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故事

展开

首页  >  学习分享  >  
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类别:学习分享 时间:2024-04-24 18:39:04

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后工作室成员就崔贵宝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古诗教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家各抒起见,围绕主题有争鸣,有碰撞,有启发,有思考。

崔超:

崔老师的古诗教学让我耳目一新:新老师,新理念,新课堂!一开始老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用读题目、读注释、读关键字、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利用导学单,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后两句,水到渠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体会诗意,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读,学生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

岳春霞:

一、打破常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讲解这首古诗时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感受这首诗的非凡意境.从第一句的开字,引导学生体会长江势不可挡的气势从第二句的回字,引导体会天门山的奇险;第三句的出字,体会诗人以动写静的手法:从第四句的来字,引导体会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二、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学得主动,同时渗秀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题目读注释读画面读关键词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

关文秋:

崔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这节理课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古诗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举象入境,由境悟情,认真挖掘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案。通过5个关键词,想象画面来充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且教会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题目、读注释、读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跟学,后自学,由扶到放,不仅仅只教会一首诗,而是授之以渔,本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王秀红:

《望天门山》观课议课交流研讨材料: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许多教师在古诗教学时都略觉吃力。崔老师的这节课,从抓关键词入手,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词。整堂课课堂氛围很活跃、呈现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的和谐画面,学生小组学习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崔雪: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了解诗意后,如何进一步感受诗情、抓关键词且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该诗应该从意象入手,要在线诗歌中描绘的各种艺术形象,以及由这些想象参与构成的画面,情调或氛围,然后让自己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这种艺术境界,而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抓位意象迅速理解诗意

二、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三、把握意境特点,接收美的熏陶

四、抓住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崔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举象入境,由境悟情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词,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意,进入诗歌意境,接受美的熏陶。

何辉:

听了崔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使我对古诗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崔老师让学生们通过关键词理解诗意,举象入境,由境悟情;古诗前两句讲解细致,教会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方法,之后发预习单让孩子们自学后两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教学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个环节,崔老师首先让孩子们找出了关键词断、开、回理解句意,然后想象滚滚长江之水扑面而来的场景,感受长江的壮美与势不可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入了诗人的经历,让学生由境入情。

崔老师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胡文杰:

纵观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在最后理解诗句意思的环节少点时间。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通过读主题,注释,抓住关键词,引导着学生悟入情境,再由情境悟出诗人的感情。

本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歌。

高云峰:

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本单元的数学目标是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崔老师的教学亮很多。通过读题目,读过释、读画面、读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古诗.从课堂的导入到老师的范读,再到诗文的译文,最后到找重点词、字、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进而升华学生对祖回山河的热爱.丝丝相通、环环相扣.课堂有序、想象的环境下进行。

特别是崔老师,重点分析断.开、回的字形体会山的雄伟和江的汹涌,之后又抓住相对出体会山的动态美.最后拓展链接部分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做此诗时的心情.,感悟了古诗的吟唱。

张鹤:

崔老师介绍了四种学习古诗方法:读诗题、读注释、读关键词、读画面。通过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等大量诵读的过程,抓关键字断开联想情景,由境悟情。在教学中,先介绍方法,师生共同学习前两句,再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学后两句,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学生抓住关键词,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举象入境学以致用。崔老师引导学生从诗人写诗的背景去理解诗的意境与诗人的胸怀,由境悟情,再现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使学生轻松进入诗境,课堂气氛治跃,师生共同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美学盛赛。

张丽巍: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平时教学中有些吃力。本节课教师将学生引进情景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古诗意、境的营造,由境中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崔老师首先让学生理解课题,从望字中引领学生进入古诗意境中。紧扣文章的重点通过古诗中的重点字。理解句子的句面含义并抓住重点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然后点拔、提问、引导、纠证,整个过程中学主都紧紧跟随。学生的想象之花不断绽放。后通过范读,划合节奏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充满感情。在后两句诗的教学中,更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让学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学生对本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关莉莉:

崔老师的望天门山一课按照古诗学习的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的环节进行的。其中的明诗意、悟诗情的环节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以及对重点字的深度解析使学生在诵读中自己领悟了诗意,诗情自然而然跃然纸上。学生学会了自己如何去读古诗、解古诗、悟古诗,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及大促进。值得学习!棒!棒!棒!

汪玲:

本节课的教学从望着眼,读题目这释,读画面,抓关键词断 开 回 出 来四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诗人的志向。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老师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上

下到了功天,如指名读,齐读,分组读,再加上老师的范读,使学生读出了本首诗该有的韵味。结尾拓展链接部分,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李白作此诗时心情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更是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徐秀丽:

我觉得这节课崔老师能够紧密围绕主题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整节课上得既真实又扎实。

崔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既帮助学生入境,又梳理了学法;又通过富有层次地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入境悟情;最后又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在走进古诗后又走进作者, 更深刻地感悟诗情。整节课的内容安排都是紧密围绕主题,服务于主题,是有效的。

崔老师在指导朗读方面充分发挥出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读诗要节奏合理,讲究抑扬顿挫,突出关键词。在反复感情丰富地诵读过程中,学生必定需要不断想画面,从而悟诗情,不知不觉中反复实践着古诗的学法。

崔老师不仅仅立足本节课教学,更是通过一节课带动一个类型文体的学习,通过课中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老师每一部分的板书,教会学生如何入境悟情。崔老师时刻体现出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追求。

2、项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项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揭题激趣

1.(出示项链图片)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呀? (板书课题:项链)

师:项字是指脖子,项链是我们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是《项链》。来,我们一起读读。

2.你见过什么样的项链? (预设:镶宝石的项链、金项链、珍珠项链)

3.(播放大海图片、音效)有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娃娃,他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不一样的项链。不一样在哪里呢?

评 析

在导入环节,教师扣题进入,先出示项链的实物图片,而后结合项 字的意思讲解项链是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继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丰富他们对项链的认识,最后制造悬念,课文中的项链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项链怎么不一样 呢? 既帮助学生建立了 项链 的概念,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书本去读读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双手捧书,稍稍外斜,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仔细听。(师范读)

2.小朋友们刚才听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音,词儿连读不拖音。双脚平放与肩同宽,眼睛看字,字字入目。

3.这首儿歌里说的项链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呢?(预设:项链是海螺和贝壳做的、是小娃娃的脚印做的;项链是大海的;项链是彩色的、金色的)

4.这特别的项链是大海送给小娃娃的礼物吗?让我们和小娃娃一起去看海。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1 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呢? 用手势来表示一下。(PPT显示句子序号)

(2)哪三个小朋友愿意来读读这三句。

(3)来到海边,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在PPT 上圈出大海沙滩浪花。出示词卡,大海 沙滩 浪花。指名读后贴在黑板上)

(结合字形指导)瞧,海、沙、滩、浪字都是三点水,大海里的水可真多啊!

(4)小朋友去过大海吗? 夸夸你见过的大海。

(5)现在,我们就站在大海边,放眼望去,哇(出示句子和图片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指名读。)

① (出示词卡蓝蓝的,指名读,齐读,以评促读)第一个蓝字读饱满。整个词可以读得慢一些,让我们想象大海的颜色好深好深的蓝。清新的空气,蓝蓝的大海。不仅颜色美,而且还又宽又远。

② 出示词卡又宽又远。大海有多宽,我们做动作比划比划,远字就是说大海一眼望不到边。又字是个生字,它把宽和远字连在一起,告诉我们大海特别宽、特别大,一眼望不到边。(指名读,以评促读)

③ 谁能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美和大。(指名读、齐读)

(6)大海边的沙滩什么样? 说说你去过的的沙滩。自由回答。

(7)望着这么美的大海,小娃娃脱下鞋子,踩在沙滩上,呀(出示句子和图片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出示词卡黄黄的又长又软。这两个词是说沙滩什么特点呢? (指名读)

指导:大海很大,海边的沙滩很长,沙子又细又软,阳光一照,还闪金光呢? 咱们把这一句读一读。

(8)出示句子和图片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指名读。你喜欢这样的浪花吗?

① 出示词卡。雪白就是像雪那么白,一个雪白就已经像雪那么白了,那两个雪白重叠呢? 谁能读好?(映示浪花图片)瞧,海浪冲到岸边,撞到了沙滩、礁石,开出一朵朵浪花,多美啊!连着读雪白雪白的浪花。

② 浪花在笑呢,学学你听过的海浪声。播放PPT中的音效。我们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张大嘴巴,眼睛眯起来,身体也会扭动、前仰后合的。笑这个字,上面的竹字头,原来表示竹子被风吹弯并发出声音,就像人大笑。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个人大笑时身体扭动的样子。读笑字。浪花你追着我,我追着你,用身体和沙滩、岩石打招呼,发出哗哗地笑声。女生、男生读哗哗地笑着涌向。

③ 浪花一边玩着笑着,一边还送来了海螺和贝壳。映示海螺贝壳图。认识吗,哪个是海螺,哪个是贝壳呢?海螺是海里的软体小动物,贝壳是生活在水边的软体小动物的外套。它们有着丰富的颜色和有趣的形状。

师生共说:浪花在沙滩上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它们有( )色,有( ),有( )色。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有趣!齐读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9)大海又宽又远,海滩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让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用朗读把大家带到大海边。

2.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站在这么美的海边, 你们想干什么呢?

(1)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小娃娃做了什么呢? 映示句子和图片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指名读。

交流:小娃娃做了什么?捡和挂都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咱们也做做动作。穿字原来是指小动物用自己的牙齿穿过洞穴,这里是指什么?小娃娃可喜欢大海送给她的礼物啦!(屏显句中的嘻嘻地笑着 迎 捡起 穿成挂在) 我们从这些词里就能感受到。指名读、齐读。

(3)小娃娃也送了大海一个礼物呢,映示句子和图片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① 小娃娃送了什么礼物给大海? 谁来读读。

② 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呀?

③ 多么有趣的项链,大海一定也非常喜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4)结合板书,回顾整体,齐读全文。

评 析

本段教学着力体现:1.把识字贯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 又笑挂 贝 等字的教学在不离开情境的基础上,采用评价中点拨、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方法,用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 作为材料促进学生识字,较好地处理了低年级阅读和识字的关系。

2.读中理解,读中积累。教学中通过听范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不断地接触文本。包括老师的过渡语、评价语,也指向读,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词句,积累词语,形成语感。

3.勾连生活, 激发兴趣。 夸夸你见过的大海 说说你去过的沙滩 你来到海边想干什么? 这些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了他们和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课文中的 小娃娃 仿佛就是自己, 学得更加有趣味。同时图片、音乐、音效的引入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或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或感知不熟悉的情境,让感知更加具体,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课堂上的朗读也更加有滋有味。

四、学习写字

1.书读得真好。小贝壳也来到了课堂上,要考考你们有没有记住生字呢?

2.认字游戏。把小贝壳背后的生字读准了,大海就把这个小贝壳送给我们啦,全读对了,小贝壳也会连成项链呢。

3.练习写字童子功。画栅栏、画雨丝、画波浪、画蚊香。

评 析

游戏的设置结合了本课 项链 的主题,既可以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又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积极学习的氛围,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 童子功 主要练习学生的腕力,对书写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4.学习写字。

(1)白字_______。范写:一撇短又短,两竖往里收,先里面再封口。

(2)的字。的字里面的白和单独写的白字有什么不一样? 白字做了的字一部分后,要写得瘦瘦的,横变短。范写:白 字在左边要写瘦,横折钩往里收。

(3)又字。范写:横短撇长夹角小,撇捺对称才好看。

(4)和字。认识新偏旁禾木旁。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偏旁,跟老师读读它的名字禾木旁。禾木旁和禾字有什么不同? 横变短,捺变点。

范写:禾木很谦让,横画变短捺变点。口在右边小而上。

评 析

写字教学中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讲在关键处,例如字形的变化、关键笔画的处理,精讲多练,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书写技能。

5.请小朋友们把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6.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本,点评。

7.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回去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有机会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做一条脚印项链送给大海。

3、明天要远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明天要远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翻过来,翻过去,唉! 睡不着,真盼着天儿早点亮起来。卢淑娴老师以学生秋游照片为引,从学生熟悉的经历入手,理解远足的概念,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小女孩盼着远足的紧张、激动。卢老师把朗读贯穿始终,情感自然升华,水到渠成。5班小朋友在她的范读下,一声翻过来,翻过去,唉读得别有一番睡不着觉,期待远足的滋味,饱含着对大自然向往。卢老师写字教学扎实,笔顺、笔划,坐姿一一落实,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朋友,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睡不着呢?陈思沛老师通过谈话,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拉近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远足一词,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谓是润物无声。她根据睡的构字,引导学生抓住偏旁,运用联想的方法识字,同时通过初读课文,明确文中轻声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与朗读情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4、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研修心得:

在课例研修阶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雨点儿》的教学设计说一说教学中的民主。

教学民主是在课堂中建立的全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能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从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到学生游戏识字环节都尊重学生的人格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了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是教学目的也是培养自主性的过程。教学民主的核心是指处于特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即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而彼此信任,共同协商,民主集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为建设民主的课堂教学共同体二努力并为未来的民主社会的实现打下智力等方面的基础。   

5、口语交际:商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商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周一,我听了一节我校丁梦梦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课题是商量。

这节课,丁老师按照商量的两个要求用上商量的语气,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进行了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推进,一个教学点一次训练的反复的课堂练习。整节课学生练习比较充分,参与度高,课堂效果良好。

对于这节课,我有点自己的想法:

口语交际是锻炼倾听,表达,应对三方面能力的实践。我们往往关注学生的倾听和表达,制定相应的规则去帮助孩子锻炼了这两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应对。在应对上,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功课。这节课上,学生在与人商量时,一旦被人拒绝,说声谢谢便扭头走人,我想正是缺乏应对能力的表现。这件事还能不能争取,如果争取,应该怎么表达,想哪些办法,这是我们该引导孩子的。

口语交际课,我们应创设真实情境,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孩子才有话可说,也更能带动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去。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语应该与普通课文课有所不同。评价孩子的表达的时候,应该更有针对性。最好是跟教材上的口语交际要求相关的,比如这届课的评价体系就是用上商量的语气和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两个要求的变型。那么丁老师所采用的生相互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练表达,又起到了反馈倾听效果的运用。

从这堂课上,我还发现教材上编排的口语交际话题,学生组织语言时,其实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话,商量是,安慰是,劝告也是。这也可以说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正向的价值观。

作者:你是特别的人 来源:简书

6、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复习导入

(一)指导朗读:起因部分

师:上星期我们讲了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今天我们这节课把它讲完。把书打开,翻到第35页。

一开始,青头和红头很开心地做游戏,它们想到的游戏就是捉迷藏。好,我们一起来读:从第35页第1自然段开始,一直到就会被青头发现。在这里,我们要读出两个小伙伴做游戏时开心的神情和语气,明白了吗?准备好,有两只小蟋蟀读得快一点,预备齐。

生:读文

师:在这里,红头以为自己藏得很好,一点都不敢露出动静。所以,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青头身上。青头看不见红头,红头却可以看见青头。它要看青头是不是能够找到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全在他的小伙伴身上,却没有想到危险正在慢慢地向自己逼近。果然,一头大黄牛来了。

好,我们接下来读,就从正在这时一直读到救命啊!救命啊!,准备。这个部分不长,把它读好,读出那种害怕、紧张的感觉,准备好,正在这时要读得快一点,让我们感受到情况很危急,正在这时,预备齐。

生:读文

师:在这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他说话断断续续,为什么?因为他害怕,他被牛吃到嘴里了,牛嘴里的舌头在搅拌草料、搅拌食物,把红头也搅拌在里面了,所以他说话是断断续续的。因此在这里省略号要稍微停一停。我被牛吃了正在它嘴里救命啊!救命啊!中间停顿要长一些,有两个字的时间,明白了吗?就读刚才老师示范的这一句,我被牛吃了,预备齐。

生:读文。

师:省略号的部分如果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那就更好了,刚才有同学太着急了。准备好,我被牛吃了,预备齐。

生:读文。

(二)复习红头的旅行路线

师:情况是那样的危急,好在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就是青头。

我们一起再来回忆一下,红头分别到了牛的哪些地方?

生:第一步,他先到了牛嘴里。

生:第二步,他到了牛的第一个胃里。

师:对,牛肚子里的第一个胃。紧接着呢?

生:紧接着,它到了牛第二个胃里。

生:然后它回到了牛嘴里。

生:最后出来了。

师:出来了,我们再写上一个:脱险。

师小结:原来红头的旅行线路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的练习册上有一道题,要你用一根线画一画它的旅行线。记住,从牛嘴开始画,画到第一个胃、第二个胃,才能回到牛嘴里,明白吗?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来,上次老师给大家看过一张图,你可以在百度上搜牛胃两个字找到它。

(三)关注关键语句,感受要好。

师:在整个过程中,青头和红头发生了几次对话。通过这些对话,还有青头的一些举动,我们感受到,它们真的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

上次,有几位同学提到的句子非常好。我们再来复习,哪些句子反映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

生:最后一小节,从笑眯眯地这个词中可以看出。

师:他找到了最后一句话,但对于笑眯眯这个词理解得还不够到位。谁能针对笑眯眯来分析一下,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笑眯眯说明它们很要好,因为红头出来了,很感谢青头。红头哭了,但青头还笑眯眯地安慰它。

师:嗯,自己的朋友脱险了,所以青头就笑了,从这里看到他们非常要好。明白吗?要这么讲,要学会分析。

生: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了它的牙齿,牛在这个时候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给红头出谋划策。

师:在危险的时候,好朋友在给他出谋划策,说明它们很要好。要把话说完整。

生: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青头是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自己的好朋友,他这样做很可能会被牛的长舌头卷进嘴巴里去,从这里看出它们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他现在的分析就非常完整,而且没有让老师帮助他,掌声送给他。还有谁能够象他一样,不需要老师提醒,非常完整地分析一句句子,来让我们知道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生: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这句话中,我了解到青头对红头特别友好的感情。

师:什么感情?找到了,但是没有说清楚。谁来帮助她?

生: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好朋友,青头就不会对红头说:你是勇敢的蟋蟀。

师:这说明?

生:这说明青头在帮助它。

师:除了帮助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词语?

生:青头在鼓励红头,鼓励红头克服害怕的心理。

师:好,同学们,最后给xxx一个机会。

生:青头又跳到了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红头已经到牛的肚子里了,对于牛来说,蟋蟀比它的脚还小好多倍。到他的肚子里跟他说话,是没有多少希望的。但是因为它们是好朋友,所以它还是盼望着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和红头说,给它出谋划策,让它安全地出来。

师:也就是说,在危急的时候为自己的朋友出谋划策,让它能够非常镇定,或者是让它的情绪平静下来,想办法来逃生,对吧?要这么说。

三、精读课文

(一)红头的心情变化

师:好,同学们,当红头一开始来到牛嘴里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一开始是害怕的。

师:接下来,他的心情是发生变化的。接下来的心情又怎么样了?课文里有一个现成的词语,你只要把它找出来就可以。

生:悲哀。

师:对的,紧接着是悲哀的。最后呢?

生:高兴得哭了。

师:很好,有同学说到一个成语,叫喜极而泣,用得很好。极度的开心,因此忍不住哭了,流下了开心而激动的眼泪。

(二)说话训练(结合路线和心情变化,复述故事内容。)

师:刚才,你们很快找到了这三个表示红头心情的词语。来,结合两个示意图,请你说说看:在什么时候红头很害怕?在什么时候红头觉得很悲哀?最后怎么样了红头喜极而泣,高兴坏了?

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当然,你可以直接看示意图来说说看。动动脑筋,准备一下,三种心情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呢?

生:当红头刚被吃到牛嘴里的时候,他很害怕。当它掉进牛肚子里的时候,他很悲哀。最后它回到牛嘴里面,出来和青头见面的时候,他觉得很高兴。

师:基本上说清楚了,如果你能够说最后是脱险了,那就更好了。

生:当它被吃到牛嘴里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害怕。当它掉进牛肚子里的时候,它非常悲哀。最后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从牛嘴里出来,脱险了,它非常高兴。

师:你看,这样一说就更好了。同学们,它为什么悲哀?他掉在牛肚子里以后,他想到了什么而悲哀呢?这个话要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更好了。被牛吞到胃里以后,他怎么想的,所以他才会悲哀?

生:当红头被吃到牛嘴里的时候,它很害怕。当红头掉进牛肚子里的时候,想着自己马上就会死掉,所以他会很悲哀。当红头最后成功脱险的时候,他很高兴。

师:把这个内容补充进去了,很好。他想到了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所以才很悲哀。好,最后再叫一个同学。

生:当红头被吃到牛嘴里的时候,他的心情很害怕;当红头掉到牛肚子里的时候,它觉得自己再也见不到朋友了,而且马上要死掉了,所以很悲哀。最后,青头在牛鼻子里面蹭来蹭去,牛打了喷嚏,红头喜极而泣,终于脱险了。

师:应该先说脱险,再说喜极而泣,这样才通顺。他已经说得非常完整了,但是最后有一点点的小问题。好,现在真的最后一次机会。

生:红头被吞到牛嘴里,它很害怕,接着又掉到了牛肚子里,他想着自己马上就会死掉,再也见不到他的朋友了,他很悲哀。最后,它回到牛嘴里,青头在牛鼻子里蹭来蹭去,牛打了个喷嚏,红头脱险了,他很高兴,留下了泪水。

师:好的,在说的时候还要自信一点。按照这样的线索和提示,自信地讲出来。

师小结: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把长长的故事全都了解了。

(对前一个学生回答的评价,是对下一个学生回答的指导。)

(三)分享阅读感受

师:通过这个故事,除了知道青头和红头很要好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青头是一只乐于助人的小蟋蟀。

生:红头是一只勇敢的蟋蟀。它在青头的鼓励下逃出了牛的肚子。

师:哦!你看到了一只勇敢的蟋蟀,还有吗?

生:我还了解到牛一共有四个胃。

师:你还了解到了一些知识。还了解到什么?

生:它们互相非常信任,当它感觉自己快要死掉的时候,还听从青头说的话。

师:很好,彼此信任。如果没有彼此信任,是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对吧?

生:我觉得青头很聪明。

师:青头非但乐于助人,而且聪明,为什么这么讲?

生:一只蟋蟀怎么可能知道牛身体里有四个胃。

师:很好。还有吗,还读到了什么?

生:我也觉得他很聪明。

师:同样是说聪明,但是他们俩看到的例子,看到的证据是不一样,对吗?很好。

生:我感觉在生活里友谊最重要。

师:你看,他还感受到了生活要有友情,为什么?

生:好朋友会在危险的时刻来帮助你。

师:所以要有友情,很好。xxx,你想到什么?

生:我觉得生活里要有友情,就像吃饭要用勺子筷子一样。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你伤心的时候就没人来安慰你;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你高兴的时候就没人和你分享快乐;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没有人来解救你。

师:掌声送给他!刚才他用一个排比句,为前面一位同学做补充,可以再得到5分积分卡,因为他说得太好了。

师小结:

原来,我们通过童话故事,我们可以得到那么多的信息和感受。首先,我们知道了朋友之间要彼此信任;第二,我们又看到了青头的特点,聪明而乐于助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红头的特点,红头虽然害怕,红头虽然悲哀过,可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红头也真的是很勇敢,对吧?你想,它被牛那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吃到嘴巴里去,吃到肚子里去,如果没有勇敢,如果没有坚持,它的朋友在外面再鼓励它,也不会有用。所以虽然它害怕过。可是他终究还是勇敢。

很多人读了这个故事,觉得红头很胆小,很胆怯,悲哀了,害怕了。我觉得其实他是很勇敢。最终它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出来,朋友再帮他,他如果自己放弃了是没有用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一个额外的小知识。当然,我们由童话故事,还真正地感受到了一些生活当中的启示。

(分享丰富的,多元的阅读体验。角色是复杂的、立体的,不是单一的、扁平的。)

三、关于童话的写法

同学们,前一次我们在讲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们总结了几条,童话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今天我们又学完了一个童话故事,你觉得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你对童话又产生什么新的感受,新的想法了?因为这个单元我们自己也要编一个童话,所以,你一边看别人写的童话故事,一边也要想一想你对童话故事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随便说,我们来一个头脑风暴。

生:我了解到一些写法,要想象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小情节,还有要多用一些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

师:在他说的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想象要大胆一些,请坐。还有吗?

生:我感觉童话故事都要一波三折。

师:就是说,情节要一波三折,否则没人要看的。

生:对,还有小故事要有大道理。

师:小的故事故事可以写得短小一点,但是里面最好要有一个大道理,就是你说的生活里人人都需要友情,对吧?

生:还有第三,一般情况下童话故事都是美好的。

师:记住,一般情况下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他说的是一般情况下,非常好。生:

师:虽然我们要想象,但也不能胡思乱想,非常好。

生:

师:我明白了,在写之前要列一个提纲,特别是如果你有一个心情的变化,有了心情的变化,才能完成xxx说的要一波三折。所以,你不能写到哪里算哪里,你事

先有一个提纲,先画出一个线索图。很好,你说。

生:童话故事一般都很感人。

师:最好是一些感人的故事,请坐,你说。

生:童话有点夸张。

师:当然是要有点夸张的。

师小结:刚才大家对于怎样编童话故事,都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很好。其他同学没有想到的,你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再去想一想,过几天我们就要写了。好,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最后同学们交流对童话的感受非常饱满、令人惊喜,这来源于整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铺垫。从朗读指导、找关键语句谈感受、结合两条线索对故事内容的复述训练、关于人物形象的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等,其中老师的教学语言不断渲染氛围,推动情绪,抽丝剥茧地带学生发掘新的角度,水到渠成。)

7、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这节课,进行经典童话阅读,同时对大家进行品析能力训练。先读一下背景材料。

生:(读)安徒生,丹麦人,童话大师。代表作品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师:大家对作者是很熟悉的。好,把这几个生字读一读。

生:(读)兜、蜷、梗、橱、腮。

师:用手划一划,注意怎么写。特别是蜷字,这个字用得不多,但是生活中有时候也用到它。橱窗的橱是常用字。谢谢大家。

【评析:开课绝不拖泥带水、故弄玄虚,是余老师的一贯风格。生字的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书空划一划,重点生字也是点到即止,绝不包办代替。】

二、概说人物

师:咱们开始活动,这个时候要有笔了。概说人物。看老师的要求,用一个富有情感的句子概说课文中的小女孩。看老师的例子这是一个有着美丽的金黄色的打成卷儿长头发的小女孩。你看,这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来,美说这个小姑娘。开始吧!

(生自主默读、勾画、概括。)

师:可以说话了吧?

生: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礼物和爱的小女孩。

师:这位同学,用很概括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女孩进行了介绍。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多么穷苦的小女孩啊!请你来。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乖巧的、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师:她为了这个家庭,为了爸爸不打她,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无助的、渴望温暖的小女孩。

师:她最后冻死在墙角里。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幸福的小女孩。

师:她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想要摆脱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小女孩。

师:于是,她就不断地

生:划火柴。

师:多好!还有说的吗?请你来。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和奶奶疼爱的小女孩。

师:嗯,她身边,她的家庭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家的小女孩。

师:懂事啊!她终于在划最后一次火柴的时候,和她的祖母一起升到了天堂。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是一个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极了,但她赤着脚。

她整天地走着,没有卖出一根火柴。

她美丽可爱,却可怜地冻死在新年来到的时候。

小女孩冻饿而死,死之前幻想着种种幸福。

【评析:概说人物,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之上,学生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所以,余老师充分相信学生,选择彻底放手。对文本的内容做这样的精炼处理,是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本的形式表达的秘妙。】

三、揣摩写法

师:这就是小女孩在这篇童话里的形象和命运。继续我们的学习,揣摩写法。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这样一种幻觉呢?

师:好,把书本放在桌子上,同样要写旁批。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很好地说清楚的,要一段一段地分析。

(生默读,思考,批注)

师:谢谢大家刚才的表现!好,谁来分析?

生:第一次划火柴,这个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写出了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

师:好,你说一次,然后把机会让给大家。谢谢!

生: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只烧鹅,这可以说明小女孩非常渴望食物,她非常的饥饿。

师:多好的分析啊!继续说下去,请你来。

生:第三次,小女孩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这回她坐在圣诞树下面,说明她渴望她的快乐。

师:啊!坐在那美丽的圣诞树下!她的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美景,所以她幻想。

生:她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说明她想得到的是家人给她的温暖。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说明她想得到幸福,想得到奶奶的关爱。

师:对,关爱、呵护、疼爱!

生:前三次划火柴,她每次都是只划了一根火柴,看到的幻象也只是一段时间;第四次划了一根之后,又划了一把火柴,这就说明,比起那些温暖、食物,还有美丽的景色,她更希望奶奶回到她身边,说明她更需要更多的爱。

师:她幻想着恒久的亲情,很好!这个发现太妙了!

生:我认为小女孩划火柴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从表面深入到她的内心的。最开始,小女孩最需要温暖,因为她太冷了,而后是小女孩需要食物,是因为她太饿了!然后,小女孩看到的是圣诞树,因为她缺少快乐。最后她才看到她的奶奶,和她奶奶升到了天堂,得到了永恒的幸福。

师: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要写五次划火柴,而不是一次写到位。这就叫做,两个字铺垫。请大家做旁批。我们来看(课件展示)

生:(读)擦第一根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这实际上就是在写小女孩的寒冷,批上来。这就是小孩子内心的体验。继续读!

生:(读)擦第二根火柴: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你们发现,这一个片段是不是和课文开始的部分相照应的呀?往前看,写照应两个字。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照应,美妙的照应!那么,这一段写小女孩的饥饿,正是因为饿得不得了啊,所以她才在幻觉里面感觉到烤鹅向她摇摇摆摆地走来。多么饥饿啊!继续

生:(读)擦第三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这么美丽的圣诞树!表现了小女孩没有节日的快乐。作者把小女孩放在圣诞之夜来写,是极有深意的。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呀!如果把小女孩放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写,远远没有这样的震撼力。大家都在过年,但是,她,赤着脚,在街上行走,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多可怜!她只能看着人家的节日,她没有节日。擦第四根火柴

生:(读)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小女孩喊叫起来:奶奶,把我带走吧!写的是小女孩需要亲情,需要疼爱。

生:(读)第五次擦火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人死了,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但是没有痛苦了。所以,写的是小女孩在幻觉中冻、饿而死。你看在大年夜,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有金色长发的美丽的小女孩,冻死了。越写小女孩的美丽,就越能表现冻死的悲哀。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小女孩的冻死啊?那是因为前面都是在做铺垫。一次一次写,越写越深入,最后写到最动人最动情的地方。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情节;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波澜。大家今天感受到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于读文章的术语,叫铺垫。有时候你看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你就要马上敏锐地感觉到,这几件事情,可能对最后一件事情有铺垫作用。

师:文章运用了反复描写、幻觉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铺垫,写出了冻饿而死的小姑娘美丽幻觉的破灭,表现出深刻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多角度的铺垫,我们怎么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冻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饿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所以,铺垫的力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评析:余老师用一个问题,串起了一个板块的学习,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写作方法:铺垫。这是我们很多一线老师没有意识到的语文知识,或者是我们有些老师意识到了但是不敢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教的东西。余老师教了,而且教得很到位,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铺垫,还充分理解了它的表达作用。】

四、品味语言

师:好,谢谢大家!刚才,你们的表现很优秀,你们很好地读出了各个段的作用。继续深化我们的学习:品味语言。有四个句段要大家品析,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话题是:这些句段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用低沉的语调读。天冷极了,读!

生:(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继续读这一句。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读出盼望的色彩,她又擦着了,读

生:(读)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继续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一定要读出层次。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读到这儿的时候,停顿一拍,继续读小女孩坐在那儿,越读声音越低沉。第二天清晨,读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评析:这四个句段的选择,不是随手从课文中拎出来的,而是余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后作出的精心安排。这个板块教学的指向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品析语言表现力的能力。】

师:这四个句子,大家任选一个句子,品析它,为什么写得好,有什么表现力。先看老师的示例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里写的是小女孩极端穷困的家境,巧妙暗示了小女孩大年夜出来卖火柴的原因。这就是分析它的表现力。好,开始各自思考。这个时候,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写。

(生独立思考约3分钟)

师:我们开始第一个句子的研讨吧!天冷极了,哪一位来帮我们阐释?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句话运用了现实描写的方法,我们一般在天冷极了又下着雪的时候,呆在家里不爱出来,而这个小女孩却因为家里的穷苦,被迫出来卖火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也可以看出她家里的贫苦,要不这个小女孩就不可能是光着头赤着脚了。

师:嗯!那么,概括地说,这一段有什么表现力呀?它写出了什么呀?好,请你来。

生:这一段衬托除了小女孩家里很贫穷,不论怎样都要出来卖火柴,是用了衬托的方法写出来的。大年夜代表的都是美好、快乐与幸福,可是小女孩必须要在这一天出来,进一步衬托出了她家里很穷。

师: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阴冷、可怕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里,小女孩出场了吧?诶,她不是一个幸福的小女孩,背景给她的就是阴冷、黑暗。好!我们来看(课件出示)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什么背景啊?时间,大年夜,更具体的时间,晚上。环境,冷,黑,所以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让小女孩一出场就表现她的悲苦,所以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处处都在写小女孩的不幸,每一笔都是写不幸,这叫做字字千金,每一笔都有表现力。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下子就把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给我们描绘出来了。

师:好,第二句。请你来。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蜷着腿缩成一团就表示很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非常冷的时候也会做这个动作,所以说,这也写出了小女孩她非常冷,她非常可怜、无助。

师:就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吧又黑又冷的晚上。好,你来!

生:这里,蜷着腿缩成一团,是一个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的冷。然后,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也写出了她的可怜和贫穷。

师:这位同学,她的分析就要好一点,她说是动作的描写,而且她有一个关注,关注到墙角两个字。墙角这两个字大有深意,能不能帮我解释?试一下。

生:故事的背景是大年夜,大年夜人们一般都呆在家里,呆在温暖的地方,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小女孩却因生活所迫,不能回家,因为天气原因,只能缩在墙角里。

师:可以避风。还有深意!再试一下。

生:我认为墙角同时也写出小女孩渴望房子里的温暖。

师:在墙角呆着,总比在街上走要安宁一些,甚至感觉上暖和一些。还有深意!

生:墙角可以避风,也为下文擦火柴做了铺垫。

师:多好啊!街上怎么擦火柴呀,那么大的风!分析得好吧?还有什么深意?

生:我觉得墙角是让小女孩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也说明小女孩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一点家的感觉。

师:我补充你的话。墙角,就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地方。这个小女孩最后死在哪里呀?

生:墙角里。

师:墙角的深意,就是小女孩冻死在这里了。这叫什么呢?给大家两个字的知识场景,墙角就是故事的场景,人物就在这个场景里演绎她的故事。这个悲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墙角。很普通的两个字,大有深意!同学们品析得多好啊!

【评析:抓住背景和场景,余老师通过对话,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深阅读的层次。就是说,孩子们会慢慢用专业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课文。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就不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慢慢成为内行看门道。】

师:第三个地方,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谁来试一下?

生:这是写小女孩第三次擦火柴产生的幻想,写出了小女孩对快乐节日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小女孩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因为她在生活中一点快乐都没有,她就幻想自己拥有这样的快乐。

师:嗯,分析得好!表现了小女孩的渴望。

生:这一段也写出了小女孩渴望像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圣诞节。

师:嗯,好!你来试!

生:这里写出了小女孩非常孤独,希望得到礼物,也希望得到快乐,也暗示出小女孩家里十分穷,没有钱给小女孩买圣诞礼物!

师:是的,深意还没有出来。有一个词,是这段话里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极其深刻,深刻到我们心疼的地步,哪两个字啊?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生:还要这两个字有更深的意思,写出了圣诞树的美好。

师:也表现了她心灵的更加渴望!但是,最深刻的两个字还没有说出来。

生:我认为是透过这两个字。从透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连富商家的门都进不去,也推想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她用专注的目光欣赏着人家的圣诞树的大而美。但是,很遗憾你来试!

生:我觉得是富商这个词。前面我们知道,小女孩家境贫寒,大年夜还要出来卖火柴,根本买不起这圣诞树,而富商家的圣诞树是特别漂亮的,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阶层贫富相距是多么大。

师:你们多么聪明啊!但是,还没有品出来。

生:我觉得可能是大和美这两个字。可能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小女孩根本没有见过,用美好的东西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这是两个词了,继续努力!

生:我觉得是去年两个字。从去年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她每年都没有得到圣诞礼物,缺少快乐和幸福感。

师:关键就在去年这两个字!去年她就在卖火柴,也许前年也在卖火柴,那么小的姑娘,年年大年夜都要出来卖火柴,这才是让我们悲哀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不起眼的文字,就有巨大的表现力。你还要分析去年这两个字吗?

生:我认为它引出了今年她冻死在这个墙角。

师:对,去年的故事,到今年就变成了最大的悲剧呀!

师:同学们,这里写的是幻景,深沉地表现小女孩永远都没有快乐的圣诞节。老师强调的永远,就是从去年这两个字品析出来的。同学们终于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平凡的字眼的深沉的含义。那么,最后一段话就好说了。来,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话里,又有一个词是表现作者内心的悲痛的。这里写的是悲惨的情景。写小女孩的痛苦死去。那么,在一个词上,作者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你说!

生:我认为是微笑。

师:微笑?

生:因为人们并不能想到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笑得出来。

师:是啊,她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她是面带微笑死去的。可能就在幻想最美丽的一刹那,她死了。多么深沉的表现力啊!小女孩是带着微笑带着幻想死去的。

生:我认为是捏,可以看出她舍不得这一切。

生:我觉得可能是新年,新年对人们来说,是很美好的一个词,每年的新年我们都会很快乐地迎接,但是,这个小女孩却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死去了。

师:哦!说得好!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轻快的字眼啊!但是,多么沉痛的结果啊!

生:我也是围绕新年这个词来理解的,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并没有给小女孩带来一线生存的希望。

师:她感受不到温暖了,感受不到美好了!

师:我觉得,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一个词语是尸体。作者应该带着爱抚的心情写这个小女孩,回避这两个字眼,但是,他用了这样一个冷酷的词,太阳照在尸体上,你们想一想内心那种沉痛的感觉。小女孩就是死了嘛,于是他就用尸体这两个字来表现自己深沉的悲哀。当然,你们分析的词都有很生动的表现力,但是,尸体这两个字更让我们沉痛。

【评析:这个板块的教学,余老师抓住幻景和情景,继续展开深入对话。经过一番鏖战,孩子们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再聆听余老师的点拨,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背景、场景、幻景、情景,一文四景,景景相连,环环相扣。】

师:好,《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呀?大家一定会说,写给我们看的,我们童年很幸福。我们来看作家的说法,作家的说法就比我们深刻得多。作家梁晓声曾经这样说过,读

生:(读)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抖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孩子们看的。

  将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一代又一代

师:梁晓声先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看的。我们没必要再去设想或者重复那样痛苦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把同情心和善良的人性播撒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同学们!下课!

【评析:余老师的结课,一如开课,简洁有力。引用作家的言论,更是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总评:一边欣赏余老师的这篇经典童话的教学,一边击节赞叹:我们就缺少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以前,有很多专家提出一个观点: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但是,语文味到底应该是什么味,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道明白。今天,我想说,像余老师这样用语文专业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的课,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课,就是最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是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得到的是什么?仅仅是小女孩的形象吗?不,这节课上,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小女孩的经典形象,远远不是主要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铺垫,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去擦火柴;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场景、女孩的幻景、悲惨的情景,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背景、场景、幻景、情景;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分析作者的精心布局、去揣摩文章的写法、去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收获,是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极难得到的!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一直在忙着干什么?我相信,现在流行的语文课,极少给学生这样的挑战、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磨砺!这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的思维训练和语文能力训练。从一开课,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而且马上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直到余老师宣布下课为止。但是,整节课上,余老师给出的话题(问题、任务)却并不多,与时下满堂问满堂答的语文课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几个任务,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了文本的深处、引向了语文学习的深处。学生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什么是语文实践?这就是真正的语文实践!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修订后,很多老师更不知道该怎么上语文课了,余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教什么、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8、精卫填海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精卫填海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评课活动。整合众评,有如下几点:

本课亮点:

1、板书生动有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王争霸赛的贯穿整堂课,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师生互动强;

3、教师语言幽默亲切,个人素养强。

建议和意见:

1、本课脱离了文言文本身,应让学生用文本来回答;

2、读得太少,应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内涵与情感。

课堂现场

我的评课是:

1、整堂课有亮点有特色,重难点突出。画星星的方式,是有效的教学激励方式,也创设了一个生动直观地全班化为精卫填海的情境,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2、整堂课下来,更像一堂课的一个片段,是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片段教学。作为教研课,开头和结尾不能省,才能完整生动。

3、具体操作。导入环节,可创设一个情境故事,教师配乐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学生齐读文言文全文,进入新课。在讲述精卫怎么做的?看到精卫奋不顾身填海,你想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教师可情境带读,反复诵读全文3至4遍,有助于理解,又巩固背诵。在课后,增加一个小练笔环节,检查巩固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写的能力。

当认真阅读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后,我的思考和关于此课的教学设计,又有了新的发现。

本单元导读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单元要求: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把本课在重点过多放在剖析精卫填海的过程和精神上,是不太妥当的。单元要点指示了解故事,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明人物形象,课后习题突出朗读并背诵课文、复述精卫的故事、体会精卫的精神。即明确了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了解句子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精卫个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思考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9、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实录

《雪梅》是部编版教材新增加的一首古诗,能搜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多,怎么教?这是一首哲理诗,光是讲道理的话效果可能不太好,小孩子特别喜欢生动的形象;再加上这首诗虽然文字简约,但诗行中留有大量空白可供读者想象的空间,那就引入演的环节。

一、归纳学诗方法

师:上课前,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猜猜老师要问你们什么问题?

生:您要问我们见没见过梅花。

师:你们应该都见过,我不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生:您应该问我们假如还剩三天的光明,你会用来做什么?

师:你的生命那么宝贵,怎么会只剩下三天。

生:你会问我们有没有在雪地里采过梅花。

师:梅花那么好看,我不会采,你肯定也不会采。我要问的问题是:你们准备怎么学这首《雪梅》?

生:首先要读。

师:读到什么程度?

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好,读得通顺流利,这是第一步,咱们写上。接下来,应该怎么读?

生:接下来应该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师:这个时候就要读出感情?你还不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生:第三步应该是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师:好,第二步读好节奏,第三步读懂意思。你们猜猜第四步是干什么?演!不可思议吧,这首诗还能演出来呢,一会我们就要去演演。

二、自学古诗:读准读好读懂

(一)读通顺流利

师:想怎么把这首诗读通顺流利?

生:自己读,同桌读。

师:好,看谁能最快把这首诗读得通顺流利。

(生练读,读好的五个学生下座检查个别同学读诗情况,每人检查三个人,基本上检测的就是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测。)

师:好,参加检测的同学来汇报。

生:我检测的三个同学都把阁读成g,注注释里阁通搁,放下的意思,应该读gē。

师:好,提示我们一定要认真读注视,把阁的拼音写上。

生:我检测的同学总是把第一句梅雪读成雪梅。

生:我检测饿同学把降的拼音读成jing。

师:你们检查得很认真,看注视①,降是认输的意思,应该读xing。咱们来复习复习这个字的两种读音。

(二)读好节奏

师:要把节奏读好,你们想怎么比?

生:单个人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师:好,同桌先比,看谁读得好。

对照标出节奏的古诗,同桌比赛读。

师:认为自己比同桌读得好的举手。你们俩都举手了,那你俩站起来读读,让大家听听谁读得好。

(然后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就一次机会,男生明显特别投入,读得比女生好。)

(三)读懂大意

师:怎么能读懂大意?

生:自己读、小组读

师:那就先自己结合注视读懂这首诗,然后小组互相帮助每人一句。

生先自己解读古诗,然后小组内合作解读,请一个小组发言。 小组:第一句是:梅花和雪花在争论谁是春天的代表,都不肯服输。第二句是:诗人想评价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但是评价不出来。第三句: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白。第四句:雪花没有梅花那么香。

三、表演古诗

师:咱们来演一演这首诗,怎么演?一人是旁白,一人是骚人诗人,一人是梅花,一人是雪花。旁白就是描绘当时的场景,小组内先分角色练。

生分小组练,师相机指导。5分钟后,小组上台展演,先介绍自己的角色。

马:大雪纷飞,雪花和梅花展开了一场争论。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雪花,你没有我香,我比你厉害。

源:(放下笔的动作),让我来评论评论你们俩谁厉害吧。雪花你虽然白,但是没有梅花那么香;梅花你虽然香,但是没有雪花那么白。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

师:这个小组表演完了,他们第一个上来,就是好样的。咱们得看看他们的表演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生:梅花和雪花在争春,他们没有演出来,应该说我更漂亮,我才能代表春天。

生:诗人评论应该很费力,很不容易,因为诗句里有费评章。

师:你注意到了关键的一个字费,诗人想分清谁更能代表春天,可不容易。

生:梅花和雪花争论没有表演到位,她们俩未肯降,应该一直争论,因为谁也不肯服输。

师:好,很会读诗,你们俩重新表演一下未肯降。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我厉害,我是春天的代表。

管:我厉害,我才是春天的代表。

(我厉害;我厉害争论了好几个回合)

师:你们光是说自己厉害,恐怕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得说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刚才同学表演和意见的基础上,再改进你们小组的表演,4分钟时间,请小组再来表演。

旁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人们和动物都窝在家里睡大觉。但是有一个地方却热闹非凡,那就是梅花和雪花的比赛现场,比什么呢?比的是谁更能代表春天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修整后,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小雪花,今天我主持的是梅花和雪花的争议,首先由梅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梅花:雪花啊,我比你美,你就认输吧。

雪花:我比你美,我更能代表春天。

梅花:谁说的?

雪花:我说的!

梅花:为啥?

雪花:因为我比你白,就因为这个。

梅花:你不就比我白一点嘛,我还比你香呢。

雪花:一到冬天整个世界都是我,你呢,你只在某个地方才有。

梅花:可是你碰到一点热东西就会死的。

雪花:你碰到热的东西也会死啊。

旁白: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不相上下,这时王大诗人听到他们的争论,放下笔,说道。

诗人:哎呀,你们这个争论太激烈了,你们各有各的特点,这可怎么办呢?(王大诗人苦苦思索着)

旁白:王大诗人一番思考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诗人:这样,梅花你虽然没有雪花那么白,但是你很香,雪花你虽然没有梅花那么香,但是你很白。你们各有各的特点,都能代表春天。

旁白:听完王大诗人的话后,两人终于认识到不应该那么争论了,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之后握手言和。

师总结:是呀,梅花有梅花的优点,很香;雪花有雪花的有点,很白。每个人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不做铁罐,学做陶罐,与人和睦相处。

10、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科学小品文《松鼠》

2.师读关于说明文的四个要点(交流平台),揭示《松鼠》的语言风格是活泼的。

3.齐读: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文。提醒生批注:科学小品文。

二、简要概述

1.在句子中用一个四字的短语概述《松鼠》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说明了

3. 在题目旁边批注:生活习性

三、字词积累

1.熟悉字音字形,齐读。

驯良 矫健 玲珑 帽缨 蛰伏 榛子 苔藓 狭窄 勉强 圆锥

2.读词语释义

3.齐读美词、褒义词、形容词

漂亮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轻快 玲珑 美丽 警觉 响亮 敏捷 干净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美词?

4.读对称的短语

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爪子是那样锐利 动作是那样敏捷

5.教写:鼠

四、文段精选

1.齐读第一段

2.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字读准,很、老是、常常,把这四个字读重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

3.描述性说明+评价是第一段的构段方式,批注在旁边。

4.揭示第一段层次:情感、说明、特写

(一层层写下来,条理非常清楚。)

5.再次齐读第一段

6.套用句式说话 这段文字表达之美表现在

(用词、情感、衬字)

7.齐读:用词之美;短语运用之美;句式之美,议论抒情;描述之美;精练之美;情感之美;

五、微文美写

1.自由命题 :利用课文词句,写一则描述介绍松鼠某一特点的微文。

2.出示范文

3.五分钟时间写松鼠某一特点(安静地写作,紧张地发现并描述。)

4.生汇报

(松鼠的尾巴、窝;松鼠过冬;树上的松鼠;)

听完收获多,困惑也多。图片余老师运用板块教学,揭示了文体,认读复杂字、褒义词、对称短语、词语解释。精讲第一段,通过点拨重音方式指导朗读,剖析构段方式,品析表达之美。最后美文改写。注重集体活动,字词认读、课文朗读都以齐读形式展开。改写上也留够时间让生动笔来写。语言质量高,(书面语多、包含知识点,有语文教学味道)。做到了利用课文教课文,通过课文词语、短语来感受作者情感,微文美写也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组合。感觉用到了术语解读法,褒义词、并列式短语、构段方式都是写作方法的渗透。语用训练扎实,尤其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又是对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以上这些点都在他的讲座里提到过,所以他一讲课大家就恍然大悟,哦这些点都是这样落实的。困惑一在于余老师完全是按自己思考构思教课文,课后题并没有涉及到,那课后题该怎么处理呢?二在于第四大块的赏析上,课堂上的学生有点接不住老师的问题,不太明白问题也不太会去品析,这时候老师啪啪就PPT出示,齐读就过了。这样快速地读一遍环节算落实了吗?如果是余老师一手带下来,每天的语文课都在翻来覆去训练这些,学生回答应该会好很多。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语文课。

11、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公开课前的那个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显示屏,苦苦思索着修改方案,发了好几个小时的呆。

第二天,我带着微调后的教案,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自己的班级。教室后面,坐着一排过来听课的老师。

课上,我直接揭示了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我径直让学生翻开《语文作业本》,完成第1题,以此来检测学生预习时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接着,我先请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预习时完成的《语文作业本》第2题的答案进行组内核对,然后在组内核对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前,我先请学生说说完成表格过程中的答题心得。吴睿燊立即举手表示:在完成这样的表格题时,要先读懂表格中已有内容所告诉我们的答题规范在这个表格中,从左到右依次填的是将军的见闻、反应和情感。随后,燕竑天站起来核对了整个表格题的答案。当他交流到表格第一行将军登上小岛后,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时的反应和情感时,学生们纷纷发言表示异议,有人觉得将军此时的心情是怀疑,有人认为是纳闷,还有人提出是惊讶。

于是,我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先找到课文中将军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相关语句的所在段落,再在找到的语句前后寻找将军的反应和情感。通过对课文的重新审读,学生们很快在第4段中读到,当将军看到菜地时,紧接着不由得一愣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应该是怀疑。由此,我告诉学生这道习题的又一个答题秘诀瞻前顾后填表格。

鉴于前一天的试教课上时间有些不够用,再加上根据表格内容讲述故事梗概不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节省时间,我抛弃了利用表格讲故事的环节预设,直接进入品读故事细节,体会将军情感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语文作业本》中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课文就是按照将军登上小岛留下用餐离开小岛的顺序来写的,这是课文中一条非常明显的故事线索。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条比较隐秘的线索,但是你通过表格是可以有所发现的。看出来了吗?

学生低头看了一眼刚才完成的表格,略一思考,立即回答:是将军情感变化的线索。

真的是这样。你看,随着故事的发展,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的怀疑,经历生气感动心疼感动,最后变成了崇敬。那么,是什么让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怀疑变成了最后的崇敬?说着,我将怀疑和崇敬一左一右地板书在课题下方的两边,中间则留出一片空地。

见学生欲言又止、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引发将军情感从怀疑到崇敬的剧变细节,用笔圈画出关键词句,特别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一写批注。

看着学生们簌簌动笔的样子,我觉得,相比于昨天的试教课上让学生先圈画心情(神态)的词语再核对自学成果最后交流将军最感动的地方的做法,今天的处理,主问题更明晰,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更高,成功地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上。

学生完成自学之后,通过指名交流,我很快就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中间留白的位置写上了关心长辈不怕吃苦爱岛如家爱国情深等四个关键词,将将军心情变化的原因用凝练的语言补充进板书里。在分析战士们爱岛如家的情感时,学生们大多将战士们将菜种和土带到岛上简单地理解为思乡之情,只有阮丘图读懂了他们把家乡的土和菜种带到岛上,是出于战士们想要扎根海岛的愿望。

接着,我学着黄老师的样子,围绕战士们不怕吃苦的细节,先让学生以课文为主阵地,通过对全文内容的再次浏览,品味文中对于海岛生活艰苦的描写,再请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战士们守岛生活的理解,最后,通过阅读教师准备的文字资料,观看《南沙太阳花》的MV,多角度地走进了海岛士兵的生活。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们对战士们的海岛生活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对将军情感变化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适时出示小练笔,让学生们试着站在将军的视角,写一写看到此情此景时将军的内心独白。在交流小练笔时,学生们并不积极,但阮丘图笔下的将军想到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我成天大鱼大肉,住别墅,吹空调的天真话语却引起了全班同学乃至听课老师的开怀一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完小练笔,我组织学生齐读了最后两段。读完这两段话,当我再次问学生将军的情感因何而变化时,陈思涵立即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作了简洁明了的回答。

于是,我顺势组织了一次现场采访活动:同学们,将军带着满心的崇敬离开小岛之后,立即有记者闻讯赶来采访。现在我就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哪位同学愿意扮演一下将军,接受我的采访?为了拉近学生与采访的距离,提起他们的参与热情,我特意将校名爱菊与记者的身份做了一个链接。果然,此言一出,学生们立即乐开了花,好几个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为了保证公开课的课堂效果,我分别将吴睿燊和张澈请上了讲台。在采访环节,我先自我介绍,强调我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再根据学生的姓名分别尊称他们为吴将军和张将军,然后进入正题:听说将军你刚从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回来,一定很辛苦吧?对于小岛上的一切,我们都很陌生,能不能请将军谈谈你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两个学生都很聪明,迅速抓住板书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一个方面切入话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守岛战士们令人崇敬的一面。唯一的一点遗憾是,在采访环节,我连续两次扮演了记者的身份,而没有在采访第一位将军之后,请台下的学生上来扮演记者的角色。

12、少年中国说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中国说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题组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观摩课,授课内容是《少年中国说》。课文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教师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谈话导入,引出对作者的介绍,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初识文体,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读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

  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本节课出彩点在于教师对课文感悟的引领:先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课文又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之后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立志向学,把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李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对于本堂课也还有一点小小的拙见: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生字的书写应该已经十分熟悉,课堂的时间有限,在生字教学上不必像低段一样,可以节省些时间。

  多听多思,才能创造更好的语文课堂。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互相借鉴,改正不足,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绝对有效的课堂。

13、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建议

她上的比我好,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实在太多了:

首先,备课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晓怡定好课题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课文。我正在教三年级,距离上一次教五年级,已经过去两年了。对于课文的把握,我也有些陌生。于是我仔细地研究教参里的教学建议,并且结合她已经写好的第一份教学设计,开始改。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和优秀的汤老师一起战斗,汤老师独具慧眼和身上有些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午午睡时,我们一同探讨,下午放学后,我们再研究磨课到晚上十一点。在一天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将相和》的教学设计。

教具的设计上,怎么剪才能让板贴更美观。板书设计上,黑板的字要写多大,教师写板书的时候站在什么位置,学生可以看地更加清楚?每一个环节设计多少分钟?第三个环节是精读课文还是再读课文,仔细琢磨了很多遍,终于确定是再读,因为精读重在品词析句,而这一课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十一点了,我很想快点回家,但是汤老师却说,把教学设计再仔细看一遍,生字词教学里面的每一个词顺序不能出错,再调整一下行距、字体。果然,晓怡把这节课上完,我们的教学设计受到了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上一堂公开课从教学设计、课件、教具、板书、妆容、服装等等,所有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尽量精益求精。这是我从老前辈汤老师身上学到的。

其次,多学习名师的课例和教案,可以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好的思考。比如在学到再读课文,把握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时,第一次磨课设计的问题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缺乏概括的能力,答案组织的很散很乱,甚至有些学生大段地读课文中出现的文字,而新教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精简地回答。

后面我们看到有一篇优秀的名师课例,她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时设计成表格的形式,要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回答,不仅理清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当答案清晰地出示在屏幕上时,学生能以第一个故事为支架和示范,能精简地把握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关键人物蔺相如和廉颇,还要抓住事情的主要脉络来说。老师这样问,学生就不难了!

14、穷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穷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5、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雷老师这节课构思巧妙,引导得法,亮点多多,显示出她扎实的教学功底,让我心生敬佩。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雷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比如上课之前,雷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视频,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带入了紧张的气氛中。雷老师抓住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非常巧妙的课前预热,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习的情感基调,为深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整节课我们都能感受到雷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雷老师让学生划出句子后,交流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可怕的,雷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这些文字,在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齐读等方式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我想,此时学生对洪水凶猛的认识不仅是开始时那段视频带来的,更是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体会到的。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本节课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雷老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比如雷老师抓住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读读说说。并抓住几个重点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品味。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的做事果断,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学生对老汉的敬爱之情在品词析句中层层深入,步步升华。

听了雷老师的课,结合我参加名师之路听名师讲授《桥》这一课,有一点心得再和大家一起分享。

10月18日至20日西安站的名师之路培训,以聚焦统编教材,创生新意课堂为主题。期间我聆听了童向感情朗读发起人王宗海老师讲授《桥》。王老师抓住山,让学生理解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稳如泰山,在面对儿子时父爱如山,同样是山,但含义不同。王宗海老师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让我受益匪浅。及至听了雷老师的课,我认为,老支书如同一座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生命桥,一座联系党群关系的情感桥,一座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使命桥。引导学生感知这一点,既升华了主题,又紧扣时代要求,赋予教材时代内涵。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雷老师的课最终没有落脚到桥上来,是为瑕疵。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听雷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16、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师:(板书课题后,先介绍了宇宙,然后引到了太阳系) 太阳系和我们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先来做一些了解。有人把太阳系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很有意思。请问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是谁?

学生:家长是太阳。

教师: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的恒星,能发光能发热。我要画一个太阳,画什么颜色?(生答红色,教师画太阳) 围绕太阳旋转的是太阳的几个子女?

学生:九个,它们是九大行星。(当时的说法)

教师:谁知道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什么星?

学生:是水星。(教师板书,一直随着学生发言,画完太阳系)

教师:对,是水星。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旋转。水星外面第二个行星是什么星?

学生:好像是木星。

教师:错了。但是你加了一个好像,给自己留了下余地。挺会说话。谁来回答?

学生:好像是金星。

教师:他也加了一个好像,他好像对了。第三个,看看脚底下,一齐回答。(有的学生说地球,有的学生回答是木星) 噢,脚底下是木地板就是木星?(笑声)第三个是地球。你们说我应该把地球画成什么颜色?学生:绿色。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绿色表示生命。

教师:对。到今天为止,据科学观测,太阳系里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下一个星球?

学生:是木星。

教师:你们为什么老惦记着木星?(学生又答是土星) 又错了。(另一学喊冥王星)差得更远了。教师用红颜画了一个星球)

学生:应该是火星。

教师:对。一看红色就明白了。据说火星表面的土壤和岩石含有许多铁的化合物,所以看上去发红,古人就叫它火星。再往外看该什么星了?

学生:木星。

教师:这回说对了!(教师画了一个很大的星球)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地球,我们就觉得够大了,但木星比地球还要大1300多倍,地球才带了一个卫星,是什么?(学生答月亮) 对。木星带了16个卫星,都编了号,木卫1,木卫2木星外面呢?

学生:是冥王星。

教师:又惦记上冥王星了,不对。(学生答土星)这回对了。(教师画土星)你们看土星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圈,是光环?

教师:是的。知道光环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是宇宙中的陨石汇集在土星外围形成光环。

教师:你这么一说,我还真为地球遗憾了。地球外面如果有一个光环多漂亮!土星的光环是怎么形成的,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说是某些天体由于特殊原因发生了碰撞,变成碎片,被土星吸引着围绕土星旋转,转来转去,汇聚到一个平面上,就好像草帽的帽沿一样,就是大家说的光环,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像玻璃做的一样,土星确实是太阳系里最漂亮的一颗星。现在我们已知道六颗星了,大家读一下板书,从近日到远日比较好记:水,金,地,

火,木,土。外面还有三颗王星。它们按顺序是(学生答天王星)第二个(学生答海王星)第三个(学生答冥王星)这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知道了吗?

学生:知道了。

教师:太阳系很大,从地球到太阳坐飞机日夜不停地飞,要20多年,但从冥王星飞到太阳,则需要飞800年!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却是小之又小的一个小角落。如果我整个人比作太阳系,你们猜一猜,太阳系所归属的银河系有多大?想象一下!

学生:(猜银河系:像整个舞台,像整个礼堂,像整个合肥)

教师:你们的想象力还是不够!我告诉你们吧,如果我是整个太阳系,那么银河系就有60个全世界那么大!(学生惊愕)因为太阳系只有一颗恒星,而银河系里就有3千亿颗恒星。全世界按50亿人口算,60个全世界才够3千亿,不是吗?但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星云里的一个小兄弟!宇宙有多大?只能说:不知道!我们今天就讲《宇宙生命之谜》。

点评:

这是《宇宙生命之谜》的破题开篇。教者先简单说了一下宇宙,因为宇宙太大了,无法与小学生讨论,讨论也是一问三不知。所以教者重点介绍了太阳系,通过太阳系,说到银河系,由太阳系的大,变成太阳系的小,银河系的大,又变成银河系的小,进而想象宇宙之大。

在这里教者介绍了太阳系的许多知识,学生记不住也没有关系。因为教者说了那么多数字,目的是让学生感觉,感受,而不是记忆。学生要是真记住了,岂不更好!

17、竹节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竹节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小朋友有目的的阅读。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

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怎么教才让小朋友掌握好阅读策略?我也很想知道。吴雨来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和我期望的还是有些不一样。

一、调研学情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竹节人》,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吗?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把竹节人没收过去,我和同桌趴在窗户上看,发现老师也在办公室里玩儿。

师:老师是怎么玩儿的呢?

生:老师拿着竹节人的线,手里还在咚呛,和我们玩儿的时候一模一样。

师:非常好,老师在玩竹节人。还有谁在玩?

生:同学们也在玩儿。同学们拉线,一松一紧地玩儿。

师:这个小小的竹节人,不仅吸引了我们玩,还吸引了老师。

板书:玩、老师

师:看来真是非常的有趣。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毛笔锯成寸把长的小段,脑袋连同身躯,再在身躯上钻两个小眼,是连接竹节人的手臂用的。

师:这是关于做的,说得非常详细。

板书:做

师:做好的竹节人怎么玩儿呢?想不想看看?

出示玩竹节人的视频。

【点评】从小朋友与老师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课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预习很到位。

二、了解有目的的阅读

师:有趣吗?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生打开课文,看。

师: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下?

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是对于这篇课文读完之后的总结。在课后,有三个不同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很会发现,但是那是总结吗?

生阅读前面的部分

生:告诉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个感受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

生:目的

师:很好,这个目的有三个。第一是

生:写制作指南,制作这个玩具;第二是写这个玩具给人们的乐趣;第三是讲述一个老师的故事。

师:其实,这里的目的就是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该怎么理解他呢?

任务一,谁来说一说,该怎么理解?

生:看怎么制作竹节人的那一段

师:这里的传统玩具就是制作

生:竹节人

师:怎么理解任务二呢,谁来说一说

生:体会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师;怎么体会?

生:呃,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体会一下

师:可以通过动手去做。文章中有没有动手做的部分?

生:有

师:我们要好好抓住,是吧?怎样理解任务三

生:关于后面老师没收我们的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

师: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

生:课文里的老师

师:就是文中的老师。大家了解了三个任务,也理解了这三个任务,读了课文前面的导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齐读一边课文前的导语。

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点评】对课文的导语进行了梳理和理解,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三、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师:同一篇文章,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的策略来完成三个任务,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小组内打算完成哪一个任务呢?在小组内商量商量,开始。

生商量。

师:选择任务一的组长举手。任务二的。(任务二蛮有挑战性的)任务三的。

该怎样完成所选的任务呢?有三个同学选择了他们的读法。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师:读完了以后肯定有所启发,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在组内再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生分小组交流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

师:讨论好了吗?怎样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可以快速读全文。

师:你们完成的是任务几?

生:我们完成的是任务一。我们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关注的部分,做的部分,玩的部分。再总结出来。

师:非常棒,有目的,有方法。这是任务一的,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以后,他们的任务肯定会完成得好。任务二谁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任务二着重看一下全文,找出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把重要的地方先找出来,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师:重要的地方具体指什么?

生: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

师:好的,非常棒。我们交流了任务一和任务二,要完成都有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都要快速读全文。

师:是的。完成任务三呢?

生:看后面,老师的这个部分,说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然后呢?

生:然后就是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就是我和同学上课玩竹节人。

师:你现在不仅说出了怎样完成,还说出了这个结果,待会儿在组内讨论的时候你再发言我想会更棒。为了帮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儿有三个任务单。这是任务一、这是任务二、这是任务三,请组长到前面来。

老师给组长交待任务单的用法,发放任务单。

师:任务单都拿到了吗?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自己快速的完成,开始吧。

生对照任务单开始完成任务。

师:好了,同学们,请坐正。没完成的不要紧,待会儿还有时间完成。拿起任务单,在你的小组内评一评,选出最优秀的,在小组里评一评。

小朋友小组内选择最棒的一张评价单。

【我的看法】没有评价标准,那么怎么选择就是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印象,不具有科学性。)

师:其他同学把自己手里的任务单放一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完成这份合作单。一个同学记,其他提出建议,把这份任务单完善,好不好?

【我的看法】没有推进建议,那么,所有的讨论只是在原有层面上的继续,没有提升。

小朋友们小组研讨,怎么完善合作学习单。

师:好的同学们请坐正,我相信通过自己带着任务学习竹节人,又通过小组交流这个任务,你一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哪一个组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成果呢?

其他同学上来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

生:我们选的是任务一,就是教人做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我们需要准备的是:

师:你们组内有补充的吗?

生:一个竹节人玩的时候是一紧一松,把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

师: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玩竹节人的时候,可以制作武器,比如冰棍棒可以当棍棒;钩针线可以当双节棍,还可以拿一缕红线当作丈八蛇矛。

师:这是创新的玩法,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制作的时候,他少说了身体上要钻两个小眼。供装身体用。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武器是怎么装的。

师:怎么装的?

生:可以给背上装上一根线,还可以写上孙小圣。

师:其实你补充的是起绰号,武器,刚才小组内有一位同学已经补充了,是不是?

刚才这组在展示的时候,我们感觉怎么样?

生:每个组员都发挥了作用,说得很全面,概括的语言也精炼。我觉得非常好。

师:有没有建议?

生:就觉得,你们组可以换一种表达的形式。

师:你们组,看着他们说,不是看着我

生:可以换一种表达的方式,表格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换成思维导图,思维树,这样的新的方法来表达。

师:呈现的方式可以特别一点,还有没有建议?你来说

生:我觉得你们表现得很棒,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活跃一点,把想法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刚才他们提的建议,你们接不接受?

生:接受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在上什么课?语文课,就要说语文的话。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在表述的时候,再绘声绘色一点,会更棒。我的建议,大家接不接受?

【我的看法】同学的建议也好,老师的建议也好,对思维的推进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学建议的是表现的形式,老师建议的是抓关键词,这个对有目的的阅读,或者这个环节的意义,不够明显。

生:接受。

师:任务一,再请一组。

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这个制作工具:

(小组成员分别念出知识树的内容)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会不会做了?

生:会了。

师:我来采访一下,拿到任务后,你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生:各自分任务,每个人把自己的任务先写出来,然后再把不同方法写下来。

师:说得非常好,不仅说出了怎么做,还说出了呈现的形式。我感觉我们平时的学习一定是非常扎实的。

师: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在材料上,制作方法上都有些改进。想不想到制作现场看一看?

(出示竹节人的制作视频,视频展示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从材料到怎么摆件,穿线,画脸,展示表演)

【我的看法】这两个小组的介绍,是对原有课文内容的梳理。对不会做竹节人的人,还是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一个真正的示意图,应该不只有关键词,还有图画,还有做的步骤等。多个方式才能达到让没有阅读的人也明白竹节人怎么做。所以,老师设计的资料单对学生帮助的作用不大。只是对内容梳理,只是提取关键词,应该不是这次有目标阅读的真正目的。运用,有针对性人群的解说才是吧?

师:这么有趣的竹节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已经继承和发扬。竹节人会做了,也会玩了,大家玩得高兴,老师也会玩。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生讲述:

生:在看见老师玩儿时,心里已经心满意足了。

师:为什么会心满意足呢?

生:因为看见自己做的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儿。

师:老师加入了玩竹节人的行列里来,把玩竹节人的乐趣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不是?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老师玩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嘴里还在咚呛咚呛的说。

师:老师的神奇和我们一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老师玩儿得也很认真。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老师玩儿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我们玩儿的时候连上课都忘记了,说明很投入。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也很认真。

【我的看法】如果是针对讲故事,这个环节真是没有讲故事的味道。也是采用了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梳理了课文的内容。感觉在预习的基础上没有提升。

师:老师玩的竹节人是没收我们的,我心里有沮丧,有小小的怨恨,看了以后,我的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老师玩我们做的竹节人,就好像把自己做的东西推荐给别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师:同时,他们肯定也做了一个决定,下次在课堂上怎么样啊?

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再用竹节人搏斗。

师:做竹节人没有错,玩竹节人也没有错。我认为文中的这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童心的老师,在今后他会对没收竹节人的同学说什么呢?

生:说,玩竹节人是可以的,不过要选择恰当的时间

师:不要在

生:不要在课堂上玩耍。

【我的看法】这一组的对话是要引向学生的生活,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引导是有必要,可是感觉和有目的的阅读也有些不一样。

师:这组的故事呢,我觉得还是讲得非常恰当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竹节人这课的不同内容提取了有用的信息,初步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步实践,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我的看法】有目的的阅读,真的不好教。教材已经讲到那个份儿上了,老师要给学生怎样的帮助呢?一节课的容量那么大,是不是要在一节课中体现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呢?已有的知识要怎么进行串联呢?好希望看到统编教材,看看几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看看怎么弄才更有意思啊!

18、口语交际:演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演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

这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

总的说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堂流程、目标落实、双基训练、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听课感受,有褒有贬,说得不对之处请指正。

2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这节课的导入就很新颖,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3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遗憾的是,这节课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制订得不合理,形同虚设)。

4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组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这些都做得很好,只是评价没有跟进,也没有兑现积分奖励。

5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醒、矫正、劝诫、引导与鼓励。

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优秀是夸出来的让学生互相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效果会更好。

6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用语规范,体态大方,板书美观,声音不高不低,圆润动听。只是讲得过多,抢了学生的风头。如果这节课再少讲20分钟,效果会好些。

7

传统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学。

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还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照本宣科,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直到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8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利用对子检测过关;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拿到班内展示;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讲得面面俱到,使得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9

某某环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学生的兴趣高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10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掌控课堂节奏,评价优劣得失,解答疑难困惑学生再怎么主体,也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收敛就没有开放。

在为什么耳要聪目要明的问题上放开讨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分成正反两方,更是小题大做,弄巧成拙。

11

教师能有意识去改变旧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种改变总是好的,只是步子要迈得大一些。

12

教师尽管讲得少了,但翻来覆去地用那三五个优生充当小老师,仍然没有摆脱旧课堂的窠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3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动静结合是学习的法宝。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阴阳搭配、疏密调节、深浅得当。

14

规律要让学生去发现,教师总结出十条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出一条。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经历思索磨难得来的记忆不值得珍惜。

1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倡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养成用双色笔和纠错本的习惯。

16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让学生出题比学生解答老师的题更重要。如果对子互考、小组较量、男女生PK,这样的课堂,老师只需坐山观虎斗。

17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境界。切记教材只是工具,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谁不用教材,谁是真正的高手。

18

课前演讲,课后练字,每周一歌,每月读本小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下来,意义非凡。

19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19、灯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灯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灯光评课

李德兰《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是我学习的榜样,基本功扎实,教学的每个流程清晰流畅。整堂课师生互动多,并且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建议:有两个地方教学步骤可以融为一体,比如聚集灯光,体会情感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这两个步骤合而为一去解决问题。

王小琴《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的课整体的感觉就是扎实,非常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文中三次多好啊,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理解其不同意义。紧扣课前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聚焦三处灯光,升华情感。

建议:细读课文部分可以再紧凑些,体会情感部分可以有更多的渲染,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郝副营长的品质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马江南《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的课行云流水,值得学习!本节课设计巧妙、层层递进,由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多好啊!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理解三次多好啊!的含义,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建议:在解决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这一问题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参与面不大,略显仓促。

成雯《灯光》评课

优点:听了饶老师的《灯光》一课,受教良多。首先很自然的融入了单元主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解决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和倒叙的写作手法。紧接着根据问题深入探究,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学会概括。教学重点突出,延伸恰到好处,课文最后将学生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建议: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在解决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略显仓促。

向崇慧《灯光》评课

一、饶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如行政云流水,非常流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部分,提问有效,理清课文的脉络。找出文眼多好啊,为后面的学习辐射出许多小问题,这样巧妙过渡到后面的学习,即围绕多好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

三、体会情感和深入探究部分,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学习和对文本表现的情感作深入的体会。

古智丽《灯光》评课

优点:饶姐姐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上运用了我校自导式教学模式,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上台展示,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建议:《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老师放的不够,讲得过多过细。

黄茜《灯光》评课

优点:饶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运用了我校自导式教学模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学重难点突出,关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时给予点评,小组活动适时开展,学情及时反馈。

建议:对课文的理解除了语句的品析,还应重在朗读中去感悟,本堂课有感情地朗读较少。在分析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插图中的灯光、战斗中的火光三者关系时,几乎由老师讲述,建议放手让学生自行体会,老师点拨即可。

20、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21、稚子弄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稚子弄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确实如此,从题目看也知道这首诗充满了童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童年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的呢,我们就从这首开始学习吧。

我问小家伙们,读了这么多遍,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首诗里的孩子,你会用哪一个字?

一个说:皮。

一个说:智。

一个说:乐。

一个说:牛。

一个说:趣。

我问大家:最想听对哪一个字的解释?

所有的小家伙都说:皮。

在诗歌里,找证据

你看,他偷偷摸摸地从被窝里出来,去把冰从盆子里取出来,还可能是抠出来,还可能是撬出来。

你看他还把彩丝穿进冰里,把这块冰当作是像钲一样的乐器,敲来敲去。

他还敲着这个玉磬在林子里走来走去。敲成玉磬穿林响,就是他把这块冰敲得非常响,就像声音穿过了林子一样,那他当然在林子里走来走去了。

有道理。看起来这个小家伙确实有点皮。除了皮,你还觉得哪个字,也非常贴切?我又问。

一个小家伙说:智。

你看,他居然想到用彩丝,就是彩色的线把这块冰穿起来,还很会玩,把冰当作乐器来敲打,我就觉得他特别聪明。

确实是个智慧的家伙。平日里我们都瞎玩,把冰弄出来,扔来扔去,哪想到还可以玩得这么有意思。我说,我发现,作者杨万里确实是个写童诗的高手。你看简简单单28个字,就把这个可爱的小朋友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你能不能发现,他是怎么写的,可以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

仔细一分析,大家发现了,原来这首短短的诗里有声、有色,有小朋友一连串的动作,还有突如其来的转折。这样的诗歌怎么不生动呢?这样的作者怎么可能不是高手呢?

一个小家伙在总结的时候说:读了这首诗,我好像看见一个小孩子偷偷溜出家门,好像听见了他嘻嘻哈哈的笑声和一阵阵悦耳的音乐声,最后又听到玉碎的声音,就像玻璃摔到地上一样喳喳响。这喜乐悲伤就跟自己玩的时候,乐极生悲一模一样。

哈哈,这首诗也太有趣了吧!

22、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要想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就要先知道一个意思是什么,所以还是要去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与三上第六单元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策略是有共通之处的,但当时的重难点在于通过读懂句意辨析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而这个单元要更进一步,要了解怎么围绕写清楚,所以还要去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从说课环节可以看出,备课团队对语文要素的解析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写清楚的解释很详细。团队紧紧围绕着这一语文要素来备课,在解析文本时下了很多功夫,关注了文本在结构上的安排,关注了标点、句式的使用,如对比开头第一句中有没有逗号的区别,又比如思考文章为什么把薄片和麻纸的部分放在一起写,这些确实是学生(和我,哈哈)容易忽视或想不到的内容。

除了解析教材中的课文,团队还解析了辅助资源,用好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的表格,并且告诉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信息,方便后续有进一步的发现。一般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都会直接提供表头,但这里,老师先告诉学生,表头是概括地告诉我们填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自己填表头,我觉得这也是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实际获得的体现,是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孩子养成用好表格的习惯的。不过关于表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除了简洁,还要准确完整。比如表头第二列第一格是记录在哪里,就有失完整,应该是把文字记录在哪里,或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配套练习册表格中的记录文字的材料呢?感觉原有的表格表头指向比较清晰。除了表头,表格内填的内容也是我想与上课老师探讨的,在听课的时候就做了笔记,想要在一会反思中听听磨课时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过程。听完反思和薛老师的评课后,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除了薛老师指出的方便,我当时记录的还有写竹片木片的特点是记录内容少是否有必要,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的可记录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特点我想,在决定表格里应该留下哪些信息时,是不是首先要想明白,这些信息对下一步的教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在这里梳理特点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材的课后习题里问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蔡伦是怎么改进的。改进是什么,课上小朋友说得很好了,发明是从无到有,改进是从有到更好,那么就要先明白之前的有哪些不好,才能知道后来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让学生着重去看之前几种造纸法的缺点,这个思路我也赞同。说回刚才的填表,我想表达的就是,前面表格中梳理的是特点,后文要学习的是蔡伦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上存在难点的地方,就是这个从特点到经验的转换。有的学生能说清楚特点,但是理不出前人经验,所以说不顺蔡伦为什么要改进,也就推不出为什么这么改进能让它得以传承。陈祳老师说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难度,让它不要那么难,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在表格的最右边加上一列,表头上写经验?于是我开始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列,表格内填什么呢?我会写三条:第一,原料要易得、便宜;第二,制作方法要简单、可普及;第三,成品要轻便。这分别对应的是造纸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如果多出这么一阶楼梯的话,学生再来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是不是就会简单一些了?我也没有试过,只是有这样一个粗略的且不一定正确的想法而已。

所有人都提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我自己上这一课的时候,也给学生看了造纸视频(和朱煜老师一样放的是李子柒古法造纸的视频),看完后真的问了一问,这种造纸术工序这么多,又要切断,又要浸泡,又要捣烂,又要晒干(视频里还有起纸、裁纸),耗时也长(还要看天气),这些不都是缺点吗?当时同学们的回答提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我们不能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来看待,或是说这些方法都有利有弊,这种造纸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成本比较低,适合普及给一般人,也就是文中说的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我今天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结合后文造纸术的优点里提到的大量制造来说呢?这种造纸术看起来工序很多,但是一次可以造很多纸,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好用呢?可是回到原文多读了几遍句子,我又把自己绕晕了,原料容易得到和可以大量制造的关系是什么,是因为原料容易得到,所以可以大量制造,还是不仅原料容易得到,而且可以大量制造?现在,这个问题在我心头萦绕,久久无法散去,希望得到解答或探讨。

23、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从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片断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突出这一重点上的良苦用心。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集中就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很显然,王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打出赵州桥彩色幻灯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王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是本堂课围绕训练重点成功教学的重要特点。

24、月是故乡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是故乡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那淡淡的描写,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娓娓诉说的真情,的确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极佳切入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创设情境,调动语感

我在课前几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月景图片,并播放《彩云追月》的背景音乐,营造浓浓的见月思乡的氛围,引发学生自由练说:想到了哪些古诗名句,想到哪些成语、哪些人?在引导学生回忆了经典的咏月思乡名句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给予肯定,并继续以抒情的语句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思:同学们说得很好,思乡之情最为苦,孤月离愁断肠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乡,看看那一个让他情有独钟、魂牵梦萦故乡是怎样的情景。这样创设情境,巧妙调动学生语感,自然引导进入课文。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小月亮悟情感。

季羡林先生在文中不只一次把故乡的月亮称为小月亮,此时我引导学生:月亮难道还有大小之分吗?学生立即投入到阅读中,他们先是找到五处所谓的大月亮,这五处都是作者在风光旖旎的地方看到的月亮,其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小月亮地处穷乡僻壤,实在是很平凡的,因此,小月亮含有平凡的意思,然而就是这个平凡的月亮,伴随作者度过那个美丽的童年,和作者一天长大,是作者情感所托,是作者乡思、乡情的凝聚点。因此小月亮更是平凡而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怀。

(2)多种方法认识汉字。

学好语文的第一要点是会识字,五年级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汉字的方法。本课要求会认识14各生字,这些生字笔画多,就是有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准确读音。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的。垠,学生编成儿歌:有金是银,有土也是垠,有了黑土地,才能一望无垠。这样既学习生字,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3.不足之处(思失)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一些句子,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文章略有不同,学生读来觉得有点儿拗口,学生们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都有点儿紧张,语速较快,同时学生的期待感不高,我想:也许是他们缺乏自信,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吧。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敢于锻炼自己的勇气。

4.改进措施(思改)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后期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要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死板板的文字才有丰富的画面感,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

以经典诗句为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通过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印象深刻的事例,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能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25、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中,叶老师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叶老师让同学们在听《月光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把画面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感情变化: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整节课,叶老师有收有放,使学生入其境而通其情,真正感受到了乐曲之美,文字之美。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大家就怎样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教师预言的简洁、有效性进行了交流。

26、燕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燕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堂上张老师利用班班通平台,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

张老师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教学中结合课件,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本篇课文的课堂练笔聚焦【特点+事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模仿《燕子》中的段落描写自己写一写身边的动植物或是具体的画面。

课堂上张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扎实,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全体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议。

课堂结束以后,老师们对这节课作了详细的点评,本节课堂教学活动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展开,张老师能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用训练。结合《燕子》一课的教学目标,曾校长也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课建议。

此次研讨活动的举行,给予老师们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寻求新教材的最佳教学方法,为后续活动铺垫坚实的基础。

27、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结而言,有以下优点。

 1、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及时评价学生,并且评价语具有鼓励性和针对性。 

 3、老师语速适中,教态亲切自然,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4、沈老师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适合一年级的孩子特点。 

 5、课堂常规训练有素。

教学中,教师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语文课锦上添花。本课是识字课,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识字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当然,一堂课总有遗憾,课后我与冯老师进行交流,肯定了这节中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这节课老师过多的经历放在了游戏中,形式中,课前没有认真的研读教学用书,没有把握好重难点,建议老师多看看优质课的视频这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28、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再次明确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学列提纲,重点具体。

2.学会用列提纲的方式理清表达顺序和确定重点,把重点事例写详细具体,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3.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列提纲的方式理清表达顺序和确定重点,把重点事例写详细具体,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2.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用列提纲的方式理清表达顺序和确定重点,把重点事例写详细具体,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课时安排】

建议:评改习作+精抄美文2课时

【教学过程建议】

根据《高年级习作讲评课教学流程》,结合班级学情和学生本次习作具体情况,自行修改设计。

建议师生评改时关注以下方面:

1.选材是否合适?

2.内容是否具体?

3.特点是否突出?

4.详略是否得当?

5.表达是否有序?

29、雾在哪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雾在哪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单元内容构成

我们老师都知道,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围绕儿童生活展现他们多彩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情感体验。

纵览几册书,不难发现,其实各个阶段都有关于这个人文主题的踪迹:一上第七单元的儿童生活、二下第四单元的童心、三上第一单元的学校生活、三下第六单元的多彩童年、四上第六单元的童年生活、四下第六单元的七彩童年、五下第一单元的童年往事,都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编排课文,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虽是同样的人文主题,但是低中段与高段的展现的侧重点不一样,低中段侧重感受有关儿童的纯真故事而高段侧重于回忆美好的童年。除去四篇课文,还包括口语交际《做手工》(也是儿童熟悉的生活)、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栏目)。识字加油站中弹钢琴、练舞蹈等都是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课外活动;写话《写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话题贴近儿童生活;《日积月累》《小儿垂钓》也是描写儿童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我爱阅读《王二小》讲述的是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通过研读课后习题,不难发现,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

学习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解读

(一)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低年级学生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篇课文课后第一道题都是朗读课文,很好地体现课标要求。虽然都是朗读课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4《曹冲称象》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一是读好文中的三个对话,二是读好曹冲说的话;

5《玲玲的画》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变化;

6《一封信》依据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7《妈妈睡了》读好叙述性语言,读出停顿、节奏、画面、情境。

(二)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关注的是:读者意义、文本对读者自我意义的建构、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的实际意义。

课后习题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4《曹冲称象》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5《玲玲的画》读下面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6《一封信》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站在单元教材的角度来看,关注语文要素在单元内的有机联系。

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特点侧重教给学生适切的体会方法:

《曹冲称象》针对两种称象的方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一封信》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两篇课文适合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玲玲的画》读下面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适合联系生活谈感受和想法。

《王二小》读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适合联系生活和相关资料谈感受和想法。

除去关注单元内的联系,还要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与发展。

在第四单元中,10课《日月潭》课后习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1课《葡萄沟》课后习题: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七单元19课《雾在哪里》课后习题: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第三单元:以课文为依据说想法;第四单元:以课文为依据说体会;第七单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具开放性。

站在学段(低段)教材的角度来看,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能力培养序列中承上启下的一环,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借助圈画的方法提取文中明显信息以及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要求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又为本册第七单元学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

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提出了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的学习重点,和本单元的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从字面看本单元侧重在谈谈自己读了课文故事后的直观感受和较为简单的想法。二下则要求学生依托课文内容,表达自己某些简单的认识和观点。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训练体系,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三)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是复述课文的重要基础。

从本单元来看:

《曹冲称象》的课后习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玲玲的画》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

《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口语交际《做手工》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从单元与单元联系来看,就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这一训练重点,

本册第一、第三、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中也分别都提到了。

这三个单元分别位于二年级上册前、 中、 后三个阶段, 将 了解课文内容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分解成三个梯度:根据图片,了解大意;借助词句, 提取信息;依照线索, 讲述故事。各个单元语文要素环环相扣, 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因此,教学中,有效落实单元之间的梯度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抓关键词句或复述课文有关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抓关键词句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体现在小学的各个阶段。一年级学习标注关键词的方法;二年级,能借助关键词,简要讲述课文;在中年级,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而能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到了高年级,能抓住关键词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语文要素的纵向联系和梯度发展。

3 教学建议

1.单元是教学的最小单位,要站在单元整体上进行备课。

2.认真研读课后习题,明确语文要素,厘清语文要素的关联。

3.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4.在落实语文要素同时,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

30、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入课时,教师出示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看到了什么?不仅引出课题,顺势学习乌鸦二字,还根据学生生成 小乌鸦到底是不是在喝水?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猜测:乌鸦能喝到水吗?有哪些可能?巧妙引出喝不着水到喝着水了这条故事主线。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巩固词语生字。于老师带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走进小乌鸦的世界,既巧妙地随文识字,又通过看图选瓶子与猜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在反复朗读中了解故事,积累语言,喜欢上聪明的小乌鸦,懂得了做事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在复习环节,于老师更是独具匠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调动学生兴趣,巩固生字生词。写字环节,无论是学生学法还是对他人书写评价都可圈可点,做到观察有顺序,表达有方法,谦虚有礼貌,能够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细致有序。

整堂课设计巧妙、环节紧扣,有情景,有方法,根据课标定位教学方向,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立足识字,落实写字,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通过对关键词的突破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热烈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课后,于春雪老师的师傅、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李璐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乌鸦喝水》这课的备课思路。以扎根识字教学,读中拓展思维为主题,从理论高度将第一课时的备课思路和一二课时安排分条缕析地向大家娓娓道来。

最后,教研员郝婧坤老师对示范观摩课做了精彩点评,肯定了授课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整体结构的思考和实践。她认为《乌鸦喝水》这一课对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划分合理,以学定教,关注学生起点,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深度提升,教学中切实关注了朗读、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和图文结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研员还表扬了训练有素的学生们,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逐步掌握了识字写字的规则和方法,朗读也能有生活化的语气和停顿。教研员的高屋建瓴的思路和讲解,句句启发为在座教师拓宽了视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备课初期,翠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管王虹老师就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北校区语文教研团队始终把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牢牢装在心里,结合学段课标,进一步钻研整合教材,结合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课堂的精彩源于直面学生的磕磕碰碰,让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成长,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提升。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节优质课折射出的是集体的智慧,更丈量出学校的发展。也许还不是很完美,相信在这样的历练中,青年教师会一直在努力,就这样保持一颗虔诚的心继续前行,教学生涯也一定会开满鲜花!沃土花自香,一个教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正在阔步向前

31、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天门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后工作室成员就崔贵宝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古诗教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家各抒起见,围绕主题有争鸣,有碰撞,有启发,有思考。

崔超:

崔老师的古诗教学让我耳目一新:新老师,新理念,新课堂!一开始老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用读题目、读注释、读关键字、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利用导学单,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后两句,水到渠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体会诗意,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读,学生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

岳春霞:

一、打破常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讲解这首古诗时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感受这首诗的非凡意境.从第一句的开字,引导学生体会长江势不可挡的气势从第二句的回字,引导体会天门山的奇险;第三句的出字,体会诗人以动写静的手法:从第四句的来字,引导体会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二、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学得主动,同时渗秀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题目读注释读画面读关键词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

关文秋:

崔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这节理课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古诗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举象入境,由境悟情,认真挖掘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案。通过5个关键词,想象画面来充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且教会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题目、读注释、读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跟学,后自学,由扶到放,不仅仅只教会一首诗,而是授之以渔,本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王秀红:

《望天门山》观课议课交流研讨材料: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许多教师在古诗教学时都略觉吃力。崔老师的这节课,从抓关键词入手,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词。整堂课课堂氛围很活跃、呈现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的和谐画面,学生小组学习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崔雪: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了解诗意后,如何进一步感受诗情、抓关键词且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该诗应该从意象入手,要在线诗歌中描绘的各种艺术形象,以及由这些想象参与构成的画面,情调或氛围,然后让自己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这种艺术境界,而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抓位意象迅速理解诗意

二、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三、把握意境特点,接收美的熏陶

四、抓住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崔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举象入境,由境悟情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词,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意,进入诗歌意境,接受美的熏陶。

何辉:

听了崔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使我对古诗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崔老师让学生们通过关键词理解诗意,举象入境,由境悟情;古诗前两句讲解细致,教会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方法,之后发预习单让孩子们自学后两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教学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个环节,崔老师首先让孩子们找出了关键词断、开、回理解句意,然后想象滚滚长江之水扑面而来的场景,感受长江的壮美与势不可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入了诗人的经历,让学生由境入情。

崔老师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胡文杰:

纵观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在最后理解诗句意思的环节少点时间。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通过读主题,注释,抓住关键词,引导着学生悟入情境,再由情境悟出诗人的感情。

本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歌。

高云峰:

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本单元的数学目标是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崔老师的教学亮很多。通过读题目,读过释、读画面、读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古诗.从课堂的导入到老师的范读,再到诗文的译文,最后到找重点词、字、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进而升华学生对祖回山河的热爱.丝丝相通、环环相扣.课堂有序、想象的环境下进行。

特别是崔老师,重点分析断.开、回的字形体会山的雄伟和江的汹涌,之后又抓住相对出体会山的动态美.最后拓展链接部分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做此诗时的心情.,感悟了古诗的吟唱。

张鹤:

崔老师介绍了四种学习古诗方法:读诗题、读注释、读关键词、读画面。通过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等大量诵读的过程,抓关键字断开联想情景,由境悟情。在教学中,先介绍方法,师生共同学习前两句,再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学后两句,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学生抓住关键词,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举象入境学以致用。崔老师引导学生从诗人写诗的背景去理解诗的意境与诗人的胸怀,由境悟情,再现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使学生轻松进入诗境,课堂气氛治跃,师生共同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美学盛赛。

张丽巍: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平时教学中有些吃力。本节课教师将学生引进情景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古诗意、境的营造,由境中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崔老师首先让学生理解课题,从望字中引领学生进入古诗意境中。紧扣文章的重点通过古诗中的重点字。理解句子的句面含义并抓住重点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然后点拔、提问、引导、纠证,整个过程中学主都紧紧跟随。学生的想象之花不断绽放。后通过范读,划合节奏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充满感情。在后两句诗的教学中,更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让学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学生对本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关莉莉:

崔老师的望天门山一课按照古诗学习的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的环节进行的。其中的明诗意、悟诗情的环节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以及对重点字的深度解析使学生在诵读中自己领悟了诗意,诗情自然而然跃然纸上。学生学会了自己如何去读古诗、解古诗、悟古诗,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及大促进。值得学习!棒!棒!棒!

汪玲:

本节课的教学从望着眼,读题目这释,读画面,抓关键词断 开 回 出 来四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诗人的志向。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老师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上

下到了功天,如指名读,齐读,分组读,再加上老师的范读,使学生读出了本首诗该有的韵味。结尾拓展链接部分,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李白作此诗时心情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更是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徐秀丽:

我觉得这节课崔老师能够紧密围绕主题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整节课上得既真实又扎实。

崔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既帮助学生入境,又梳理了学法;又通过富有层次地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入境悟情;最后又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在走进古诗后又走进作者, 更深刻地感悟诗情。整节课的内容安排都是紧密围绕主题,服务于主题,是有效的。

崔老师在指导朗读方面充分发挥出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读诗要节奏合理,讲究抑扬顿挫,突出关键词。在反复感情丰富地诵读过程中,学生必定需要不断想画面,从而悟诗情,不知不觉中反复实践着古诗的学法。

崔老师不仅仅立足本节课教学,更是通过一节课带动一个类型文体的学习,通过课中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老师每一部分的板书,教会学生如何入境悟情。崔老师时刻体现出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追求。

32、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创始人:东尼.博赞。

自从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之后,就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迅速带领人们走上一段神奇的旅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实践构想

实践构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积极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其次就是建立四人小组,建立小组时要确立规则,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时画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创造生成性的课堂。

三、《望洞庭》教学实践及点评

1.课前导入:看图猜诗句

在导入环节分别是出示有关图片猜对应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猜出诗句并背诵整首古诗。

【如是我思:我想的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的同时将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连接,形成知识上衔接。】

【点评:导入很好,通过看图猜诗句的形式将图画与诗句连接起来,不仅复习旧知,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解题目

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一步是解题目,这个步骤是分解题目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望洞庭》,将题目拆分成望和洞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望即远远地看,洞庭结合注释可知是洞庭湖,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洞庭湖。当然古诗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题目,如从类型来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也就是山水诗。后面两种解法是学生不知道的,所以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如是我思:在解题目这个环节一开始我想的是这个题目很简单没有其他的解法,但是在S老师的课例启发下,我发现古诗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法。】

【点评:解题目这个步骤处理得很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适时指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知适时引导,而不是处处指导。】

3.知诗人

这是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我先请人介绍作者刘禹锡,学生结合所查阅的资料知道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接着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这首古诗是在刘禹锡贬官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但是学生把贬官说成了贬值,所以我即使纠正了学生说法的错误,刚买回来的东西价格就下降了这才叫贬值,古代被皇帝降职叫贬官。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就是在按照流程走,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都是 学习古诗不可避开的环节,是为理解古诗服务的。唯一的考量就是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与学习古诗相关的信息,无关的则不必多讲,也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把握好适度原则。】

【点评:这个步骤没问题,与理解古诗无关的信息简单处理即可。】

4.明诗意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包括三读,懂诗意,记图标。

(1) 三读

三读包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是一起进行了,思维导图上有教师提醒的难读的字音,当然学生觉得难读的也可以标注好拼音,关于节奏是标注在书上。这都是课前预习做的。课上需要小组讨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质疑、补充。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就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我是没有真正理解其每个步骤的目的的,所以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主要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小组合作的目的。】

【点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两个目标完不成。一教师抽小组展示时没有着重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应该用PPT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目的意识,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起到作用。二是小组展示应该多样化。】

(2) 懂诗意

这是最难实践的一个步骤,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也是课前预习过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力量的和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的。所以小组合作的目的也是纠错、质疑、补充。在学生合作完成之后,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展示,要求是一人一句,先说词语的意思,在整句连起来说意思。在学生刚说完意思时我就急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时牵着学生再走,如对于两相和的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两指的是水光和月光互相融合,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面的宁静之美,怎么引导学生也说不出宁静,最后说了个平静,但是我知道,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有差别的。于是再让第一个学生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又是第二个学生分享第二句古诗的意思,我出示未打磨的铜镜给学生看,问未打磨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生说模模糊糊的,我出示图片,看此时的湖面就像未打磨的铜镜,又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了很多词语都没能说出我想要的朦胧一词。于是我自己说出了朦胧一词。接着第三句古诗,没有点播,最后是第四句古诗,我结合课前学生对洞庭湖的了解问八百里洞庭作者为什么觉得像一个小小的盘子,偌大的君山怎么像一个小小的青螺呢?学生很快明白是因为看的角度问题,因为诗人站得远,始终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看的角度,生回答望字。我说是怎样的望,生说是遥望。接着就是出示图标背古诗。

【如是我思:这个步骤我是没有扯清楚的,思路不清晰,时时牵着学生走,上得很痛苦。】

【点评:一学生上课不能看参考书;二没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一人一句,小组内纠错、质疑、补充,不行再是班级内纠错、质疑、补充,还不行教师再指导,或者PPT补充,小组长总结全诗意思,读古诗意思,会背的举手,展示图标试着背诵,如有些不能背诵给时间背诵,教师巡视看谁图标画得好,再挑学生的图标背诵;三一句古诗意思讲完才能点播,中途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四学生诗句意思讲得好就不管他,进行下一句。但是要点出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五小组合作要求应该打在PPT上;】

(3) 记图标

这个 步骤主要是针对背诵。上面已经说了。

5.悟诗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背着背着仿佛来到了洞庭湖边,假如你就是刘禹锡你会说些什么?抽生说。作者把眼前的洞庭湖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生说喜爱。

【如是我思:在我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看图顺序时,我是强行把这个环节放在这里的,所以显得刻意,突兀。】

【点评:先入诗境再悟诗情,顺序搞错了。】

6.入诗境

怕学生入不了诗经,我特意安排了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写一写。我巡视着孩子们,发现这个环节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学生能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也有个别的写得稍微好点的。用上了一些比喻形容洞庭湖的美。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难,实施起来的确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前面的明诗意我没有上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总结】

1.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上古诗是我第一次,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也有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相似,导入环节、解题目和知诗人这三个步骤都处理得不错。这是成功之处。

2.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如梦初醒,明白了看思维导图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看的,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最后两个步骤是反的。

3.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从原来的思维导图的皮相更深入了一步。我在原来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的规则:小组内分为一二三四号,一号是组长也是主持人,负责维持组内秩序,负责给组员分工,负责主持组内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组长先读,读完后问有没有人提意见,如果有,针对组员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到准确后即可下一个成员朗读一遍,组长问有没有提意见,以此类推,目的是为了达成小组合作的目标。当然小组长还要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时负责起头。这是点评后我对小组合作的细化。当然在懂诗意环节也是如此进行。

4.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题,思维为引线,教师为引导,适时点播的原则。

5.导图是思维工具,小组合作是思维碰撞,入诗境是高阶思维。

6.整体点评:学生朗读有点拖,纠错、质疑、补充需强化;声音太小音响思维碰撞。

33、陀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陀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高洪波的《陀螺》,能够让很多小学生产生共鸣,尤其是男生。男孩子喜欢各种能够用来与小伙伴一决输赢的游戏。虽然电子游戏成为了今天很多孩子游戏的主要选择,那些能够让人体验赢的快乐的传统游戏,仍然对很多男孩有吸引力,比如弹玻璃球。如果算上体育游戏,那么,男孩女孩就都会因为输赢经历切身的、丰富的心情体验,或心潮澎湃,或兴高采烈,或心绪低落,或

所以,读《陀螺》,学生容易代入角色,产生较深的体会。

让学生默读课文,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学生最有可能会针对哪些内容,批注些什么呢?大概很多学生会针对我不同情况下的心情做批注吧。如果是这样,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句,就很自然地得到了聚焦,我的心情变化线索也就清晰了,作者为什么多年后还会写这篇文章,就叫人心领神会了。

对语言特别有感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词句段的运用做批注。文章的确有很多值得关注和品味的词句段。

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妩媚一词,用得实在是令人遐想:那转动的姿态,该有多美妙啊!同时,妩媚一词,也表现出了我对抽冰尜儿游戏的由衷喜爱。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这句话,是文章内容的一个转换,告诉读者,故事开始了,有趣有料的故事开始了。

因此,曾有一段很长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去了。这句话对我失落心情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的同时还会回味无穷,因为运用的比喻,新颖、形象。

叔叔的礼物不错!简单的一句话,独立成段,足见我此时的开心和满足。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躲闪。不仅仅是拟人写法的活泼幽默,用词里已经藏着玄机了摇头晃脑与不动声色,两个词语已经为结果的反转埋下了伏笔。这两个词,也透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底色,是快乐而骄傲的。

这真应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既是对我的鸭蛋取得意料之外胜利的感叹,也是作者从这件事中真切体会到的道理。

当然,学生可能还有个性化的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这样从学生的角度考量,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就不应该是一个完完全全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批注方法的学习活动,而应该在学生阅读批注之前,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阅读时,体会一般会来自哪些方面。这是可以与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建立起联系的。提问,可以针对内容理解,可以针对写法,还可以针对收获的启发。本单元前面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就应该与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建立联系。那么,针对不同方面的体会批注,也就是顺势而为了。

还需要思考的是,学生针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批注,是第一遍读课文时就批注,还是通读课文后再读时进行批注合适呢?

课堂学习,既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目标和设计,也要以学生最本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笔者觉得,最好是让学生经历两度批注,即第一遍阅读时,边读边批注,然后再读再批注。第一遍阅读,与文本素面相对,会有第一印象,批注的体会既有直觉感受,也会有思考得来的想法。全文读完,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回顾一下,消化一下,再读,思考会有整体作为背景,体会会有深入或不同,批注就包含有补充、修正和深化等多方面的意义了。

课堂学习活动,可以简单一些,三个主要板块

第一个板块,两度批注。批注前明确:1、针对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批注;2、体会要从内容理解、写法(词句段运用)、启发等不同方面入手。

第二个板块,分享批注。先小组内分享,再组织面向全班分享,全班分享时,梳理结合表现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读出我的心情。分享要有思路:按不同方面的体会有条理地进行分享。内容理解方面,重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写法方面,重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活泼,感情色彩鲜明浓郁。

第三个板块,梳理字词,丰富积累。这是常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白,字词学习,要自主,要主动;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上,不是每篇文章的学习,都是先解决字词,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的情况下,字词可以放在后面解决。

当然,可以在《陀螺》的学习之后,结合交流平台,监测、澄清和总结一下,运用批注方法的实践体会,鼓励学生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

34、迢迢牵牛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迢迢牵牛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教学设计

(一)从不同角度朗读诗歌

1.这首诗不是简单描述,而是在想象美妙的情节。大家一起读诗,体会一下。

2.《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开创了五言诗的历史,表达了思念的痛苦、爱的痛苦。大家朗读的时候注意,要有强烈的背诵意识。

3.字词落实:参照注释给自己讲一讲诗歌的内容。

4.朗读要有节奏感。

5.体味重音运用叠词,读出重音。

6.注意韵脚:女、杼、雨、许、语。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韵脚。

(二)分享对诗歌的初步感受

这是怎样的一首诗?

生答,教师明确:

这首诗表达了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借助古老神话传说来反映人间的爱情生活。虽然只有10句诗,但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渲染了欲爱不能的悲剧氛围。先写景,巧妙地转入议论抒情。

(三)改写、背诵诗歌

1.改写诗歌。教师示范改写前6句诗;学生把后面4句诗改写出来,并整合在一起,形成美妙的译诗。

教师要求:译写一要有语言,二要有想象力,三要进入诗的氛围。

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并明确:这首诗沉重的分量,虽是一水之隔,但天各一方,字字述天上织女之愁,句句抒人间离恨。

2.背诵这首诗,边背诵边把6个叠词在桌上画一画。

(四)品味诗歌语言

1.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语言的见解?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这首诗的美首先是想象,美妙的想象表达的是天上人间的写作风格。它表达了思念的深情,情节生动,情境优美,委婉曲折,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展现,中间跳动很大。学这首诗,就是体味它的容量,品析它的厚度,欣赏它的美感。

(本文根据余映潮在真语文天津站小学专场活动中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有删改)

二、评析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点精美是余老师的教学风格,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是余老师的教学个性与特色。

下面以《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为例谈理解和看法。

一、思路明晰单纯,于朴素中见分量

余映潮老师是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他的这一创造体现了他的个性化教学。他的课堂既没有精警隽永的开篇语和结束语,也没有煽情的课堂穿插语,有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美,一种和缓平易的情景美。

教学《迢迢牵牛星》时,余老师开课就以今天是七夕节,我们来学习表现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迢迢牵牛星》直接揭题,又以学过的古诗词《秋夕》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将精心挑选准备的文学常识、字词知识一一呈现,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教学板块,分别从一首小小的古诗有多大的容量?一首短短的古诗有多重的分量?一首美美的古诗有多强的美感?三个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语言学习和能力训练。课堂结构匀称均齐,思路明晰单纯,设计精巧,给人以眉目清秀的美感。他的课堂表面看似很平静,而实际上包括了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训练,学生活动充分有效,课堂积累丰富多彩,一堂朴素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分量,有着自然达成的高潮。

二、课堂节奏变化有序,内涵丰富调控有度

余老师的整节课课堂节奏变化有序,张弛有度,而且角度丰富,呈现出一种音乐的抑扬起伏之美。这里有教师深情的讲析、睿智的点拨,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屏息凝神的静听、各抒胸臆的表达、声情并茂的诵读、生动美妙的抒写,各项活动目的明确,学生参与课堂环节,动手动口动脑,深入学习,各有所获。这样的课堂内涵丰富,却又调控有度,不是面面俱到,走马观花的。比如在译写诗句这个环节里,余老师先自己译写前六句做示范,让学生参照着译写后四句,并指出这种译写,一要有语言,二要有想象力,三要进入诗的氛围,让学生安静的沉思、练写和踊跃的回答中得到很好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训练。反观我们有的课堂,目标拥挤,内容庞杂,线条复杂,看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虚幻凌乱,华而不实。

三、朗读指导灵动多姿,诗意讲析体现美感

余老师认为,美文必须美教,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的教学现实却是美文在很多时候是得不到美教的,传统的讲析式教学冲淡了美文的美感,瓦解了美文的生命。那么美文怎样才能美教呢?这节课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从灵动的朗读和诗意的讲析这两个角度去处理课文以实现美教。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凄美诗篇,而余映潮老师上的这节课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首先余老师设计的诗词吟诵环节,就是一场生动而富有情韵的视听盛宴。他抓住四个关键词节奏重音韵脚语气,先让学生练习节奏,接着体味重音,再读好韵脚,最后把握语气,朗读训练自然推进,步步相联,强调体味,训练充分,让学生朗读渐至佳境,体会到古诗词的音韵美、情感美、意蕴美。这效果是那些只让学生泛泛朗读的教学过程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这节课的意蕴之美还表现在引领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写作手法进行探究上。余老师通过引领点拨,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用富有诗意的短语高度概括诗歌之真味:

天上悲情,人间写照;

痛苦思念,欲爱不能;

相思无聚,幽情恨意;

叙事抒情,情景交融;

河汉难逾,悲剧意象。

美妙想象,天上人间。

浪漫笔触,思念深情。

情节生动,写景优美。

婉转曲折,层层深入。

音韵美好,叠词生动。

借景衬情,景语即是情语。

如此精美的语句,如此诗意的讲析,这样的语文课堂又会有谁不爱呢?

总而言之,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容沉静,神闲气定,张弛有度,动静相生,充满艺术,充满智慧。我将诚心诚意跟随余老师的脚步,做一名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35、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三月明媚的阳光里,五小校园中的玉兰盛放,美丽的校园中飘散着花香与诗意。春天,破解着所有的迟疑,诠释着生命的律动,带来新生的希望和勇气。

第三周,我校的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步入新的阶段,在学校成长课堂评价标准修订之后,老师们对信息技术2.0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注重学科思维培养、素养提升。我校会继续把课堂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依据学情,立足教材,全员参与,合作共进,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的开展。

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一课,首先通过看图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解题明义。然后通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意思鼓励孩子在一遍一遍的读之中理解课文。接着运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句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并抓住细节,对话文本,揭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达到熟读成诵。拓展延伸给孩子推荐读本,再一次激发孩子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整堂课紧扣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重难点突出,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既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内容,又明白了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上午第四节,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首先苏老师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课堂环节的设计思路、学习目标的制定及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和自评。接着评委会委员、各教研组长和同年级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1.本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及学情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板块清晰,过程分明,环环相扣。2.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适时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向建构、共同成长。禹校长和评委会委员从细节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要深钻教材,利用好手中的文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朗读等能力。

添加王老师微信dyqywx03 免费送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答案

36、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云房子》一课后收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评课稿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陈老师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7、三月桃花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三月桃花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复习回顾

(一)回顾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乡下人家》、《天窗》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最快能找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找到相关的语句。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情感写出来,写生动的?

1、《乡下人家》:把相反的意思写在同一个自然段里。

2、《天窗》:举了两个例子,都写到了小作者透过天窗想象到的东西,把情感写清楚。

二、初读课文

1、课题:猜猜什么叫三月桃花水?

生:三月的春水;桃花撒落在水里。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绮丽 应和

三、精读课文

1、修改标题:( ),这就是三月桃花水。

生1:三月河面上有千万朵桃花,这就是三月桃花水。

生2:阳春三月,千万朵桃花洒在河面上,这就是三月桃花水。

生3:一千朵桃花洒在河面上,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就是三月桃花水。

2、课题下的学习要求: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一)第1-2自然段

1、齐读

2、交流: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生1:像一匹明洁的丝绸,因为喜欢,才把它比喻成一种喜欢的、美好的东西。

生2:一万个小酒窝,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作者的喜爱。

生3:舞动着朝霞,意思是朝霞倒映在水中,用拟人的手法。正是因为喜欢,才把水当成人来写。

小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谈。(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

3、再次齐读

(二)第3-6自然段:三月的桃花水是竖琴,是明镜。

这两个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主要是排比,在排比句中用到了比喻和拟人。

竖琴部分:

1、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排比的语气。

(2)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眼睛要比嘴巴快。

(3)三个排比句写了哪三种声音?

生:拖拉机、麦苗、车轮的声音

(4)哪一种最轻?哪一种最响?朗读时用不同的的音量。

(5)指名读,齐读。

2、理解

师:拖拉机为什么会动?麦苗怎么会长出来?汽车怎么会发出声音呢?

这三样事物背后讲的是什么?

生:我想到了人,拖拉机和汽车都需要人发动,麦苗需要人来种植。

师:工人农民付出辛勤的劳动。(板书:劳动者)

明镜部分

1、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归纳写到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板书:世间万物)

3、小结写法:

排比是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的分句合在一起,同时,三句的内容有关联。

4、突然,学生自发提问,互相解答。

为什么燕子翅膀裹着白云?

为什么水底浮起红莲?

生:河水清澈,倒映着姑娘哄哄的脸庞;或者姑娘穿着红色的衣裳

(三)理解主题

1、竖琴和明镜的含义是什么?

生1:竖琴是乐器,是动的;明镜,是静的。一动一静。

生2:竖琴可以发出声音,像劳动者劳动时发出的声响。

引导:竖琴弹奏出了春天劳动时的声响。

生3:明镜映照出了春天的世间万物。

2、结尾

作者沉醉其中,沉醉在春天万物复苏,人们繁忙劳作的情景之中。

我的感受:

本单元要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了解作者是怎么写清楚这样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时用到的方法是抓住关键的语句。

在复习回顾后,朱老师带着学生在本课中继续操练。在交流中,学生能从写法的角度,抓住相关的语句,发现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说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文有的地方较难理解,学生能自发提出问题,并且互相解答。在此过程中,发挥想象,理解文字、意象背后蕴含的深意;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写景色的背后其实也是在赞美人物。

朱老师常说要在语言中多走几个来回。所以,课堂上有丰富的朗读指导,结合排比的句式来调整语势,结合对内容的理解来安排音量的变化从朗读、理解、训练、表达等多方面完成对这一单元学习的检验。

38、清平乐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平乐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长久以来,我们以散文的方式朗读诗歌,以散文的方式教学诗歌,诗歌自身的语文知识是极其含混的。我曾多次以《寻隐者不遇》为例,试图说明:如果把这首诗用叙事的方式去理解,认为它是写了一个故事,那正反映出我们远离诗歌太久,已经不认识诗歌的真面目了。以此诗为例,它乃是围绕一个隐字,用松下采药云深不知处不遇等意象和符码,勾勒出一个并未出场的隐者形象,或者说渲染了一种高洁的隐士文化。问题不是在松树下还是在柳树下;问题不是当时有没有云雾弥漫;问题不是最终有没有相遇;问题不是贾岛究竟是否真去访问一位隐者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是用诗歌特有的意象、符码,营造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境界,一种中国特有的形象。彭才华老师执教的 《清平乐村居》,正是抓住了意象、符码,用共时画面的方式,而不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揭示了这首词的妙处,揭开了这首词的隐秘。在彭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村居正是全词的内容提纲,而其魂魄,倒在作为词牌名的清平乐三字上不妨暂时把它读成快乐之乐,孔颜之乐的乐。而构成村居整个画面的,正如彭老师课堂所呈现的那样,是溪上青草,是白发翁媪,是锄豆的大儿编笼的中儿和卧剥莲蓬的小儿,再加上低小的茅檐,整个画面已经呼之欲出。村居的主题,中国田园诗歌的主旨,或者说由学生发现的祥和之家,安宁之家,幸福之家,开心之家的情意,正蕴含于这组意象和由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中。课上到这里,我认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以散文的方式教学诗词了,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以诗词的方式教学诗词的意识与方法。但彭老师的课堂不止此,他在此后所作的两度深读,正表现出他在诗词教学上欲穷其林的执着追求。第一次深挖,是解析溪这个中国诗词特有的符码,或者说文化密码。他通过溪和江河湖泊的对比,通过与辛弃疾其他有溪字的诗歌的互文印证,揭示了词中的这条清溪,并不是普通的农居之溪,而是辛弃疾心目中的桃源之溪。第二次深挖,是把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入课堂,和《清平乐村居》进行比较阅读。这个比较是主题与诗歌境界的比较,而强烈的主题反差、艺术风格的反差,最后在家国中得到了统一,从而让一首无论怎么看都现为清平乐的小词,有了一个深厚博大的时代背景和生命背景,它的美好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当然,走到深处,也就是走到险处,作为最前沿的诗词教学探索,会不会有过犹不及之嫌?这正是我辈所需自我警惕的。就这首词而言,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关键点就在于村居究竟是不是辛弃疾自身的理想生活?如果是,那么无论是溪的文化秘密,还是小家与大国的统一,就不成为问题,彭老师此课堪称完美的诗词教学探索。但如果不是,那么这一幅安宁和乐的村居图,就是词人勾勒出来的农人之乐,而非直接就是词人之志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作为隐秘符码的溪,还是小家与大国的统一性,就可能需要多一番咀嚼。也就是说,不同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辛弃疾可能并不是自居为渴望清平之乐的农人,而是渴望保家卫国、

让天下百姓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将士。彭老师的课堂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诗词的微妙正在这毫厘之间。所以无论是解读还是教学,道路依然敞开着尽管彭老师的课,已经把这首词的理解和教学,推进到如此深远。

39、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我们在读一声和二声的时候,老师用短横来表示,读的时候声音就要延长;在读三声和4声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用短竖来表示,读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就要短一点。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试着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第1句?

生读。

师:声音延长很到位。第2句谁来?

生读。

师:这个魂字读得很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第3句谁能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在短促的地方都很准。第4句谁来?

生读。

师:再把村字读的拉长一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划分节奏,再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延长,我们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但是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那么在这首古诗当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推送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合作时间到。

生:我们快快来坐好。

师:现在请结合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句来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汇报第1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1句知道了清明节那天一直在下雨。

师:一直下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连绵不绝的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这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师:这个词太美了,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请你们小组再把第1句读一读吧。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师: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你觉得它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读出了诗人伤心的心情。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亲人了。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还有谁来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悲哀。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他的身边。

师: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孤单的心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都去世了。

生:因为在清明节这天,作者没有朋友,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师:看来你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来一起读。

师:感谢刚刚第一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汇报第2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此时伤心的人不仅有诗人,还有路上的行人。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灵魂和身体就好像要分开了一样。

师:还有吗?

生:我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路上伤心的行人仿佛自己的灵魂都飞到别处去了。

生:我也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行人走在街上,打算给去世的亲人上坟。感觉自己很悲伤,愁苦。

师:是的,等到上坟的时候,他们心情会更加愁苦和悲伤。现在请你们小组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以前那么温暖的亲人,此时变成了冰冷的墓碑,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指课件)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听不到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声音,这怎能不让人难过?男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亲人的笑脸了,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女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指课件)全班一起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板书:欲断魂)

师:同学们学习了前两句,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诗人一个人孤单的走在大街上。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我仿佛看到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天上下着密而急的细雨,路上的人感觉自己很痛苦。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下着茫茫细雨,路上的行人感觉灵魂要和自己分开,感觉很痛苦。

师:是啊,在这样的画面中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愁绪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前两句。

生读。

师:诗人这样的愁苦该如何化解呢?

生:可以借酒消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从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着急地问酒馆在哪里。

师:那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着急的心情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那份焦急,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渴望,还有吗?

生读。

师:你也是如此的急切。还有谁要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帮帮这位小诗人?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从这句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诗人在问小牧童酒馆在哪,小牧童指着杏花村说,深处有一家酒店。

师:是呀,这位小牧童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特别,他没有直接回答诗人,而是用了手上的动作去告诉他。现在哪位小牧童也来说一说,指一指?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感谢你的回答,还有谁想当当小牧童?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现在大家都来当当小牧童。借问起~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问酒家 杏花村)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街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古代诗人大力描写杏花赞美鲜花,那么杏花村在你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杏花村在我的眼中是美丽的。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村庄。

生:我心中的杏花街是香味满街的。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也闻到了一阵芬芳。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眼中的杏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好看的杏花村。

师:一个美丽的地方,对吗?

生点头。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后面两句诗,在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诗人在着急地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杏花村。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焦急的问牧童哪里有酒馆,只见小牧童用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当诗人,女生当牧童。

生读。

师:大诗人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小酒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生:作者可能会在酒馆里喝醉,然后在梦中想起自己的家人。

生:诗人会在酒馆里买很多很多的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忘记昨天的苦恼了。

师:看来你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你非常的有想象力。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诗句当中,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7个字。(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

生读。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杜牧。

师:杜牧非常有才华,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他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的苦闷。他就把自己的苦闷寄托在了小小的酒杯当中。因此还出现了这些句子,读~

生:半醉半醒游三日。

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师:到了清明节这天,诗人一个人走在小路上,身旁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感到很孤单。同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苦闷,他的这种苦闷没有办法去消除。只好忍不住去找一个小酒馆大醉一场。现在带着对诗人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面标红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当中不仅描写了清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有关清明的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句。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在我们的班级圈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配乐)当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他将会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经典咏流传。

播放歌曲《清明》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清明》这首古诗它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传统节日它又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努力去学习古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弘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40、千年梦圆在今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组成。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本单元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奥秘和科技的神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

1.认识4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学、大自然的热情。

《琥珀》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的角度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内容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默读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理解课文中关于松脂球形成以及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推测教学。这部分可以结合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一般过程,并通过比较二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从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很多学生都会对恐龙感兴趣,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对恐龙的了解,再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组织读后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了解鸟类起源的各种假说。精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自己认为表达准确的语句,再通过辨析、揣摩,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指导学生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恐龙博物馆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交流意识。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之前,引导学生在课前先查找资料,了解纳米技术。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纳米技术写了哪些内容进行交流,并梳理出课文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或者想继续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同学间分享自己对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了解。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略读课文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课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查找资料,对我国航天发展成就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教学时,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中的时间线索,整体把握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历程;最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1、鸟的天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鸟的天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在统编教材中,被放在五年级上册。从文章特色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而言,是合适的。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导语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课后有三道习题,分别是: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3.抄写课文第八自然段。

要想落实单元目标,要想让学生上完课顺利地完成课后习题,就必须将两者转化成教学环节,设计出合适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习得语言形式,了解语言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丁素芬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可以说,很成功。

让五年级的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主要方法是朗读指导。丁老师先用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读第5到第8自然段,让学生对榕树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用自由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圈划关键信息。接着交流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作者是从树干、树枝、树叶等角度来写大榕树的。这个教学过程将朗读与理解词句、提取信息、体会构段形式整合在一起。小学生读写景物的句段,通常能很快地获得整体感受,比如很美,很雄伟等等。但是高年级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必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说出美在哪里,哪些词句证明很美。美,是怎么写出来的。丁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达成了上述目标。

再看动态美的教学,丁老师让学生以同桌互读的形式自学第10至13自然段,然后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鸟的画面写活的,再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因为之前静态美的指导很到位,所以学生的分析体悟能力得到了迁移,老师的放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因此讲到此处,就能很自然地引出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但丁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对动静之美获得真切的体悟。深入的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对文章主题也能准确地把握。此时,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就水到渠成了。

纵观整堂课,丁老师没有机械地灌输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抽象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朗读、述说、分享等言语活动中,感受语言现象,了解描写方法的特点与好处,从而完成语言积累。当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成功转化成言语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彰显,细致的教学过程,扎实的学习经历,让课堂变成活泼泼的生态学习场。

42、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说到听课,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听,怎么听。但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听课怎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发现制约听课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只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没有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有备而听,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听课就仿佛看一场与自己并不相关的演出。二是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把听课当作一种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实际上,听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听课者才能让自己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并努力解决问题。三是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更不做帮助者。问题提了一堆,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听课就是本分,是我们的工作,并且听课不应仅仅停留在了解情况的层面上,还应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这就好比我们要求教师一样,我们动不动就问教师:这节课你能给学生什么?在听课中,我们也应该经常问自己:你到底能够给教师什么?教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什么?是毫无原则的鼓励吗?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批评吗?想必都不是,老师在经历了40分钟的忐忑之后,一定希望能够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一些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听课后的收获?用哪种方式传递这样的收获更加恰当?如何帮助教师因我们的听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提高?这,都是我们听课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尤其教学管理者,其工作性质不应停留在一个吆喝型的管理者身份上,还应定位为专家性质的引领者的身份上这对我们负责教学的人来说,真的不容易。在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也更应提倡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试想,一位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的校长,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如何为教师,尤其为年轻教师示范?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也是校长成长的阵地。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对于本学期的听课计划应当是非常明确的,听哪些学科的课,听哪些老师的课,这些都不应该是盲目的。究竟怎么样听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

学校的发展要依托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也应该是主管教学的干部的工作重心。我们可以从年龄上,将教师划分为老、中、青三代。对不同年纪的教师,我们要考虑听什么课。我们还可以从教师的教育背景上将教师划分为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未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针对存在这样差异的老师考虑听什么课。再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新教师而言,听其是否入门,听其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听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的课,就要看他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

但由于工作精力有限,再加上事务、会议那么多,听的计划总赶不上听不成的变化。怎样改变听的方式,如何让听课者与上课者达成心灵的共鸣,如何带动更多老师自愿听课,这是我这几年经常思考,并努力尝试实践的课题。因此,上个学期,围绕听课,我依据年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学科分类等条件,精心选择了几十位老师的课,认真聆听,写下捉虫或称课堂拣金的文章21篇。当然,写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教学中的有心人能够借此举一反三的。这当中有写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有写给已经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有写给个人发展进入高原期的,有针对语文讲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还有针对其他学科的,如《数学,要眉清目秀》《一堂科学课好在哪儿》《向有氧的教室走去》。用文字及时记录听课的点滴感受,让流过耳畔的声音变成白纸黑字的印记,对于自己是梳理的过程、成长的足迹,提供给上课的老师,则又成了额外的收获、珍贵的资源。

此外,上学期,我还与语文老师们一起同备同上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共读、共教、共评,甚至共写的口号。结合教材的《三打白骨精》以及《三借芭蕉扇》等课文,我们开展了全面开花的轰轰烈烈的听课活动。暑假我要求老师们精读《西游记》原著。开学后,让他们听专家的专题讲座,听我给教师的文本解读,然后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备课写教案。接下来,就是大面积的听课。这样一来,每一位走进课堂听课的教师,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感同身受的行动者、研究者、执行者。他们带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考走进自己的课堂以及别人的课堂,这样的听课我们认为其含金量是高的,是有效的。

于是,大家借助一个值得研究的经典课例,一起备课上课,一起听课,重点深挖这口井,通过不断研究,打出水来才算罢休这样,每个人在自己参与挖井的工作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教学研究成果的甘泉。这样就又比走一处挖一处的坑不知道强多少倍。最终,我们研究开发了9种课型,2/3的语文老师参与了上课。加上试教,老师们一共听了37节围绕《西游记》开展的各种类型的课。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听课方式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带动教师专业性发展的手段,是作为教育管理者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见,听课不仅针对管理者而言应当作为研究的专题,它更应让所有教师也把听课获得的利息转化到如吃饭睡觉般最自然不过的日常教学行为。教育管理者就更要思考,如何调动所有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课,变学校的要求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必需,使听课真正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这样的一种现象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学管理者来共同缔造。我们也仍在努力中。

43、口语交际:请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请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2.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3.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案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别人,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请他们帮忙提出解决这件事的建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请教。

二、交流注意的问题。

要向别人请教问题,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a.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b.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c.别人向你请教,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d.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三、互相请教。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向别人请教一下吧,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把你的问题说清楚哦!

1.全班交流,师聆听指导。

2.汇报。

四、全班交流、评价。

1.选派几组讲得好的同学进行汇报。

2.全班进行评价。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4、口语交际:安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安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是我教师生涯的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上口语交际的课型。第一次挑战放手给学生,历练自己学会抓学生课堂的生成。

讲课以前,我很忐忑,但是我又很兴奋。我明明知道我是第一次,我可能会失败,但是我心里又有一股劲儿拧着:这三年的成长,总要有这么试试的一天;我总不至于那么差,我估摸着不会很精彩,也不会很糟糕吧!我自己很清楚,看似没有努力的准备过,但是自从讲完青功赛,我一直在磨练着自己抓生成的能力。我,就是想试试。

上课了,孩子们很给力。我也真的很卖力、额头上一直有一层薄薄的汗不论成败,我总又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我总又把自己磨了磨,这就够了。再回过头看这节课,有亮点,也有遗憾。用蔺老师的话来说:你永远不知道课堂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课堂就是如此有变数!

《安慰》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这一单元安排的课文都是孩子的内心情绪的波动,而且大多都是伤心郁闷的回忆,这时教材安排了《安慰》,让学生能够学会安慰别人。但由于我是自己想要上口语交际,课的进度并没有跟上,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根据学情我做了细微的调整。 课标里面提到,四年级的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听要有筛选,说要有主题,说完整,有情感,通过语调手势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一节好的口语交际,一定是有重要的一点:真实的交际环境(要明确身份)。去年冬天有幸听了何捷老师讲《商量》,更是深深的明白,交际的真实性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必须做到的。

第一次试讲,从课本上的案例直接入手,发现孩子们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会让孩子有距离感,无法代入真实的情景当中。直接去演绎,特别容易笑场。后来,L老师建议我直接从学生的事例入手,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感觉这节课上,孩子们能够去就自己的伤心事儿进行畅谈。最起码是真实的交际环境。

今天的课堂,孩子们的情商真的很高。有的孩子安慰的话特别精彩。其实,这节课是孩子们的语言为课堂增色。记录一些课堂上暖心的瞬间以及我自己后续的反思。

SH小区门口有一条小狗,我每天放学都去看看他。可有一次,小狗一动不动在睡觉,我走过去一看,地上都是血,小狗被车撞死了。我好伤心

GXY(男孩子):你别伤心了!不就是条狗嘛!他是没有生命的!不要难过了

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个点,去告诉GXY,明白安慰别人首先要有共情能力,要学会换位思考!想象对于SH来说,狗就是有生命的、狗就是朋友。你的朋友离开了你,你什么心情,再来劝劝她!

在实际上的课上,第一排的女孩儿一脸崩溃,我立刻让她站起来,帮我评价一下GXY的安慰,女孩儿振振有词,你这样只会让SH更难受!再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我为女孩儿的表达能力点赞,也为GXY宽了宽心:你是想让SH想开些!男孩子嘛,比较大气。再找个女孩子吧!

SH,你不要难过。狗狗迟早有一天会离开,只不过它早走一步

SH,狗狗离开了,但是他会在天上陪着你我惊讶于四年级的孩子,有这样对生死的认识。

D:我不小心把练笔本弄丢了,上面有老师给我的评语,怎么办呢?

Q:不要伤心了,那些批语早就种在了你的心上,所以没关系的

改进:

1.浓缩语言,最后的结尾,如果能再充分准备些,脱离PPT,语言再精炼些。

2.再及时的抓孩子们的生成,让孩子能够与我教授的方法更好的契合。2. 如果换一个班级?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如何能有这样的效果?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方法融会贯通与孩子的语言中,比起强硬的传授更好。

3. 推荐《爱的教育》 里面有很多安慰的妙招。

4. 练笔,其实可以和开头的事例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困惑: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去评价安慰,如何更加巧妙的融入。说出的伤心,有一些伤害到了孩子,没有保护孩子的隐私。

教案: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二年级,开幕式。一个小女孩儿的小白鞋被踩脏了。伤心极了。一群小可爱围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小女孩破涕为笑了...... 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别人安慰的人。

2.打开话题,谈谈你的烦心事儿。创设交际情景。

二、教学安慰

1. 孩子,说出你的烦恼。随机点播:找同学安慰。认同态度 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为对方宽心 凡事想开些 痛苦被稀释 给出解决办法 消除顾虑另辟蹊径描绘蓝图 减轻痛苦耐心倾听,分析原因。表示理解,为他宽心。(认同、鼓励、相同事例、换个角度想一想.....)想出办法,从心出发。真心实意 给人鼓励 设身处地 出谋划策 问 赞 帮 逗

2. 同桌悄悄的说一说,解答。

三、利用方法,解决案例。

1. 演示小丽要转学创设情景:下周你就要转学了,你是小丽。同桌来安慰。

四、拓展升华安慰的方式有很多;

一个静静的陪伴 让他哭 让他说完 给他自己消化的时间 痛苦就消化了一半

一个温暖的拥抱,传达你的懂:我很明白你,我很懂你,我 即使你的世界已经糟糕透顶,我还愿意给你拥抱 一个耐心的倾听...

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已.

每个人都羡慕大雄有哆啦A梦,因为我们都渴望有人无条件的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一个陌生人,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安慰去抚慰他们。幸福的生活,正是由这些暖心的瞬间组合而成。

45、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师:(说快板)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这一天,思念亲人回家乡。

中途经过景阳冈,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

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把名扬!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事?

生:武松打虎。

师:这篇课文按照顺序都讲了什么?

生:先写喝酒,再写上山,最后写打虎。

师:这篇课文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我先考考你们:大虫是什么?

生:老虎。

师:什么是吃酒?筛酒?

生:喝酒,倒酒。

【点评:快板书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用快板书开课,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梳理了课文,拉近了学生和古代白话小说的距离,一举多得,简洁明快。听!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要开讲了!】

二、喝酒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好!我们先来看武松喝酒。武松喝酒与众不同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人可以喝到三碗,武松喝了几碗?

生:十八碗。

师:对,十八碗酒!相当于六个人的酒量!而且,十八碗酒他都是怎么喝的?

生:一饮而尽。

师:连起来,一起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点评:好一个一饮而尽!武松的豪爽、率真、坦荡的性格尽显无疑。】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这样吧,同桌两人一人读武松的话,一人读店家的话,先来练一练。(出示对话。生同桌合作读。)

【点评:由读到演,让学生扮演一回武松和店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种感受。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师:选一组同桌来读。

(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师:大家给他们提提意见。

生:武松读的时候没表情,声音不够洪亮。

生:店家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念书。

师:是啊!说话还是要更自然一些。不过,他的台词比较多,我们表示谅解。我们看武松他很留心,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把括号里的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真好!但是后面有个表情不对武松的笑,这个同学嘿嘿一笑,行吗?

生:不行!

师:应该豪爽地哈哈大笑! 下面一起来,你们都当武松,我当店家,我们来试一试!

【点评:由读书到讲话,从拿腔捏调的读到自然平实的说,是读的升华,需要在练读中下功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转化既有助于提高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说的能力。】

师: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着桌子说快来筛酒,第二次他奇怪地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着说哈哈!我可不醉,第四次,干脆直接把钱拿了出来别胡说,给你钱。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不能光看表面。谁说说,从这个要酒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倔强。

生:固执。

师:对!倔强你不让喝,我非喝!从这一段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武松,一个酒量很大的武松。(板书:倔强,酒量)

【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后,师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层去发现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要酒的过程看出怎样的武松。在文本具象的描写中,引导学生尝试初步的抽象了解武松的性格。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三、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师:武松吃了十八碗酒,然后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他不相信,执意上山。可是上山之后,武松看到一张官府的榜文(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师:谁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点评:榜文半文半白,语言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很有必要。把关键词语弄懂了,这段话自然就懂了。这也是阅读我国话本小说的方法之一。】

生:近期因为景阳冈老虎伤

人,如果有客商经过,要结伴过冈。

师:就是说过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生:趁午间过冈。

师:二是

生:结伴过冈。

师:武松现在是午间过冈、结伴过冈吗?

生:不是。是独自一人,黄昏过冈。

师:(指勿)请勿自误。这个勿是什么意思?

生:不要。

师:(指误)这个误呢?

生:错误。

师:应该是耽误,请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就是自己送死自己负责,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个告示,武松读出了八个字

生:山中有虎,单身莫行!

师:看到这样的公文,武松心里有了想法,请你拿出笔,打开书,读第4、5、6自然段,把几处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看看他都想了什么。

【点评:研读榜文,读出山中有虎,单身莫行八个字。此情此景,武松怎么会没有想法呢?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把武松的想法画出来,认真研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边读边批画。之后师生共同交流,找到四处心理描写的语句。师相机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点评: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品读就是让学生慢慢品尝,细细品味。】

师: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时,武松相信有虎吗?

生:不相信。

师:但是,当他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想

生: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武松怎么样了?

生:他想马上转身回酒店。他有点害怕了。

师:武松也怕老虎吧?但是转念一想

生: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

生:害怕。

师: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武松怎样?

生:爱面子!要脸面!

师:在面子和性命之间,武松宁愿选择

生:面子。

师:后来,他细想了一回

生: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师:他有什么心理?

生:侥幸心理。

师:再看最后一句

生: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师:什么意思?

生:他在给自己壮胆。

生:他是在自我心理安慰,在骗自己。

师:你看,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欺欺人的武松,是这样吧?

生:是。

【点评:这一部分还是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去体会。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了解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方能领略一二。对小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师:整个过程在上山和下山之间,武松其实一直在干什么?一个词

生:犹豫。

生:矛盾。

生:纠结。

师:但武松最后还是

生:上山。

师:说明他有什么?

生:胆量。

【点评:犹豫,就是心理矛盾,内心冲突。在特定的情势下的犹豫是人之常情,即使武松也不例外。关键是犹豫之时如何抉择取舍,是否当机立断,这也是杰出者和平庸者之间的重要区别。课文中这一段细致的描写,课堂上这一段较长的对话,绝非可有可无。它清晰地展示了武松从犹豫到决断的心路历程,为后文写景阳冈打虎作了必要的铺垫。】

师:有人说,文章这样写有问题。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写:武松看了公告,然后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山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样好吗?

生:人毕竟打不过老虎,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打?

师:是啊,武松以前打过老虎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一听说山上有老虎,就说我上去打死它,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样写真实不真实?

生:不真实。

师:他写武松害怕了,要面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写真实吗?

生:真实。

师:真实!这就是武松的犹豫,武松的胆量!(板书:犹豫、胆量。)

【点评: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武松乃血肉之躯,本是个普通的人,他也会害怕,也会要面子。但是武松又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有胆量,有气魄,有本事,所以他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慌乱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还是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开始了。我们来读打老虎的场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打虎的第一段。

生1:(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他放的是慢镜头吧?(生笑)我们再来试试,读出紧张的气氛,语速要快!

生:(语速很快地读)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这样读才能再现场景,一起读一遍,要读出武松闪得快。

(生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

生1:快。

生2:猛。

生3:凶。

师:快,猛,凶。我们要通过朗读把这些读出来。我先问问你,这一段实际上是写谁在进攻?

【点评: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再闪三闪,均在毫发之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浓缩成三个字:快、猛、凶。这是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读来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而且使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由隐而显了。】

生:大虫。

师:谁在防守?

生:武松。

师:我问你,大虫做了三个进攻动作,分别是

生:扑、掀、剪。

师:武松也做了三次动作,但是这三次动作用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闪!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是这样吧?

生:是。

师:(指一个学生)你就是大虫,来,我请你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掀!你把这句话读一读,你一读就知道怎么掀了。大虫背后看人

生: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做相应动作)

师:你先看前面大虫扑过来,武松往旁边一闪,现在武松在大虫的哪里?

生:背后。

师:对,背后,所以大虫要背后攻击。这个大虫是个高手啊,知道现在回头来不及了,怎么办?

(一生表演大虫用腰胯掀的动作,师生鼓掌。)

师:掀完了还不算,还有一个动作更难做,要用尾巴一剪!怎么剪?读这句话

生: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师指导生用手当尾巴,表演剪的动作。)

师:大家想想,假如老虎的尾巴碰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受伤。

师:假如老虎的腰胯撞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很危险。

师:是啊,一切都在瞬息之间!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之后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打虎的情景。这样指导学生读书,有趣有效。学生学习了语言,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我们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再现了打虎的场景。老虎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个动作

生:闪!

师:我把它换一个词,换哪个?

生:躲。

师:哪个词语好?

生:闪的速度很快。

生:用躲的话说明他很胆小。

师:所以他是闪,闪了以后就是后面的进攻,这叫以退为进。

【点评:换词比较,足见作者用词之精妙。看,一个闪字,武松的英气、豪情、胆识尽显无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词语,必要时咬文嚼字,值得提倡!】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你们来读写武松的语句,我来读写老虎的语句。力求读出紧张的场面。

【点评:武松一闪又闪,化险为夷。先挫其锐,避其锋芒,再蓄势待发。看!武松是怎样收拾大虫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起承转合,过渡承接自然流畅,可见教师的功力。】

师:大虫扑完了,该谁打了?

生:武松。

生:(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师:好,这两句话跟我读一读: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生接读)

【点评:此处,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烘托了气氛,读出了气势,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形象,也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此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找出描写关键动作的词语。的确,说的不如做的,英雄行为更能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师:好,武松动手了吧?可惜,唯一的武器哨棒断了。这一次武松要赤手空拳面对老虎进攻,我们来看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我来读,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这里面武松做了很多动作,你们边听边把最关键的动作找出来。(师范读,生听读,梳理出几个关键动词:跳、按、踢、打。)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个是什么?(生:跳。)第二个是(生:按。)然后他就干什么?(生:踢。)最后是(生:打。)在这四个动作中,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是武松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关键。你认真比较一下,是哪个动作?

生:按。按住老虎的头,他就控制住了老虎。老虎的爪子、尾巴、腰胯都不能用劲了。这时他才可以踢老虎。

师:对啊,按住老虎,转败为胜!这个动作最关键!

【点评:行为由若干动作构成。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不但使武松打虎具象化,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辨析哪个动作最关键,看似平常,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事情的关键点,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打虎过程异常紧张。你觉得武松整个过程的表现怎么样?

【点评:让学生说说武松打虎过程的表现,是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由放到收,由开到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色。】

生:非常勇猛。

生:动作很快。

生:惊恐。

师:惊恐?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他是不是非常冷静?

生:不是。

生:要不他也不会拿棒打的时候棒就折了,武松有点惊慌。

生:武松按住老虎之后,是乱踢,说明他比较惊慌。

生:武松是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是乱打,也说明他慌乱。

师:但是从按这个字,我们也看出武松具有超人的气力,如果是你去按,我估计老虎一抬头,你就到树上去了!(生笑)从这一段我们看出了武松的慌乱和武松的力量。(板书:慌乱 力量)想不想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

生:想!

师:注意: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感受惊险的场面。(播放《武松打虎》录像)

【点评:教师这里的提示十分重要: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看语言描写如何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师:惊险吗?过瘾吗?我们再来读一读打虎的场面。你们读,我来闭眼想象画面。

(生齐读,在对话处分开对读。)

五、总结拓展

师:真过瘾!好像看见真的一样!你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头来梳理一下阅读的感受,就会发现:武松酒醉要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起来了。

师:后来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了。

师:结果他不听,我们的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当他看见了公文,我们以为他要回去,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结果他非要上山,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老虎一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放心了;拿起棒一打,折了,我们的心又提起来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心随着描写一起一伏,一提一放!这就是一波三折!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师:(指板书)你们看见没有,第一排我写了这几个字

生:倔强。

生:犹豫。

生:慌乱。

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一般人身上都有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什么?

生:人!

师:但是第二排写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这是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生:不是。

师:这是

生:神!

师:清朝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讲了一句话,讲到武松,他说武松是人,也是(生:神!)他有人的(生:倔强。)神的(生:酒量。)人的(生:犹豫。)神的(生:胆量。)人的(生:慌乱。)神的(生:力量。)

【点评:教师引用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适时、准确。当然,金圣叹的评论是对武松一生英雄行为的总结,而武松打虎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即将展开。此时,本课的拓展延伸就顺理成章了。】

师: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闪光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最喜欢的好汉!施耐庵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亦人亦神的好汉武松。关于武松,《水浒传》一共有十回书描写,他还有很多故事,谁知道?

生:斗杀西门庆。

生:醉打蒋门神。

生:大闹飞云浦。

生:血溅鸳鸯楼。

师:对,最后武松上了梁山。同学们,看看武松一生的经历,你觉得他只是打了一只虎吗?(生答)对!除了景阳冈的猛虎,人间的恶虎他也打!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杀!强抢豪夺的蒋门神杀!陷害好人的张都监杀!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这些故事你们随后去读《水浒传》。下课!

【点评:留下回味的余地,留下故事的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时再要求学生读整本书,就不勉强了。】

【总评】

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是一堂渗透了课改新理念的好课,是一堂体现语文特点,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有特色的课,是一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采用读、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关键词语,通过读书,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通过抠关键词语,回归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还通过议,让学生自行揣摩,探究字里行间背后的意蕴。议后多有小结归纳,意在从形象到思想,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有分有合,分合有度;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学生活动面大,参与度高,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在关键时点拨疏导,在衔接过渡处穿针引线,表现出教师极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不像西方小说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教师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对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读来体会,对人物的动作,除了读,还通过演来加深印象,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武松打虎作为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英雄故事,不应以类似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所谓的现代解读来曲解武松打虎的文学形象和思想价值。

教学总会有遗憾。本课有几处议多读少,失之于碎,需要改进。

46、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前年,一批外地同行来沪交流,我为大家上了《江南春》。课后互动,一位老师问: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怎么不跟学生讲讲呢?我笑笑说:讲了,学生能懂吗?

教小学生读古诗文,教师最要紧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讲述欲。教师是成年人,有生活阅历,能读到一些参考资料,自觉对古诗有一定理解。于是走进教室就想多多讲给学生听。但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教师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把鉴赏辞典的注解灌输给学生,是不合适的。当然,有的同行也许是这样想的,哪怕学生现在不懂,我先说给他们听。以后总会懂。或许某些孩子确实如此,但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用灌输的方式教厌恶灌输的学生,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学不好当下的知识,连以后总会懂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了。总之,教学古诗文尤其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切性上花功夫。我在《让课堂说话(古诗文卷)》中列举了八种常用的古诗教学方法。但如果在一节古诗课中,数种方法一拥而上,那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前几天就听到一节这样的古诗课。多形式的朗读,仿写,补充资料,问题辨析,重点字词的理解,情境想象等等,一应俱全,可以全都用得不合适。

也是前年,素芬在农村学校支教,邀请我去为农村教师上示范课。去之前,素芬几次提醒我,那边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基本不发言。我让素芬录一段学生读课文的音频给我,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那次上了《半截蜡烛》,仍是用上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不少,而且还组织了情境表演。据说那节课给当地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过了一年,还有人提及。如果探究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适切。首先教学设计要适切。其次,教学实施也要适切。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快的时候就快。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做足铺垫。

适切真要做到,也是难的因为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成全学生。

47、红楼春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红楼春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上完《红楼春趣》一课,自己还蛮喜欢的。

除了书上的这一则故事,我还跟大家分享了两个小片段,一是宝玉自己被贾环烫伤了,还忍住说都怪自己;二是他逗趣林黛玉,给她编了一个小故事。

小朋友们学得挺认真,一个家伙说:以前还以为贾宝玉是一个花花公子,对他没什么兴趣。现在才发现,这人还挺有人味儿的,有趣。另一个小家伙说,通过这节课,我开始饶有兴趣地读《红楼梦》了。

好吧,大家喜欢,就好!

一、课堂导入

1.出示《红楼梦》前三回的回目名,学生齐读,教师简单介绍故事梗概。

2.介绍《红楼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红学研究包罗万象:饮食、家具、体制、服饰)

3.学生将课文选自的回目抄写在课题旁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4.游戏:

教师念一段描写贾宝玉的文段,旁边出示一张贾宝玉的画像。

学生边听边对照观察,说出画像与文字不符之处。

(学生根据文段,找出服饰上的不同)

二、共读课文

1.介绍课文故事前情众人在林黛玉处玩填词游戏。

2.师生共读课文:教师读旁白,学生读宝玉,并勾画下来,初步读出人物语气。

3.课文中的贾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先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4.学生发言:

图片

三、课外延伸

1.教师节选《红楼梦》十九回耗子精偷香芋和二十五回贾环烫伤宝玉的故事,师生共读。

2.学生根据今天的阅读的三则故事,5min写一写自己对宝玉的印象。

(提示:评价+举例)

四、课堂小结

1.介绍曹雪芹的传奇经历与创作历程,鼓励课后阅读。

2.分析人物多元化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48、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49、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论说不上,我觉得每次听课的过程呢,就是我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听完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身上自带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都知道,像古诗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但今天的王老师,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古诗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他以寒山寺的钟声来进行一个导入,这个声音是学生们不常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这时呢,再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这种氛围感,是一个写写着终生的诗句,将学生的探知欲拉满,此时他在顺势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那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啊,他这首诗就已经醒了,有了一种厚度,同时也蒙上了一种一种这个比较神秘的面纱,吸引我们学生去一探,究竟想走进古诗中第二步呢是感受式的画面时,感受画面之前王老师他先引领学生反复的去诵读在读中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绪,在和学生交流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论是月落,乌啼啊等等,这些意象都让人有一种凄凉孤寂之感,以景融情。此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想表达的这种情绪,那这个情意就疏通了。第三步,学生他只知道愁,但是不知为何愁,那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是不够深刻的,因此王老师他就引导学生从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科举落榜,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他们内心那种复杂的愁,最后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感受股市的经典,当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他的这种魅力的时候,往往是在带着诵读导入时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们诗歌就是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张纪的内心,走进古诗枫桥夜泊,那么这是课堂上那种语文味就出来了啊,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50、风娃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风娃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首先,郑老师对文本目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说明《风娃娃》一课要求孩子能够做到运用文中提示讲好这个故事,而老师能做的则是帮助搭建支架。而这支架又分为三类:词语的支架、流程的支架、评价的支架。而在教学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学情恰当地拆除支架,做到有扶有放。

之后,郑老师分点对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教师如何更好地做好与孩子的理达。如何在低段教学,特别是字词教学中做到更好的理达,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天的课堂中沉下心来去有针对性地应对每一次孩子的回答。在每一天的练习中慢慢进步。二、课件应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课件,板书与教师语言,应当做到更好的协调统一,为统一的目标更好地服务教学,而努力。第三、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郑老师提出,想要做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能做到有一手好的钢笔字,粉笔字。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应忘记三笔字的练习。最后,郑老师对卢老师和陈老师近段时间为磨课做出的努力提出了表扬与肯定。

51、繁星一三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繁星一三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汤老师说现代诗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掌握三个关键点:展开联想、品味真情、体会意境。如何去落实教学目标,汤老师运用到了四个教学策略。

1.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视角的朗读。

2.关注标点符号。

3.用音乐、图画、语言创设与诗歌相契合的情境。

4.勾连生活。

成功之处:

1.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52、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古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感触颇多:

1.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以感受风之声、水之声和动物之声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2.在教学中古老师巧妙地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青蛙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和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得到了升华。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古智丽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

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亲近自然是幼儿乐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在本节活动中,她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去感受。

2.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去理解什么声音美妙,怎样美妙?用心倾听,细心品味,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小练笔巩固练习中,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详细、精美。

建议:

1.读的形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2.教师的评价语可以再丰富一些。

53、村晚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村晚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优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缺点:在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还不太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动提问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内容存在缺失。

建议: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54、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方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整堂课环节紧凑,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利用朗读和想象让学生细细体味词的韵味,入情入境,沉醉于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这种文学形式,感受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深入浅出地带学生掌握词的相关知识。最后,延伸拓展三首同样带有醉字的作品,透过画面、文字,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去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一同醉心那无纷争的田园之乐。

课堂上的三个亮点。一、温故知新,化难为易,借已学过的高鼎的诗和《清平乐村居》进行对比,再分析解读,用浅显易懂的输出让学生理解词的形式。二、淡笔勾勒,浓墨渲染,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并抓住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三、语言之趣,趣在融情,年轻教师需要学习方老师干练的语言。教师有了生动、趣味的语言,课堂便焕发了生机。接着,姚建国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方老师课前认真地备课为本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诗文的节奏去品味词句,读中有层次。其他教师也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姚小军主任总结,教师备课要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教学要在读上面下功夫,以读为主,多种角度多层次地去读。

示范引领显真章,听课评课促成长。通过此次示范课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授课艺术和教学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55、春夏秋冬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春夏秋冬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恰巧写稿子时正是春分季节,是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以前没有过时节的概念,从家里老人的言论中发现老人对时节记得特别清楚,特别是奶奶在立春时让我们咬春,我便也特意注意一些时节的特点,在走进校园时我还在想写点什么呢?便从时节中找到灵感,春夏秋冬与教师、教育有什么联系呢?

在季节里春天是播种,夏天是成长,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而教师的春夏秋冬也同样适用:春为播种耕耘,播种爱与尊重的种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夏为学习成长,教师要终身学习;秋为欣赏,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冬为收藏经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春:用爱播种,用心耕耘

教师的教育过程犹如一次播种,一次耕耘,一点点在学生的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和浇灌,这棵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教师要用爱播种,用心耕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是陶行知先生对用爱与用心做教育最好的阐述,这也是我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的教育理念。

教育过程是充满爱的过程,教师职业是充满着爱的行业,教师是充满爱的师者,所以我们的学生幸福,教师自身幸福,中国教育才幸福。

我的一位家长在感谢老师时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老师是除了父母外最希望孩子好的人。细想想,是啊,老师每天都在围着学生转,备课、上课、改作业、做教研、写叙事、评课研课等等,一切为了孩子,一切围着孩子,眼中都是孩子。每个学生什么性格,什么秉性,什么样子,发生了哪些事,不但关注课上表现,还在课后观察孩子的同学关系,在回家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跟踪作业情况,是否掌握新知简直是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关注孩子,这一切便出于教师的爱,无私的爱,奉献的爱。我常说我太忙了,老师们太忙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多为了孩子付出一些力罢了,所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真实的写照。

在假期里孩子不听话,我们一个电话过去,一段语音过去,孩子便乖很多。除了父母没有人比我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教书育人是教师之本,我们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体,所以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希望孩子有审美和快乐,所以有美术音乐课,我们希望孩子汲取知识,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我们希望孩子具有良好品格,所以要以身作则,进行德育,这都缘于师之爱。

用爱播种,用心耕耘,耕耘孩子们的心田,需要用心,更需要察言观色。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心理变化,并及时跟进孩子的教育,教师的工作需要用心做细,才能带动学生做细致,教师工作要精益求精,秉承认真细心的教风,孩子们也要精益求精, 在学习过程中秉承严谨认真的学风。

夏:终身学习,快速成长

学习力是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注入新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之广要求我们要终身学习,知识之深要求我们要深度学习,而学习,将伴随着我们的整个生命,人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从学习中提升自我,思考人生,建立学习的习惯。

当不知道干什么时,便读书吧,从书中发现自我,与作者对话,与文字交流,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写作的路也是用书来一本本积淀的,在学习的路上不孤单,加入叙事者之后与叙事者们共读,共思,共写是多么幸福的事。

要想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学习,从最近的网课学习便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教学搬到了网络上,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在探索接受新型教学形式,老师也变成主播,通过网络云教学,从不会到会到熟练,正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掌握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教师的教与学是并进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这也是教师的快乐,学无止境,尽情的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秋:学会欣赏,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学生是独特的人,都有着各自的脾气秉性。如何将学生的潜能和力量开发和唤醒,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去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我们找对方法,学生便会给我们惊喜和难以想象的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的发掘是教育的意义,是教师之责。

有一次我在课后发现一位不爱表现、经常不听课的孩子在帮离他很远的同学拾散落在地上的铅笔盒、铅笔等。我不禁欣慰,这不也是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吗。我上去夸赞了他,并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孩子妈妈,我们都为他点赞。还有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敢与人交流,但在美术方面却很擅长,能画出一幅丰富而色感很强的图画;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会因为老师的教导变得很懂事

每个孩子都会有所长,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身上的光明面,因材施教必会让孩子得到尊重,得到发展。

冬:收藏经验,总结反思

冬天是安静的季节,我们储藏粮食过冬,放慢脚步总结一年的过往,而教师也要静下心来,储藏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慢慢研究,总结反思,跟着优秀的人,你会变得更优秀。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会我们少走弯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教育家杜威曾说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虚心请教,积累经验,就是最好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这正是需要我们去实践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精神,从经验中反思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身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从叙事者团队的老师身上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对工作的执着,对自己高规格的自律,这些都是我成长的动力。遇见叙事者我是幸运的,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努力与学生建立信任,培养学科兴趣,在下学期开启我的写作之旅,一切都刚刚好,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感恩遇见,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感恩阅读,才能让我们思维获得重生;感恩写作,记录我们教学的美好。前方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走得坚定,心若向阳必生力量。只希望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希望我们都能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6、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语文教师团队对《出塞》进行了观评课。五位老师借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分别从学有思维学有动力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所得五个维度对课堂进行了评议。老师们畅所欲言,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堂亮点,使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57、草船借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草船借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4月22日,东南片协作体活动在我校召开。我听了辽河农场魏清华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她讲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19课《草船借箭》。听了魏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多,现在谈谈我对这两节语文课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这两节课上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有活力。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魏老师本人很有亲和力。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和蔼亲切,自始至终都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使学生乐于亲近。在她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让静止的课堂变成流动的活水。二是魏老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她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们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首歌曲不仅跟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且还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消除上课初始的紧张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有就是魏老师在解读人物形象上,能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揣摩同一句话,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处理各个环节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魏老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环节上。在处理重点内容时,她注意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她让学生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他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且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认为很好。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魏老师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点拨,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梯度、有层次、有目的,朗读的方式多样,还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例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的时候,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指正读错的地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时,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处理重点问题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默读课文;在指导有感情读重点语句时,采用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

四、教学方法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细读课文时,魏老师让学生在文中圈、点、批、画,学生边读边画重点词句,然后在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学生读书动笔,能够助读、助思、助写,这样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另外,魏老师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她不是单纯以文本教参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获得思想的启迪。在她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的心智被打开,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真的很不错。

五、教学设计考虑全面,用意深刻。这一点体现在她在引导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时,每总结完一个原因后都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解决周瑜到底哪里比不上诸葛亮这个问题为学生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两得啊。

最后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有待改进:一是魏老师在处理草船借箭的原因时,只让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了一遍,就让学生谈自己对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认识,这样做我认为有点操之过急,因为这篇课文单从字面上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是很容易,只读一遍,我想多数学生是不会有太多太深到位的认识的。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应该采取自主默读的方式,适当的时候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会体会出来的。虽然当时读完一遍后学生们都回答得不错,我想这多数跟学生在课前查找工具书有很大关系,很多见解未必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的结果。二是魏老师在带领学生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第三个原因识人心时,可能是她考虑到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缘故,自己急着先把识人心这个词说来出来,而且还没让学生说出具体依据和理由。我想这里应该继续用通过重点语句进行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通过句子里面的一定这个词,再结合后面曹操的做法,我想学生很快就会体会到诸葛亮太了解曹操这个人了,进而归纳出诸葛亮识人心这个特点。之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诸葛亮除了识曹操的心之外,还识哪些人的心了,如鲁肃憨厚诚实,靠得住,周瑜用心险恶也早就被他看穿等。

58、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优点:有侧重点检查,关注后进生。引导学生深情朗诵,学习雷锋精神得到升华。小组讨论充分,延伸思想教育,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和如何向雷锋学习。

建议: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优点:创设购买图书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获取验算的方法。

建议: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全体。

优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加深对括号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的理解。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建议:要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特别要关注后进生。

优点: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

建议: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些,后面时间控制稍紧。

优点: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能注意到细节。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注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课堂处理跟进到位,练习与新授穿插。

建议:发挥高年级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优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等课堂用品,养成好习惯。放手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效果较好,指导很详细,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建议:个别环节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学生有些松懈,部分不在学习状态,用该考虑如何调动。

优点:学生听讲状态非常好,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抓住小学生容易满足的特点,夸奖、鼓掌给与学生极大的鼓舞,积极性非常高。

建议:讲究方法,有讲有练、由浅到难,穿插游戏,值得学习。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任务,这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特别是让学生叙述六幅图,要求学生用课文语言来描述,这一环节非常好。

建议:有满堂灌的痕迹,学生自己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缺少互动。

优点:把握教材,课堂环节安排合理,善于引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到黑板上标注生字拼音、大写字母、偏旁部首非常熟练,平时有这方面的训练。建议: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听讲习惯需要加强。

优点:学生学习状态较好,能参与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深入理解课文,小组讨论有成效。

建议:给差生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参与的机会。学生小组汇报以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下来当做一次练笔。

优点:准备很充分,把握古诗主要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走进古诗情景。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比较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自然,顺势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

建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多说,也可以尝试做听课笔记或随机练习

59、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识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赋予字词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识字乐趣, 学生在这种兴趣情感支配下识字、释意,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在理解徜徉时,更是图文结合,建立字形符号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对形近字的辨析、识记抓细、抓实。使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了词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丁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借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高洁的品质,说说白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了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丁老师的词语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对朦胧一词的处理,丁老师出示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抓住词意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种梦幻般的,似有似无的寂静。并读出朦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出来。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丁老师巧妙的运用了读的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正是这样充分有效的读书,学生自然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道、读出神,读的特别有层次。

三、充分留足学生对话的时间。

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的魅力在于诗人情感的流露,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抒情诗,应该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丁老师作为引导者,总是默默等待,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现代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行在语文路上的我们,且行且思。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这便是:教师得法,闲庭信步;学生得法,学趣盎然。原来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也可以上的这样扎实灵动!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习分享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