,范写火,步骤同上。完成书中田字格中的练习。
3、学生评议: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4、巩固练习: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在生字本上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5、完成课后练习连线。
三、总结
哇!你们真棒!中国汉字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一比,看谁把字写得最漂亮?
四、 板书
4 日月水火
田字格中的:日月水火
课后题中的连线在黑板中画出。
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本节课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还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来识记生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等,让识字与看图、想象、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轻松识字,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制作字源演变的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片,了解天地由来的美丽传说。
2.导入: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地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打开书本,教师演示正确的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图文结合,认识生字
1.认识天、地、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加深理解字义,并借助生活场景、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天字的象形图片。
(1)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2)指导读好天,借助熟知的事物和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天上、每天、天真。
课件出示地的图片,如:某地、雪地、沙地的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字义。
(2)口头组词:大地、地面、土地。
课件出示人的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1)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口头组词:大人、人民、人们。
2.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了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鼓励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刚才看过的童谣视频,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认读。
我:
①联系生活识字。我每天七点半去上学。我叫宋黎黎。这时我们用的人称就是我,我代表自己本身。
②口头组词:我们、我的、我家。
你:①老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给学生。
②口头组词:你的、你们、你家。
他:①出示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正音识记生字)
②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图片。
③口头组词:他们、他人、他乡。
设计意图: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同时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天、地、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词。
四、反复读文,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读。
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
2.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自己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各种形式读文,巩固所学生字。如:开火车读、随机点名读等。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本课设计侧重两个方面组织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为正确、流利读文扫清障碍。二是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如,如果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样说话?引导、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喜欢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准备歌曲《小雨沙沙》的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
(3)大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常见?(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习普通话时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列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图片 词语中的生字最好突出显示。
shǔ b qīnɡ yn cai bn kōnɡ wn d do nǎr d fɑnɡ
数 不 清 云 彩 半 空 问 答 到哪儿 地 方
mi yǒu ɡnɡ hǎo lǜ s zhǎnɡ chū
没 有 更 好 绿 色 长 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学习第1自然段,识记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并用文中的话回答。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①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②拼读数,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
③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④指导学生学习数的另外一个读音sh,组词:数学。
⑤请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4)教学彩。
①出示词语云彩,齐读。
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这个字。
③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
④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⑤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雨点儿飘哇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4)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几个生字,并交流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图片+工=空。相机认识新偏旁图片(穴宝盖),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对比区分问、闪、闲。
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立刀)。
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学生掌握长的两个读音,学习用这两个音分别组词。本课中长的意思是生长。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与读文结合起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词、学字,会使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有趣。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游戏:让花更红。
(课件演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3.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识字效果,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会写字:问、有、半、从、你。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2)学习新笔画横钩。图片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设计意图:你是本课书写的难点,笔画较多,又含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所以在书写时要重点指导。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会让你们变得更加聪明。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努力地去识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复习生字
1.导入:上节课我们结交了雨点儿这个新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它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要成为好朋友。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们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们呢?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们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5.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文本,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6.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下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可爱的小雨点儿。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了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间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图片
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要重点指导。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7.(课件出示一盆小花)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8.交流明确: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而小雨点儿适合滋润花草,就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哪!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播放课件。教师解说:雨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哪,盼哪,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导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7.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儿?
8.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过渡: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啊?(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呼唤它们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知。
四、指导示范,强化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问、半、有、从的书写动漫。
2.先同桌间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图片要强调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问:外面的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
半: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
有: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从: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左边第二画点的下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美观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1.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2.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3.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评课听课记录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正由固定化向个性化发展。教师关注的重点由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教学开始突破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案为中心的的局限,真正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真正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二、教材分析:
《zcs》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拼音中的第二部分。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首儿歌, 配有情景图,既以生动的形象和语境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又能引出要学习的声母z c s。第二部分是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配有图画,并有这三个音节的四声练习。
第三部分是拼读练习,分别与e,u拼。第三部分是音节练习,有9个音节,其中三个是三拼音节。第五部分z、c、s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笔画。
三、教学的过程设计:
《zcs》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披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拼音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运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到星星姐姐家做客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感受学习的乐趣。
首先以教星星姐姐学声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已学声母;再以去星星姐姐家看蚕儿引入儿歌的学习。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借助图画,读准音,记住形。
我充分利用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学习z的发音
(出示图1),提问: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写字。
通过写字的字我引出 z 的读音,告诉学生:把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 z 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模仿读,边读边正音,找个别同学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这样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
学习 z 的形
提问: z 和谁长得像呢?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像个2字z z z。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学习声母 c 和 s
(出示图2和图3 ), 教学方法和教学z基本相同,同学们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因此,我直接引入三个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根据刺和丝的读音,这个声母该怎么读?
3)它们长得像什么?这时,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说讨论的结果,及时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
再通过小老师带读,师范读,生跟读,纠正个别同学不正确的发音,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读准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并引导学生给这两个声母编出便于识记的顺口溜。
(2)指导书写。
在指导书写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老师书写(感知三个声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由几笔写成)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书空自己练习书写''投影互评 这四个步骤,在反复的看与写中巩固三个声母的书写。
(3)由声母导入,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掌握了四个声母的发音之后,我用了以下过渡句过渡到整体认读音节:今天,z、C、s把它们最好的朋友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再抓住四个重点进行教学:
1)发好它们的音,让学生知道本课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
2)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韵母 i 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 与声母拼读, 在学生反复的发音练习中,体会它们的发音要领。
3)利用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进行扩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小组内利用自制卡片互相抽读,检查声母和音节发音;做游戏你是谁?(女生代表声母, z c s,男生代表zi ci si,老师念声母则女生读,念音节则男生读。),比赛读等,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3、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星星姐姐为我们准备的水果大餐来连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再一次调动学生的热情,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听课稿,分享狐假虎威听课感受和记录
狐假虎威说课稿第一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狐假虎威》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析:
《狐假虎威》是第三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本单元围绕真伪(现象与本质)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它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道理。
教学方法:
《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最首要的,灵活选择读的形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这两个动物你们认识吗?他们是谁?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3、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4、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设计意图: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不丢字,不加字。
2、认识生字。
3、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可以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要求。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1小节,看看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像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指导朗读)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生练读,动作表演体会。)
(二)学习2-4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此时,它又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读24小节,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引导体会眼珠一转。指生上台表演,理解扯着嗓子后指导朗读狐狸的话。
3、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4、生读文。
5、全班交流。
预设: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
A、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
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B、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
C、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
师: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
师: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比一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
(指名读,生练读,师生评价)
6、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
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
7、哪两位小朋友愿意分角色读一下第2自然段感受一下狐狸的第次与老虎的对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狐狸看老虎半信半疑,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又想了个什么鬼主意?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汇报。)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生以不同形式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地基础上,体会重点点词、句来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各种形式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过渡:森林里的小动物真的是见到狐狸就吓跑了吗?我们到第5自然段中去找答案吧!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和狐狸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就随狐狸和老虎到森林中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狐狸、老虎表情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2、学生读书,划词。
3、生汇报。此时森林中的动物有什么反应?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吗?它们怕的到底是谁呢?
4、指名上来表演。
5、百兽真的是被狐狸吓跑了吗?它们到底怕谁?你能用自己的话把真相告诉老虎吗?
6、揭示狐假虎威的喻义。
(课件出示:借着别人的势力来吓唬欺压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课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师:狐狸其实既聪明又机智。狐狸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它应该救自己。面对凶猛的老虎,弱小的狐狸不能靠硬拼,只能靠智取。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可学学聪明的狐狸。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既可了解学生对文本地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
2、写一写。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老虎在森林里做了许多坏事,小动物们对它很痛恨,尤其是它那沾满小动物鲜血的虎牙。小动物们提出了各种对付老虎牙齿的办法。最终。聪明的小狐狸想出了大家都赞同的办法,于是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这个小练笔把课文内容扩展延伸,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发展思维。]
板书设计:
抓住
老虎 狐狸
6. 狐假虎威
(上当) (逃脱)
欺骗
狐假虎威说课稿第二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分角色表演。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狐假虎威》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揭示寓意:不能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ppt展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谈谈你对这两个动物的印象?(狐狸:狡猾,老虎:凶猛)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两只动物的故事,在故事里,狐狸和老虎又是怎么的动物呢?
(二)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1、书写狐假虎威
2、狐虎分别指什么?假威是什么意思?
(狐狸、老虎、假借、威风)
3、这个题目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
(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汇总:狐狸为什么要假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是怎么假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生字词语的学习
1、生字词语:狐假虎威、茂密、寻找、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
齐读、波浪式读、去拼音读
2、重点指导:虎、疑(展示)
(三)概括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三、体会虎之威
过渡: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可以知道?(第一自然段)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凶猛)
(二)哪里关键字体现老虎的凶猛?(扑、逮)
(三)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凶猛。(齐读)
过渡:老虎是凶猛的,那狐狸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接下来继续学习。
四、合作探究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到七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狐狸是怎么蒙骗老虎吓唬百兽的?用划出狐狸说出的话,用~~~~~划出老虎说的话,小组读一读。
2、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
五、体会狐之猾
(一)学生找出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男女齐读)
(二)探究狐狸和老虎第一次对话
1、通过骨碌碌扯着嗓子等关键字词,想象狐狸心理活动。
2、通过一愣想象出老虎的心理活动。
3、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赛读:男读狐狸,女读老虎)
(三)探究狐话狸和老虎的第二次对话
1、你从狐狸的话里感受到什么?(狐狸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是假的,他想蒙骗老虎,所以读的时候口气要大,要神气。)
2、老虎有什么表现?(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指导朗读。(个人读、同桌齐读)
(四)探究狐狸和老虎第三次对峙
过渡: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如果你是狐狸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更加神气、更加得意)
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赛读)
(五)小结:
过渡: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读出他们的语气。(分组读、男女读)
对啊,这真是一个狡猾的狐狸啊,把凶猛的老虎给蒙骗了。我们一起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六、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这幅图是老虎跟着狐狸走去深林,说的是第六七自然段)
2、默读六、七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3、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4、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5、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七、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一)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狡猾的狐狸。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拓展思维: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借着
狐狸 老虎
吓
跑
百兽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1、读字音准确☆
1.结构匀称☆
1、书写正确,无错别字☆
1、根据意思理清句子所使用的关联词语☆
河( )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太阳下山了,周围渐渐( )下来。
我国的海( )线很长。
4、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放学后把课文讲给朋友们听一听吧。
板书:
19 雾在哪里
大海
雾 天空
海岸
自己
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听课稿,分享夜宿山寺听课感受和记录
夜宿山寺说课稿第一篇: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生字。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
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课件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三、指导朗读
(1)结合课件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四、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百尺摘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五、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课件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身子坐直。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课件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6、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7、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8、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9、分组读、自由读。
10、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11、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13、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14、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15、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16、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17、学生回答:小声读。
18、学生读。
19、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六、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1、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
2、个别读:
⑴我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⑵我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
4、先背,加动作演。
5、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
全课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板书设计:
3夜宿山寺(李白)
难字: 宿 危 摘 辰
夜宿山寺说课稿第二篇: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 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百、尺、声、语四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宿 危 摘 辰 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寺院的藏经楼之高。
多媒体课件、字卡、挂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中间有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4、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5、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6、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7、学生自由读诗。
8、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9、指名朗读全诗。
10、规范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 同字框里是古 。
敢:左右宽窄, 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二行诗。
老师配乐范读;
学生试读;
指名读;
全班配乐齐读。
2、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3、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4、(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
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 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7、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3、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4、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5、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宿 寺 危 摘 辰 敢 恐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6、解释汉字。
危: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7、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寺:庙。危:高。辰:天上的星星。恐:害怕。惊:惊动。
语:说话。百尺:泛指很高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8、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9、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10、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11、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课堂总结: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布置作业: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略。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听课稿,分享坐井观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一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好老师好 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 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老师好童 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 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 ongxue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2)猜一猜: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
(3)指导朗读,读出天的大。强调一百多里。
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读:青蛙说天不过-------,还用飞------?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
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就是吹牛。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2)可见,青蛙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以为是!谁能把它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
(3)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自己的看法亮出来。
板书:井口那么大
这可是青蛙的看法,小鸟的看法呢?谁愿代表小鸟把看法亮出来?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轻声读句子,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指名答,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
小朋友们都看过天,请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课件
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可仿写)
3、师总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他们为此争论不休。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学习第三次对话 (抓住两个笑)
1、青蛙和小鸟争着、争着,还笑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吧!(自由读)
2、学习第6自然段: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你们知道青蛙笑小鸟什么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2)出示: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想的?(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2)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4、小组合作,读第三次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评议: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五、感情升华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同样的天,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相同呢?)
3、小结:看来,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
4、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拓展写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选了《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很有趣的科普童话。文中用轻松活泼、通俗浅白的语言,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和谐的生活。本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又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想象的奇妙。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发学生的想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多大年纪吗?(学生自由猜)它的年纪已经好大好大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它是怎样长大的呢?(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2.教师指导识记书写世、界。
世,独体字。
界,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介。
3.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猜世界的年纪,再想想世界是怎样长大的,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世、式是同音字,都是翘舌音,弄注意发音。
教师注意正音并加强读音示范。
(2)你注意到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教师引导识记:①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纪、须、功、糙、敏、简、睁、秩、哦。
②形近字对比识记:纪记、睁筝。
③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哦、睁、简。
3.自由读课文,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出示填空,交流:
这篇课文说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雨这些事物是怎么学习成长的。太阳学会 ,月亮学会 ,水学会 ,雨学会 。
引导学生体会世界还小的时候,生活十分简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识字效果 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三、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世、界、功、反、复、式。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
2.教师重点讲解关键笔画的书写。(如式字应讲解斜钩的写法。)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且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
5.投影反馈,生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积累巩固,拓展阅读
1.认读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同桌之间互读。
2.课后阅读科普说明文《太阳》,试着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适时引导学生认读本课词语,巩固识字写字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关注基础,旧知导入
1.教师听写本课易错生字。
2.出示填空:这篇课文说了( )和( ),( )和雨这些事物是怎么学习成长的。太阳学会( ),月亮学会( ),水学会( ),雨学会( )。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时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旨在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填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细读品味,感悟趣味
1.过渡: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文。
3.自主学习,理解文本。
(1)用我喜欢 部分,因为 ,的形式来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留白,展开想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3)如果把世界万物比作人的话,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其中一个事物说一说。(如:太阳是个莽撞的小男孩;月亮的主意变得特别快,似乎很调皮;水是个聪明的孩子,它学流动学得特别快。)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5.借助资料,介绍其中一个事物的成长。
6.理解秩序。
(1)借助工具书,查一查秩序的意思。
(2)我们什么时候会表现得很有秩序?
(3)课文中的秩序指的是什么?
7.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说一说:万物都能做什么事情,让世界很有秩序?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成长?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时时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借助资料介绍的同时,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简、弄、由。引导学生认读,扩词。
2.强调书写注意点:由是独体字,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简、弄注意观察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回顾,阅读拓展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
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速减慢,语调渐轻,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语言优美,告诉了我们大自然中万物的成长过程,作者是德国的于尔克舒比格。这篇课文是同名故事集中的一篇,作者笔下的世界是那么美好、简单。花花草草都有了生命,风云雷电都有着情意。希望大家能去读一读这本故事集。
3.出示故事书,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我们要拥有大语文观,要注重课外阅读及积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通过书籍介绍,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大自然万物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心问:大自然还有哪些事物在慢慢成长?
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搜集大自然中其他事物的成长资料,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课文内容有趣,语言可爱,适合朗读。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该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六、说教学设计: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五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新课。
学生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通过实物或图片这些直观思维引入本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汇报学生搜集资料,提高学生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在初读课文中继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文章大意的能力。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_谁_在_哪_发生了_什么_的故事。
3.检查认字情况
使学生不但认识、理解生字词,而且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种形式的理解词义为感悟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提出问题:一节图画课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你从中又受到了那些启发呢?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启发?要求在书上画出来,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看法。
这里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学会倾听小组其他成员意见、合作探究,共同分享。
另外,学生会对文中的其他内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孩子有个性化的见解、体会。教师注意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朗读指导。读中理解、感悟、品味,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来分析说明。
四、回味全篇课文
可以自由读,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全文,回归整体。重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老师神态变化的语句及与学生的对话。
通过朗读全文,让学生感受人物个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再次得到提升。
五、课外延伸
在平时,你一定也听到过一些使你受益的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把它记录下来,随时随刻提醒、鼓励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积累。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是课堂是变化的,随时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
2. 学会按部首归类识字。
3. 体会拟声词的妙用,体会其表现的情景。
4. 感受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妙用。
5. 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 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复述故事,归类识字,仿写句子,学会转述,积累古诗。感受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作用。
第 一 课 时
1. 学习借助表格、示意图等复述故事。(重点)
2. 学会按部首归类识字。(重点)
3. 体会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拟声词写句子。( 重点)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用结合
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
学生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学生 2: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学生 3:以后,我也要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
1. 读一读,找规律。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阅读课件上的内容。
(2) 讨论交流:通过这三句话,概括出复述故事的方法。
预设:复述故事就是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预设: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按顺序复述。
(3) 教师小结: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复述故事的知识。第一个同学概括了复述故事的概念。第二个同学总结了复述故事的几种常用方法:①借助表格复述;②借助示意图复述。
2. 我积累,我拓展。
相互交流,你认为还有哪些复述故事的方法?
预设:复述故事时,可以先概括每段的段意,再根据每段的段意来复述。
预设:学习课文时,我会先给课文绘制简笔画,然后给每幅画都配上文字,之后只要看着简笔画和简短的文字就能把故事复述出来了。
预设:我在复述《漏》一文时,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复述这个故事。
识字加油站
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 嗽(su)呕(ǒu)吐(t)唠(lo)叨(dāo)嘀(d)咕
谚(yn) 语谣(yo) 言告诫(ji)辩(bin) 论
1. 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
预设:读了这些生字,我发现第一行带口的生字表示的动作都是用嘴巴做出来的;第二行带讠的生字都与说话有关。
2. 练一练,学运用。
用下列生字组词写话。
咳唠嘀谚诫
预设:咳(咳嗽)弟弟感冒了,咳嗽了整整一夜。
唠(唠叨) 他不停地唠叨,我快烦死了。
嘀( 嘀咕) 我心里一直在嘀咕这件事。
谚( 谚语 )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
诫(告诫 ) 奶奶告诫爸爸吸烟有害健康。
3. 我积累,我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预设:带亻的字大多与人有关。例如:你、他、们、仁、仇、仨、俩、仪、伟、仔、伏、优、伐、任、伤、仰、仿、伙、体、佐等。
预设:带有刂的字, 大多与锋利、尖锐的器具及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例如:割、刻、利、刺、刷、划、刮、削、刨、剃、剑、剖、剥等。
预设:带艹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例如:芒、芍、芋、苇、芳、芬、花、芦、芹、芽、苞、茅、茎、苹、苔、苗、茄、莓、莲、药、草、茬、茶、荚、莉等。
词句段运用(一)
用拟声词写句子
出示课件:
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①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1. 读一读,找规律。
思考:学生自主朗读句子,说说这些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预设:噌的一下子写出了急性子顾客听到慢性子裁缝的话的迅速反应,表现了急性子顾客性格急躁的特点。扑通一声形象地模拟了椰子落水的声音,使人如闻其声。
2. 练一练,学运用。
请在句子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拟声词,使句子更形象。
①布谷鸟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②小狗地叫了几声,似乎有人来了。
③小老鼠叫,上灯台偷油吃。
④一群蜜蜂地唱着歌来到花园里。
(1)写一写:根据语境选择与动物的叫声相对应的拟声词。
(2) 评一评:将自己所选的拟声词与同学分享,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句子,搜集写得好的句子在班内传阅。
(3)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
出示示例:①咕咕 ②汪汪 ③吱吱 ④嗡嗡
3. 我拓展,我积累。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尝试用这些词语写句子。
预设:那辆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
预设:日本军官嗷嗷直叫,妇女怀里的孩子吓得哇的一声哭了。预设: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课文,梳理和总结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如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等。识字加油站中我们学习了两组生字,分别是口字旁的字和言字旁的字,带口 的字大多与嘴巴的动作有关,带讠的字大多与说话有关。词句段运用中我们学习了怎 样用拟声词写句子,拟声词的运用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的趣味性。
第 二 课 时
1. 学会转述别人说的话,体会转述与直述的不同。(重点)
2. 体会对比的作用,学会在拟题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难点)
3. 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述故事的方法,运用拟声词写句子。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本 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妙用,学习转述别人说的 话以及古诗《大林寺桃花》。
学用结合
词句段运用(二)
在题目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出示课件:
你觉得下面的故事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1. 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课件上的四个题目,分析题目的特点。
(2)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作用。
(3) 教师点拨:用表示限制性的词语,如慢性子急性子胖瘦大方小气 等,准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特点;在同一个题目中用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慢性子 和急性子,大方和小气等,表现了故事中描写对象截然相反的特点。这些题目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拟题可以凸显主题,使题目生动鲜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练一练,学运用。
你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这样的题目吗?请说一说。
出示示例:
《小人物的大故事》《红与黑》《城里人与乡下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出示课件:
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1. 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读句子,说说怎样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预设: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教师小结:①改什么改人称和标点; ②怎么改标点符号的改动:把:改成, 把双引号去掉 ; 改人称:把我改成他或她,其他的照抄。
2. 练一练,学运用。
练 把下面两个句子改为转述句。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出示答案: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 我拓展,我积累。
(1)爸爸对我说:我买了礼物给你。
爸爸对我说,他买了礼物给我。
(2)爸爸对孩子们说:我买了礼物给你们。 爸爸对孩子们说,他买了礼物给孩子们
(3)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 孙膑对田忌说,他不是挖苦田忌。
日积月累
1. 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 作者简介
大林寺桃花
[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 理解重点字词。
(1)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代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觅:寻找。
4. 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借助教材上的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庐山脚下在四月里百花已经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5. 古诗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对高山上的景物气候与山下的不同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细读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有惜春的惆怅,有偶然发现的欣喜。这首诗前两句讲诗人四月里在山寺见到桃花的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惊异与喜悦之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 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7. 延伸阅读。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我们领悟了运用对比手法拟题的作用,掌握了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技巧。这些语言训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日积月累中我们学习了《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通过欣赏插图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首诗展现的优美画面。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说课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
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契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
环节二:多重朗读,感知文韵
首先,请学生对比本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交流中明确本篇为文言文的体裁特性,相机结合古人读书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习古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接着,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音,读通读顺。读毕,以击鼓传花游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提醒多音字没的读音。
随后,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跟读。并指名读,纠正误区,读出节奏。
最后,全班读,与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读出韵味。
环节三:图画释意,感悟品质
读通读顺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并出示五幅顺序被打乱的场景插图,请学生对照古文的内容,理清顺序的同时感知文意和人物品质。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场景变化:嬉闹至淹没
这主要体现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对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群儿戏于庭中抓住群这个字通过组词法体会群儿也即很多孩子的意思;并提示对照注释等,明确戏于这一文言句式的用法,进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喜悦之时,紧紧把握足跌没水中这处语句。相机提示学生总结学文言的方法:注释、插图等。鼓励她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紧急场面,营造紧张氛围。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戏于庭时的喜悦以及跌没水中的急促。
面对这突发的紧急状况之时,其他孩子有何表现呢?顺势切换至
场景对比:弃去与持石
此处集中聚焦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基于此,
一方面,紧扣弃这个关键字。在学生明确其为放弃、丢弃之意的基础上,启发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丢弃瓮中的孩子。相机提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瓮的图片、感知人物实际心理等,交流中体会出这些孩子并非无情,而是一时间恐慌不适的手足无措。顺势请学生想象其他孩子弃去后的举措,拓展思维。进而在朗读中领悟众儿虽弃亦有情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聚焦司马光持石和击瓮这些动作。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中办法的巧妙;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参与互动,感悟人物真品行。这样在读演中,在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理中,进而明确其有情有义,一持一击无不充满着超越常规的智慧!最后,全班朗读,感知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这样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有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环节四:交流拓展,学习品质
学生互相交流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经验,并谈谈生活中类似的机智情况。顺势教育学生学习他遇事冷静思考,急中生智的智慧!
环节五:回顾小结,汇报收获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讲给父母听。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稿,分享搭石听课感受和记录
搭石说课稿第一篇:
搭石 (教学设计)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远处有什么?)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句、长句多读几遍。 ②、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2、检查字词。
(1)小老师教读。(2)强调字音:绰、俗、俩 (3)去掉拼音读(4)理解字词1
谴责(责备) 懒惰(勤劳)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汛期: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俗语:民间流传的通俗、定型的语句。 俩人:两个人。
联结:连接。 理所当然:按道理讲应该这样。
哪些事情是必须要这样做,一定要这样做的,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老师?
生: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柔美。 (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十分协调,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师:还有这几个词语也一定要读准,一个一个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师: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吗?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人影绰绰的美景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都是那样地美!像画一样请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词语2
间隔 一行人 相背而行 (多音字)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抓关键字体会)
你们看?屏幕上的三个词语谁能读好?
生:第一个词语是间隔。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里面都有多音字)
师:没错。都有多音字,能不能用另外一个音组个词语?第一个,请你来。
生: jin 还可以读成jiān。空间
师:正确第二个字,第二个字,请你来说。
生:相背而行的bi,还读bēi,背书包。
师:正确,第三个有点儿难度。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
生有的读xnɡ,有的读h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nɡ)人
生:他的作业每一行都写得工整。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都读准了,但加了一个字儿,一行人走搭石。同学们一行,一行人。一行指我写我的作业,操场上,咱们站队的时候,那一排一排也可以说是
生:一行人。
师:没错。那一行人指的是,一同去做什么。家乡人一同去做什么呀?生:走搭石。
同学们看,四字词语在词语王国当中是个特殊的家庭,本课中还有不少四字词语呢!请看
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②、查字典理解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做动作理解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4)指导读文中的长句、难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课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搭石讲了哪些内容呢?请给不同的内容拟个小标题吧。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归纳小标题。
话搭石 (第1自然段)
摆搭石 (第2自然段)
走搭石 (第3.4自然段)
赞搭石 (第5自然段)
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 )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美了搭石( 默默无闻 )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四、重点精读,品味搭石
什么是搭石呢?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句子对比: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的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对比体会,感受人们的用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有感情地朗读。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这个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啊?(生:卷)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了什么?
师: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从溪水上过去会非常地困难。
师: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家乡的人们非常需要搭石,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的,搭石在家乡人的生活当中很重要。同学们,一个脱鞋绾裤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就这样读,就这样品。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不便,就会很麻烦,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为什么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作者却说它是一道风景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暴、衡、序
搭石说课稿第二篇:
搭 石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 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搭 石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听课稿,分享秦兵马俑听课感受和记录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二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文, 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的特点,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民族雕塑艺术的热爱。
这篇说明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 有如下特色:
1.巧妙的过渡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楚,说明要点清晰。
2.运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别介绍等说明方法,介绍由面到类。
3.通过四字词语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以及丰富的想象, 展现秦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7个生字新词,认识1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巧用过渡,概括要点。用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运用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表现秦兵马俑的鲜明特点。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整体把握,板块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激趣。
分享课前预学:激发兴趣,抓住语言特色表达四字词语,正音理解,唤醒积累。
理清说明要点:说明文学习的关键所在。
体味说明方法:体味表达的效果,方法各异。
前两种比较简单,列数字读中体会,举例子只需点拨, 作比较则是强化实践。
实践说明方法:学以致用,方成能力。《埃及的金字塔》便是最好的素材。
语文自由超市:兴趣出发,关注积累, 引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分享课前预学
1.导入: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课前,我们进行了单元预学。
好多同学搜集了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出示几幅兵马俑图),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2.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夸一夸秦兵马俑吗?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精妙绝伦 鬼斧神工
读一读, 如有字音拿不准, 或意思不明白的,可以查工具书, 或问同学。
(1)出示:
古代打仗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车上3人,车后步兵97人, 共100人, 称为一乘( shng)。那么, 战车千乘意思是什么?
(2)请读这句话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 十分整齐,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的大军。
刚才,兵俑、马俑相间中间,有同学读j iān,有读jin,究竟读什么?为什么?
根据意思, 确定读音是个好办法。
所向披靡,有的同学不理解,谁查过字典?
靡:读mǐ,倒下。披靡:草木被吹倒。理解了关键字, 所向披靡懂了吗?
理解了这个成语,这段话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一试?
文中, 还有许多四字词语描写兵马俑, 对我们阅读、理解和积累,会有很大帮助,请同学们用心体味。
二、理清说明要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课后第3题: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2.交流(幻灯)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找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我们就很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了解文章说明的要点(板书: 说明要点)。
3 .《埃及的金字塔》和《音乐之都维也纳》两课,有类似的关键性语句来说明要点吗? 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
讨论交流:
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埃及的金字塔》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
4.《莫高窟》《春联》和《麋鹿》等课文, 也有类
似的句子。
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抓住过渡句、中心句、总起句和总结句等,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理清作者说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三、体味说明方法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 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 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 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2.合作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2)如果去掉这些数字,用很大很多代替,可以吗?让我们读好数字,表达兵马俑的宏大。
(3)尝试用作比较的方法, 任选一句, 把一号坑面积或兵马俑个数, 写得更具体: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有14260米,相当于__________ 。
一号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 共有6000个左右,
足足有__________。
(4)让我们读出作者表达的精妙, 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默读思考:
一号坑上面, 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的大军。
(1)用 ____线画出直接描写兵马俑的句子,除此,还写了什么?
(2)作者用感叹+描述+想象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想和所感, 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分组,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实践说明方法
1.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精妙绝伦 鬼斧神工
2.品读这段话, 思考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读中体会其妙处。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 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五、语文自由超市
根据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
2.尝试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介绍秦兵马俑或埃及的金字塔?
3.搜集相关资料, 学一学文中的方法, 介绍家乡的洪泽湖。
(也可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
设计说明
聚焦核心,力求简单,是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秦兵马俑》的语文核心学习价值在哪? 在于说明性文体的特质,在于细致观察、精准描述和丰富想象的鲜明个性表达, 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中华祖先的智慧和民族自豪感。 特定的文体和独特的表达,决定了抓说明要点,学说明方法, 品精妙语言的核心学习思路。本课第一课时,在抓要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侧重于说明方法的发现、体悟和实践, 说明方法的学习也有轻重之别。第二课时,感知新方法说明的前提之下, 重在品悟语言表达的精妙。
笔者以为,所有课文的学习,都不宜是孤立的
存在,应该走整合和融合之路,着力一篇,着眼一组和一类, 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深入的、 有效的,自然也是有趣的。 由《秦兵马俑》到《埃及的金字塔》和《音乐之都维也纳》,当然,还可以更开放些,不过,也要讲究适度而为。
瞄准了核心目标,选择了关键内容,语文学习的思路就清晰了。整体把握,板块推进,凸显重点,着力实践。两三个语段两三篇文章一两个能力训练的点,就可以玩转整个课堂。
当然, 真正精彩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学生先学,学生在学,学生趣学,学生会学。积极主动,习惯成自然, 这才是最理想的。
默读(指名读),从哪些地方体会白鹅叫声的傲慢?
是呀,虽说白鹅高傲,可我们还是由衷的喜欢,或许:
我觉得:
在高傲的背后,这还是一只 的白鹅, 。
选用词语:可爱 神气 自信 高贵
3、学生练笔,评议。
4、小结: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喜欢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5、其实,白鹅高傲的吃相和它冷人发笑的一面也是非常有意思。我们下节课再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14自然段,体会白鹅的高傲
二、体会吃饭的有趣
过渡:这白鹅走起路来真是傲气十足,特有派头,可是它吃起饭来却让我们常常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5至7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体会。
1、学生自渎5至7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谁再来读读告诉大家我们的鹅是怎么吃饭的?(小组学生接读)
a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b、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师板书三眼一板)
c、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
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d、老师查了词典:三眼一板比喻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是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是呀,鹅吃饭时就是这样三眼一板。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
(2)你还觉得哪儿有趣?(预设:;我觉得白鹅吃饭时需要有人侍侯,像个大老爷)是呀,能不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现在叫服务员,专门侍侯别人的人。)老爷就是很多事情指挥别人去做,需要别人侍侯。此时,主人都变成堂倌了,白鹅却成了鹅老爷了,这身份的互换,可见这鹅老爷真是个高傲的动物呀。
b为什么鹅老爷吃饭要人侍侯?(因为鹅老爷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呀:就是鹅老爷这三眼一板的吃法,才给我们上演了更加有趣的一幕。
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c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馆空空如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老爷会怎样厉声大叫。预设:(哪位小偷敢吃光本老爷的饭)是呀,狗偷食如此委琐,鹅的呵斥如此厉声,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我们读出这种趣味吧。板书:三眼一板
三、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过渡: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丰老先生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
倌,天天侍侯它吃饭,你觉得丰老先生喜欢这只鹅吗?(喜欢)那他为什么用高傲这个词来形容这只鹅?(这是反语的写法)什么是反语呢?(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反语就是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也叫明贬暗褒、正话反说)谁能用这种反语的形式说一句话。(学生汇报)
2.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丰老生为了把这只白鹅刻画的惟妙惟肖,首先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禁让我们也喜欢上了这只白鹅,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表达手法刻画动物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同学们去学习借鉴。
同学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进行自我介绍。
2.积累词语。
3.给生字组词。
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喜爱之情
白鹅说课稿第二篇: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鹅的图片。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 (美丽、洁白)(《鹅》这首诗)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课件出示丰子恺先生的简介,学生了解。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词语窥伺 净角 倘若 脾气 侍候 一丝不苟 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从容不迫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1、指名学生读。
2、词语小火车。
3、词语分类小练习。
三、自学提示
1、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默读并思考: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理解高傲。(中心句教学)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过渡段教学)
4、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四、交流讨论
1、姿态
(1)学生先说说鹅的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它伸长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怎么想?(出示鹅的图片)(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无人啊;真是傲气十足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要读出鹅的高傲。
2、叫声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学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
①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你是谁?没有主人允许不准进来,快回去!
②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外面是谁呀?不许进入我的
领地,快走开!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4)再读课文,你还能体会到白鹅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步态
(1)请大家小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如何表现出鹅得高傲的,请把它画下来。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作者除了写出了鹅的步态,还拿它的老朋友鸭和鹅进行比较,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3)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再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4)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这是一种对比手法,这样写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说明了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 (板书:对比手法)
(5)让我们也来对比地读一读。
(6)鹅的步态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里时呢?又是怎样的?高傲吗?
(出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7)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老师读不喜爱的语气;作者到底对它怀着什么感情?
(作者对白鹅是一种喜爱的感情。作者虽然使用的是贬义的词语,但是那是对白鹅的真喜欢。)
师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五、课堂小结
1、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因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2、丰子恺先生家里的这只白鹅就是如此的高傲,它的姿态,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先生初见白鹅时便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其实,这只白鹅不仅姿态、叫声、步态高傲,它的吃相也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我还听说,就是因为吃东西,这只鹅还跟邻家的狗发生了不小的摩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一看究竟吧!
六、板书设计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吃相 有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段从姿态、叫声、步态中表现鹅的高傲。
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特点词语的学习上,词语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以至于学生们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白鹅的从容和大模大样,也没有较好的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其次,在课文的朗读方面,也有欠缺,太过平淡,不够生动,点到即止,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最后,我觉得还应该改正的地方是: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的课堂时刻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听课稿,分享乌塔听课感受和记录
乌塔说课稿第一篇:
《乌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筋疲力尽、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结结巴巴。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3、我们应该像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4、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 验 丰 富
乌 塔 热 情、自 立 独立自主
亲 自 体 验 热爱生活
乌塔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内容: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水库小学 曾芷燕)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一、说教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说教法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四)诵读课文,感悟体会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出示第一小节:
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4.齐读第一、二小节。5.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第四节: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绿挤在一起,重叠、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五)拓展运用,读写训练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3.试背课文。全文朗读。五、说板书设计
绿
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挤、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二、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默读课文。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立如下: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2.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三、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内陆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见过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观看太阳升起的样子。(播放图片。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2.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学生齐读生词。
3.播放课文朗读,生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2.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像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课件出示)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课件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4.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上。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8.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填填,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师相机介绍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师: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作者有何感受呢?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这是什么句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师出示句子,生选择表达这句话正确意思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3)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对于提纲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听课稿,分享狼牙山五壮士听课感受和记录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第一篇: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①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 沉着:镇定、不慌张 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③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默读思考:
①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③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④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体会读。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从悬崖往下跳
①画出五壮士跳崖前的动作,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吗?
(这不仅是五壮士的心声,也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吧。
三、回顾升华: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了两次,第三自然段有一次,第六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
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把这幅画面铭刻在心里吧。(出示画面,背诵)
五、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一份感动,重温了七十多年前那难忘一幕的几个片断,对五位英雄的品质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在八年的战史上,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形象。
出示课件:1、拓展阅读:
《北国雄师赵尚志》
《中国陆军战神张自忠》
《中华空军勇士阎海文》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
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带着_____壮烈跳崖。
5、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
6、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关键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让同学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触过的爱国英雄的故事,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从同类别的故事中比较容易导引到本课主题上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壮烈跳崖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同学自由朗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人感动。
2.老师引导同学解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五壮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六)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描写爱国英雄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课程主体部分应该安排学生多读课文,尤其是在梳理完文章结构,赏析了重点词句之后,这时再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正好趁热打铁,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诉诸言表。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稿,分享圆明园的毁灭听课感受和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宏伟 灰烬 侵入 瑰宝 殿堂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 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 )( )( )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 ),园中不仅有( ),还有( )。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课件出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 ),应有( )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 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二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2)了解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3)读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书写课文题目。
(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教师引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的各处名胜古迹。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损、瑰、侵、剔的读音):
损失 皇家 杭州 蓬莱 瑶台 宏伟
统治 销毁 瑰宝 灰烬 侵略 宋朝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2)区别形近字:蓬逢 瑶摇 统流 销消 瑰槐 侵浸 剔踢
(3)记清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4)理解词语。如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
(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有哪些内容不懂。
(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可做恰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汇报读书情况。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
(随机点拨,第1自然段,提示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要重读。注意量的读音,读linɡ。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方面:①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四、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
1、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出示):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与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①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②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悲痛欲绝
3.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会思考,我们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
(2)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①教师导学: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齐读)
过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啊!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汇报。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布局独特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引问:圆明园里有什么?
(1)同桌交流、汇报: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教师板书,最后写不下才用代替)
(2)导学: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算下来,近三千年啊!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应该是(①数不胜数②应有尽有③琳琅满目④美不胜收)
(3)出示十二属相中的三张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师生共同欣赏、感慨: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1)导读:圆明园怎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你要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
(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3)教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
(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用朗读体现。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1)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2)引读: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我们共同诵读。
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呀!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
顺势导学: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理解第5自然段。
阅读要求:
(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做简单批注。
(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
(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
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举例子说一说。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之情。)
(3)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还肆意糟蹋东西。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4)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把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结合板书齐说:不可估量)
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导学: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五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
3、教师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听课稿,分享慈母情深听课感受和记录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一篇: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聚焦情深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师:这是一首唱给谁的歌?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赞美过母亲,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师:对待母亲我们要心怀敬意,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好极了!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在这个深字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着重号,是吧?
生:(齐答)是!
师:为什么?
师:你对文字有相当不错的感觉。
预设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说明慈母的感情非常深。
师:能为深字组个词语吗?
师:是的,感情深厚。往下读的时候,你得特别留心这个深厚啊。(对另一生)你也有话想说,请说!
师:对!题眼!好眼力啊,虽然你的眼睛长得并不大。
师:对这个深字,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慈母情深深几许?有了问题,你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你思考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这道练习题。
师:打开书本根据你在预习时留下的记忆,在书上勾画出填写在括号里合适的词。注意看书姿势,头正肩平背直。
(边巡视边提示)做课堂练习要又好又快,好停笔,自己校对。(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师:这里面有个字是多音字,一般情况下读guī,在这里读jūn,谁见过龟裂的手?能描述一下吗?
没错,这就是龟裂的手(ppt)齐读
师:好极了,再看看这里面有个字特别复杂,是哪个字?没错,我数过了,整整23笔,在常用字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右手的食指,闭上眼睛,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掌心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攥紧。再来读三遍。
师: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精神饱满!
二、品尝鼻子一酸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想哭,难受,伤心,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是,孩子们,不对呀!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按理,我应该感到
生:高兴、满足、幸福
师:没错!但是,此刻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激动、丝毫的快乐,相反,此刻的我只有想哭、只有伤心、只有难受、只有痛苦,只有(大屏幕凸现:鼻子一酸)
师:再读,读出那种想哭的感觉。
生:(齐读)鼻子一酸。
师:为什么?(稍顿)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四人一小组一边用心体会,一边讨论,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体会震耳欲聋的张力
画好的同学坐正,人人有收获,看来,这四分钟的交流效果相当不错啊!也说明大家读得很用心,很会思考。在刚才的巡视中,我发现有位同学发现的一个句子相当特别、与众不同。来,我们来听听她的发现。
预设生:(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你为什么会特别留意这个看起来极不显眼的句子?
点出环境描写,板书。
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这样恶劣,所以,我才会鼻子一酸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的句子。
师:读好了震耳欲聋,也就读好了整个句子。
你们是怎么理解震耳欲聋的?
生3:就是声音很大,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师:对!就是将要的意思。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这是多大的噪声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来。
生:(齐读句一,声音很响。)
师:孩子们,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师:所以,你愿意呆在那里吗?
师:这噪声,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消失过吗?
师:依据何在?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向我们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师:我为什么要大声地说?因为(手指大屏幕中的句一。)
师:这是第一个依据,请继续。
师: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因为
师:这是第二个依据,这样的依据在课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另一生)你请。
师:那个女人就在母亲的身旁,为什么说话还要喊、还要大声地喊?因为
师:已经是第三个依据了,还有吗?
师:又是喊,为什么呀?因为
师:这是第四个依据了,还能找出别的依据来吗?看看谁对课文读得细、读得深?
生12:(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师:看,又是一个大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
师:够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道,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提醒我们(齐读句一。)
师:孩子们,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母亲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工作着,煎熬着。当你亲眼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挣钱,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一刻不停的噪声震耳欲聋,孩子们,
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生:(齐读句一。)
师:所以,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边说边在课题下画波浪线),这个句子能少吗?
师:文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声说、大声喊能少吗?
师:学语文,不但要留意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的语文能力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一唱三叹,我的母亲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描写、哪些句子。
生1:(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二。)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师:这段话中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几次?
师:整整三次,一模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句子中连续出现的三次我的母亲。
生:(齐读句二。)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3:母亲。
师:请把话说完整,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3: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转过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4:我的母亲的身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一生)你请。
生5:我的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照刚才三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课文呢?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大屏幕呈现)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朗读,各自体味。)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而这种味道在第二句中却是感受不到的。
师:你对文字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来,孩子们,我了解一下,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齐答)看过。
师:好,都看过。那大家一定都记得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异口同声)第一句。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地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但是不应该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师:确切地说,是结实的、丰满的、健壮的,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呀!可是,如今,现在,我分明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了,不再结实了,不再健壮了。孩子们,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师:孩子们,这是我母亲的脸吗?这是我母亲的脸吗?我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呀!她的脸是
师: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脸啊!她是那样光洁、那样红润、那样美丽。可如今,这张脸不见了,消失了。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师:(点头)这是我母亲的眼吗?孩子们,母亲的眼睛曾经是哪样的
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稍顿,全场一片静寂。)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好!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像、种种疑惑,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生:(齐读)背直起来了
师:(低声朗读)我的母亲
生:(齐读)转过身来了
师:(语调上扬)我的母亲
生:(齐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语势下挫、语速放缓)我的母亲
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用声音、更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来,我们重读一遍。现在我们做一下调换,三次我的母亲由你们来读,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好,现在开始!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背直起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转过身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好!就是这种感觉。现在,请你们把整段话连起来,用心用情地读好这个描写母亲的慢镜头。
生:(齐读句二,读得声情并茂。)
师:生活的重担、工作的艰辛、岁月的煎熬,让我的母亲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怀着这种心情,让我们再来动心动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二,读得很是感人。)
五、体味立刻
师:好!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的。
生1:(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三。)你读的这一句,跟鼻子一酸有什么关系吗?
生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我从四个立刻中体会到了。看到母亲干活这样辛苦,所以我会鼻子一酸。
师:你对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看来,你是真读懂了。孩子们,如果说前面一句对母亲神情的描写,是一个典型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这一句,描写母亲挣钱动作的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快镜头了,是哪个词语带给你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对,四个立刻。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整整四个立刻。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
生4:马上。
生5:迅速。
生6:立即。
师:我查过《同义词词典》,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我就纳闷儿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同义词,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呢?你们看!(大屏幕呈现)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样多好!第一,显得词汇丰富;第二,整句话不呆板,显得有变化。是吧?
师:看来意见不统一。这样,你们自个儿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各自不同的味道。
师:好!孩子们!我先提一个问题,这两句话,都在写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意思完全相同。是吧?但是,哪句话带给你一种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
师:我的感觉跟你们的感觉完全一致。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点出排比句
师:说得好!真是一件命中红心啊,第二句呢,尽管意思完全相同,但是,四个表示立刻词不同了,所以,就无法形成一种排比的语势、排比的节奏,所以,那种急促的、忙碌的感觉就被淡化了。是这个理儿吧?
师:好!带着这种非常急促、非常忙碌的感觉,带着这种排比的语势和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眼睁睁地看着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如此疲惫,你的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11:难过,非常难过。
师: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母亲陷入了忙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做儿子的我却深深地陷入了痛苦
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令人难受、令人悔恨、令人鼻子一酸的快镜头。
师:这就是语言的味道,记住,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仔细理解。
六、攥紧塞的温度
师:孩子们,在母亲工作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第一次发现母亲干活是这样拼命、这样劳累,母亲挣钱非常不容易,作者在文章中曾写道,母亲一个月才赚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如果说,来工厂之前,你还找不到某种感觉,那么,现在,此刻,你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你目睹了母亲憔悴的神情,你目睹了母亲忙碌而极其瘦弱的身影,作为儿子的你,这么多的钱,你还想要吗?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当儿子开口要钱,一次要这么多钱,我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生7:(朗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母亲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她是高兴,是挺高兴。母亲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8:(朗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先是数钱,数了钱之后呢?
生9:(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师:(大屏幕呈现此句,以下简称句四。)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如果说,写母亲神情用的是慢镜头,写母亲干活用的是快镜头,那么,写母亲给钱用的就是特写镜头。这个特写镜头,放大了母亲的手、龟裂的手,放大了一张张揉得皱皱的毛票,更放大了母亲给钱的动作,一个字塞!把塞圈出来!请问,这是怎样地塞呀?
师:有力也罢,慷慨也罢,毫不犹豫也罢,其实都无须再说,因为,它们都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个塞字,深深地印在了母亲的这个特写镜头上。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四。)
师:孩子们,请你再琢磨琢磨,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那一元五角钱吗?
师:说得好!母亲塞给儿子的,是,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镜头。母亲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现在,让我们把这四个镜头重新放回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文,你们读四个镜头,其余的话由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从课文开头一直读到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止。)
七、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
师:(大屏幕呈现以下内容,播放音乐)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
孩子们,拿出你的笔,写下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无论你写什么,请千万记住,妈妈这个词语至少出现三次。
生:(学生各自写话,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面对慈母的深情,感受慈母的深情,咀嚼慈母的深情,我心情彭湃,我感慨万千,于是,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师:多么真诚的表白。你对不起的是母亲的辛劳,但你对得起的却是自己的一片孝心!你长大了!
师:多么感人的倾诉。你理解了母爱,你就理解了人类最无私、最美好的感情。孩子,你也长大了!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母爱是不图回报的。你的内疚、你的志向,就是你对母爱最好的回报。
孩子们,慈母的情,滋润着我的心田,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无言的教诲中,我长大了,我们共同长大了。这一切,因为什么?因为这春风化雨般的四个字!
生:(齐读课题。)
师: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孩子们,读着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感动着梁晓声的慈母深情,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很自然地想到
生:(齐答)我的妈妈。
师:其实,作家梁晓声跟你们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小说原文的结尾,有过这样一段充满深情、意味深长的话:(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
由我的老母亲
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
那些平凡的
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
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
苍老了生命的
女人们,
对于她们的儿子,
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吧?
一个个写来,
都是些充满了
苦涩的温馨和坚忍之精神的故事吧?
孩子们,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抬起头,挺起胸!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来诵读这几句歌颂母亲的名言。
八、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的母亲。
2、摘抄关于母爱的诗歌、名句。
板书:
慈母情深
瘦弱
忙碌 买书
深 贫苦
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深情。
2、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拓展阅读其他篇目。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学习课文及拓展篇目,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难点:
运用方法学习阅读课外篇目,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链接的篇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通过对父亲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来感受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抓住题眼,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就先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指名说要求。
4、师:在细细品读课文之前,咱们还要先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认真默读学习要求。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随机板书。
8、作者梁晓声从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到创作多部作品,他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永远难以忘记的慈母情深(学生再读课题。)
9、难忘那时(生接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慈母情深深几许,深藏在 。‛
10、教师小结。
三、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一)阅读链接《秋天的怀念》。
(二)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
四、课堂练笔,情感表达。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汉字听课稿,分享有趣的汉字听课感受和记录
有趣的汉字说课稿第一篇:
《有趣的汉字》教案
教材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优势,长期承担着人们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学会生热爱汉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
了解汉字的形意。使学生感受到平时在语文上学习的枯燥的汉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
3
了解书画同源,能够把汉字变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中国画。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形意,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新导入
以鱼羊导入,引起兴趣。
是不是很有趣,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有趣的汉字
与教师互动。
激发学生对本内容的兴趣。
导出本题有趣的汉字。
出示题
有趣的汉字
新知传授
出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的图片
讲解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以及特点。
思考:从这组图片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同学研究讨论排序。
介绍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不同书体,使学生对汉字认识更加系统。
解决构图:出示图片,了解字的变化和构图
欣赏大师的作品,从中学习字与画结合变形的方法。
学生对自己找到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变形。
讲解不同的对汉字变形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这种方式,感受字与形紧密关系与对字进行趣味变形的乐趣。
动手实践
你能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汉字,对它们进行这样有趣的变形吗?
比一比:
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谁的变形与字形字意最贴切
如果把刚才变形了的作品,添加上颜色和背景就更漂亮了。
我们来试一试!
作业要求:
谁的创意新颖、贴切
谁的画面最具有美感。
学生作画
教会学生集中方法,可以把变形的字变成美丽的画,感受字与形的联系,也感受字与画的联系。
总结、评述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互评
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回顾本知识
有趣的汉字说课稿第二篇:
《有趣的汉字》
教材分析: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 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 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 木头上写字有关。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4.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教具准备:
课件
主 备 设 计
个人备课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计划)
一、预习探究
1.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活动建议,在小组内商议制定一份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要求:.完成学习目标中的前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课件出示: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a.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b.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
c.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4.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四、课堂达标:
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 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课时(搜集和调查资料)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第三、四课时(交流活动成果)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几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 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汉字的趣味性.2.了解汉字的起源.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也搜集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课件出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巩固延伸,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
六、课堂达标
1. 我会猜字谜。
十二月一日( ) 半部春秋( )
一年少三十天( ) 耳有所闻( )
2.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
(1)天下雨不戴帽──临( )到头上
( 2)胸口上张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想( )的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听课稿,分享落花生听课感受和记录
落花生说课稿第一篇: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
五、板书设计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找时候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落花生说课稿第二篇:
《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说学情:
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自读、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阅读方法。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2.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阅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发现,引导学生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激发探索,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小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激趣。
由欣赏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入手,引出对《水浒传》的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初步了解《水浒传》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无形中拉近了欣赏与《水浒传》的距离。
(2)导入课题。
在拉近了学生与《水浒传》距离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景阳冈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很多词语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动,与现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学生理解词语难度大,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在交流环节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古典名著中词语的方法。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总揽全文,并整理线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下一步作进一步的细致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
4.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喝酒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语言方面的特点。我先让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内容,并标注出人物对话,特别是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2)武松上冈这一部分,作者着重从心理描写入手。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有关内容,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并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通过体会武松心理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学生渗透侧面烘托这一表现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方面的特点。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词语感受武松虎虎生风,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感受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从武松三次闪感受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6.下冈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感受他的机敏;引导学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
7.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并在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继续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中许许多多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并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比较熟悉人物的绰号,感受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讲评环节对各种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学生渗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要辩证的、发展的看待问题,评价事物。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掌握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巩固自己学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人物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最后令周瑜自叹不如。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起来积极性较高。且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如何通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分析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难点】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助推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进行:观看动画版的草船借箭。
让学生对于课文有更形象具体的了解,为走近文本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回想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基于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部分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其次,进一步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箭成功呢?用一个词概括。(神机妙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初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经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③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④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作为教师再一步一步引导,能够得神机妙算在识天气方面
其次,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呢?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得出神机妙算还体现在知人心、懂地理方面。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概括一下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这样的总结式提问,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成功的原因,由此也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思考题目是借箭,为什么不用骗箭或取箭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课下积累,与同学分享。
通过对题目的更换以及课下对诸葛亮的了解,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
一、 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 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二) 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 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四) 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
《跳水》是冀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智慧灵光。训练主题是:①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 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学情
孩子们在暑假读过《女水手日记》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不是很陌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大纲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预设:(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了解船长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思考,归纳的空间。】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生: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趣、险、智
2、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读中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的基本目的。】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这种学生喜欢的方法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复述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17 跳水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力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九、说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
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
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
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五年级上册15课小岛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小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努力达成高效课堂。
一、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上课伊始,我先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论语》中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弟子问孔子的,7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1个是孔子问学生的。这对我们应有所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与鲜活。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一,教法服从学法。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这是向学生传授学法的最好形式。从学生学会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设计教路,每个程序中,既有要达到的目标,又有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按这样的顺序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达到学懂学会。久而久之,经过反复训练,这种教法逐渐会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第二,练习紧扣学法。学生有了学习方法,还应转化为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给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方法的契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感悟文本语言。如,语言描写:战士们有蔬菜吃吗?走,去看他们吃什么!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动作描写: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外貌描写:喉咙哽了一下。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心理描写:将军留宿小岛了解战士的生活;将军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新鲜蔬菜。学生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将军是一个关心战士,与士兵平等的人。
四、给学生主动探索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如果担心学生不会学习,如果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怎么能学会学习?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留意课文中的细节,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听课稿,分享只有一个地球听课感受和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一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 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煤电机关学校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二篇: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而本文则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从而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难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本节说课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四、【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
(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作业拓展迁移(课件)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 美丽渺小 人
护 资源有限 人
地 不能移居 有
球 责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听课稿,分享最后一头战象听课感受和记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一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2.体验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这些战象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的战斗中,全部中弹倒地。人们救活了一头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并板书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一)检查字词读音,指导书写。
(二)交流。
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板书: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小结过渡:这篇文章就是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临死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样几件事。
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如果采用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就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读课文,品细节。
(一)提出要求
1.同学们,这篇动物小说的作者沈石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2.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嘎羧披挂象鞍这部分切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用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它内心的情感。(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3.学生自读。
(二)交流。
A第二天早晨
1.(你体会到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词中具体体会到的?(亢奋,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这是描写的嗄羧的(板书神态、动作、叫声)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动作、神态以及叫声都传达着它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2.谁能边想着嗄羧的动作、神态,边来读读这个句子?
3.像他一样,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嘎羧的心情。
B没想到
1.一起来读,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拿笔圈下来。
摩挲什么叫摩挲?(抚摸)(你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①它抚摸着的仅仅是象鞍吗?对于它来说,这象鞍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它们多少年没见了?如今再次相见,这就叫(久别重逢。)
②在久久地抚摸着这个曾经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朋友的时候,它又会想起什么呢?()是啊, 26年过去了,象鞍上有着它辉煌的过去,它怎能遗忘?
③如今,它就要离去了,它又会对这位老朋友说什么呢?
④透过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⑤一头大象积淀的情感竟是这样深沉!那你们能不能试着读出这份深情呢?练习练习。谁来试试?(抽读)一起读读。
还圈了哪些词?
泪光闪闪(你抓住了嗄羧的神态)从这闪闪的泪光中,你能体会到嘎羧怎样的心情?(留恋、激动)能读出这份心情吗?
小结:是的,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它那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重回战场(14、15、16自然段)部分。
嘎羧离开了它的救命恩人们,离开了生活了26年的村子,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终于来到了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打洛江畔。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朗读嘎羧重回战场部分,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来。2.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边读边体会它的内心,并批注在句子旁边。3.看看自己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也可做上记号。)
1.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
(一)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师关注学生批注情况,点评好的批注。
(二)全班交流。
还是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或有疑问的地方。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吼叫声
A久久凝望它又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情景?(过去的情景) 是啊,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曾经一起浴血搏杀的战友。26年后,它又重回战场,驻立江边,触景生情,你能想象它此刻的内心感受吗?(伤心、难过、激动)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一起读。
B亲了又亲你捕捉到了亲了又亲这个动作。(知道吗,就是这块石头曾救了它的命!)动物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细腻而动人!
C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6年前的那一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20多年里,它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的战友,可是它满腔的深情能向人诉说吗?(不能!)因为它是(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此刻,这激越而悲壮的吼叫就是(它的发泄,它在倾诉)它在说什么呢?(想当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多么英勇呀!/这片土地,曾洒过战友们多少鲜血呀!/有多少亲爱的战友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呀!/亲爱的战友们,你们过得好吗?安息吧,我马上就要来陪伴你们了)
齐读语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四)小结:
过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它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看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交流庄严归去部分。(略讲,指导批注)
1.师引:土坑约有三米深。我和波农丁看到
生接: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
2.齐读23自然段。
小结:小说中的嘎羧虽然只是动物,但它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用品细节的读书方法,体会到了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内心情感。
四、拓展阅读
五、总结推荐阅读
是的,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展示动物世界的神奇,描写动物的情感世界,正是动物文学的迷人之处。
这篇课文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看《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相信一定能给你更多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二篇: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看过电视剧《初心》吗?看懂了什么?
一、激情导课
电视剧《初心》赞颂了甘祖昌将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怀。今天咱们再去认识具有同样情怀的特殊朋友战象。
战象就是能打仗的大象,见过战象打仗的场面吗?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咱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通过这段文字,战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交流
这些英勇的战象在和日寇的一次激战中,八十多头战象不幸中弹倒地,只有一头叫嘎羧的战象幸存了下来,他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这不仅仅是一头战象,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就让我们走进它的故事,读懂它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6年过去了,嘎羧老了,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临大限,最2、师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过渡:课件出示:沈石溪先生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这篇课文中,作者赋予了战象人的灵性,人的情感。通过你读课文,你觉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呢?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善良 怀旧 英勇 忠诚
师:那么,这些情感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让我们去课文里细细品味。
三、细读课文、掌握学法
快速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圈画描写战象神态、动作的词语,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体会。
生自学,同桌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师随生读出句子,没想到老朋友
你来找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
生说师圈画:呼唤吹去、摩挲、久久地、泪光闪闪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嘎羧见到象鞍时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该怎么读?试着读读。
师;我想读读句子可以吗?(师范读)
师:谁再来读?
师;谁来评议一下?
师:那么你来读读。
师:嘎羧见到象鞍为什么如此激动呢?
生:象鞍记载了它辉煌的历史。
生:象鞍记载了它的英勇。
师;是啊!象鞍是它驮着战士们杀敌冲锋陷阵的武器,它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板书:(牢记使命)
过渡:人们看到嘎羧见到象鞍如此激动,于是就给它披挂象鞍、重披象鞍的嘎羧有了怎样的气概?请你把找到的句子第一度。
师随生读,出示:二十六个春秋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怎样的气概?生说:英武豪迈。
师:男同学请起立,把嘎多英武豪迈的气概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男生读。
师;是啊,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嘎羧年龄大了,但它虽然青春不在,它博大的胸怀还在,它勃勃的雄心还在,它那保家卫国的初心还在,。(板书:不忘初心)
2、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体会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
①找感动的句子
②画重点词体会情感
③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重回战场、回归战友这两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随生读,出示: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
师:久久凝望凝望什么意思?嘎羧想到什么?
师随机指导感情读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嘎羧对礁石亲了又亲,它为什么亲了又亲?
师;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呼唤什么呢/
生说。
师: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师随生理解后指导读欧欧(激越亢奋)
师小结:它不仅是一头战象,它是一头令人敬仰、让人吟泪颂歌的英雄。这位英雄的死更为悲壮。它静静地走向了埋葬它战友的百象冢,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将自己掩埋。
师出示;土坑约有三米深凝望着天空。指生读。
师:它睁得大大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它在想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啊。有谁能这样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这样完美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来缅怀这位英雄吧!
配乐朗读这段文字。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它死了。
课件出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师范读,生说体会。
教师总结:是啊,嘎羧走了,它从垂暮时的焦急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回战场到掩埋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它的心。它忘不了曾经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它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这是战象的善良与忠诚,是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战友的高尚情怀。全体同学请起立,让我们一齐读出我们对它的敬仰,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动!配乐朗读。
四、延读创新、拓展运用
1、小练笔。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我激动万分,想对嘎羧说: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想对自己说
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
师生共写,配乐,师生共同交流。
2、继续寻找感动。
五、推荐阅读
《斑羚飞渡》 《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
01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
02教法和学法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03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04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 释题质疑
揭题板书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
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配乐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
(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05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06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说课稿课案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备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看动画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巩固分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三、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此说课稿,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面进行书写的方式,大家可以从中进行精简分析,按照另一种树状的方式写出来,无论如何,说课稿没有特别规范的文稿,只要你能说的很有条理即可!
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解析说目标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依据课标中第三学段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再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及课后题,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成诵。2.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意思。3.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陶行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走一个来回,从教材中来,回到教材中去。再加上五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还很欠缺,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意思。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授之以渔说教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这样的角色定位和本课特点,我选择的教法是引导点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强调自主说学法
根据教学方法,我制定的学法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
四、 注重生成说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导、研、品、延四个环节。
1.导:开门见山,直奔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研: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训练能力,更深刻的领会课文。
3.品:品味语言,感受智慧。从整体出发突破具体,又再具体上升华拔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
4.延:学以致用,推荐原著。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咏雪》,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做到教练结合,让学生一课一得,达到教学最优化。推荐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浓缩的精华,是重点内容的展现。我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是课题和甚聪慧,这样设计简洁明了,既清晰的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又便于学生想象和理解。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胚臂2个月字旁生字,总结书写规律 ,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下牧场之国教学说课稿课案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说课稿课案
汉字真有趣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学习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了解什么是形声字,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1.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的有趣。
2.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板书汉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习作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同学们对汉字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学习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和书上的介绍,只是对汉字的初步认识,你们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好,让我们共同遨游在汉字王国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指名读活动建议,说一说要求。
明确: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2)点拨:围绕汉字真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汇报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①自由组成小组。②讨论活动内容。③制订活动计划。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⑤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明确:讨论时要做好分工: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专人拟定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展示一份活动计划范例。
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搜集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3.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人员分工:组长: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月日
4.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四、阅读材料,感受趣味
1.出示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思考:这五份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为什么说汉字是有趣的?
(2)除了书中所提到的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3)阅读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学生按学习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汉字字谜小组】
过渡: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字谜七则》,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教师公布答案。
明确:①日②坐③也④口⑤休⑥斗⑦默
总结: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①~④是文字谜,这四个字谜的特点是谜面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谜面所体现的形和意来猜测谜底;⑤⑥是画谜;⑦是故事谜。
(2)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字谜。
拓展:大家肯定也搜集了许多字谜,哪一组能展示出来,让大家再来猜一猜呢?
【汉字故事小组】
(1)指名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门内添活字》这则传说故事。
(2)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明确:这是一个关于汉字的传说故事。杨修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由曹操写在花园门上的活字即猜想是嫌园门太宽大了(门+活=阔),真不愧是东汉解谜猜字第一人。
(3)教师拓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汉字故事。
示例:
一人一口
曾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杨修看到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把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人一口酥嘛。
【有意思的谐音小组】
(1)介绍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明确: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言。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的五个歇后语,请学生读一读。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明确: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五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教师给出几句谐音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指名学生说出后半部分。
一根灯草点灯石头蛋腌咸菜
四两棉花关公打喷嚏
明确:无二心(芯)一言(盐)难尽(进)谈(弹)不上自我吹嘘(须)
(4)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谐音歇后语,进一步了解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5)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枇杷和琵琶》这则谐音笑话,了解谐音笑话的特点。
明确:这是因音同而产生的笑话。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6)请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谐音笑话。
示例: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魏茂。一天,他到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说:我姓魏。魏什么?面试官接着又问。他一听就诧异了,只好反问道: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吗?
【有趣的形声字小组】
(1)同桌互相说一说星凤蜀祭是怎样造出来的,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2)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有趣的汉字现象。
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同学们在课下要注意积累,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指名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2.布置课后活动:把自己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出一期板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1、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一、我会写竹zh(竹叶、竹子、竹笋)牙y(月牙、牙齿、刷牙)马mǎ(小马、黑马、马上)用ynɡ(用力、使用
大青树下的小学评课稿听课记录1、大青树下的小学评课稿听课记录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
数与代数评课稿1、数与代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
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说课稿1、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 创设情境,表达心情。 2、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教学反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1、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
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1、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教师:(板书课题后,先介绍了宇宙,然后引到了太阳系) 太阳系和我们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先来做一些了解。有人把太阳系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很有意思。请问这个大家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新鲜句子有哪些1、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新鲜句子有哪些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新鲜句子有哪些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好词①理解词语窝囊:形容人无能、怯懦。殷切:深厚恳切。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砸锅:比喻办事失败。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
迢迢牵牛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1、迢迢牵牛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迢迢牵牛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