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i ei ui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i ei ui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
2. 学会拼音标调规律,会正确读出ai ei ui的四声调。
3. 会看图,会拼读ai ei ui与声母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ai、ei、ui,明确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复韵母的标调和拼读。
一、 复习检查导入
1.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韵母家族,和韵母家族的小伙伴们交朋友了,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六位,还记得吗?
a、o、e、i、u、v
我们把这六个韵母成为---单韵母
2.介绍复韵母。
看看我们的单韵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动画将单韵母结合成复韵母ai、ei、ui,说说发现了什么?
介绍复韵母:在韵母家族里有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我们把它称为复韵母。
二、 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发音
1. 师示范发a、ai的读音,学生说说你听到了、看到了什么不同?
ai的发音是从a到i,a的音要长一些i的音要短一些,而且还有口形的变化。
师引导读,分别点人读,同时纠正。开火车检测读。
2. 根据拼读规则,学生试着读复韵母ei也ui。
老师边纠音,边让学生领读。
3. 点兵点将测试ai、ei、ui的读音。
4. 书写复韵母ai、ei、ui。
学生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他们是一个韵母,写的时候要挨得近一些。
师示范,学生临写,写字姿势提醒,选有代表性的进行展评,学习。
三、 图片中的ai、ei、ui
有这么一副温馨的场面,(出示课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奶奶在给小朋友讲故事。
师:不仅是这样,这里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呢,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ai: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坐着;老奶奶挨着大树坐着;最左边的小朋友听得累了,好像发出了哎的声音。
ei:桌子上放着一个杯子;有几个小朋友背着书包。
ui:这个院子围着栅栏;老奶奶围着围巾;小朋友们把老奶奶包围了。
四、学习ai、ei、ui的四声调,学习标调歌
1.出示三个复韵母的四个声调,学生带着手势来读。
师:大家看看每个复韵母只有一顶帽子,可是他们都想戴,如果分配不好,那就会引起矛盾,请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戴的呢?
2.学习标调歌。
有a给a标
没a找o、e。
iu两个同出现,
谁在后面给谁标。
师引导解释,带领学生理解记忆。
3.检测学生对标调的掌握情况。
出示四组正确与错误的音节,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五、 学习ai、ei、ui的音节拼读
Ti kǎi bēi pi duī zuǐ
学生边拼读边组词。
六、 作业
请你再找一找,ɑi ei ui 还可以和哪些声母相拼,将组成的音节口头组词,并写在练习本上。
一年级ai ei ui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ai ei ui》是拼音教学中学习复韵母的第一课,但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都已学过,所以我在本课的设计中,除了让学生读准音,纠正学生以前的不正确读法外,还安排了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音节的练习。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落实知识点,化解难点。
一、以忆导学,注意知识的紧密衔接
虽说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复韵母,但那时只是加强了读音的训练,对于复韵母这个概念,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因为本课要学的三个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所以,一开始我就以一个我来比画你来猜的小游戏为切入点,让学生复习了六个单韵母的发音,又一次记忆了字形。随后,我又以老奶奶在给同学们讲故事这样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了三个复韵母的组成,使学生获得了对复
二、以图助学,注重知识的迁移导出
人教版的新课标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情境图,特别是低年级教材的拼音部分。因此,我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形象直观的情境图,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找到要学的复韵母的读音,让复韵母的发音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不觉得陌生和困难。如,ai的发音从比高矮的矮引入,ei的发音从用力时发出的欸引入,ui的发音从围巾的围引入。从生活中用的字音引入,让学生觉得发准复韵母的音其实很容易,让他们享受获得知识的愉悦。随后再以复韵母的字形特点来指导发音,让学生从掌握一个知识变为掌握一种方法。所以,在教学完ai的发音后,ei ui的发音方法,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根据规律来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三、循序渐进,梯度教学由浅入深
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较多,课堂容量大,所以决不允许没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教学时,我先安排了单韵母的复习,引入复韵母的教学,在学会复韵母的基础上,学习拼读音节,既直观又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拼读成功的喜悦。
虽然预先设计的学习目标初步达到了,但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后,对自己的表现仍感到深深地遗憾,在我的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需改进的地方:
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有些过于教带,没有大胆放给学生,对于学生已会的知识,教师只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来走,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在教学复韵母时,我只是想到学生在幼儿园学过,可我却没想到学生在看到情境图时,就能大声念出复韵母的音来,让我一时手足无措,只是一味地按预先设计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往下走。其实,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学生既然能看到图就知道要学哪个复韵母,何不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说说,你怎么知道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复韵母ai?你从哪儿看出来?让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根据图来引出复韵母的,而不是老师一步步问,学生老老实实一步步答,按老师的思路来学习,应该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自己掌握要学的知识,并知道怎么学,这才是真正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吧!
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激励语言不够丰富、高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经常觉得自己是在说毫无意义的废话。有些时候,碰到课堂的突发情况,我的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虽然我在课堂上尽力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被人认可的幸福。但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几乎有些千篇一律,学生已经听惯不惊了,没有起到激励语应有的效果。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有技巧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随机应变,改变自己的教学预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在40分钟里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获得扎实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都向我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我深深地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懈努力,我将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
点评
李老师的课堂优点: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各种孩子乐见的游戏形式活化拼音教学的课堂,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灵动,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亲近拼音,感悟拼音,享受拼音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读写姿势、坐站姿势都在课堂上严格要求,时刻提醒,细节管理到位。
建议: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通过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等方式,扩大学生发言范围,并采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在讲解整体认读音节部分稍显冗长,可进行删减。把时间留给拼读环节,以突破本课重难点。
李老师课堂优点:
1.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教师基本功扎实,善于引导。学习指导单起到了实效,帮助孩子认、读、写。
2.拼音课应以趣味作为孩子学习的导向。李老师课堂穿插游戏,创设情境,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建议:
1.关注每一个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孩子参与课堂,表现自己,除了师生互动,可以让生生之间互动。
2.对于低段孩子,评价语可更多样化,激励话,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没有上过低段,在妹妹的课堂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优点:
1.课前准备很充分,拼音教学中穿插图片,故事,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更生动。
2.从孩子们的坐姿可以看出,平时常规工作做得很扎实。
建议:
1.赛读过程中,孩子们声音太响亮,提醒孩子注意保护好嗓子。
2.一年级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肢体语言可以更丰富一些,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李老师课堂优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对学生听、说、读、写进行了训练。
2.在这堂课中李老师重点关注了学生的书写姿势、语言组织、课堂规范化的纠正,在低段教学中要坚持。
建议:
1.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设计更直观、易懂的教学方式和语言,让课堂变得更简单。
2.活动形式可以更多样化,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老师只需激励、肯定、纠正、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相互听课、评课、改课中不断成长,感恩能在黄茜工作室大家庭中学习,我们一起共勉吧!
优点:1.老师以学生为本,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轻松学拼音。2.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了之前学过的拼音标的儿歌,V摘帽儿歌,巩固了拼音学习的难点知识。
建议:1.老师声音温柔好听,如果再多一点抑扬顿挫就更生动了;2.书写u的时候,第一笔是竖右弯,不是竖提。复韵母可以加上四个声调朗读。
听了李老师的课收获很多,优点:
1.教师准备充分,新知联系旧知,学习方法牢牢掌握。
2.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语言组织较好,过渡衔接比较自然。
建议:
1.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相互激励。
2.可以尝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复韵母ie时,老师范读,学生听,仔细观察口型的变化、发音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学习其它的复韵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互读(互帮互助纠正错误的口型、发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组员听,渗透合作学习的意识。当然这是我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教。感谢茜茜名师工作室这个大家庭,让我们有机会一起共同学习、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今天向李老师学习了,收获颇多:
一、优点:
1.李老师整节课设计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的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并运用儿歌让学生在尝试中绕有兴致地拼读 ie e er的音节。学生学得较有趣味。
2.在复韵母ie e er的教学中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i或者,紧接着发e。把复韵母ie e 的教学结合进行,区别比较。ie和ye读音相同;ye是整体认读音节,e前边是y。对知识的落实到位。
3.在本课教学中,用故事来教学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效果不错。
二、建议
1.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孩子的积极性还没被调动起来。2.关注个体还不够,有个别孩子走神,搞小动作。
今天向李老师学习了,说几点感受:
1.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常规抓的扎实,时常提醒孩子们的坐姿,书写姿势,为培养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李老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儿歌巩固新知,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3.用不同音节的词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4.李老师教学很细致,从音、形、练说,书写方面落实所学内容。
教学建议:
1.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采用小组激励机制奖励回答问题的小组和培养其他学生的专注力,以便调控纪律。
2.对已经有了书写基础的孩子来说,熟悉的单韵母组成复韵母可不用再每个强调书写规则。
3.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复韵母:ie e er ye yue 及声母与ie e er 相拼,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让生用单韵母i、e、可能组成哪些韵母,从而产生出ei、ie、e,再观察图片进行教学形象记忆的教学,比较学习中得出发音规则,然后再教特殊韵母:er。都是熟悉的字母组成的复韵母,重在强调发音,会正确书写。书写时可让学生说比较学习说发现,师范写,生再统一把ie e er写完。 ye yue教学对拼读故事可略,出示叶子图片,月亮图片等让学生记住整体认读的发音。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声母与韵母带调相拼要落实在本节课中完成,每节课的任务要明确。多年未教低年级,这只是我粗浅的认识。
《ie e er》教学反思
《ie e er》是第三单元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两个整体认读音节,本课共五部分内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教师反复示范朗读复韵母,学生整体模仿跟读,反复练习发音,为方便学生记忆借助情境图加深理解。
2.重点区分ie和ei的字形时,借助ppt,移动i和e的卡片,区分两个复韵母的字形,提醒学生注意借助读音分辨字形,只要把复韵母中第一个字母的音读准,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3.j、q、x和e相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是教学难点,利用儿歌小遇到j、q、x、y,脱掉帽子行个礼。
二、成功之处
1.基本功扎实,精心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了训练。
2.注意对学生上课常规,时常提醒孩子们的坐姿,书写姿势。
3.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图片和语言表达的的能力,利用儿歌巩固新知、游戏和故事调动学生兴趣。
4.在教学中抓住了教学难点,j、q、x和e相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用儿歌这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学生轻松突破了本课难点。
三、不足之处
1.课堂氛围不够热烈,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关注个体不够,有个别学生走神,搞小动作,需要提醒。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采用小组激励机制奖励回答的小组和培养其他学生的专注力,以便调控纪律。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复韵母、特殊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融入游戏分清,再准确朗读,但是与声母组成音节时个别学生不能正确拼读,在儿歌中要求会认字部分学生认读不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多下功夫指导,学生能准确背诵小与j、q、x相拼的儿歌,出示练习题,检查掌握情况,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8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图片了解字义并组词、说句子。(重点)
2.认识新笔画:横折点,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日、田、禾、火。(重点)
3.看图识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难点)。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 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一年级上册识字2:金木水火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 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 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猜字谜、熟字比较等方法,能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上、下等7个生字;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等能正确书写笔画一 丨和一、二、三、上;
2. 通过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上、下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笔画一 丨和一、二、三、上;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
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环节二
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环节三
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 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环节四
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
学生准备: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ɑn、en、in、un、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2.导入: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又来了4个韵母娃娃,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儿。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说话,认识事物。
(1)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弯弯的月牙爬上了窗台。屋里的墙上,猫头鹰形状的挂钟在嘀嗒嘀嗒地走着;灯光下,妈妈坐在床上哼着歌,哄着怀里的婴儿。
(2)相机出示音节chuānɡ、dēnɡ、yīnɡ、zhōnɡ,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音节中的韵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四个韵母:ɑnɡ、enɡ、inɡ、onɡ。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个韵母,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nɡ,教师相机讲授这几个韵母都是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ɡ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
(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2.学习复韵母ɑnɡ。
图片 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发音。如,借助手势来指导发音,左手掌表示上腭,右手掌表示舌头。
(1)教师范读,指导发音,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先发ɑ,再发nɡ。学生自由模仿,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ɑnɡ的四声:出示ānɡ、nɡ、ǎnɡ、nɡ,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随机抽读检查。
(4)拼读含有ɑnɡ的音节:qinɡ、bānɡ、zhunɡ、chuānɡ,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借助生活情境读准enɡ的音: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韵母是enɡ)。
①观察交流: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ɡ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讨论交流,一起读好enɡ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
(2)课件出示:ēnɡ、nɡ、ěnɡ、nɡ,引导学生用游戏的形式练习enɡ的四声,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音就亮一盏灯。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fēnɡ、rēnɡ、hnɡ、dēnɡ。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ɡ。
(1)老师读谜语: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
(2)同桌交流,猜出谜底:鹰。
(3)小组交流怎样发inɡ的音,互相指正读准inɡ的音。
(4)小组赛读inɡ的四声。
(5)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ɡ。
图片 教学时可通过复习整体认识音节yi、yin,让学生明白inɡ不能自成音节,也要请大y来帮忙。
①引导学生观察:墙上挂的钟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读准猫头鹰的鹰,引出整体认读音节yinɡ。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自由练读整体认读音节yinɡ的音,同桌相互指正。
③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练习yinɡ的四声。
(6)出示含有inɡ的音节:tīnɡ、jǐnɡ、bǐnɡ、qīnɡ。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学习onɡ。
(1)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感知onɡ的发音: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钟(zhōnɡ)的韵母就是后鼻韵母onɡ,范读、领读。
(2)指导学生读准onɡ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ɡ的音节:snɡ、hǒnɡ、zhōnɡ、qinɡ。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7.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anɡ、enɡ、inɡ、onɡ:
no zhōnɡ dīnɡ dōnɡ xiǎnɡ
闹 钟 叮 咚 响,
qǐ chunɡ q shnɡ xu
起 床 去 上 学。
jin le tnɡ xu wn shēnɡ hǎo
见 了 同 学 问 声 好,
jin le lǎo shī jū ɡ ɡōnɡ
见 了 老 师 鞠 个 躬。
(2)做送信游戏: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3)听音组合:将单韵母ɑ、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的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说说这4个后鼻韵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
3.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学生书空。
4.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书写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6.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对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四、巩固拓展
1.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打拼音扑克。
2.背诵所有的韵母。
设计意图:适时适量的练习巩固,既总结了本课所学,又检查了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创设小白兔采蘑菇的活动情境,回顾上节课所学:图中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有许多蘑菇,这些蘑菇上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导入: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拼读训练
1.课件出示主题图下的由anɡ、enɡ、inɡ、onɡ组成的音节,指名领读。
2.小组合作读,组员间相互鼓励和指正。
3.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间进行轮读、赛读。
4.引导学生注意前后鼻音间的区别与联系。如bīn和bīnɡ。
5.男女生对比读。如bānbānɡ,以此类推。
三、识字学词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用几句话说清楚。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
yu yǒnɡ q z xnɡ chē dǎ pīnɡ pānɡ qi
游 泳 骑 自 行 车 打 乒 乓 球
3.巩固音节及词语。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4.出示生字车指名读、开火车读。
5.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办法记住它。
图片 可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车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认读、巩固生字。
6.做游戏:生字宝宝找朋友,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7.引导学生用车字说一句话,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多种方式,巩固拼音,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习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过马路》,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学生自读儿歌,找出上节课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3.老师范读儿歌。
4.指导学生领读、齐读、表演读。
5.引导学生思考: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6.认识生字:路、灯、走。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办法记住它们。
(2)做游戏:生字宝宝找朋友,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3)引导学生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五、巩固延伸
1.开火车读词卡。
2.小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图,树上结着许多生字、拼音苹果。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并抢读。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ie e er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精妙导入,检查预习单
小朋友,前面我们今天已经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了,他们分别是?(ai、ei、ui)那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新朋友,大家期待吗?那现在先拿出导学单,我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精彩展练读准音
1.学习复韵母ie
展示椰树情景图,创编儿歌甜甜椰子 ie ie ie
⑴图上画的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说)
⑵学ie的发音方法,结合儿歌读ie (男生读、女生读)
2.同样方法学习复韵母e、er
三、精彩展练识记形
1.分别展示i、e、、r的形状,让学生回忆。
2.移动卡片i、e、、r组成ie e er,然后再读ie e er。
四、学书写,完成课堂练习单
1.梳理ie e er的笔顺笔画
2.书写ie e er,完成课堂练习单
五、游戏:单韵母、复韵母的分类
六、故事激趣,整体认读1.引导学生读准er,懂得er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
2.听讲故事,学习ye yue。
小朋友,老师带着你们去游拼音乐园,可有两个小朋友没人带,在家里不能出门,心里正着急呢!他们是ie和e。ie真聪明,他到孙悟空那儿学了几招,大声一喊变。这样i变成了y,ye就可以出门了。e急得大哭,y热情地说:别哭了,我带你出去。e擦掉伤心的眼泪,跟着大y就出来了,你看他们来了。(板书:ye yue)与他俩打打招呼。
你会写ye yue吗?(提示:ie中是i变成y;e是前面加y,去上两点)
3.借助游戏,认清整体认读音节。
六、小组学习,拼读音节
1.小组合作学习音节piě、di、bi、xi、qiē、qiē、jiě、l、n、ju、quē、xu
2.游戏:开火车读音节piě、di、bi、xi、qiē、qiē、jiě、l、n、ju、quē、xu
七、巩固练习单:ie e er标上声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ie e er
ie e er
ye yue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i u y w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本教案设计,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创设情境,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配上相应的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此外,教师还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拼音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u、,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
设计意图:利用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它们的四声,有利于对单韵母的巩固,更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基础。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
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
(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ii。(齐读,开火车读)
(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
(5)教学i的四声。
①师: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ǐ)学生观察比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③学生分组练习朗读i的四声。教师范读:ī这件衣服真好看!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你的意思我明白。
(6)指导书写i。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i的基本笔画。
②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③师生共同练说书写韵母i的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格。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2.教学单韵母u。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插图说话,教师引出u:一只小乌龟在河里玩耍。乌龟的乌的读音里面就有u。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教学讲解: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学生练习读单韵母u,师生共同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uu。(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教师指学生领读。)
(4)教师引导学生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这只小乌龟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uu。)
(5)教学u的四声。多媒体课件出示:ūǔ。
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火车呜呜叫ūūū。
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没有就是无。
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一二三四五ǔǔǔ。
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我们爱公物。
(6)指导书写u。
①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竖。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竖一定要写直。
②教师指导学生试编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先弯后竖紧相连。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⑤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⑥再次展示,教师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3.教学单韵母。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引出: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
的发音,舌位和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发音时口形不变。口形像在吹笛子。
(4)记字形:u和的字形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小鱼吐泡。
(5)练习u的四声。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ǖǖ。我吃鱼,ǘǘǘ。
天下雨,ǚǚǚ。一块玉,ǜǜǜ。
(6)指导的书写。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笔顺,启发学生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③师生共同创编韵母的书写儿歌:竖右弯,连直竖,再写两点在上边。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学,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创编儿歌,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练习,巩固记忆
1.利用卡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可以打乱单韵母的次序。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i、u、,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梳理整合本课重点。把本课新知读给爸爸妈妈听,写给爸爸妈妈看,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谈话引入
1.ɑ、o、e、i、u、,它们6个兄弟是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
2.教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
3.导入新课: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小i和小u的妈妈来了,你想认识她们吗?仔细看图,两个妈妈就藏在里面呢。(学生自己发现)师相机板书y、w。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声母。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i与y、u与w的联系与区别。
二、图片引出,学习y、w
1.学习声母y。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23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大树闪动。)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并引出y。
(2)教学发音。
①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听清发音,观察口形,同时思考:声母y的发音与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单韵母的发音差不多?(单韵母i。)
②比较读,让学生听听两者有什么不同。声母y和单韵母i发音相同,但要读得轻些、短些。(教师范读、领读。)
(3)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字形,掌握书写方法。学生创编儿歌:像个树杈yyy。教师讲解书写方法:y两笔完成,占中格和下格。学生描红,并在练习本上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声母w。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屋顶闪动。)教师说话引出w。板书:w。
(2)教学发音。教师提问:大w是u的妈妈,它们的读音很相似。你能根据老师刚才讲的y与i的联系与区别,说说声母w该怎么读吗?(w轻而短,u响而长。)
(3)记字形。师生共同创编儿歌:屋子屋子www。
(4)指导书写。教师讲解书写方法:w住在二层楼,由两个v组成,不能写得太宽,学生临摹(m)大w。
设计意图: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y、w,指名读。
2.教师叙述:声母y和单韵母ɑ在交朋友,老师演示一下它们两音相碰成的音节,y―āyā(鸭),哪位同学能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请学生分析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3.提示:拼读这个音节时,声母y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响亮些,两音很快相碰连读成一个音节。
4.拼读音节。
(1)谁能将声母y和单韵母āǎ拼成音节?
拼读:yāyyǎy。组词读:yā鸭子的鸭,y牙齿的牙,yǎ哑巴的哑,y亚洲的亚。
(2)谁能把声母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读一读。组词读。
设计意图:注重拼读练习,并联系生活情境,寻找拼读音节,加深记忆。
四、故事导入,学习yi、wu、yu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u、)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将y卡片放在i前面),就成了音节yi。(多媒体课件出示:yiyi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就成了音节wu。(多媒体课件出示:wuwuwu)小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说:小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掉。小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前面,把上两点擦掉)这就成了音节yu。(多媒体课件出示:yuyuyu)
2.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
(1)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多媒体课件出示yi、wu、yu,教师讲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出示yī、y、yǐ、y,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学生练读。多媒体课件出示wū、w、wǔ、w和yū、y、yǔ、y,学生练习读,指学生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故事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整体认读音节。
五、快乐游戏,巩固新知
1.猜音节游戏。
老师拿出一张小图片说出一个字,请小朋友认真听,并找出相应的音节,然后当小老师领读。
医生的医 乌鸦的乌 小鱼的鱼 椅子的椅
梧桐树的梧 羽毛的羽 阿姨的姨 跳舞的舞
玉米的玉宇宙的宇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三个单韵母、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请你自己再读读书上的拼音。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图片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再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图像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学反思
好的教师应该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者,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引路者。口语交际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课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师课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识水平等。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鼓励技巧,充当引导者、把握者和参与思考者,把课堂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师生共同思考评价,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特别是教师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给出最优答案而只给予普遍鼓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克服课堂出现只限于优生施展才能空间的弊端,也给学生的后续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评价是比较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评价的方式,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学生思维的成长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 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 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识字3》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说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自然的感情,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互相依存,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导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句式,在动物里,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边。
2.读文,初认生字。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识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图文结合,巩固生字。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动物的喜爱,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朗读儿歌、巩固全文。本节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了解拍手歌节奏感强,押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5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二)看图、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动物。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孔、雀、灵、鹂、锦、鹰。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三)出示课件谁能帮帮我,学习生字丛、牢、嬉、护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3.组词说话练习。
导语:你们帮了老师,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一定有很多朋友,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四)巩固生字
1.找朋友游戏。
(1)教师示范。
(2)做游戏。
导语:孩子们,看得出来,你们不但喜欢猜谜语,还会编谜语,那我们就来一起猜谜语,好不好?
2.课件出示我会猜。
小牛戴帽子──牢。一只美丽的鸟──鹂。女孩喜欢做游戏──嬉。火烧的山倒了──灵。手拿户口本──护。两个小人走独木──丛。
导语: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有一位孩子跟你们一样聪明,也非常喜欢动物,他根据大自然中动物的特点编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拍手歌,你们想读吗?打开课本读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师生拍手加动作表演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
导语:是啊,大家说得太好了,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在这儿,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也提醒大家要保护动物,并编了一首保护动物的小儿歌。
(六)出示课件(稀有动物图片),介绍认识稀有动物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努力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课题,展开想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想象交流:请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念几遍树之歌,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过渡:看到这三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站在大地之上,撑开绿色的大伞,长得越来越强壮。你能说说自己都认识哪些树吗?
4.学生自由交流,说出各种树的名字。
设计意图:以想象打开树之歌的话题,互动交流对树的印象,为后面学习树的名称积淀积极的情感。
二、小组合作,初认词语
1.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将写有树的名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过渡: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树的名字,可真了不起!(指黑板上的词卡)可是,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找出这些树的名字吗?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儿歌,把树的名字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到课文或生字表中查找音节,圈出来。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音节,再看一看对应的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①游戏一:捉迷藏。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在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③游戏二:寻宝。你能快速识记这8个生字吗?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预设:
A.字族识字。
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字旁通常都表示与树木相关。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右边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儿像毛。
C.形声字识字。
梧桐枫柏等是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是声旁。
D.字歌识字。
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E.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个木桩旁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两堆土,就是桂。
④游戏三:开火车。开火车认读字卡,并口头组词,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生字造句。
(2)小组内读黑板上的词语,最先会读这些词语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词语。
(3)过渡:小朋友们可真是识字高手!可是,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还有7个生字宝宝藏在了课文中,一直淘气,不肯出来。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①课件出示7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注意纠正字音:
后鼻音掌、装、疆,翘舌音守、掌、装,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这些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4)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如 疆字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界限。耐和守可借助语境识记,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掌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识记,银装化可以列举相关词语银行服装化石等进行识记。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主动性。本环节设计以游戏为主,师生互助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识词,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最先学会的同学会成为领读的小老师,这又成为一种激励学生积极识词的有效手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带木字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书写上有哪些共同点。
图片强调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长一点。
3.课件出示书写动漫,重点指导杨、杉并范写。
杨: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杉:右部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
4.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有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书写,把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字形有所把握,降低了书写难度,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通过评议,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看。
四、完成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是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要读准每个字音。
2.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这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识记课后的8个词语,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对词语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温故知新
1.板书课题,引发交流:上节课,我们在《树之歌》这篇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树?学生说树名,并在桌上的词卡中找出这些树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游戏:猜一猜,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对照图片,猜出是哪一种树。然后从黑板上摘下它的名字,领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
3.齐声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活动的目的,一是在趣味中巩固生字词;二是在趣味中巩固内容。
二、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导学: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儿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图片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韵脚,让学生读出韵律感。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
长得高的是杨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梧桐叶如掌)
秋天,枫树叶子红红的。(学生回答后,板书:枫树叶儿红)
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是松柏。(学生回答后,板书:松柏披绿装)
5.课件出示前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6.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词卡,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7.过渡: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又是什么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后两句。
8.学生自由读后两句,一边读一边说一说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9.课件逐一出示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师生互动,交流它们的特点。
预设:木棉树喜欢生活在暖和的南方,开花的时候满树鲜红。(学生回答后,板书:木棉喜暖)
桦树不怕冷,耐寒,喜欢生活在北方。(学生回答后,板书:桦树耐寒)
银杏树是最古老的树,被称为活化石。(教师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水杉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也是一种古老的树。(学生回答后,板书: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花香浓郁。(学生回答后,板书:金桂满院香)
10.课件集中出示后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1.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12.引读全文:丰富的树种装点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3.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__________,榕树__________,梧桐树_____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再现作用,拉近学生与陌生树木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文本内容。借助填空、图片引领学生记忆、背诵儿歌,在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观察指导,练习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点拨:
壮共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注意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共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注意笔顺,右半部分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据字形特点找书写规律,针对难点详尽指导,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完成练习,知识拓展
1.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讨论交流: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
3.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解析。
(1)一棵小树长成材需要十年,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更长久的时间。
图片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做有志向的人。
(2)树长得再高,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常用来说人离家再远,还是要回到家乡。
(3)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人没有志向也不能成功。
4.师生合作对读这三个句子,齐声诵读句子,尝试背诵句子。
5.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树有关的名言?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有关的资料,简单抄写在小卡片上,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通过初读识字,再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再到美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从字到词再到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就结束了,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到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让你难忘?能说一说让你难忘的理由吗?(生回顾交流)
2.老师也去了一个地方,并且拍了许多那里的照片,现在选出几张我们一起分享(出示四个场景画面)你觉得这些场景怎么样?(漂亮、美丽、风景如画、让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3.是啊!这些都是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老师也被这里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久久不愿离开,不过老师用照片,留住了那里的美好。让我们走进它们,去尽情地领略这些场景的美妙把!板书课题:识字1
出示目标导学:
1.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词串。
2.在结合局部画面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意思,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画面,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3.学会本课生字
(二)初读识字感受场景的美丽
1.初步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四个场景的美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从这四幅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事物或景物吗?(师生交流评价)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让我们走进课本,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场景和事物?请自由朗读词语,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检查交流:
①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交流)
②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串吗?自由朗读试一试,读准字音并在头脑中想象景物、事物的样子。
③小组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的正确、流利。(组内互读)
④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正确、流利地读好这些词语。(生个别读)
⑤去掉拼音,还有勇气读好这些词语吗?(2、3位同学读)
⑥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些字是红色的,认真预习的同学还知道它们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好它们吗?(找生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梦中的小舟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三)连词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组词语:边读词边想象画面、体会海边的美景。
过渡:孩子们大海到了,谁来和第一组词语朋友打个招呼。海鸥、沙滩、军舰、渔船是作者对大海的整体印象。
(1)在第一组词中,还有哪些量词?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2)你能再用这些量词仿写词组吗?
一只(小羊) 一艘(轮船)
一片(果园) 一条(小河)
(3)这些词组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动人的画面?
(蔚蓝的大海上空有许多海鸥在盘旋,海面上一艘军舰正在远航,一条条渔船正在海面上捕鱼。沙滩上细软的沙子里埋藏着许多美丽的贝壳。)
( 4)这样一幅动人的画,这样的景象你觉得美吗?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同学们自由的练一练,再把这一串词读给大家听,看谁能把这幅画读得更美。
2.学习第二组词语:走进田野、荷塘,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的小舟出发了,孩子们田野到了,请你睁开眼睛吧!(课件出示)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田野中都看到了什么?(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这些景物分别用什么量词修饰的?(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你能仿写一下吗?
一畦(韭菜)一块(麦田)一方(池塘)一座(大山)
(2)你们知道吗?喜欢他们吗?带着你的喜欢把它读好吧!
(4)随文识字:引导观察这组生字的字形特点,重点识记园字。
3.学习第三组词语:欣赏山区风景,感受山野之美
过渡:现在,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山乡村野,来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吧!
(1)你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2)随文识写桥字:认读石桥一词,谁见过石桥,在哪里见过?什么形状的?
预设:A乡村的小河上面。
B一般都是弯弯的。
(3)画出词组中的量词。(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随文识字:是一孔石桥,谁能想出办法记住孔这个字吗?可以用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说一孔什么?(一孔山洞)
一群飞鸟,还可以说一群什么?(小羊)群字,写时应该左右等宽。
(3)小桥、流水、人家、翠竹,飞鸟组成一幅闲适、自在的如诗似画的山区风光,你能读出它的独特的美吗?
过渡: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校园,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
4.学习第四组词语:欣赏校园中孩子们活动场景。
(1)你看那校园中,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校园里还传来阵阵笑声,他们在干什么呢?
(2)让我们读一读: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找找修饰他们的量词。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这些量词还可以修饰什么词语?
一面(镜子)一把(菜刀)一群(大雁)一片(海洋)
5.这样的温馨的画面,我们多想再看一看,把它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现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边读边放电影,相信这些画面,会在你头脑中鲜活起来的(韵味朗读)。
(四)体验情境、再现美景
1. 用心去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多读两遍)。
2.这样的美景,如果不把它深深留在脑海中,该是多大的遗憾呀!来让我们背一背课文把那美好留在记忆里吧!(引导:韵味朗读并积累)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有趣的动物》这节口语交际课,说的要求是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有趣;听的要求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二年级学生对有趣的动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较强的交流愿望。但是有以下几个难点:
1.低年级学生语言简短,词汇匮乏,表达不规范。学生觉得动物有趣,但不知道怎么把动物的特点说有趣。2.现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动物的并不多。即使养过动物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动物缺乏细致地观察。如果没有唤起生活的经验,他们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我觉得本课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针对以上难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语言表达。
我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狗,并说清理由。这个过程实际上教给学生如何把动物说有趣的方法:可以说说动物有趣的地方像什么,动物好像在说些什么;可以说说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说说动物的有趣之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情的,当儿童生活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那种充满稚气、显露天真、无拘无束的表达,就有了一次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低年级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最后一个环节创设了
一个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游客和讲解员的角色,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说提问和补充这三种能力。这些说话的习惯可以迁移运用于学生的日常交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却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板书词条,图画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寒号鸟)指名读,齐读。
2.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刚才读得很准确,在本课他读ho,他还有另一个读音,谁知道他读什么?
3.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一类字和二类字。
(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
1.词语读得这么准确,课文内容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你知道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瞧!他们来了,打个招呼吧!
2.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吗?谁能帮助他们回家?(板贴喜鹊和寒号鸟)我们一起去看看喜鹊和寒号鸟的家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乐,齐读)
过渡: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此时,喜鹊和寒号鸟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
3.小喜鹊是什么时候飞出去的?
4.小喜鹊起得可真早啊!天刚刚亮,小喜鹊就飞出去寻找做窝的枯草。它可能会飞到哪里找枯草?
过渡:为了寻找枯草,小喜鹊飞到了田野,森林,学校,高山,它到处寻找,这就叫做东寻西找。
5.我们的小喜鹊早早起来,到处寻找做窝的枯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喜鹊?(板贴勤劳)
过渡:在小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呢?
6.看到这样的寒号鸟,喜鹊跑来劝他了。它会对寒号鸟说什么?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回应它的?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3-4自然段,划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7.这真是是一只什么样的寒号鸟?(板贴懒惰)
8.懒惰和勤劳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在这里将喜鹊和寒号鸟做窝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贴对比)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天气越来越冷。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配乐)
10.引读: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11.句型练习:冻得直打哆嗦,冬天这么冷,还有可能冻得直( )。夏天特别热,我们就说热得直冒汗。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你看到有人吃着甜甜的雪糕,你会馋得直( )。
12.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寒号鸟做窝了吗?(没有)
过渡: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第二次劝说寒号鸟。喜鹊说了什么?寒号鸟说了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67自然段,用划出喜鹊说的话,用~划出寒号鸟说的话。
13.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话。
(1)解释得过且过并适时指导朗读。
(2)同桌合作表演读。
14.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天气更冷了。(配乐并出示视频)
15.课件出示内容。
句式练习:冷得像冰窖。当天气非常非常热得时候,我们就会说热得像蒸笼。有人跑步非常快,快得(),慢得像( )
16.小结:像这样的得字短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去,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
17.对比两次寒号鸟说的话。
第一次,它说到明天就做窝,明天他做窝了吗?
第二次,它又说到明天就做窝,他每一次都说明天做窝,但最后行动了吗?(没有)因为他把事情永远放到明天,今天只用来(睡觉和玩耍)
过渡:所以寒号鸟的结果是可以想到的,齐读最后一段。
18.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19.说话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寒号鸟一样的人,你想对像寒号鸟一样的人说什么?
过渡:有一首古诗词也告诫像寒号鸟一样懒惰,得过且过的人,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出示:古诗《明日歌》
过渡:这样的道理还在我们的歌曲里。(课文内容编入歌曲)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石崖缝做窝 它叫寒号鸟 勤劳衔枯草 喜鹊不骄傲
声声苦劝告 懒惰不动摇 寒冬风狂嚎 崖缝像冰窖
哆啰哆啰啰 反复苦哀号 太阳出来了 枝头空呼喊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此外课文内容编入儿歌,在课堂中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科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三)总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鹳雀楼》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诗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1.能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
2.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优美,既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四)合作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种理念,本课的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相互评价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怎样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二年级的学生能感受古诗的美,围绕本课的学习任务,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古诗的意境是用极为凝炼的文字来创造的,对小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个总印象,为理解诗句,领会诗情打下基础。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它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鹳雀楼)对,你们真聪明!并相机介绍鹳雀楼名字的由来,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登上鹳雀楼写的,所以题目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激发,顺势导入,便可水到渠成。
(二)初读指导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认真读诗句,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对照拼音,逐字、逐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三)悟读古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美的实践。古诗教学更应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在这一环节,我将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朗读的方法,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解词看图,领会诗意
教学古诗必须从字词句入手,进而理解诗人所描述的内容。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抓住白日、尽入海流等重点词语,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了词语的内容,进而了解诗句的意思。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三、四两行诗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所思及所蕴含的哲理。
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使学生自得求之,实现从老师的指导到学生的自觉的质的飞跃。
2.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象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词语都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学生此时已理解了诗句,基本能用口头语言表达了。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把古诗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从口头表达能力。
3.赏读古诗,熟读成诵
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时,我通过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这样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蕴含的情感,孩子们都可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然后,通过让学生借助板书背诵、表演背诵、配乐背诵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这样孩子的潜力就能得到发展,表现欲也得到了满足。
(四)指导写字
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课标中明确12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是喜欢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再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字写好,并安排小组之间互相评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感受汉字的形美。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我的板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
1.前两句用一个(景)字概括,后两句用一个(想)字概括,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是整首诗的浓缩。
2./既代表朗读时字词断开处,也表示将诗中词语分隔出来,有助于释词,理解诗文。
3.表示读重音,有助于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情。
白日/依山/尽,
(景)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学生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一些古诗,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重点字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 、说教法及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制作了有关课件,把瀑布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取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读,即读诗中的重点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问,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激趣导入,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那俊秀的面容,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看完视频,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积累的情感体验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
第二步:初读感知,感悟语言美
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自由读古诗,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区别庐和炉的异同。
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得知识,学得生字的一些认识途径和方法。教师少做一点,让学生多活跃一点。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彼此进步,不仅有助与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培养了交际能力。
3.再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铺垫。
第三步:感悟诗意,欣赏意境美。
引导学生感悟诗意,我分三步进行:
第一、知诗人。众所周知,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其作者,因为古诗之所以为古,原因之一是它离我们现在生活较远,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去理解,这样,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因为作者的生活的年代、当时的心境、人生品格等等,总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了解了作者,也就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起诗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解诗题。解诗题是在了解作者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题者,文之眼睛也。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第三、明诗意。诗歌其实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也就是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我制作了与诗句相关的图片资料,这些图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我充分地利用了图资源,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懂得诗情。基本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形象的转化,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
第四步:课外延伸,感悟积累。
语文教学光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双翼,展开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小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的课程体系。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课堂最后,我把新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课外必读古诗词中的部分古诗纳入课堂,如:课件展示,李白的《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歌》、《望天门山》等,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选学自己喜欢的古诗,可个人自学,可小组合作学,,强调自我感悟,个性发展。
最后播放媒体音乐《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陶冶了性情。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力图建立一个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课堂结构,建立起师生的平等、感悟的课堂,对话与实践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在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大树的唰唰声、蟋蟀的??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等,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本首诗歌诗歌共6小节,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其中,第一、二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发出听听,秋的声音的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唰唰、??具象地描述声音。
诗歌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如诗歌1-3小节描写的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如诗歌的第五小节。
诗歌用词优美,想象丰富。如:大树抖抖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诗歌借声音绘秋景,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天上的一排排大雁和地上农作物丰收的景象,能帮助学生体会秋景的美丽,想象秋天的画面和声音。
学情分析:
1.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不懂就要问》这课的学习中对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巩固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方法。
2.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较丰富,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本诗描写秋天的声音很抽象,所以学生较难感受秋天的意境美。因此,可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韵味美和秋天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流程 共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进秋的声音
(一)回顾旧知,重温秋天之美
复习本单元中前几篇描写秋天的课文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揭示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生跟老师书空。
2.指导读好课题:
(1)读好叠词听听(第二个念成轻声,读出亲切感)。
(2)读出题目中的停顿(注意题目中的逗号)。
(3)引导学生读好重音(谁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聆听秋的声音
(一)复习略读课文学习要求:借助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二)学习阅读提示,明确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三)自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
1.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2.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秋的声音呢?
(四)学习反馈:
1.六名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2.正音练习。
图片
3.交流: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相机板贴)
三、理解词语,想象秋的声音。
(一)圈划并全班交流:在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将学生不理解主要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二)自学课文1-4小节,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1-4小节。
2.在黑板上的这些难理解的词中,尝试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
我认为(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我是用( )的方法理解的。
3.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在小组里分享交流。
(四)随学而导: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1.预设第一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抖抖手臂;模拟读黄叶发出的唰唰声,读出轻柔可爱的感觉;道别的话音读得慢一些,表现不忍告别之情。
(4)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的是文字,而头脑中想象的是画面,这样把文字换成一幅幅画面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词语和课文。
2. 预设第二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蟋蟀跟阳台告别说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模拟蟋蟀发出的??,读得轻快,感受秋天的活力;告别的歌韵读出离别的深情;加上振动翅膀的动作表演读。
(4)师小结:秋天多美好,黄叶、蟋蟀都不舍得离去,我们一起体会了这分别的依恋之情。
3.预设第三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大雁会叮咛谁呢?会说些什么?谁在秋风里快乐地歌吟?
(3)指导朗读: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处理成重音,读出叮咛的温暖之感和丰收的喜悦之感。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总结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并随机板书。
4.朗读第四小节,理解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四、模仿写诗, 感受秋的声音
(一)学习第五小节
1.出示第五小节;
2.引读第五小节,指导读的声音稍轻,语势要层层加强。
3.仿说:秋的声音还在__________
(二)模仿写诗
1.呈现第1、2小节,对比发现写作特点;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
对比这两小节,我们能发现,开头都是听听,秋的声音。第三句描写的是事物的动作,第四句是声音,第5句是诗人的想象。
2.以稻谷为例,指导仿说。
(1)观察图片
(2)提供象声词和动作(哗啦、笑弯了腰)
(3)完成创作
3.放手练习,完成作业本
(1)提供秋雨、青蛙等图片,提供沙沙、呱呱等象声词,在作业本上完成创作。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赏析。
五、诗文美读,赞美秋的声音
(一)师总结,板画五线谱。
(二)师生配乐朗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根据部编版教材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能反应秋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听听,秋的声音》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
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老师承接: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你们捕捉到了秋天那么多迷人的景色,是的,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秋天,她还是一个
(师出示词语 辽阔的音乐厅,指名多个学生认读,齐读。)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美妙的声音。(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是美的,不仅美在缤纷的色彩里,还美在动人的秋声里。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教学情境。以悦目的翩翩黄叶导入,以背景音乐渲染,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奠定了本节课唯美的教学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只听不看书,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来:落叶的刷刷声、蟋蟀发出的口矍口矍声。(对于学生能够认真倾听提出表扬)其实不仅这些,书中还隐藏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正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呢!那就开始我们的发现之旅吧!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到的秋的声音或能表现隐含秋的声音的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提出不懂的词)
3.师生对话共同记录发现: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口瞿口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在对话里理解歌韵、叮咛、歌吟等词;在对话里引导学生想象黄叶和谁在道别,大雁为谁而叮咛,田野里是谁在歌唱。。并随机板书。
4.指名学生读前三节,边读边品,说说你喜欢哪节中描写的秋的声音,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以听为主线,在师生融洽的对话中对诗歌前三节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也为下面的细听秋声和情感朗读做好了准备。]
(三)细听秋声,深感秋趣。
听声音,想象说话。
(1)师导语: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们已经听到了秋的声音,可大家听得还不够真切。我们快跑进树林里,站到蓝天下,再去仔细地听一听吧!听听黄叶和树妈妈说些什么?蟋蟀会唱什么?而大雁有什么叮咛?秋风又有哪些欢快的歌吟?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想想你会怎么说、怎么唱。(分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同学再补充、再展示朗读,教师相机给出评价和指导。)
例如:从黄叶和树妈妈的告别声里,我们听到了一份伤感,指导学生读出依依惜别情;而在我们小朋友的耳中,那声音又是多么优美动人,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诗句。再如,抽两个学生表演大雁和朋友告别时的对话,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你上学离家前父母会有哪些叮咛,再引导学生想象,大雁不仅叮嘱白云,叮嘱小动物们,它们飞过二户来学校上空的时候,也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撒下了暖暖的叮咛,它们是怎么叮嘱小朋友们的?引发学生的想像,再指导学生甜甜地暖暖地读诗句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等等。
[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如何使学生在这节课里将诗句读得有滋有味,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外,如,指名读,小组读,角色扮演读,引读等,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为佐料,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扮演黄叶和树妈妈道别时的对话,让学生想象秋风的兴奋和田野里玉米、高粱、大豆等等丰收后欢乐的歌唱这些情境会有效激活学生的童真童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孩子们读得也便会更入情,更有味了]
(四)仿说秋声,编织秋韵
1.师导语:在美丽的秋天里,何止这些声音啊!快把耳朵、把心、把想象带上,我们再去听听,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再将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编成一节小诗吧!出示诗歌仿写格式,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节或几小节诗,写后我会选派代表诵读,并给学生们配上合适的音乐。
2.承接仿说内容,师引导学生略读诗歌第五、六两小节: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
[在细听了课文中的秋声后,我引导学生到课文外去听听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并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一二小节当当小诗人,试着编一编诗,这一仿说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作诗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下文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3.配乐朗读、回味全诗。齐声朗读,有兴趣、能力者可尝试背诵。
最后我再次拿起上课初出示给同学们的那枚枫叶,以诗一样的语言结束教学任务。
四、说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又充满挑战情趣的作业才会让学生喜欢,从而实现课后对课上内容的有效再现与完美衔接。所以我设计的作业是画一幅秋天的画或写一首秋天的诗或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出色地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辽阔的音乐厅) 秋风
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5.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并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小组成员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读一读预习时圈画的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所在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填写学生活动卡。
(3)读一读填写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图片 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2.汇报交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段历程进行分角色表演。
4.教师扮演记者,在小组表演后采访:此时,你觉得很好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站起来会很好会跑会很好坐下会很好躺下会很好,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手推车跑动、椅子悠闲自在、地板躺着沐浴阳光的舒服感受。
6.集中思考:一粒种子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
车椅子木地板),追求的很好为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阅读注重小组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感受种子每一个阶段舒服快乐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描写会很好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交流:一粒种子从长成大树,到最后被做成地板铺在阳台上,这粒种子成为木地板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心中的会很好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请你试着写一写。
4.小结:不同的时期,我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像文中的那粒种子一样享受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变得幸福而美好。
5.拓展延伸:读一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看一看,小溪流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写法,感知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拓展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 一棵大树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站起来会很好 会跑会很好 坐下会很好 躺下会很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感悟。
因此,本教案在引导学生感悟会很好时,采用了读画读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种子的心态,体会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树立不同的目标,找到不同的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还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反复的文字中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这种以读促讲、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本节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课文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评委: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三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四大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含义。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印象?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通过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思想,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的首诗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运用文包诗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二、说教法、学法:
1.游戏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得益于我校七色花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课前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诵读学过的古诗,进行对诗游戏,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即将开启本节课堂的大门,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随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诗游戏,背诵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释题后,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我结合以前教学古诗的经验发现,就算你把诗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告诉他,甚至写下来,然后你让他连贯地理解和说出诗的意思,学生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或者一知半解,或者语言支离破碎。我就想,既然学生说不出来,那我何不直接把诗意告诉学生呢?但是,又不能太直接、机械、生硬。这时,我想到运用文包诗这一形式,把古诗变成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来教学《山行》。这样学生悟诗意花的时间少了,我就有更多地时间去引导学生悟诗情。悟诗情后,学生的朗读水平跟着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初读古诗后,我运用课件播放岳麓山风景图,创设情境,开始讲述诗句中所包含的故事,通过文包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先借着景色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到文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三步:由扶到放,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借助图片,理解远上石径斜的意思。再感受寒山之寒,我是这样引导的: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红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杜牧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再指导用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通过比较法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生处与深处的用法比较,学生体会生字的妙用的同时也提醒了学生这个词默诗时不再出错。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深山中也充满生机。教给学生带着想象读诗句的方法。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重点引导学生对坐字的理解和悟诗人热爱秋天的感情。坐字,解释为因为,与现在的字义差别太大,学生很难找准,于是,只能告诉学生:这个坐字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坐下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坐的意思是因为。知识的自我生成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悟情方面我运用课件播放了很多枫林美图,并与二月里美丽的春景图进行对比,通过反复引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悟诗人热爱秋天之情。有了感情的铺垫,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
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比如生字的体会
2.想象漫游法。
教学中可以听到我引导学生想象的语句:透过有人家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看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3)想象画面地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第五步: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让学生读读这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三年级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 有 有 还有 。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 安静
下课后 ?
四年级上册12课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这是统编教材第二次出现神话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重在讲故事,《盘古开天地》则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富有神奇的想象,人物形象鲜明的文体特点。
(一)单元要素: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
2.品读重点词句段,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盘古勇于开创的人物形象。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奇特,已初步具备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班学生对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感悟探究。
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2.朗读法;3.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自然
视频导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美丽的世界是谁创造的?引出课题《盘古开天地》。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二)神奇的想象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他是怎样创造世界的?
2.配乐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神奇的画面。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轮换读,感受美好的世界。
4.说话训练:仿照句式他的变成了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小结:感受盘古的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是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个理念,我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学。
(三) 神奇的人物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品读词句,感受盘古开天地的勇敢无畏。
2.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相应点拨评价。
3.情境体验:学生化身盘古感受人物的顽强与坚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把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体会盘古无畏、顽强的形象。
(四)神奇的精神
1.观看视频,感受新时代的盘古精神。
2.根据提示改写歌词,讴歌新时代的英雄。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盘古精神延续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崇敬英雄,歌颂英雄,学习英雄!
(五)神奇的语言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设计意图】以篇带本,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五、说板书(略)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一、对比阅读导入
师:三年级我们就学过一篇童话故事《一颗小豌豆》,这册书我们还会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咱们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看看。对比作者,你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都是安徒生。/但是译者不同。/选作文章时都有改动。
师:再来看看课文的学习要求。你又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三年级学的文章就是要求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四年级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学会提问。
师:是的,你看到了最主要的区别。很多孩子觉得,同一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了,为什么还要学,首先是因为这篇文章经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其次每一次要求学习的目标不一样,我们就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回忆回忆《一颗小豌豆》,这篇课文围绕一颗小豌豆分别介绍了小豌豆的愿望/第五课小豌豆掉到了窗台/第五颗小豌豆和小姑娘的故事。看到《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猜猜这篇文章主要内容会写什么?
生:分别介绍五粒豆的愿望/介绍了小豌豆和小姑娘之间的故事/其他小豌豆的故事
师:你们很会读文章,看题目就能猜到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通文章,认读字词。
师:那我们来读读文章,先把文章读通顺。
生分别读重点句子,认读重点字词。
1、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2、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3、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4、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盘绕着它向上生长。
5、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认读重点词语:按照 舒适 恐怕 僵硬 揭晓 愉快 窗框 耐心 洋溢
整体字形指导:(1)豌字左边的豆字写得稍微靠上;硬字左边的石写得稍微靠上(2)舒字右边的予写得稍微靠下,耐字右边的村写得稍微靠下。(3)左右一般高的字:按、僵、枪、探、愉
重点笔画的指导:(1)豌字一横变成一提;舒字左边的舍一捺变成一点;僵字右边三横,中间一横最长,第一横最短,第三横第二长。
重点字的认读:僵、耐、舒
(第一课时花了十多分钟处理字词,考虑到生字词检测时学生普遍不认识揭、框、溢这三个字,舒、僵、耐基本都写不对,所以课上针对性地讲生字词。)
三、划分课文层次,小组交流问题清单
师:文章共分为三个层次,按照课件上层次的意思,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每个层次包括的段落。
生:第一层次是1-11段
生:第二层次是12-21段
生:第三层次是22-24段
师:课前预习时布置了读课文,积极思考,提问题。现在翻到你自己提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之后小组派代表分享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5分钟后分享)
学生分别提出这些问题:
1、第一段说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它们在家里是什么地位?
2、豌豆没有腿没有脚,为什么会说老这么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3、为什么第二粒小豌豆说要飞进太阳里才和他的身份相称,他到底什么身份?
4、为什么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
5、为什么妈妈看到小豌豆长叶子了就说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6、当小女孩看到小豌豆开花了,她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7、第四颗小豌豆为什么说自己是最了不起的豌豆?
8、小豌豆真的能把小女孩的病治好吗?
9、读完这篇文章,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
10、这五颗小豌豆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师:请看课后第二小题,这里也张问题清单,上面有一些问题,请同学来读一读泡泡里的话,思考,我们提问题可以针对什么来提。
生: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来提问。
生: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全文来提问。
师:那现在来把上面的问题分分类,哪些是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提的问题,哪些是针对全文提的问题。
生:1-8个问题都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9、10问题都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三、总结本课教学重点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课的重点: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再读课文,解答问题。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或者我们一起来解答问题。因为这一课我们学过了,内容比较熟悉了,所以没花多少时间在读课文解答问题上。下一课《蝙蝠和雷达》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提问题,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五年级上册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编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集中组元,语文阅读要素的训练点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查阅、交流资料,对这段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比较难把握文中爱与恨的情感,尤其是难以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学情,我将本课时的目标设计如下:
1.结合文字、图片等资料,抓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将结合相关资料,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作为重点,将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据此,本节课,我将结合相关媒体资料,融入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让学生反复读文,读中悟,悟后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填词回顾,名言导入
首先,通过让学生填四字词语的方式,谈自己对圆明园的印象,学生既回顾了旧知,又积累了词汇;然后,通过两则名言引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研读收藏,凸显珍贵
我通过抓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过渡句来进入本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最珍贵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价值的不可估量,并结合资料: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让学生的感受更具体。通过抓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引导学生从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历史悠久,从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感受圆明园收藏珍宝种类繁多,也正是因此,圆明园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文物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由衷地热爱,并照应文章开头,作者开篇就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指导学生带着自豪和赞叹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第三环节:聚焦毁灭,铭记历史
然而,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曾经的万园之园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一片灰烬了。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上的冲击,奠定恨的基调。接着,我引导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三个字:掠毁烧。
我抓住这三个关键字继续追问:①能掠走的怎么办?抓住 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再交流一下手中的资料,那些强盗都掠了什么?②实在运不走的呢?那就毁,就任意毁坏,抓住关键词任意理解,那是想怎样就怎样啊,这是何等野蛮与暴力!③为了销毁罪证就烧。同学们,你们想想,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什么啊?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统统都没有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此环节,通过抓关键字句,反复揣摩。将阅读与想象结合起来,文本与课外资料结合起来。再通过看视频资料,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接着引导学生读,读出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化为灰烬的圆明园的惋惜。此时,那段屈辱的历史已铭记在心了。
第四环节:领悟写法,总结升华。
课文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字词的精妙,意蕴的深刻,还要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题目《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再引用鲁迅名言,引导感悟对比写法的妙处。圆明园越美好,越有价值,它的毁灭就越让人痛心,让人愤怒。
痛定思痛。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不信,你看
播放视频《辉煌中国》,并配文字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凭着勤劳和智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技术、高铁、动车、跨海大桥、航空母舰无不昭示着新中国的崛起!
可以想象,此时学生的情绪必定高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最后以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片段作结,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情,尤其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宽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如下两道作业。
1.读阅读链接《七子之歌》《和平宣言》,引导学生群文阅读,体会其与本课表达感情相似之处。
2.推荐观看电影《圆明园》,铭记历史教训,激发当代少年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其实也就是个微型教案。这样的设计既展现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又展现了侵略者将其毁灭的过程,同时又体现了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板书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文章的整体脉络,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布局之美
建筑宏伟 举世闻名 爱
文物珍贵
侵入 闯进
化为灰烬 恨
掠 毁 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五年级上册27课我的长生果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的长生果》。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我所说的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学法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关键词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几个句子,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来体会榕树多而密的特点。再通过抓住翠绿颤动等词语来体会榕树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无比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实是对大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赞美与喜爱。
这一环节,有方法,有指导,在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深刻含义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上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共鸣,也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学生通过想象讲述鸟可能会有的各种形态,从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后,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业。请你为旅游景点大榕树写一篇导游词。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 (静态)
第二次 鸟 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以上就是我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图片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 初读《长相思》
1.一读 读准音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
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
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
2.二读 品节奏 (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 找不同
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 特点
二、品读感悟 理解词义
(一)四读 知上阕
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曾在何处?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自学 讨论 )
2.汇报 :曾经身处山上 身处水中身处山海关 身处军营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小结;
是啊,他怎会轻视离别?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离,好男儿爱故园,更要爱家乡,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长相思》中有离愁,也有男儿为家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枫桥夜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枫桥夜泊》是语文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课文旨在通过文本让学生欣赏、领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 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时空差距,学生处在以直观感受为主的心理水平。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
2.体验学习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抓住古诗意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将让学生把古诗还原成图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个性的领悟。
3.提示点拨法。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 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评价激励法。本课教学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标准答案,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三个:
1.诵读感悟法。
2.想象感悟法。
3.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谈话导入:我们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会到元稹对秋菊的独爱之情。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读出语感。
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因为已学的《望洞庭》和《菊花》也都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诵,诵出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出语感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要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意象具体化,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这些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到诗歌感情里。有了上面的情境体验,接着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突出重点。围绕诗眼,抛砖引玉,诗人为什么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夜深了,诗人独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
3.吟,吟出美感。
吟,让学生领会诗的格律美,进一步领会诗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播放教学过程视频)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紧接着,抓住月落、江枫、渔火这三个意象进行重点指导,力求通过点来突破面,以词的理解来融汇整首诗的感情,突破难点。月落在画面中,不好表现,我会点拨学生想象已学的古诗中写月亮的一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问学生张继一直守着天边的月,一直到月落也不眠。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月落就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那是忧郁、孤独、伤感。在给图画用色的时候,主要有江枫和渔火两个画面,受到插图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画枫树有的会用红色,我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顺着学生的意思,请他谈一谈这样用色的原因。对于用红色的,我会说枫树在秋天是火红的。可是,此时月亮已经落了,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灯光,你能看得很远、看得很清楚吗?学生能从我的提示中理解月亮已经落下,江边的枫树模模糊糊,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楚。我再点拨此时,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在学生理解诗人很孤独甚至凄凉后,我将和学生辨析,霜能不能满天,是不是诗人写错了,用词不当?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诗人凄凄冷冷,感觉到霜气满天,实际上是到处都冷,没有一丝温暖。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吟唱诗歌。
4.品,品出好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意象的传情达意之效,我选择了本诗其中一个意象钟声进行拓展。一边播放钟声,一边提示:寂寥中飘来阵阵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枫桥夜景注入了历史的内 涵,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远离家乡的惆怅,科举落榜的失意下,张继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这首诗, 让张继名垂千古,让苏州名扬天下,让枫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钟声,是古诗的一个独特意象,把钟声写进古诗的还有:(看幻灯片)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用读、诵、吟、品四步骤学习其中一首,在这种横向的拓展延伸中,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桥》。因为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后说体会,这节课就在学生对山洪的恐慌、害怕中拉开了帷幕,接着我直接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学,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生词,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感知全文。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又通过刚才的自由读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写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汇报,老师适时指导梳理并加以鼓励。
三、抓住重点,走近老汉
这里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以体悟老汉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一旁引导,让学生随机汇报句子谈想法。如:
学生汇报课文1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动作描写冲、揪、吼,及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老师范读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悟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老师范读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学生汇报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感悟,从哪里能看出他像一座山?学生能找到不说话、盯着,我趁势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对比老汉的表现与人们的表现。这里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的关键词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与老汉的表现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不说话盯着、沙哑的喊话来对比,并且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其进行一对一的相互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两者间的反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汉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它的内心,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并质疑课题:文章主要写的是老汉,描写桥的内容并不多,为什么作者会以桥作为本课题目呢?当学生想不到时,老师适时引导:这桥通向的是哪,意味着什么?这时,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一座生命桥,又是一座连接党员和百姓的亲民桥。
2、为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练笔:山洪过后,老汉的坟前跪了一排又一排的村民,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回顾课文,又能在练笔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o) 金銮殿(lun) 额枋(fāng) 蟠龙(pn) 攒(cun) 磬(qng) 鎏(li)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 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略)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疑难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而语文的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朗读。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并插入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顺势板题。【板书:草原】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结构进行概括,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一环节首先解决的是生字词,我会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对于重点生字词用PPT出示集体强调,在解决了字词的难关后开始整体走进文本阅读。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做如下总结: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展示草原的。顺势板书【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的描述,提高了总结概括能力。
(三)深入研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走来完成,第一步感受风景美。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一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去描绘草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顺势板书【板书:天、空气、小丘、羊群(比喻)】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我会继续组织全班齐读描写有关草原风光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找一找,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作者此时既感叹草原景色的迷人,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第一步到这里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和作者在情感中产生了初步的共鸣。
第二步感受人情美。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并小组讨论:草原人民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中在写迎接客人的时候,写了马上的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我们感受到草原人民等待客人到来的迫不及待和热情。通过第三自然段中写的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也能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盛情款待客人时,不仅准备了草原的美食美酒,还举行了联欢,表演歌舞、套马、摔跤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节目。顺势板书【板书:热情好客】为了帮助学生与作者达到终极的情感共鸣,更深层次的与课本对话,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在离别之前,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作者不忍离去,流连忘返的情感,更表达了蒙汉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情感。顺势板书【板书:团结友爱】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两步走就已经完成了,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在为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在这一环节我会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关于草原的成语和诗句最多?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环节我会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组织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来结束本课。为将本课所学进行最优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课下模仿《草原》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写一写身边景物,下节课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小结作业,可以点拨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在比较中总结,在归纳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知识王国的地图,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略)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
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
图片 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
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图片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略)
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组成。今天我上的就是第二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內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此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道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复述的能力,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但是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让故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依旧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教材内容及学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章大意。写好轴。曝两个生字。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我将教学目标的2,3点定位本堂课的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
四 说教学过程
1、解题,知背景
简要介绍戴嵩,引出课题。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指名读题,相机引导理解书即是写,从而明白课题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2、通读,知文意
这一板块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推进。
板块一:通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通读两遍。再指名学生读文,相机正音。教师范读,生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板块二:知文意,梳脉络
首先让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自由读一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其次,反馈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讨论,根据班级学情我预设的句子是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这句话。
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要人物,事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这过程中,我相机指导了生字曝的书写,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最后四笔是点,提,撇,点,不要写成水。
趣读,品人物
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处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让学生体会杜处士的知错就改,体会牧童的观察仔细,把发现送入句子中读一读。接着我抓住了:拊掌大笑指导学生读文。同时思考,笑而然之,和拊掌大笑是否可以调换一下,最后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想象,讲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讲故事要注意是什么?师补充想象。生自由练习讲故事,再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指导生点评表演。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激发兴趣)
(二)知识讲解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三)课堂巩固练习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还能做些什么事情?1、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还能做些什么事情? 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还能做些什么事情?答:我们的口还可以用来说话、唱歌、讲故事、读书我们的耳还可以用来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我们的目还可以用来看书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1、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秋游课课后练一练及答案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70-38-24=8(人)答:还有8人没上车。 2、1.说一说,谁高?谁矮?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1.说一
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分一分,说一说。1、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分一分,说一说。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分一分,说一说。一共4个桃子,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以分到2个桃子。 2、1.说一说,谁高?谁矮?
数与代数评课稿1、数与代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
6.用6,6,6,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6.用6,6,6,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练习题及答案6.用6,6,6,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最大的5位数66600(2)与6000最接近的数。60066(3)千位上的数字是0的数。60
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1、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 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浙(zh) 浙江、江浙、浙河罗(lu) 罗列、天罗地网、自投罗网杜(d) 杜绝、杜鹃、杜门谢客鹃(juān)杜鹃、杜鹃花、臀鳍窄(zhǎi)狭窄、窄小、冤家路窄郁(y) 郁闷、忧郁、郁金香肩(j
仿照课文《手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1、仿照课文《手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嘴巴在人的一生中是十分活跃的。除了能吃,还能说。狼吞虎咽就是形容他吃东西又猛又急
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多音字与近反义词1、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