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故事

展开

首页  >  故事大全  >  
神话故事100篇超短

神话故事100篇超短

类别:故事大全 时间:2023-06-12 17:38:05

神话故事100篇超短

1、第1篇

  泰山上有个舍身崖,关于其名称的来源,各有其说,不过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山脚下一户人家爷俩相依为命,父子都老实本分,朴实厚道,为人善良,只是后生的脾气很倔强。因为家境贫寒,后生一直未娶。

  这一年,年关将至,爷俩赶赴集市办点年货,忽见前面人群簇围,但闻唏嘘怜叹之声。父子俩过去一瞧,只见一个长相清秀的姑娘眼角挂泪跪在地上,面前“卖身葬母”几字赫然入目。寒冬腊月,衣衫单薄的姑娘冻的瑟瑟发抖。

  看到此情形,爷俩顿生怜悯之心,想家中亲人离去之时,自身一贫如洗,在好心人的相助才得以安葬。于是,爷俩拿出仅有的微薄积蓄,放在姑娘面前转身就走,姑娘起身追寻爷俩,人群熙熙,俩人已不见了踪影。好在有人认识爷俩,告诉了姑娘,姑娘铭记在心,回家葬母去了。

  一日,在村人的引领下,姑娘寻上门来谢恩,欲兑现卖身之约,爷俩不肯答应。村中长辈者闻之前后,慨然做媒,撮合佳缘,后生与姑娘遂拜了天地结为夫妻。

  当年年景不好,村人多有结伴异乡做工,后生亦随前往。一年的光景过的也快,又到寒冬,大爷的腿受过风寒,今年好似更重了,媳妇看在眼里,自己先把被窝暖了再让公公去睡,公公不胜感激。

  不料,村人心术不正者由此传谣,说媳妇不守妇道云云,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开了。不久,谣言也传到了后生那里,后生忍受不了如此污名之辱,不问青红皂白就决意休妻。

  这一日,先回来的人告诉说后生明日就到,并暗暗告诉大爷儿子欲休妻之事,媳妇也细细听到了。

  良缘途上现坎折,乌云遮日风雨来。公公好生愁苦,想那儿子如此无福受这姻缘,想到伤心处,啜泣哽咽。

  媳妇这里,陡增磨难,何去何从,两全之策难有,思量前后,主意定下。媳妇劝慰公公不必如此难过,并告诉公公,明天丈夫到家,告诉他若相信媳妇是清白的,就在日落之前到某崖那里来找。

  第二天,儿子到家,欲责问妻子,大爷告诉说媳妇上山了,并督促儿子去找媳妇回来。儿子认为媳妇是做个样子以逃脱责问,犟劲上来,生着闷气,不听父亲的话,大爷痛心疾首。

  等犟劲慢慢下来,儿子也开始担心起来,于是这才赶忙往山上赶去。盘回立陡,山势弯折,日头一点点在逼近山头,后生急急上赶,等后生转过山弯,赶得上来,正好日头将将隐没山头,却见一个身影从崖上纵身而落。后生大喊媳妇,却也迟了。 但见那身影落到半空,忽然仙鹤出现,托住媳妇,媳妇在五彩祥云的映照下,由仙鹤载着向那云端飞去,逐渐消逝了。

  后来,为纪念媳妇舍身取义,人们把这个崖起名叫舍身崖。

2、第2篇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为治好母亲的病,阿牛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的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姑娘又继续在梦中介绍种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3、第3篇

  传说东海里有个海龙王。海龙王有个女儿,名叫琼莲。琼莲长得又聪明又漂亮。

  常言说,美不过天堂,富不过龙王。龙王主管着水府,水府中各种宝物应有尽有。琼莲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过着富裕的生活。

  琼莲长到18岁,感到心中好烦闷。为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

  龙宫里规矩大,戒备森严,平日她不能随便到外面去。她听说,海外面有座大山,山上有佛寺古刹,风景十分优美。她只能自己在龙宫里想象这美景,可从来没见过。她多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啊!可是父母拘管得紧,又有什么法子!

  这天,老龙王夫妇出门作客去了,琼莲决定走出龙宫,就带了丫鬟翠荷偷偷地溜出大海。她一出水面,觉得外面的天地太广阔了。她往上看,蔚蓝蔚蓝的天空和大海连接在一起。极目远眺,远处水天一色,十分壮观。海上的景色这样美,人间的景色如何呢?她怀着一颗向往着美好景物的心,信步向着岸边走去。

  琼莲来到大海的岸边,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下来了,晚风送来了阵阵悦耳的琴声。她侧耳细听,琴声有时象风吹松涛吼不断,有时象河中流水响淙淙,有时象环佩相击丁冬响,有时象战马咆哮鸣不停。她越听,越觉得琴声悠扬,妙不可言,她打发翠荷前去看看,是什么人在那里弹琴。

  翠荷领了小姐之命,寻声来到一个寺庙。她仔细看了看,回来报告说:

  “弹琴的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年轻貌美,温文尔雅。他的琴弹得好极了,不用说小姐您知音,便是我这不懂音乐的人听了,也觉得动人。”翠荷报告完了,极力撺掇小姐前去听琴。

  这弹琴的书生名叫张羽。张羽从小学习刻苦,不幸父母早亡,家中贫困,只好晚间惜寺庙的灯光学习。除了攻读经史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这天晚间,张羽正在弹琴,弹到高兴之时,有根琴弦忽然发出高亢之声。

  张羽把琴慢慢地往旁边一推,自言自语地说:“琴弦忽发高亢之声,莫非有雅人在听?”他站起身来,要到外面去看看。

  琼莲在窗外听琴,听着听着,心驰神动,已完全进入了音乐的美妙境界。

  正听到高兴处,琴声嘎然而止。她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张羽已从室内走出来了。

  琼莲见有人走来,忙转身躲避。刚要移步时,张羽已来到面前。她举目观看,见这秀才十分英俊,不禁暗中赞叹了一声:“好一个英俊的书生!”

  张羽看见琼莲,也在心中暗想:“人间竟有这样美的女子!”这样一边想着,一边上前施礼:“小生这厢有礼了。敢问小姐贵姓芳名,家住何方?”琼莲急忙还礼,答道:“姓龙,小字琼莲,家在绿波东。”

  琼莲回答,已含蓄地告诉他,自己是龙王的女儿。可张羽却没有往这方面想,说道:“小姐为何深夜至此?”琼莲说:“刚才听到远处传来琴声,十分悦耳,特来欣赏。”张羽客气地说:“既是专为听琴而来,那就是知音了。请小姐屋里坐坐,待小生再奏一曲,敬请指教。”

  琼莲见张生很诚恳,说声“领教”,就带着侍女翠荷走进张羽的书房。

  她听完了琴,又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张羽见问,就滔滔不绝地答道:

  “小生姓张,名羽,本贯潮州人士,暂借寺内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

  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小生父母早丧,只孤身一人,尚未婚娶。”

  侍女翠荷见他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深怕小姐听了多心,就假装生气的样子,嗔怪道:“你这秀才,谁问你有无妻室来?”张羽的小书童见丫鬟这样说,就走到她的面前,顽皮地说:“不仅我相公没有婚娶,我书童也还没娶妻呢!”琼莲倒落落大方,并不介意。又把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的身世,如实地告诉了张羽。

  张羽见琼莲不但貌美,而且举止大方,谈吐不俗,就正式向她求婚。琼莲想了想说:“先生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您好意向我求婚,我心中倒是挺乐意的。只是有父母在堂,需要回去禀明父母。你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来我家。我父母若同意,就可招你为婿。”张羽说:“既然你自己已经同意,何必还要等到中秋节!时间太长了,我明天就去不好吗?”琼莲说:“有情不怕隔年期。既然真心相爱,这时间也不算太长。”张羽说:“如此,就依小姐,只是不知如何能到你家里去?”琼莲说:“我家离这里并不算太远。

  虽然说沧海三千丈,险似巫山十二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

  张羽没法儿,只好说:“既然小姐这样说了,只希望小姐言而有信。我张羽是个老实人。”琼莲说:“先生只管放心,只要你误不了约期就好。”

  张羽说:“小姐既已许诺,能不能给我留下个信物?”琼莲说:“我出门时,什么东西也没带。”她又想了想,说:“我身边只有一个冰蚕织的鲛绡帕,送给你权当个信物吧。”临分别时,琼莲一再叮嘱他:“八月十五日,一定要到海边来,千万不要误了日期。”

  琼莲与张羽话别的时候,书童和侍女翠荷也在道别。书童说:“翠荷,你送我个什么东西作为信物呢?”翠荷笑了笑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这把蒲扇,送给你生火炉时扇火用吧。”

  龙女琼莲走后,张羽日夜盼望中秋节早日到来。他过一天好象过一年,还离中秋节好长时间,就等不及了。他也不带领书童,一个人离开了古寺,向着海边走去。书童得知相公一个人走出,就赶紧去寻找。

  张羽走了好多天,这天走到一个半山腰里。他抬头看,见青山幽幽,古木参天。再往前走,有一条大山涧挡住去路。往前走,走不过去,往回走,又迷失了路径,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先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气。

  恰好东华仙姑打这里经过。张羽赶上前去施礼问路:“仙姑,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到东海去该怎么走?”东华仙姑看了看张羽,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反问道:“你是哪里人氏?因何到此地来?为何到东海去?”张羽很有礼貌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东华仙姑,还说:“此时迷了路,请求仙姑指引。”东华仙姑又问道:“依你说来,那女子乃是龙王的女儿,你怎么敢和龙王打交道?你可知道龙王的厉害吗?”张羽说:“我看那女子很是温柔,想来她父亲也不会太厉害。”东华仙姑说:“你有所不知,龙王的脾气可大啦!他一抬头,就会掀起万丈波涛;他一翻身,就能淹没四海良田;他一生气,就能摧毁三山五岳;他一发怒,就能倒海翻江。他喜怒无常,霎时之间能兴云吐雾;转眼之时,可使雨骤风狂。你一个文弱书生,去和他打交道,倘若惹他生了气,岂不白白送掉性命!”

  张羽听了东华仙姑的话,心想,老龙王既然这样厉害,这门亲事怕是难成了。东华仙姑见他沉默不语,就劝他说:“依我之见,你还是回去吧。试想,龙王的女儿,住在海底,你如何能见得到她?”张羽听着仙姑的话,耳边响着琼莲嘱咐他的声音:“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他就对东华仙姑说:”那女子是一片真情。就凭这一点,我也要去找她。哪怕千难万险,我决不后退。”东华仙姑问道:“怎见得那女子对你是一片真情?”

  张羽说:“她若不是一片真情,就不会给我留下信物。”说着,他把鲛绡帕拿出来给东华仙姑看。

  东华仙姑接过鲛绡帕看了看,说道:“这鲛绡帕果然是龙宫之物,看来那女子待你是一片真心,只怕她父亲脾气古怪,不肯把女儿嫁给你。”张羽虽然很发愁,但他去东海的决心和意志并未动摇。东华仙姑看到这情形,就自言自语地说:“罢罢罢,我就成全你们这件好事吧。”说着,从身边取出三件宝物:一个银锅,一枚金钱,一柄铜勺,对张羽说:“你把这三件东西带上,只要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能降伏龙王。”

  张羽向东华仙姑行了礼,拜领了三样宝物。东华仙姑又教他用法:“你到海边,把银锅架好,用铜勺从海中舀三勺水盛在银锅里,把这枚金钱放在锅内的水中煮。银锅的水煎下去一分,海里的水就要下去十丈,若是银锅里的水煮干了,东海里的水也就干了。海里要是没有水,龙王怎么办!他怕你煮干,必然会出来求告于你。这时你和他讲条件,他自然会答应的。”张羽听了,十分高兴,又给仙姑行了礼,问去东海还有多远。东华仙姑说:“不远了,我把你送出这个山涧,再走几十里,就看到海岸了。”

  张羽谢过东华仙姑,沿着仙姑指引的方向,向着海岸走去。

  书童沿着张羽的足迹寻找主人,他赶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主人接受东华仙姑三件宝物的时候。等主人和仙姑告辞后,他就追了上去,随着主人往海岸而去。

  八月十三,张羽就带领书童赶到海岸边。他在海边等了三天,不见琼莲出来。他认定,琼莲不会食言,一定是老龙王不让她出来,他决定,按东华仙姑教的办法办。他拿出三件宝物来,让书童找了几块三角石头把银锅支起来。自己拿了铜勺到海中舀了三勺水,添在银锅里,把那枚金钱小心地放到银锅中。书童就要点火,张羽说:“再等片刻看看。”

  龙女琼莲那天与张羽告别,回到龙宫,把自己听琴、张羽求婚和约他中秋节来等等经过,对父母说了。老龙王说:“他是凡人,如何能作我水府的女婿!”并责怪女儿不该私自出水府与凡人交往。他不但不同意琼莲的婚事,反而对她管束得更严了,不准他越出水府一步。琼莲只好在龙宫里干着急。

  张羽等了又等,一直不见琼莲出来,也不见大海有别的什么动静。书童性子急,几次要点火煮,张羽一次次劝他:再等片刻。最后实在等得没有指望了,只好答应书童举火。书童点起火来,湿柴不易燃,冒着浓烟。正好他带着龙女的丫鬟翠荷送给他的那把蒲扇。他用蒲扇煽了煽,火烧得正旺,不一会儿,银锅里的水就沸腾了。这时,大海也不安起来。

  大海里的水上下翻滚,海内的大小鱼儿都急得乱跳,龟将军、鳖元帅,连同那些虾兵蟹将,一个个都慌了神,赶紧去向老龙王报告。老龙王听说,赶紧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武将们说:“必须立即兴兵,驱逐煮海者,否则,全水族都要被煮死。”文臣们说:“他既有煮海的宝物,一定有些来历。最稳妥的办法是到石佛寺中请长老出面调停,请他把火熄掉。”

  老龙王采纳了文臣的建议,派人去石佛寺央求长老。

  石佛寺长老正在禅床打坐,见东海龙王派员来求情,长老是个好心人,听说海内告急,岂能坐视不救!就答应到岸边去看看。

  长老来到岸边,见张羽和书童在用盛火煮海水。他走上前去问道:“秀才,你在煮什么?”张羽回答:“我在煮海。”长老问:“为什么要煮海?”

  张羽回答:“老龙王不通人情。他女儿琼莲真心约我来相会,是他不让他女儿出来。”长老问:“你怎么知道她是真心约你?”张羽回答:“有她给我的信物为证。”说着把琼莲赠送他的鲛绡帕拿给长老看。长老看了看,说道:

  “这真是龙宫之物。”他劝张羽不要再煮了。张羽说:“长老,你不要管我。

  老龙王若不让他女儿出来,我就不能停火!”

  长老见张羽的意志很坚定,就说道:“秀才,不要生气,也不必煮了。

  老僧带你到龙宫去,劝说龙王,让他招你为东床,由老僧作媒,你看可好?”

  张羽说:“感谢师父一片好意。只是这白茫茫的一片大水,无边无岸,小生是个凡人,如何能去得?”长老说:“秀才不必多虑,你有一片诚心,只管跟我去就是。”

  张羽吩咐书童收拾起三件宝物,以便跟着长老去会龙王。书童对长老说:

  “要去也可以,须是小姐身边的丫鬟翠荷配我。不然的话,我依旧在这里烧火煮海。”长老说:“你怎么知道翠荷肯配你?”书童说:“她也给我留了信物。”说着把扇火的蒲扇举给长老看。长老笑着对书童说:“你快收起宝物在这里等着,让你主人先跟我去见龙王。我定让有情的人全都称心如意。”

  长老带领着张羽来到水府。这时海龙王正被煮得难耐。见长老到来,喜得老远就去迎接。又见后面跟着个书生,长得眉清目秀,举止不凡。又见他有煮海的本领,对他与女儿的婚事心中已是认可了。就吩咐把书生领到客厅招待,自己和长老留在殿内商量如何安排当前的事。经过长老的劝说,老龙王同意了琼莲的婚事,并请求长老做媒。

  张羽和琼莲当晚就举行了婚礼,两人相见,说不完离别之苦,道不尽相思之情。说了一会儿眼前的幸福生活,又谈了一番日后的理想。说着说着,不觉天已大亮。这时老龙王又着人来叫他们前厅会客,会完客,老龙王就和张羽拉起家常来。老龙王问:“你煮海的宝物从何而来?”张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穷书生,没有什么宝物,只有一片赤心。是一位仙姑送给我的。”

  老龙王说:“果然是诚心感动真佛身。可你这一煮啊,险些热煞老夫。”又笑着对女儿说:“这事都是琼莲惹出来的。”琼莲也顽皮地说:“这事全怪爹爹。依我看,幸亏这一煮!若不是这一煮啊,哪里就有今天这般美满?爹爹要是不回心转意,我倒愿意这火烧得更旺些呢。”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龙王见小女琼莲与张生情投意合,也分外高兴。就吩咐重新摆开酒宴,庆祝女儿新婚之禧。

4、第4篇

  古时候,蔡地有一个神秘山林,传说山林中时常有妖魔鬼怪出没,附近百姓几乎无人敢靠近。

  当地有个叫杨凡的男子,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但是在他十一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大火,不仅失去双亲,容貌也被毁了,成了当地最丑的男人。

  杨凡容貌被毁后,许多平日喜欢他玩耍的小伙伴都离他而去,邻里乡亲也是见了他就躲,因为他那黑黢黢的脸不像是人更像是鬼。自从那日大火,杨凡就一个人离开村子到村外的山洞居住,吃的是野菜,喝的是雨水,不过总算长大了。

  这天,杨凡戴着斗笠到城中赶集,打算用他从地里捡来的野蘑菇换些钱用。城中很热闹,杨凡十年来第一次进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花花绿绿的玩意儿让他眼花缭乱。杨凡停在一个卖面具的摊位前看了看,心想这个东西戴在脸上比斗笠方便多了,不用担心一低头就会掉下来,等会儿赚了钱要买一个。

  杨凡正在想着,一个小孩儿突然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小孩儿撞在杨凡身上摔倒在地,杨凡赶紧蹲下去扶他,没想着这个孩子如此顽皮,他看着杨凡的斗笠好玩就猛地一下子给他摘了下来,杨凡那被火焚烧过得脸顿时暴露在人群面前,人们吓得一哄而散,小孩儿还不停的哭喊着“鬼,你是鬼…….”

  杨凡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捂着脸赶紧就跑了。杨凡钻进一个胡同,找了个墙角蹲下来默默流泪,想念曾经自己没被毁容时候多受欢迎,现在竟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也不知道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今世要受这种苦。

  杨凡在墙角蹲了好久,打算等天黑再出城。这条胡同一天都每人来往,快天黑的时候,杨凡突然听到旁边有俩男人在说话。

  “你听说了吗,赵斌家的女儿,就是特别丑的那个,前段时间想自杀就进了林子,过了三天突然回来了,还变得特别美。听说是遇见了妖怪,妖怪帮她变漂亮的!”

  “是吗?这妖怪怎么没吃了她还把她变漂亮了?这不可信啊,以后离那家人远点,我觉得是妖怪吃了她,然后变成了他家闺女。”

  “你说的也有道理,妖怪这东西应该没那么好心,以后躲着点他们家。”

  ………

  杨凡在墙角听得清楚,不管那丑女是怎么变美的,结果罪重要,看看自己满身黢黑,人们都害怕自己,这活着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不如也进山林去试试!

  天黑后,杨凡出了城,他直接就来到山林脚下,面对寂静如死水一般的山林,他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这山林确实有点怪异,到处烟雾缭绕,时不时的还有各种香味飘过。杨凡越走心中越是没底,因为这里一个活物都没有,静的让人发毛。不知走了多久,杨凡累了,他只好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烟雾越来越重,杨凡觉得呼吸困难,很快失去了知觉,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山洞中。

  “这是哪里?”

  “这是狐狸洞!”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杨凡揉揉眼仔细一看,那是个身穿白衣的美貌女子。

  杨凡从未见过如此美的女人,他知道这一定就是狐狸精了。

  “你是狐狸精吗?你是想吃了我吗?”

  女人噗嗤一笑,说:“傻瓜,我想吃你还会把你带来山洞吗?我是狐仙,不是妖精,你可以叫我雪灵!”

  杨凡一听女人是狐仙就立刻跪在地上祈求:“啊,狐仙,你发发慈悲,能不能把我的容貌变得和正常人一样,我这个样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真活不下去了,求求你帮帮我!”

  雪灵把杨凡扶起来说:“我都知道,帮你换容貌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人血来维持,否则不能保持一世!”

  杨凡不明白,他皱着眉问:“人血?要多少?我自己的行吗,还是要别人的?”

  雪灵笑笑说:“谁的都行,越健康的人血越好,每次我需要一碗,三个月就要一次,你能做到吗?这个很难,没有人愿意白白给你这么多血吧?”

  杨凡想了想,三个月一次,每次一碗,如果自己身体强壮应该也可以维持,到时候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也可以。于是杨凡点头答应:“嗯,我可以,求你帮我换容貌吧!”

  雪灵点点头:“嗯,那这第一碗血就你自己来吧!”

  说着,雪灵递给杨凡一个碗和一把刀,杨凡接过去在自己胳膊上划了一下,血很快就流了出来。

  “好了,给你!”

  雪灵接过血让杨凡闭上眼睛,杨凡就把眼睛闭上了。不一会儿,雪灵告诉杨凡可以睁开眼了,杨凡睁眼一看,雪灵手里的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面镜子,而此时镜子中的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美男子。

  “这真的是我吗?简直太好看了,谢谢仙人,谢谢!”

  雪灵把镜子收了,她一本正经的对杨凡说:“记住,你的脸只是暂时的,三个月内要再给我弄人血来,要健康男子的,不要女人的,否则我功力破了,你就再也不会变美了!”

  杨凡把雪灵的话铭记心中,带着焕然一新的脸庞,杨凡回到了自己的山洞。

  “现在我已经变美了,等我筹钱把老家的房子修好,再娶个媳妇,以后就能好好过日子了!”

  为了过上梦想的日子,杨凡每日起早贪黑砍柴挖野菜,全都带到集市上去卖,很快就把家中的草屋修了起来。以前的乡亲们见杨凡变美,全都出来搭话,杨凡十分满足。

  转眼就到了三月之期,杨凡要去山林给雪灵送血,可是弄别人的血谈何容易,杨凡只能忍着疼割破了自己的另外一只胳膊。

  回家没多久,有媒婆上门提亲,说是村中李屠户的女儿看中了杨凡,杨凡见过李屠户的女儿,虽然很漂亮,可是和自己的美貌相比还差的很远,杨凡没有答应这门亲事,他想找个更美的。

  美人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杨凡为了找到和自己般配的女人没事就来城中闲逛,不想真的碰上一个。

  那日,杨凡见到一个美人迎面走来,他看的入迷,那女人竟然也看着他出了神,俩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凑成一对夫妻。

  杨凡娶得妻子叫赵慧儿,美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自从成亲,杨凡就更在意自己的容貌,可是连着弄了两次自己的血给狐仙他身体有些瘦弱,再弄就会没命,杨凡想来想去只能狠下心用乡邻的血。杨凡买来许多迷烟,每到该那血给狐仙雪灵的时候他就趁夜迷晕乡邻取血。

  乡邻无缘无故身上出现伤口很害怕,村中人心惶惶,一到夜里全都大门紧闭不敢出门。

  这天早上,杨凡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胳膊也多了一个伤口,他十分纳闷,好久没有取自己的血了,怎么突然身上会出现伤口,莫非有别人和自己一样,取血取到我身上了?

  自从有了不明不白的伤口,杨凡处处留心想找出那个人,可是最后却发现那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赵慧儿。杨凡突然想起,那日在城中墙角听两个说一个姓赵的人家的女人进林子后变美了,没想到竟然就是妻子。

  本以为娶了个天仙,没想到是绝世丑女所化,杨凡感叹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丑最后也娶了个丑的,俩人不过都是在用假脸对人而已。那天,杨凡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妻子也承认了自己是用的假脸,俩人商量后决定不再给狐仙送血,以后都用真面目。

  几个月后,杨凡变回了黑黢黢的模样,赵慧儿也变回了龅牙丑女的模样,俩人虽然失去了美丽的容颜,但是整个人都轻松了,过起日子更加踏实了。

5、第5篇

  在永安城新开了一家仙居茶楼,掌柜的是两个人,一个叫李正仙,一个叫沈立居。两人打小一块长大,后来时局变化,两人的家乡遭了一场兵祸,无奈之下李正仙去了京城学戏,沈立居则南下闽越采茶。十多年后,两人在这永安城偶遇,谈笑间便商议在此合伙开一家茶楼。

  茶楼不大,却搭了座戏台。这李正仙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且腔调圆润,来此的客人边听戏边品茶,觉得戏曲中也遍布了茶香。而沈立居在茶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竟秘制出了一种“七碗香”。这茶连泡七碗也不褪色,反倒愈品愈香,往往是弥漫的茶香中透着梨园之气。当地人有句俗语:“听戏要听李正仙,品茶要品沈立居。”两人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得茶楼的生意日益红火,把永安其他的茶楼都比了下去。

  沈立居比李正仙大两岁,想着已近而立之年还未娶妻,便请媒婆去物色。不久,媒婆带来了一位姑娘,名叫柳月儿,长得花枝招展,一双丹凤眼简直能勾走人的魂魄。沈立居一见倾心,准备下重礼迎娶,但李正仙劝阻道:“我看这柳月儿举止风骚,必是品行不端之人,还是找个正经人家的女子才是。”哪知沈立居早被柳月儿迷了心窍,全不以李正仙的话为然。

  沈立居风风光光地娶了柳月儿进门,柳月儿似乎总瞧李正仙不顺眼,时常语意挖苦,行为怠慢。可李正仙怕影响和沈立居的感情,并不介意。

  这天,恰逢沈立居的生日,李正仙过来祝贺。沈立居拉着李正仙的手说:“你嫂子酿了一坛糯米酒,你来尝尝。”果然,李正仙看到桌子中央摆着一个酒坛,因为他以唱戏为业,极度爱惜嗓音,平素并不喝酒,而沈立居需品茶的缘故,更是滴酒不沾。柳月儿笑盈盈地拿起酒坛,倒入李正仙碗中,李正仙见沈立居高兴,不好拒绝,便一口气喝了一杯。

  哪料这糯米酒竟比烧刀子还厉害,李正仙不曾提防,一口酒喝下去呛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李正仙知道遭了暗算,又不好说破。时间一久,李正仙的嗓子燎起了火毒。渐渐地引起溃烂,使得李正仙的嗓音嘶哑,无法登台了。

  沈立居心怀愧疚,屡次提议带李正仙去省城医治,李正仙摇摇头说:“大哥若离开,仙居茶楼无人照管,我这点小伤,再养养吧。”沈立居无奈,只得花钱另聘了一个戏班,代替李正仙。

  到了年末,按照惯例沈立居把茶楼的利润分红二一添作五,与李正仙一人一半。柳月儿一见不干了,冷笑着说:“你真是个木鱼脑袋,那李正仙如今成了废人,屁事都不用做,分的红却不比我们少。”沈立居讷讷地说:“他是我兄弟,何况他的嗓子……”柳月儿柳眉倒竖,“哼”了一声:“兄弟?常言道,人心隔肚皮,你每天泡茶侍候客人,忙里忙外的,他倒好,掇把椅子坐着喝茶,像个大爷似的。分红的时候他连个谢字也没有,你说,他把你当兄弟了吗?再说他坏嗓子关我们什么事,一杯酒哪至于就成那样?我看他只怕是存心装的。”

  听了柳月儿的话,沈立居不由得心里一动,客人们来仙居茶楼品的是他沈立居的“七碗香”,没有李正仙唱戏,生意不是还跟以前一样好吗?沈立居犹豫着说:“该怎么办呢?”柳月儿眼珠一转,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将李正仙赶出茶楼,这茶楼本是你的心血,李正仙不过是沾了你的光。”沈立居叹了一口气,无奈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沈立居对李正仙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茶楼的事也不与李正仙商量了。李正仙看在眼里,心下明白,他仍然每天坐在戏台的前排,只是再也没有登台亮相。

  一天晚上,沈立居邀李正仙品茶。一走进房间,李正仙见桌子上摆着一个茶壶、两只茶杯,一股浓厚的茶香直扑过来。李正仙笑着说:“许久未曾喝过大哥亲手泡制的‘七碗香’了。”沈立居面含愧色,低着头往茶杯中倒茶,应和着说:“兄弟,你再尝尝我的‘七碗香’吧。”李正仙细看着茶杯,原本碧玉般的汤色此刻竟变得一片墨黑,那股特有的清香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李正仙举起茶杯,轻啜了一口,眼中隐含着泪光。沈立居将杯中茶一饮而尽,只觉得满嘴苦涩,他暗暗奇怪,同样的制茶工艺,怎么这次泡的茶和以往大不相同,色泽味道都有着天壤之别。

  李正仙凄凉地一笑,说:“大哥,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我来是向大哥辞行的。”沈立居一呆,其实这次他邀李正仙品茶,就是想委婉地劝说李正仙离开茶楼,不料李正仙倒先开了口。沈立居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说:“兄弟有去处吗?”李正仙站起身朗声说:“男儿汉四海为家,哪里都是去处。只要我走后,大哥能经营好茶楼,我便了无遗憾。”

  沈立居从旁边拿出一个包袱,说:“这是兄弟当初投资茶楼所用的五十块大洋,另外我赠送兄弟五十块大洋,有了这些钱,兄弟可以去寻个好大夫,治好你的嗓子,东山再起。”李正仙望了包袱一眼,摇摇头说:“人活着不光为利。”说着大踏步走出房间。等沈立居再追出去时,李正仙的身影已消失在夜幕中。

  自从李正仙走后,柳月儿撺掇着沈立居把茶楼的名字改成了立居茶楼。不知怎的,没了李正仙,沈立居泡的“七碗香”似乎少了一番味道,有的客人了解了内情,也暗自替李正仙鸣不平,茶楼的生意渐渐地走了下坡路。

  这天中午,茶楼里走进一位中年汉子,指名要喝“七碗香”。伙计送来茶后,中年汉子看也没看,便将茶壶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伙计瞧对方的架势,知道是故意找茬,慌忙去通报沈立居。

  沈立居走过来一瞧就明白了,忍着气说:“先生这是干什么?”中年汉子冷笑道:“这样的东西也配称作茶吗?”沈立居一愣,自从经营茶楼以来,倒还是头回见到有人抱怨他的“七碗香”。一旁其他的茶客见有人找沈立居的麻烦,纷纷凑上前来看热闹。沈立居不禁动了怒:“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中年汉子轻蔑地瞟着沈立居,说:“我要和你斗茶。”

  见对方气势汹汹地来挑战,沈立居当然不甘示弱,况且他对自己的“七碗香”信心十足,便说道:“什么条件?”中年汉子不可一世地说:“你若是输了,这家茶楼就归了我,你立马滚出永安城!”“若是你输了呢?”沈立居气得满脸通红,反问道。

  “他若输了,我的茶楼就是你的。”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富贾商人摇着折扇走进来说。这个人沈立居认识,是永安福瑞茶楼的周掌柜。以前没有仙居茶楼时,福瑞茶楼是永安最兴旺的,所谓同行是冤家,周掌柜早把仙居茶楼视作眼中钉。他见李正仙走了,仙居茶楼开始走下坡路,要来个落井下石,欲把仙居茶楼据为己有。所以特意去福建请了个茶道高手,摆场子和沈立居斗茶。

  周掌柜接着说:“明日午时,地点就在你的茶楼,我会请文老先生做评判,怎么样?”那文老先生是永安茶行德高望重的前辈,为人公道。沈立居二话没说,拿来纸笔在挑战书上签了名字。

  第二天午时,立居茶楼里人山人海,文老先生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两边分别摆着茶炉,茶炉上放着烹茶用的茶罐。沈立居扇火使的是一把木扇,讲究手腕的力道,扇出的风平实。而中年汉子却拿宽大的衣袖当作扇火的工具,这种袖中风重的是一股巧劲。两人一拙一巧,相映成趣。

  很快四溢的茶香飘散开来,沈立居将罐中的茶水注入茶杯。奇怪的是,碧玉般的汤色一注入茶杯,又开始变得一片墨黑。沈立居傻了眼,他转头一瞧中年汉子的茶杯,汤色碧绿透亮。

  文老先生端起沈立居的茶杯,凑到鼻中闻了闻,轻啜一口,微微摇头说:“茶味虽纯正,但有一丝苦涩,汤色也不佳。”他又端起中年汉子的茶杯,如法炮制一番,赞赏道:“不错,汤色上等,茶味更是醇厚绵长。”听了文老先生的评论,中年汉子和周掌柜对视了一眼,得意地笑了。

  沈立居兀自不相信,他抢过中年汉子的茶杯尝了一口,茶味与他的“七碗香”如出一辙,只是另加入了其他辅料。沈立居大吃一惊,这分明就是借用了他“七碗香”的制作工艺,可“七碗香”的秘方一直由他保管。沈立居不解地抬起头,忽然看到柳月儿竟挨在周掌柜身边。周掌柜踱到沈立居面前,附在沈立居的耳际轻声说:“柳月儿是我在醉红楼的一个相好,否则以你一个泥腿子出身,她会看上你?”

  沈立居顿时全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周掌柜的阴谋,他利用柳月儿的美色,造成自己兄弟的嫌隙,又趁机盗取了“七碗香”的秘方,以斗茶为名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茶楼。如此看来,当初李正仙一杯酒坏了嗓子,也是柳月儿故意陷害的。沈立居懊悔不已,自己怎么就被猪油蒙了心,赶走了多年的好兄弟呢?

  文老先生正准备宣布结果,这时一个人拨开人群,大声说:“等等。”沈立居定睛一看,来人是李正仙。沈立居跑过去,激动地说:“兄弟,你没走?”李正仙笑着说:“你是我的大哥,我怎么舍得离开呢!”说完,李正仙环顾一下四周,拉着沈立居的手说,“大哥,你忘了还少了一味料。”

  沈立居糊涂了,不解李正仙的意思。李正仙却跳上戏台,凛然道:“大哥,重新烹茶,我为大哥引吭一曲。”沈立居动情地说:“兄弟,你的嗓子……”

  不待沈立居讲完,李正仙的曲调响了起来,尽管嗓音大不如以前,可音节仍然铿锵,音色仍动人。沈立居再度拿起木扇,他发觉自己木扇的频率随着曲调的音节而变化,以此控制火候的大小。沈立居醒悟过来,为什么李正仙不在时,他泡的“七碗香”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原因就在于火候,“七碗香”的妙处正在于此。

  一曲终了,沈立居将新烹的茶倒入茶杯,这次汤色均匀,连升腾的雾气里也透着一种碧绿。文老先生不由自主地端起茶杯,只觉入口齿颊生香,频频点头说:“老夫平生品茶无数,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好的茶,茶香中似乎隐隐含着一缕情义啊!”

  周掌柜脸如死灰,他没想到精心谋划的计策会功亏一篑。沈立居此刻早不把胜负放在心上,他奔上戏台,李正仙的身体摇摇欲倒。沈立居扶着李正仙,眼含热泪,李正仙的嘴角沁出鲜血,苍白的脸上却露出一丝笑容。原来李正仙破了嗓子,刚才他凭着一腔真气强行开唱,撕裂了声带,也就是说,他以后再也唱不了戏了。

  过了一段时间,立居茶楼又恢复成仙居茶楼,沈立居把“七碗香”的名字也改了,叫做“情义茶”。

6、第6篇

  李棉是一位摄影师,整日背着个相机满世界跑,梦想着有一天能拍出“旷世奇作”一举成名。以至于28岁了还没有解决终身大事,甚至连女朋友也没有处一个。为此,他的妈妈没少说他。他倒好,满不在乎,说什么缘分没到,到了就什么也挡不住。

  这天,李棉听朋友说大青山南坡新建了一处开发区,风景很美,决定到那里碰碰运气。

  来到大青山,李棉发现南坡山麓下,有一片池塘,里面开满荷花,十分美丽夺目。李棉一阵惊喜,托着相机小跑过去,打算沿着池塘转一圈抓拍。突然,他被两朵荷花吸引住了,它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像一对耳鬓厮磨的情侣,相互依偎。李棉心里一阵激动,举起相机欲拍,突然一只漂亮的小鸟飞过来,落在“情侣”旁的荷叶上,李棉心想真是天助我也,连忙翘起食指准备按快门,就在这时,一枚小石子飞过来,不偏不倚,正打在一支荷花的茎上。那石子力量很大,竟一下将荷茎打断了,荷花落入水中,小鸟受到惊吓也扑愣愣飞走了。

  李棉回头一瞧,一个男孩正手持弹弓对他笑。李棉正欲发火,男孩转身一溜烟跑了。无奈之下只好将剩下的一只荷花拍下来,正欲离开,突然荷叶下钻出一个漂亮的姑娘,朝李棉莞尔一笑,上岸后径直拉上李棉就走。李棉长这么大还没有握过女孩的手,心里霎时有触电的感觉。

  就这样,两人手牵手来到山坡的一条盘山公路旁。公路依山凿建,一旁是险峻的大山,另一旁则是山涧。在一个转弯处,姑娘停了下来,向山涧方向指去,李棉顺着她的手指一看,不好,那里好像刚发生一场车祸:一辆农用拖拉机翻了个底朝天,下面好像还压着人!李棉一见,顾不得多想,赶忙奔过去,将被压着的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男孩救了出来。不久救护车来了,李棉协助医生把伤员抬上车,待车子走后,他才想起自己的任务,便又向荷塘走去。拍了几处风景后正准备回去,突然他听到一声女孩的尖叫。寻声望去,只见两个着奇装异服的青年正追着一个女孩调戏。李棉忙追过去,厉声斥责两个青年,其中一个小伙子,从腰间拔出匕首,向李棉刺来。李棉曾当过兵,在部队练过几招。只见他一个左手勾拳,快如闪电,正中对方腹部,舞匕首的小伙子猝不及防,被打了一个趔趄;李棉再出右手,顺利地夺下了他手中的匕首,顺手一甩,那匕首竟直直地插在旁边的一个树干上。两个青年人一看,此人功夫如此了得,吓得仓皇逃跑了。被救的姑娘,见李棉这么快就打跑了坏人,一头扑在他的怀里,嘴里连声道谢。李棉一看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刚才藏在荷叶下,拉自己去车祸现场的那个女孩,她不是跟救护车去医院了么?怎么这会又回来了?李棉心里犯起了嘀咕。但他还是拍拍女孩的肩头,安慰她道:“别怕,有我呢,他们不敢再欺负你了。”说话间,俨然自己就是女孩的男朋友。

  女孩很开朗,拉着李棉的手说:“你救我有功,作为回报,我带你去拍最好的风景吧。”说着拉起李棉就向荷塘走去。李棉刚才已把荷塘拍得差不多了,想拒绝姑娘,又觉得不妥,便跟着女孩再次向荷塘走来。来到一开始到过的地方,李棉禁不住惊呆了,只见那支被石子打断的荷花,这会儿又好好地长在那里,与另一支依偎得更紧了,仿佛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李棉举起相机,咔咔咔,又一连拍了数张。拍完,转身想感谢一下这位姑娘,可姑娘却不见了。李棉心里不免一阵惦记,只可惜没有问她的联系方式,李棉感到有一些怅然。

  回到家,李棉将相机连接在电脑上,开始对照片细细梳理,想从中拣出一幅精彩的参加市里即将举办的摄影展。忽然,李棉两眼发直,电脑上的照片突然出现了怪异的现象——那两朵互相依偎的荷花,不断地变换着姿态,一会儿是灿烂的荷花,一会儿竟自动转换成那个女孩的笑脸,还对李棉甜甜地笑着。李棉一个激灵,大喊:“有鬼,有鬼呀。”

  那女孩听见李棉的惊叫,在电脑上对李棉说:“李大哥,我不是鬼,我是你未见面的女朋友。你还记得今年2月15日,即情人节的第二天,你在哪里吗?”此刻,李棉满脑都是恐惧,他摇了摇头。女孩显出失望的样子,瞬间从电脑屏幕上消失了。李棉忙点鼠标,可再怎么弄,屏幕上出现的都是那天拍的荷花照片。

  李棉正惊诧无比,他的朋友打来电话,要他快点准备参赛的作品。李棉顾不得多想,将那两朵相互依偎的荷花取名为“情侣”,又做了一些艺术处理,便发给了朋友,让他把照片打印出来,交给大赛组委会。

  做完这一切,李棉准备关机睡觉,可突然电脑自动弹出了一个窗口,那位女孩正脸带愠色地直视着他。李棉一阵心惊,女孩说:“李大哥,既然你现在想不起来,那么摄影展那天我们再见。”说罢,电脑自动关机了。

  摄影展开始那天,李棉早早地来到展馆,想聆听每一个观看者对作品的意见,不想待他到达时,展馆早已人头攒动。在自己的照片前,李棉发现一个白领打扮的美女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的作品。李棉故作谦逊地对女白领说:“照片拍得不怎么好,请你多提宝贵意见。”女白领抬起头,看了看李棉,用怀疑的口气说:“这幅照片是你拍的?”李棉微笑着点了点头,反问道:“怎么了?难道我就不能拍出这幅照片?”

  女白领把李棉拉到一个角落,悄悄地问他:“你是什么时候拍下这幅照片的?”“三天前。”

  女白领的脸顿时变得煞白,连声说:“见鬼了,见鬼了。”说着就想离开,李棉不乐意了,一把拉住她,问她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我的一个朋友。”女白领说。

  旁边的人一起向女白领投来诧异的目光,分明是两朵荷花,她却说是自己的朋友,是不是神经有问题啊。可李棉相信女白领说的话,他把女白领叫到展馆外面,要她说说是怎么回事,因为自那晚以来,他也一直对这张照片感到蹊跷。

  女白领告诉他,这照片上的姑娘名叫郑妮,家在农村,是她的一个好朋友,从小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手把她拉扯大。半年前,郑妮回家探亲时,到旁边的一个新开发区玩,被两个流氓骚扰,为了躲避他们,她曾藏到一个池塘的荷叶下面。后来,村里有人给她介绍男朋友,郑妮本不同意,可她的母亲看中了那个男人,利用她回家探亲之机,硬拉上她去相亲。她们是搭乘村里的农用车进城的,不想半路上又遇到那两个流氓骑着摩托车追赶,司机就加大油门准备摆脱他们,不想在一个转弯处,车子翻下了山涧,司机和她母亲受了重伤,拉到医院不久就死了,她自己也因此成了植物人,至今仍躺在医院的床上不省人事。

  李棉一下子想起了半年前的一件事,妈妈以前的一个老同事要给他介绍对象,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可李棉整整等了大半天,却未能见到要见的人,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回去后妈妈的同事也突然失踪了。这事一直梗在李棉的心里,他做梦都想知道那个女孩那天为什么没有赴约。

  李棉在女白领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在三楼的304室,他见到了一个呈昏迷状的女孩,正是自己在荷塘遇到的那位,再看床头卡上的姓名,果真叫郑妮。李棉感到好像冥冥之中,有神灵在安排自己和郑妮的一切,就不由自主地上前拉起她的手,慢慢地摩挲着。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女孩竟然动了动。李棉情不能自已,将自己的嘴唇贴着女孩的脸颊,深情地吻着,一下、两下……这一夜,李棉就陪伴在郑妮的床前,现在他已经把这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女朋友。

  一个星期后女孩醒了过来,医生们纷纷感叹这是一场奇迹。是恋人的吻,唤醒一颗沉睡的心。又一个月后,女孩完全痊愈出院了,李棉也正式向她求婚。

  后来李棉才得知,郑妮就是妈妈的同事给他介绍的对象。女孩出车祸后,那位同事认为或许这是一场不该撮合的姻缘,不忍心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就悄悄地搬到乡下去了。

  婚礼这天,李棉收到了大赛组委会发来的喜报,他的那幅“情侣”照片,由于构思新颖,画面亦真亦幻,夺得了第一名。

  新婚过后,李棉携新娘来到她的老家,在妻子乡下叔叔的指引下,他们来到荷花塘边,叔叔指着塘埂上的一方坟墓,对郑妮说:“你母亲临终前交代我,一定要把她葬在荷花塘边,她说她要在此守候女儿的爱情。

  李棉听了将妻子紧紧地揽在怀里,对着坟墓拜了又拜。

7、第7篇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因琴柄顶端刻有马头而得名。关于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1.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个少年叫苏和。苏和很喜欢唱歌,他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久久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上。

  2.一天,在放牧回来的路上,苏和发现了一匹白色的马驹,马妈妈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苏和抱起白马驹,说:“你要是遇到狼就糟了,我把你带回家吧。”

  3.在苏和的精心照料下,白马驹一天天地长大了,长成了一匹健壮的骏马。它浑身雪白,在奔跑的时候,就像是一道闪电。苏和把它当成最好的朋友,每天骑着它去放牧。

  4.这一年春天,草原上举行赛马大会,苏和骑着心爱的白马来参加比赛。

  5.赛马开始了,骑手们骑着马在周围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你追我赶地奔向前方。苏和骑着白马,超过了其他的骑手,飞一般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6.王爷见苏和的白马是匹不可多得的宝马,就要据为己有。他蛮横地说:“我给你这个穷小子3个金元宝,你把这匹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会把白马卖给你!”王爷很生气,叫手下的人把苏和痛打了一顿,苏和被打得昏倒在地。王爷趁机抢走了白马,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好心的牧民们把苏和救回了家。

  7.王爷得到了白马,自然想在别人面前显摆一番。没想到,他刚骑上去,还没坐稳呢,白马突然腾空跳了起来,把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白马冲出人群,飞快地向苏和家的方向奔去,它要回到苏和的身边。

  8.王爷爬起来,气急败坏地喊着:“快给我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于是,弓箭手们张弓射箭,无数支箭嗖嗖地射向了白马。白马不幸身中数箭,虽然受了重伤,但它仍然拼命地跑,一直跑到了苏和家。

  9.苏和被救回家后,他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白马。忽然,他听到外面凄厉的马嘶声,赶快跑出来看。啊,是白马回来了!看着白马身中七八支箭,流出的血染红了它雪白的身体,苏和的心里难受极啦。白马终于见到了苏和,它的伤实在是太重,再也支持不住了,倒在地上死了。

  10.白马死了,苏和就像失去了一位亲人,伤心得吃不下饭,几天几夜都不能入睡,眼前总是闪现着和白马在一起时的情景。

  11.一天晚上,苏和梦见白马活了,只听白马轻轻地说:“小主人,你用我的身体做成一把琴,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12.苏和醒来后,就按照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皮、尾巴做成了一把琴,这就是最原始的马头琴。每当苏和拉起马头琴,唱起歌,就像在和白马一起度过着快乐的时光,琴声清婉悠扬,歌声袅绕。

8、第8篇

  一天,彦一在一家茶馆喝茶休息。遇见一个流浪武士向老板要了许多酒食,在那里狼吞虎咽,吃到酒酣面热之间,那武士抽出佩刀,对着茶馆里的食客大肆吹嘘,说他一次能打退十几个坏蛋,一刀就可砍断一棵大树,他的本领简直是无可匹敌的。

  彦一听了,不由对武士也很佩服,但他想,这里并无坏蛋捣乱,这个武士为何要如此渲染自己的武力呢?旁边有几个食客也在轻声议论这个问题。

  有个小贩模佯的人说,“这个武士我已碰到多次了,他每次都是要吃要喝,接着就炫耀自己的武力,最后就赖了帐一走了事。”

  另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说:“难道就没有人来主持公道吗了?”那小贩说:“谁肯于鸡蛋碰石头的蠢事呢?”

  果然不出所料,那流浪武士吃足喝饱后,开始向老板吹毛求疵地挑着酒食的毛病,看来就要赖帐走了。

  彦一对武士这种无赖行径非常厌恶,他跑到武士的面前问道:“刚才听到你讲了许多了不起的话,你真的那么了不起吗?”

  流浪武士一听此话吼道:“你不相信吗?我一刀就能把你的脖子砍下来!”彦一从容不迫地说:“凭着你那锋利的刀,砍断一个人的脖子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做到,不信拿你的脖子试试。”

  武士更加气恼了:“那你说,怎样才算有本领?”

  “我家乡肥后那里有一种非常坚硬的纸,名叫铁纸,你倘能一刀把它砍断,我才佩服你的本领。”彦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白纸来。那是一张极普通的白纸,武士见了不禁嗤之以鼻:“这算什么难事?我立即当众表演给你看。”

  “且慢,我们先要讲好条件。”彦一说,“倘若你能将白纸砍断,你的酒菜由我来付;如果砍不断,你只好自付酒饭钱了!”

  “好小子,你把我看作那种吃饭不付钱的人了吗?既然你愿意给我付钱,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武士已将那把锋利的佩刀从桌上拿到了手里。彦一把那张白纸平铺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请吧!”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连街上的行人也走进茶馆铺来看热闹。武士不知这“铁纸”究竟何等坚硬,运了运气,抡起佩刀向纸砍去。但当他一刀砍下后,才发现上了当。原来这是一张普通的纸,放在光滑的石头上,不管怎样用力,是砍不断的,他吼道:“你这个坏孩子,叫我上当,我要把你的脑袋砍下来!”

  在围观的人中有三个正派的武士,见流浪武士要耍赖,就都挺身而出,流浪武士马上收回了凶相,向老板付了酒食钱,灰溜溜地走了。彦一收起那张白纸,在人们的夸奖声中走出了茶铺。

9、第9篇

  段修遇过一条很特别的蛇。

蛇身纤长,通体青绿。段修偶然路过翠竹林,隐约察觉有妖气时瞥见蛇身掠过竹枝。待他走近,却看见个穿青色衣衫的漂亮姑娘。眼睛滴溜圆,又黑又明亮。

青蛇被猛然扼住咽喉,即刻现了原形。

那妖物死到临头却毫不挣扎,段修疑惑,渐渐放开桎梏。

青蛇说,她是故意在此等候段修。

段修问,这是为何。

“为了报你上世之恩。”青蛇道,你上世为搭救于我,不幸失去性命。

段修只觉好笑,你又如何知道我是你要找的人。

青蛇化成人形,转到他面前,认真端详。

“你的模样都不曾改变,我断不会记错。”

段修张张嘴,似有话讲,却没说。

青蛇叹息,原本想送你一世福报,或万贯家财。可谁知造化弄人,这世你竟做了修道人。

段修道,你大概不曾害过人,所以我不杀你。

“但是,此番以后,你不要出现在我面前。再让我遇见,我会杀了你。”

三日后,段修接到一处村落传来的消息。

说村中牛羊一夜间被咬死了一半,怀疑是精怪所为,求他帮忙除妖。

待他赶到却有村民告知,精怪已经被抓住了,是位姑娘帮的忙,还慷慨出钱补了村里的损失。

段修有些气闷:“姑娘?”

青蛇悄然上前,吐吐舌头:“抱歉,帮个小忙。”

段修把她拽到避人处,冷下脸。

“我记得我说过,再见面,我会杀了你。”

青蛇无所谓:“你杀了我也好,就当是还恩。”

段修轻叹一声,面色柔和了一些:“你帮了我的忙,此番,我还是不杀你。”

青蛇忽然笑了,眉眼弯弯。段修瞧着,倒是有几分可爱。村民热情,段修推托不过,在此逗留六天。第七天却收到家中来信,问他事情是否办完,母亲病危。

段修即刻与村民告辞,青蛇跟着他。

“你不要跟着我。”

“我能治病,”青蛇笑道,我可以医好你的母亲。

青蛇以大夫的身份到达段修家中,有人递了杯茶过来,她接过。

“谢谢你啊,段修。”

“我不是段修,”那人耸耸肩,我是他的胞弟。

眼前两张分毫不差的面容。

青蛇看得失神,失手打翻了茶杯。滚烫的茶水浸湿胞弟衣袖,青蛇连忙把他的袖子挽起,却看见他手臂上一块暗红色的胎记。

段修看到青蛇眼里的光芒逐渐熄灭。

“你找错人了,是吗?”

心底的失望,不知从何而来。

青蛇依约治好母亲,段修却下定决心,还是要她走。

“我同弟弟一母所生,你救她性命,算你还恩。这是最后一次,不要再出现。”

青蛇果真就没再出现过。

时如逝水,一晃百年。

其间段修依旧斩妖降魔,潜心习得修仙之法。待他终于熬过百年孤寂,羽化登仙,才清楚自己已历过情劫,竟是青蛇度了他。

当年那场孰真孰假的错认,斩断段修刚刚破土的情芽。

一世福报,万贯家财,都抵不过助他站于九霄云上。

兜兜转转,挂念百年,她终是还了他上世恩情。

10、第10篇

  桐城有个姓金的大老板,虽然有万贯家财,为人却最是吝啬。他最近新开了一家银楼,起名叫金玉轩,一切装潢布置都弄好了,首饰钗环等货品也摆上了架,只等找人题写招牌匾额,就可以开张了。

找谁题招牌呢?这可把金老板给难住了。金公子以为老爹想省钱,提议由写得一手好字的王老先生题写。王老先生在金家教两个孙少爷念书,写招牌还不是顺手的事儿,可以不用额外给钱。

金老板摆摆手,金玉轩可是他下了大本钱的,招牌就像一个人的脸面,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书先生来写,钱是省下了,可档次也跟着下来了。另外金老板还有个烦心事儿,新店开张没有名气,要想人尽皆知,还得印制招贴雇人去散发,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两难并在一处,到底让金老板想到个妙计。他找到王老先生,说想办个题招牌的大赛,出一千两白银的润笔费作为奖金!

王老先生惊讶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怎么也想不到出名的铁公鸡、吝啬鬼竟然肯下如此血本!

王老先生除了在金家教私塾,还担任着桐城书院的山长。书院年久失修,正需要一笔钱来修葺维护。于是他就提议这个大赛由桐城书院来出面筹办,大赛比的是书法,最后由夺冠者题写金玉轩的招牌匾额。

金老板对这个提议十分满意,全权委托桐城书院举办这个大赛,并豪气地拿出五十两银元宝作为前期经费。至于比赛所有开销,结束后一并结算。

五十两银子对于金老板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为了以防万一,谨慎的王老先生和金老板签订了一个代办比赛的协议。

王老先生亲自拟定了比赛章程,找人印制了“金玉轩寻找桐城好书法”大赛的宣传招贴广为散发。桐城一下子就轰动了,价值千两白银的润笔题匾额,这是个多么巨大的诱惑啊!

几乎桐城所有的文人学子蜂拥而至,来书院报名参赛,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甚至狂草等各种书法作品在参赛者笔下挥舞而就,整个比赛现场一派笔走龙蛇之势,真正是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书院评出了各种书体的前三甲,王老先生请金老板亲自挑选。

金老板左看看,右看看,皱着眉摇了摇头:“不好,不好,都不合老夫心意!”王老先生问道:“不知金老板心仪什么样的书法?”

金老板淡淡道:“老夫要求也不高,就王羲之那样的就行!”王老先生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书圣王羲之水平的作品,要求还不高?

王老先生为难道:“咱桐城就是个小县城,要真有那样的大书法家,还窝在这里干啥?早到京城求取功名利禄去了!”金老板摇摇头:“这些人的书法都达不到我的要求,恕老夫不能收货!这次合作就此作罢,前期那五十两银子的经费就当辛苦费了!”

王老先生一听,这是要赖账啊。整个大赛历时一个月,费用一百两银子都打不住,都是桐城书院垫付的。本来书院的经费就捉襟见肘,就是想靠着这次书法大赛挣点钱,谁想还会倒贴啊!王老先生不由有些着急,道:“金老板,书院的情况您也晓得,就算代办这次大赛没有盈余,可也不能赔钱啊,否则我怎么向师生们交代!”

金老板不紧不慢道:“在商言商,老夫是个生意人,讲究的是将本求利,没有合适的人题写招牌,老夫也没有办法啊。再说老夫已经拿出了五十两银子,已经算是对书院仁至义尽了!”

王老先生心想,好在当初为了以防万一曾经签了一个代办协议,就拿出协议,要求金老板照此履行。金老板笑了,让王老先生再好好看看。王老先生见金老板如此淡定,心里倒有些没底了。他拿起协议看了两遍,仔细一琢磨,暗叫不好,自己虽然饱读诗书,但签订这种商业的文书契约并不在行,还是被算计了!

原来老奸巨猾的金老板把协议写得暗藏玄机,上面写明,以出资方认定的题招牌者的千两白银润笔费,其中两成回馈书院作为代办酬劳。现在出资方——就是金老板表示一个也没看上,没有优胜者,又哪来的润笔费?

金老板挥一挥衣袖,走了,只剩下王老先生顿足捶胸干瞪眼。

金公子对老爹的做法不明就里:题写招牌的人选还是没找到,却倒贴了五十两银元宝,金玉轩延迟开业一个多月,这到底打的是啥算盘?

金老板得意地说道:“这个书法大赛轰动全城,现在还有谁不知道金玉轩的大名?五十两银子就收到这么大的宣传效果,真是太值了!至于招牌么,去找几本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字帖,挑出金、玉、轩三个字一组合,不就齐了?一个铜板都不用多花!”

金公子这才恍然大悟:老爹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大赛中挑选优胜者题招牌,一切不过是一场戏而已!不由感叹,姜是老的辣啊!

回头再说这王老先生,被气得犯了老毛病正在家里休养,这天来了一个人探病。此人是他当年的学弟,现在当了江苏学政韩大人的师爷,名叫顾辉。顾辉说他随韩学政到桐城巡查,特地请了一天假来看学兄,却听说学兄被气病了,不知所为何事。

王老先生把倒贴钱举办书法大赛的事儿说了。顾辉也气愤不已,想了一下说:“学兄不必烦恼,金老板这个为富不仁的奸商,我来收拾他!”

顾辉回到衙门将此事禀报了韩学政,并说自己已经想到了一条妙计,不过需要大人协助。

翌日一大早,顾辉就到了金玉轩。金公子正在店里打点,看见一大清早就有客人上门,连忙迎了上来,笑道:“欢迎贵客光临!”顾辉微微一笑:“在下听说如今桐城第一银楼当属贵店金玉轩,特地过来看看。”

金公子心想,店铺还没正式开张就有客人慕名上门,看来那个书法比赛的影响力还真是不小啊!

顾辉进店里转了一圈,看了看珠玉首饰,点了点头,直夸货色不错。金公子请贵客落座。顾辉递上名帖,金公子一看,肃然起敬:“原来是学政大人的师爷,怪不得气度不凡!”

顾辉呷了口茶,微微一笑:“过奖了,要说气度不凡,那还得是我家大人!不说您也不知道,我家韩大人可是辛丑年那一榜的头名状元啊!御笔亲封翰林院大学士,后来又外放做了一省的学政,真正是惊才绝艳啊!”接着顾辉说,韩大人的亲家,也就是当今的右丞相夫人快过寿辰了,韩大人想买一套珠宝作为寿礼。巡查到桐城,听说了金玉轩的大名,就先派他过来看看货。

金公子忙吩咐掌柜的把店里最好的珠宝玉翠都呈了上来。顾辉仔细看了看,挑中了一套很贵重的翡翠首饰,说自己对这些东西很在行,韩大人也很信任他,如果价钱合适,基本就可以定下来了。

金公子大喜,没想到金玉轩还没正式开张,就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不过,”顾辉话锋一转,“现在送礼都很注重包装的,尤其是韩大人,更是要面子。大家的寿礼都摆放在寿堂上,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包装,包装要是露出穷酸气,内里再好也挣不了面子啊!”

金公子表示,贵客尽管放心,金玉轩的首饰盒都是紫檀甚至沉香木制成的,绝不会没面子。

“盒子上还得印制烫金的店家名号!要不人家会以为是在哪个小店铺淘来的。”顾辉说。

金公子听到这话,有些为难了,因为招牌匾额还没题好呢!本来想从名家字帖里找,但不是王羲之的字帖里少字,就是柳公权的字帖里少字,老是凑不齐。要是把不同书法家的字硬凑在一起,就连他这个外行看着都别扭啊!

金公子思虑再三,终于说了实话。顾辉摇摇头,连说可惜:“要是贵银楼的首饰能戴在右丞相夫人的身上,你们金玉轩的名号可就算是在京城贵妇圈里打响了!”

金公子忙请贵客稍坐片刻,他飞奔回家找到了父亲金老板,把事情说了。金老板略一思忖,说虽然是笔大生意,但也不能听那个顾师爷的一面之词,他得去衙门打听打听。

金老板来到衙门,找到相熟的书办一打听,韩学政果然住在里面,并且亲自向衙门里的差人询问过桐城有名银楼都有哪几家。他又把儿子形容的顾辉的容貌学了一遍,的确是随侍在学政大人左右的顾师爷。

金老板马上去找王老先生,表示要从书法比赛的参赛者中挑选一位立即题写招牌匾额。王老先生爱理不理地道:“那些文人学子被阁下耍了个够,还有谁会愿意来题写招牌?除非……你能兑现诺言,价出千金!”

金老板心疼不已,但为了能巴结上学政大人甚至右丞相夫人,只得咬牙点头。王老先生又道:“找参赛者是不可能了,逐一挑选再联系人家也太费工夫了,就由我来题写金玉轩的招牌吧。千金润笔我一文也不要,一半给桐城书院做经费,另一半则捐给善堂。金老板意下如何?”

金老板已经骑虎难下,只得连连点头。王老先生铺纸研磨,一挥而就,“金玉轩”三个字既典雅又大气,金老板看了也很满意。

金公子接到老爹的通知,忙回店里回复还在坐等的顾师爷,表示三天后包装上的所有烫金名号都会印制好,一定让韩大人有面子。

顾辉点点头,约好三天后来取首饰,说罢就告辞了。出了金玉轩,顾辉径直来到书院见王老先生,两人相视大笑。

三天后,金公子等来的不是顾师爷,而是他的一封信,说现在朝廷肃贪反腐之风正盛,右丞相虽然是韩大人的亲家,但毕竟也是上司,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送礼之举十分不妥。因此那套翡翠首饰就不购买了,可以另处了。

金公子忙赶到衙门,却听说学政一行人马已然离开桐城,到下一县巡查去了。

金老板坐在金玉轩里左思右想,要说顾辉是骗子吧,可珠宝翡翠首饰都还在,没被骗走;要说失去了巴结高官和开分号的机会,可这本来就是没有的事儿啊!

金老板琢磨不透——难道真是反腐肃贪惹的祸?他走到大门外,抬头看着招牌上金灿灿的“金玉轩”三个大字,忽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当初儿子提议让王老先生题写招牌,是一文钱都不用花的啊,为啥兜兜转转了大半天,招牌还是王老先生写的,自己却付出了一千两银票外加五十两的银元宝,还有延迟开张一个月的损失?就为了金玉轩如今尽人皆知的名声?可这名声,却是不咋招人待见啊……

11、第11篇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

  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

  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

  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

  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

  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

  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

  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12、第12篇

  南宋年间,临安城突遇怪病侵袭,百姓上吐下泻,找郎中医治虽能暂时克制,可没过几天病又复发,总是无法根除。一时间临安城内人心惶惶,临安知府也是忧心忡忡。

这天,知府得到禀报:最近城里来了个道士开坛施法,说临安之所以发生怪病,是因为百姓对上天不敬,故而遭到惩罚。若想根除怪病,须服用道士施加了神符的神水。每桶神水,要白银十两。知府听完,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不明摆着是装神弄鬼、坑害百姓吗?

当天,知府便赶到法坛,朝道士喝道:“大胆妖道,谁让你在此装神弄鬼?”

道士淡淡地说:“原来是知府大人,贫道未曾远迎,还请恕罪。不过如今贫道正在施法去灾,请大人下坛,不要耽误了贫道解救苍生。”

知府勃然大怒道:“简直是妖言惑众。”

不料,道士却面不改色:“实不相瞒,贫道一直在峨眉山紫光洞修道,若不是内侍总管陈敏贤公公盛情相请,我还不愿出山呢。”

知府听了,不由心中一惊,内侍总管陈敏贤是当今皇上身边的太监,他派人邀请这道士,莫非是皇上之意?

道士见知府不吭声,便冷冷地说:“大人还有事吗?若没事就请下坛,不要耽误了贫道布施神水。”知府只得强压怒火,走了。

一路上,知府见到百姓就问他们神水是否管用,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管用,真治好怪病了。”知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第二天,知府请来了当地的几位名医,商议此事。一位老郎中说:“大人,这怪病我们都曾医好过,不过病人很快就又犯了,我们也不知为何。”

知府叹了口气说:“难道真要靠那道士装神弄鬼才能奏效?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嘛。”

老郎中突然问道:“大人,听闻昨日您见了那道士,不知大人可有收获?”

知府摇摇头说:“收获甚微,此事必有蹊跷,却又无从下手。”

老郎中神秘地一笑,说:“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人何不去观赏一下临安湖的美景,说不定会有收获。”

知府一愣,听出他话里有话,便点了点头。吃过午饭,知府便来到了临安湖,绕着湖细细察看了一遍,却并没有什么发现。知府累得坐在临安湖边休息,正擦汗间,老郎中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说:“没想到大人真围着临安湖走了一圈,累坏了吧?”

知府叹着气说:“是啊,可并未有所收获……”

老郎中提醒道:“难道大人没看到临安湖边多了几个洗马场吗?”

知府一下子瞪大了眼,说:“看到了!莫非洗马场里有玄机?”

老郎中点点头,说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家洗马场把洗完马匹后的脏水,都倒进了临安湖,污染了水质。而临安湖水正是当地百姓的饮用水,人在饮用之后,不得病才怪呢。

知府问:“你为何不早说?”

老郎中苦笑着说:“大人,这几家洗马场的主人是内侍总管陈敏贤。若非你闯了道士的法坛,今天为了查找线索,又绕着临安湖走了一圈,我怎敢多嘴呀?我知道的情况,就这些了。”

知府听了,不禁沉思起来。

第二天晚上,知府突然去拜见道士,见面后又是作揖,又是赔笑:“本官一直想拜见陈敏贤公公,却苦于无贵人引路,那天误闯法坛,纯属误会。”说着,拿出一块玉佩递给道士,“此玉来自西域,乃无价之宝,权当为那日赔罪了。”

道士一见玉佩,喜得眉开眼笑,说:“这太贵重了,怎么可以收呢?”

知府笑着说:“不知仙道要施法几日?我也好心中有数,以便随时听候仙道吩咐。”

道士神气地说:“不清楚。不过临安怪病,皇上已经知道了。陈公公正在劝说皇上开坛祈福,祛病救民呢。”

知府想了想,说:“皇上开坛祈福,仙道的神水必会派上用场。那时仙道定会平步青云,以后还望仙道多多提携啊。”

道士听了,非常得意。知府趁机又一通溜须拍马后,见道士已无防范,才装作诚恳地说:“仙道能否赐我些神水呢?也让我沾沾仙气。”

道士大笑道:“什么神水,只要不是临安湖的水,就都是神水。”说到这儿,猛地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圆场,“这是因为……我的神水和临安湖水犯冲。这是天机,不可泄露……”

知府连忙点头说:“不敢不敢,天机怎能泄露给我这凡夫俗子?”于是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走了。

第二天,知府又找来几位买过神水的百姓询问。百姓告诉知府,除了每天要吃斋食素外,就只能喝神水,不能喝别的水。

知府一拍脑门,暗叫道:明白了,只要不喝受了污染的临安湖水,这病自然就会痊愈。看来陈敏贤已经知晓,洗马场污染了临安湖水,致使怪病爆发。可他非但不关掉洗马场,反而借机拍皇上的马屁,让皇上开坛祈福,然后偷偷关掉洗马场,怪病自然就好了。同时他又在开坛祈福前,用道士愚弄百姓,卖“神水”搜刮民财,真是何其巧妙,但又何其歹毒。

可如何揭露陈敏贤,关掉洗马场呢?上书弹劾?自己根本没有实证。就算皇上下旨彻查,又有哪个官员敢深入调查,这里面都牵扯到皇上了。整整一夜,知府急得都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知府依然没有想到对策,正焦躁万分,突然听到鸣冤鼓“咚咚咚”响了起来。知府升堂一问,居然是两个酒鬼要知府裁定:究竟是临安酒好,还是杜康酒好。知府气得刚想命衙役把这两家伙撵出去,其中一个酒鬼突然一蹦三尺高地叫道:“临安……的酒,是当今万岁祭天的御酒……”

突然,知府眼前一亮,丢下酒鬼和两班衙役,撒腿跑回书房,写起了奏折……

几天后,圣旨传来,先责骂了知府,跟着便让知府立刻彻查、关掉临安湖的洗马场。原来,知府在奏折中写道:皇上祭天用的御酒,都是用临安湖水酿制。但就在几天前,自己偶然发现临安湖边开设了几家洗马场,致使临安湖水被污染。这是对上天的大不敬,请皇上降罪。

当天,知府手持圣旨关掉了洗马场,然后又上奏请罪:临安城爆发的怪病,经追查是因为百姓饮用了被污染的临安湖水。如今已将洗马场的主人抓捕,却供出了陈敏贤才是洗马场的主人,自己不敢轻易处置,还请皇上定夺。

两天后,圣旨传来:知府昏庸,酿成大祸,但念其知错立改,忠心可嘉,故从轻发落,贬为庶民……

在知府离开临安的那天,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老郎中更是依依不舍地拉着知府的手,告诉知府:那道士已被百姓用乱石打跑了。

知府点头说:“此事我已知晓,只可惜未能扳倒陈敏贤,更可惜的是,百姓被坑害的钱财也无法追回。”

老郎中却说:“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好人必有好报,大人千万不要自责。”

果真如老郎中所言,一年后知府便被重新任用,深得皇帝的信任。而陈敏贤则在临安怪病案后,被皇上冷落了,最后郁郁而终。至于那个道士,居然被贼人杀死。

13、第13篇

  太阳公公工作了一整天疲劳地躲到山后面休息去了,月亮婆婆带着一群闪闪烁烁的小星星挂在了天空,天渐渐黑了下来,夜晚来临了。月亮婆婆在干什么呢?月亮婆婆在值夜班呢。瞧!它们值班多么认真呀:月亮婆婆笑微微地看着,小星星眼睛一眨一眨亮闪闪的。

  月亮婆婆和小星星们看呀看呀,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小鸟飞累了,扇动着疲倦的翅膀飞回了树枝上的鸟窝,鸟窝真舒服呀,小鸟打着哈欠躺在软软的鸟窝里,“呼呼”地睡着了;小白兔们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里,伸伸懒腰躺在床上,听兔妈妈唱着摇篮曲,静静地睡着了;小花猪打着饱嗝,摇着尾巴,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往床上一躺,呼噜噜、呼噜噜地睡着了;小花狗丢下肉骨头,用它的舌头舔了舔嘴巴,走到主人为它准备好的玉米皮编成的狗窝里,那里面还铺着柔软的稻草呢!小花狗趴在了窝里,耷拉下耳朵,垂下眼皮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现在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看,这个小朋友在刷牙洗脸洗脚,然后,她脱下自己的衣服、鞋子,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叠放好,再上床盖上小花被,轻轻闭上了眼睛,慢慢地小朋友睡着了,“呼、呼呼”她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这时,月亮婆婆开心地笑了,她轻轻地冲小星星们点了一下头,星星们便心领神会地演奏起柔美舒缓的乐曲,月亮婆婆甜美轻柔的唱着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14、第14篇

  胡图人称二诸葛,此人一生好作奇文,专说大话。

  一天,胡图问村里人,说:“谁能说出天下最大的人能有多大?”

  大伙摇摇头。其中有个聪明人说:“我能说出来,最大的人丈二高。”

  胡图问:“你这说法有何根据?”

  那人回答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嘛!你说这么高的和尚,能不是天下最高的人吗?”

  胡图摇摇头说:“不对,不对。那人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的大汉子。你不见古人说过‘顶天立地的好汉’吗?你见识少,不要自作聪明了。”

  这时候,旁边有个磕烟袋的老汉说:“不算大,你们两个说的都不算大。我给你们说个大人吧!那人光是他那张嘴,就上唇顶天,下唇碰地。”

  胡图眨眨眼,忙问:“那人身体呢?”

  老汉说:“那人没长身体,只长了一张吹牛的大嘴!”

15、第15篇

  巡抚官于成龙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途中碰上豪绅家准备嫁女儿,但在女儿出嫁前夕,他家的好多嫁妆夜里却被盗贼挖穿墙壁给偷光了。

  刺史无法破案,于是这件案子转由巡抚办理。于公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与此同时,他派公差守门,严格搜查进出的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回家去,等候第二天全城大搜查,他坚信一定能找到赃物。精明的于公暗中嘱咐公差说,看见再三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

  刚过中午,公差就发现了两个人。他们除了身上衣服,并未带行李。于公说:“他们就是真强盗。”这两个人诡辩不承认。于公下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只见长袍里面还穿着两套女衣,都是那女子嫁妆中的东西。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全城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但赃物太多难得带出,所以暗中穿着多次出城。于公对侦破案件很有高招。他在当县令时,有一次到邻县去办事,大清早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一位病人,病人身上盖着大被子。枕头上露出病人头发,头发上插着一只凤头钗,病人侧卧在床上。有三四个壮汉子夹在两边紧跟着走,不时轮番用手推塞被子,压在病人身子底下,好像怕风吹了。一会儿,他们放下病人在路边休息,又换两个人抬。

  于公走过去后,派随从转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妹病危,要送她回丈夫家去。于公走了两三里路,又派随从回去,查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暗中跟着他们,到一个村子,有两个男人出来迎接。随从回来告诉了于公。于公到县里,问这县的县令:“贵县城中有没有出盗劫案?”县令说:“没有。”当时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查得很严,上下各级官员都忌讳出现盗劫案,即使有被盗贼抢劫甚至杀害的,也隐瞒不报。于公到客馆住下,吩咐家人仔细查访,果然打听到附近有个有钱人被强盗闯进家里,用烙铁烫死了。于公把死者的儿子叫来问情况,他却坚持不承认有这事。

  于公说:“我已经替你们县把大强盗抓来了,并无别的意思。”死者的儿子这才叩头痛哭,请求为他的父亲报仇雪恨。于公于是连夜去见县令,县令派了强健的差役四更天出城,一直到那村中,捉了八个强盗,经过审查都认了罪。盘问那病妇是何人,强盗供认:“作案那夜都在妓院里,所以与妓女合谋,把金银放在床上,叫她抱着,抬到窝主家才瓜分。”

  大家都佩服于公神明,有人问他怎么识破这案子的。于公说:“这很容易识破,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哪里有年轻妇女躺在床上,而让别人把手伸进被子里去的道理?而且,他们不断换人抬着走,一定很沉重。床两边的人交手保护,就明白里面一定藏有贵重东西了。如果真的是病妇病重抬回家,一定会有妇女出门迎接,但出来接的却是男人,又没有问一句病情,因此我判断这伙人就是强盗。”

16、第16篇

  伏羲和他妹子生的一百个小孩,见风长,长得快,要吃哩。那时,还没人会种稻,会种麦,吃些野果子。野果子,被孩子们吃光了。怎办呢?伏羲就到河里摸鱼摸虾给孩子们吃。

  一天,伏羲在河里摸鱼虾,遇到了海龙王。

  龙王气呼呼地说:“伏羲,伏羲,你的心好,要造出人。为了人,你就拼死拼活来捉我的小鱼小虾。这一来,我的子子孙孙不是没有了吗?”

  伏羲叹了一口气,说:“海龙王,海龙王。你看这一百个孩子,一天一天在长大,没得吃怎能成人哩!”

  龙王想了一想,出了个难点子,说:“你要是摸鱼摸虾不用手,我就给你捉。”

  摸鱼摸虾不用手捉,实际上是龙王想难倒伏羲。

  这一来可好了,伏羲每天到河边,只好望着水里的鱼呀,虾呀,游来游头,蹦来蹦去。一天。他躺在河岸上的大柳树下,想着捉鱼虾的办法。无意中看见身边一棵枯树,树枝上一只蜘蛛在织网,捉蚊子、飞虫吃。伏羲想了想:如果做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东西来捉鱼捉虾,不就行了嘛?

  伏羲欢欢喜喜的跑回家,带着妹了和孩子们上山割来葛藤,编起了像蜘蛛网一样的网,拿着网到河里捕鱼虾,一网撒下去,捕的鱼可更多啦!

  世上怎么会有鱼网?伏羲发明的呀!

17、第17篇

  唐朝元和年间,长安城内有一个叫韦青的年轻人。这韦青祖上曾是豪门巨族,到他这代,虽然已经日渐失势,但气派财力仍不逊色。韦青自幼受过熏陶,对音律十分精通。

  这天,韦青和朋友去逛街。走着走着,突然一阵清新悦耳的琵琶声传来,宛如清泉流过心底。韦青和朋友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循着琵琶声走进了一家酒楼。只见一个红衣女子怀抱琵琶正低头歌唱,那声音简直令人着迷。韦青向旁人打听红衣女子的姓名,却无人知晓,只道这女子从来不愿意透露姓名,人们都称她为红红。

  韦青迷上了红红和她的歌喉,成天追随着她在酒楼出现,每每赏钱,他总是最大方的一个。时日一久,韦青越发觉得红红在低俗的酒楼卖唱,可惜了她的才艺,于是他有意无意地向文友墨客提起红红。没多久,红红便声名大振。但对韦青,红红始终只是以礼相待,这令韦青十分失落。

  这一日,韦青正在家中回味红红的琵琶曲,下人禀报说有客人来访。韦青令人请了进来,一见到那人,韦青意外至极,这不正是他魂牵梦萦的红红吗?红红客气地行了礼,然后看着韦青道:“我欲嫁给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会嫌弃我吗?”此话一出,韦青不由目瞪口呆。红红现在红极一时,追求她的王公贵族不计其数,她为何突然要委身自己?韦青一时间欣喜若狂,顾不得去猜测其中原因。佳人开口,他岂有不愿之理?

  没多久,韦青和红红喜结连理。红红隐退在家,不再涉足风尘。韦青对她倍加珍惜怜爱,红红起初只是淡然应付,慢慢的,在韦青的柔情感化之下,红红脸上又开始露出了笑容。这天,韦青忍不住央求红红为自己弹一曲,红红抱起她的琵琶,慢慢拨动了琴弦。韦青听呆了,道:“你这琵琶实在特别,我一挚友祖上也曾有过一把极其名贵的琵琶,传言说是其祖父托人从西域一种叫‘迷榖’的异木上取材制成,后来琵琶何以失传了,竟无人知道……”

  红红的脸色变了变,正想说话,外面突然传来禀报,说宰相元稹派人接红红入府献技。韦青和红红的脸色顿时大变。元稹这人文才不错,然而为官却少廉寡德,他做了宰相后,不辅君治国,却专事钻营结党,饱己私欲,还是个猎艳高手。他宣红红进府,能有什么好事?

  临别,红红哭诉道:“相公,有时我真的恨你,我本不愿意卷入上层社会的生活中去,可你却不经我同意就大肆宣传我……那元稹对我早有歹意,我不愿顺从。后来打听得你为人正直,祖上也曾是豪族,他对你家尚有忌讳,为求一个避风港,我才厚颜提出嫁给你。没想到,还是摆脱不了任人蹂躏的命运……”

  韦青肝肠寸断,万万没料到事情会是这样子,他起初只是欣赏红红,不愿她的才华淹没在低俗的茶馆酒楼里,没想到却害了她。眼看着红红让元府的人强行带走,韦青却无可奈何。他突然想到,红红当初嫁给自己,为的是元稹尚对韦家有所顾忌。韦青立即找到族里尚在朝中为官的亲属,求见敬宗皇帝,阐明事由,盼皇上发慈悲,让他们夫妻团聚。

  哪知敬宗皇帝也早听说红红色艺双绝,有意让她入宫,但得知她已嫁为人妇,便罢休了。不料元稹这一插手,韦青托人求情,旧事重提,敬宗皇帝一念之间,将红红召入宫中献唱。一曲末了,敬宗皇帝听得心神俱醉,竟也迷上了红红的曲艺。韦青捶胸顿足,悔自己一错再错,将红红推入深渊。若红红只在宰相府,凭韦家余势尚可周旋,这一入宫,从皇帝手里夺妻子,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韦青急火攻心,当场便病倒了。这日,韦青正暗自垂泪,突然听人叫道:“相公!”韦青一转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红竟回来了!原来敬宗皇帝只是将红红召去,听过几曲之后,就放她回来了。韦青抱着红红喜极而泣。红红却忧心忡忡:“相公,我的预感很不好,皇上兴致一起,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召我入宫,届时能否再出来,实在是悬……”

  韦青一听,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红红也无主意,只盼皇上从此忘了她的存在。红红怕夫妻相聚时日无多,干脆向韦青坦诉了自己的身世:“我娘曾是宫中歌伎,后来朝中一重臣听了她的歌后,爱上了她。安史之乱,娘不愿意终老宫中,趁乱在那位大臣的帮助之下逃了出来。这琵琶便是娘留给我的,是她所爱的人托人从西域寻来的异木精制而成,世上仅此一把……”

  韦青大为震惊:“红红,你可是说,你娘所爱的那个人,你的父亲,也就是我朋友的祖父?”红红含泪点了点头:“我也是听你那天说起你朋友家曾有过一把名贵的琵琶猜到的。父亲病亡后,我和我娘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不久,娘也因病逝世了。迫于无奈,我不得不出来卖艺。娘生前一再嘱咐我,不要涉足文人政客圈,否则必将成为玩偶。没想到,我仍然摆脱不了……”

  韦青紧紧攥住红红的手:“红红,你放心!我决定了,抛下长安的一切,隐姓埋名远走异乡,过我们二人的幸福日子!”韦青立即着手准备。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收拾好,敬宗皇帝的旨意已经下来了:宣红红进宫献唱!

  两人大惊失色,却不敢抗旨。含泪离别之际,韦青说:“我等你,这次你再出来,我们什么都不要了,马上离开这是非之地!”红红点着头:“相公,一定要等我!”然而,红红这一去,便再也没能回来。敬宗皇帝将她留在了宫中,并封她为曲娘,供自己玩弄。

  宫里宫外,两人肝肠寸断,却无法互通音讯。韦青决定混进宫见红红一面,看能否帮她逃出皇宫。花了不少银子,韦青终于化妆成太监混了进去。这天是皇太后的生日,皇太后喜欢红红的琵琶曲,指名让她登台。

  韦青身着太监装,站在那里忐忑不安又激动地等待着红红的出场。一个时辰后,红红抱着她的琵琶出来了。她美丽依然,却是无比的憔悴,韦青心如刀绞,心里念了千百回:红红,红红……

  红红面带一种诡异的笑容,向皇太后等人行了礼。然后,她轻轻地咬破了手指,开始弹唱起来。她手指的鲜血顺着琴弦浸红了琵琶,她的声音也无比的凄婉动人。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唯有韦青,如五脏俱焚般盯着红红,他想制止她,然而已经来不及了。韦青曾隐隐听朋友说过,那把琵琶所采用的迷榖异木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弹唱者必须有高超的技艺来控制琵琶,若是不小心破了手指,让琵琶见了血,弹唱者将会无法遏止地唱下去,直至声嘶力竭而亡!

  他万万没料到红红会选择这样一条路,他来得太晚了!他想冲出去救红红,却无法不顾及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的后果……红红的声音越来越凄厉,时急时缓时低时高的琴音交织错杂,像一个磁场般把所有人全都吸引进那韵律的境界中去。韦青再也忍不住,失声叫道:“红红——”

  “铮”的一声,琵琶声戛然而止,红红摔倒在地上。韦青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搂着红红放声痛哭:“红红,红红……”红红看着韦青,气若游丝:“相公,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以为……我……见不到你了……”说着,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红红——”韦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一把扯过琵琶把它摔得粉碎,然后轻轻抱起红红,慢慢朝殿外走去。大殿上众人一时惊呆了,殿外护卫见事不对,慌忙操起刀枪,密密匝匝围了上来。韦青却不管不顾,迎着刀尖,坚毅地走了过去……

18、第18篇

  从前,鼎州乡下的赵家村有个土财主,外号叫赵剥皮。有天,赵剥皮贴出了一张告示,要请个教书先生教儿子读书。待遇是管吃管住,月薪银子一两。但要等到年底一次结账。而且,结账时还要考先生一个字,如果先生不认得这个字,就说明先生没真才实学误人子弟,银子就扣了。

  告示贴出几天了也没人应聘,谁都怕上当。但有一个打村子里路过的王秀才不怕上当,心想自己读了一肚子书,难道还怕一个土财主考吗?于是他就到赵剥皮家当了教书先生。

  年底,当王秀才找赵剥皮结账时,赵剥皮就写了个字让他认。这个字是“刀”字下边一个“肉”字。王秀才看了说:“字典里没这个字呀!”赵剥皮说:“谁考你字典里的字呀?我考你的这个字连《康熙字典》都还没收进去。”王秀才问赵剥皮写的是个啥字?赵剥皮说是古人用过的“切”字。王秀才问怎么会是切字呢?赵剥皮说刀搁在肉上不是切又是啥?王秀才这才知道上当了,说赵剥皮是有意在胡弄他,就坚决要钱。可赵剥皮把脸一变说有约在先,硬是不给。

  一气之下,王秀才到县衙里把赵剥皮告了。

  县官倒是个好县官,但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有次,审理一个犯人时,犯人怎么也不肯认罪,县官一恼就喝令衙役:“给、给我打……”衙役知道是打屁股,就问他打多少。此时县官还没醒酒,就伸出两根指头说:“打、打打打……打两斤!”笑话一传出,就被人称为“酒县官”。

  赶巧的是王秀才来告状时,酒县官的酒也还没醒。他看不清状纸上乱晃的字,就要师爷念给他听。听完诉状后,酒县官当即就派人去把赵剥皮叫来了。

  赵剥皮一来,酒县官就睁着一双醉眼说:“听说你把、把王秀才都考、考住了,好好好……好深的学问呀!”

  财主一看王秀才站在旁边,心里就发毛,正想该如何对付时,酒县官发话了:“叫你来、来……是我这里也有有有、有个不认得的字,你看是个啥、啥啥啥、啥字?”说罢就歪歪斜斜地写了个字。赵剥皮接过纸一看,是“竹”字下边一个“屁”字,就说不认得。不料酒县官听了把脸一沉:“你这么有有有、有学问,也也也、不认得?分明是瞧、瞧不起本、本官。来人!先打打打……”他刚伸出两根指头,衙役们就忍不住笑了。酒县官听到笑声时一愣,定睛看了看伸出的两根指头后,马上又伸出一根指头说:“笑啥?给我打、打打打、打三十大板屁股!”

  这次不打酒了?衙役们一乐就把财主按在地上脱下裤子,才打了几竹板,赵剥皮的肥屁股上就紫了几大块,痛得他呼爷叫娘大喊大叫:“老爷!我真的不认得这个字呀……”酒县官说:“那好,我我我、我告诉你,这个字连、连《康熙字典》都、都还没收进去,是古人用过的打打打……‘打’字。你想,竹板搁在屁屁屁、屁股上,不打,那那那、那又干啥?怎么样?等打完了屁股,你该该该……该认罪了吧?”

  “老爷!莫打了、莫打了……我认罪、认罪……”于是就把如何“造字”、如何赖王秀才银子的事说了。

  “好,”酒县官说,“只要你认、认了罪,剩下的板子本官就给你免……免了。但、但是,免了打却免、免不了罚。为了给你长点记、记性,本官罚、罚你……”

  结果,赵剥皮除了给王秀才结清所赖掉的银子外,又被罚了10两银子。

  赵剥皮一走,酒县官就笑了笑说:“这土财主以、以为只有他、他会造字,还不知本……本官造字的手段比、比他还、还狠……”几句酒话逗得衙役们哈哈大笑……

19、第19篇

  唐懿宗年间,距离京城百里之外有座龙泉山,山上有一眼叫“龙泉”的山泉。这天,龙泉山上突然来了一群道士,为首的道长四十岁左右,法号“天元”。道长来到龙泉山后不久,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道观。他不仅把道观修建在了龙泉的旁边,还在龙泉的下游修建了一个大水池子。天元道长为了使道观早日竣工,还特意把工匠们分成两拨日夜不停地赶工,所以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那座名为“卧龙观”的道观便修建完毕。

  这天傍晚,石匠刘大头正带着徒弟马二毛在山上开采石料,看见几个小道士赶着四辆蒙着黑布的大马车驶入卧龙观内。马二毛纳闷地问:“师父,那马车里拉的是什么啊?怎么看他们鬼鬼祟祟的。”刘大头玩笑地说:“说不定那个道长是个花老道,别看白天里装模作样,晚上便让徒弟们去外面接花姑娘来供自己淫乐。”马二毛听得直乐,心里却已经拿定了主意,准备晚上翻墙到卧龙观里去一看究竟。

  吃过了晚饭,累了一天的刘大头打着呼噜睡去。马二毛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来,溜出屋门,在熟悉的山道上一溜小跑,不大一会儿,便已经站在卧龙观的院墙外面。他听到墙内有人在谈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小道士们在谈论该用什么方法把龙放养进水池子里面去。马二毛听得来了兴趣,想要看看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子。他三两下便攀爬到一棵大树上,见十几个小道士正手持火把,用铁棍驱赶着四条足有四五米长的怪兽。那些怪兽马二毛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但是从怪兽的身体形状上来看,还真的和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

  就在这时,其中的一条龙像是被小道士们手中的铁棍惹恼了,突然张开血盆大嘴扑向一个小道士,幸好在怪兽的身上都捆绑着绳索,旁边的小道士们忙用力拉扯绳索,这才将那条发了狂的龙制服。马二毛坐在树梢上看得心惊肉跳,他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接着连滚带爬地逃离了卧龙观。

  第二天早晨,刘大头带着马二毛上山去干活。刘大头看着走路一瘸一拐、脸上青紫的马二毛喝问:“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怎么摔成这样。”马二毛怕被师父骂,吭吭哧哧地说:“我,我去山下的镇子里找,找姑娘去……路上不小心掉进沟里了。”刘大头知道,马二毛所说的姑娘是镇子里几个卖春的暗娼窑姐。

  中午时分,刘大头拎着水罐子去旁边的山溪里取水喝,但在溪水边上,刘大头突然发现了马二毛的一只草鞋。

  从山溪边回来,刘大头把捡到的那只草鞋丢到马二毛面前,沉着脸说:“你昨天晚上不是去镇子里找姑娘了吗,你的鞋怎么会出现在溪水边?”马二毛见事情已经无法隐瞒,这才一五一十地跟刘大头说了实话。马二毛说:“师父,卧龙观里真的来了四条龙。不过看样子都是恶龙,这可怎么办啊!”刘大头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我小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山上那眼‘龙泉’的故事。据说,在很多年之前,我们这一带都是平原,并没有山。一天,一条恶龙从天而降来到了这里。那条恶龙无恶不作,它不仅吃光了附近所有的野生动物,还吃掉了老百姓们赖以谋生的家畜。最后,那条恶龙还要吃掉附近的百姓们。幸亏此时有一位云游的神仙途径这里,经过一场恶战,神仙终于制服了恶龙,并搬来了一座大山压在了恶龙的身上,让那条恶龙永世不得翻身。被压在山下的恶龙终于流下了忏悔的眼泪,那眼泪越流越多就流成了龙泉,这座山也从此被命名为龙泉山……现在一下子来了四条恶龙,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啊!”马二毛听得入迷,忙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刘大头叹了口气,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小心些就是。”

  两个月后的一天,马二毛赶着毛驴往山下运送石料,毛驴驮着石料在前,马二毛手持皮鞭在后。在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突然平静的水面上掀起一个巨浪,一只巨大的龙头猛然从水下冒了出来一口咬住了毛驴。马二毛顿时就被吓呆了,眼睁睁地看着那条恶龙将毛驴生吞了下去,就连毛驴背上的石料都被恶龙一起吞食进了肚子里。

  马二毛惊慌失措地跑回山上,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刘大头。刘大头听完也愣了,他们师徒往山下运送石料全靠那头毛驴呢,如今毛驴被恶龙给吞吃掉了,这以后的活还怎么干!于是,刘大头抄起砸石头的大铁锤让马二毛在前面带路,两人急匆匆地赶到了事发地点。那条恶龙竟然还没有离开,它挺着个硕大的肚子趴在河边晒太阳。看着恶龙那悠闲的样子,火冒三丈的刘大头把手中的大铁锤抡成个圈,大铁锤像个流星般地从刘大头的手中飞出去砸向那条恶龙。刘大头本来是想用飞锤砸烂那恶龙的脑袋,不想给砸偏了落在了恶龙的前爪上,那恶龙痛得怪叫一声扭动着笨重的身体爬回了河水中。

  在一旁的马二毛焦急地问道:“师父,恶龙跑了!难道咱们的毛驴就这样白白丢了么?”刘大头气呼呼地说:“不行,绝不能轻饶了这条恶龙和山上的那些臭道士,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牲畜和百姓遭殃呢。走,我们到县衙里去告状,把今天的事情和你那天晚上在‘卧龙观’外看到的情况全部都告诉县太爷。”说完,这师徒二人快步下山,直奔县城方向而去。

  大堂之上,县令高道明听完刘大头师徒的诉状大为诧异,难道这世界上真有活着的龙存在?但看堂下跪着的这师徒二人又不像是在说谎。于是,高道明正色道:“公堂之上不得戏言,你们可知道戏弄本官的后果!”刘大头忙说:“小民和徒弟所言句句属实,如有半句谎话,挨板子、蹲大牢任凭老爷处置。”高道明感觉这案件里面必有蹊跷,于是决定和捕头李俊亲自去查看一下现场。

  第二天一大早,高道明和李俊便带着一班衙役,跟随刘大头师徒赶到了事发现场的小河边,河道上还留有恶龙吞食毛驴后留下的血迹。刘大头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小摊血迹对高道明说:“老爷,那摊血迹就是恶龙被小人的铁锤砸伤了前爪留下的。”为了防止恶龙突然从河水中冒出来,众衙役、铺头忙抽出腰间的佩刀护卫在高道明左右。高道明小心翼翼地靠近那摊血迹,果然透过清凉的河水可以看到河面下面的泥沙中有一道深窝,想必是那受伤后的恶龙所留下的。按照马二毛所讲的,高道明决定带人马上去盘查卧龙观。这卧龙观的天元道长也不知是什么来历,自从修建成了卧龙观至今竟然从未到县府去拜访过自己,这也让高道明心中十分不快。他决定借这个案子去收拾一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天元道长。

  于是,刘大头师徒在前面带路,高道明、李俊带着一班人马直奔卧龙观而去。

  高道明他们赶到的时候,卧龙观大门紧闭,两个手持宝剑的小道士一左一右地站立在大门两旁。高道明心中很纳闷,此时正是中午时分,道观应该大门开放迎接四方香客。可这大门紧闭不说,还派了手持宝剑的小道士在门外把守,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

  李俊仗着自己捕头的身份,再加上自己一身的好功夫,根本没把两个看门的小道士放在眼里。李俊大模大样地喊道:“快把大门打开,我们要对道观进行搜查。”没想到,小道士竟然不屑地冷笑道:“别说是你个小小的捕头了,就是县令、知府大人来了也不敢在我们门前撒野的。”高道明听这小道士口气狂妄,想必其中必有原因,他只得强压着心头的怒火站出来,说:“我就是本县县令,快去把你们道长喊出来见我。”两个小道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推门进去了。

  不大一会工夫,天元道长便带着几个小道士从大门里出来了。天元道长皮笑肉不笑地冲高道明拱手说道:“不知县令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多多海涵。不知大人今日到我这里有何贵干!”天元道长口气傲慢得很,难怪他手下的小道士们狂妄了。高道明只得说道:“有人举报你们这卧龙观里养有恶龙,已经吞食了这位老乡家的毛驴。今天我是带人来查明真相的。”

  不想那天元道长听完高道明的话不仅不害怕,反倒“哈哈”大笑起来,说:“知县大人倒是消息灵通得很。实不相瞒,我这道观中的确养有真龙,不过我的这些龙天天养尊处优,怎么会吃老乡的毛驴呢!况且,我的这些龙是被饲养在道观中的,根本不可能下山去。”这时,一个小道士慌慌张张地从大门里面跑出来,在天元道长的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只见天元道长脸色突变,他对大门外的高道明等人拱手说:“观里有点事情,今天就不留大人喝茶了。”说完,天元道长快步回到道观中,道观的大门再一次紧紧地关闭了。

  捕头李俊被天元道长的狂妄气得直跺脚,他忍不住破口大骂:“老爷,这个杂毛老道也太他娘嚣张了!根本不把我们这些朝廷命官放在眼里。”吃了闭门羹,高道明也被气得脸色发青,他咬着牙下令道:“给我撞开大门,搜!胆敢阻拦者,一律按照朝廷的律法处置!”高道明身后的那些衙役、捕快也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气,早就按捺不住了,所以,高道明话音未落,大家早已一拥而上。门口的两个小道士一看眼前的情景不妙自然是不敢阻拦,忙都丢掉手里的宝剑,乖乖地站立在了一旁。

  道观的大门只是关闭着,并没有从里面上门闩。李俊第一个上前,推开了卧龙观的大门。李俊带队冲进道观后,仅跑了几步,众人便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原来,二十米外的水池旁边趴着四条四五米长的庞然大物,这些怪物张着血盆大口,身上布满了鳞片,除了头上没有长角外竟然和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为了防止水中的怪物出来伤人,水池的外围还竖起了两米高的铁栅栏。好在高道明还是有些见识的,他惊呼道:“这不是猪婆龙么?怎么长得如此巨大和凶狠!”

  天元道长正在水池旁边和小道士们谈论着什么,见高道明他们闯进道观来,自然是十分恼火!天元道长竟然指着高道明的鼻子骂道:“你个小小的县令长着几个脑袋!竟敢闯入我这卧龙观!”事已至此,高道明自然也是不肯示弱,怒喊道:“我乃朝廷命官,保护一方百姓是我职责所在。有道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这妖道在道观中饲养恶龙,伤害百姓家畜,危及百姓性命。来啊,把他给我抓起来!”

  不料,那天元道长竟然怪笑几声,阴阳怪气地说道:“本道长奉旨在此养龙,我倒是要看看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本道长半根毫毛。”高道明等人听完天元道长的话,顿时都被惊呆了,怪不得这卧龙观里的道士个个都狂傲无礼。说话间,天元道长已经从房间里拿出圣旨来。高道明等人匆忙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高道明只得带着众人灰溜溜地离开了卧龙观。他招惹不起天元道长,只好把怒气全部都撒在刘大头和马二毛师徒的身上。高道明指着这师徒二人,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两个浑蛋,害得老爷我闯了大祸。来啊,把他们捆绑起来押回衙门,各打五十大板!”众衙役再次一拥而上,将早已吓得腿脚发软的刘大头师徒捆绑了起来。

  这世道真是没有天理啊,刘大头师徒丢了毛驴又挨了板子不说,还被高道明罚了三十两银子,这才被释放回家。要知道,那三十两银子是刘大头几年的收入啊。刘大头气不过,回到家中竟然一病不起。刘大头病倒了,到山上采石料的活就只能是马二毛一个人去了。因为担心恶龙会突然从河水中冒出来,马二毛每次途径那条小河的时候都忍不住胆战心惊。

  这天上午,马二毛正在干活,突然捕头李俊带着几个捕快从山下上来。

  李俊一挥手,几个捕快便将马二毛按到在了地上。

  马二毛挣扎地喊道:“我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抓我!”

  李俊冷冷地说:“你小子竟敢杀害卧龙观里的龙,这一次你是死定了。”

  病床上的刘大头听说徒弟又被衙门抓走了,急坏了,顾不得重病在身,在家人的搀扶下匆忙赶到了县衙里。公堂之上,县令高道明坐在中央,满脸怒色的天元道长坐在一旁,而此时的马二毛早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原来是卧龙观里的一条龙突然暴死,天元道长便怀疑是在山上干活采石头的马二毛所为,李俊这才把马二毛抓到了县衙里来。

  刘大头急中生智,突然想起那天听徒弟所讲,恶龙在吞食自己毛驴的时候,连同毛驴身上驮着的石头也一起吞了下去,会不会正是那些被恶龙吞下去的石头导致了恶龙的死亡呢!刘大头冒死冲进大堂,跪在大堂之上,将那天恶龙吞食自己家毛驴的经过都讲了出来。

  高道明听刘大头所言很有道理,他就侧身去问天元道长的意见。天元道长听完刘大头的话面露尴尬之色,他死掉的那条龙死的时候,肚里的确实硬得像有几块石头一般。而且就在高道明带队硬闯卧龙观那天,小道士们在水池里发现了一个被龙挖开的洞穴,说不定真的就是那条龙偷跑出去后吞食了刘大头的毛驴,被刘大头打伤后又逃回来的。即便如此,天元道长仗着自己是奉旨养龙也不愿意低头认错,他强词夺理道:“即便是我的龙吃了你的毛驴,吞食了毛驴身上的石头,那么龙的死也是因你而起。如果你不让毛驴背着石头下山,我的龙怎么会误食了石头而死呢!我看,你就是故意用毛驴引诱我的龙吞石头而死的。高大人,我可是奉旨在此养龙的,你看着办吧。”

  说完,天元道长竟然气呼呼地挥袖离去了。

  天元道长走了,留下高道明是左右为难,明知错不在刘大头师徒,可是谁怪他们走背运呢,即便是无意之中害死了皇帝的龙那也是要掉脑袋的啊!否则,怕是自己都要受到牵连。

  想到这里,高道明违心地判道:“罪犯马二毛利用毛驴诱惑卧龙观的龙吞下石头而致死,证据确凿,判马二毛死刑,秋后问斩!”

  听完高道明的宣判,刘大头师徒二人忍不住是抱头痛哭。眼看着徒弟被衙役们押走了,旁边有看不下去的人就给刘大头出主意,说:“你也别在这里哭了,你到京城告御状去吧,没准皇帝开恩能饶恕你徒弟不死呢!”

  刘大头一想,也罢,就豁出去这条老命,进京告御状!

  为了救回徒弟的性命,刘大头不惜低价变卖了自己家的房子凑足了盘缠,义无反顾地进京去了。

  刘大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进京,别说是找皇宫告御状了,他刚一进城不久就迷路了。就这样,刘大头在京城里足足转了三天,却连皇宫的门朝什么地方开都没有弄明白。

  刘大头急了,他也不管是不是皇帝了,见到官轿就磕头,诉说自己的冤情。但是,大多情况下都被官员的护卫和兵丁驱赶开了。

  这天,刘大头远远地看着路上又来了一顶官轿,他决定豁出去了。趁着兵丁们不注意,刘大头猛地冲到官轿前,高呼一声:“冤枉啊!”便一头跪倒在地,脑袋撞在路上的石板上顿时间血流满面。

  要说,也该着刘大头走大运,轿子里面坐着的人正是唐懿宗李漼。

  原来,这天唐懿宗李漼想要了解一下京城百姓的生活情况,便穿上了手下一个四品官员的官服,坐着轿子来到了大街上。见到刘大头鲜血直流,口中大呼冤枉,李漼便示意让轿子停了下来。

  李漼让刘大头将状纸递上来,刘大头顿时就傻眼了,他哪里知道这告状还要写状纸呢。刘大头反正是豁出去一死了,他也不管李漼愿不愿意听,便一口气把卧龙观的龙如何吞食了自己的毛驴误食了石头而死,县令高道明又如何宣判了徒弟马二毛死刑的前后经过一一道来。

  还真让刘大头给碰着了,李漼最近这段时间正因为那个天元道长的事情上火。

  原来,这个天元道长自称能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他花言巧语骗取唐懿宗李漼的信任后,高价从外国买回来四条大鳄鱼。李漼也只见过中国的猪婆龙(扬子鳄),他从来没有见过体长能达到四五米长的猪婆龙,所以便真的以为天元道长还有些法力,于是又拨给他一大笔银子让他修建了卧龙观。那天元道长本来就是一个只会花言巧语的骗子,并没有什么本事,他用鳄鱼血和各种名贵药材熬制成丹药来供给李漼服用。那条大鳄鱼正是不肯忍受经常被采血的疼痛,才挖洞逃走了的。只是李漼服用了这些丹药后精神状况反倒不好了,经常犯困,性能力也大大减弱。所以,李漼才对天元道长有了不满。

  听完刘大头的诉讼,李漼感觉到县令处事过头了。于是,李漼喊过身边随行的官员,小声吩咐道:“传我的旨意下去,让他们重审这个案子,一定要秉公办理。”说完,李漼挥手起轿,不再理会刘大头。

  刘大头还想要拦轿子,早已被随从的官兵架开。

  一个官员对刘大头说:“你的案子我们大人接了,回去等好消息吧。”

  就这样,刘大头迷迷糊糊地离开了京城回家里去了。

  果然,没过几天,接到圣旨的高道明重审“死龙案”。

  这一次,有了皇帝的圣旨,高道明再也不用害怕天元道长了,他不仅当庭宣判马二毛无罪释放,还罚了天元道长五十两银子,作为赔偿刘大头和马二毛的损失。而天元道长因为失去了唐懿宗李漼的信任,朝廷里断了卧龙观的银两供应,不久后,卧龙观的大小道士们都树倒猢狲散,各自走人了。

  而卧龙观里的四条所谓的大龙,因为没有人喂养,又没有办法逃脱出来,也都先后死去,只剩下四副白森森的骨架。

20、第20篇

  包拯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

  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任为县令,即刻上任。走到半路,包催得知父亲告老还乡,便赶来相送。

  包公见了很高兴,说:“你与为父正是顺路,咱们不妨一同乘船上路,也省下一半路费。”

  包催只好打发走自己乘坐的官船,与包公同乘一条船前去赴任。路上,包公问起包催的为官之道,包催毫不含糊,说自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清官。包公沉吟道:“做清官可不容易啊!”

  父子俩一路走,一路聊,不觉船行到清江口。一位渔翁听说包公告老还乡路经清江口,死活要送他一条清江鲫鱼。包公见渔翁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但悄悄吩咐下人临走时留下几钱银子,算是买鱼钱。

  清江鲫鱼味美肉鲜,天下闻名。包公命下人拿去厨房炖上,不想过了半天,去厨房端鱼的下人慌里慌张地跑进来,说他刚才去厨房端鱼,不料却发现鲫鱼不知道被谁偷吃了,只剩下一堆鱼骨鱼刺。

  包催一听,勃然大怒:“这一定是下人们馋嘴,偷吃了鲫鱼。”可是下人们都说自己没有偷吃。包催一时无法,望着包公。谁知包公却平静地说:“你身为县令,如果连一个偷鲫鱼的案子都断不清,还能去治理一方吗?”

  包催面露羞色,他在船舱中踱了一会步,便命令下人们一一接受询问,要讲清在鲫鱼被窃的半炷香工夫里,他们都在哪里,有谁为证。结果,包催发现有三个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一个是炖鱼的厨子,一个是丫鬟小柳儿,一个就是端鱼的下人。

  厨子说他一直在厨房做菜,只在鱼快熟时离开了一小会去方便。丫鬟小柳儿则说她有些晕船,那会儿独自一人在船头透气。而端鱼的下人说自己一直侍侯在船舱外,去端鱼的时候发现鱼已经被人偷吃了。

  包催一时犯了难,三人均有作案的时间:厨子可以利用他一个人在厨房的便利,从容偷鱼;丫鬟小柳儿有可能利用厨子出去方便的时候进厨房偷鱼;端鱼的下人更别说,他完全可以在端鱼的时候偷吃。包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思忖半天,想不出办法,一时性急,命令随从:“给我打,我看是他们的嘴巴硬,还是板子硬。”随从不顾三人的哀求,刚想举起板子下手,就听一声怒喝:“住手!”

  只见包公黑着脸,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他训斥包催:“我以为你有何高明手段,原来不过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用板子审案的官全是昏官庸官,你连一件窃鱼案都要借助板子,以后如果遇到大案,岂不是每次都要动大刑?与其让你留下无数冤案,给我包家丢脸,还不如不去做这个县令。”说着,包公拿起包催的官印,就要丢进水里。

  包催赶紧上前跪倒:“父亲,我错了,是我一时性急,请父亲放心,我在一天之内定要断清此案,否则我自己把官印归还朝廷,脱下官袍,回家种田。”

  包公见包催言辞恳切,才收起怒气:“也好,就看你一天之内如何了断此案。”

  包催来到厨房,翻看了盘中剩下的鱼骨,思忖半天,突然眼前一亮,急忙端着盘子来到包公房中,说:“父亲,我找到了一处疑点。”包公忙说:“说来听听。”

  包催指着盘里的鱼骨说:“常人吃鱼时,要十分留心鱼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是看看这个盘中,鱼刺根根不少,上面鱼肉皆无,鲫鱼被偷前后不过短短半炷香工夫,什么人有如此本事,能在眨眼间把这么大一条鲫鱼吃得干干净净、骨肉分明?这不是太奇怪了吗?我想,这盘子里的鱼根本不是渔翁送的清江鲫鱼,偷鱼的人一定是先把鲫鱼偷走,再用早先吃剩下的鱼骨冒充。”

  包公听后,捋须点头说:“不错,你的洞察力还不差。”

  包催说:“既然偷鱼的人还没机会吃掉鲫鱼,我想鱼一定还藏在船上。”他立即下令让随从搜船。不料把船翻了个遍,仍没有发现鲫鱼的影子,包催又被难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被一条小小的鲫鱼弄得灰头土脸。包催心里烦恼,一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这时正巧夫人进舱,见砚台翻倒在桌上,便问:“是哪个丫鬟如此粗心,打翻了夫君的砚台?真是该打。”

  “夫人不用生气,砚台是我自己打翻的……”包催心不在焉地说着,突然,他脑海里仿佛划过一道闪电,心里一阵亮堂。

  包催兴奋地赶到包公舱内,说:“父亲,我已经找到了偷鱼的人。”

  “哦,是谁?”包公问。

  包催微微一笑:“请父亲恕罪,那个偷鱼的人,就是父亲您。”

  “为什么说是我?”包公饶有兴趣地问。

  包催胸有成竹地说:“刚才我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夫人便怀疑是丫鬟打翻的,这使我想到,我们总是责怪下人犯错,却不想我们自己同样会犯错。其实鲫鱼失窃当时,除了三个下人,还有一个人也有作案的时间,这人就是父亲您。当时您曾经出去过一会,可我却根本没有怀疑您。搜船时,全船也只有父亲您一人身上没有被搜。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父亲您穿的是宽袍大袖,平时您都是垂着袖子,可自从丢鱼后,父亲却一直把袖子拢在一起,因此我断定,鲫鱼一直都藏在父亲的袖子里。”

  包公听完哈哈大笑:“不错,鲫鱼是我偷的。”说着,他垂下袖口,一条半熟的鲫鱼从袖子里掉了出来。

  原来,包公见包催虽然志向远大,却有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于是他临时想了个主意来考验包催的断案能力。如果包催断不清此案,包公将会上书朝廷,收回包催的县令之职,免得天下又多一个昏官。

  包催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上任后勤勉自爱,善治政事,终于成了像包公一样的清官。

21、第21篇

  北宋末年,江南士子剧如缓中了进士以后,被分在新设置的礼局供职,管理皇家文物。这是一份闲差事,没有多少好处可捞。这让一心想当官的剧如缓,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料不到的是,就是这份闲差事,却给剧如缓的仕途提供了一个转机。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收藏古器成风,上自皇帝宰相,下至乡绅墨客,对先秦铜器无不珍爱。徽宗赵佶更是嗜古成癖,驱使天下臣民为其搜罗青铜器,礼局收藏的青铜器竟达六千余件。这些青铜器中自然是鱼龙混杂,不乏赝品。闲极无聊的剧如缓就用研究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打发时光,渐渐地就研究出了名堂。一次洛阳令送来一件铜鼎,因他平时不走朝中权贵蔡京等人的门子,硬被他们斥为“拿赝品糊弄圣上”。剧如缓认出并非赝品,且旁征博引,终为徽宗争下一件珍品。徽宗大悦,正好唐州令报了丁忧,徽宗就让剧如缓补了唐州的缺,以示褒奖。

  剧如缓与前任办理交接的时候,见常平仓里满当当的装满了谷子、小麦,顿时眼睛一亮,心里冒出了一个主意:既然皇帝拿古器当宝贝,我何不投其所好,拿常平仓里的粮食做篇文章,争取更好的前程。

  果然不出二年,剧如缓就弄到了一件货真价实的青铜器,因为献宝有功,竟然得到了徽宗的亲自接见,并许诺一旦有合适的位置,就给他官升一级。

  剧如缓心花怒放,随时准备高就。料不到的是,这年初秋连降暴雨,导致唐河泛滥成灾,沿河二县九镇四十六村尽被淹没,房倒屋塌,庄稼被毁,生灵涂炭,一片狼籍。洪水刚退,剧如缓就立刻派人向朝廷报告灾情。

  北宋已经有了处理灾情的应急预案,名曰荒政,也就是报灾、勘灾、赈灾、善后等一套程序和措施。朝廷核实了唐州的灾情后,向剧如缓发了两份文书,一份是委任状,剧如缓以侍郎衔继续知唐州,领导救灾工作。一旦救灾结束,即回京城任职;一份是救灾指示:开启常平仓,放粮赈灾;开展“劝比”工作,号召富户协助官府共同赈灾。

  常平仓是国家的粮食储备库,平时广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此刻放粮,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然而剧如缓却压下这一条不提,只管大刀阔斧地劝比。

  劝比就是募捐,遇到灾荒之时,官府动员富户无偿赈济灾民。北宋时期,这样的募捐并非完全出自自愿,还带有官府强迫的成分。既然劝比是朝廷赈灾的常用手段,剧如缓自然要把它用足用活。他先让各县报出一份富户名单,然后在四乡贴出告示,再挨户通知这些富户,从即日起去指定的灾区开设粥厂,供应灾民,直到收了晚秋方准结束。

  此令一出,把富户们都吓了一跳。原来这次洪水把早播的谷子、玉米等农作物都毁了,只好抢种荞麦、红薯、萝卜等晚秋作物。可这些东西从种到收起码要两个月时间,哪个富户有那么多粮食,能供应灾民吃六十多天?但政令如山,不管情愿不情愿,多数富户还是按时立灶舍粥,救济灾民。

  没过几天,一些富户就吃不消了。他们既要从家里往灾区运粮,又要雇人烧火熬粥,实在是麻烦透了。难免牢骚满腹,那粥也就越熬越稀了。而那些灾民就更是怨声载道,僧多粥少,他们有时连一碗稀饭也吃不到。

  有个叫郭刚栓的灾民,上无老下无小,光棍一条。平时不爱务弄土地,只好舞刀弄棒,靠给别人看护庄稼混碗饭吃。这次受灾以后,没有庄稼可看,眼见就要挨饿,却有富户设了粥厂,不用干活就有人给饭吃,他倒比先前更舒坦了。可渐渐地他的肚子开始闹意见了,因为稀粥填不饱肚子,他就恨那些富户为富不仁。兴你不仁,就兴我不义,郭刚栓就撺掇那些饥民吃大户:我们把粮食弄到手,自己做稠粥吃,怎么样?竟然是一呼百应,当下就有百把人就近找了一个富户,不由分说闯进去扛粮食。

  这哪里是吃大户?分明是抢大户!恰好那天剧如缓下乡巡视赈灾情况,那富户就拉了郭刚栓拦路告状。

  剧如缓问明情由,立刻拉下脸训那富户:“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可你一个堂堂富户,自己吃香喝辣,却让灾民喝稀粥!灾民拿你一点粮食,你竟然来官府叫屈,不是找打吗!快滚!”训罢富户,又把郭刚栓等灾民安慰了一番,说你们自己想办法吃饱肚子,也等于为朝廷分忧解难了,很好很好。

  这样的判决,更加助长了郭刚栓吃大户的劣行,一时间吃大户之风在唐州迅速蔓延,吃得那些富户叫苦连天。有一个富户马员外,仗着儿子在朝廷为官,仗着护院的家丁众多,把以郭刚栓为首的灾民挡在门外,一粒粮食也不让拿。吃大户以来,郭刚栓还没有遇到过阻拦,顿时恼羞成怒,吩咐灾民给这富户一点颜色瞧瞧。灾民们顺手捡了砖头,折了树枝,与马家的十几个护院家丁打将起来。灾民人多势众,前仆后继,最终打败了马家的家丁,推倒了马家的院墙,不仅抢光了马家的粮食,还打伤了马老员外。此次大获全胜,很是助长了郭刚栓的威风,他一鼓作气,率领众人很快把唐州境内的富门大户扫荡了一遍。

  马员外拖着受伤之躯来州衙告状,连剧如缓也被指责了:“灾民已经演变成了暴民,劝比成了公开的抢劫,你身为一州之尊,为什么坐视不管?”

  剧如缓知道这马员外的儿子在京城也不是什么大官,不过是像自己先前一样,在翰林院当一个闲差。他一开始还有些客气,耐着性子对马员外说:“劝比是朝廷的救灾措施,地方有难,你们这些富户出点血就心疼了不是?你们如果肯多出点血,让灾民吃饱,他们怎么会变成暴民?老员外,你们也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马员外辩解说:“唐州地瘠民贫,又连年遭灾,所谓的富户并无多少积蓄,就是让他们户户倾家荡产,也难以把粥厂开到晚秋收获的时候。我就不明白,那常平仓本为应急而立,州老爷为什么就不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呢?”

  一见有人打常平仓的主意,剧如缓当即火冒三丈。也顾不得马员外的儿子是什么京官不京官,一拍书案站了起来:“你难道不知道,常平仓首先是为军备而立吗?一旦有了战事,将士们能饿着肚子打仗吗?为了国家的安危,还是先把你们这些富户的粮仓打开才是!”

  不料,把马员外支走没几天,郭刚栓也打起了常平仓的主意。原来,郭刚栓带领一帮子兄弟吃大户、分粮食,被大家拥戴着,渐渐就有了救世主的感觉。可他把富户的粮仓清洗一遍,依然不能解决灾民的温饱,这就闯进州衙,向剧如缓要粮食吃了。郭刚栓是个粗人,开门见山说:“唐州的富户再无粮食可取,我特来给老爷打声招呼,我们准备从常平仓取粮活命了。”

  剧如缓自然懂得饥寒生盗心的道理,也明白郭刚栓这些人已经沦为暴民,而跟暴民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他避开常平仓的话头,却环顾左右而言他:“你是说我们本地的大户已经吃完了?”

  郭刚栓说:“一个没留。不仅是粮食,我们还拿了他们一些值钱的东西换了粮食吃。”

  剧如缓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说:“本地的富户吃完了,那——”

  郭刚栓不傻,自然听出了州老爷的弦外之音,当即跪下磕了一个头:“谢老爷指路,小人明白了!”

  郭刚栓回去以后,挑了一帮泼皮胆大又精壮的后生,离开唐州,去外地吃起了大户。

  外地的州县可不管你什么灾民不灾民,只把郭刚栓等人当成劫匪看待。这伙人公然抢粮抢物,那好色之徒还趁乱骚扰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不是劫匪是什么?民众抵抗,官军围剿,杀得郭刚栓无处立足,竟然一路东窜进了大别山,占山为王,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寇劫匪。

  再说马员外的儿子接到家书,得知因为剧如缓的纵容,自己的父亲被灾民打成重伤,且灾民已经沦为土匪,当即就参了剧如缓一本。

  北宋末年,徽宗赵佶最头疼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金国虎视眈眈,边境不宁;二是宋江、方腊等暴民渐成气候,直接威胁朝廷。因此,一听说唐州的部分暴民已成匪患,不由龙颜震怒,马上派员抓捕剧如缓。

  没几天,剧如缓被押到皇城金銮殿。徽宗见了剧如缓,气得发抖,指着剧如缓的鼻尖说:“当年因为你剧如缓为朕认下一件珍品,朕就给了你一个知州;作知州不到二年,又被加封礼部侍郎。如此浩荡皇恩,你剧如缓不思报效,却净给朝廷添乱,怎不让朕失望!”

  徽宗叹了一阵气,说道:“唐州的水灾,面积并不是很大,只要你按照朝廷的赈灾旨意,劝比加上常平仓放粮,完全可以给灾民以温饱。可你为什么迟迟不开仓放粮,以至于激起民变!朕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坏朕的江山!”

  “坏朕的江山”,这罪名不轻!剧如缓冷汗如雨,憋了一阵,突然开口:“万岁,那常平仓是空仓一座,没有颗粒粮食,开也无用。”

  什么?不单徽宗,连满朝文武大臣都被震晕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质问:“你说什么?”

  剧如缓反倒平静下来,缓缓说出了原由。剧如缓想做更大的官,他知道走谁的门子都没有走皇帝的门子来得快。以自己的所长,投皇帝所好,一定能达到目的。因此,到任以后他不理民事,一门心思掘墓扒坟,四下寻找青铜器。唐州境内有古谢国遗址,是周宣王舅舅申伯的封地,应该埋有青铜器的。然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几乎是掘地三尺,除了找到两个锈迹斑斑的箭簇,竟没有一件像样的器物。没奈何,只好买通盗墓贼,花高价从黄河北岸买了一只春秋时期的铜钟。挖宝、买宝所用的大笔开支从哪里来?那都是拿常平仓的粮食换的钱!剧如缓有自己的小算盘,只要讨得徽宗的欢喜,掏空一座常平仓算什么?哪里会料到,突然就发了大水,冒出了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

  徽宗听得目瞪口呆,这么说,是因为我喜欢青铜器而坏了自己的江山?但是,皇帝老爷是不会承认自己玩物丧国的。他拍案而起,暴喝道:“你说那铜钟是你家传之物,朕才放心收下。如今又说是公款购买,岂不是欺骗朕么?还有那常平仓,没有朝廷命令不能打开,你却私自开仓,卖粮自肥,岂不是找死么!”

  研究青铜器的剧如缓被武士拉出去砍了脑袋。喜欢青铜器的徽宗,他的江山也就坐不稳了。没过一年,就有了“靖康之变”,徽宗和他的儿子,双双成了金人的俘虏。

22、第22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之手。李绅因此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但他其实是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绅家几代为官,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这样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生活基础的。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唐朝国子监分设六馆,每馆均设博士及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逐渐蜕变。野史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责,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其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听说后,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

23、第23篇

  东魏天平年间,在山东博兴县有一位石匠,姓张,人们都叫他张石匠。他的手艺,全国闻名。他雕刻的龙凤,活龙活现,各种动物、人物栩栩如生。

  张石匠妻子早亡,膝下有一女儿,父女两个相依为命。他的女儿叫秀娥,今年一十八岁,长得如花似玉,知书达理,贤惠聪明。来她家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秀娥却没有一个中意的。

  天平元年,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信奉佛教,要求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号召人们拜佛念经。

  当时,博兴县境内,要建一座龙华寺,雕刻佛像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石匠手中。

  张石匠到山区选好了石料,运到龙华寺,开始动手雕凿。

  当时监工叫做吴良心。他是知府的小舅子,为人可薄,心黑手辣,他依仗着姐夫是知府,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直到三十岁,也没有哪个良家姑娘嫁给他。

  为了早日完成工期,监工驱赶着大家,加班加点,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龙华寺终于建成,剩下的只有安奉佛像。

  由于佛像多,石匠少,进度比较缓慢,那吴良心就盯在工地上,不让石匠回家,日夜加班,吃饭的时候都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

  这一天,秀娥去给父亲送饭,迎面走来吴良心,他看了看秀娥,简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两只眼睛看了又看,不离秀娥的身上,秀娥羞得低着头来到父亲身边。

  吴良心跟着秀娥,来到张石匠跟前,嬉皮笑脸地说:“姑娘,多大了,找婆家没有?没有,我给你找一个?”

  张石匠看了,没好气的说:“不劳吴大人费心了,闺女有了婆家了?”

  “有了婆家?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这么有福气?”吴良心还是嬉皮笑脸地说着,用手去捏秀娥的脸。

  张石匠看了大怒,一把把他的手打开说:“放尊重点儿,滚!”

  吴良心讨了个无趣,愤愤的说:“张石匠,这闺女早晚是我的,别给你脸不要脸。”

  父亲吃完饭,秀娥收拾碗筷回家,走在半路上,突然,从庄稼地里跳出几个人来,手里都拿着刀,为首的就是监工吴良心。

  吴良心走上前,淫笑着说:“姑娘,怎么样,今天就和我回家成亲,亏待不了你。”一边说着,一边往上凑,伸出手来拉秀娥。

  秀娥一看跑不了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宁可死也不受辱。她抡起巴掌,照着吴良心脸上就是一个耳光。

  吴良心气极了,咬着牙说:“你竟敢打老子,来,把它捆起来,抬到我家去。”

  大家一起围了过来,就在这时,来了一位姑娘,一手拿着莲花,一手拿着拂尘,大声喊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欺负良家妇女?”

  吴良心看了看姑娘,面相方圆,弯眉细目,微翘的嘴角饱含笑意,真像仙女下凡。笑着说:“好,又来了一位,我都要了,给我把她也捆起来。”

  大家围过来,只见那位姑娘挥动拂尘,三下五除二,把那几个人打倒在地。走到秀娥跟前,给他解着绳索。

  吴良心看了从背后拿着刀悄悄地走过来。

  “恩人,小心”秀恶高喊了一声。

  那位姑娘连头都没有回,把拂尘往后一甩,那吴良心,倒退了几步,扑通一声仰面摔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张石匠带着几个人跑来,吴良心看了,指着张石匠说:“张石匠,你竟敢叫人谋害我,等着瞧。”说完带着大家一溜烟地跑了。

  张石匠来到姑娘面前,连连致谢:“谢谢你的救命之恩,不知恩人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我以后亲自登门道谢。”

  姑娘笑了笑说:“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是我份内之事,不必道谢。”说完,转身不见了踪影。

  所有的雕像基本完工,大殿里的释迦三尊像由张石匠亲自雕刻,也全部完工,只剩下一尊单体协侍菩萨像,还没有动工。

  孝静皇帝传来谕旨,三月三要驾临龙华寺拜佛。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了。

  吴良心听了,眼珠子一转,就把雕刻协侍菩萨的任务交给了张石匠。

  张石匠,选好石料,心里琢磨着怎样雕凿,这时,救自己女儿的那位姑娘出现在眼前,他挥动锤子和钢钎,日夜不停,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看着自己雕凿的菩萨像,会心的笑了。

  龙华寺里所有的雕像全部落座,州府的官员都来观看,吴良心跟在众人后面,来到了大殿里面,当他来到协侍菩萨前,吴良心看了,觉得面熟,仔细一看,不觉大怒,那尊菩萨像,就是那天打他的那位姑娘。他悄悄地来到他姐夫面前,凑在耳朵边细说了一遍。

  知府听了,命人把张石匠捆在寺内的一棵树上,知府指着张石匠说:“张石匠,你竟敢把凡人雕凿成菩萨,这是亵渎神灵,也是欺君之罪,应该满门抄斩,念你雕佛有功,砍掉你的双臂,让你的女儿到吴良心家中为奴。”

  上来两个刽子手,挥起大刀,照着张石匠的左右臂砍去,围观的人吓得都惊叫一声,闭上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张石匠的女儿,跑过去,伸开双手,只听见“咔嚓咔嚓”两声响,秀娥的两只胳膊被砍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张石匠大喊一声:“我的女儿,也昏死过去。”

  过了一会儿,秀娥两只胳膊慢慢的长了出来,大家都万分惊奇。这时,一位衙役跑过来说:“知府大人,你快到大殿里去看看,菩萨的双手没了。”

  知府来到大大殿里面,也惊呆了,只见协侍菩萨的双臂,不知去向。皇帝就要来了,再重新雕凿已经来不及了,知府找来能工巧匠,雕凿了双手,可怎么也安不上。

  三月三,皇帝来到了龙华寺,看了建筑和雕像,万分高兴,来到协侍菩萨面前,看到胁侍菩萨天衣褶纹流畅自然,璎珞疏密得体,姿态端庄秀气,连声称赞。

  又看到菩萨没有双臂,脸色陡变,问:“如此精美的雕像,为何没有双臂。”

  有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皇帝,皇帝大怒,吴良心判了死刑,知府也削去官职,发配到伊犁,永不录用。

  失去上臂的协侍菩萨静静的站在大殿里面,观看着沧桑的变化,一站就是几百年。

24、第24篇

  在焦作一带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俗称“鬼节”。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乱世多灾,老天爷也来祸害百姓了。一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数日未见停歇,沁河水暴涨,眼看要漫过河堤了。管理沁河河道的官员叫赵捏,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逐渐上涨的河水,心中乐开了花。他奸笑着对手下人说:“马上张贴布告,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物来抢修河堤。”

  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哪里还有钱财可出,但是赵捏不管这些,领着一帮家丁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见什么拿什么,有什么抢什么,猪、马、牛、鸡大小牲畜,小麦、玉米、小米、高粱五谷杂粮,都被赵捏抢进了府中。然而,赵捏并未用这些东西来抢修河堤,而是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把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高台上听曲饮酒,哪里管百姓的死活。

  河水终于冲垮了河堤,似猛兽般向四周村庄冲去。庄稼被淹,房屋倒塌。小孩冲走,大人淹死,到处哭爹喊娘,家家戴孝出丧。

  有一个姓王的后生,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目睹眼前的惨状,便找了几个人,准备造反。他对众人说:“当官的抢走了我们的财物,却没有来抢修河堤,致使河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当官的哪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我们与他们拼了吧!”

  众人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他们拿着铁锨,扛着锄头,举着钉耙,高喊着:“打死贪官赵捏,为亲人报仇。”向赵府冲去。不料,赵捏早有防备,他招集了许多家丁,个个刀出鞘,箭上弦。百姓们和家丁一场恶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王后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然而,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百姓们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赵府,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赵捏,一把火烧了赵府。

  据说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在洪水中和战斗中死去的亲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坟烧纸祭奠亡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在怀府八县流传开了,直到现在。

25、第25篇

  版本一: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它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

  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版本二: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于是,从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桂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26、第26篇

  从前,有一条蛇修炼一万年,修成了人身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变成一个最勇敢的人,怎样向蓝格公主献殷勤。是的,蓝格公主是王国里最漂亮的女人,只是太骄傲。她对有钱有势的人有时也难开金口,对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睬不理,只和蛇妖和她谈得来,说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蓝格公主的丈夫是铁功将军,他一付贵族的派头,喜欢打猎,他那支打猎的队伍,说老实话,我们是比不上的。狗和鹰忠实为他效劳,还有狡猾的狐狸,会跳的兔子,尖嘴巴乌鸦,各显其能,忠心耿耿为他服务。一句话,铁功将军有一支无敌的打猎队伍,蛇妖也怕他三分,是不是什么都不如他呢?

  不!蛇妖想过很多办法,试过好多次,要消灭铁功将军,都失败了。蓝格公主决心助他一臂之力,她两眼翻白,两手发瘫,病倒在床上,丈夫吓坏了,急得团团转,不知道怎么医治。

  “别的什么都没有用,”蓝格公主说,“只有狼的奶可以治我的病,我要用狼奶洗澡冲身子。”

  丈夫带上打猎的队伍,去找狼奶,他发现一只狼,狼一见到他,就跪到他脚下,可怜巴巴地央求:“将军大人,饶了我吧,你叫我干什么都行。”

  “把你的奶挤出来!”

  狼挤出奶,还送了一只子狼给将军,表示感谢。将军把狼崽子养起来,把狼奶送给妻子。妻子本来希望大夫一去不回来,可偏偏他活着回来了。没有办法,蓝格公主只好用狼奶洗澡,冲了身子,从床上起来,什么病也没有似的。丈夫高兴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蓝格公主又病倒了。

  “什么药也不管用,只有熊奶能治我的病。”夫人说。

  将军带上打猎的帮手去找熊奶,熊发现大事不好,赶忙跪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央告:“饶了我吧,你叫我干什么都行。”

  “好,把你的奶挤出来。”

  熊马上挤出自己的奶,还送了一只小熊给他,表示感谢。

  将军又回到妻子身边,没有损一根毫毛。

  “亲爱的,你再办一件事,最后一次证明你的爱情。你弄些狮子奶来,我就不会病了,还能唱歌给你听,天天同你开心。”

  为了使妻子健康和高兴,将军去找狮子。事情不好办,狮子是一种怪兽,他带上打猎的队伍,狼和熊满山奔跑,老鹰飞到天上,仔细观察每一个树丛。狮子像一条顺从的鱼,跪到将军面前。

  将军弄到了狮子的奶,妻子的病好了,高兴了,又要求丈夫说:“亲爱的,我现在病好了,想再漂亮一些,磨坊那里有一种魔粉,要开十二道门,开十二把锁,拐十二个弯才能找到,你想办法弄来。”

  将军去了,看来运气不错。他来到磨坊,锁自动开了,门也自动开了,他拿了些魔粉往回走,走出磨坊,可是打猎的帮手没出来,留在里面了。有乱蹦乱跳的,有哇哇叫的,有用牙咬门的,有用爪子抓门的。将军站了很久,等他们出来,没有等到,只好自己一个人怏怏不乐地回家。他肚子里难受,心也凉了。回到家里的时候,妻子正在忙来忙去,兴高采烈,显得年轻漂亮,蛇妖成了院子的主人!

  “你好,伊凡将军,我向你致敬,自己吊死吧!”

  “等等,蛇妖,”将军说,“我听你的,但是我不愿意窝窝囊囊地死去。你听我唱三支歌。”

  将军唱了第一首,蛇妖听得津津有味。乌鸦只顾啄死了的野兽,没有中圈套,对将军喊:“再唱,再唱,将军。你的队伍冲出了三道门!”

  将军唱了第二首,乌鸦叫喊着:“再唱,再唱,你的队伍冲出了九道门!”

  “够了,别再唱了!”蛇妖发出咝咝的响声。“伸出脖子,上吊!”

  “听我唱完第三首,蛇妖。结婚前我唱过这首歌,临死我也要唱一遍。”

  将军唱完第三首,乌鸦又叫起来:“再唱,再唱,伊凡将军,你的帮手在砸最后一把锁!”

  王子唱完歌,伸出脖子,最后一次大声说:“永别了,人们呵!永别了,我的打猎的队伍!”

  打猎的队伍平安归来,急急忙忙赶到了,把蛇妖咬成了好多节,鹰和乌鸦啄死了蓝格公主。将军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领着打猎的队伍活了一百年。

27、第27篇

  有一户人家,男的叫张田,老婆生了个闺女,名叫张甲英,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富裕。张甲英三岁的时候跟牛家村的郭和家的孩子定了娃娃亲。

  张甲英四岁的时候,她妈妈得病了,一天比一天严重。有一天,发了一次魂,醒过来后,望着满屋跑的小女娃,对她男人说:“我这病好不了啦!我死了,别的没什么牵挂,就是这孩子还没拉扯成人。你看在我们夫妻一场的面上,好歹别慢待了她,等她出嫁的时候,把我的嫁妆,和掐辫子的体己钱都送给她。”说着,泪扑簌扑簌的掉了下来。不到一个时辰就死啦。

  张田给老婆守了一年孝,第二年又娶了一个老婆,二老婆也给他生了个女儿,取名叫张锦绣。张锦绣也定了娃娃亲,许给了朱家村的一户人家,那娃娃名叫朱小富。

  张田想着接发妻子临死前的嘱咐,不让二老婆动她的嫁妆和体己钱。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十五年过去了,两个闺女都长大成人,两个婆家的媒人都来说了,要明年接过门。

  可是张田还是没能看到两个闺女办喜事,年底的时候,得了急病死了。

  老丈人死了,两个女婿都来吊孝。

  这时,牛家村的郭和发了一笔横财,一下子阔起来啦!这次他儿子给丈人吊孝,骑着马,后面跟着支使的。

  而朱家村的朱小富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不会支支巧巧,穿戴也不好。丈母娘看在眼里,心里就不高兴起来。

  她想:自己的闺女嫁给朱小富这样的,那还不得跟着吃苦?张甲英的女婿那样富有,嫁过去就是吃香的喝辣的,还有人伺候,多享福。想着想着就给她想到一个坏主意。

  等到了张甲英出嫁那天,甲英的女婿来接,好几班吹手,吹吹打打,张甲英的后娘就把自己的女儿张锦绣给装扮起来,送进来娶亲的花轿,脸张甲英娘给她留的嫁妆和体己钱都给拿走了。

  过了些日子,朱家村的朱小富也来娶亲,没有吹手,只有一乘破轿子。后娘把张甲英送上轿子,给她一个旧箱子,一个旧柜子,做嫁妆。

  朱小富虽然是个老实的庄稼人,却勤劳,早起晚归的种庄稼。旱天就浇,有草就除,粮食比旁人打的都多,小日子越过越强。

  牛家庄的郭和呢?自从发了横财,忘了本啦!不教导儿子,任凭他吃喝嫖赌,什么营生也不干。没过三年,把那点家产败得差不多了,后来又因赌博摊上了官司,那些家产就搞得丁点都不剩。到末了,郭和又气又饿,死啦!他儿子见没人管,把媳妇张锦绣给卖到妓院了。

  到如今,张锦绣她娘才后悔得不行了。

28、第28篇

  从前有个沈万三,在家乡昆山周庄镇造了一幢七进深、有七座跑马楼的大厅,总称"沈厅"。

  沈厅最前面是仪门楼,高两丈,全部用水磨青砖雕刻砌成。中间五层,都用雕刻着人物、花卉、楼台等的砖雕来镶砌。

  沈万三为造这仪门楼,特地用重金请了无锡擅长砖雕、闻名江南的泥水匠蒋亚来雕刻。蒋亚这个人,自以为手艺高,十分自大傲气。他一到沈万三家就提出要单独给他一个工场,不准其他匠人师傅和他一起于活。沈万三慕他的名气,一口答应。

  开工不多久,忽然来了一个衣衫褴楼的老头子,对沈万三说:"我叫向阿祥,从小也做过泥水匠,能不能留我在此做做小工,让我混口饭吃?”

  沈万三看他老实,便点头答应,安排他做下手杂工。

  几个月后,仪门楼外壳砌好,单等蒋亚的砖雕搬出来装嵌上去。蒋亚设计的砖雕,共分五层,每层用六块水磨青砖联刻成一幅浮雕。第一层是"状元及第";第二层刻的是"潘矶访贤";第三层是"鹊梅登枝";第四层刻的是"昆仑寿星";第五层刻的是"独占花魁"。这些砖雕一搬出来,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

  蒋正蛮得意,亲自指挥用明矾、糯米把砖雕逐一拼接嵌砌。向阿祥也夹在里面搬递刻件。哪晓得蒋亚一看见这个老头子,嫌他手脚慢,不要他动手,要他下去。

  向阿祥不肯下去说:"真怪了,主人不嫌我,你倒嫌我!”

  蒋亚发火了,指着浮雕说"要是失手打坏了,你赔得起吗?"向阿祥说:"你技艺再高,总有个价,倘使碰坏了,我愿把工细抵偿。”

  蒋正看阿祥硬劲要干,就故意加快嵌砌。想难倒向阿祥,一层、二层接连上去,当砌到第三层时,向阿祥刚接到一块砖雕,还未朝上递去,蒋亚就开口骂了:"你是死人还是活人?"慌得向阿祥赶忙单手托砖,举过头顶朝上送。哪知蒋亚又不弯了腰来接。反而手一伸,喊:"快送上来!"向阿祥一慌,一失手"呕哪"一响,砖雕落地,跌成碎片,蒋亚暴跳如雷,大骂不绝。

  向阿祥这时反倒笃笃定定,说:"碎了,我赔。”

  蒋亚指着余下五块砖雕说:"要赔得全赔!”

  "碎了一块,却要全赔,有这种道理?"向阿祥走下脚手架,找到了沈万兰,讲明了原委。

  沈万三过来劝解说:"蒋师傅,看在我面上,你重刻一块,工钿照补好了。”

  主人出来打圆场,照理蒋正可以领情让步了,谁知他横起眼说:"沈相公,你说得太轻飘了!要知道,这些联刻砖雕一气呵成,跌碎一块,其余几块就配不起来了,要我重新补雕,就是黄金堆成山,我也无能为力。”

  沈万三一听,也着急了说:"照此说来,这第三层的雕刻就砌不成了!”

  蒋亚爬下脚手架,洗洗手说:"除非仙人,才有本领补救。”

  向阿祥看沈万三急虽急,对自己并无半句埋怨,不觉心里感激,拱着双手说:"沈相公,事情由我而起,我有责任,蒋师傅也不必发火。我学过泥水匠,也会一点儿砖雕,只要给我红烛一斤;就在今夜开个夜工,让我补刻出跌坏的砖雕,可好!”

  蒋亚一听,只是冷笑。沈万三将信将疑,只好说:"那你就试试看吧!”

  向阿祥领来红烛和青砖,邀了几个做下手的同伙,在工棚里饮起酒来。其他人都担心地说:"你闯了这样大的穷祸,看你还这样笃定!”

  "不用急,我一吃饱老酒,兴致来了,正好干活。”

  一顿老酒,直吃到月照东墙,其他朋友吃得醉醺醺散去,向阿祥也已醉意十足。这时,他立即点亮两支红烛,把棚内照得通明雪亮。只见他坐近青砖,不用画稿,就操刀雕凿,铁錾如飞,一直响到四更敲过。

  天亮以后,向阿祥搬出雕好的那块砖雕,来见沈万三说:"请沈相公验看。”

  沈万三一看,拍手叫好。上工的匠人得讯后,也都来观看。只见刻得枯枝纵横,红梅朵朵,有的含苞,有的绽开,枝头几只喜鹊,神态各异,片片鹊翎,细得就像头发丝。和蒋亚刻的一比,顿时把蒋亚比了下去。

  工匠们抬着向阿祥的砖刻,和蒋亚的几块砖刻一齐砌上仪门楼的第三层,左右巧合,纹丝不差,真是神技。

  等到蒋亚走来,立在仪门楼下,看着阿祥补刻的砖,暗暗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终于认出来,这种砖雕只有出自苏州香山匠人之手。他连忙整整衣帽,拉着沈万三说:"我甘拜祥伯为师!"谁知找来找去,再也找不到向阿祥了。

  原来这向阿祥就是赫赫有名的酒鬼祥师傅,是香山帮匠人里的一只鼎,有道是:学到老,学勿了、他为了学习蒋亚的技艺,故意扮着穷老汉来做小工的。

  "沈厅"的仪门楼中层,至今还保留着一组"鹊梅登枝"的砖雕,当中有一块最为精美的,就是当年向阿祥的"醉雕"。

29、第29篇

  一年,村里发生大水灾了。一场暴雨后,海水漫过了整个村庄,海水退去后,甚至连房子砖瓦上都浸上了一层白白的盐渍。那天起,村里开始发生怪事,先是鸡蛋莫名地消失,再是养的鸡鸭不见了。

  阿甘西坐在家里的木凳上,捉弄着爸爸送他的小伯劳鸟,听见外面村民的哀声怨气。

  “啊,我的鹅啊!”村头的老妈妈哭着喊。

  “怎么了?”有人问。

  “昨天我去鹅圈,发现辛辛苦苦养的几只鹅不见了……”老妈妈说着声音有些哽咽。

  人群哗然。阿甘西紧紧跟着爸爸,随着人群来到老妈妈的鹅圈,看到地上留下的一条蛇道。晚上,阿甘西吃饭时,问爸爸,“爸爸,那是什么?”

  “嗯……是蛇呢,阿西害怕吗?”爸爸给阿西盛一碗稀饭,说。

  “阿西可不怕呢!”阿西攥攥拳头,一口气喝完稀饭,抱着自己的小猫睡去了。

  那天晚上,阿甘西被喧闹声吵醒,他睡眼惺忪地起来,看见窗外聚集了很多人,爸爸也在里面。他下床,裹着一条薄棉被,还没走过去,就听见一个人有些害怕地大声喊,“找到妖怪了!一起去杀死它!”

  一排排的火把朝村外一片茂密的山林飘去。阿甘西偷偷跟着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后面,终于看到人们所说的妖怪,他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蛇。

  石洞被火把映得闪亮,一角蜷着一条足有三丈长的巨蟒,它的肚子异常巨大,鼓鼓囊囊不知道装着些什么。巨蟒被火把吓到,红色的眼睛盯着众人,吐着信子,发出威胁的警告。

  “杀死它!它肚子里肯定装着我们丢失的家畜,这么大的肚子,足以塞上一头牛了!”

  一个村民大声嚷嚷起来,首先把火把狠狠地砸过去。众人终于举起手里的叉子和棍棒打过去,咚咚咚,大蟒很快被打死了。那天,大蟒的尸体被抬到村里,处理了内脏,用木棒撑住腹腔,风干做成了一件让人得以自豪的劣质标本。

  谁也没注意到山洞的角落里还有一条伤痕累累的小蛇,除了阿甘西。他偷偷地把小蛇带回家,拿出家里的消炎药,碾碎敷在它的伤口上,又用布条小心地包上,把小蛇放在一个纸盒子里,藏到床下。小蛇奇迹般地有了好转,身子扭动,在盒子里游来游去。

  阿甘西乐得跳起来,想到小蛇的食物,又发起愁,他不知道这么小的蛇吃什么。于是他从家里的鸡窝里偷出鸡蛋,放在小蛇面前,但鸡蛋对小蛇来说大得吓人。阿甘西就跑到林子里,偷出鸟蛋喂给小蛇,小蛇居然开始吞食。小蛇进食的那天,阿甘西给它取名:幸运。

  村里的捕蛇风波一过,顿时变得冷清起来,只是那条怪物一样的标本还是常常变成大家聊天的话题。可平静的日子还没到一年,村子里又发生了一起绵羊被袭事件。

  村子里重新喧哗起来,所有人聚集到案发现场,只见一地的羊毛和一摊殷红的血迹。有些人咒骂起来:“这些鬼东西居然还敢来,杀死它们!”

  阿甘西从林子里回来,看到这一幕,咬了咬牙,“你们说是蛇吃的,可是有谁看到是蛇了吗?”

  这句话响起,就像在沸油里浇上水,人群一下炸开了锅。

  “怎么不是蛇干的,上次的那个大蛇可以把牛轻而易举地吞了!”有人不满地喊。

  “蛇吃东西不会是这样的!”阿甘西面对众人灼灼的目光,大喊。

  “蛇嘴里的獠牙是干什么的,难道是玩具吗?”有人笑出了声。人群一阵哄闹。

  事情没有落幕,第二天,村长家的羊一下消失了三头。

  村长把所有人集聚到村口,指着那具风干的蟒尸,说,“看来上次我们没有把蛇除干净啊,这次让我们继续清理这些恶魔!”

  大家随声附和。那几天,每晚都有火把飘来飘去。阿甘西从窗户偷看。地板上的幸运嘶嘶的吐着信子,两只红色的小眼盯着阿甘西,慢慢攀到他的面前,缠绕在他腿上,此时的幸运身子有阿甘西的小腿粗。随着幸运的长大,阿甘西不得不趁空闲时间捕捉更多的小兽。

  “幸运,你想妈妈吗?”阿甘西摸着它的头,小声地说,说罢,他从背包里掏出捕来的老鼠喂给幸运,看着嘶叫着游过去的幸运,心里莫名地难过。

  事情有些出乎意料,几天的搜寻,并没有捉到几条蛇。大家疑惑地聚在一起,商量意见。

  “上次的蛇好像是洪水从附近的那座鬼岛冲来的!”村长激动地喊,“那座蛇多到吓人的岛大家也都知道,跟我们村子只隔着一片海面,那些蛇很可能游过来!”

  所有人恍然大悟,却马上愁眉苦脸起来,“那座岛上的蛇要是不停地袭击村庄怎么办啊?”

  “我昨天向镇子里报告了,他们很重视,发下了一些物资,作为捕蛇的奖励,所以我们要去那座岛把它们的老巢烧掉!捕100条蛇,奖励鸡蛋和面。”

  这句话一出,大家全都忍不住了,恐惧被诱惑打败,所有人拿着硫黄、铁叉、汽油,坐上小船,去了那座蛇岛。每天傍晚,人们从村里出发,早上回来,必定带回大量的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

  随着幸运的长大,庞大的身体藏在床下,经常发出声响,使得阿甘西不得不养了几只兔子和小鸟用来掩盖它的行迹。阿甘西不知道还可以瞒多久,他想是不是该放幸运回到丛林?

  “幸运,如果你走了,会不会想我?”阿甘西抱着它问。

  两天后的晚上,趁着大家去鬼岛捕蛇的空,阿甘西把幸运装进一个麻袋中,拖着一步步地走向村外。那晚的月亮被蒙上了黑纱,周围静得吓人,阿甘西索性把幸运扛在身上,沿着海边向村外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山林赶去,刚过了村口,突然听到一阵细碎的声音。

  他一惊,忙停下来,躲到树后。

  “你们快点,还有好多袋啊。”声音模模糊糊地飘来,居然是村长的声音。阿甘西惊讶地捂住嘴巴,探出头,借着若有若无的光,看到几个黑影扛着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运到船上。

  “不错啊,等卖掉这些蛇,少不了你的钱,对了,可别让人发现了!”一个嬉笑的声音响起。

  “不会的,他们都去捕蛇了。”村长应和着说。

  阿甘西愣在原地,他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汪汪汪!”黑影的方向突然传来狗吠,大得吓人。

  “谁!”村长和另外几个身影几乎同时叫出了声。看见朝自己飞驰而来的猎狗,阿甘西猛地反应过来,转身迈开打颤的腿朝附近的林子跑去。他身上背着幸运,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幸好前面就是林子,他钻进去,藏到一块长满杂草的凹地里,紧紧地捂住嘴巴,尽量压低呼吸声。

  猎狗紧随而至,突然发现猎物不见了,在周围嗅起来,远处的那个人也快要到达,阿甘西甚至能听见那砰砰的脚步声。攀在阿甘西身上的幸运突然腾地从阿甘西身上爬下,急速地窜出凹地。

  “幸运!”阿甘西急忙压低声音喊,但是只一瞬幸运就消失在他眼前。

  紧接着,阿甘西听到一阵异常惊悚的狗吠,紧接着有人赶来,有些惊慌地大骂一声,迅速地跑远了。

  阿甘西爬出去,看见猎狗在幸运的绞杀中奋力挣扎,带着幸运朝自己砸来,然后阿甘西就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一早,采药的村民发现昏迷在凹地里的阿甘西,赶忙逃回村子叫人,等阿甘西的爸爸带着村民慌乱地赶来,看到阿甘西昏倒在地上,身子上攀了一条大蟒,朝着众人吞吐信子,仰起头做出攻击的姿势。它旁边躺着一只身子扭曲变形的大猎狗的尸体。

  阿甘西的爸爸红了眼睛,拿起手里的砍刀就朝幸运扑过去。刷的一声,在它身上划出一条血淋淋的伤口。幸运摇摇头倒下,血染了阿甘西一脸。

  “爸!不要杀它!”阿甘西恍恍惚惚醒来,看到这一 幕,惊得大喊,“是它救了 我!”……

  阿甘西被救回去后,把前一天晚上看到村长和那些人做的事告诉了大家,一开始没有人相信他,后来联想到那条被幸运绞死的猎狗,那可是村长好不容易搞来的牧羊犬,大家才慢慢相信了。

  在众人的压力下,村长终于承认了,第一次捕蛇后,他意外知道了蛇的价值,为了牟取暴利,他就自编自演了“蛇吃羊”的一幕……

30、第30篇

  东汉时,大将班超被派往西域进行联系。他和随从先到了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十分敬重,热情款待他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对他们冷淡了。班超发现不对劲,就派人去打听情况,发现是他们的敌人、北方的匈奴派了比他们更多的人来联络鄯善的国王,这使国王十分为难。

  于是,班超召集同来的36个人一起商量这件事。班超说:“我们都面临很大的危险,匈奴人才来几天,国王就对我们冷淡了,再过几天恐怕就要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人了。要那样的话,我们连骨头都剩不下了。到了这样的关头,我们只有拼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今夜就潜入匈奴人的住地,把他们一起消灭。只有这样,鄯善国才能诚心诚意地归顺汉朝。

  当天夜里,班超他们以少胜多,消灭了匈奴的使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也流传开来。

  在民间,老百姓又将这句话更加口语化了,变成了不进老虎洞,逮不住虎仔子。用来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敢于冒大的风险。

31、第31篇

  东昌府北五十里处,有一段家庄。庄里有位大汉,叫段景住。身高九尺有余,自幼习武,为人豪爽,仗义大方,尽交些江湖好汉。少年时,一家三口人,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还要接济比自家更穷的人家钱粮。江湖朋友给他送了个绰号叫"金毛犬段景住"。可惜好景不长,父母双双急病身亡。从此他一人飘流江湖,贩马为生。他能识得优劣马匹,时常国贩马,赚些钱财。有时断了花销,也随江湖武友干些黑道上的事儿,但从不断一般商人和穷苦人钱财。

  话说宣和五年春,他从口外贩来数匹好马,卖了几匹,剩下两匹宝马,不愿去卖。一天,听人说离祝家庄十里有个东岗镇,谁也不敢到那赶会卖马。他说:"怕球,老子偏去,看谁能把老子鸟咬掉!"

  这时来到东岗会上,把两匹马拴到牛马市两棵白杨树上。单等人问价,可是等了两个时辰,无人问津。他在马前马后转着说:"都说东岗会上有鬼,真是话不虚传,竞无一个人识马!"他一连念叨数次。突然过来一位红头发长红痣的胖大汉子绕两匹马转了一圈,看看蹄毛,尤其对那匹身高过丈,火炭一般红毛,四只白蹄,仰头"咴咴"大叫的马,看得十分仔细。又端详了一匹个儿不高,一身全白毛,四只黑蹄,一双红眼的马。胖大汉子一指那匹红马:"这匹多少银两卖呀?"

  段景住见这人问,忙向前道:"相中了价好说,马分三、六、九等,价有高有低。这是我从北国特地贩来的两匹宝马,那匹白的名叫雪里站,那匹红的叫红牡丹。两马均可日行一千,夜跑八百。货卖识主,每匹要这个数,不要还价。"边说边比出一百的手势。

  那大汉道:"值,但也不能不还价呀。我给你这个数怎样?"比了个九十九的数,"图个吉祥吗?"

  段景住道:"我是张飞卖铁,人硬货也硬,还价不卖!"

  正在这时,过来三个拿马鞭子的人:一个矮胖,长脸一双鼠目,小耳好似竹签,嘴不大嘴唇上翘,眼一个劲挤巴不停;又一个细高个儿,大头脖子细,一双蛤蟆嘴,两只豹眼,稀黄的几根眉毛,四颗门牙出在外;再一个大汉子,豹头环眼,嘴却小得出奇,长得不大相称。那大汉围着两匹马转悠一阵:"这两匹马我要了,不过下集到祝家庄支钱。"

  段景住道:"价钱一分不让,还要一手点钱,一手牵马,赊账不卖!"

  那大汉怒道:"这集主是祝家庄的,我是祝龙,他是祝虎,这个是祝彪。你问问,凡是来这集卖东西的,只要我祝家人要,哪个敢不卖?别说赊了,大爷硬牵你敢如何?"

  祝虎接着道:"这是问价,不问价牵走,高兴给你几个钱,不高兴没有,你还能咬了大爷的鸟!"

  段景住怒道:"你喝口尿涮涮你那屁股嘴,不要一张121就放屁,臭气熏天。爷爷就是不卖给你!"

  那脸长红痣的大汉一指祝氏兄弟:"你称霸仗着谁的势力,为何在这放屁!老爷先问的价,我看谁敢要!"说着从怀里掏出二百两银子,往段景住怀里一塞。解开那匹红马缰绳,翻身上马,喊道:"那大兄弟骑上送送我!"段景住抽出腰刀,刷地砍断缰绳,翻身上马。那匹马好像通人性,一声长鸣就奔跑起来。祝氏三兄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时,嚎叫道:"截住那两个盗马贼!"这时从会上蹿出一百多人拦马。那两匹马四蹄蹬开,不分人货蹿将过去,撞倒无数祝家家丁。段景住高喊:"会事的让开道!"那长红痣的大汉,从背后抽出单刀,大喝一声:"谁敢拦马,别怪你刘唐爷爷不客气!"段景住听他自称是刘唐,也喊出自己姓名:"爷爷我姓段,名景住!拿命来!"也抡起单刀往那阻拦的家丁头上劈去。刘唐也抡起大刀,杀出一条血路。两匹马一前一后如飞一般,只听脑后喊叫声不绝。不到半个时辰,已听不到喊杀声了。刘唐勒马等段景住,段景住追上,笑着喊刘唐:"刘唐兄,没想今日卖马碰到你呀,咱兄弟俩有缘!"追上刘唐翻身下马。刘唐也跳下马来。段景住掏出银两:"这马算送给你啦,我怎能要兄长的钱啊!"说着递了过去。

  刘唐笑道:"这真叫千里有缘来相会呀,你就是江湖上的那位金毛犬段景住?"

  段景住道:"对呀!"哈哈一阵大笑。刘唐扭头往后一看,见数匹战马追来,问段景住:"景住兄,咱们怎办,祝龙兄弟三个追来啦!"

  "咱们的马快,快跑!"段景住喊道。

  刘唐道:"咱要这么跑,让江湖上知道,还不笑掉大牙!""咱们杀他一阵再走不迟!"段景住接着说道。

  刘唐、段景住拨转马头杀了回去。两匹宝马又一阵咴咴大叫,像箭一般奔跑。战了不到五六个回合,那祝彪被刘唐一刀削去一只耳朵;段景住劈掉祝虎帽子,祝氏兄弟大败而回。刘唐大骂:"你们祝家庄,刘爷爷早晚要抄你们的鳖窝!"

  刘唐、段景住在江湖上闯荡开了。他们骑的两匹宝马,一直跟随他们数年。最后他们一同上了梁山聚义,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民谣赞道:

  景住自幼把马贩,东岗卖马引事端。

  祝家兄弟称霸道,刘唐景住要除奸。

32、第32篇

  舟山岛上有个大展庄,大展庄里有个翁家坳,翁家坳后面有座郑家山,郑家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龙潭,龙潭里面住着一条老龙。这条老龙每逢干旱不雨的夜晚,总要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到龙潭边上坐一坐,看一看,察看天象,如果大展庄上田水干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弯,将头伸到龙潭里,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喷,立即下起雨来。大展庄的百姓,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上的人都说,这是郑家上老龙行及时雨的结果呢!

  郑家山那个龙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见底,直通东海大洋。郑家山老龙长年累月住在这个龙潭里,深居简出,他的结拜兄弟钓门港老龙,常劝他换个大地方,他总是含笑谢绝了。他说这个龙潭虽小,却能在山顶眺望普陀山佛国风光,在潭中能闭目养神,生活倒也过得清闲。

  有一天夜里,老龙突然觉得神思不宁,坐卧不安。他披衣起来,步田龙潭,站立在郑家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北边天际杀气弥漫,星月无光。

  老龙急忙跳上云端,定睛望去,原来是金兵把枣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宋营里,兵断水,马断草,眼见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可把他难住了。去解危吧!难免要闻杀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左思右想,决定去找钓门港老龙商量。

  钓门港面对东海大洋,海宽水深,钓门港老龙身居龙宫,逍遥自在。这时,他正坐在龙宫里,笙萧歌舞,饮酒寻欢。听说郑家山老龙来了,连忙起身相迎,端杯斟酒,殷勤款待。郑家山老龙哪有心思饮酒,急忙将来意告诉钓门港老龙,约他同去枣阳城解危。钓门港老龙听了,竟哈哈大笑起来说:

  “上有玉帝,下有百姓,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必自找苦吃呢?”

  郑家山老龙听了很不是味道,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当即告辞出来,悄悄驾起祥云,向枣阳城而去。

  过东海大洋,越过高山峻岭,到了枣阳上空。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挑着一担东西急匆匆向宋营走去。到了枣阳城下,被一个守城门的宋兵拦住去路:

  “喂!老头,不准过去!”

  老翁喘着气抹着汗说:“我是给你们送东西来的,快让我进城吧!”

  宋兵一听送东西,倒是很高兴,可是仔细盯量一番:前头是一桶清水,后头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没别的东西。那个宋兵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

  “老头呀!你是一片好心,可是这一点水不够十人喝;这一捆草不够??

  一匹马!”

  老翁朗声笑道:“军情紧急,先用着再说吧!”边说边挑担进了城。

  城内宋兵和百姓闻讯拥来,这个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凉甘甜,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战马吃了,迎风嘶鸣,威风凛凛。那一小桶水任凭千人舀万人喝,就是不见浅一点:那一小捆草,任凭??了多少匹战马,总是不见少一点。于是士兵们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霎时间兵营里人欢马也叫,热闹非凡。

  枣阳城里有了水,有了草,一下子兵强马壮,斗志昂扬。城内兵民又惊奇又感激,纷纷询问这个白发老翁:“你老人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说:“我姓郑,家住舟山府大展庄翁家坳。”

  第二天,宋营开城决战,把金兵打得大败而逃。宋兵绝处逢生,反败为胜,更加崇敬那个白发老翁,可足四处寻找,哪里还有他的踪影!带兵的将军只得据实奏明宋王,为老头请功。宋王听了,感慨不已,下旨钦差查寻此人,当面封赏。

  钦差奉旨出京,过关穿城,弃马登舟,越过东海大洋,穿越钓门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头上岸,坐了八人大轿,鸣锣开道,向翁家坳来。到了村口,见有个驼背老人在挑水,连忙上前问话:

  “喂!老头,村上可有一位姓郑的老公公?”

  驼背老人原是郑家山老龙所变,他不要封赏,也不愿离开郑家山,于是笑笑答道:“翁家坳里统统姓翁,哪有姓郑的老公公!”

  那个钦差大臣本来就不满意这份苦差事,现在听驼背老人这么一讲连忙传下话来:“既然无此老人,我们回去吧!”

  于是,大队人马原路返回。官船到了钓门港,突然风浪大作,乌云遮天,官船只得抛下船锚。可是锚刚抛下,海面就风平浪静,船一起锚,风浪又来了。如此反反覆覆,吓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钦差大臣毕竟比别人高明,见此情形,连忙合掌祷告:

  “要是枣阳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灵,即请平风息浪!”话音刚落,风浪静息了。”

  钦差当即宣读皇上诏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稳稳开走了。原来兴风作浪的正是钓门港老龙。他听说皇帝来封郑家山老龙,心里酸溜溜的;一看没有封到郑家山老龙,真是喜出望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来拦路讨封。

  如此情景,郑家山老龙看得一清二楚,不觉感叹地说:

  “有危不救,讨封争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为富贵所动,依旧住在郑家山的龙潭里,经常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在龙潭边上坐一坐,察看天象,为大展庄行雨赐福,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管家老龙”。

33、第33篇

  在明光西北30里处有一座东北至西南走向蜿蜒十几里的大山,叫石门山。山的西坡属凤阳县界,东坡属明光市界。石门山虽不算大,也不算高,但相传这里在古代有神仙出没,因此一丘一壑有典故,一泉一石有灵气。这故事也就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在山的东南坡有两块直竖的巨石,高约五六米,相距约两米,顶上支起一块巨大的横眉石,远看酷似一扇大门,老百姓也就叫它"石门",此山也就被叫着"石门山"。相传很早以前此石门常开,门内有溪涧,有仙人在洞内修炼,山下和山坡上耕作的农夫常见一白发老道从此石门出入。白发老道待人和善,同周围村户相处很好。有一日,一个叫徐三九的农民在烈日下锄玉米,高温中暑,昏倒在田头,正巧被从外边周游归来准备进洞的白发老道遇上。只见白发老道轻扬手中拂尘,阵阵凉风吹过,徐三九清醒过来。白发老道满面笑容,要徐三九跟他进洞,也不知里面什么样,些什么?现白发老道邀请,徐三九也不客气,跟着进了石洞。石洞内凉气袭人,无一点夏日的感觉。徐三九环顾一周,只见石洞高三丈有余,宽二丈大几,深约七八丈,洞内有石床、石桌、石凳。石桌上放着两摞雪白耀眼的银碗,桌边是一个两楼大小的石缸,洞顶伸下一合抱粗的石笋,笋尖上"嘀哒,嘀哒"滴下晶莹的泉滴。徐三九自言自语道:"这洞里原来这么大,这么漂亮。"白发老道指着一个石凳让徐三九坐下,然后拿起一只银碗舀了半碗水递过去"请喝口泉水。"徐三九礼貌地起身,双手接过"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只觉泉水清凉甘甜,徐三九一口气连喝了两碗。白发老道说:"酷暑难当,锄田辛苦,我送你一只斗笠,可挡烈日。"徐三九双手接过一看是一只用芦苇蔑编成的小斗笠,也没注意多看,顺手戴在头上,起身告辞。临出门明,白发老道说:"今后如有什么难处,可于日出一竿前在石门外烧香,香燃一半时用石块击打这门钉,石门自开,我会出来。"徐三九点头记住了,只听一句"不远送"后,石门"咣当"一声紧闭了。

  徐三九回到村子里,逢人就讲他的奇遇,还不断拿芦苇斗笠给大家看。大家都不相信,他老婆也以为他是怕晒没锄田跑到那树荫下睡觉去,现在回来瞎编故事骗人,拿过斗笠一甩,不偏不斜落在院墙上。徐三九慌忙跑过去拿起斗笠并冲老婆翻白眼。老婆眼瞪得圆圆的,直看墙头,徐三九顺着老婆的目光看去,怪事发生了,就在刚才落下壮举笠的那块地方,原来几棵干枯已死的蒿草,突然间青枝绿叶随风在墙头上微微晃动。徐三九又拿手中斗笠往另外的枯蒿上盖去,一棵棵枯焦的蒿草泛起了青绿。徐三九的老婆慌忙拿过斗笠,小心翼翼地用衣襟擦着斗笠上的灰土,高兴地说:"这原来是件宝物呀!"

  徐三九得了个宝斗笠,像是长了翅膀传遍了全村并迅速传向邻村。徐三九把临出门时白发老道说的话告诉了大家。村里有遇着生病久医不能痊愈的病人,带着香于日上一竿前去磕头烧香,香烧一半时用石块击打石门上的锅脐状的石钉。石门果然大开,求仙者说明来意,白发老道赐上一粒仙丹丸,服用后不到两日病人痊愈。

  消息传到了石门山东南角的西徐村。村上有个大户叫徐采米,因此人爱占小便宜,和人相处总要刮别人一点,村里人背后都叫他"徐财迷"。这徐财迷和徐三九是同宗兄弟并长徐三九10岁,他听到了传说,赶到徐三九家一口一个"大兄弟"的叫着,反复问洞里的情况及如何进洞。第二天,徐财迷烧过香后,敲开了石门,一进石洞一眼盯住了石桌上的两摞银碗,用目光一数,整整五十个,一个足有一锭银子重。徐财迷迅速盘算着:五十锭银子能买好几十亩地,神仙不愁吃不愁喝,没了就能变,要这些银子有什么用呢?不如以借为名搞到手不还了。于是徐财迷试探着提出要借那两摞银碗,白发老道丝毫也没打顿,同意借碗。徐财迷脱下小褂子包起那五十只银碗走了。徐财迷把银碗换成了银锭,开始买地、买牛、盖房子。转眼半年过去了,白发老道不见徐财迷还碗,十分生气,离开石门山搬往它处。后听说是搬往中嘉山里去了。

  白发老道走了,从此石门再也没有打开过,周围有难的农民前来烧香,用石块击打石钉,久而久之,石钉被击平,石钉处被击成了一个大凹窝,石门始终不开。人们无不埋怨指责徐财迷。徐财迷也没过几年好日子,不是牛病死了,就是猪给狼叼走了,或是家里人生了大病。几年下来,徐财迷的家产已被耗尽,一无所有。后来徐财迷悟出了原因,天天到石门口烧香磕头,逢人就说:"借人家的东西一定要还,不还会遭报应的。"

34、第34篇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不但奶奶心里着急,连邻近的牧民们也都有点着慌了。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王爷下令:“叫骑白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穷牧民。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加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吗?来人哪,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王爷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王爷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们的箭像急雨一般飞向白马。白马虽然身上中了几箭,但还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更大的悲愤,他几夜不能入睡。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尾做成了一只琴。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35、第35篇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小山村,那里住着一户人家。家的老主人有一大笔财富、一担子的农地和一座大房子。他是个非常勤劳和智慧的老人,有一天,他做梦的时候看见了自己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要为这个巨大的财富找一个当家人。
  老主人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大儿子很勤劳,给他的田地每年都会有好收成。二儿子很善良,给他的佃户都非常爱戴他。3儿子最聪明,给他的钱从来都没有丢过。老人也不知道该把家产给谁,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考考他们的媳妇。俗话说一个当家人必要有个贤内助。
  老主人找来了3大捆的甘蔗,每捆甘蔗的数量一样多,又找来3个用炭火取暖的小竹篮。到了晚上,老主人把3个儿媳妇叫到身边,他说:“嗨,我现在老了!不能再操持这个家了,我现在想在你们3个人里面选一名当家的。现在,我给你们一人一只有火种的小竹篮和一捆甘蔗,等到明天,谁能留住火种,我就给谁当家作主。”
  大媳妇听了,很高兴,她觉得这太容易了。她又是老大,家里没人不听她的。第二个媳妇听了,也很高兴,她想老当家一定是不满意老大,所以才想这个办法来考大家的。只要她把火种留住,当家的就是自己了。第三个媳妇想,这太难了,用甘蔗怎么能留住火种呢。
  老人说:“我就等明天在来看你们的火种吧!”
  3个媳妇都不想被别人发现自己是怎么把火种留下的,于是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老大把甘蔗用斧头砍成一段一段的,她把甘蔗放在火种上。不消一会儿,火种就灭了。第二个把甘蔗削成一片一片的,她小心翼翼的把削好的甘蔗放在火种上,可是火种也灭了。
  第三个媳妇不慌不忙的坐在凳子上吃起了甘蔗来。她的丈夫问她:“你怎么吃起甘蔗来了。”媳妇没有说话,她把咬得很干的甘蔗渣放到了火种上,火种就比刚才更旺了。丈夫一看明白了。两夫妻就坐在火种边上吃起了甘蔗,火种也被烧得越来越旺。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的火种都熄灭了,只有老三的还有火种。老主人说:“你是怎么把火种留下来的。”
  老三说:“我们昨晚坐在火种边上一边吃甘蔗一边聊天,把吃剩的甘蔗渣丢到火种里,这样火种就留下来了。”
  老主人最后把这个当家的位子留给了老三!

36、第36篇

  民国时期,有一个叫谢德宝的人。这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懒鬼,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趴着,好吃懒做,经常把家里赚来的几个钱偷去,到外面吃香的喝辣的。可这个人却有个极为凶悍的老婆李凤,整天对谢德宝喊打喊杀。
  一日,谢德宝又把家里的钱偷去喝小酒了,喝得爽滋滋回来,刚进门,却被眼前的情形给吓到了。只见李凤一手叉腰,一手拿着劈柴的长刀,长刀所指之处是一个不足三岁大的孩子,孩子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你这个窝囊废,今天要不然我先杀了你儿子,再杀你,再杀我自个。要不然你就自己男人一点,自行了断去,我保证养好你儿子。你自个选!”李凤拉开架势,气势逼人。
  谢德宝知道自己的确是个什么也不会干也不想干的废人,他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要我死也行,你满足我一个条件,我就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了断了自己。”
  李凤也爽快,道:“你还有什么混账条件就说,我全都尽力满足你。”
  “我想吃一顿红烧香卤猪脚,加上烧酒。”谢德宝也不客气。
  李凤二话不说,上街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当了,买了猪脚煮给谢德宝吃。
  谢德宝慢悠悠地吃完香喷喷的猪脚,对用鄙视的眼光狠狠地盯着自己的李凤说:“我记得,家里好像还有一只老母鸡……”
  “我炖给你吃!”李凤沉住气,一字一顿地说。
  谢德宝似乎还吃上瘾了,咂巴咂巴地喝完鸡汤后,说:“咱家好像还晒着几根腊肠……”
  吃完腊肠,谢德宝已经撑得不行了,他打了个饱嗝说:“好吧,我这辈子也算活够了,我也不在这碍你的眼了,也的确委屈你了,我这就去死了。”
  谢德宝从家里晃悠悠地出来,一路寻思着怎么个死法好。用刀抹脖子吧,太疼,还是算了。上吊吧,窒息更难受。撞墙吧,还是不敢。咦,这路怎么晃悠悠的,原来自己走到木板桥上来了。看来上天已经指明我的死法了,也好,我只要这么一跳就解决了。
  谢德宝也没怎么犹豫,就这么轻轻一蹦就跳了。可是当他掉进河里的那一瞬间,他就害怕了,条件反射地抓住了一根桥墩的木头,死死抓住不放手。
  谢德宝在被河水冲刷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爬了上来。谢德宝累得躺在桥上再也不想动弹。也好,就这样睡觉吧,等睡着了,转个身掉下河里就好了,这样死最好。谢德宝心想。
  就这样谢德宝睡了过去。迷糊中听见有人在喊他:“谢德宝,谢德宝!”
  “睡觉呢,睡觉呢,别吵!”谢德宝嘟囔道。
  “你的贵人到了,还不快去,就在那边坐着呢,赶快醒来。”那个声音说。
  谢德宝好似被人掐’了一把,一下惊醒过来。看看周围,果然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正坐在桥边的石头上休息。谢德宝赶紧上前去问:“这位大叔,坐在这里干什么呢,你看上去挺面生的啊。”
  中年人不断地拿着手帕擦汗说:“我是一个过路的盐商,本来赶着两匹马贩盐回广州的。谁知道路上两匹马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突然就死了。我只好自己挑着东西回。中途还扔了不少东西呢。”
  “这样吧,我帮你挑东西吧,我以后就跟着你了。”谢德宝就要去挑东西。
  “那好吧,我叫徐川海,是个盐商,你跟着我,我保证你有饭吃。”徐川海不再拒绝,领着谢德宝上路了。谢德宝过完桥的时候忽然转头看了一眼路边的小祭坛,只见祭坛里的那尊菩萨忽然开口一笑。
  谢德宝就跟着商人徐川海从江西到了广东广州,开始跟着贩盐。其实徐川海也只是个小商贩,但是自从谢德宝来了以后,生意开始出奇地好,做事也非常顺利。于是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地,徐川海成为了广州首屈一指的盐商富商。徐川海认为谢德宝是个福星,大大小小的事都让他去管理,谢德宝也变得勤奋争气,做成了好几桩大生意。再后来,谢德宝娶了徐川海的女儿为妻,生下了一双儿女。
  转眼就过了十五年。解放前夕,徐川海让谢德宝压缩生意,取出存银,收拾财务,决定去台湾。谢德宝却说要回江西一趟。
  “你不是没有亲人了吗9”徐川海疑惑。
  谢德宝解释说:“虽然我是孤儿,但是我毕竟是在那里长大的,那里是我的故土。我怕这一走,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我想最后去拜别一下我的家乡。”
  徐川海赞赏谢德宝的行为,说:“去可以,但是,二十天内你必须回来,和我们一起去台湾。”
  谢德宝拜别妻子儿女,带着仆人和一些财物乘快船三天就到达了老家江西。回到家乡,谢德宝让仆人在码头边租房安顿下来,自己一个人上街晃悠。家乡是个小县城,尽管十五年过去了,这里依旧没什么特别的变化。谢德宝很快就找到了妻子当年卖菜的那个菜市场。可是,谢德宝溜达了好几圈也没看见妻子李凤的身影。他便找了个年龄稍大的老人询问:“这位老伯,请问一下谢德宝家还有人不?”
  “怎么没有,你是?”老伯反问。
  “我是谢德宝的远房亲戚,来看看他家的。”谢德宝说着把一个大洋塞进老伯的手里。
  “呵呵,你来晚啦。谢德宝十几年前就不见了。如今只剩下他老婆李凤和他儿子谢俊。”老伯乐呵呵地说。
  “李凤还没改嫁吗?”谢德宝问。
  老伯摆摆手说:“没呢!别看李凤是个泼辣女人,但其实是个好女人,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非常不容易。谢德宝也太混……哦,呵呵,我就不评论了。你看,她儿子又来帮他娘卖菜来了。”
  谢德宝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的后生挑着两担青菜健步而来。那面容,跟自己年轻时很是相像。果然是自己的儿子。
  “小兄弟,你的菜卖不卖?”谢德宝拦住了谢俊。
  “卖,当然卖!”谢俊赶紧说。
  “好,你的菜我全要了,你把你的菜挑着跟我来。”谢德宝说。
  “好好好。”谢俊一看这人就知道是有钱人,很是高兴。
  谢德宝把谢俊领到码头,把菜钱给了谢俊。谢俊正要离开,谢德宝忽然说:“小兄弟,我这船舱里有十麻袋大米。每一袋大米大概能卖七八个大洋,你每天扛一袋大米去卖,然后把两个大洋给我就可以,怎么样?”
  “当然好了。”谢俊大喜,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不怕我扛了你的米就不回来了吗?”
  “哈哈,我相信你,小兄弟,赶快去扛一袋吧。但是要记得,这一袋大米一定要先回到家里拆成一斤一斤地卖,千万记得。”谢德宝说。
  “放心,一定会。”谢俊扛着一袋大米喜滋滋地走了。
  谢德宝回到家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母亲说了。李凤对儿子的遭遇既高兴又好奇,可是一时也猜不出个所以然。两个人准备按谢德宝的吩咐把大米装成一斤一斤地去卖,可是打开米袋子一看,里面居然有两根金条!
  “怎么办?”谢德宝不知所措。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吧,你明天先去把米给卖了,然后把金条和卖来的钱一并给那个人送回去。看看他怎么说。”李凤说。
  “好。”
  第二天,谢俊拿着卖米得来的八个大洋和两根金条找到了谢德宝:“老板,这是卖米得来的八个大洋。还有这是米袋里发现的……”
  “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东西你拿回去,事先说好的,除了这两个大洋,其他都是你的。”谢德宝很是满意谢俊的行为,“我那里还有大米,你再去扛一袋出去卖吧!”
  谢俊千恩万谢地走了。连续九天,谢俊每天来扛一麻袋大米。第十天的时候,谢俊带着他母亲的强烈要求对谢德宝说:“老板,我娘说你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到我家去吃一顿饭,要不然她就不让我回去了。”
  谢德宝依然摇摇头说:“我也说过好几次了,不用了。别让你娘折腾了。米你也扛完了,我也该走了。小兄弟,保重哈。”
  谢俊见谢德宝就要走,赶紧拉着谢德宝说:“老板,你不去我家,我母亲非得骂死我不可。”
  谢德宝只好跟谢俊说:“你跟你娘说,猪脚吃过了,老母鸡吃过了,腊肠也吃过了,不需要再吃什么了。她肯定不会再说你什么了,另外,好好照顾你娘。”说完,叫上仆人乘船离开了。
  谢俊把话带给母亲,李凤听了,叹了口气说:“原来那个人是你那挨千刀的爹。也罢,他是来还债的。儿子,你跪下,朝你爹走的地方磕几个头。”
  谢俊朝谢德宝离开的码头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37、第37篇

  南安和尚淫浸丹青几十年,尤其擅长人物画,已达炉火纯青。
  这一年,南安云游至京城,在城西浮云寺挂单。一日,南安刚用完早斋,住持方业大师就神色慌张地闯进禅房,说:“南安师兄,快随我从后院离开吧!”
  南安大吃一惊:“出什么事了?”
  “慈禧太后派人来宣你进宫作画。”方业大师说着一声叹息,“皇宫那潭水太深了,不适合你啊!”
  “我也不想去,可我走了,你和浮云寺怎么办?太后懿旨不能违抗,我且随他们走一趟吧。”南安说着跟传旨太监上路了。
  慈禧在御花园接见南安,其时御花园百花盛开,她正和众大臣赏花议事。
  已入暮年的慈禧雍容华贵,气度高雅。只见她淡淡一笑,说:“据说,无论什么样的人你都能画,而且画得比宫里的画师还要妙,是吗?”
  南安躬身一礼,说道:“这些都是谣言,老佛爷不必理会。”
  “哦,原来是那些人在欺骗哀家,欺骗哀家可是死罪啊!”这“死罪”二字慈禧说得分外响亮。 南安心头一凛,复又镇定:“今日群花争艳,若老佛爷恩准,就许贫僧画上一幅《百花争艳图》,请老佛爷慧眼审评!”
  慈禧听了,摇摇头:“我还是喜欢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你还是画一幅观音像给我瞧瞧吧。”
  南安松了口气,他自幼在佛门,对观音菩萨众化身再熟悉不过,就算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慈禧命小太监取来文房四宝,又说:“你就画一幅九尺高的菩萨站立像吧!”
  南安说声遵旨,然后小心地摊开宣纸。突然,他脸上肌肉不由一颤:这张宣纸怎么才五尺长啊?抬头一望慈禧,见她“慈祥”的笑容里似乎别有深意。
  众大臣也不由得替南安捏了一把汗:“五尺宣纸,如何能作出九尺长的观音?老佛爷分明在刁难,老和尚这回可要倒大霉了。”
  南安暗诵佛经,抚平心绪,一边研墨,一边思忖着:“九尺,九尺……”磨着磨着,他的嘴角忽然掠过一丝细微的笑容,接着,只见他提笔、挥毫、泼墨,一幅画一挥而就。
  一炷香的工夫,南安就作完了九尺站立观音像。两个小太监把画呈到慈禧和众大臣面前,众人一看,惊愕不已。原来画中的观音并不是笔直站立的,而是弯腰在拾地上的柳枝。
  五尺的纸,弯着腰的观音,站直了就有九尺了。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对南安一笑:“赏 ——”

38、第38篇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汉朝讲起。
  那天风和日丽,繁花似锦,鸟鸣婉转。汉武帝一看这鸟语花香的景象,心情大好,便组织君臣在未央宫设宴取乐。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就在汉武帝兴致勃勃的时候,突然听到席间传来隐约之声,这声音虽然断断续续却很清晰,直抵汉武帝的耳中:“老臣冒死启奏……”
  汉武帝心下顿生不解,是谁在宴席之上说话?于是连忙环顾四周,岂料什么也没有看到。就在汉武帝茫然之时,忽然看到在宫殿房梁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翁。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脸上皱纹密布,看起来甚是苍老。他拿着一根短短的拐杖,弯着的背看起来像一张拉着的弓。老翁默默地从柱子滑下,来到汉武帝面前,身手甚是敏捷。
  汉武帝连忙问道:“敢问老人家叫什么名字,来自何处?为何愁眉不展,有何事要向朕诉苦?烦请老人家与朕一一讲来。”只见这老翁只是放下拐杖默默朝汉武帝行礼之后便一动不动,也不作声,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一会儿,仰头看了一下四周这琳琅的殿宇,然后又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的土地,忽地不见了。
  这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老翁让汉武帝有些不知所措。思索了片刻后汉武帝自语道:“这事奇陉,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我朝中东方朔先生博学,他一定知道。”于是连忙召见东方朔。
  东方朔听完汉武帝的叙述后思索片刻便说道:“如我所料不错,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居’,是水与木的精灵。夏天成群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到了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陛下最近大兴土木,建造了如此之多的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所以才来到这里,是想向陛下诉苦的吧!他环视林立的殿宇,又指了指陛下您的脚下,这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应该是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本已足够华丽的宫殿,不要再破坏他的住所了吧!”汉武帝听了东方朔的话后,分外感慨,想到自己一心只想建造豪华宫殿,却忽略了更多,顿生羞愧,于是连忙下令停止修建。
  又过了几日,汉武帝与大臣结伴出游,走到瓠子河的时候扎下营地,正准备休憩片刻,忽然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乐声奇妙,是汉武帝从未听过的悦耳之声。就在汉武帝听得出神的时候,看到水面上竟然浮出几个人来。
  汉武帝定睛一看,原来正是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还有几位少年,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腰带上还有颜色鲜艳的璎珞配饰,并且这些人都只有八九寸高,只有其中一个,有一尺多长。这些小人从波浪中浮出,安然立在水面上,衣服竟也没有被水打湿,手中还都拿着精巧的小乐器。
  汉武帝连忙招呼那些小人儿坐到帐篷内,开口问道:“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乐声甚是动听,奏乐的可正是你们?”屋梁上的老翁回答道:
  “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亏陛下体恤,真乃一代明君,即刻便下令停止砍伐森林,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然而皇恩浩荡不能不谢,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汉武帝一听,自然非常高兴,便说道:“刚才乐声突然,朕没有听清楚,老人家可否为朕再奏一曲?”老翁答道:“当然,这是我的荣幸啊!”
  一曲完毕,汉武帝非常高兴,举起酒杯邀老翁等人一同畅饮,老翁饮了几杯酒后毫无醉意,却分外高兴,于是拿了一枚紫螺回敬汉武帝,正当汉武帝喜爱把玩之时,老翁等人忽然一下子消失了!
  汉武帝拿着紫螺问尽身边的人,无人知晓这是什么,便又想到了博学先生东方朔,于是连忙拿着紫螺前去请教。东方朔看了一下说道:“这东西是蛟龙髓,可是个大宝贝,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还能保宫里嫔妃顺产,这是那‘藻居’的谢礼啊!陛下英明,听得规劝,不过度骄奢,才得以获得这样的宝贝啊!”汉武帝听后,拿着那紫螺反复把玩,甚是欢欣。
  ——原文节选——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缘柱而下,默而不言;因仰首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藻居’,兼水木之精,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曰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室足于此,不愿再造也。”上为之息寝宫之役。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垂藻,甚为鲜丽,凌波而出,衣不沾濡。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对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39、第39篇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西晋,有个年轻人叫范丹,很贫穷,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和年迈又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每天靠打柴换米度日,虽然穷却也很孝顺自己的母亲。每天出门的时候他都要念唠:“保佑天下人富贵,只我范丹一人穷”。
  一天,他砍回了一担柴换回了几斤米,看天气还早又想去弄点鱼回来熬粥,提着鱼篓和母亲告别后就到附近的一条小河去了。为了抓到一些鱼儿,范丹全然不知天气在变化。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也起风了。
  却说,村上的豪门富户石崇家的大宅里乱成一团,管家吩咐仆人、丫环、奴俾等下人抢收晒在院子里晒坪上的谷物。石崇正和爱妾梁绿珠在大厅里慢条斯里地欣赏他的珊瑚树,偶尔从窗户瞟一眼忙乱的奴仆。自从拥有了这些珊瑚树,他对喝粥人玩的那些黄腊石、凡人儿玩的那些猪(珠)宝、玉坠已不屑一顾。心里寻思着:上次你他妈的王凯小子仗着晋武帝这个靠山也敢在我面前炫耀,我不把你的小珊瑚树击碎,你他妈的王凯还真不把我石崇当回事,我顺手铁如意一挥,啪一声脆响,还真他妈的过瘾,……。
  石崇有个女儿年方二九,生得容颜美丽、赛若天仙,她见别人都忙得不亦乐乎,阁楼上很多晾晒的衣裳凌纱被风吹得飘呀飘地,她就不声不响地去把那些衣物收取掳了下来,就在这时只听一个丫环大喊:“小姐、小姐,海棠花给吹倒啦!”石小姐匆忙中,把收取的衣物往神龛上一放就跑去看那些被吹倒的花花草草了。
  “谁把衣服放在神龛上的?”石崇生气的大声责问。丫环、奴仆个个面面相觑、诚煌诚恐。小姐说:“是我!怎么样?不得了啦?”“你!你!竞敢顶嘴!”石崇气急败坏“管家!给她几个银子和一匹马,让她离开这个家吧!”下人不敢违抗。
  石小姐怀惴着那几锭银子,背上她收拾好的行囊,跨上一匹枣红马,“的、的、的”地行走在一条古道上。
  荒凉的大道,没有人行走。
  雨,终于没有下下来。
  石小姐抚摸着她的枣红马说:“我的好马儿,走吧!我们去找幸福,只要你见到的第一个男人,他就是我的依靠了,请你叫一声!”马儿行走着,头也不注的点着。
  马儿走到小河边,停下不走了,喷了一口气,抑头嘶鸣,石小姐环顾四周没有见到有人,“我的好马儿,快走吧!”马儿继续鸣叫,叫声惊动了在河里抓鱼的范丹,但他仍旧在抓他的鱼,石小姐这才发现河里有人,“哎——大哥!你上来吧!”“不!石小姐!你走吧!我没穿衣服!”“你认得我?”“认得!你家的柴火是我砍的,我在你家隔着屏风见过你!”“哦!你上来吧!我给你衣服!”“我有衣服!”石小姐这才发现河边范丹放着的一条裤子“你的衣服大破旧了,上来吧!穿上我的衣服!”石小姐站在马后等待,范丹只好上来穿衣。
  “大哥!我跟你回家吧!……”石小姐对范丹说。
  范丹惊得目瞪口呆,良久才说:“我家很穷……”。
  “没关系!上马来吧!”石小姐说。
  “不、不、不用,我家不远,前面那茅草屋就是,我帮你牵马吧!”
  范丹屋内,家徒四壁,墙透着风,母亲端坐屋内床边,仅凭声音得知儿子回来了,“儿呀!”
  “母亲!石小姐来了!”
  “石小姐?”母亲愕然。
  “是的!石崇老爷家的石小姐!”范丹说。
  “母亲!你老人家好!”石小姐也跟着范丹称呼母亲。
  ……
  范丹放下鱼篓,把鱼洗净准备煮粥,石小姐说“大哥!这是银子,你用它去集圩上多买些酒菜回来吧!”
  “这是银子?能买东西?”范丹吃惊不小。“这在我砍柴的山上石坎上很多很多哪!”原来范丹每天砍柴都是换米并不卖钱,所以他不知道也不认识金子、银子。
  “你砍柴的山上很多?”这回倒让石小姐惊讶了,范丹点头称是,自己在山上砍柴,时常是左脚踏金、右脚踏银啊!“那我们明天就去把它搬回来”石小姐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
  次日,范丹和石小姐就到山上把那石坎上的金子、银子悉数搬了回来。一数,呵呵,折合人民币比当今世界首富还多几个亿。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请上能工巧匠,在村子里建起了比石崇富豪家宅院宽大漂亮好几倍的围屋,真的是九天十八井,间间雕梁画栋,幢幢整洁豪华。
  最后就剩下厨房的一扇门了,做屋师傅对范丹和石小姐夫妇俩说这扇门我们做不了,得由我们的祖师爷鲁班先师来做,你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就在你打鱼的河边等着,那时从河里氽下来的一扇门,就是鲁班祖师做的了,你把他捞回来装上就OK了!
  范丹和石小姐捏指一算,啊!那可是二十年以后的日子啊!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后来的日子里,范丹已不再贫穷,真是天助!谁都不曾想到原本贫穷的范丹会与富家女石小姐结为夫妇,只相隔数里地的石崇知道后气得晕死去!又无可奈何,女儿是自己赶出去的,权当没生养这个女儿吧!
  范丹早已不再为石崇打柴了,他和石小姐都知道石崇的脾气,石崇这人是绝对看不起穷人的。
  石小姐也很争气,一连为范丹生了五个儿子,哺育儿子、孝顺婆婆,石小姐早已没有了一丝富家女的骄奢淫逸。她也曾与范丹一起领着儿子回去拜见石崇,石崇不冷不热甚至羞辱范丹出身贫寒,设宴时还不忘向范丹炫耀,用金元宝来垫桌脚而称豪。
  范丹和石小姐邀请岳父大人合适的时候来家做客。石崇说,当年王恺那小子邀请我,用紫丝屏障夹道铺路40里,我回请他就用比紫丝高档几倍的彩缎屏风夹道铺路50里,你要请我过去?看着办吧!
  当日,当朝名人刘实也来拜访石崇,席间内急,刘实就往厕所而去,刚推开门却又退了出来说,“我走错了,这是你卧室!”“哈哈,没错这就是厕所,去吧”石崇说。范丹也顺着门开处瞧见了这厕所里面装饰豪华,内有降纱大床,两个美女手持香囊侍立两旁,据说在美女的香囊里装着刮屁股的软木片,她们的工作就是专门侍候主人刮屁股的。石崇说,这有什么,我的下人早已用怡糖水刷锅,腊烛当柴烧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做屋师傅说的那个日子了——六月六日,范丹和石小姐早早地来到了他们当初见面的那条河边,不久从上游漂浮下来一扇豪华实木门,范丹下水把它捞了起来,并按照做屋师傅的吩咐把门装上,瞬时满屋生辉,屋里室内室外,万贯家财,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厨房开处,各色佳肴、海味山珍、丰盛齐全。
  话说某日,石崇打探到了范丹为了迎接他这位岳父老泰山的到来,已在通往石府与范府之间的古道上全都镶上了青花石板,每块石板都磨得光彩照人,一尘不染。即派使奴仆前往通报,备马乘轿连同爱妾梁绿珠一起前来范府造访详查究竞。
  在范府,贫穷出身的范丹,没有象石崇那样极其炫耀自己的财富。但有那扇神奇的门,就足于让石崇一行看得目瞪口呆,范丹领着石崇从宽大豪华的围屋这头走到那头已让石崇折服,只见范丹往天井的鱼池放进水,鱼儿就欢游跳跃了,院子撒于谷粒各种鸡鸭等珍禽就来争相啄食,温驯得和家养的无异,……看着范丹点石成金,要啥有啥,石崇又差点晕死过去。
  午间范丹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宴请石崇,即令四个儿子手执四个桌脚,随着荫影的移动而移动,大儿子勤快地给外公上菜,并说:“外公不必拘礼,请慢用!”范丹说:“丈人!你用金元宝垫桌脚,那是死宝,我的却是活宝啊!”四个儿子点头致意,同声说“外公不必客气!”石崇甚是尴尬,脸面失色。
  自此石崇心情郁闷很不得志!
  正是:石崇富贵甲天下,不及范丹一扇门。
  可是,天有旦夕祸福,没想到次年,临贺古县天降大旱,灾情严重,范丹散尽万贯家财,俱救百里灾民。此后,范丹与石小姐仍居旧屋,粗茶淡饭,侍奉母亲,过着和美的日子。

40、第40篇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县令时,为官清正廉明,口碑极好。
  一天,有一个老妇击鼓喊冤,状告她的儿子不孝,请大人为她做主,严惩逆子。
  衙役们深感奇怪,人常说“虎毒不食子”,这对母子不和是家务事,也能扯到公堂上来,不知郑大人如何裁决。
  只见郑板桥端坐堂上。细听老妇人哭诉。这才知道老妇的儿子叫朱其林,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的靠给人家帮工度日,好不容易把他养大成人。
  谁知道他娶了媳妇忘了娘,打骂不说,经常不给饭吃,两口子还暗中商量,要买砒霜将老娘毒死,除去累赘。
  老妇听得清清楚楚。生怕不明不白死去,这才来状告恶子恶媳。
  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道:“速去将朱其林夫妇捉拿到堂!”众衙役不敢怠慢,不一会儿,小两口被带了进来。
  两人一见堂上各类刑具,就吓得跪倒在地,如实招供。
  郑板桥想了想。问老妇人:“老人家,不肖之子应该如何处理?”
  老妇一想到孽子所为。就气得浑身发颤:“老爷。我生了这么个畜生,就是杀了他也不解恨啊!”
  “那好吧,今天就让你解解恨。”郑板桥说罢,吩咐衙役抬来两块石磨。他又吩咐衙役把石磨拴上绳子,并拉到大堂梁头上。
  然后让人将朱其林夫妇二人押到石磨下面。两人吓得胆战心惊。“老人家,今天处死你的儿子儿媳就由你来执刑吧。”
  郑板桥命令衙役把拉着石磨的绳子交给老妇人,老妇人起初不敢接,可是看到大人一脸严肃的表情,只好接了。
  这时,郑板桥轻松地说:“拿酒来,今日处死一对不肖夫妇,真是大快人心,值得庆贺!”
  酒菜刚上齐,老妇人就高声喊道:“大老爷。我快拉不住了!”郑板桥笑着说:“拉不住就松手呀。”
  老妇人急得哭着说:“老爷快让人来帮帮我,要是拉不住石磨砸下来,我的儿子儿媳就没命了!”
  郑板桥不紧不慢地说:“你就放一根绳子吧。这样会轻松许多。”老妇人说:“一根也不能放啊,砸死了儿子,没人给我送终;砸死了儿媳,哪里再去找像她一样对我儿子那么好的儿媳啊!”
  郑板桥说:“那我也没办法了,执法如山是本官的职责。”
  老妇人见老爷见死不救,就对儿子大声吼道:“傻儿子,快拉着你媳妇躲开呀!”
  朱其林见大人没有发话,不敢挪动半步。老妇见再不采取措施。绳子就会从手中滑落,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心一横,将两根绳子缠到自己的脖颈上。“娘啊,你不能死啊!”儿子和儿媳见状,慌忙跑过去拉住绳子,救下老娘。此时,三人抱成一团,哭得死去活来。
  郑板桥这时才开怀大笑:“本案已经了结!朱其林欲杀母又救母,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妇人恨儿又爱儿,娘儿仨和好如初。来,共饮一杯团圆酒吧!”母子三人一齐跪下,给郑大人磕头:“多谢父母官,救了我们一家人!”
  等他们走后,衙役们一齐称赞郑大人足智多谋,连家务事也断得令人心服口服,算是开了眼界。
  郑板桥却说:“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要是断不好家务事,又怎么算得上清官呢?”

41、第41篇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内颇有名气。
  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喜欢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以他虽有一肚子的才学,也没有步入仕途。
  有个人,和米芾的父亲米佐一起共过事,一直闲居在镇江,说起来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过米芾总是看他不起,因为这个人见到做官的就拍马屁。
  有一次,这人为了巴结一个当朝的大官,就死皮赖脸地来央求米芾画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这人说一次,米芾答应一次,说两次,他答应两次,可答应了三年零六个月,就是不曾给他动过一笔。
  后来,那个京城里的大官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三番五次催这人:“米芾的画怎么还没有画好?”这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脚。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里,恳请米芾画画。
  他从早上坐到中午,又从中午坐到晚上,说了半天,只见米芾答应,不见米芾动手。一直到月亮升上来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着步子,走进书房去磨墨。这人一看,嘴笑得像个盆子一样,也跟着进了书房。他才跨进书房,米茉已经把宣纸卷起来了。啊呀,真是神笔,画得这么快。这时,米芾就把纸卷交给这人,并吩咐说:“好了,拿回去吧。不过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画第二张噢!”
  这人接过画转身就跑,他跑着跑着心里嘀咕开了:米芾怎么画得这么快?这个人疯疯颠颠的,不要是拿我开玩笑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还不是一样的。当时,他刚巧走到千秋桥上,他刚把画展开,只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东西”跳到河里头去了。他低头一看,只见一个月亮缓缓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两个月亮。再看看宣纸,上面什么也没有。他想:原来他画的是一个月亮,可现在掉到水里头去了。他急忙回头去找米芾,米芾问他:“谁叫你在路上看的?这只好怪你自己,我说过不再画第二张了!”
  这人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着竹篮子到河边去捞。捞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捞到个月亮影子。
  后来,这件事越传越神,越传越远。有的人说米芾什么也没画,只是在宣纸中夹了一个月饼,料定那人在千秋桥上要取出来看,没想到月饼一下子掉到河里融化开了,所以他什么也找不到;也有的人说米芾得到神仙相助,真的画了个月亮在上面。总之从此以后,米芾的名声更响了。

42、第42篇

  有一个演百戏(相当于杂技)的老艺人,名字叫崔嵬。这位艺人,以装疯卖傻惹人发笑而出名,连皇上都知道了。

  这天,皇上闲得无聊,想取取乐,让人把崔嵬叫来,又让手下的官员把崔嵬的头向下按进大水盆里,过了好久才放手。

  皇上问:“你在水中看见什么了没有?”

  崔嵬深深透了几口气说:“哎呀!圣上真想不到,我在水里遇到屈原了。”

  皇上不禁插话问道:“可是春秋楚国的三闾大夫?”

  崔嵬说:“正是。他还吟了四句诗,跟圣上有关。”皇上问:“你可还记得?”

  崔嵬就念出“屈原”的诗:

  我逢楚怀王,

  乃沉汨罗水;

  你逢圣明君,

  何为亦来此?

  意思是:我碰到楚怀王这个昏君,才投汨罗江自尽了;你在一个开明的君王手下,为什么也跑水里来呢?

  皇上听了,自然十分高兴,赏了崔嵬100匹绵缎,以后再也不捉弄他了。

43、第43篇


  南崖,亦称芙蓉崖。
  提起它,村里人就会记起一个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事迹。据《永嘉县志》记载:“芙蓉山在城北四十八都仙居乡,山峰耸立,绛红辉映,如芙蓉山在城北四十八都仙居乡山峰耸立绛红辉映如芙蓉然。宋陈虞之率从拒元兵于此,殉难者八百八。”陈虞之是永嘉县芙蓉村人。中过宋咸淳乙丑(1265年)进士,任广王府记室参军,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他一片忠心直言谏主,却得罪了奸党,皇上听信谗言,将陈虞之削职回乡。
  陈虞之目睹外侮内患,怀着孤愤忧伤。一天和赵氏夫人登临芙蓉崖远眺,四壁云山,古意苍茫,长烟一空,明河共影,不禁感慨万千,即吟《述怀》诗一首:“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兴来诗遣送,愁别酒消磨。伴我惟鸡鸥鹭,应无俗驾遇。”抒发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意。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宋帝赵当了俘虏,元军乘胜南下,攻打温州。当元军长驱至永嘉时,陈虞之和族侄陈规率领族人八百多人在绿嶂洋一带截击元军,由于众寡悬殊,虞之等无法抵御,边战边退,直退至家乡芙蓉村后的芙蓉崖。以此处为根据地,如火如荼地投入抗元斗争。
  时当暮秋,陈虞之取下三尺青锋,练击剑,慷慨当歌,临风掀髯,赋诗一章:“柳湿征衫晓出关,荒城白剑霜花寒。西风漠漠龙沙路,马上青山带笑看。”
  陈虞之等就在“一夫当关,万众莫上”的天脸,一直坚持了两年多,击败了元军的无数次进攻。到了一二七九年三月间,虞之在闻讯幼主赵为元军所逼投海而死的消息后,觉得宋祚已亡,大势去矣。再加这时陈家军马腹背受敌,寡不敌众,陈虞之便身穿朝服,和夫人跨马背,用红布蒙住坐骑的眼睛,从南崖背上狠挥一鞭,赤马身披霞光,昂首长嘶 ,腾空而起,穿过浓雾,跃下万丈悬崖……他的弟、侄和族人七百八十二名也跟随着跳崖殉国,全部壮烈牺牲!今天,南崖旁还埋葬添一层幽深肃穆的色彩。
  至今芙蓉村的陈氏后裔,还保存着陈家军从元将手里缴获来的一颗金质“总把”之印。每逢家历二月初七日,当地父老还将这颗印和陈虞之的朝笏、圣旨牌,摆在宗祠内供人瞻仰,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业绩。
  陈氏宗祠有一幅楹联云:“河山如许,悲观最伤心,半壁难支,内地变胡尘,只剩芙蓉困铁血;冠带凛然,生气放大胆,戈光祖国,独臣抗元军,先为武汉鼓风潮。”追逢清明寒食,乡亲们携老扶幼到岩下寺洞桥边祭奠陈虞之和赵氏夫人的坟墓,向为国捐躯的抗元将士致以无尽的哀思与悼念。

 (黄正潞 徐御静)

44、第44篇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将离任。端州一向有“一方石,一座城”之说,它是名闻遐迩的“中国砚都”。   
  包公手下有一个姓吴的文人,颇会弄权谋取私利。眼看包公即将离任,吴文书决定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捞一个“大的”离开。他的目标是一方名贵的端砚。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文人,在中国的砚都呆了三年,竟然一块砚都不能“弄”走,将来肯定会后悔的。   
  吴文书正想睡觉,就有人送个好枕头来了。在一个有名的采石制砚村落里,有两兄弟因为父亲突然过世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多大家产呢?说起来真的大,有八家砚厂,但不是每兄弟分四家砚厂那么简单。需要根据砚石的价值来估算了分,那么,两兄弟就想请包公做个决断。表面上事情很好办,事实上不好办。因为弟弟事前藏了几方名砚,哥哥心有疑虑,却又苦无证据。吴文书从中调和,两边出主意做好人,又在包公面前替弟弟说好话遮掩。最后,家产顺利分割,哥哥给了吴文书一笔银子,弟弟送给了他一方“雨过天青砚”。“雨过天青”石出产于端州的大西洞,是端砚中最名贵的一种。吴文书获得“雨过天青砚”以后,欣喜若狂。   
  吴文书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把这一方“雨过天青砚”送回老家,包公突然接到上司命令,必须尽快离开端州,限期去开封上任。由于走得匆忙,名贵的“雨过天青砚”放在随身行李里又怕被人发现,吴文书急中生智,就乔装打扮,选了开船前一天的傍晚时分,赶到给包公雇好的大船上,说是要检查船上的安全设施,躲到船上的“东司”(厕所)处,将砚台藏好了,若无其事地下了船。   
  第二日早上,包公乘坐的船离开端州,沿着西江向东行驶,刚刚穿过狭窄的羚羊峡,晴朗的天空忽然变了色,乌云密布,霎时间风狂雨骤,白浪滔天,把船一会上掀上浪峰,一会抛向浪底。艄公和水手怕出事,急忙将船泊到岸边,抛下了铁锚,停了下来。   
  包公担心误了行程,他望着暴雨思考了一会,忽然命令随行家丁设起了香案,祈求上天开恩放行。   
  祈求完上天,包公将同船随员都召集到一起训话。他说:“我想上天突然变脸,必有原因。俗话说,人眼不见天眼见,我和你们都要向上天祷告发誓,没有做有愧于百姓的事。如果有谁发现有人贪赃枉法,一定要向我举报。”包公说这段话时,脸色更黑了,声若洪钟,闪电在他身后炸响,他看起来就像天神下凡一样,极具威慑力。   
  包公说完话,自己先向上天祷告,立下了庄重的誓言。   
  这时,家人包兴捧出一方端砚,说是一名老砚工感激包公为官的清正,代表百姓们送给包大人的,但怕直接送给大人不收,就托他带上船来了。包公听了,深感百姓的爱戴之情,但还是将砚丢到了江里。   
  此时,风雨小了些,但下属们向上天祷告的仪式还在进行。下属们的表情都很自然。只有那个吴文书对天发誓时,声音越来越小,还发抖。   
  接下来,包公命令所有下属将行李放到一起,摊开检查,所有物件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吴文书的银子最多,有一千三百两之多,没等包公问他,他就说是这三年的俸银。包公也就没再说什么。   
  向上天祷告的仪式结束,包公命令:“全船搜查,看有无贪污之物,一个角落不要放过!”听到“角落”二字,吴文书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他带的砚,藏在人们想也想不到的地方。   
  全船搜了一个遍,仍然没有一点贵重的物品。    
  过了一会,包公突然大声对艄公说道:“把它拉上来,我要看个究竟!”下属们闻言大惊,不知何事发生,就跟着艄公去到“东司”处,看他弯腰跪下去,摸到一根绿色的绳子,拉上来以后,才发现绳头系着一个油纸层层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眼,里面裹着一方砚,湿湿的,看上去似蓝非蓝,似绿非绿。   
  正巧,这时雨也住了,雨过天晴。人们暗自称奇。   
  包公看了一下砚,问左右下属值多少钱?大家都说不上来,因为砚和玉一样,价很不好估算。就连身为端州人的艄公,也说不知道它的具体价值。   
  吴文书见众人都不会估价,又怕包公把砚不还给他了,就斗胆主动上前说到:“包大人,这方砚实是属下买来的,为怕同行人员怀疑来路不正,故放到船底下随行。其实它不是太贵,只值三百多两银子。请您理解我作为文人的爱砚之心。”   
  包公听了,朗声问道:“那你这方砚在哪个铺子买的?它总有个名字吧?”那年头,“雨过天青”砚的名头已颇响,吴文书哪敢说出它的真名来?他就不想说,但至少得说清在哪买的吧?结果急忙之间,他也胡乱答不上来。就是胡乱答了也没用,包公会派人去查访的。   
  吴文书急得满脸是汗。包公又问道:“你一年的俸银是多少?”这个难不到吴文书,他连忙说:“每年俸银四百多两。”   
  包公指着他行李里面带的银子,问:“你既然买砚花掉了三百多两银子,为何行李里还有这么多银子?你快快照实说来,不然罪加一等!”   
  没想到,吴文书跟着包公三年,明里暗里弄点小银子相安无事,最后弄了个名砚,却弄得如此难堪。吴文书只好照实交待。等他交待完,包公说:“你的罪行等到了开封再查办,现在,你把这方砚丢到江里去!”   
  吴文书在心里暗叫包老黑不识货,白白地把砚当普通石头一般丢弃,还要治我的罪。吴文书只好垂头丧气地将砚丢到了江心里。他有心想跟包公求情,说明这方砚是块宝,不要扔了,但又怕使自己罪责更大,只好忍住了。   
  吴文书的“藏砚”一事,其实是艄公发现他藏砚的不雅行径以后,很为端砚不平,在人们忙乱着往船上装行李时,艄公就悄悄地跟包公报告了,他说:“包大人,砚是石中君子,就是我这个粗人,也知道视它若宝,万不可系于东司处,让它置身于人的胯下,与便溺为伍。我拉起绳子看了,虽不认得它是什么砚石做的,但它只要是砚,就是文房四宝之一,是应当受到所有人尊敬的!”   
  由于吴文书“藏砚”时乔装打扮过,艄公无法说清他的真实长相,就只能报告有包公的下属上船“藏砚”。船刚开出离岸时,有很多百姓为包公送行,他不能停止与百姓告别而审“藏砚”案。等到船出了羚羊峡时,正好变天了,“藏砚”案再不审,就时过境迁了,也会纵容下属的贪心。包公于是就借天气行事,利用人对上天的恐惧,把“雨过天青”砚审了一个水落石出。   
  包公自己扔砚的事,被记入了《宋史.包拯传》,流传至今,简称为“不持一砚归”,成为一段佳话。而他下属吴文书藏砚被审的事,只是传为笑柄。   
  包拯扔端砚的地方,后来突然隆出一片陆洲,变成了砚州岛,状如端砚,当地人出于对包拯的爱戴,在砚洲岛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至今犹存,这就是如今广东肇庆西江二十景之一的“砚渚清风”。 

45、第45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炼成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生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头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宫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的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很感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光彩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出没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褛,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以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炼,身法愈来愈熟练,也飞得越来越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什么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车马,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为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暗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是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首《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像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疾病,因而为远近的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休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这篇文章讲述了何仙姑的传奇身世以及她为百姓服务、开化武则天的故事。 
  何仙姑的美好之处不仅仅在于外表的美丽灵秀,更在于心地的纯净美好。何仙姑不是只想着自己,而是心忧百姓,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百姓服务,为百姓治病,预测人事,体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丽心灵。这也是她具备成仙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何仙姑能够按照老翁的话按时上云母山采食云母体现了她的毅力。渐渐地,积少成多,熟能生巧,她才具备了好的体魄,往来山顶,行走如飞。她还很好学,学会了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
  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是我们应该牢记于心的。“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让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好好充实自我,让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46、第46篇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
  “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47、第47篇

  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荷兰,荷兰沿海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城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年轻寡妇。她非常有钱,住的是最豪华的别墅,墙上挂满了名画,地板上铺的是名贵的地毯,连餐具都是金银制成的,更不用说她还有一支船队哪!

  一天,她对老船长说:“你率领船队去作一次全球环游,把世界上所有你认为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给我带回来。记住,明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回来。”

  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老船长一句话也没说,领着船队出海了。老船长会带些什么回来呢?城里的人每天在茶余饭后都要猜测、议论一番。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一天,在海边了望的人忽然叫了起来:“快来看哪,船队回来了!”

  人们纷纷奔向码头,寡妇也洋洋得意地赶来了。她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望着徐徐靠岸的船只,心想:有了这么多的宝贝,这下我可以大出风头了。

  船队靠岸后,头发灰白的老船长手里拿着帽子,不慌不忙地走到她面前。

  “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寡妇迫不及待地问。

  “夫人,一年里我们游遍了世界各国,看了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可始终没能找到我认为的世界上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我失望极了,甚至想放弃这项工作,早点回来算了。”停了一下,老船长又接着说,“可是当我们的船队驶进波罗的海的一个港口时,发现两岸都是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我这才改变了主意。我觉得这些麦子才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就把所有的船只都装上了小麦运回来了。”

  “什么?”寡妇的漂亮脸蛋胀得通红,“你简直老糊涂了,这种东西还用你花一年时间到处找吗?”

  “是的。我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行了几万里路,才发觉小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没有它,我们就没有面包吃,那一切都完了。”船长冷静地回答道。

  “把这些东西统统给我扔掉!”寡妇恼羞成怒地大叫起来,“你给我滚,从现在起我不想再看到你!”

  船长默默地走了。船员们把小麦一桶一桶地往海里倒。一个白发老大爷看不下去了,走到寡妇面前,用低沉有力的声音说:“当心啊!你把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宝贵的东西丢进海里,上帝要惩罚你的。你想想,这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人正在挨饿呢!再说,讲不定你也会变成穷人哩!”

  “哼!我会变穷?”寡妇冷笑着,退下手指上的宝石戒指往海里一扔,“我永远也不会变穷,就象这海水永远不能还我戒指一样。”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几个月后,寡妇在家里举行盛大宴会。城里的富翁全来了,人人珠光宝气,围坐在华丽的大餐厅里又吃又喝,好不热闹。

  这时,女仆端上来一个大盘子,盘里盛着一尾烤好的大红鱼,寡妇用金刀把鱼切开,刚想招呼大家来吃,“啊”寡妇惊叫起来。

  “怎么回事?”大家围过来一看,也全都呆住了。

  原来寡妇几个月前丢到海中的那枚戒指,此刻正在鱼肚子里闪闪发光呢。大海还是把戒指给傲慢的寡妇送回来了。

  第二天早晨,寡妇还没起床,一个仆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船队在海上遇风遭难了。

  这个美丽而又骄傲的寡妇终于破产,变成了乞丐。那个原本繁华的港口呢,由于沉积了大量的小麦而变成了浅滩,船只再也不能靠岸了。一年以后,港内变成了一片麦田,但这里长出来的麦粒竟然全是空心的,你说奇怪不奇怪?

48、第48篇

  从前,在墨西哥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寡妇,她有三个孩子。为了把他们抚养成人,她吃尽了苦头。她的精力已经像长期干旱以后枯竭了的泉水一样消耗殆尽了。烈日烤晒使她变得骨瘦如柴,神形惟悴,繁重的劳动更使得她腰弯背驼,走起路来总像是身肩重负一样。

  当她的三个孩子分别长到十岁、十一岁和十二岁时,身强力壮而又心灵手巧的老大便对她说:

  “妈妈,你为我们吃的苦已经够多的了,现在该轮到我挑重担了。过不了多久,我的两个兄弟也能自食其力的。我所以要离开村子外出谋生,是因为在这里实在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在城里,我肯定可以在一处工地上找到活干。”

  他想当个泥瓦匠。妈妈早就知道儿子的心愿,于是便放他走了。老大背起一个小包、拿上一根棍子就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穿过了一些不知名字的村庄。由于还看不到一座城市,他便开始沿途找点事干,以便能填饱肚子。

  可是这个地区非常贫瘠,找饭吃很困难,所以他一无所获。就在他开始感到失望时,幸运地碰上了圣人约瑟夫。说他非常幸运,是因为圣人约瑟夫并不在墨西哥久住。不过这位圣人心肠很好,他给了他水喝,还拿面包和无花果给他吃,然后又对他说:

  “我的花园需要松土,只要你干活认真,三四天就能完成的。等你把活干完,我再交给你一封信,你把它给我的朋友圣人彼得送去,然后再把他托你带来的回信交给我。事成之后,我保证给你一笔优厚的报酬。”

  真心实意的老大立刻就干了起来。三天过后,地全翻好了,花园面貌焕然一新。

  “你真像个干了一辈子园艺活的老把式,”圣人约瑟夫笑容可掬地夸奖他说,“太好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把信拿去吧,别管脚下的路通向哪里,只管朝太阳升起的方向一直走好了。你会找到圣人彼得的,他在一处峭壁上等候着你。”

  小伙子把信往口袋里一放,背起装着十天食物的小包,就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了。

  没过多久,他走进了一处沙漠,在那里他走了一天一夜。天亮以后,他坐下来吃了点东西,然后鼓起勇气又上了路。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他来到了一条激流边。这条河从北到南穿过沙漠。他停下来喝足了水,然后站起身来,用水壶盛满清水,接着就准备涉水到对岸去。可是水流太急,而且在激流当中,水比看上去还要深得多。幸好他在岸边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他把它推到了河中心。这是沙漠里唯一的一块巨石,小伙子真为自己有运气而感到庆幸。

  河那边是另一处沙漠,大小和他刚穿过的那一处差不多。老大坚定地越过了河流。离开了河岸以后,他继续朝东走去。

  这样走了一天一夜,天亮不久,他又到达了另一条激流边。在那里他又喝足了水,站起来后装满了水壶,然后又试着距过去。可是这条激流像前一条一样湍急、一样深。小伙子看了一下四周。实在糟糕!除了光滑的砂砾以外,这里什么都没有。

  由于疲惫不堪,同时也因为有点泄气,他便一屁股坐在潺潺的流水边,开始思索起来。

  在越来越的人的阳光下,他这样独自想了很久。他想念着他的妈妈和两个弟弟,他多么想转身往回走,可这时风沙刮了起来。为了保护自己,他用大衣紧紧地裹住身体。由于一直这样蜷缩着蹲在那里,渐渐地,他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地过去了。圣人约瑟夫十分不安。

  在村子里,妈妈和两个弟弟也挂念着音无音讯的老大。一年之后,老二长大了,也变得身强力壮,他对自己的妈妈说:“现在该轮到我了。我要出去找工作,同时也去找哥哥。”

  妈妈知道他想当个铁匠,尽管不太放心,她还是紧紧拥抱了他,在祈祷圣母为他保佑以后,便让他走了。于是在她身边只剩下了最小的儿子。

  老二沿着老大走过的路走去,同样穿过了那些贫瘠的村庄,后来碰到了圣人约瑟夫。圣人问他说:“你在找工作吗,孩子?你来得正好!你知道吗,去年这时候,也来过一个长得和你一样的小伙子,他给我的园子翻过地,我派他给圣人彼得去送过一封信,可再也没有见到他回来。不过他倒是应该给我带来回信并且领取报酬的,他还该给我把园子种上蔬菜哩!”

  小伙子听了以后回答说:“那是我哥哥。我们一直没有他的消息。我妈妈可希望我找到他呢!”

  当老二在园子里播种的时候,圣人约瑟夫写好了另一封信。

  “拿着,”圣人说,“你要一直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然后把信交给圣人彼得,同时把你哥哥领回来,他肯定在他那里。”

  于是老二就上路了。他穿过沙漠,走了一天一夜,到达了第一处激流。

  “哟,”他说,“这中间有块石头正好可以踏着走过去,这大概是我哥哥去年把它垫在这里的。这说明他到这地方来过。”

  他也把水壶灌满了清水,从河上走了过去,又接着朝前赶路了。到达第二条激流时,他看到岸边有一块巨石。他试着蹚水过去,可是如果没有大石头简直不可能走过去。于是他猜想哥哥并没有过这条河,就一边打量着四周一边叫喊起来,可是在这广阔无垠的沙漠里哪有什么生命呢?由于想到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他便把大石头推到了激流当中,从那上面跳到了对岸。

  想到哥哥无影无踪,他心里非常忧伤,可他还是朝前走着。走了一天一夜之后,第三条激流又挡住了他的去路。老二试着走过去,但是水太急大深了,他根本无法过河。于是他也沉思起来,象老大一样蹲在河边,渐渐地被沙子包了起来,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你们一定猜到了,一年过后,可怜的老寡妇又让第三个儿子离开了家。

  他也同样到了圣人约瑟夫那里。由于当时园子正要浇水,老三就替他把这项活干完。当他知道两个哥哥都是朝东边走去了以后,便带着写给圣人彼得的第三封信上了路,因为他大概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当他离开圣人约瑟夫时,他听见约瑟夫说道:“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也许得要你们兄弟三个齐心协力,你们才能达到目的哩!”

  老三就这样动身了,他心想自己离家时原想学一门木匠手艺,可现在倒好,成了园丁和邮差了。

  正像你们所料想的那样,他穿过这三条激流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因为现在三条河上都有大石头了。

  穿过最后一条激流,他又走了三天三夜。天亮时,他看到圣人彼得正蹲在那块峭壁上,不住地向自己招手哩!圣人的脾气可有些不好,只见他埋怨说:“你可真会磨蹭,难道约瑟夫就不能找到一个比你更快的信使吗?这个可怜的老家伙大概是老糊涂了,办起事来可远不如过去机灵哩!”

  老三于是便对他谈起自己的两个哥哥怎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还说了要不是有那些大石头帮他过河,他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这里。

  “我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圣人彼得说,“你先休息一下吧,然后你再顺着原路回去。我要给你一个装着我的神水的小瓶子,等你再过这些激流时,就往每块石头上洒上几滴好了。”

  稍稍休息以后,老三就往回走了。

  在经过头两处激流时,他把好心的圣人给他的神水朝那两块石头上洒了洒,结果两个哥哥又恢复了原形。然后兄弟三人来到了原先的第一条激流边。

  在看到多亏它老大才过了河的那块石头时,他们便商量起来要不要对它也做一下试验。

  “你当初应该向圣人彼得问个清楚的,”老大说,“如果我们朝这上面洒上神水,谁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

  “说不定是个会把我们吃掉的妖魔呢!”老二反对说。

  “也许是个和我们一样的小伙子,他正等着我们经过这里,好帮助他恢复原形哩!”老三这样回答。

  于是他们越过了激流,然后做好了万一碰到妖魔立即逃跑的准备,便把剩下的神水全洒到了那块石头上。大石头立刻变成了一只青蛙,它一下子就跳到了河岸上,并且对他们说到:

  “谢谢你们,朋友们!我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四千年了。你们是弟兄三个,看你们多有福气。可我妈妈只养了我一个,要不是碰上你们,我还不知道要在这里等到何年何月哩!”

  在祝他们一路平安之后,青蛙就跳进激流不见了。

  于是,兄弟三人在阳光下唱着歌回到了母亲身边,她在看到他们时,禁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可怜的老妇人尤其感到幸福的是她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因为她的三个孩子在回来时都拿到了圣人约瑟夫曾答应给他们的报酬。

49、第49篇

  从前,有个贫穷的孩子,为了给母亲治病,到贪婪的伯父权造家去借钱。

  听罢侄子借钱的请求,伯父嗤着鼻子冷笑一阵,说道:

  “像你这样还不起帐的人,怎么能再借钱给你。你妈病成什么样子,与我有什么相干。该死的人就该死掉,我有什么办法。”说罢,他就把侄子撵走了。

  孩子又饥又渴,又气又恨,在回家的路上,精疲力尽地歪倒在路旁,睡熟了。不知是谁晃了晃他的肩膀,他睁开眼睛一看,满天星星闪闪地放射着寒光,有人正热情地在他耳边说话。他仔细一看,是位白发老人。那老人说道:

  “因为你素日孝顺母亲,所以我想送你一件好东西。这是我带来的一个宝木屐,你穿上这宝木屐,一歪倒就会出来椭圆形的小金币。不过,若是贪心不足,歪倒的次数太多,身子就会渐渐矮下去,你要留心啊!”

  孩子以为是自己做了个梦,摇摇晃晃站起来看了看附近,老人已不见了,却真有一只木屐放在那里。

  孩子哆哆嗦嗦地穿上了木屐,没等站稳就沉甸甸地跌倒了。他站起来一看,在屁股附近果然出现了一些闪闪发光的椭圆形小金币。

  “是小金币,是小金币!”

  他捡起金币高兴地拼命跑回家,先告诉了母亲,然后从家里跑出去,先敲医生的门请医生,又到街上的药铺买了药,还跑到米店、酱菜店、鱼店……买了很多急需的东西。

  再说那狠心的伯父,这时正筹划着要卖掉侄下的住房抵债。他心想:“弟媳妇一定很快就要死掉的,把侄子赶到外地去干活,卖掉剩下的破房子,抵他借我的钱就行啦。”他打好了主意,有一天,恬不知耻地走到侄子家。他一进大门,没料到从屋里传出了欢乐的笑声。

  他上前偷偷地向屋里一望,只见治好了病的弟媳正在糊窗纸,侄子在烧饭,盘子里摆着各种鱼一类的菜。他心想:“这个无赖,总骗我说是没有钱,能相信他是个好心眼的么,他是个不好摆弄的孩子呢!”伯父大发雷霆,气势汹汹地大叫大嚷着闯进门去。

  “喂喂,马上把钱全还给我!”

  “伯父,您别生气!请您原谅,我们能这样生活,是有原因的哪。”侄子接着就把得到宝木屐的详细情况告诉了伯父。

  听到侄子谈了宝木屐的秘密以后,权造伯父说道:

  “若是那样的话,把那奇异的宝木屐拿给我看看!你骗不了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宝木屐,我一眼就能断定。”

  侄子拿出宝木屐,他不等侄子递过来,就上去一把抢到手里,咕咚咕咚地跑走了。

  他回到家里,咔嗒一声关上了这面的窗户,咔嗒一声又关上了那面的窗户,再把门全关紧。在大客厅的正中间,他铺好床单,然后对着木屐说道:

  “宝木屐,宝木屐!来小金币,来小金币!”他一面说着,一面就穿木屐,接着就咕咚一声歪倒下去。哎呀,出来啦,出来啦。他每歪倒一次都出现一些小金币。小金币发出丁了当当的响声。真是好听!

  随着金币不断增多,小金币的个头儿也逐渐变得大起来,大客厅的顶棚也渐渐变得又高又大,整个房子也随着变大了。这是因为随着每次歪倒,贪婪的权造伯父就变得越来越小的缘故。权造可没注意到这点,只是看着越来越大的金币,满心欢喜地继续在歪倒,站起,歪倒……  天黑时,侄子来到伯父家。在门外.他已经听到关闭得严严实实的房子里头,正响着小金币丁当丁当的声音。

  “权造伯父!权造伯父!”

  他喊了几声以后,听不见回答。他硬把门撬了开来,哗啷一声,小金币滚出来了。侄子大惊失色地喊道:“伯父!”随即用手拨开小金币的山堆,走了过去。他到了大客厅里,只见在那闪闪发光的金币顶上,已经变成了小虫模样的权造伯父,还在歪倒了站起来,站起来又歪倒下去……  听说,从此以后,这一带村庄里,一种叫权造的讨厌虫子就繁殖开了,这就是贪婪的权造变的。

50、第50篇

  大理,三塔寺后面的小村庄里,住着一户姓段的。家里统共三口人:农夫老俩口和他们的独生姑娘。老农夫除了租种财主家一点土地以外,他们成年累月靠背础石过日子。姑娘留在家里作饭打杂,操劳家务,有时还到山沟里去洗洗衣服。有一天,这姑娘正独自一个人在山沟里洗衣服,忽然从上面冲来两个大甜桃。她急忙把两个甜桃捞了上来,拿起一个就吃。姑娘正吃着桃子,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母猪,正好从姑娘身边走过,她就把另外一颗桃子摔给母猪吃了。母猪吃完甜桃以后,变成了一只母猪龙,闯进深山密林里不见了。姑娘吃下甜桃以后,不久怀了胎。左邻右舍说长道短,挑唆老农夫把女儿撵出家门。可是老农夫很相信女儿,无论外人怎样挑唆,也不能打动他的心。这姑娘怀胎一直怀了三个年头,在第四个年头上,胎儿才降生下来。

  孩子一生下,就有七八岁的娃娃那样大。膀大腰圆,金黄色的头发闪闪发光,看起来,浑身是劲。外公从心底里喜爱他。叫他随外公的姓,起了一个名字叫段赤城。段赤城长到五六岁的时候,跟外公一搭里背础石,当石匠。六岁的孩童,背起石头来,一身轻飘飘的,像背起一包棉花一样,一点也不吃力,比他的外公的力气要大多少倍。农民们看见这个孩子气力那样大,也都喜得眉飞色舞地瞅着他笑。

  日子过了不久,段赤城的外公忽然得了一场重病死去了。段赤城成了段家独一无二的靠山。家里家外,都靠赤城一人维持。

  有一年,大理龙王庙附近,忽然出现了一条恶蟒。每年一到春天,恶蟒藏在海子里等着吃一对童男童女。当地老百姓,要不按时将童男童女献来,恶蟒立即在海子里兴风作浪,把大理附近的居民和田坝统统卷入洪水;老百姓只消把童男童女往海子里一丢,浪花立刻就会平静下来。为了年年要送出一对童男童女,大理附近的老百姓,每天都担着天大的一颗心。

  有一天,段赤城正往苍山去背础石,从洱海岸上经过,忽然耳旁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和小孩啼哭的声音。他顺着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人们正要往海子里丢进一对童男童女。两个孩子看见一个陌生的人,从人群里钻了进来,他们闪惚着四只恐怖的小眼睛,不住的向这个生人瞅,好像哀求他打救性命似的,看热闹的老百姓,也抹了抹眼泪,指着跟前的两个孩子说:“你看,这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谁忍心把他们送进大蟒的嘴里去呢?”

  段赤城听了众人说的这番话,又看看那两个浑身索索颤抖的孩子,着实可怜,他立刻高声吼着:“快把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放开,让我下去杀蟒!”

  说完,他叫众人给他准备下一盘绳子,七把尖刀。众人连忙替他买好送到海边。段赤城在背上缚了两把,嘴里叼着一把,两只手里各攥一把钢刀,浑身都是钢刀。一切都准备妥贴以后,他对看热闹的人们说:“我这次斩杀恶蟒,一定是九死一生,要是真的死了,我只耽心我妈没有人依靠!”

  众人说:“你尽管放心下海杀蟒,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日后你妈的抚养费,全都担在我们众人身上。”

  段赤城点了点头,又说:“我要钻进恶蟒的肚里去制它!你们要是看见恶蟒翻上来黄肚子,就赶快破开蟒肚救我;要是迟了,我就活不成罗!”

  段赤城叮嘱的话还没有讲完,突然听见洱海里的水哗啦哗啦地响了起来,接着水面上翻起了万丈的水花。人们隐约地看见那颗张着血盆大嘴的蟒头,在浪花里晃来晃去,好像在寻找什么食物似的。段赤城早已看得清楚,向前纵身一跳,“唰”地一声就跳进蟒蛇的血盆大嘴里了。段赤城带着满身钢刀,在蟒蛇的肚子里滚来滚去,滚得蟒蛇在大海心里横蹦乱跳。眼看海子里搅起了数万丈高的海花。大蟒在海子里翻腾了一阵,人们猛地看见从蟒蛇的腰背里,刺出一把明晃晃的钢刀。碧绿色的海波,立刻染上了一层鲜红的色彩。接着又搅起一阵海潮,红色的高潮大浪,围绕着大蟒的前前后后,时起时伏。过了一会儿,大蟒终于翻上了黄肚子,海潮慢慢平静下来了。翻着黄肚子的大蟒,顺着海水朝南方飘去。沿河助战的老百姓,看见恶蟒翻上肚子,喜得在岸上拍手叫好。他们急忙撑起一只大木船,跟踪而下,想立时把英雄段赤城从大蟒的肚子里剥出来,搭救英雄的性命。大蟒的尸身,由海心飘近了海岸,大家一齐动手,把它拖上河岸,用快刀小心翼翼地划破蟒肚。

  蟒肚剥开了,可是段赤城早已闷死在里面了。众人止不住痛哭起来。众人的哭声震动了苍山和洱海,震撼了整个大理城。大家把这位为民除害的义士从蟒蛇的肚里抱出来的时候,发现蟒蛇的肚里全是金银首饰。众人把段赤城装殓起来,埋葬在羊皮村斜阳峰上面,因为他的尸体是在羊皮村打捞起来的。

  当地老百姓为了永世纪念这位杀蟒的英雄,他们把蟒蛇的骨头烧成灰烬,用蟒蛇肚里的金银首饰,换成雪花白银,在羊皮村斜阳峰的山脚下修盖了一座蛇骨塔。段赤城被尊为羊皮村的本主了。

  斜阳峰下的这座蛇骨塔,被碧绿的洱水围绕环抱,远远看去,好像刚刚升起的一颗朦胧新月,游人到此凭吊英雄段赤城,对这座美丽雄伟的蛇骨塔,常是依依不忍离去。

51、第51篇

  很多人都见过漂亮且变化万千的中国结,从其所蕴涵的深意来分,有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结”,有寓意如意自在的“如意结”,有表达平安和一帆风顺的“方胜结”,有表达长命百岁的“盘长结”,有寓意团圆美满、锦上添花的“团锦结”,有寓意祥云绵绵的“祥云结”,还有表达永结同心的“同心结”,表达花好月圆的“桂花结”等。这些中国结无不“以结寓意,以结表情”,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据说,中国结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即神祗女娲将绳子在泥中滚动,便造出了人。早期的人类曾经崇拜过绳子,甚至还结绳记事。史书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说文解字》解释为“缔也”。《集韵》认为,“结”与“吉”在古代同音亦同义,那么“结”也有吉祥的意思。由“结”组成的词语,如结缘、结交、结合、结果、结发夫妻等,都充满了温馨、幸福、亲密之感。《诗经》中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之句,是说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要注意的礼节。而由此演化的词语“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名词。

  中国结肇始于上古,到了汉带,衣服的带子上开始出现了“结”。因为中国早期的衣服没有今天的纽扣、拉链等,需要靠衣带打结之法来系衣服。唐宋时更是开始广泛兴起。在出土的唐代的铜镜图案中,有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意指永结百年之好。那时的人们喜欢随身佩带饰物,而饰物基本上都靠穿绳打结系在衣服上的。明清时期,中国结的变化达到了繁盛,变化万千的中国结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中国结讲究的是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它可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礼啊。

52、第52篇

一封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加紧了全面侵华的步骤。其时,东北全境已岌岌可危。

这一天,关东军司令部里接待了一个中国人,此人黑红脸膛、土头土脑,典型的农村车轴汉子--他是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东北农村也叫叔伯弟弟。这次"会见",张学成被日本关东军最高司令官兼大使本庄繁中将封了个伪"东北自卫军总司令"的头衔。为了拢住张学成,在专为他设的宴席上,本庄繁笑眯眯地拍着他的肩膀道:"张的,司令大大的明白像你哥哥的一样,少帅的干活"

"噢……明白明白"

张学成,这个来自辽宁省黑山县崔家窝堡的地道农民,简直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两天前日本人派车去接他时,他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他以为受了张学良的牵连,日本人要抓他去杀头哩哪曾想一夜之间竟成了可与堂兄平起平坐的总司令

紧接着,他就比划着要求道:"太君,司令的,我会当;人马么,也不愁,就是这个的……枪的"

"枪的,我的给,铁炮儿的统统的给"

张学成只差没乐颠了馅儿……

尽管本庄繁挽留他再做几天"客",但一心想当官的张学成恨不能一下子就坐在自己的"司令部"里当司令,发号施令因此,还没上任,就招来人连夜写好告示,招兵买马。张学成的大旗一扯,很快就拉起一支队伍,纠集了各地不安分或走投无路的"弟兄"近千人……

半月后,张学成率领这支人马,携带日本人给的大批武器装备和银元,浩浩荡荡地回到了老家崔家窝堡。他的"任务"是驻守这一带防线,替日本人看好后院,保住他们已到手的领土……

二 会 议

消息传到北平张学良将军耳朵里,张学良大怒:"来人--"

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日方应声而至。

"东北传来的那个信儿,准吗"

"准。过了山海关,已无人不晓……"

"这个败类"张学良来回踱了几步,"真给中国人丢脸……"

张学良与张学成虽是堂兄弟,但由于没出"五服",因此在东北农村这种关系几乎与亲兄弟无异。手足之情,张学良将军历来重视,然而面对如今当了汉奸的堂弟,他义愤填膺国破家亡,父仇未报,现在家族中却出了这个认贼作父、令国人鄙视和诅咒的逆子自己已经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眼下又真的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身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他,难道能因为张学成是自己的堂兄弟就任他胡作非为吗

当晚,张学良通过电话向驻奉天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核实此事。荣臻报告说:"副司令,确有此事"

翌日,紧急军事会议在北平"行营"举行。

在北平的戢翼翘、于学忠、万福鳞和鲍文樾等重要将领应约前来开会,一时间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说什么好。作为有血性的爱国将领,他们虽痛恨汉奸卖国贼,但张学良将军要他们发表意见的人毕竟是他的堂兄弟呀张学良见大家面面相觑,他站起身,再次开口道:"诸位,请你们来,就是要你们发表看法的,他张学成就算是我的亲兄弟,该怎么办,照样怎么办"

于是,大家纷纷开了口。各自谈了看法与意见。

他采纳了其中一位心腹爱将的建议: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辽宁黑山县崔家窝堡老家,面交堂弟张学成,向他陈述利害关系,劝其马上解散队伍,不要与人民为敌,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自书信派人送走后,张学良日夜关注,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堂弟迷途知返啊

然而,十几天后,派出送信的人回来了。

张学成称:堂兄是副司令,而如今我却是司令他让送信的人捎口信张学成不会写信也不屑写,在他看来,"司令"要比副司令大一级--官大一级压死人,他怎么能给下级写信呢),回来的人还说,"张司令"还差点要了他的命不是看在张学良的面上,他此次就回不来了……

张学良将军没有大怒,也没有悲伤,只是愣愣地站在那里。

难道,,这就是从小在一起嬉戏玩耍、耳鬓厮磨的那个小老弟吗

他一夜无眠……

三 炮 轰

张学成也并非等闲之辈。

自带着四面八方拼凑招集来的千余人马和日本人赏给的轻重武器,浩浩荡荡开回老家崔家窝堡后,倒也真像个"司令"一样,一面将人按战斗序列编成团、营、连、排、班。一面派人修筑工事,征粮征税,发号施令。他修筑工事,防的是抗日联军和共产党的队伍,倒没想到自家的弟兄会来打他。

"东北自卫军"的"司令部"就设在他家的大屋里。

门口也有两个荷枪实弹的人站岗,老乡村邻绕道走,生怕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

不久,驻沈阳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接到张学良将军的急电:"张学成不顾国家安危,为虎作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我命令:立即派出东北边防军之一部,组成义勇军,交由熊飞张学良的爱将率领,于近日火速进剿东北自卫军张学成所部。务要活捉张学成,押来见我。此令"

荣臻不敢怠慢,即刻召见熊飞。

如此这般布置一番后,熊飞立下军令状:决不辜负副司令的厚爱

三天后,一支由东北边防军换了番号所组建的"义勇军"在熊飞的率领下,沿着几个月前张学成带人所走过的路,浩浩荡荡向黑山县进发。

1931年农历十月初七上午,这支队伍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黑山县的高山子镇。此镇距张学成的老巢崔家窝堡只有一箭之地。一到高山子镇,熊飞立即命令封锁消息,抢占附近仅有的一处制高点馒头山。望远镜中,目标遥遥在望

此时此刻,崔家窝堡这个小屯子里,还是一片"繁荣热闹",尤其那些香巢艳窟,粉白黛绿,充斥大街小巷,把一个乡风古朴的村屯弄得乌烟瘴气。

义勇军迅速以战斗队形兵分三路向崔家窝堡逼近。当进至距"东北自卫军"所在地只有一公里的北李家窝堡屯时,部队停止前进,架起了大炮。

"嗵嗵嗵--"

骤然间,大炮轰鸣,硝烟弥漫。"东北自卫军"所在地顿时狼奔豕突,惨叫震天……
四 拒 见

所谓的"东北自卫军"一上"阵",全部尿了水,炸了营,哪里还敢恋战

当时,张学成正歪卧在火炕上过大烟瘾。

第一发迫击炮弹正巧落在距他那"司令部"不到一百米的地方,震耳欲聋的巨大声浪吓得张学成一激灵,侍候在一旁的女人一声尖叫。

"他妈的怎么……回事儿"

张学成历来以为:我是大日本太君封的"司令",堂堂的张家少帅,谁敢奈我何如今冷不丁听到炮声,还以为是自己部下走了火,正要发作,就有人跑进来报告:"不好了,司令东北军冲进村啦"

又一炮打来,正打在房山头,在"司令部"坍塌的瞬间张学成逃出了房子,身受重伤,成了俘虏……在被架往熊飞面前时,他捂着受伤的肚子大叫:"我是张学成我是你们张少帅的堂弟"

熊飞轻蔑地望着他,笑而不语。

一队队四散奔逃的散兵游勇被抓回来成了大批俘虏。

几天后,张学成被押进北平张学良将军的"行营"。张学成求见张学良。

张学良不怒而威地让前来请示的部下转告张学成:"不见。先治伤"

五 酒 别

半月后,张学成伤愈出院。

这期间,他求看守自己的人给张学良将军--他的堂兄传话,希望张学良看在父辈的分儿上见他一见,放他回老家崔家窝堡重操旧业--种田。直到这时,这个当了不到一百天的"少帅司令"才醒悟到谁是真正的"少帅"和司令。张学良回话说:不急,好好养伤,过去的事伤好后再说。

张学成又在医院里提心吊胆地度过几日,伤势痊愈了。

他希望有小轿车接他。但小轿车没来,来的却是一辆灰绿色的囚车,同来的还有4名魁梧而凶悍的宪兵。张学成顿时陷在云里雾里,还没等他反过神儿,双手已被铁铐子牢牢铐住,推上了车。

这是一出喜剧的开头,也是一段悲剧的结束--

大雨如注。一队队东北军碾踏过泥泞的大街,开进空旷的校场口操场。黑鸦鸦的土黄色军服后面,是笔直而立、一动不动的宪兵警戒线。

雨中,全军肃立。10分钟后,囚车飞驰进操场。

张学成觉得不妙,他被4名魁梧的宪兵"请"出医院带到这里看到东北军雨中的阵式就觉出不妙了。囚车一停,张学成一怔,不禁打了个冷战。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随后即被拖出车门。

军阵前,张学良叉腿挺立,小溪一样的雨水顺着大沿帽一股股在他犀利的两眼旁流下,他凝视着一动不动、落汤鸡群似的队列……

值星官叭叽叭叽踏破水洼跑到他面前,敬礼,大声报告道:"司令张学成奉命带到,请指示"

张学良示意将张学成带过来。张学成被推到面前。

张学良面前圆桌上摆放的大鱼大肉等食物早已被倾盆大雨浇得一塌糊涂。张学成被除开手铐,张学良擎起两杯水酒,递一杯给张学成,这才开口道:

"这是给你的送行酒,喝吧。"

一阵凄厉的军号声随即划破雨帘。东北军所有将士统统变了脸:这是杀人的号令呀

张学良低下头。

张学成吓得面如土色,喝不敢喝,动不敢动,眼睛发直,浑身发抖。

张学良低声说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又是本家兄弟,在日本人吞并东北、中华民族遭难的时刻,我们本应当义不容辞地一致抗战--可是你却替日本人为虎作伥,愧对列祖列宗,给炎黄子孙丢脸大敌当前,我不能救你喝吧,喝了这杯酒,兄弟送你上路。"张学良面孔寒冷如冰。

张学成头上雨汗齐流:"四哥,看在堂兄弟的分儿上,你饶我一命吧,四哥……"他"扑通"一声直挺挺跪倒在泥水里,"四哥"

张学良大怒,高声喝道:"你这混蛋有胆当汉奸,难道就没胆在我的军前去做鬼吗"

"咔嚓"一声,一个炸雷从头顶滚过,雨更大了。

张学良将酒一饮而尽,猛地把空酒杯掷进泥泞中,"执行"

枪声。军阵凝固了。风声、雨声也凝固了。

"今后,"张学良突然声震军前,大声宣布道,"我姓张的如有卖国的事情,请你们如此办理,将我打死中国人必须一致对外,才能无愧于心,才能对得起祖宗,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们大家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希望你们--与我打回东北去,收复河山"

数千名荷枪实弹的军人组成的军阵竟如一排木桩一般

很久很久,张学良默默地伫立在风雨中。

不日,张学成的尸体被专程送回辽宁黑山县,厚葬在他的出生地崔家窝堡。据说,一切都是按照张学良将军的旨意办的。

53、第53篇

“雾里青”茶是古城的名片,是老郑家的当家茶品,为把住质量关,掌柜郑伯奇每年在制茶时节,总是每天郑重地拿出玉壶,抽样品尝新茶,他说,用玉壶品茶,茶品制作时的火候、炒制时间等高低一品便知,对于不合要求一律退回,这也是“雾里青”茶历经风雨仍独树一帜于茶界的一大秘诀。

关于那只玉茶壶的来历,古城的人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年夏天,大雨,在九华后山一山间,一位老玉器匠人正在山中某处崖下避雨,隐约中,他闻见了一股异香,便循着香气去找,在半山腰,找到了香气来源,原来是一块九华玉石,匠人正高兴呢,听得一声巨响,适才自己躲雨的地方山崩地裂,起了蛟水,崖下一切倾刻间化为乌有。匠人不禁抱着玉石痛哭,“玉啊,是你救了我一命!”这玉器匠人下山后,专事琢磨这一块玉,终于雕住了一只精美绝伦的玉茶壶。据说,这匠人就是天方茶苑的创始人,后来,制茶之法和泡茶之壶就成为天方茶苑的传家宝,一直传到了郑伯奇手上。

洪水已经漫到了南门城墙脚了,众人挥舞着手中的铁锨,在店门口前围起一个高高的土堤坝,又想法乘着竹筏冒着生命危险,从孝肃街布店里买来一捆捆挡浪布,围在堤坝上,确保万无一失。

傍晚时分,洪水越涨越高,浊浪中,漂着死鸡死鸭浮柴烂草,天空中,几只野鸟孤苦伶仃哇哇地叫着。城后的山成了一个孤岛,大掌柜郑伯奇看着洪水,怀里揣着那把玉壶,不时喝上一口“雾里青”茶,看着这样大的洪水,他表面上强自镇定,内心里却不禁为湖区人的生活担心起来,按以往的经验,这一场大水,像县城外的平天湖大圩里数十万人都要陷在饥寒交迫里,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天方茶苑的日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正想着,他忽然看见远处一个小黑点正急急地向这边漂来,待近了,才看清是一个大木澡盆,盆里坐着一大人一女孩,大人无力地在盆里举起双手,摇晃着,发出求救的信号。郑伯奇赶紧让伙计上前去拉了澡盆,把两人从盆里抱出,小人早已昏睡,那大人睁了一下眼,就头一歪,也昏了过去。郑伯奇吩咐伙计快快烧热水,煮姜汤,找干净衣服。一番折腾,一大一小终于醒来,喝了姜汤,精神也明显好了起来。郑伯奇这才询问起他们的情况来。

原来,这人叫朱达昌,是石埭县上游黟县的渔亭古镇上人,他是个郎中,因头天晚上出诊晚了,一夜没睡,大水是在早晨来的,这时,他正上床睡着不久,等听到喊声,大水已经封住了家门,如不及时逃走,大水会很快撞倒房屋的。无奈之下,他只好拖出一只大澡盆,把瓦屋顶拆出一块,慌忙之中抱上女儿坐上木盆听天由命地一路漂流而下。

郑伯奇听朱达昌说完,便安慰他说,等大水退了,一定帮你回到老家,眼下就吃住在我这里,虽没好的吃喝,粗茶淡饭还是有的。

朱达昌这就吃住在郑伯奇家,没想到,这一住,朱达昌就再也没有回到黟县去了。一是渔亭镇上的那场大水把他家冲了个精光,家里其他人也不见了踪影,想是被大水吞没了;二是他也乐不思蜀了,朱达昌是个围棋高手,他没想到郑伯奇也好手谈,两人时不时杀上一盘,然后,喝喝茶,谈谈时局,竟谈得十分投机,双方都相见恨晚。郑伯奇就说,你干脆就在石埭城里落户吧,你开个诊所,我给你垫资先置办。在郑伯奇帮助下,朱达昌果真就在城南毓秀门边开起了诊所,大灾之年,各种疫病比往年增多,加上朱达昌医术也颇为精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在石埭城里站稳了脚跟。

转眼到了民国27年,朱达昌和郑伯奇都年过花甲了,但他们的友谊却一直延续下来,仍旧隔三差五地在一起喝喝茶,下下棋,谈谈天。可是时局却没法谈了,这一年,日本人从青阳县一带登陆,随后,强占了石埭县城。郑伯奇是当时全县商业联合公会的会长,在全县商业界有着很高的威望,日本人几次欲让他出面充当维持会会长,威逼他当汉奸,但都被郑伯奇拒绝了,日本方面气急败坏,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朱达昌从郑伯奇家下棋回家,却见女儿小翠已经不见了,屋里留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朱达昌一看,冷汗立即湿透了厚厚的棉袄。天哪,他暗暗叫了一声,痛苦地蹲了下去。

几天后,朱达昌再到郑伯奇家下棋,见了郑伯奇便说,郑兄,你气色不佳,我来给你按按脉。

细细按了会后,他摇摇头说,脉沉迟弱,阳虚了,我来给你开个方子,拿了药,回头给你送来。

郑伯奇说,正是,这一阵子老是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腰膝酸软呢。

天黑掌灯时分,朱达昌将捡好的草药拿了来。郑伯奇喝完了怀里揣着的那把玉茶壶里的最后一滴茶,顺手将一副药倒进小茶壶中,让伙计去熬药了,便说,朱兄,再来一盘?

朱达昌迟疑了一下说,不了,还有点事,那药,你,可得晚上睡前服了。

郑伯奇说,知道了。

朱达昌出门时,天上刮起了旋风,飘落了几点雪花,落到他脸上,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快步地向家跑去。

朱达昌一夜未睡,第二天一早,他红着一双眼来到天方茶苑,走到门口,却并没见到他想象中的那一番情景,倒是看见郑伯奇笑呵呵地站在门口迎接他呢。郑伯奇说,老兄,你的药真有效,一副下去人就好多了。

朱达昌问,你真的服了那药?

郑伯奇奇怪地说,你亲手开的药我能不服?怎么了?

朱达昌看看郑伯奇,再看看他揣在怀中的那把玉石茶壶,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他凄然一笑,说,喝茶,喝茶,郑兄,我们兄弟一场,今天难得,要好好杀一盘喝一杯。

郑伯奇高兴地说,正是,正是,鸟日本人来了,多日不开心,今天尽兴一番。

两人就相邀着,走进了天方茶苑里,就着红泥小火炉,煮起了茶,一边下棋,一边一杯复一杯地喝起来了茶来。

窗外,下起了大雪。远处,日本人的岗哨上,不时响起几声零星的枪声,那是日本士兵在吓唬街上的行人。

这盘棋从早晨直下到午后,那茶叶也喝了一泡又一泡,向晚时分,二人以和局告终,看着面前的老友,朱达昌喝完了最后一杯茶,站起身,深深地朝郑伯奇鞠了一躬,随后,慢慢走出了天方茶苑,走进了漫天大雪里。他再也没有回到诊所,雪中深深浅浅的脚印渐渐被雪掩埋了。

不久,听说附近六都镇有支抗日游击队,队中有位队员,年纪虽大,却一个人杀了好几个日本鬼子,而且医术十分高明,据说,他的女儿曾被日本人抢了去,他参加游击队就是为了给女儿报仇。又说,他就是朱达昌,当初日本人抢了他女儿,就是以他女儿为人质,想让他毒死郑伯奇,好重新选定商会会长,朱达昌为了女儿,开始也果真在药里下了毒,但没想到郑伯奇的茶壶常年泡了上等好茶“雾里青”,以之熬药,不仅去了毒性,反而增加了药效,一剂药就治好了郑伯奇的病。朱达昌那天早上再见到郑伯奇时,幡然悔悟,便舍了女儿和诊所,跑到了六都镇上去找抗日队伍去了。

当然,这都是传说,真相又有谁知道呢,事情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

好在,传世名茶“雾里青”茶还在。

54、第54篇

前些年,市里为了方便残疾人,给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配备了残疾车,可过了些时候有民众反映,最近常有人用残疾车载客,这个现象必须制止。于是,交管部门颁布法规,抓到用残疾车载客的就罚款。

这天,云香正在一条小街巷里值勤,忽见一围着头巾的妇女骑着一辆残疾车驶了过来。车上载着两个老人,云香便把她拦了下来,笑着说道:“残疾车载客,还一拉拉两个?”

这一说,车上那两个老人立刻意识到什么了,马上笑着给车主打马虎眼说:“我们都是住在一条街上的……”

“一条街上的也不行!”云香立即堵住她们的嘴,因为她知道,此时要是客人和车主联合起来说不是拉客的,那你就没辙了。此时那妇女忙解释说:“都是刚刚上的……顺路……”

“顺路也不行,罚款!”说完,云香顺手撕下了一张罚款单。

那二老问:“这要罚多少钱?”

“看她也是残疾人,又是第一次,罚十块。”

“十块?”那妇女惊叫起来。

云香看了她一眼:“才十块钱,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云香说着就掏出笔,要在罚款单上签名留日期。

二老边下车边替那妇女说话:“还要罚十块?人家说好顺路带我们,才要五块钱,我们不坐总可以了吧?”

“那也不行,她已经违规载客了!”云香拿起笔正要在罚款单上去写,只见那妇女也下了车,她以为那妇女会走过来求她,岂知,她却去搀扶那二老,二老叹气地摇头说了句:“唉,真是可怜人呐!”

“可怜?”云香一见这妇女还不是残疾人,理由就更充分了,“不是残疾人用残疾车拉客,按规定罚款五十!”

“啊?”一听五十,那妇女眼泪差点流出来了。

看到这场面,云香心软了,没有把字签完,把罚款单收了起来,说:“那就以教育为主,罚五块,我这也是工作。”

哪知那妇女竟说:“我身上没有五块钱。”

“连五块钱都没有,你骗谁呀?”云香有些恼火了。

“真的没有……”那妇女急得要哭了。

“好,那你把门牌号码告诉我,我等会儿去你们家取。”

“下沙沟155号。”妇女说完后像怕被抓似的赶紧推着车走了。

云香望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记下了她的车牌号。

不管是真是假,云香下班还是来到了下沙沟155号。

要说这下沙沟155号还真不好找,坐落在河边的小巷子里,拐弯抹角的,而且这一带还尽是些低矮的破砖房,有的门牌号码已经脱落。

还是那辆停在门口的残疾车给云香指了路。

云香轻轻地推开门,忽听见里面传出了两个银铃般的孩子欢呼声:“哦,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云香正愣着,只见从里面手牵手走出两个小女孩,“妈妈、妈妈”地叫了起来。见她们那笨拙的动作和手势,云香惊呆了,原来这是一对盲童,而且还是一对双胞胎。

一见这情景,云香的心像是被什么揪住了,她已经忘却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只见两个小女孩同时摸到了她身边,一个问:“妈妈,今天拉到客人了吗?”另一个说:“妈妈赚了钱我们就可以上学了!”

云香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望着她们久久没有说话,她怕一开口会让两个孩子的希望破灭。可是,俩小孩见妈妈不说话,都急哭了:“妈妈、妈妈,你是不是又被罚款了?”

“罚款?”这两个字猛地像一根绳子拉动了云香的心。

为了不让两个孩子失望,云香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啊?不是妈妈,那你是……”

“我…我是来看你们的……”

其中一个说:“你是盲童学校的老师吧?妈妈说她们会来看我们。”

“我……我不是老师,是你妈妈的朋友,你们家还有别人吗?比如说,你们的爸爸在哪里做事?”云香问。

一问到爸爸,两个小女孩都摇着头说:“不知道,爸爸不要我们了!”

一听到这儿,云香立刻明白眼前这两个孩子的处境了,便问:“那你们就跟妈妈在一块儿?”

孩子点了点头。

“就靠妈妈在外面载客赚钱?”

“不,妈妈说载客要罚款的,她只是偷偷摸摸地……妈妈吃了低保。”

此时,云香的耳边又响起了那坐车二老说的那句话:“唉,真可怜呐!”

两个小女孩的耳朵特灵,这时,屋外传来了的脚步声,她们同时叫道:“哦,这回是妈妈回来了!”

云香一回头,果真是那围着头巾的妇女出现在门口,显然是去了菜市场,手上还拎着青菜。一见云香,她脸色陡然由晴转阴:“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

云香显得很木讷,不知如何回答,只淡淡地应了声:“是找来了,很难找。”

妇女坦诚地说:“家里就这样,要钱没有,其他的你爱怎么罚就怎么罚吧!”

“我……”云香哑口无言。

两个小女孩一听妈妈的话就明白了,同时推着云香说道:“原来你就是来罚款的!你出去,我们不欢迎你,我们家没有钱……”

只见那妇女对两个小孩呵斥道:“不许这样没有礼貌,阿姨也是为了工作。”

云香听了这话心里真不是滋味,她掏出笔,一声不吭地在那张罚款单上“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那妇女泪水流出来了,把脸瞥向了一边。

云香把这张罚款单压在了桌子上的茶杯底下。

妇女哽咽着说:“你还是要罚?”

“要罚,这是规定,也是我的职责。”云香走出了门后,丢下了这么一句话。

云香走后,妇女久久地护着两个孩子没挪步子,也不敢往桌上看,仿佛那张罚款单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许久,她才走了过去,沉重地拿起了那张罚款单,突然,她发现罚款单下压着两百块钱。妇女愣了半天才醒悟过来,拿着那钱追了出去……

云香早已走远了。

那张罚款单上面是这样写的:“以后咱两家就是朋友了,我也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母亲。”

55、第55篇

父亲:“你这么笨,真是个小猪猡。你知道什么是小猪猡?”

儿子:“知道,它是猪的儿子。”

56、第56篇

甭看林老板年过半百、矮小黑胖,像个大秤砣,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老板,相当有实力,自然也就相当有魅力。摸爬滚打几十年,也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啦。近来,他便顺应时尚,迎娶了又一任夫人。

一天,俩人于家中豪华餐厅,正幸福地享用早餐。忽然,林老板翻起白眼,神情怪异地瞪着娇妻,粗实的双手如同风中树叶簌簌抖动,饭碗啪地掉地摔成几瓣,阔大的嘴巴扭向一边,饭水从嘴角淋淋拉拉往下直流……

茉莉吓得花容失色,尖叫着拨打了120。毕竟林老板非同常人,救护车立刻尖叫而来,又呜哩哇啦快速而去,将其拖到市里最好的医院。一群医生围拥过来,初步诊断他患的是急性脑梗塞。

茉莉秀发蓬乱、泪水涟涟,不管不顾地跪坐于地,紧紧握住爱人的双手,可怜兮兮地哭喊道:老林、老林,你怎么啦?可要挺住啊!

林老板直挺挺地躺在担架上,费力地掀开厚重的眼皮,迷茫地四下望望,对周围的喧嚣置若罔闻,随即又事外闲人般地将眼皮合上了。

人命关天,事不宜迟!几位医生于一旁紧急商量。很快,便有俩人过来要将林老板抬进去,作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茉莉见状,忙止住抽泣,掏出纸巾拭拭泪眼,伏到爱人的胸前,柔嫩的红唇凑到其耳根,急促地唤道:老林、老林!我是茉莉,你进去后果难料啊,家中存折密码,你能告诉我吗?

声音轻轻地、柔柔地,跟前的人听见后,心里不由格外酸楚:是啊,这有可能是生离死别呢!

林老板缓缓地睁开眼,眼球艰涩地晃晃,便盯着茉莉,目光呆滞而冷淡,好像根本不认识她。

茉莉凄然一笑,哽咽着低哑道:老林,你放心,我一定不惜代价,治好你的病!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说着,便有一颗清泪滚落下来,滴到老林粗黑的面颊上。

老林眨眨眼,目光渐渐潮润起来。再一次眨眼时,茉莉便明白了他的心意,赶紧侧转粉白嫩脸,将细巧的耳朵贴到他肉乎乎的嘴巴上。

众人立即屏住呼吸,周围一片寂静。

只见林老板肥厚的双唇艰难地翕动着,断断续续地冒出含混不清的语音。茉莉的身子一动不动,仿佛凝固起来了。这情景恍如影视剧中烈士临终前向战友交代遗言般令人感动,好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终于,茉莉直起柔韧的腰肢,缓缓站起,秀发遮掩下的美丽泪眼里,闪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没想到,一切很顺利。经过十余天的精心治疗,林老板逐渐好转起来,再过两天,便可出院了。

这十多天里,茉莉几乎寸步未离,端茶倒水,请医问药,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娇美的容颜显出了几分憔悴,让林老板格外心疼,也满心欢喜。前来看望的亲友们对此赞不绝口,有人跟老林开玩笑:这真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啦!你们的爱情密码也给我们传授传授嘛!

出院那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是个难得一遇的好日子。照顾林老板吃过早饭,茉莉便去办理出院手续,可临近晌午也未回来,打她电话,却是关机。

悠闲躺着的林老板呼地翻起,指着秘书大叫:快快快,快去问问、找找!

不久,秘书喘吁吁跑回,说:问了几处,并未见夫人去办啥手续。

糟啦!林老板跳下床,一阵晕眩,却断然推开要来扶他的秘书,汹汹嚷道:跟我来!

几个人风风火火地驱车前往银行,一查家中钱款,竟已分文不剩!

啊!林老板一声长啸,腿儿一软,圆滚滚的身子轰然倒地。

几人慌忙将他送往医院。途中,林老板瞪着眼睛,张大嘴巴,似甩到岸上的鱼,已上气不接下气了,还不住地念叨:密码、密码、密码……

待送到医院,已停止了呼吸,而其双目依然圆睁,迟迟不肯合上。

57、第57篇

从隋唐到明清,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有文化的人热衷于科举考试。因为一旦中举 ,社会地位就发生变化了。这天,两秀才赶考过河坐在船上。一秀才看到河边有几个人在垂钓,联想到自己科举考试不得意,说:“科举就是钓鱼竿,

名利犹如鱼饵般,

年少读到耄耋汉,

赚得白头空悲叹。”另一秀才看到河中的有几条大鱼,时跃时起,鱼鳞闪烁,引人注目。便说:“此去中举鳌头占,

归来显赫人仰看,

头戴乌纱非一般,

上马下轿紧扶搀。”划船的老头儿听了这两个秀才的一番话,一手用力挥桨拨水,一手捋了把花白胡须、沉思良久说:“金榜题名寥若星,

名落孙山多如蜂,

舟送秀才人无数,

可知谁人能考中。”

(作者:翟信)

58、第58篇

黑色的中秋节

中秋之夜,鲲鹏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郝大为,在西岭市最豪华的维多利亚大酒店宴请嘉朋。今晚,应邀前来的都是西岭市金融界的头脑人物。

最近几个月来,郝大为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今晚,面对满座高朋,郝大为抖擞起精神,笑容可掬地频频举杯,向客人们敬酒。为表达自己对客人的尊敬,他先端起一杯,满满地喝下。在客人们饱满有力的掌声中,郝大为想放下杯子,说上几句助兴的话。可就在他高举的酒杯往下降落时,身体却极其不听使唤似的,向后倒去。郝大为赶紧伸手在面前抓,想抓住什么东西,来控制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倾倒,但他的手只抓到了台布,于是满桌的生猛海鲜酒水杯盏,就急速地随他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叮叮当当,惊骇地滚落满地……

郝大为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清晨。他刚醒来,耳朵里就隐约听到有人喊他:“郝总,你醒了!”他睁开眼睛,映进眼帘的是一个白大褂,白大褂上一个醒目的红“十”字,郝大为心里一惊,眼睛往上移动,看到了两张熟悉的脸:一个是西岭市人民医院刘知求院长,另一个是他的秘书——也是他现在的亲密女友谷雨。谷雨一脸的“梨花带雨”,正以焦急而关切的神情望着他。刘知求见病人醒来,挥手示意其他人出去,然后,他就坐在郝大为的床边。郝大为一把拉住他的手,急迫地问:“刘院长,我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说着,想从床上坐起来。

“郝总,不要急,你眼前最需要的是休息。”刘知求把“休息”二字说得很重。

“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郝大为坐在床头,焦急地问。

刘知求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病历卡。郝大为赶紧接过去一看:终末期肾衰竭。郝大为惊恐地问:“什么是终末期肾衰竭?是不是绝症?”

刘知求迎着郝大为焦急的目光说:“终末期肾衰竭,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尿毒症,它不是绝症!”

郝大为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刘知求院长说:“我以一个医生的职责告诉你,你必须结束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全力以赴地配合我们治病!”临走时,他还郑重地叮嘱说:“好好休息,明天进京会诊!”

北京的会诊结果,和西岭市人民医院的完全一致。但郝大为特殊的血型,却给医治设置了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郝大为的血型为Rh阴性血。如果说尿毒症是索命的枪声,那么他的Rh阴性血型,就是一粒穿脑封喉的子弹。因为人群中具有O型的Rh阴性血仅有万分之九的比例,想找到一例真正吻合的血型,无异于大海捞针。

郝大为的父母先后去世,他和妻子离婚几年了,一个儿子随母远在国外,郝大为又是独生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郝大为住进医院,院方立即成立了专家治疗小组,并初步确立了治疗方案:一边透析,一边寻找肾源,准备移植手术。同时,为了便于沟通协调,鲲鹏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秦云鹤,也加入进治疗小组。秦云鹤是郝大为最得力最器重的助手,如今郝总患病,他是公司医院两头跑,忙得团团转。

走进凤凰台

郝大为这种病,一旦错失掉最佳的治疗时机,就算Rh性血型的人召之即来,到时候,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那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什么时候出现?

一个星期过去了,就在他们失望之时,血型科送来了一份报告,刚刚收到山南县矿务局医院的传真,他们有一例Rh性血型的记录。

病房里,郝大为正靠在床头,津津有味地收看央视综艺频道赵本山宋丹丹“昨天今天明天”的小品。秦云鹤轻脚进来,详细地汇报找到合适血型的经过——前年,山南县矿务局二矿突发了一次巷道塌方,砸伤了几位正在施工作业的矿工。在组织山南县矿务局干部职工献血中,山南县矿务局医院发现了一个Rh性特例血型。那位矿工姓赵,叫赵开富,42岁,家就住在山南县的一个叫凤凰台的村子……

秦云鹤还要往下说时,却被郝大为连连挥手拦下:“停下!你刚才说的那个赵开富,家住在哪?凤凰台?”

“对啊?是山南县一个叫……凤凰台的村子。”秦云鹤肯定地说。

郝大为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说:“你先准备一下,我要亲自过去一趟。”

“郝总,还是我去吧,您的身体……”秦云鹤关切地劝阻道。

“你抓紧准备!我必须得去一趟!”郝大为的话语里透出不容争辩的语气。

郝大为一行从市区出发,行驶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赶到凤凰台村。郝大为望着车窗外绵延的山林,就讲起自己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段经历,郝大为在凤凰台住了三年。

听他说完,司机肖军问道:“郝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您说过啊!”

郝大为感慨地说:“是啊,我把它藏在心底,因为它是一笔值得珍藏的人生回忆啊!”

郝大为走下车,握住早早就在等候他的村长的手。秦云鹤上前介绍说:“这是郝总!郝总这次回娘家,是来送温暖、送爱心的……”

村长是个直性汉子,大咧咧地欢迎道:“俺们昨天就接到乡里的通知了,说郝总要来,欢迎、欢迎啊!谁不知道鲲鹏?电视里天天看。”

“噢——抬举了,抬举了。”郝大为淡淡地笑道。

村长说:“郝总,你下来一趟不容易,先看看咱们村,指导指导!”随后,郝大为就在村长的陪同下,在村子里转悠。溜达一会儿,他们就到了村北头坡底一家房屋前,土砌的院墙被雨淋倒,露出一个大大的豁口,风从外面直灌进去,满地草叶零乱。郝大为站住脚,问:“这家人搬走了?空了?”

村长手一指,说:“有人!这是赵黑球家。”

“赵黑球?赵黑球是谁?”

“赵开富!黑球是他的外号。人,刚死。”村长说着,两只大手同情地直搓。

“他死了?”郝大为吃惊地问,“哪个赵开富?”

村长惊奇地问:“俺凤凰台就一个赵开富啊,怎么?郝总……你认识他?”

郝大为没有回答,两手下意识地抵住腰间,问:“人……怎么去世了?”

村长就简单说了经过。原来,赵开富在矿上挖煤,出事那天,矿上刚结算完当月的工资,赵开富就送钱回来,给家里买买油什么的。他离开矿区刚走上公路,迎头一辆小车就喝醉酒似的,歪歪摇摇地开过来,赵开富躲闪不及,就被撞进几米深的沟里。往医院送时,半路上,人就断气死了。开车肇事的是矿上一个科长,算矿长的一个远房亲戚,事后,目击人说那位科长酒喝大了,撞了人后,还骂咧咧地叫。赵开富死后,矿上派人送来几万块钱,说赵开富骑车违章,上面都结论清楚了,这事也就算了。

郝大为心里一阵咯疼,感觉到眼前一阵阵发黑。秦云鹤靠近村长,问:“孩子呢?他家的孩子没有回来?”

这时候,村长把两人拉到外面,说出一件令人惊竦的事情来……

赵家的恩人

赵黑球两口子,就栓柱这一个孩子。开头几个孩子都丢了。栓柱是11月14日出生的,两口子认为14不吉祥,上户口时,给改成9月5日,意思是“留住”。栓柱今年才十八,却长得人高马大。这孩子平日不大爱说话,腼腆得姑娘似的。可自从爹死后,栓柱就变了个样,他爹“头七”刚过,栓柱就离家给爹报仇。

赵栓柱摸进山南县矿务局,很容易就找到那辆“9421”牌号的奥迪,奥迪趴在矿区的草坪前,威武得像一头老虎。赵栓柱一看那车,全身的毛孔就窜出仇恨的火苗,他操起地上的方砖,甩开膀子就使劲地砸。响声惊动了矿区的保安,几个保安奔过来,就把赵栓柱拿下,送进县里的看守所。

听完,郝大为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嘶哑地、近乎低吼地一字一句道:“一个小小的科长,草菅人命,猖狂透顶,简直无法无天!”

一个星期后,西岭市最有影响力的《西岭晚报》报道了一条消息:科长酒后肇事,难逃法律追究。这起交通肇事案,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对于赵家来说,算得上枯木逢春,久旱甘霖。

赵栓柱从看守所回来的第二天,娘儿俩就搭乘开往西岭的快巴,感谢恩人来了。一路上,娘就不停地叮嘱儿子:“柱儿啊,见了人家,要下跪!人家是俺们的恩人哪,一辈子都不能忘!”

59、第59篇

古代有一个人叫张大福,他是地主家的火夫,每天的工作之一是到河边淘米,每次洗米时都会洒出些米来。河里有一只小蛤蟆,每次都会在张老福洗米时吃他洒出的米粒,张老福有时会故意多洒出些米来喂小蛤蟆,洗米时还会和小蛤蟆说说话来打发乏味的生活。

转眼几载,张大福变成了张老福,在地主家干这几年也攒了些银子,打算回老家看看亲人,在临走之前他到河边,这次他往河里一㧓了几把米,看着那只吃了他几年米的蛤蟆说:“蛤蟆啊蛤蟆,你陪了我这么些年,我明天就回家乡了,这次多给你点米,吃吧多吃点,以后还不知能不能再喂你呐,再见吧蛤蟆。”蛤蟆听了张老福的话似乎听懂了似的点点头转身钻进了水里。

第二天天刚刚亮张老福就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刚出村口没多远,张老福突然听到身后有叭嗒叭嗒的声音,张老福转身一看,原来是那只蛤蟆,仔细看那只蛤蟆被张老福的米喂的足有脸盆那么大,正一蹦一跳地跟在他身后,张老福轰它,蛤蟆不走还是跟在他身后。看来这蛤蟆重感情,张老福找来一只木桶,装上蛤蟆,挑着担,打算带蛤蟆回家。

走了几天来到一座山前,这座山叫弯头山如果翻过山走三天就可以到家,如果绕过去就得走五天,张老福想尽早回家于是决定翻山,没走多远遇到一个谯夫,谯夫看到一个老头挑着担往山上走,拦住了张老福说道:“老人家您是要上山?”

“是啊翻过山就离家不远了,离家好几年,很想念啊!”

“老人家,您还是别上山了,这山上有一条蛇,经常出没,已经吃了很多人了,您还是绕道而行吧。”

张老福想:绕道得多走几天呐,蛇我见多了怕什么,于是谢过谯夫,还是上了山,身后谯夫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又一个送死的。”

张老福走了一阵,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张老福,张老福。”回头一看,除了涩涩秋风卷过枯黄的杂草,其他什么都没有。张老福又继续走了一阵,身后又传来叫他名字的声音,再次回头还是什么都没有。正当张老福纳闷的时候又传来第三次叫他名字的声音。张老福放下行李,抽出扁担,紧握在手,心想要是遇到抢劫的先敲他几扁担。第三次回过身来还是什么都没有,。张老福心想可能是自己上了岁数错听了风声。抬头看看,天色也不早了,要是不赶紧下山找间客栈,自己就要路宿这荒山野岭了。

张老福挑着他的行李和大蛤蟆来到山下的一座小镇子,走到一家客栈门口,敲敲门,一会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小伙计,他看了看张老福,又望了望福身后的山路问到:“您从山上下来的?”

“啊,山风还挺大。”张老福放下扁担,拍了拍身上的灰,准备进门。小伙计拦住了张老福继续问道:“您在山上听到有人叫您的名字了吗?”

“听到好像有人叫了,不过也可能是风声。”

“那您回头了吗?”

“回……”

张老福的回字还没说完,小伙计砰的一声就把张老福关在了门外。张老福使劲拍拍门,里面传来一声客满了就没了动静。又走了几家客栈,还是问同样的问题后客满关门。天已经黑了,张老福走到村口最后一家客栈门前,心想如果再不让住就只能睡外面了,瑟瑟秋风让张老福打了个寒颤。开门的是个老帐柜,当他听到张老福的糟遇后,也是很同情张老福,便请他进了门。

张老福纳闷地问:“老长柜,他们办什么不让我住店呢?”

“你有所不知啊,我们这里前几年来了一条大蛇,就住在那弯头山上的山洞里,它会跟在路人身后叫他们的名字,如果回头了,它就会记住你的样子,半夜它就会来找你,把你吃掉。它已经吃了很多人了。”

“难道我要客死他乡了吗?”

“后院有一口大瓮,我给你扣里面,你别出声,也许那条蛇找不到你,你就能逃过一劫。”

“那多谢老长柜了。”

张老福来到后院,放下行李,把装蛤蟆的大水桶放在墙边,看了看他的大蛤蟆,叹了口气,睡到了瓮里面。半夜三更,一阵大风卷着沙石吹开了客栈的大门,一直吹到后院,风沙散去,一条灰白大蟒,吐着腥红的信子,绕着大瓮转圈,如果转够三圈张老福必死无疑。大蟒转到两圈时,水桶里的蛤蟆蹦了出来,扑通扑通朝大蟒跳去,一口咬住了大蟒的身子,大蟒回头去咬大蛤蟆,蛤蟆背上的疥疙瘩被咬破,里面全是疥毒,蟒又换个地儿咬,还是有毒,于是大蟒把蛤蟆缠在中间,蟒和蛤蟆扭作一团。

老长柜听到后院的打斗声心想,这个老头死定了。等到天亮,老长柜叫来小伙计说:“走,去后院看看那老头怎么样了。”他们来到后院,看到满地是血,而大瓮里却传来一阵阵的呼噜声,搬开瓮一看,那张老福正睡的香呐。“老头,老头别睡了,快醒醒。”张老福睁眼一瞧,一地的血迹,不远处的水桶倒了,水洒了一地,可是大蛤蟆不见了,“我的蛤蟆!”众人顺着血迹一直来到村外一个半山坡上,蛤蟆和蛇都已经死了,至死蛤蟆还咬着大蟒不松口。张老福老泪纵横地说:“蛤蟆啊蛤蟆,不枉我喂大你啊,是你救了我!”

大蛤蟆为救主人咬死了大蟒,为民除了害,当地人凑钱为大蛤蟆修了一座蛤蟆庙来纪念它。这事发生在山东,至今山东还有这座蛤蟆庙,几百年过去了,人们也许早已忘记了它,今天讲讲这个故事,希望大家能记住这只忠心救主的传奇蛤蟆!

60、第60篇

大明朝万历年间,光州城里烧瓷业兴旺。瓷窑又分官窑和私窑,官窑窑官由县令担任,但只是挂个名号,副窑官多为窑匠担任,负责具体的烧窑事务。光州城里官窑有十几家,但窑匠们的实际领头人物是最大的那家官窑的副窑官常锁。

除了官窑,私窑也在光州城里四处开花。同是烧窑匠,但要论起官窑和私窑的处境,那就是天壤之别了。官窑匠吃的是皇粮,每年有朝廷拨发俸银,日子过得是有酒有肉,滋润鲜活;私窑匠多是些贫穷的手艺人,只能取些官窑遗弃的废土,烧制些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换取些生活开销,日子惨淡无色。所以,私窑主们很多都幻想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私窑摇身变成官窑。

私窑虽经营惨淡,但其中不乏民间烧窑高手。这年,城东的李长根就在自己窑里烧出了一件绝品彩雀。

李长根家里数代烧窑,到了他这一代,技艺更是日益精湛。他的活做得精细有加,尤其是彩绘描画,鲜活生动,在光州城算是名声响亮。

这天,李长根做了些彩雀,各有姿态,自觉得心应手,入窑后也就格外上了心思。文火武火地反复多次,两日后开窑,果然有一炉活灵活现的七彩鸟雀跃然飞了出来。其中一只,色彩鲜亮,玲珑剔透,周身竟毫无瑕疵,浑然天成一般。李长根看得发呆,竟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不胫而走,有相好的窑匠来观看,纷纷赞誉绝品。正议论间,却听得门外一阵大笑:“长根,如何烧得宝贝,竟不知相告一声?”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南城窑匠胡庭远大踏步走进门来。胡庭远与李长根是光州城内官私窑匠里公认的两大高手,两人世交,亲如手足。他取那绝品彩鸟攥于手中,端视良久方失声大呼:“绝对的极品,即便送与宫中也是一流大观!”

窑匠们兴致高涨,纷纷嚷着让李长根打酒割肉以示庆贺,却不料,李长根的脸色暗淡了下来。他苦笑着说:“这彩雀就算是珍品又当如何呢?没有那官窑的一方官印,我等私窑就是造出旷世奇宝,又有谁人可识?还不是要拿到集市上换几个散钱,还不知够不够一桌酒呢!”

此语一出,在座皆哑言。事实就是这样,私窑的上品抵不上官窑中印有一方官印的常品;私窑高手的收入赶不上官窑中一般窑匠的年俸。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然而,李长根的好运却是接踵而来。第二天一早,常锁一边口称祝贺一边走进屋来,气都没歇,就嚷着就要看那绝品彩雀。这常锁虽是官窑匠里的头号人物,烧窑也算高手,但常常在烧制上好贡瓷的一些尖端技术问题上,私下里偷偷地请李长根到他窑上去做些指导。贡瓷烧制可不是儿戏,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然常锁也不会让李长根白做,走时会给他些银两,一来作为报酬,二来也算是封口费,请一个私窑匠为他这个最有威信的官窑匠做技术指导,说出去丢人。次数多了,两人也算是有些交情。

常锁来访,李长根自然不敢怠慢,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取了那只彩鸟奉于他观看。常锁手捧彩鸟,蹙眉观赏,似有所思考。良久,他对如此绝品竟然出自用劣土烧制瓷器的民间私窑而大发感慨,忽又转了语气,问李长根愿不愿意转为官窑。

哪有私窑不愿意转为官窑的呢?只是李长根觉得这等好事怎么会突然落到他头上,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点了头。

见他点头,常锁道了一声“好”,说这就去禀明县令。言罢,大踏步出了门,留下李长根呆呆的如在梦里。半月过去,真的有衙役来传李长根,说县令有请。到了公堂,县令开门见山,告诉他经常锁推荐,本县准许,即日起他的私窑就转为官窑了。说完一挥手,就有官差捧上一盘纹银。县令告诉他,这是今年的年俸。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李长根这才敢相信,老祖坟真是冒了青烟,大运撞了头。

私窑变官窑的传奇出现了,满城私窑匠羡慕万分,纷纷登门祝贺。李长根有了俸银,出手也大方,在城里的“万福聚”摆了几桌宴请众人。胡庭远也在宴请之列,但席间有人看出他闷闷不乐,酒也吃得没有滋味。

李长根自认是得了朝廷恩惠,倾心倾力烧窑。两个月过去,赶出了几批好活,送于宫中,很快就有赏赐下来。县令也欢喜,邀了他去衙门里喝酒。自此,李长根在光州的名头就越发响亮了,又凭借手中出色的活计常得赏赐,手头更是阔绰,购了新宅,还包了怡红院的名妓水莲,但与旧日私窑匠们的关系却日渐生疏。

李长根的活做得好,上面有活下来,负责给各官窑分活的常锁就往往偏重于他,如此一来别的官窑就颇有微词。原来,这官窑匠的收入每年也是有区别的,县里会根据每年各窑所烧制上供瓷器的多少,来确定来年各窑匠的级别及俸禄。当年烧制上供瓷器较多的窑,第二年窑匠的级别就相对较高,俸银也就多。以此类推,划分等次。以往的官窑匠们中间是有潜规则的,那就是每年分活基本平均,来年大家的俸禄也持平。李长根的加入打破了这个规则,有别的官窑匠就过问常锁,常锁推说这是县令的意思,众窑匠自然不敢质问县令,就将这笔账记在了李长根的头上。

却说那南城私窑匠胡庭远,见李长根因一件好瓷器一步登天,竟疏远了这些往日朋友,有些忘乎所以,心中很有些不服,原本两人技艺不相上下,如今竟有天壤之别。于是做活也更加上心,数月后窑中爆出喜讯,烧制出一只五彩锦鸡!常锁又是不请自到,看那锦鸡缤纷艳丽,引颈高歌,鲜鲜欲活,果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奇。当下沉吟片刻拍板,将再次禀明县令,争取将他的窑也征为官窑。

常锁果然是活动能力很大,十天后胡庭远门前宾朋云集,鞭炮齐鸣,庆贺他跻身官窑之列。胡庭远也在“万福聚”宴请,却没有给李长根下帖子,李长根觉得心中怅怅的。

初为官窑,胡庭远一样也想得到上面的青睐,于是潜心尽力,连着出了几批好活,得到上面不断赏赐,风头竟把李长根也挤对下去几分。两人飙上了劲,一对挚友,如今却心怀芥蒂,偶然相见也是冷嘲热讽,敌意满怀。只是这样的形势苦了其他的官窑匠们,上面下来的活儿绝大部分都让常锁分给了李、胡二人,他们得到的活儿越来越少。有窑匠抗议,常锁面带苦衷,一概推于县令身上。李、胡二人等于是抢了众人的饭碗,成了暗地里的众矢之的。

这年秋里,朝廷下来一件大活,要六百套彩绘十二属相的大盘。常锁分活,将这六百件大盘一分为二给了李、胡二人。并言明县太爷有令,工期一月,做好重奖,反之重罚。两人自是不敢有误,领了任务就各自回家开炉烧制去了。

李长根亲自选土拌料,又选了几个手艺精湛的窑工,日夜盯在窑上,烧他的三百件彩绘大盘。几日过去,烧得一炉出来,却是一炉水货!李长根呆了,怎么思量也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忙又进了第二炉。心下烦恼,想起相好水莲数天前曾来探问他,为何多日未去她那里,于是吩咐手下精心看窑,自己则往那怡红院去找水莲喝酒解闷。

到了怡红院,李长根也未让老鸨通禀,径直来到水莲门前。一推门他惊呆了,却见胡庭远正在屋中穿衣。胡庭远见他却不吃惊,皮笑肉不笑,道:“李窑官,莫要惊诧,这光州城里的风头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吧?你有银两与水莲相好,我得的赏赐也不比你少,我就要处处和你比试。这水莲现在也是我的相好,今天来这里还是她几日前到我窑上去约我的呢。”

一句话冲得李长根恼怒异常,恨恨地盯了水莲一眼,对胡庭远恶笑一声,扬长而去。

一个月时间踢着飞脚过去了。李长根的窑上像是中了邪,最后一炉出来又多是废品,能用的也是呆头呆脑,毫无声色,充其量算是下品。李长根正叹气不知如何交差,外面传来了喧闹之声。还未等他出去观看发生了何事,县令已带着一帮衙役闯了进来。县令看过地上摆放的成品,冷笑一声:“李窑官,这就是你烧的贡品?怪不得城里其他官窑众窑匠联名将你告下,说你假手官窑做私活牟利,从而对官活敷衍,对私活上心。果然如此!”言毕,一脚踢了地上大盘,命衙役将李长根绑了,带回县衙。

61、第61篇

一年中,虽然可能旱情不断,但数出梅后到处暑这段时间,因阳光强烈、天气炎热,旱情最为严重。可是,不管怎么旱,农历七月半前夕,老天即使不下倾盆大雨,也要下场小雨应应景儿。那么,为什么大旱不过七月半呢?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座大山脚下有间茅草屋,里面住着母子俩,儿子孙圭山已十八岁了,小伙子既勤劳,又乐于助人,乡亲们都夸他。他们租种了员外钱百贵的三亩水田,风里来雨里去,可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遇上旱涝虫灾,只能靠野草树皮度日了。

这年一进入夏季,就开始干旱了,接连一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滴雨,田地龟裂、溪流断水。村民们种的禾苗都是靠溪水灌溉,溪水没有了,禾苗慢慢开始干枯。但村里还有一眼泉水,据说这泉水连着山上的龙潭,常年不断,就是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干涸。可是,泉水被钱百贵霸占着,谁用水,就要向他交一笔水钱。天旱后,水如油贵,钱百贵把水钱翻了一番,百姓叫苦连天。

天空还是万里无云,没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村民们只好戒斋三天,沐浴后赤脚露头地去山上的龙王庙求雨。可是,烧了一个月的香,一滴雨也没有求到。

这个时候,老龙正在庙后的深潭中睡大觉。说起这条龙,当年还被钱百贵的爷爷救过。那一年初夏,这条龙闲来无事,变作一条山鳗在溪中玩耍,被渔夫看到了。渔夫悄悄地取出钳钩,一个箭步过去,飞快地把它钩住了。真是龙游浅滩遭虾戏,到了这地步,龙哪里脱得了身,更不要说大显身手了。后来,它被钱百贵的爷爷买走后,它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流着泪水,钱百贵的爷爷看出鳗嘴角的几条长须像龙须,他是个大善人,心想,说不定真的是条龙呢!就把它放回了溪中。这条龙进入水中后,对着救命恩人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行叩拜大礼。突然,它腾出水面,升上天空,在云端里现出龙真身。钱百贵的爷爷惊得吐了下舌头,好险,刚才自己差点杀了一条龙。就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哗哗”地下起雨来。半个时辰后雨才停,只见一朵黑云落到了大山上的一个深潭里。龙应该是住在深潭里的,在钱百贵的爷爷发动下,全村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因此才在潭前建起了龙王庙。

老龙知恩图报,第二年又遇大旱,它将一股泉水从深潭引入钱家田畈的水渠中。从那以后,这股泉水雨天不涝,旱天不干。钱家也自然记住老龙的好处,不时地到龙王庙进贡上香,并将这个传统一代代传下来了。

这年初夏,老龙喝多了钱百贵送去的美酒,醉醺醺地睡着了,哪里还记得为人间布雨的事。百姓在求雨,它却睡得正甜。

孙圭山想,老龙无心施雨,再这样下去,收的稻谷还不够付百贵的水钱呢,村民们如何生活下去?当务之急是要让老龙快快布雨,得想个什么办法好呢?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这天晚上,孙圭山在梦中见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孙圭山那老龙睡得很沉,要让它醒来,须采一支三丈三尺长的紫竹,到龙王庙后面的深潭中捅几下,它就会起来的。孙圭山猛地惊醒,心想,难道是神仙来托梦了?

第二天,孙圭山打听到,富阳县城旁的陆家村一带盛产紫竹,就准备去采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圭山要去捅龙潭的事被钱百贵知道了。他想,如果老龙施了雨,谁还来买他的水?他量了一斗稻谷,用布袋装上,背到了孙圭山家,阴阳怪气地说:“小伙子,龙捅不得的,它发起怒来飞沙走石,暴雨如注,能冲走良田,冲垮村庄,你会害死全村人的!这后果你担当得起?我劝你不要去了,你种田用水,我不收你水费就是。”

孙圭山却铁了心,愣是把那袋稻谷还给钱百贵。

这天一早,孙圭山就出门了。他来到陆家村,远远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有紫竹,心中非常高兴。走近一看,他傻了眼,那些紫竹都只有一二丈高,哪有三丈三尺长的呢?他像一颗火红的木炭掉进了水中,满腹的希望刹那间化成了烟,垂头丧气地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

村里人见状,走过去问他出了什么事。孙圭山就把找紫竹想捅醒老龙的事直说了。

有位老人说,他在山坞里种了些紫竹,长得比庭院旁的要高大得多,让孙圭山和他去看看。

孙圭山高兴极了,跟老人来到山坞里一看,这里的紫竹果真长得特别高。他挖了一株,砍掉竹桠、竹梢,刚好三丈三尺长。孙圭山高兴极了,就拿出银子要付竹钱。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还请孙圭山到自己家里吃了中饭。

吃过午饭后,孙圭山辞别老人,背着紫竹回家了。

孙圭山是傍晚才回到家的,村里人看他采来了这么长的紫竹,都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大家跟着孙圭山向龙王庙而去。因为紫竹太长了,在村里弄堂转弯处,紫竹在墙角上别了一下,竹竿中间竟断裂了。按说竹竿这么轻轻一别是不会损坏的,这其中肯定有鬼,孙圭山把紫竹放到地上,看到竹节处被人锯开了。

事到如今,孙圭山只好再去陆家村向老人要了一株。因为紫竹太长,屋里放不下,只得仍旧靠在屋外的墙上。

前一株紫竹断掉正是钱百贵做的手脚,他见孙圭山又采来一株,又想如法炮制。三更时分,钱百贵又悄悄地去了。他把竹竿轻轻地横放在地上,拿出一把小锯,刚要动手,猛地听到一阵“捉贼”的叫喊声。钱百贵还没有反应过来,已被等候多时的孙圭山和另外几个小伙子抓住了,那些人也没有用照火照一下来人是谁,挥起拳头就打,痛打一顿后,有意卖了个破绽,让钱百贵跑了。原来,孙圭山想到钱百贵不让他去捅龙潭的事,就猜想到紫竹肯定是他锯的,于是暗暗地躲藏起来等着。看到身形和走路的姿态,孙圭山就知道来人是钱百贵。他有财有势,抓住他送到官府,也不起什么作用,还不如打一顿。

挨了打的钱百贵正是贼给狗咬,吃了苦头还说不出,回家后,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天七夜,一只脚还被打断了,以后出门必须拄拐。

太阳出来后,孙圭山背起紫竹,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地去龙王庙了。

来到庙后的龙潭,孙圭山看到,水面上有股气在往上冒,晓得老龙在里面打呼噜,就对着那个深潭大声地说:“身为神仙,应该以民福为福,以民祸为祸。你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睡大觉,我今天就要捅醒你。”说着,举起竹竿,用力扎进了深潭。

那老龙正睡得香,忽然头上被捅了一下,立刻醒了过来,刚想起身,身上又被狠狠地戳了两下,几片龙鳞也被捅下来。老龙怒气冲冲,腾地跃出龙潭。

这时,孙圭山早已从深潭中抽出了竹竿,紧紧地握在手中。

老龙发现了孙圭山,哈哈一笑说:“原来捣我龙潭,打我龙身的是你,让我给你点颜色看看吧。”于是,它稳住身子,伸出前爪,向孙圭山抓去,可还没有碰到他,就缩了回来,再用尾巴向孙圭山扫去,但又是没有近身就连忙闪开了。

原来,送给孙圭山紫竹的老人是观世音菩萨变的,这紫竹沾了仙气,孙圭山握着它,老龙自然对他没有一点办法了。

老龙被降服了,只得乖乖地往天上飞去。霎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天空好像一下子裂开了似的,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干涸的大地吸足了雨水,那些快要枯死的稻苗又返青转绿了。

孙圭山捅龙潭这天正巧是农历七月半,这以后,老龙长了记性,为了避免被紫竹竿捅,每年的七月半前夕一定会醒来,到天空游一圈,下一场雨。所以,民间就留下了“大旱不过七月半”的典故。

62、第62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没有父母的淘气男孩生活在一个部落里。“那个小鬼!”别人常常会生气地抱怨道,“他太懒了,简直是一个懒虫!别人让他做的事,他从来都不做。他从不干活,只会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旱季到来了,小溪、河流和池塘都干涸了,人们必须走很远的路从一口井里取水。男孩不想走路,他躺在部落的营地里,看到取水的人回来了,就上前去讨水喝。一开始,人们总是会给他一些水,可是很快,大家都开始讨厌起这个懒惰的男孩。“你自己去取水吧!”他们冲着男孩嚷道。大家都把水壶藏了起来。

一天早上,部落里的男人都出去打猎了,女人和小孩儿也都出去挖充饥用的树根了,只剩下男孩一个人待在营地里。他四处玩了一会儿,很快就觉得口渴极了。于是他来到往常放水壶的地方,却发现水壶都不见了。他四处寻找,最后在矮树丛下发现了水壶,就坐下来喝了个痛快。喝饱之后,男孩的脑袋里忽然冒出一个淘气的念头。“我要把这些水壶藏到一个他们找不到的地方,这样我就随时都可以喝到水了。”他自言自语道。于是,男孩把这些盛满了水的水壶一个个地搬到一棵小橡树下,然后他敏捷地爬上橡树,把这些水壶藏到了树叶中间。他刚把最后一只水壶放到树枝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突然出现了一股强大而奇特的魔法,它使橡树不停地长大。橡树越长越高,变得非常高大。在整个过程中,树上的男孩始终紧紧地抓着树枝。最后,橡树终于停止了生长,而这时男孩和水壶已经到了树顶上。晚上,大家都回到了营地。他们口渴了,就来到矮树丛下喝水。可是,他们只找到几只空空的水壶。“肯定是那个小鬼干的,他又开始恶作剧了!他现在在哪里?”大家忿忿不平地说道。他们开始四处寻找,很快就发现了那棵高大的橡树。早晨他们离开的时候,它还只是一棵很小的树呢。在树顶上,他们发现了那个男孩,还有他们盛满了水的水壶。“赶快把我们的水壶拿下来!”愤怒的人们向男孩大喊道。“你们如果想要水,就自己上来拿吧!”男孩回答道。

于是,两个年轻人爬上了橡树去追男孩。就在他们快要靠近男孩的时候,男孩突然害怕地哀号、呻吟起来。一个人伸出手抓住了男孩,男孩挣扎着想要逃走。可是一不小心,他滑了一下,从树上掉了下去……砰!……男孩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男孩受了伤,在地上躺了一会儿。可是很快,他又爬上了橡树,以免被愤怒的人们抓住。又有几个人爬上树去追他。

可是忽然间,人们惊奇地看到,在一股强大而奇特的魔法的作用下,男孩开始变形。他的身上长出了厚厚的毛皮,耳朵变得像果蒂一样,鼻子变成了黑色,并且闪闪发光。他看起来就像一只小熊!原来,他变成了一只考拉--世界上第一只考拉!

从那以后,考拉都生活在橡树上。它们渴了,就吃几片树叶,而不会下地去找水喝。假如有人爬上橡树,它们就开始呻吟、哀号,就像那个淘气的男孩一样。

63、第63篇

¡¡Äܺô·ç»½ÓêµÄÈËÄãÌý˵¹ý£¬µ«Äܺô·ç»½ÓêµÄ¾®ÄãÌý˵¹ýÂð£¿

¡¡¡¡ ÔØÈëÊ·ÊéµÄ“²ØÁú¹Å¾®”

¡¡¡¡Ë®¾®£¬ÈËÃǼûµÄ¶àÁË£»¹Å¾®£¬ÈËÃǼûµÄÒ²²»»áÌ«ÉÙ£»µ«ÔØÈëÊ·²áµÄ¹Å¾®£¬¿Öżû¹ýµÄÈ˾ͺÜÉÙÁË¡£ËÄ´¨Ê¡ÑÅ°²µØÇøµÄÃɶ¥É½ÉÏ£¬¾ÍÓÐÕâôһÑ۹ž®£¬ËüÔÚÊ·ÊéÉϾÍÓÐרÃŵļÇÔØ£ºÕâ¿Ú¾®Ãû½Ð“ÃÉȪ¾®”£¬ÓÖÃû“¸Ê¶¾®”£¬Ê¼½¨ÓÚÎ÷ººÄê¼ä£¬Æù½ñÒÑÓÐ2000¶àÄêµÄÀúÊ·¡£´«ËµÄÇ¿Ú¾®ÀïÃæ±¾À´ÓÐÒ»ÌõÁú£¬Äܹ»·­ÔƸ²Ó꣬ʹµÃµ±µØ¾­³£ÒòÏÂÓêÒý·¢ÄàʯÁ÷ÔÖº¦£¬ºóÀ´µ±µØ¹Ù¸®ºÍ´åÃñΪÁ˽µ·þÕâÌõÁú£¬¾ÍרÃÅÖýÔìÁËÒ»¸ö¾®¸Ç£¬°ÑÁú¸ÇÔÚÀïÃ棬ÔÖº¦ÓÚÊǾͱÜÃâÁË¡£µ±µØÏØÖ¾¶ÔÕâ¿Ú¾®»¹ÓбȽϾßÌåµÄÃèÊö£¬Ëµ“¾®ÄÚ¶·Ë®£¬Óê²»Ó¯¡¢ºµ²»ºÔ£¬¿Ú¸ÇÖ®ÒÔʯ”£¬Òâ˼ÊÇ˵Õâ¿Ú¾®È·ÊµÓÐÉñÆæÖ®´¦£¬²»¹ÜºµÀÔ£¬¾®Àï×ÜÊÇÓÐÒ»Ã׶·ÄÇô´óÈÝ»ýµÄË®£¬²»¶àÒ²²»ÉÙ£¬¶øÇÒ¾®¿ÚÉÏÓÐÒ»¸öרÃŵÄʯ¸Ç¡£

¡¡¡¡²»¹ý£¬Õâ¿Ú²»Ñ°³£µÄ¹Å¾®ÕæµÄÄܺô·ç»½ÓêÂð£¿Ç°²»¾Ã£¬Ò»¼ÒýÌå¼ÇÕßרÃŶԴ˹ž®½øÐÐÁË̽·Ã£¬ËûÃÇ·¢ÏÖ£¬Õâ¿Ú¾®ÔÚµ±µØ±»´«ÎªÉñ¾®¡£´«Ëµ²»¹Ü¶àôÇçÀʵÄÌìÆø£¬Ö»Òª°ÑÕâ¿Ú¾®µÄ¸Ç×Ó´ò¿ª£¬±ð´¦²»ÏÂÓ꣬¾®ºÍËüÖÜΧµÄµØ·½¶¼ÒªÏÂÓꣻÈç°Ñ¸Ç×Ó¸ÇÉÏ£¬Óê¾Í»áÍ££»Èç¹û¸Ç×ÓÒ»Ö±²»¸Ç£¬Óê¾Í»áÁ¬ÐøÏ£»ÓÐʱºò¾®¸ÇÒ»ÏÆ¿ª£¬»¹»á¿ñ·ç´ó×÷£¬À×Óê½»¼Ó¡£¸üÈÃÈ˳ÆÆæµÄÊÇ£¬Ã¿´Î´ò¿ª¾®¸Ç£¬ÏÂÓêµÄÏÖÏ󶼻áÓ¦Ñé¡£

¡¡¡¡ÎªÁËÑéÖ¤´«ËµµÄÕæ¼Ù£¬¼ÇÕßÃÇÔÚÏÖ³¡¶Ô¹Å¾®½øÐÐÁËÒ»´Î“ÏÖ³¡¿¼ÊÔ”¡£µ±¾®¸Ç´ò¿ª20·ÖÖÓºó£¬Ìì¿ÕÖл¹ÊÇһƬÇçºÃ¡£¾ÍÔÚ»ÒÐÄÉ¥ÆøµÄ¼ÇÕßÃÇ´òËãÍ£Ö¹¿¼ÊÔʱ£¬Ìì¿ÕÖÐÕæµÄĪÃûµØÏÂÆðÁËÓê¡£¿´À´¹Å¾®µÄÕâÖÖÉñÆæ±¾ÁìÔÚ2000ÄêºóÒÀ¾ÉÉñÆæ¡£ÄѵÀ˵¹Å¾®ÀïÃæÕæµÄÓÐÁúÂð£¿

¡¡¡¡ ºô·ç»½Ó꣬´¿ÊôÇɺϣ¿

¡¡¡¡ËÄ´¨Ê¡µÄһλÆøÏóר¼ÒÈÏΪ£¬ÕâÀïÃæûÓÐʲôÐþÃîµÄ£¬ÎÞ·ÇÊÇÇɺϰÕÁË¡£

¡¡¡¡½øÒ»²½Ëµ£¬ÔÚÈç´Ë¶àÓêµÄµØ·½£¬ÏÂÓê¾ÍÊǼҳ£±ã·¹£¬Í¨³£ÊÇÕâ»á¶ù²»Ï£¬µÈ»á¶ù¾ÍÏ£¬¶ø¾ÍÔÚÏÂÓêÇ°ºóµÄµ±¿Ú£¬¹Å¾®µÄ¸Ç×Ó±»´ò¿ªÁË£¬Ç¡ºÃºÜ¿ì¾ÍÏÂÓêÁË£¬ÓÚÊÇÈËÃǾͺÜÈÝÒ×°ÑÏÂÓêÓë¹Å¾®ÏƸÇʼþÁªÏµÆðÀ´£¬ÈÏΪÓêÊǹž®“»½À´”µÄ¡£ÖÁÓÚ˵¾®ÀïÃæÓÐÁú£¬ÄÇÍêÈ«ÊÇ´©Ô丽»áµÄ˵·¨£¬¸ù±¾²»¿¿Æס£

¡¡¡¡µ«Ò»Ð©ÈËÈÏΪ£¬Õâ²»ÄܽâÊ͹ž®ÎªÊ²Ã´ÄÜÔÚ·çºÍÈÕÀöµÄÌìÆøÀï°ÑÓê“»½À´”£¬ÒòΪûÓзçµÄ½ÁÈÅ£¬ÔÚ´óÇçÌì¾ÛÔÆ´ßÓ꣬¶Ìʱ¼äÊDz»¿ÉÄܵġ£ËùÒÔ£¬¹Å¾®ºô·ç»½ÓêʼþÒ»¶¨ÁíÓÐÐþ»ú¡£

¡¡¡¡ ¾®Àï¿ÕÆøµ¼Öµģ¿

¡¡¡¡ ÓÐÒ»ÖÖ½âÊÍÓÐÒ»¶¨¿ÆѧµÀÀí£¬ÄǾÍÊǹž®¿ÕÆøµ¼ÖÂÏÂÓê¡£

¡¡¡¡ÕâÖÖ˵·¨ÈÏΪ£¬¹Å¾®Äܺô·ç»½Ó꣬Ö÷ÒªÊǹž®ÄÚð³öµÄʪÀä¿ÕÆøÔì³ÉµÄËäÈ»Ãɶ¥É½Ò»´øÌìÆø±È½ÏÀ䣬¿ÕÆø±È½Ï³±Êª£¬µ«¾®ÀïÃæ¿ÕÆø¾Í¸üÀ䣬ζȸüµÍ£¬Èç¹ûÈË°ÑÊÖÉìÏÂÈ¥ÒÔºó£¬ÂíÉÏ»á¸Ð¾õµ½ÀïÃæ±È½ÏÁ¹£¬Èç¹ûÉÔ΢·Å¾ÃÒ»µãµÄ»°£¬Õû¸öÊֹؽڶ¼»á¸Ðµ½Á¹ì¬ì¬µÄ¡£Õâ˵Ã÷¹Å¾®ÀïÃæµÄÆøÌå±ÈµØ±í¿ÕÆø¸üÀä¡¢¸üʪ¡£

¡¡¡¡Èç¹ûÔÚÌìÆøºÜÈȵÄʱºò£¬Ò»µ©½Ò¿ª¾®¸Ç£¬ÀïÃæµÄʪÀä¿ÕÆø¾Í»áð³öÀ´£¬¶øÕâÖÖʪÀäʪ¿ÕÆøÒ»µ©ÓëµØ±íÈÈ¿ÕÆøÏà»á£¬ºÜ¿ì¾Í»áÐγÉС·¶Î§µÄ½µÓê¡£¶ø¿ÕÆøÓöÀäÄý½á³ÉСÓêµÎ£¬ÕâÊÇÒѾ­±»Ö¤ÊµµÄ¿Æѧ¹æÂÉ¡£

¡¡¡¡²»¹ý¶ÔÓÚÕâÖÖ˵·¨£¬µ±µØÆøÏóר¼ÒÓèÒÔÁË·ñ¶¨¡£¹Å¾®ÀïµÄζȱÈÍâÃæµÍ£¬ÕâÊÇÊÂʵ£¬µ«³£Ê¶¸æËßÎÒÃÇ£¬½ÏÀä¿ÕÆø²»»áÉÏÉý£¬Ö»ÓнÏů¿ÕÆø²Å»áÉÏÉý£¬Ã÷°×Õâ¸ö³£Ê¶¾Í²»ÄÑ×ö³öÕâÑùµÄÅжϣºµ±¾®¸Ç½Ò¿ªÒԺ󣬹ž®ÀïµÄʪÀä¿ÕÆø¸ù±¾²»¿ÉÄÜð³öÀ´£¬×ÔȻҲ¾Í²»»á´ßÔÆ»¯Óê¡£

¡¡¡¡Ïƶ¯¾®¸ÇÒý·¢µÄ£¿

¡¡¡¡¹Å¾®ËùÔÚÏØ——ÃûɽÏصÄһλÆøÏóר¼ÒÈÏΪÕæÏàºÜÓпÉÄÜÊǾ®¸ÇÕñ¶¯Òý·¢ÏÂÓêµÄ¡£

¡¡¡¡ÎÒÃÇÖªµÀ£¬Ãɶ¥É½É½¶¥ÉÏ¿ÕÆøʪ¶ÈºÜ´ó£¬³£³£ÊÇÔÆÎíçÔÈÆ£¬Õâ˵Ã÷ÕâÀï¿ÕÆøÖеÄË®Æûº¬Á¿¶àÊýʱ¼äÊÇ´¦ÓÚ±¥ºÍ»ò½Ó½üÓÚ±¥ºÍ״̬¡£ÕâÖÖ״̬µÄ¿ÕÆøÒ»µ©Óöµ½ÉùµÄ½ÁÈÅ£¬¾Í»á´òÆÆ¿ÕÆøÖÐË®ÆûµÄ±¥ºÍ״̬£¬´ß»¯³öÓêµÎ£¬´Ó¶ø²úÉú½µÓ꣬¶øÏƶ¯¾®¸Ç»áÒý·¢Õñ¶¯£¬ÕâÖÖÕñ¶¯Óֻᷢ³ö¸ßÄÜÁ¿Éù²¨£¬¶øÕâ¸ßÄÜÁ¿µÄÉù²¨£¬¾Í»á´ßÔÆ»¯Óꡣר¼ÒÖ¸³ö£¬±ð¿´¹Å¾®µÄ¾®¸Ç²»´ó£¬µ«ÖØÁ¿¿É²»Çᣬµ±Ïƶ¯Ëüʱ£¬µÄÈ·»á²úÉú²»Ð¡µÄÕñ¶¯ÉùÏ죬ÓÉËü²úÉúµÄÉù²¨£¬ÄÜÁ¿²»ÄÜС¿´¡£

¡¡¡¡´ËÍ⣬ÔÚÎÒ¹úÆäËûµØ·½Ò²ÓÐÓÉÉù²¨Õñ¶¯Òý·¢ÏÂÓêµÄÀý×Ó¡£ÈçÎÒ¹úÔÆÄÏÊ¡Àö½­ÓÐÒ»¸ö¸ßɽºþ——ʯÈ˺þ£¬Èç¹ûÓÐÈËÕ¾ÔÚºþ±ßÉ϶ÔןþÃæ¸ßÉù½Ðº°£¬Äþ¾²¡¢±ÌÀ¶µÄÌì¿ÕºÜ¿ì¾Í»áÎÚÔÆÃܲ¼£¬½ô½ÓמͻáÏÂÓ꣬»òϱù±¢¡£Èç¹ûÓöÉϸÉÔçÄêÍ·£¬ÈËÃDZãÀûÓúþË®µÄÌØÐÔ¸ßÉù½Ðº°»òÇû÷ÏìÆ÷£¬ÒÔ´ËÀ´ºô·ç»½Ó꣬ÿÿ¶¼ºÜÁéÏÕ¡£¶øÕâ²¢²»ÊÇÉñÏÉÏÔÁ飬ֻÊÇÉù²¨ÏÔÁé°ÕÁË¡£

¡¡¡¡²»¹ý£¬Õâ¸ö˵·¨Ôڹž®ÉíÉÏ£¬ËƺõÒ²½û²»Æð¼ìÑé¡£ÓÐÑо¿ÈËԱרÃÅÔڹž®±ß¸ßÉù½Ðº°£¬»òÕßÇÃÂà´ò¹Ä£¬µ«ÎÞÂÛ³ÖÐø¶à¾Ã£¬¶¼ÎÞ·¨“ºô·ç»½Óꔡ£¿´À´ÉùÒôÕñ¶¯Òý·¢ÏÂÓêÊÇÓÐÌØÊâµÄµØÀí»·¾³ÒªÇóµÄ£¬¶ø¹Å¾®ËùÔÚλÖõĵØÀí»·¾³£¬²¢²»ÄÜ»ã£ÉùÒôµÄÄÜÁ¿Òý·¢ÏÂÓê¡£

¡¡¡¡ÃÕµ×£¬Ã»ÄÇôÐþºõ

¡¡¡¡ÄÇô£¬ÕæÏൽµ×ÊÇʲôÄØ£¿

¡¡¡¡×î½ü£¬ÎÒ¹úһλÆøÏóר¼Òͨ¹ýʵµØ¿¼²ìºó£¬Ìá³öÁËÒ»¸öȫеĴ𰸡£ËûÖ¸³ö£¬µ±µØÏØÖ¾ÉÏ˵¹Å¾®ÀïµÄË®ÓöÀÔÔÖÒ²²»»áÂþ³öÀ´£¬Õâ¸öÏÖÏóÔÚµ±µØ´åÃñÄÇÀïÒ²µÃµ½ÁË֤ʵ£¬¶øÕâÖÖÏÖÏóÇ¡Ç¡ÊÇÆƽâÕâ¸öÃÕÍŵÄ×îÖØÒªÏßË÷£¬ÒòΪÕâ¸öÏÖÏó˵Ã÷¹Å¾®ÓëµØϵĿն´»òÕß¿Õ¶´·ì϶ֱ½ÓÏàͨ£¬¹Å¾®ÀïµÄ¿ÕÆøÓëµØÏÂʪÀä¿ÕÆøÖ±½ÓÏàͨ£¬¹Å¾®ÄÚµÄÀäʪÆøÁ÷ÊÇÁ÷¶¯µÄ¡£Èç¹û²»ÊÇÕâÑù£¬ÄÇôÏ´óÓêµÄʱºò£¬¾®±ÚµÄÉø͸×÷ÓÃ×Ü»áÓиö¼«ÏÞ£¬¹ý¶àµÄÓêË®¿Ï¶¨»áÒç³öÀ´¡£

¡¡¡¡ÄÇô¹Å¾®ÓëµØÏÂÀä¿ÕÆøÏàͨ£¬Óëºô·ç»½ÓêÏÖÏóÄÜÁªÏµÉÏÂð£¿

¡¡¡¡ÎÒÃÇÖªµÀ£¬ÔÚµØÃæÉÏ£¬µ±ÀäůÆøÁ÷ƽÐÐÏàÓöºó£¬Èç¹ûÀäÆøÁ÷Õ¼ÉÏ·ç¾Í»á´ß·¢ÏÂÓê»òСÕóÓ꣬ÉõÖÁ´ó·çÓꣻÈç¹ûÀ䡢ů¿ÕÆøÊƾùÁ¦µÐ£¬Ò²»á³öÏÖÔÆÓêÌìÆø¡£µ±¹Å¾®¸Ç±»ÏÆ¿ªºó£¬ËäÈ»ÀäůÆøÁ÷²»»áƽÐÐÏàÓö£¬µ«´¹Ö±ÏàÓöÒ²»áÒý·¢Ò»ÏµÁÐÆøÏó±ä»¯£ºÕâʱ£¬ÓëÀäÆøÁ÷ÏàÓöµÄůÆøÁ÷»áѸËÙ½µÎ£¬Õâ»áÔì³ÉµØÃæ¾Ö²¿Æøѹ¼ÓÖØ£¬Óɴ˶Ծ­³£´¦ÓÚʪ¶È±¥ºÍ̬µÄµØ±íÔÆÎí²úÉú½ÁÈÅ£¬Òý·¢½µÓê¡£ÖÁÓÚÓÐʱºò»á³öÏÖ¿ñ´ó×÷¡¢À×Óê½»¼ÓµÄÏÖÏó£¬Ò²²»ÄÑÀí½â£¬ÒòΪµ±µØÃæ±¾ÉíÒѾ­ÊǓɽÓêÓûÀ´·çÂúÂ¥”µÄʱºò£¬¶øÇ¡ÔÚ´ËʱÏÆÆð¹Å¾®¸Ç£¬¾®ÄÚÀäÆøÁ÷ÔÚ·çµÄ×÷ÓÃÏ£¬»á¿ìËÙ½µµÍµØÃæÆøѹ£¬ÓÚÊǷ类ǿ»¯£¬Óê±»ÓÕ·¢£¬ÉõÖÁ»¹»áÓÕ·¢ÉÁµç……

¡¡¡¡ÕâÒ²Ðí¾ÍÊǹž®Ö®ÃÕµÄÖÕ¼«´ð°¸°É¡£

64、第64篇

一大早,蕲州城青云街德仁包子铺的包子开笼了。可令人奇怪的是,掌柜程德仁竟然把头四笼100个白晃晃、香喷喷的大包子捡到一边,不卖!德仁包子铺在蕲州城是个老字号,程德仁为人憨厚老实,他做的包子个大、皮薄、馅多,价钱公道。不管是过往的贩夫走卒,还是本城的商号富户,都喜欢在他的铺子吃包子。

这不,还不到晌午,包子就销售一空。正当他收拾案板准备歇工时,坐在铺子里狼吞虎咽的几个汉子嚷了起来:“掌柜的,再来50个包子!”

程德仁赶紧放下手中的抹布,上前赔着笑脸说:“客官,对不起,包子卖完了!”

“卖完了?”一个长得像铁塔一般的汉子霍地站了起来,指着案板上那四笼包子,“他妈的,这不是包子吗?还不快给大爷端上来!”

程德仁双手抱拳,打恭作揖说:“客官,对不起,这包子不卖!”“咋了?欺负我们外乡人没钱是吧?”汉子恼了,从褡裢里掏出一大锭银子,“啪”一声甩在程德仁面前的桌子上。

没想到,程德仁是个死脑筋,他将银子推回去,坚定地说:“不卖!不卖!哪怕你出再多的银子,我也不卖!”铺子里的食客、街上的行人呼啦啦地围上来瞧热闹。那汉子见这么多人看他的笑话,一时下不了台,一手抓住程德仁的衣襟,就要开打。

正在这时,坐在铺子一角、一个行商打扮的中年人赶紧走了过来,他上前用手一分,就将二人轻松地推开了。中年人把汉子拉到一边坐下,又回头对程德仁说:“掌柜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你开的是包子铺,哪有放着包子不卖的道理?”可程德仁还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什么也不卖。

眼看那汉子又要扑上来,这时,青云街码头上有几艘顺江而下的客船停了下来,从船上走下一批衣衫褴褛的外乡人。他们都是不堪忍受金人烧杀掳掠,从北方顺着汉江到南方逃难的难民。程德仁见状,连忙撇下众人,带着铺子里的伙计,抬着那四笼包子,来到大街上,把包子一个个送给了那些早就饥肠辘辘的难民。不一会儿,那100个包子就送得一个也不剩。

直到这时,程德仁才回过身,对中年客商和那汉子叹气说:“可恨这朝廷,放着半壁江山不管!可怜这些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我只是个卖包子的,本小利微,帮不了大忙,每天就送他们100个包子……”

听了程德仁的一席话,中年客商低下了头。铁塔般的汉子张大着嘴巴愣在那里,半天才说了一句:“有种!”说完,他大手一挥,带着几个同伙扬长而去。临出门时,他示威似的一掌打在德仁包子铺门口的石狮子上,石狮子的一只耳朵应声而碎。

谁也没想到,就在当晚,大别山太平寨的几百个强盗,一下冲进了蕲州城。蕲州城的守备和知府猝不及防,望风而逃。满城的大小商号、富户几乎被洗劫一空,唯独程德仁的包子铺安然无恙。这一下,街坊邻居看程德仁的眼光就变了,他们私下议论,别看程德仁表面上老实巴交,实际上是一个与强盗狼狈为奸、吃人不吐骨头的笑面虎。

翌日,奔赴前线抗击金兵的岳飞元帅,带着岳家军开进了蕲州城。蕲州城里遭受洗劫的人家知道后,喜出望外,跑到军营,请求岳元帅出兵剿灭太平寨的土匪。同时,他们还向岳元帅举报,说德仁包子铺的掌柜程德仁一定是强盗的眼线。

岳元帅觉得众商号老板说得有理,派两个士兵赶到德仁包子铺,将正在做包子的程德仁用绳子捆了过来。程德仁刚被押进军帐,就被一排排明晃晃的刀枪剑戟吓得头晕目眩。只听座上的岳元帅一声断喝:“大胆程德仁,还不快将你私通强盗、洗劫商户的勾当如实招来!”程德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高喊:“冤枉!草民冤枉!”岳元帅勃然大怒,一拍座前的案几,怒斥说:“好你个刁民!如果你和强盗没有交情,你说,为什么单单就是你的铺子幸免于难?”

程德仁有口难辩,支吾了半天,还是不能自圆其说,但他矢口否认与强盗里通外合。岳元帅冷笑说:“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将程德仁绑在城门口示众三日。”

一声令下,程德仁被绑在了蕲州城东城门的廊柱上。过往的行人对他指指点点,纷纷摇头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程德仁见状,不禁悲从心来,号啕大哭。他一边哭一边破口大骂:“天杀的强盗,你要抢,就一视同仁,为什么单单落下我一家?你这不是让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吗?”

就在这天傍晚,城门口人多眼杂的时候,十几个挑担、玩杂耍、推车的人突然亮出家伙,将程德仁抢了过来,然后就往城外跑。没想到,突然一声炮响,一支伏军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将他们来了一个瓮中捉鳖。

程德仁和十几个劫匪,被如狼似虎的军士们又一次押进了军帐。程德仁仔细一打量,大吃一惊,原来,这群劫匪中打头的,就是那日在包子铺里强买包子的汉子!这时,稳坐在中军帐的岳元帅厉声问:“程德仁,你还有什么话说?”

“且慢,你们不要冤枉好人!”那汉子挣开众人,上前朗声说,“事到如今,我就实说了吧。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抢劫蕲州城的山大王李孝义!”原来,那日,李孝义带着手下到蕲州城踩点,一时腹中饥饿,就来到德仁包子铺吃早点。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生意人能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把包子白送给过往的难民。李孝义平生最佩服这样仁义的汉子,他在离开包子铺时,顺手在门前的石狮子上做了手脚。回到山寨后,他反复叮嘱部下,门口石狮子缺半边耳朵的那家铺子,一桌一椅也不能动。

“没想到我一番好意,竟然害了程掌柜。”李孝义一声长叹,“我明知你将程德仁绑在蕲州城门示众,是想引我上钩,但我要是放着这样仗义疏财的好人不救,今后还有什么面目在江湖上混?即使是龙潭虎穴,我也会来闯一闯。今天落到岳元帅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说到这里,李孝义忽然黯然落泪。

岳元帅听李孝义一番慷慨陈词,暗赞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汉子,可见他黯然垂泪,不禁又皱起了眉头:“我原以为你是个英雄,没想到是个怕死的孬种!”李孝义听了,像一头困兽般吼了起来:“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什么可怕,只可怜我山上那病入膏肓的老母,无人送终。”说着,一个铁塔般的汉子哭成了泪人。

见李孝义痛哭流涕,程德仁看在眼里,悲在心头。他不自觉地走到前面,对座上的岳元帅拱手说:“元帅,念在李孝义一番孝心,可否法外施恩,让他回山三天,为老母送终尽孝后再回来领刑受死?我愿以身家性命作保。”

众人听后,全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程德仁。大宋律法,极重孝道,即使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如果家中双亲病危,只要有人愿意担保,也可以放他回家送终。可若犯人一去不返,担保人就要代他领刑受过。岳元帅审视了程德仁很久,说:“程德仁,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可要想清楚!”程德仁咬咬牙,斩钉截铁地说:“今天,如果不是李孝义冒死来为我洗脱冤情,我这条命也没了。我相信他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三天内他一定会回来!”

岳元帅听了,回头对李孝义说:“好!我答应程掌柜,给你三天期限,放你回山尽孝。三日后,午时前,你还不回来,程德仁就要代你开刀问斩!”李孝义一听,倒头跪在程德仁面前,连磕三个响头,然后起身走出帐外,骑上一匹快马,一溜烟儿跑出了蕲州城。

一天过去了,李孝义没有回来;两天过去了,不见李孝义的人影;三天过去了,李孝义还是音信全无。三日后的中午,岳元帅带着众将士,将五花大绑的程德仁押到东门外,由他亲自监斩。蕲州城里万人空巷,把东门围得水泄不通。没过多久,午时三刻已到,岳元帅一张脸变得铁青,他从监斩台上跳下来,几步来到程德仁面前,脱下头上的战盔,解下身上的战袍,对他说:“你看看我是谁?”

程德仁抬起头来一看,这不就是那天在包子铺劝架的中年客商吗?原来,那天,岳元帅带着几个随从微服过江,到蕲州地界察看地形,正好看到包子铺里发生的一幕。岳元帅看着他,长叹一声:“程德仁啊程德仁,你看错了人,我岳飞也走了眼。我原以为李孝义是个义薄云天的好汉,这才放他回山。只要他回来,我就赦免他的死罪,让他跟随我跃马沙场,直捣黄龙,将功赎罪。没想到,他到底还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我本不想杀你,但法度如此,惜哉!痛哉!”说完,岳元帅转过脸去,把手一挥,刽子手举起鬼头刀,手起刀落,程德仁一腔热血喷薄而出。

就在这时,围观的百姓忽然让开一条大路,只见一个满身血污的汉子,背着一个乱箭穿心的死尸,冲了进来,一下跪倒在岳元帅面前。岳元帅上前一看,大吃一惊,死去的不正是李孝义吗?驮尸的汉子哽咽着说,李孝义回到山上,不到三天,母亲就去世了,他将母亲草草安葬后,准备下山领死。正在这时,他们发现一股金兵借着大别山丛林的掩护,准备偷袭蕲州城。众人只好借着太平寨险峻的地势,拼死抵抗,总算杀退了来犯金兵。身负重伤的李孝义拼着最后一口气,命令汉子赶快将他送到蕲州城,不然就来不及了,没想到还是来迟了一步!

岳元帅听后,胸口一痛,竟吐出一口鲜血:“天啊,岳飞大错!若不是金贼横行,重任在身,我当随二位义士而去!”在场的百姓无不动容。

岳元帅当即上书朝廷,请求自降三级,以示惩戒,他还亲自带领满城百姓,将二位义士厚葬,并亲手书写“义冢”二字。千百年来,这座义冢还巍然屹立在蕲州城外,雨湖之滨。

65、第65篇

丰隆村位于中都市的东南方,是个人稠物穰、风光奇异的地方,村的西北角至今还有一座用石碑搭建起来的小桥,名叫神仙桥。解放前,它是丰隆村通往中都市的必经之地。据说这座小桥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用供奉在自己庙内的石碑搭建起来的。说起来,还颇有一段传闻呢!

由于丰隆村背靠南泉河,因而地下水质十分优良,用现在喝过丰隆村水的外地人的话说,就是清爽甘甜。即使寒冬腊月,村里人也敢喝从井里刚打上来的水。因此,丰隆会造酒的人特别多。那时,著名的酒坊有两家,一是前街的史家,一是后街的刘家。刘家酿酒时间较长,大多销往济南等地;史家酿酒稍晚,主要销往中都市。甭看史家后起,由于使用的是村南古井里的水酿造的,因而入口很爽,咂之香味弥久不去。当时丰隆村西有一条排泄南泉河水用的泄洪沟,沟上原建有一座木桥,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坏不堪.好在泄洪沟已几年没用,所以人们去中都时,都要从沟底爬上爬下,十分吃力。史家酒坊主人老史有四十多岁,因为起步晚,没敢雇工。老史两口子负责酿酒,往中都市送酒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那时进城不像现在有许多交通工具,靠的就是一双脚。史家有一辆独轮小车,俗称红车。纯木器制作,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推起来很费劲。史家兄妹往县城送酒只能靠这辆红车。每隔三五天,鸡刚叫过三遍,兄妹俩便一个在后推,一个在前拉,将酿好的酒送往中都市。兄妹俩最头疼的就是过那条沟,每次过都得折腾出一身臭汗。

有一次,兄妹俩又要过沟时,来了一位倒骑毛驴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问兄妹俩要不要帮忙?兄妹俩当然巴不能得。于是没用兄妹俩动手,那辆装有两大篓酒的红车便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推扶下轻飘飘地过了沟。兄妹俩既惊讶又感激,妹妹见白胡子老爷爷身上有个酒葫芦,便说:“老爷爷,俺给你盛点酒吧!俺家的酒可好喝了。”白胡子老爷爷一脸馋像地解下葫芦递过来。妹妹灌满酒刚递过去,他就情不自禁地咂着嘴喝开了。

从此,只要兄妹俩过沟,白胡子老爷爷准在那里帮忙。兄妹俩每次都给老爷爷灌满酒葫芦。

三个月后,老史去中都市结账,发现酒钱比往常少些,回来细诘儿女,方知兄妹俩遇到白胡子老爷爷的事。老史想,哪能这么巧?说不定这个白胡子是个老神仙!于是对兄妹俩说:“再遇见白胡子老爷爷时,就把车上的酒都给他,让他在沟上给咱建座桥。”

隔了没几天,兄妹俩又往中都送酒时,白胡子老爷爷又和他们不期而遇了。妹妹没等白胡子开口,便甜甜地说:“老爷爷,这次俺把车上的酒都给您,求您在沟上给俺建座桥行不行?”老爷爷抚着白胡子笑眯眯地问:“谁让你这样说的?”“俺爹呗!”妹妹笑嘻嘻地答道。“好!”白胡子老爷爷点点头,然后解下酒葫芦递给了妹妹。奇怪,以前往葫芦里灌酒,只几下就灌满了,这一次装了快一篓也不满。兄妹俩又继续装下去,两篓酒光了,酒葫芦也满了。白胡子老爷爷用手一指,那葫芦轻飘飘地就到了他手里。他一边咂嘴弄舌地喝着,一边对兄妹俩说:“回去告诉恁爹,下次再来时,桥就修好了。”

到了兄妹俩再次送酒,来到泄洪沟前时,一座造型俭朴,结实耐用的小石桥果然横亘在沟上。左右望望,白胡子老爷爷却不见了。

老史和村里的乡亲们白天来到桥上,看到桥是用石碑建的。下到桥底朝上看,看到张果老几个字,方才明白,张果老喝了人家的酒,自觉理亏,于是用自己庙里的石碑搭建了这座桥。

66、第66篇

一对青年男女正准备结婚,然而不幸的是两人遭遇车祸,双双上了天堂。他们挚爱如此之深,尽管上了天堂,可他们仍然想在一起。于是两人恳求上帝,让他们在天堂结婚。

上帝思考良久,最后答应了。上帝悠悠地说道:“你们真想结婚的话,必须得等待。”

两人遵从上帝的嘱咐,开始等待。谁知这一等竟然是一百年。终于有一天,上帝派了天使过来请他们。

结婚仪式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样。在牧师唱歌般的吟诵中,男人亲手将戒指戴到了女友的手上。

幸福的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年,最终双方都不堪忍受对方性格,又一起来找上帝,表示他们想离婚。

上帝皱起了眉头。

“我真的想离婚,真的,没有谁比他更马虎了。他从来不做饭,吃过饭之后就看电视,从来没有想过帮我收拾一下。”女人向上帝恳求道。

“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上帝呀,我真的受不了这个女人,她每天似乎都生活在回忆中。我的种种不是都会被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上帝呀,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不知道要忍受她的唠叨到什么时候!我真受不了啦!”男人也恳求上帝。

上帝搓了搓手,无奈地耸耸肩答道:“是这样。你们也得体会我的难处,上次为了替你们筹办婚礼,我找了个牧师,花了一百年。现在,你们又要离婚,我,我上哪儿去找律师呢?”

67、第67篇

星期天,我在市区逛街,在我前面不到5米远的地方,一个女人忽然叫起来:“摸奖、摸奖、免费摸奖。”这时,一位先生听到喊声,就回过头向那女人走过去。那位先生从女人面前的盒子里取了一个纸球,拆开一看,是个“8”字,女人按纸盒上的列表对男的说:“8字20元”站在一边的一个妇女就从口袋里掏出20元给那个先生。

我心里一想,免费摸奖,还成本价买一瓶高档洗发水,合算。我掏出10元钱交给这名妇女,拿起洗发水喜滋滋地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兴高采烈地讲给妻子听,今天,我非常便宜地买了一瓶高档洗发水。妻子拿起一看,勃然大怒:“傻冒,在超市里5元买到的洗发水,你竟花10元钱买。你碰到街头把戏,被人骗了。”

唉!看来中午又没饭吃了。

68、第68篇

近几日,病体沉重,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连床也下不了,恰逢情人节就跟老婆开玩笑说:“这回你放心了,我不会出去找情人了,当然也不会有情人找上门来,哎!死了半截。”

老婆许是逗我开心就说:“我去跟你找一个情人来,保证你们是天生的一对。”

我反问道:“还有谁也死了半截?”

老婆说:“我们小区有一个间歇性神经官能症患者,她老公躲避她夫妻分居了。一天那女的偶然碰见她丈夫,抓住领口就不松手说:‘喂,你搞清楚,我是上面有病,下面还是好的。’一时围观者很多,那男的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自己好钻进去。”

“嗨——”我一声长叹,不曾想就这玩笑,竟然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69、第69篇

下了课,我夹着课本往教室外走,一个学生跟在后面问我:“老师,能问您一个问题吗?”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会把想到的任何问题都拿来问我,有时候就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我回答说:“只要我知道的我都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说吧!”

那个学生说:“老师,您跟校长关系好吗?”

我笑了笑说:“小孩子关心人际关系干什么?好又怎么样,不好又怎么样?”

那个学生说:“老师您误会了,我不关心人际关系,因为我要问的问题是关于校长的,您要是跟校长关系好,我就不问了,免得传到校长耳朵里他收拾我,您要是跟校长关系不好我就问。”

我笑著说:“你问吧,我向你保证,决不让校长知道这该行了吧!”

那个学生鼓起勇气问:“屠校长他们家是不是杀猪的?”

我哈哈大笑了:“你怎么会想到这奇怪的问题?这好像跟你的学习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可是您说的古代姓氏与官位、地域、职业等有密切关系的,您还举例说西周姬姓的一支分封到今山西陈县,就姓陈了,后来封国里发生内乱,一部分姓陈的逃到齐国,古代陈、田发音相同,就有姓田的,后来田氏代齐失败以后被人追杀,就把‘田’的两竖去掉,变成了姓‘王’。那么屠校长他们家历史上就应该是杀猪的,屠夫嘛!”那个学生振振有词地说。弄得我竟然一时语塞,想了一想对学生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吧,反正跟现在的屠校长没多少关系。”

那个学生说:“老师您不是有点怕校长吧?您看屠校长粗短的身材,头长得像袁世凯,满脸的络腮胡子,两眼凶光毕露,动不动就说:‘我杀了你!’活脱脱的一个屠夫在世,怎么现在斯文扫地到这种程度?连屠夫都坐到校长的位置上去了?”我怕这种谈话再进行下去很难收场,现在的中学生很有思想,他们敢想敢做,回头我就很被动了,于是匆匆结束了对话回到校长办公室。

放下书本我洗了洗手对坐在我对面的屠校长说:“屠校长啊,你这个动不动就说‘我杀了你’的毛病要改呢!今天有一个学生说你们家祖上是杀猪的,别跟学生提虚劲儿,把自己弄得很被动。”

“他妈的,是谁说的?我杀了他!”屠校长十分生气地说。

我笑着说:“你还真想证明你们家是杀猪的呀?”屠校长便不再吭气了。

说起来屠校长这人还真不简单,他在一所名不见经传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市里那年,那时候各个小学教师都超员,中学他又进不了,只得在教育局里挂号,什么时候有岗位了再通知他上班,恰巧市里从各单位抽调一批人到农村去蹲点,教育局长被点名,通常是要提拔的或者是要退下来的会被点名,很显然教育局的李局长年岁已高不是提拔对象,给教育局的另一个指标却没有点名,因此也就没有提拔对象,那时人人有岗位,只有屠以道处于挂号状态,就随着李局长一起到农村蹲点,他在蹲点期间据说除了没给李局长洗屁股以外什么事都干了,深受李局长赞赏,但是他的文凭却不够资格提拔,历史上有个魏忠贤连升三级的故事,都让屠以道给赶上了,先是他毕业的学校升格为院校,发通知只须交五百元将中专文凭改为大专,有这等好事屠以道岂能错过?于是他摇身一变,比起《西游记》里写的:口中念念有词摇身一变更为简单,连口诀都不用就变了,不到一年,那所学校又升格为大学,再次通知他交一千元换成大学文凭,于是屠以道就成了地地道道大学生了,从农村蹲点回来以后直接就接了我的班成为我们学校的新一任校长。

屠校长跟我的中国象棋水平差不多,刚来时我们时常找时间切磋,但是下过几次以后我就怕他了,他如果稍有优势就一个劲儿的催促你快走,搅得你心烦意乱;如果他处于劣势,你打死他他都不走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把下棋的输赢看得很真。

屠校长有六亲不认的特点,是一个天生的校长人选,一次,他一个同学的父亲来找他,想给孙子弄点资料,自说自话就进了校长办公室,屠校长厉声喝道:“出去,哪有进校长办公室不喊报告的?”谁知那个老头曾经当过农村的村长,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不仅没有出去,反而走得更近了说:“小屠,你不认识我了,你参加中考那年是在我们家吃住的呢!”屠以道一看事情不妙,拔腿就跑对我说:“老校长接待一下!”

屠校长对待老师也是“杀猪”式,学校有一个数学老师与他关系不错,年底被评为先进教师,可是第二学期考试成绩在市里排名比较落后,他于是把那个教师叫到校长办公室连说带骂:“他妈的,我刚给你评了先进,你就让我下不来台,以后别他妈怪我不讲情面!”

我仔细回忆我当了一辈子校长也没说过这样的话,可能与祖上是不是杀猪的真有一些关系。

70、第70篇

这事,怪!

吴小雄自15岁进农机厂学徒,一晃眼,三十余年过去了。摸了三十几年的机床,厂里的每台机床,吴小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熟悉机床比熟悉自己的女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的女人有多少根头发,他不知道,可厂里每台机床有多少根螺杆多少个螺帽多少个齿轮,吴小雄说得丝毫不差。

吴小雄每天穿一身油腻腻的工作服在各个车间里转。厂里不管哪台机床出了故障,他一上去,七捣八敲的,一会儿机器又重新转了。工人们给吴小雄取了个吴修理的绰号。

后来,市报一名记者听说了吴修理的事。一采访,传闻不是假的,一篇五千字的专访就见报了。

再后来,吴修理成了省劳模。去省城领奖时,厂里专门给吴修理订做了一身西装。吴修理开始不肯穿,厂长说:“你是代表我们厂里去领奖,你不穿也得穿!”吴修理穿了西装,浑身不自在,可厂长一个劲地说有精神。

从省城回来后,厂里换届,上面下了文件,厂长由全厂职工投票选举。吴修理竟当上了厂长。

许多人就改口叫吴厂长。可一些人一时改不过口,心里想叫吴厂长,可吴修理三个字会脱口而出。吴厂长听了,脸色就有点不太好看,渐渐地,吴修理这名字就没人叫了。

这天吴厂长正端着茶杯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出神。有人推门进来了,是第一车间主任,吴厂长问:“什么事?”车间主任说:“我们车间一台机器坏了。”吴厂长的脸沉了:“这样小的事还找我,你看我不正忙着?找修理工。”车间主任说:“他们修不好,要我请你去看看。”

吴厂长来到车间里,车间主任递来一件工作服。吴厂长看了看工作服上的油渍。皱皱眉说:“不用了。”吴厂长西装也不脱就接过扳手。

可吴厂长忙了半个上午,机器没修好,吴厂长恨不得一下扔了手里的钳子。这时,厂办公室秘书来了,喊:“厂长,电话。”吴厂长把钳子狠狠一扔,进了厂长办公室。可话筒好好地放在电话机上,吴厂长满意地笑了。

午饭,吴厂长是在“帝皇酒楼”吃的,又多喝了两杯,脑子就晕乎乎的。上班时,吴厂长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一进厂,就遇到以前的师傅刘大进。刘大进喊:“吴修理,听说厂里机床坏了,你还不去修?”吴厂长说:“我这就去。”吴厂长进了车间,脱下西装,穿上油腻腻的工作服,扑在机床上忙起来。十几分钟后,吴厂长跳下机床自信地说:“修好了。”

车间的职工见吴厂长这会儿十几分钟就修好了上午花两个小时也没修好的机床,觉得怪。

更怪的是后来厂里的机床一坏,如修理工修不好,车间主任就请吴厂长喝酒。待吴厂长喝得半醉,再拿件油腻腻的工作服换下吴厂长的西装,喝道:“吴修理,快修机床!”这样,再难修的机床,一到吴厂长手里,立马能修好。

这事,真怪!

71、第71篇

五年前蔡大脑袋辞去公职离婚到北京大学读博的理由,一般人绝想不到,他是为长寿跑到北京去的。电话里我问他你到北京读博跟离婚碍不上呀?他说我就是要离哦选了德国古典哲学,这东西深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读出来,别瞎耽误老婆了,我们俩是好说好散的。

我说你原来在重庆不也是挺好的吗?他说我喜欢北京呀!北京秋天的天好高,又蓝!他说经我多年的观察,纬度偏北的地方的人普遍高寿。比如乌龟为什么会长寿?乌龟不用心啊,冬天的时候它就睡觉了,不耗散心力。重庆夏天太热,一热我就抓狂,脑子没办法集中精力想东西。夏天热我就想辞了工作回家去。他说我们老家就白天热,晚上还有个容人喘息的机会。重庆这地方,×的!接力地热。白天热了一天以后,晚上又把热量吐出来,人跟上蒸笼蒸似的。

他说我估摸着我自己在这个地方活到60顶天了。我跟老婆说,她不理解。蔡大脑袋原在那边一个媒体单位上班,单位不错。他人缘不怎么好。他这个人爱较真,偏执,人还磨叽。平时低眉顺目的,偶尔用眼的余光看人一下,能让人心里打个激灵!这不是一头活狼吗?!一头被困在笼里走来走去的狼就是这种眼神。他那个老婆烦大脑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也是天可怜见!这回终于得了一条活路。两人这么多年也没孩子,把财产分割一下,你左我右,马上相逢无纸笔,互道珍重,各自抱拳而去。

去年老何在北京工作。我打电话问他,你见着大脑袋了吗?他说见到了。我问老何,大脑袋现在在那里干吗?他说这个傻×在北京看天悟道呢。我说他疯了吗?老何说据我观察他脑子正常得很。老何说他原来在重庆不是有好几套房嘛,留了两套给老婆,存款也归老婆,他自己还有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我都不知道他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在北京买的这套房现在租给人家在住,一个月收入好几千,现在就靠这个钱过活。我问那他自己住什么地方?老何说这狗才精明,自己又租了一个小屋住。说小屋保暖,水电一个月算下来,要省不少钱。他自己说现在租房这个钱,他一个人吃不了喝不了的。太知足了!最重要的是他在北京能找到人跟他讨论德国古典哲学。他说大脑袋拍了好多北京秋天的云彩的照片,一大堆堆在小餐桌上拿给他看,兴奋得直哼哼!说:“你看看!你看看!北京的秋天多美呀!你看看这个叶子黄得跟金子似的。”中午他留老何吃炸酱面,一人一大碗,还有一筐小黄瓜,几瓣紫皮蒜,一瓶二锅头,小黄瓜蘸酱,吃得哧里哧喽的。

老何说大脑袋端着碗,上嘴唇沾着点酱汁,他从碗边上抬起眼睛问老何:“我现在感觉他妈的太幸福了!太知足了!我为什么不愿意待在重庆啊?一个原因是热,一个在那里没人跟我谈古典哲学。他妈北京什么人都有,在这边我觉得不孤单,没有那种把我当傻×看的眼神。大家各忙各的,谁也不管谁。待在这边我觉着舒服。”他说他这叫“万人如海一身藏”!老何说在京城日用品、蔬菜什么的,还比下面城市便宜。如果不上饭店,没有什么应酬,几千块钱也确实够了。

蔡大脑袋把手圈成一个“九”字,跟老何说:“我觉得我在京城,我能活到九十。你信不信?我敢跟你打赌!”老何说我不跟你赌,到时候我都不在了,你没地方拿赌金去,老何去年在北京住了一年,回来跟我说那里空气相当不好,一年也就秋天那么几天能看到天的颜色。明天老何又要出差到首都去,我让他带了一方很小的砚台给大脑袋,这是大脑袋问我要的,他说要磨墨写字,抄《金刚经》,修身养性,调理心性。愿大脑袋在京城寿登大域!

72、第72篇

娘瘫痪在炕头好几个月了,突然间自己能够站起来了。

柱子把儿子抱到娘的跟前,孩子“哇”的一声大哭着。娘满是皱纹的脸里挤出笑说:“娘怕是没多少时日了,你看,孩子看见都哭了。”爹悄悄地对柱子说,你娘怕是回光返照吧!老辈人有个说法,说老人本来慈眉善目,但如果要去见阎王,总是一脸凶狠的,孩子看见就会哭。

提起娘,柱子一腔感激。

在柱子落地的瞬间,就被医生判了无期,先天性小儿麻痹,亲娘哭得死去活来,亲爹的脸也黑成了大铁锅。

柱子就在爹娘长一声短一声的叹息中长到了两岁。就在一个夜里,爹将柱子悄悄地扔了。

那时现在的娘,还是一个大姑娘,她在冬天的早晨,捡到那个用衣袖擦鼻涕的柱子,将他带回了家。

父母一看,急忙将孩子放到炕头上灌姜汁,等孩子缓过神来,他们才发现,这个孩子有先天残疾。父母犯了难,这以后怎么办呢?

谁知那时的娘却一把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孩子说,你们不管,我养活他。

一个女孩子,凭空多出了一个孩子,村子里闲言碎语四起,本来和婆家已说定了婚期,人家却以这个孩子为借口,把婚退了。

当然,她的年龄也一点点拖大了,最后,她成了街坊邻居公认的老姑娘。

她的父母也相继过世,这个孩子却一天天长大了。她的娘在临终前久久不肯合上眼睛,她记着女儿的婚事呢。邻家奶奶这么说。

她哭着对娘说,娘,你放心去吧,我会找个好人家嫁了的。她的娘才闭了眼,总算安心地走了。

她嫁给了后庄的旺才,旺才媳妇生孩子时,大出血死了,总算给他们母子有了一个窝,为了这个孩子,他们没有再生孩子,把柱子当亲生儿子一样养着。

柱子一天天长大了,长大后的柱子,才发现,他和别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他得一只手拄着拐杖才能上学。

初中毕业后,柱子没有继续再上学,柱子就去学了摄影。柱子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开了一间小摄影棚。那时候是小镇里唯一的一家摄影棚,由于柱子和善的为人和高超的技术,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可好景不长,一天夜里,突然间摄影棚着了火,腿脚不灵便的柱子,在里面急得慌作一团。有人大喊,柱子还在里面。可好多人都怕火烧到自己的身上,都不敢上前。谁曾想,隔壁卖烤鸭的吴家大女儿秀雅却扑进了火中,背着柱子跑出来,她救了柱子。

其实,秀雅名字清秀,脸蛋也长得漂亮,就是个头高,人长得结结实实,在陇镇这块巴掌大的地方,能从火里背出柱子的女子怕只有秀雅了。

柱子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店,一下子却化为灰烬。柱子的心又凉了。他陷入了困境。

火灾过后,好多女人都说,人家都是英雄救美女,咱陇镇却是美女当英雄了。陇镇的男人们都悄悄地低头而过。

女人们便开始给两个孩子作媒。谁成想,这事还真成了。

老吴听说女儿要嫁给柱子,拿着菜刀在案板上啪啪地拍着。他坚决地说,不行,再怎么说也不能嫁柱子。

柱子说了,秀雅,你爹说得对,你不能嫁一个瘸腿的,对吧?我看还是算了吧。

秀雅不答应,他说了,瘸腿怎么了,瘸腿也是人啊,我嫁定了。

老吴听了女儿的话,手里的菜刀狠狠地落下,只是,砍在了一只硕大的烤鸭上。虽然他舍不得女儿,但他知道,女儿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再说了,现在儿女的婚姻大事,父母又怎么能左右的了呢?与其和他们较真儿,还不如帮他们把影楼开起来。

陇镇人就笑说,往日里说老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现在看来,这只铁公鸡也有拔毛的时候啊!

柱子的婚纱影楼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了。

柱子结婚那天,娘盯着儿子的婚纱照,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柱子知道,娘心里有一个结,当年,就那么简单的几样衣服,连一件新衣服也没穿就嫁了的娘,心里有着更多外人不知道的心结。

柱子决定帮娘打开这个这个心结。

那天,柱子把爹娘带到了影楼,爹娘说什么也不同意,柱子亲自帮爹娘化了妆,并给他们拍了一张漂亮时尚的婚纱照,娘那张脸,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漂亮。娘却对柱子说,不要忘了本,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你最应当给你的岳父母拍一张这样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柱子也是有心之人,他说了,等你们拍完,我马上给他们拍一张。

柱子娘在拍完婚纱那天夜里去了,她安静地走了。

村子里人都说,这老太太,到享福的时候了,却怎么走了。

柱子久久望着爹娘的婚纱照,泪水打湿了地面。

73、第73篇

张歪嘴四十出头,整日吊儿郎当,啥正事也不干。他老爸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四处托关系,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烟草公司给他找了份工作。

可张歪嘴改不了好逸恶劳的本性,出差途中也不忘偷喝几杯,这不工作没几天,祸事就来了。 这天,张歪嘴去送货,半路突然被横在路中央的卡车和小轿车给拦住了去路。他下车向知情人一打听,原来是小轿车司机酒后驾驶撞到了迎面而来的卡车上。小轿车被撞烂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小轿车司机竟然没什么事。小轿车司机本就不是善茬,加上酒劲一涌上来,便气急败坏地把卡车老司机给捅了。

张歪嘴回到了车上,边吸烟边等着。半小时后,在交警的指挥下,路通了。张歪嘴驾车刚要走,忽然瞥见路旁有个小酒馆,这酒瘾就像小火苗,一下蹿了上来。张歪嘴咽了口唾沫,见时间还早,就把车往路边一停,拔腿进了酒馆。一小时后,瓶中酒、碟中菜见了底,张歪嘴的头也开始晕乎了。当他结了账,一步三摇晃地回到车上时,不禁愣住了,只见原本堆满烟草的车厢,此时竟空空如也!

那可是价值十多万元的货!张歪嘴想到此处,酒劲一上来,两眼一抹黑,就晕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太阳都快下山了。公司有严格的规定,送货途中严禁喝酒,违者立即开除不说,还要扣除当月工资,对于因酒驾等过失造成的货物损失、丢失等情况,由送货员负全责当初张歪嘴可是签下大名、按了手印的,如今遇上这事,就算把他卖了也赔不起啊! 张歪嘴茫然地望着公路,心里不停地嘀咕:对老板撒谎说遇到了劫匪?可想想又觉得不行,公司通往周大头批发部的这条路到处都有电子眼,这个说法很容易被揭穿。老爸的心脏病刚见起色,如果知道了这件事,还不得被气死!

张歪嘴虽说平日里吊儿郎当,却是个十足的孝子,气死老爸的事他是绝对不会干的。该怎么办呢?张歪嘴急得抓耳挠腮,正不知所措,一低头忽然看见车座下面那张皱巴巴的名片,他眼珠一转,便想起一个人来。 这张名片的主人是刘二愣,他和张歪嘴从前一样啥正事也不干。几个月前,刘二愣把这张名片塞进张歪嘴手里,说他在帮人卖假烟,啥名牌都有,且价格公道。那时张歪嘴对假烟没兴趣,就随手把名片丢在了车里。今天的事儿如果不应付过去,自己和老爸就玩完了,如今只有将错就错,先缓一步了

。可如果被发现张歪嘴摇摇头不敢想下去,一咬牙就拨通了刘二愣的电话。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那批货最终以一万块成交。张歪嘴想赊账,刘二愣却坚决地说概不赊账。没办法,张歪嘴只好交钱拿货。凭张歪嘴的信誉,跟人借钱是行不通的,经过思想斗争,他决定回趟家,把老爸攒的钱拿来先用着,待日后再想其他办法补上。想到此,张歪嘴一蹬油门就直奔老爸家里。

张歪嘴在房间找了个遍,最终在床下的一只旧皮鞋里找到了那些钱。这些钱可是老头的命根子,张歪嘴多次想拿出点来花,他都没同意。现在是紧急时刻,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张歪嘴见老爸遛弯还没回来,赶紧拿上钱撒丫子跑了。 从刘二愣那里弄到货后,张歪嘴直接送到了周大头批发部。刘二愣卖的这些假烟外包装和真品相似度极高,周大头验货时并没察觉出什么。张歪嘴正往回赶,邻居王阿姨突然打来了电话,张歪嘴问啥事,王阿姨气喘吁吁地说:歪嘴啊,你爸心脏病犯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呢 张歪嘴听后吓得一哆嗦,顾不上问别的,一踩油门奔了医院。来到医院时,老爸刚刚苏醒过来,张歪嘴问老爸好端端的怎么突然犯病了?

老头听后眼泪差点掉下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刚才遛弯回家,一推门,门就开了。我怀疑家里可能招贼了,就急忙去看床底下的钱,结果那些钱一分都没有了,早知今日,那些钱还不如给你花了呢 真该死,怎么忘锁门了呢?张歪嘴暗骂一声,见老爸如此伤心,他真后悔自己拿钱之前没跟他说一声。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张歪嘴正准备吃午饭,手机忽然响了,一接听,打电话的竟是派出所的民警。张歪嘴吓得一哆嗦,战战兢兢地问民警找他有啥事,民警说:你别管找你是啥事,赶紧来一趟。 张歪嘴到了派出所,房间还没进,就听见里面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悄悄探头一看,只见一个大个子男人正拉扯着周大头让他给个说法。张歪嘴看了此景,顿觉情况不妙。

民警发现了鬼鬼祟祟的张歪嘴,就把他叫了进来。事情果不出所料,当真是张歪嘴送给周大头的那批烟出了问题。大个子买了几条高档香烟本想送礼办事,却不想买到的竟是假烟,事儿没办成不说,还丢尽了面子,一气之下就把周大头拉到了派出所。到派出所后,民警向他了解情况,周大头却像有什么难言之隐,支支吾吾只说出两个名字。

张歪嘴还没坐下呢,同事老吴忽然风风火火地来了。张歪嘴大吃一惊:老吴,你咋来了?老吴见到张歪嘴,更是吃惊:你不是被捅了吗?咋在这儿呢? 你俩谁都脱不了干系,我店里的烟就是你俩同一天送来的!周大头见他二人装模作样顿时急得大喊道。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民警见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忙让周大头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一下。

周大头犹豫了一下说,那天他等货等急了,就打电话催烟草公司快送货,烟草公司那边答复说,张歪嘴很早就去送货了,让他再等一会儿。可等来等去,张歪嘴还没到,他心急之下又打给了老吴。时间不长老吴把货就给送来了,反正他俩都是同一家公司的,谁送不是送,他也没在意就卸了车。可到了傍晚,张歪嘴竟也送来了货,他以为是烟草公司发重了,头脑一热就昧着良心收下了。 老吴听后惊愕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他说公司接到周大头电话后不放心,就打张歪嘴手机,可那头却提示对方已关机,没办法,公司只好派老吴沿路去找张歪嘴。路上看到了张歪嘴的车,却没见到人,打手机依然关机,这时碰巧有人说一个货车司机被小轿车司机给捅伤去了医院。

他以为挨刀的是张歪嘴,刚要打电话向公司请示,周大头又急火火地打来电话催。反正货在这里,周大头催得又这么急,老吴想也没想,开上车就给周大头送了去。回来的路上,他接到电话说母亲病危,公司都没顾上回,就直接回了家,今天要不是接到民警的电话,他就把这件事给忘了,至于张歪嘴给周大头送烟一事,他压根不知道。 张歪嘴手机本就有自动关机的毛病,那天给周大头送完货,他便发现手机又关机了,开机不大工夫就接到了王阿姨的电话。

如今,假烟的矛头直指张歪嘴,他本想誓死抵赖,可在证据面前,想不招都不成了 张歪嘴录完口供,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地上。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如果自己不去酒馆喝酒,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些烂事。工作不保了,老爸差点送命,自己还进了局子,发生这些事能怨谁?怨天?怨地?还是怨酒?唉,还不是平日里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给闹的嘛!张歪嘴想到这些,抹着眼泪一声叹息,在脑子里画个大大的感叹号!

74、第74篇

淮海路百货商店经理刘大汉,在部队时是侦察兵,转业到地方任商店经理后,店里发生的几起偷盗案件,都被他破获。

这天晚上8点多钟,刘大汉经理从商业局开会回到商店,只见已打烊的商店大门紧闭,店里却灯火辉煌。只见当班的主任正对营业员训话,原来,当天存盘时,发现那双42码、价值1888元的进口男式鳄鱼皮鞋有一只不翼而飞了。剩下的一只皮鞋卖给谁呢?它一分钱也不值了。内部出了事故,不好向领导交待,只好请大家检举揭发,谁是小偷。可是,当班营业员众口一词,说:丢的那只皮鞋不是小偷偷的,小偷要偷就偷一双。主任认为大家说的也在理,可是也不能不追查原因吧,最后没办法也只好向刘经理汇报。

刘经理将剩下的那只皮鞋拿在手里看了看,说:“这是男式皮鞋,要偷只有男人偷,与女营业员们无关。”

他放走了女营业员,留下来的全是男同志。他对留下的男士们说:“为啥小偷不偷一双皮鞋,单偷一只呢?说明这个小偷没有两只脚,只有一只脚要穿鞋。凡是有两只脚的人可以回家了!”

两只脚的男士走了后,空空荡荡的大厅里有一个人在哭。刘经理走上前一看,哭的人是保洁员“三条腿”?抱拐杖的!王发光。刘经理忙问他为什么哭。王发光边哭边说:“我虽然是一只脚的残疾人,可我没有偷那只鞋啊!”

刘经理笑了笑,说:“我根本就没有怀疑你是小偷,因为你能穿鞋的是左脚,被小偷偷走的是右脚穿的皮鞋,同时你的脚只能穿39码的鞋,被偷的皮鞋是42码,我怎么会怀疑你是小偷呢?”

“那你……”

“我留下你是想让你帮我抓小偷的!”刘经理便在王发光的耳边小声说了一会儿话。

第二天,男女营业员来上班时,刘经理没同当班主任提追查小偷偷皮鞋的事,好像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几天后,刘经理拿着剩下的那只鳄鱼皮鞋,说:

“这只皮鞋一分钱也没有人买了,1888元钱全当损耗了。”说着,把它递给三条腿的保洁员王发光,说:“把它丢到垃圾箱里吧!”

王发光上午把那只鞋丢在后院的垃圾箱。下午,临下班时,他在垃圾箱旁抓住了女营业员王兰云的手腕,把她拉到经理办公室。刘大汉从王兰云的皮包内掏出了丢在垃圾箱的那只鳄鱼皮鞋。刘经理说她偷了皮鞋。王兰云起先还嘴硬,刘经理说,王兰云先偷了一只皮鞋,她当然想得到另外一只,当王兰云去垃圾箱里取另一只皮鞋时,她没想到这正是刘经理设下的圈套,更没想到,垃圾箱旁,王发光正守候在那里。在事实面前,王兰云只好承认自己偷了皮鞋。

75、第75篇

元朝的时候,新野县出了个姓张的画画高手,人送绰号“黑画张”。一般人画画都会用到赤、橙、黄、绿等好几种颜色,而黑画张画画只用黑墨汁儿,因而他画出的画都是一种颜色,一黑到底,他“黑画张”的绰号便由此而来。

黑画张五六岁时开始跟人学画画,二十多岁时画画技法日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颜色的风格,虽然他的画一黑到底,但画啥像啥,画谁像谁,让人啧啧称奇。有一年,他被当地的一个老员外请去画老虎,来到员外家的时候,院子里的一条狗龇牙咧嘴对着他狂吠不止,他白了狗一眼:“狗东西,待会儿叫你知道我的厉害。”说罢就进屋研墨,作起画来,一个时辰后,一幅黑乎乎的下山虎在他的笔下诞生了。收笔后,他让员外家的仆人把《黑虎图》拿到院中晾墨。仆人刚把《黑虎图》拿到院中,员外家的那条狗便一声惨叫屁滚尿流地瘫卧到了地上。原来,它竟被画中的那只黑虎吓破了胆。

自此黑画张声名远播,每天前来请他画画的人络绎不绝。不过他作画有原则,只给善良的人作画,而对于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的恶霸、地痞,他则统统拒之门外,为此他得罪了当地的一个品行不端的大财主。那财主横行乡里,独霸一方,他求黑画张作画遭拒后,便横下一条心来处处与黑画张作对,整得黑画张无处安身。硬撑不是办法,黑画张眉头一皱想出一条对策。在财主贺寿的时候,黑画张特意画了幅《美女出浴图》给送了过去,名为财主祝寿,实则是要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老恶霸。

原来,这个财主是老色鬼,虽已年至花甲,但好色之心不减当年。他一见到黑画张的这幅《美女出浴图》,便一下子被图中的女子迷住了心窍,整天朝思夜想,寝食难安,不到一个月便在极度相思的煎熬中死去了。

财主的儿子便将黑画张告到了县衙,说他使用邪术,用一张黑画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岂料县太爷一听,哈哈大笑:“荒唐,哪有一张画能害死人的道理,简直胡闹!”可财主的儿子一口咬定自己的父亲就是被一张画害死的。见他说得十分坚决,不像是在讹人,县太爷将信将疑:“一张水墨画真有那么邪乎?快将那幅画取来,让我亲自过目。”

不多时,那幅《美女出浴图》便呈到了县太爷面前。结果,县太爷看了一眼后竟也被画中的出浴美女牢牢地吸引住了,整天饭不思茶不饮,像中了邪似的,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打开那幅画看上一眼。见县太爷整天捧着画看个没完,而把自己晾在一边置之不理,县太爷的夫人勃然大怒,她一把从县太爷手中夺过那幅画,一撕两半扔到了火盆里

县太爷心疼得直掉眼泪,可事后想想,多亏太太烧了它,才保住了自己的命,要不然,自己说不准也会重蹈老财主的覆辙。想到此,县太爷就下令将黑画张抓来治罪。但抓人的衙役们扑了个空,原来幸亏有人通风报信,黑画张早卷着铺盖逃跑了。

为躲避衙役们的追捕,黑画张一路奔波逃到了济南府。可时运不济,刚来济南没几天,他便在一家客栈病倒了。看病吃药,住店吃饭,样样都得用银子,不到半个月,他身上的盘缠便花光了。无奈,他只好央求店家帮自己研墨,然后取出纸、笔,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手画了个圆不溜秋的黑圈子交给了店家:“麻烦您替我把这幅画拿到街上,找个当铺先当50两银子。”“你开什么玩笑?”店家瞧着他刚画的那幅画嘿嘿直笑,“你画的这叫什么玩意儿?只怕是十文钱也当不出去。”黑画张仍央求店家:“你拿去试试再说,当不出去,你就再拿回来。”

于是,店家拿着那幅画来到了一家大当铺,岂料正好遇到了个识货的行家,是当铺里的一位老先生。他接过那幅画一看,啧啧称奇,连声叫好,二话没说便拿出五十两银子交给了店家,弄得店家莫名其妙。

店家刚走,当铺里的掌柜来到了柜台上。当他听说一幅画着个黑圈子的画当走了五十两银子时,十分生气,责怪老先生没眼力让人给骗了,并断言,当画的人肯定不再回来赎画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黑画张病一好,便来到当铺赎画。不过,当铺里的伙计们翻箱倒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幅只画着个黑圈子的画,这可如何是好?他们只好去问掌柜。掌柜一听是来赎画的,高兴坏了,赶忙出来帮着找画,找来找去,最后只找到了一张比较像的画。不过画面上画的只是个半圆,而不是一个完整的“黑圈子”,根本对不上号。大家正摸不着头脑无计可施时,店里的那位老先生走了过来,他拿过画一看,说:“一点儿没错,就是它!”黑画张知道遇到了识货的行家,但却故意说:“不对呀,我那画是个囫囵个儿的黑圈子,可”“嘿嘿!”黑画张的话还没说完,老先生便说,“今天是初八,您日子没选好呀,再过七天,到十五,你再来,我保管还你个囫囵的。”黑画张一听,哈哈大笑:“老先生真个好眼力,我的画看透的人可不多呀。”

“莫非,你你就是新野的黑画张?快快请进,屋里喝茶。”

两个人一问一答,一言一语,什么“黑画张”,什么“过七天再来”听得一旁的掌柜和伙计目瞪口呆,如坠雾中。过了一会儿,老先生才指着那幅画兴高采烈地对他们说:“这可是张宝画呀,画的是月亮,它能随着天上月亮的圆缺而变化,今天是初八,所以它是半圆的,而七天之后到了十五,它就会变成个囫囵个儿的月亮了。”掌柜一听喜出望外,这幅宝画自己闻所未闻,因而一定要出大价钱将它买下。黑画张推辞不过,就以二百两银子的价钱将画卖给他。

当铺掌柜得到一幅宝画的事很快便传遍了济南府,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谈论着宝画的神奇之处。结果,这事传到了一伙飞贼的耳朵里,飞贼们便派了一个绰号叫“无影手”的神偷潜入掌柜家中,将宝画盗走了。

发现宝画被盗后,当铺的掌柜失魂落魄,急忙去寻黑画张,想出钱让他再画一幅,可黑画张早没了踪影。听说黑画张是新野人,求画心切的掌柜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新野。可来到新野一打听才知道,黑画张是为躲避官司才离开新野去济南府的,官司没了结,他岂敢回乡?现在谁也说不准他躲到哪儿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当铺的掌柜急得直跺脚。恰在此时,他的儿子调来新野做了县令。于是,掌柜找到儿子,吩咐赶紧为黑画张平反,等黑画张回来后求他再作幅画,安排好后,掌柜的才悻悻地离开新野。

76、第76篇

有多少人去过北京八达岭长城?次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才好玩。

上一次我到八达岭的感觉并不好。早上八点,我随着黑压压的人群依序排队登上长城,和密密麻麻的人潮摩肩接踵,跟围着众多游客的摊贩买个小吃,很快地拍照,然后在太阳最热的中午前挥汗下长城。走下去的时候,还要小心错开另一波等着上长城的队伍。这哪里是游玩,分明是活受罪!

这次到达八达岭,是8月23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在紧邻长城旁的旅馆办好入住手续后,大家就迫不及待地登上长城拍照。五六点的时候,长城上非常安静,游客早就消散无踪,吆喝叫卖的摊贩也收工回家了,现场只有我们几个人和天上偶尔飞过的鸟。

火热的大太阳变成温暖的夕阳,山里吹过来的晚风徐徐拂过我们的脸,热闹的长城慢慢安静下来。

我们扛着相机和三脚架,沿着长城东找西看,拍下各种不同的长城。虽然还没拍够,但我们只得无奈地看着黑夜迅速吃掉最后一点天光,整个长城陷入完全的黑夜里。

夜幕下的长城显得更加安静,原来还十分得意没有人分享这片宁静的我们,这时却有一点害怕。我看,时间差不多了,赶快回旅馆吧。我这样一说,全体立刻很有默契地同时加快脚步往下走,虽然眼睛己渐渐适应周围的黑暗,但同时也幻想着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不怀好意地追赶着,大家的脚步越走越快。下长城的阶梯又多又陡,我们气喘如牛的呼吸声和脚步声,是黑夜里唯一的声音。

到了亮着灯光的旅馆,吃过晚餐,虽然我还是很兴奋,但也抵抗不住疲累,一碰到枕头就睡得不省人事了。睡梦中,我仿佛看到一团模糊的光越靠越近,反射性地睁开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窗外的月光照进了房内。看一看手表,两点多,我吸了一大口气,心想:啊才清晨两点多啊!我是怎么了,被月光吵醒的吗?

我坐起身,看着窗外的皎洁月光,觉得是它故意把我叫醒的。一样的月光,今天看起来特别不同。我掀开被子,慢慢下床,蹑手蹑脚地取出相机和三脚架,走到窗边,将镜头对准月亮,按下快门,咔嚓!咔嚓!

一连拍了好几张,但都拍不出感觉,又担心吵醒同屋的Tuby。到了四点多,Tuby醒了,也差不多要出门了。我们很快梳洗一番,换上衣服,听到左右隔壁的房间传来一些声音,应该是显仁、大智、佩元和嘉庆等人也在准备外出。四点半大家集合后,佩元和嘉庆各自扛了一辆自行车,我们要再登长城。

好像小偷上城堡一样,我们几个人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偷偷摸摸地在黑暗中悄悄地爬上阶梯。夜半时的长城看来十分诡秘,在漆黑的夜里,好像随时都会有莫名其妙的东西突然出现,如果没有同伴,我一定不敢一个人过来。当天是满月,丰盈的月光泻落在长城层层的阶梯上,指示我们登上长城的路。

长城上面一个人都没有,气氛静谧又和谐。我从城墙的一个窗口望向长城的另一端,高高悬挂在夜空上的一轮明月,也将白色光线洒落在那里,我感到很好奇,想走到那边去看看究竟。嗡我正想得出神,突然被数十只蚊子不断地攻击。我用力挥手大叫:走开!!这些扫兴又煞风景的臭蚊子!

当远方的天边开始出现一点鱼肚白时,佩元和嘉庆跑到长城的另一头,一面红旗正在空中随风摇曳,他们两人作势高举红旗,美丽的身影组合成看似成功征服万里的景象,神采飞扬。

在长城上和同事们共享拍照、骑车、玩耍,整个长城都是我们的地盘,要怎么跑、怎么叫,都没有关系。尽管放宽心、松开手,只有风从指尖温柔穿过,完全不用担心碰撞到任何人。能在长城上享受骑车,大概是只有传递圣火的奥运选手才有的特权吧!而我们只是早起,就享受到这个乐趣了。

谁会想到能在长城上这样玩?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有乐趣,作战计划内完全没有早起登长城这一项,我们赚到了神仙似的一天!直到现在看到那天拍的长城照片,才发现原来长城有好多种风貌,上上下下起伏的石阶、蜿蜒向前延伸的不锈钢扶手、傍晚的长城、清晨的长城、月光下的长城、我们在长城上游玩的剪影。我觉得即使再去一次,也没有办法像这次一样充满惊喜。

77、第77篇

镇江的包某,年青调倪,洒脱大度,娶了个老婆王氏。包门第代做交易。包某常以及他的同事到街巷里寻欢作乐。乾隆庚子年立秋的那一天,他又以及几个朋侪出往寻乐,入夜了才去家走。王氏以及一个妻子子到厨房给他做晚餐,忽听敲门声,王氏就让妻子子往开门,妻子子开门一望,见一个年青女子,穿戴华美的衣服,入了门,也不搭话,一直去阁房走往。妻子子觉得是包家的亲戚,也欠好阻止,就到厨房,奉告了王氏。王氏急遽跑到阁房,原来丈夫正坐在那儿。因而年夜笑着说:这妻子子,真是老眼昏花了,怎样把主人当做妇人了呢?包某突然装出女人的姿态,上前道了个万福,与王氏酬酢起来,并说:包郎在某个娟妓家饮酒,我一直在后门等他,他出来后,我就跟他来了。

王氏见他声音举止,不像本身的丈夫,生怕他是患了癫狂症,急遽鸣家丁以及亲戚部里,都来望一望。包某与年夜家逐一施礼,礼仪很殷勤,称号也没过失,真如同一个年夜家女子。有的须眉以及他开个打趣,他就末路怒了,说:我是个贞烈女子,谁挨近我,我就要他的命!人们知道,这必定是鬼附在包某的身上了,就问:你以及包某有甚么冤仇呢?鬼说:我以及包郎其实是因恩爱而构怨敌呀!我曾经到城蝗那里起诉,先后共告了十九状,城蝗都没准状。

厥后又告到东岳帝君那里,才蒙核准,过不了几天,我就以及包郎一同到那往告终。人们问她姓名,鬼说:我是大好人家的后代,不克不及把姓名随意地奉告给你们。人们又问:你告包某有甚么理由?鬼一连说了不少,说患上很快,人们年夜都听不大白,年夜意是告包某亏心,让她不克不及出嫁的意思。有人问:既然你托包某身子来讲话,那末包某如今甚么处所?鬼微笑着说:让我捆在城隆庙旁的小屋里了。王氏哭着给鬼叩首见礼,请她放了丈夫,鬼不答理。

到了三更,包某的亲朋们暗里磋商说:阿谁鬼曾经说到城a那儿告过状,城It不谁状,鬼如今把包某捆在城a庙旁。何不见告神灵,求仙人来给评评理?因而一齐脱手,找来香烛之类,像真的要起诉同样。鬼突然说:如今既然年夜家都来求情,我就把他暂时放归来,之后自有东岳帝君审理。说完倒在地上。过了纷歧会,包某复苏过来,哎哟一声,说:真难熬难过!年夜家把他扶到床上,问他望到了甚么。

包某说:乍从某娼妓门口出来,就瞥见一个女人追随着我。开初还或者左或者右,到了教场时,那女人猛地上前拦住我。把我拽到城陛庙左边的小黑屋里,用绳索捆住我的四肢举动,把我放在地上,阁下如同另有看管的人。适才那女人来讲:我如今先把你放归去。说着就把我推出门外,我跌了一跤就醒了,一望已经经抵家了。这件事来日诰日东岳帝君确定要传我往审理。再问他具体环境,包某只是酣睡,不做答复。

次日下战书后,包某起来讲:警察来了,快筹备酒饭。本身跑出年夜厅外,向空中见礼。说的话他人听不懂,摆好酒菜,包又躺在床上。刚到一更的时辰,包某就去世了,只是心口窝儿还微微有点暖气。

王氏以及亲朋们守在身边饮泣。瞥见包某的脸上一会青了,一会红了,一会又黄了,时时变革着。三更后,望他的胸前,脖子上,脸上有几处通红的指模子。次日夜里,他的发辫突然散乱开。直到早晨才复苏过来,连声鸣着要茶要饭,一连吃了十几年夜碗,吃患上很是快,使人受惊。吃完后稍稍喘气了一下子,又鸣拿酒饭来款待差役。王氏按着前次那样把酒饭摆好。包某又鸣人拿六千纸钱,把破损的往失落,先拿四千在厅前烧化,另两千在门边的冷巷里烧。然后本身起来,到年夜门外作出离去送行的模样。返归屋里,倒在床上,一直睡了两天才起来。

事后,包某把他所见到的一切奉告了年夜家:自从那天女鬼解绳索把他放归来以后,次日下战书,就有两个差役来传他,此中一个不熟悉,另外一个姓陈,也是个商人的儿子,小时辰以及包某是同学老友。陈家贫穷,娶亲的时辰,包某曾经扶助他几千文钱,如今已经去世往三年了,他对包某说:女鬼已经经告了你,必需赶忙到官府往听候审理。你我是同学老友,在生前又蒙你屡次扶助,我自应经心绝意照望你,就没必要给你上刑具了。一同走到半路,又见两个差役锁着那女鬼。女鬼很是末路怒,用头撞包某,还用手抓伤了包的脸,以是包某的身上有几处红印子。女鬼骂两个差役贪污腐化。没法子,两个差役也给包某上了刑具,一块儿去衙门走。路越走越暗中,阵阵阴风袭面,把发辫都刮患上披垂开了。到了一个处所,恍如像个官衙,差役就让他们坐在地上等着。坐下不久,忽见两盏红灯从内里出来了。

两个差役给包某往了桎梏,带到堂上,跪在红灯愣住之处。包某瞥见有一个公案桌,上面放着些文卷,一个官儿坐在案前,穿戴红袍,戴着乌纱帽,用手将着髯毛,问:你就是包某吗?包答复说:是。那官儿命差役把女鬼提到跟前,过堂了不少话,包某以及那女鬼都跪在台阶上,相隔不外一尺遥,但是他们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清晰。只见那官很是末路怒,饬令差役打那女鬼十五个耳光,就又上了桎梏,让两个差役牵着,哭哭啼啼地走了。包某乍一跪在阶前时,以为地上湿润泥泞,阴风猎猎吹着头发,脸上如同刀割同样,身上严寒战栗患上受不了。

到打那女鬼时,姓陈的差役在阁下暗暗说:老兄的讼事赢了,我替你把发辫梳起来。等梳完发辫,包某仰面一望,官儿以及灯都不见了。两个差役把他送归家,阐明差钱四千,另外那两千落入姓陈的腰包里了。

有人问包某:你曩昔熟悉阿谁女子吗?包死力阐明不熟悉。不外猜度那情形,年夜概是那女子羡慕包某的边幅风采,以至忖量而去世,又要招包某到阴间,以便结成眷属,出于私心才告了包某,哪想到却被阴司给责打了一顿。

78、第78篇

也许五十年前的错误是无心之过,可是如果在发现错误后不去改正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用五十年来改正一个错误很有必要。

2012年8月底,德国西部城市施托尔贝格揭幕了一座名为生病的孩子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个四肢畸形的儿童,一个没有双臂、双腿畸形的小女孩靠在一张椅子上,右边是一张空椅子,铜像底座中间写着纪念那些死去的和幸存的沙利度胺受害者。这是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因为五十年前一次失误而向欧洲民众道歉的一座雕塑。

20世纪60年代,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通过对沙利度胺的研究,推出了一种新的镇静剂,这种镇静剂主要是针对孕妇早期怀孕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妊娠症状研制的。新镇静剂推出后临床实验效果很好,因此很快在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推广开来,而且市场销量也很不错。

几年过去了,一家社会机构的调查数据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德国新生儿的畸形率比过去的十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这项调查数据,一些科研机构开始调查原因所在,最后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及实验,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格兰泰公司前几年新推出的镇静剂里的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而这些畸形婴儿也正是因为孕妇服用格兰泰公司新推出的镇静剂才出现的。

很快格兰泰公司的这种镇静剂就被禁止在市场上销售了,经过调查,格兰泰公司此前售出的药品已经导致了欧洲近万名婴儿先天畸形,很多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幸存下来的约两千八百名婴儿不得不终生与残疾为伴。

格兰泰公司主动向这些婴儿家长进行了赔付,同时公司总裁施德博丽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种新药没有进行系统实验就开始市场销售而道歉,并且在德国电视台、欧洲之声等媒体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道歉。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每一年里,格兰泰公司都会公布新调查出的因沙利度胺安眠药对婴儿造成的伤害及畸形婴儿的现状,同时发布一年里格兰泰公司对这些婴儿的赔付情况并进行道歉。

在雕塑落成后,一些记者采访了格兰泰公司的发言人:作为一个制药企业,为五十年前的错误而进行这样长时间的道歉有必要吗?

格兰泰公司的发言人说道:也许五十年前的错误是无心之过,可是如果在发现错误后不去改正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用五十年来改正一个错误很有必要,它提醒了我们做药一定要有考虑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觉悟,而这座雕塑的落成则是我们永远的警示牌,它警示着我们一定要要用良心去做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格兰泰公司终于用五十年的道歉换来了顾客的原谅,更用五十年的时间证明了格兰泰公司用良心做药的原则。

79、第79篇

村东有个财主姓王,他平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前些年,还害死了人,大家都恨死了他。只因为他有钱有势,官府中有人庇护,没人能把他怎么样。这些年,心虚的他为了讨彩图吉,每逢大年都要在大门上贴副对联。他虽会写几个毛笔字,但因为肚里缺乏才气,想不出名言佳句来写成对联。于是,他便想到了村里有名的田秀才,想让他为自己写一副对联。王财主把田秀才叫到家里后,便斜着眼、横着肩,霸气十足地说:“今儿个把你叫来替我写一副对联,是我王某人高看你、抬举你,你可别辜负我的一片盛意呵!”听了这些话,田秀才肺都要气炸了,就因为自家还欠着王财主几两银子没还,便只好忍气吞声,替王财主想着怎么写对联。依田秀才的本意,真不愿意用良言吉句为王财主祈福求吉,但又不好用赤裸裸的词句糟践他。怎么办?田秀才煞费苦心。正在纳闷之时,他猛听得王财主的老婆在西厢房里大声嚷嚷,颐指气使地使唤着下人。田秀才心里一个激灵:对呀,王财主老婆红杏出墙,跟邻村的一个大财主私通,何不利用这个题目骂王财主一通。于是,田秀才挥毫泼墨写了一副对联:

夫旺翠冠阔,

妻贤红杏妖。

王财主看后不解其意,便让田秀才解释。田秀才笑眯眯地解释说:“老爷是杰出男儿,当然是峨冠博带、尊容华贵;而夫人是明星伴月、名花衬主。这副对联昭示的是你们夫妇琴瑟相随、恩爱相依、家业兴旺。”王财主一听不禁喜上眉梢,便说:“很好很好!”这个王财主自己肚中没有才气,虚荣心却很强,他仗着还会写几个毛笔字,便将这副对联亲笔抄录一遍,贴在门上,造成对联是他自己创作的假象。

次日,一队官兵路过此地。军中有个刘军师,可谓是精明强干、洞察秋毫、文武双全。他冷不丁瞥见王财主门上的对联,便忍俊不禁。这时,士兵们见军师欲笑不笑的样子便问:“军师为何笑?”刘军师指了指王财主家大门上的对联轻声说:“你们看,这副对联多有意思:夫旺翠冠阔,指的是丈夫绿帽大;妻贤红杏妖,说的是妻子红杏出墙偷汉,我看哪,这家主人是脑子进水了吧。”军士们一听,哈哈笑着疾步前行。

转眼到了翌年的年关,王财主还想让田秀才为自己出一副对联,但又恐被田秀才讥笑而不情愿,于是便对田秀才说:“姓田的,你欠我的那几两银子连本带利已翻了一番,是不是该还啦?”田秀才明知王财主这是要挟,但只能回答说:“老爷,时下我手头很紧,怕是还不上啊。”田秀才的回答让王财主一阵窃喜,便说:“这样吧,你为我出一副对联,我再宽限你几天。”田秀才无奈,只得答应再为王财主写对联。在寒风凛冽的寒冬里,村里的劳苦百姓们度年如关,而王财主家却杀猪宰羊好不热闹。田秀才看到这些,心头一阵愤懑,便为王财主写道: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酿酒坛坛好作醋缸缸酸。

王财主歪头瞪眼地看了一阵子对联,读不出个所以然来,便让田秀才读。田秀才读道:“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酿酒坛坛好,作醋缸缸酸。”读毕,田秀才说,“这是大吉大利啊!”

王财主听罢击掌称是,便又持笔将对联抄录一遍后贴于门上。

过了几天,朝中官兵又从王财主家门前开过,刘军师站在远处将王财主门上的对联读给将士们听:“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酿酒坛坛好作醋,缸缸酸。”待刘军师读毕,军中爆出了一阵哄笑。

王财主远远地看见将士们又说又笑渐行渐远,心中一阵欣喜,他还以为将士们在夸奖他门上的对联哩。

到了第三年的年关,王财主把田秀才找来说:“姓田的,你的欠账连本带利已经翻了两番,这会儿总该还清了吧?”

田秀才知道,王财主又在敲诈自己,但气只能往肚里咽,便略显卑微地说:“老爷,要不我先还一部分,余下的请你再宽限几天。”

“宽限宽限,你什么年月才能还清呢?今年你非得连本带利一笔还清不可。”王财主居高临下,骄横地刁难。

田秀才心知肚明,这王财主是想借此继续让他写对联。良久,王财主突然呵呵奸笑起来,说:“咱们乡里乡亲的,宽限几天是可以,但利息得再提高点,一个月后,连本带利翻三番吧,而且,你得每年年关为我出一副上等的对联。”

田秀才气得在心里怒骂:“一个月后连本带利翻三番,真是毒如蛇蝎啊!”但田秀才无奈,只得应允,并再次为王财主出一副对联。田秀才想,王财主负有命案,依照罪行早该杀头,但因为他有钱有势才活到了现在,今天,我非得把他绳之于法不可,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田秀才想到这里,不禁怒发冲冠,即刻写下一联:

君是大者君,

兵是贝文兵。

王财主一愣,不解此联寓意,又请田秀才解读。田秀才说:“君是大者君,大者,高贵无上之君也;兵是贝文兵,贝文,精贵文明之师也。”

王财主正想拍朝廷和官兵马屁,这会儿倒好,田秀才帮自己实现了这一夙愿,于是甚是高兴,便又将对联抄录一遍贴于门上。

数日后,朝中官兵再次经过此地,刘军师一眼便看到了王财主家门上的对联。看毕,刘军师勃然大怒,吼道:“反了反了,快将这家逆贼抓起来,把门上的对联揭下来一并带回审讯。”于是,王财主被五花大绑,随同门上揭下的对联一同押往官府。

在大堂之上,刘军师一字一句解读王财主门上的反联:“君是大者君,大者,分明是奢字的拆写,它在攻击当今皇上是个奢侈淫逸的昏君;兵是贝文兵,贝文,是败字的拆写,它在暗咒我朝大军是败兵,写如此反联的逆贼不斩又该斩谁?另据查,这王逆贼曾经命恶仆用刀捅死过一名债户,至今负有命案未曾追究!”

王财主听罢,连叩响头,申辩道:“此反联是姓田的写的,不是我所为!”继而,田秀才也被押到堂上,田秀才辩解道:“是谁所为,只要一对笔迹不是真相大白了吗?”

刘军师让田秀才与王财主重书了一遍这副对联,经与门上对联的笔迹核对,该联笔迹系王财主无疑。大堂之上,王财主急得满头大汗,便又结结巴巴地辩解说是田秀才出的联,他只不过是抄录一遍而已。但是,这种辩解显得那么苍白,毫无说服力,手迹证据所在,已不容王财主再狡辩。这时,只听得大堂之上传来刘军师的一声怒吼:“今天,旧罪新罪一并追究,拖出去斩了这王逆贼首级!”

处决令下,王财主仍然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我冤枉,我冤枉啊……”然而,刀斧手们一个个若怒目金刚,容不得王财主再在堂上啰嗦,拖死狗一样把他给拖了出去……

80、第80篇

白秀才是个落第秀才,在家设馆教书,每月都有些进项;另有五十亩良田租与他人耕种,每年都有可观的租金。有此两项收入,家道早已小康。白家住在村头,青砖瓦舍十分宽敞,高大的门楼更是招眼。只是白秀才为人吝啬,尽管富得流油,谁也别想沾他一分钱的光。

这年三月的一个傍晚,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白秀才刚刚吃过晚饭,忽然听到院门外有些响动。莫非是有人想在门楼下避雨歇息?这可不成。如果夜晚随地便溺,岂不污了自家的地面!白秀才打开大门,果然有人站在门外,他正要挥手驱赶,那人却先开了口:“真真遇上了贵人!我是个算命先生,途中遇雨,寸步难行,敢借老东家一席之地,以避寒凉。”

那时候世道太平,民风淳朴,行人借宿是常有的事儿。但是遇到白庆升这样的吝啬之人,路人就难讨方便了。果不其然,白秀才摇摇头说:“我家不开旅馆,怎么好留宿客人!”

算命先生往前凑了一步,说:“我叫周铁口,常在这四乡八镇游走。今天晚上也不白睡你的床、白盖你的被,我给你家起一卦,拿卦资顶抵住宿费,如何?”

白秀才听说过周铁口这个人,好像口碑还不错。更重要的是,算卦不付卦资,留他住宿也就不算吃亏了。白秀才在肚里把小算盘拨拉了一遍,这才点点头,好像白送人情似的说:“好吧,看你出门在外也不容易。”

家里一共六口人,给谁算命呢?白秀才想了一阵,对周铁口说:“给我女儿白牡丹算一算吧,她今年就要出嫁,算算她婚后的命运如何?”

周铁口看过白牡丹的生辰八字,双目微闭,两个大拇指的指甲对着其他指关节掐来掐去,口中念念有词,却又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如此半天之后,他突然睁开双目,压低嗓门叫道:“不好!”

白秀才吓了一跳:“怎么回事?”

周铁口叹口气说:“小姐是个做妾的命。”

白秀才心里一沉:“不会吧?我女儿自幼许配黄土岗的黄家,有三媒六证,嫁过去就是主妇,怎么会当小老婆!”

周铁口则满脸严肃,一口咬定:“干我这一行的,从来不打诳语!你硬逼我泄露天机,我也只好实话实说了:如果那男人是个短命鬼呢?寡妇再醮,她不当小老婆当什么!”

第二天雨过天晴,可白秀才的脸上却还是阴沉沉的。他对女儿说了她的命相,问女儿可有什么打算。白牡丹一听就哭开了:“嫁过去就守寡,我的命怎么这样苦啊!我能有什么打算?一切全凭爹爹做主!”

其实昨天晚上白秀才就有了主意,他咬咬牙说:“既然是当小老婆的命,何必等到守寡再醮?干脆直接给别人当小老婆好了!”

白牡丹只好认命,但还有一些顾虑:“我们和黄家有婚约在先,他岂能容我毁约另嫁?”

白秀才说:“这个你不必担心,为父自有安排。”

和女儿统一了意见之后,白秀才当即派人去黄家传话,称白牡丹突然患“病”,而且“病”得不轻,因此要把婚期推迟到明年。

其实黄家公子的老娘才是真正患了病,而且是重病缠身。按一个巫医的指导,急需提前把新媳妇娶过来,为老娘“冲喜”祛灾。偏偏白牡丹也生了病,婚期不仅不能提前还要延后,这可把黄家人急坏了。但急也无用,也只好让来人回去捎话:请白家不惜代价尽快把白牡丹的病治好,这边等着拿她派大用场呢!

又过了几天,白秀才再次派人给黄家传话:白牡丹已经不治身亡。因为是少年早夭,也没有厚葬,草草就给埋了。又因为白牡丹还没有出嫁,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因此也就没有向黄家报丧。现在白牡丹已经入土为安,请黄公子另择佳偶……

黄公子当然不会怀疑白牡丹的死亡有假,也就节哀顺变,匆匆另娶了一个姑娘。

嫁女做妾

其实白牡丹并没有死,此刻她被父亲带到京城,正在寻找给人家当妾的机会。京城好大,机会多多,刚在旅馆住下,就听说有个大户人家准备嫁女,愿出百两银子买一个媵,作为女儿的陪嫁,也就是送给女儿的丈夫做小老婆。条件不高,只要是处女之身、模样周正就行。这两条白牡丹都符合,人家把一百两银子交给白秀才,就把白牡丹留下了。

白秀才挺高兴,打心眼里自己感激自己。如果下雨那天让周铁口白住一晚上,他就不可能给女儿算一卦,自己就不可能知道女儿的命运。如果稀里糊涂把女儿嫁给黄家,一笔嫁妆可就白赔了。现在多好,女儿总归是要当小老婆的,这一百两银子可是净赚的。

然而,让白秀才始料不及的是,他还没有高兴几天,女儿白牡丹又哭哭啼啼地回来了。原来,那大户人家在女儿出嫁的前夜着了火,一家人死了个精光,独独留下个白牡丹。不是她的命大,而是她还没有把自己融进那户人家,起火以后她早早躲进了后花园,而那些奋力抢救财物的人都葬身火海了。第二天官府前来清理现场,把吓昏过去的白牡丹救了出来。那户人家已经不复存在,白牡丹无所依托,官府就派人把她送回了原籍。

白牡丹去京城的时候有点“偷渡”的性质,神不知鬼不觉的。可这次回来却是大张旗鼓了。京城的公差在县衙办了交接以后,县老爷也要表现自己爱民如子,特地雇了一头小毛驴,派了师爷带着两个衙役亲自把白牡丹送到家。白秀才看见女儿和官府的人在一起,脸都吓白了。而白牡丹这时候才从那场惊吓中清醒过来,自己是一个“死”过的人,一个被“埋”入坟墓的人,怎么可以再活生生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好在师爷并不知道白家的猫腻,连口茶也没喝就打道回府了。

无奈再嫁

白牡丹死而复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土岗,黄公子二话不说就去县衙状告白秀才。县老爷一边派人去传白秀才到案,一边还将信将疑地说这怎么可能。

半晌的工夫,白秀才被带到了大堂。县老爷一经问讯,白秀才就对黄公子告他“诈死悔婚”一事供认不讳,然后说:“小民知错,是打是罚全凭县老爷处置!”

县老爷没想到白秀才认罪的态度这样好,不由皱着眉头问:“你们父女悔婚,是嫌黄家贫穷,还是嫌黄公子相貌丑陋?”

白秀才说:“都不是。我家与黄家可谓门当户对,黄公子的面貌也并不丑陋。”

县老爷又问:“那一定是有人介绍了更好的人家,你们要另攀高枝?”白秀才摇摇头说:“更不是了。我带女儿去京城不过是碰碰运气罢了。”

县老爷听得心烦,一拍公案喝道:“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为什么放着明媒正娶的主妇不当,偏偏要去给人家做小老婆!”

白秀才苦笑道:“也不是我们父女犯贱,而是听信了周铁口的指点。”遂把周铁口那天晚上的推算介绍了一遍,“老爷你想,黄公子是行将就木之人,我怎肯让女儿刚刚出嫁就成新寡?小老婆就小老婆吧,总比寡妇再醮要好,也是一步到位的意思。”

黄公子一听就跳了起来:“为什么咒我?我这体壮如牛的身体怎么会成短命鬼?”

县老爷对黄公子摆摆手说:“少安毋躁。”原来这个县老爷一肚子杂学,对风水算卦那一套颇有研究。县老爷当下发了一支火签,吩咐捕头带人寻找周铁口。

也是周铁口活该倒霉,今天他正好在街上摆摊算卦,被捕头拿了个正着。县老爷冷笑着挖苦他:“周铁口,听说你给别人算卦算得挺准,怎么没有算到今天自己会成为阶下囚?”

周铁口低着头说:“小人不过混口饭吃,惹老爷见笑了。”

县老爷说:“混饭倒也允许,可是作奸犯科就不行了!我来问你,单凭生辰八字就能推算出一个姑娘是做妾的命?就能推算出她的未婚夫是个短命鬼?”

周铁口一见白秀才也在场,就猜到可能是那天晚上算卦的事出了问题。他忙举手抽自己的嘴巴,说拿生辰八字推测命运本就无凭无据,十分荒唐。那天傍晚途中遇雨,见白秀才家房屋宽敞,本想免费借宿一晚,没有料到白秀才竟想把他拒之门外。为了报复白秀才,他才信口开河说白牡丹是小老婆的命,就是嫁到黄家也要当寡妇。周铁口又连连掌嘴:“老爷明鉴,只怪我小肚鸡肠胡说八道,别的意思一点也没有!”

县老爷又冷笑了一声:“你只顾自己信口开河快活,却不知道白家的女儿已经‘死’了一回,又被‘烧’了一回。京、县两级护送白牡丹回家,浪费了朝廷的人力物力;今天黄家状告白家诈死悔婚,又连累老爷我审理官司。你周铁口为了一己之私,给官府、给他人惹出多少麻烦!来人,先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关进牢房等候发落!”

听着外面板子的起落和周铁口的惨叫,白秀才吓出了一头冷汗。这时县老爷叹了一口气,说道:“白秀才啊白秀才,综观事件的始末,其实祸由你起。但凡你有一丝厚道之心,肯为路人提供些许方便,哪来这许多折腾!我不打你,也不罚你,黄公子坚持要你履行婚约,我这里准了他的状,你就回去嫁女儿吧。你一定要让女儿当小老婆,我就成全你!”

官府的判决,白秀才不能不执行,白牡丹到底去黄家做了一个哭笑不得的小老婆。出嫁那天万人空巷,白秀才嫁女的故事成为一时的笑谈。

81、第81篇

从前有一个朝代,国王有一个儿子。他有三个姐姐,大姐叫玛丽娅公主,二姐叫阿丽嘉公主,三姐叫安娜公主。国王和皇后去世的时候,告诉王子:

“谁来求婚,就让姐姐出嫁,不要久留她们。”

王子安葬了父母,和姐姐到花园散步。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

“回去吧,姐姐。”王子说。

他们刚回到家,一声雷响,震塌了屋顶,飞进一只雄鹰,落在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说:

“你好,王子,过去我是来做客,现在是来求婚,我想和你大姐结婚。”

“既然你喜欢大姐,我不阻拦,愿上帝保佑她,”

玛丽娅公主答应了。雄鹰和她成了亲。把她带回自己的王国。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整整过了一年,王子和两个姐姐到花园玩,天空忽然又布满乌云,雷鸣电闪。震耳欲聋。

“回去吧,姐姐。”王子说。

他们刚回到屋里,一声雷响,震塌了屋顶,飞进来一只山鹰,落到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

“你好,王子,我过去是来做客,现在是来求婚。”

他向阿丽嘉公主求婚。王子回答说:

“如果你爱上了二姐,就让她和你结婚好了,我不干涉她的自由。”

二公主答应了这桩婚事,嫁给了山鹰。山鹰把她带回自己的王国。

又过了一年,王子对小姐姐说:

“走,我们到花园去玩玩。”

没有玩多久,天空出现了乌云,电光闪闪。

“回去吧,姐姐。”

他们刚回到家,还没有坐定,一声雷响,震倒了屋顶,飞进一只乌鸦,落到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比前两个更漂亮。

“王子,过去我是来做客,这次是来求婚,把安娜公主嫁给我吧。”

“我不干涉姐姐的事,如果你爱上了她,就让她和你结婚好了。”

安娜公主和乌鸦成了亲。乌鸦把她带回自己的国家。

三个姐姐都走了,剩下王子一个人,过了一年,他觉得很孤独。

“我找姐姐去。”

他收拾一番就出了家门,走啊,走啊!看到田野上躺着一支被打败的军队,王子问:

“还有活着的吗?出来答话,被谁打败的?”

一个活着的人回答说:

“这支军队是被一个漂亮的公主玛列芙娜打败的。”

王子继续赶路,来到一个白色的凉棚,走了进去,遇到玛列芙娜公主。

“你好,王子,上哪去?是自愿来的,还是别人派你来的?”

“好样的小伙了从不听别人差遣。”

“那好,如果没有急事,请到凉棚里做客。”

王子很高兴,在凉棚里住了两天,爱上了玛列芙娜公主,他们结成了夫妻。

玛列芙娜公主领着王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住了一段时间,又想去打仗,临走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家产交给王子,告诉他:

“你可以到处去走走看看,但是千万不要进储藏室。”

王子耐心等待,公主一走,他就打开储藏室,走了进去。他看见一个被十二条铁链绑在墙上的妖怪。

妖怪央求王子说:

“可怜可怜我吧,给点水喝,我在这里受罪十年了,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嗓子都快冒烟了。”

王子给了他一桶水,他喝完了还要。

“一桶水不够我止渴,再来一些。”

王子又给了一桶,那人喝完了,还要第三桶。他喝完了三桶水,恢复了精力,猛一使劲,把十二条铁链都挣断了。

“谢谢你,王子,从现在起你像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耳朵一样,再也见不到玛列芙娜公主了。”说罢他像旋风一样飞出窗外,追上了玛列芙娜公主,把她抓住带走了。

王子放声痛哭了一场,收拾了一下行装,动身去找公主。

他对自己说:“不管有多困难,我一定要找到她。”

王子走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早晨,他看到一座漂亮的宫殿。门口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雄鹰,鹰从树上飞下来,落到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对王子说:

“啊,小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大公主跑出来,见到弟弟很高兴,问弟弟的身体怎么样,告诉他自己的生活情况。

王子住了三天,对姐夫和姐姐说:

“我不能在你们这里长住,要去找我的妻子玛列芙娜,她也是一个漂亮的公主。”

“你很难找到她。”姐夫说,“把你的银勺子留下,让我们见到它时想起你。”

王子留下银勺子走了。

他又走了两天,第三天早晨,看见更一座漂亮的宫殿。门口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山鹰。见王子走过来,山鹰从树上飞下来,落到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他大声说:

“快起来,夫人,我们的小弟来了。”

二公主急忙跑出来,拥抱亲吻弟弟,问他身体怎么样,告诉他自己的生活情况。

王子住了三天之后说。

“我不能在你们这里长住,我要去找妻子玛列芙娜,她是一个漂亮的公主。”

二姐夫说:

“你很难找到她,把你的银叉子留下,让我们见到它想起你。”

王子留下银叉子走了。

他又走了两天,第三天早晨,看见一座更漂亮的宫殿。门口也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只乌鸦。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到地上,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大声说:

“快出来,公主,我们的小弟来了。”

三公主跑出来,高高兴兴地见到弟弟,拥抱,亲吻弟弟,问弟弟的身体怎样,告诉他自己的生活情况。

王子住了三天后说:

“再见了,我要去找妻子,她是一位漂亮的公主。”

“你很难找到她,把你的银烟壶留下,让我们见到它想起你。”三姐夫说。

王子留下银烟壶,和姐夫姐姐告别,又启程了。

走了两天,第三天终于找到了妻子。妻子见到自己的丈夫,跑上前抱住丈夫的脖子,眼泪汪汪他说:

“哎呀,王子,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你不该偷看储藏室,把妖怪放出来。”

“请原谅,公主,过去的事不要说了,趁妖怪不在,最好同我一起离开这里,他也许追不上我们。”

他们收拾了一下,逃走了。

妖怪去打猎,晚上才回来,马乱蹦乱跳。

“乱蹦什么?你这个好吃的家伙,是不是闻到什么不好的味了?”妖怪吼道。

马回答说:

“小王子来过,把公主带走了。”

“能追得上吗?”

“现在种下麦子,等它长熟,磨成面粉,烤成面包,都来得及追上。”

妖怪快马加鞭,追上了王子。他抢走了公主,并对王子说。

“第一次饶了你,因为你给了我水喝,第二次我也能饶了你,第三次我就对不起了,要把你剁成块。”

妖怪把公主抢走了,王子坐在石头上痛哭,他哭了一阵,又回去找公主,正好妖怪不在家。

“走,公主。”王子说。

“哎呀,王子,他会追上我们的。”

“让他追吧,我们能在一起呆一会也好。”

他们收拾一下,逃走了。妖怪回家的时候,马又乱蹦乱跳起来。

“乱跳什么?你这个好吃的家伙,是不是闻到了什么不好的味道?”

“王子来过,把公主带走了。”

“能追上吗?”

“现在种大麦,等它成熟,磨成粉,酿成啤酒,喝个大醉,睡个够,再去追都来得及。”

妖怪催马加鞭,追上了王子。

“我告诉过你,你会像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一样,再也见不到玛列芙娜公主。”

妖怪把公主抢走了。

剩下王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哭了很久,又回去找玛列芙娜公主,正好妖怪不在家。

“快走,公主。”王子说。

“哎呀,王子,他会追上来的,把你剁成块。”公主有些害怕。

“让他剁吧,我没有你不能活。”

他们收拾一下,逃走了。

妖怪回家的时候,马乱蹦乱跳起来。

“乱跳什么?是不是闻到了不好的味道?”

“王子来过,带着玛列芙娜公主走了。”

妖怪追上了王子,把他剁成碎块,装进用树脂油漆过的铁桶,用铁箍箍起来,丢进大海,抢走了公主。

这时候,王子的几个姐夫保留的银器变黑了。

“哎呀,糟了。”三个人异口同声说。

雄鹰飞到海里,把铁桶叼到岸上,鹰和乌鸦去找仙水。

他们飞到一起,砸破铁桶,搬出王于破碎的尸体,洗干净,摆好,乌鸦喷了一口仙水,尸体活动起来,连成一个人体,鹰喷了一口仙水,王子打了个喷嚏,站起来了。

“啊呀,我睡了这么久!”

“要是我们不来,你还要睡下去!”三个姐夫说,“现在到我们那里去做客。”

“不,姐夫,我要去找玛列芙娜公主。”

王子找到了公主,他对公主说:

“你想办法弄清楚,妖怪从什么地方弄到这么好的马。”

公主利用一个机会问妖怪,妖怪说:

“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王国,在火焰河对岸,有一个女妖怪。她有一匹马,每天骑着这匹马周游世界。她还有很多好马,我给她放了三天马,一只也没有丢失,所以送给我一匹。”

“你怎么过那条火焰河?”

“我有一块头巾,向右晃三次,就出现一座很高很高的桥,火焰烧不着我。”

玛列芙娜公主听了之后,告诉王子,还偷出了那块头巾交给他。

王子过了河,去找女妖怪。他走了很久,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遇到一只怪鸟,带着一群小鸟。王子说:

“给我一只小鸟吃。”

“请不要吃小鸟,王子。”怪鸟说:“你会用得着我的。”

王子继续往前走,见到一箱蜂蜜。

“我要点蜂蜜。”王子说。

王子把马赶出门,马就翘起尾巴跑进了树林。他又坐在石头上哭起来,哭着哭着又睡着了。太阳挂在树梢上,母狮子跑来说:

“起来,王子,马都找回来了。”

王子起身往回走,妖婆正对着马大喊大叫,比以前更凶。

“你们为什么跑回来?”

“全世界的猛兽都来了,差点没有把我们都收拾了。”

“这样吧,明天你们往海里跑。”

王子又睡了一夜,早晨妖婆派他去放马:

“如果放不好,就把你的头挂到柱子上。”

他把马赶出去,马又翘起尾巴跑,转眼不见了,都跑进了大海,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王子坐在石头上,哭着哭着睡着了。太阳快下山了,来了一只蜜蜂对他说。

“起来,王子,马都找回来了。你回去的时候,不要叫妖婆看见,溜进马厩去,躲到马槽下边。有一匹癫皮马躺在马粪上,半夜里静悄悄的时候,你把这匹马偷走,逃出去。”

王子起身,溜进马厩,躺到马槽下边。妖婆对着马大喊大叫:

“你们为什么回来了?”

“四面八方飞来大群大群的蜜蜂,蜇我们,吸我们的血,我们不回来行吗?”

妖婆睡了。半夜里,王子偷走癫皮马,备上鞍具,向火焰河骑去。他来到河边,拿出头巾向右晃了三次,忽然出现一座很高很高的桥。

王子从桥上走过去,把头巾向左晃了两次,只剩下一座很小很小的桥。

妖婆早晨醒来,不见了癞皮马,赶忙去追。

她来到桥边,看了一眼:“有桥,太好了!”

她向桥上走去,刚走到中间,桥就断了,妖婆掉进河里,遭到了可耻的下场。

王子把马牵到草地上,马饱饱吃了一顿,变成了一匹特好的马。

82、第82篇

传说天帝有六个女儿,她们一起跟王母娘娘学习纺纱织布。五个姐姐年龄大了,各有各的事儿;虽然天天学,但手艺学得一般。只有最小的妹妹,学习专心,手艺学得特别好。她织出的布,花样多,图案美,。她织成的绢,又轻又软。她还能织出层层迭迭的云彩,这些云彩随着时间和节气的变换而变化无穷,其颜色有时洁白如絮,有时红得如火;其形状有时象蘑菇,有时又象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她织的衣服,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缝制的痕迹。

被称为无缝天衣。王母娘娘见她织布的手艺高,就说:“不用给她另外起名字了,就叫她织女吧。”从此,人们就叫她织女。

织女姊妹六人都长得很漂亮,织女长得最美。

织女天天在天宫中坐在织布机前织布。

从织女织布机前的窗子往外望,远处有一条闪光的银河。沿着银河往下走,走出若干里,极目向银河的对岸望去,那无所不有的世界,就是人间。

人间有一个看牛的牧童,因为他天天牧牛,人们就叫他牛郎。牛郎的父母早已亡故,他跟着哥哥嫂嫂度日。哥哥待他还好,只可惜天天到外面去干活,不管家中的事。也管不了家中的事。嫂嫂是个狠心的人,天天逼着牛郎干最重的活儿,只给他吃米糠饼和野菜团子,有时连糠菜都吃不饱。

老牛看到牛郎饿得厉害,常常偷偷地流泪。

一天,老牛见牛郎饿得走不动了,很心疼他。它想帮着牛郎填饱肚皮,就挣脱拴牛绳,到哥哥种的白薯地里去吃白薯藤。它咬着白薯藤,故意用劲往外拽,这样连地下面的白薯就一起拽出。它自己只吃白薯藤,把白薯留给牛郎吃。

牛郎的嫂嫂经常想出许多法儿来虐待牛郎。牛郎也不计较,只是天天到山中牧牛。

一天,牛郎的嫂嫂对牛郎的哥哥说:“牛郎现在已经大了,饭吃得不少,活干得不多,和他分家算了!”牛郎的哥哥说:“分家倒可以,只是这个家该怎么分?三间房子总得给他一间吧?五亩地总得给他一亩吧?”嫂嫂听了,白了丈夫一眼说:“房子土地都没他的份儿,顶多把那头老牛分给他。

反正牛已经老了,拉不动犁哥哥做不了嫂嫂的主,只好听嫂嫂的。

就这样,牛郎和哥嫂分居了。牛郎什么也没分到,只分到一头老牛。

分家后,没房子住,老牛带着牛郎到一个石洞里住;没地种,老牛帮着牛郎开荒。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头一年就获得好收成。者牛又帮着牛郎驮来木头,砖瓦,盖起了三间房子。两年以后,牛郎家中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用,吃住都不用发愁了。

牛郎白天到山中牧牛,干活,晚间回到家中,除了老牛以外,没有人和他说说话,商量商量事情。这样冷冷清清地过日子,实在是很寂寞,好在牛郎过惯了寂寞清苦的日子,也不觉得怎么样。可老牛总想帮着牛郎成个家。

这一天,老牛忽然能说话了。他对牛郎说:“牛郎啊,你该成家了。”

老牛是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它这样关心牛郎,牛郎很是感激,过了一会儿,牛郎叹了一口气对老牛说道:“老朋友啊,老朋友,你还不知道咱这个家吗?眼下虽说有些吃的,可到底还是太穷,谁家的姑娘肯嫁我牛郎?”

老牛说:“人固不可以妄自高大,也不可以大小看自己,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要你能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会有姑娘肯嫁给你。”

老牛是牛郎最好的伙伴,它的话他能不听吗!

老牛对牛郎说:“天上的仙女,姊妹六人,明天中午就要到银河北面的一个水塘里洗澡。这姊妹六人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心最灵,手最巧,心眼儿也最好。她能纺线,能织布,能做饭,能吃苦。你明天中午先到池塘岸边的树丛后面等着。等她们下水洗澡时,你就把她的衣服拿走。她没有衣服,回不了天宫,就留在人间了。”

牛郎有些犹豫,说:“这样怕不好吧?”

老牛说:“这没有什么不好。其实织女自己也想到人间来,过一过人间的生活,只是天上的天条严,管束紧,她不得自由。你这样做倒正好称了她的心愿。”

经老牛的一再劝说,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可是,织女和众仙女洗澡的池塘是在银河岸边,牛郎怕去不了,就说道:“天河是天上和人间的界线,老远就有天兵天将把守,怎么能去得了?”老牛大包大揽他说:“这些你只管放心,到时候你骑在我的背上,我送你去就是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老牛让牛郎坐在它的背上,老牛驮着他去。

临行的时候老牛嘱咐牛郎闭上眼睛。牛郎闭着眼睛坐在牛背上,只听得两耳生风,不一会儿就到了。牛郎一睁眼,已经到了银河边。银河很宽,河里的水滔滔滚滚,向着远方流个不停“河水清澈,水面上的水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好看。离银河岸边不远,有几个清澈碧绿的池塘。这些池塘远远看去,好象缀在银河带上的颗颗明珠。

老牛对牛郎说:“你可不要只顾看景误了大事。你赶快到第三个他塘旁边的树丛后面等着,仙女们一会儿就来。你可要记清了,要拿那个年龄最小的仙女的衣服,可不要拿错了。”

过了不多时间,一群仙女乘风飘然而来。她们长得都很俊美,穿的衣服都很华丽。她们的年龄看起来都差不多,很难分清哪个大哪个小。牛郎想,要我认清那个年龄最小的,这我可认不出。他懊悔当时没向老牛问清楚。

仙女们在池塘边聚齐了,要到池塘里洗澡的时候,一个仙女说:“今天脱衣下水,衣服要按次序放。”另一个说:“这样很对,上次穿衣服时,三妹妹忙手忙脚的,竟把我的袜子给穿错了。”一个仙女出来指指点点他说:

“大姐的衣服放在东边第一棵树下,依次往西排过来,二姐的衣服放在第二棵树下。六妹妹的衣服放在最西边那棵树下。”六妹妹就是年龄最小的织女,她放衣服的地方离牛郎躲的地方最近。牛郎此时心中不发慌了。他躲在树丛后面,头也不敢抬,气也不敢大声喘。

过了一会儿,池塘里传来了众仙女的说笑声。有的夸说水清,有的夸说水静,有的嫌水凉,有的怕水深。她们在水中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洗得很是高兴。

牛郎听到众仙女都到池塘里去了,就从树丛后面悄悄地走了出来,来到织女放衣服的树下,拿起织女乘风的仙衣,回头就走了。

众仙女洗罢澡,从他塘里出来,各自去穿自己的衣服。织女穿好内衣,要穿那件乘风的外衣,却不见了。四周都找了也没找到。有的埋怨她不放好,有的埋怨她耽误了回天宫的时间。三姐说:“大姐带我们出来洗澡,六妹妹丢了仙衣,回不去,这可怎么办?”

大姐也没有办法,她怕误了时辰回去要受责罚,就说:“时间已到,现在顾不得许多了,我们有乘风衣的先回去吧。”于是五位仙女都披好乘风衣,凌空而起,飘飘然飞去了。织女只穿了内衣,没有能乘风飞升的仙衣,不能腾云驾雾。她回不了天宫,只好留在原地。

众仙女走后,织女无处可去,她还在四周找她的衣服,猛抬头,远远望见牛郎。她走了过去问道:“这位哥哥,可曾见到我的一件外衣?”牛郎点点头说:“见过。”织女请求把衣服还她。牛郎说:“我的老牛朋友叫我向你提个条件,你肯答应的话,我就还你。”

织女见这小伙子诚实厚道,话说得朴实、诚恳,相貌端正,体格健壮,心中产生了好感,就问道:“有什么条件,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答应。”

牛郎待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他说出求婚的意思。织女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

就这样,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到田间去耕田种地,织女在家纺纱织布,夫妇相亲相爱,不缺吃,不缺穿,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太平日子容易过,弹指过了五年,织女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长得伶俐可爱。织女高兴地对牛郎说:“人间的生活,自有人间的欢乐。我愿意永远生活在人间,和你白头到老。”牛郎高兴他说:“多亏老牛朋友的帮助,使咱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愿咱们永远相爱,永不分离。”

好景不长。在他们夫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苦难却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留在人间嫁给牛郎的消息,大为恼火,立即派遣天兵天将,去把织女捉回到天廷问罪。王母娘娘怕天兵天将办事粗心,还亲自跟了去观察动静。

这天,牛郎照例到外面去耕地,织女让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自己坐在织布机上织绢。忽然一群天兵天将闯到织女跟前,不由分说,押解着织女就要返回天廷。织女知道这场灾难躲不过,说道:“能不能稍等片刻,让我见一见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天神哪里肯准,说时间已到,立即押解着织女往回走。

牛郎回家,不见妻子,只见两个孩子在哭。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问两个孩子:“妈妈哪里去了?”孩子只知道哭。牛郎很是着急,他来到牛棚里,对着老牛伤心。老牛告诉他,天帝知道织女的消息,派天兵天将把她押回天廷去了。

牛郎听说,悲痛万分,立刻找了一根扁担,两个箩筐,让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自己挑着前去追赶。可是他挑着儿女,走得很慢。他想,走得慢不要紧,只要能渡过银河,我就可以一直追到天廷。他挑着担子好容易来到银河,却找不到银河的踪影。原来王母娘娘怕牛郎渡过银河追赶,命令管天河的天神把银河搬到天上去了。牛郎接近不了银河,无法渡河去追赶,只好挑着一双儿女回到自己家中,再想办法。

牛郎回到家中,见织布机上的布还在机上没织完,织女却不见了。孩子哭着要找妈妈。牛郎听到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地难过。

老牛见牛郎和两个孩子哭得十分伤心,就说道:“牛郎啊,你照顾我多年,如今我已老了,快要死了。我死之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

老牛说完话,闭上双眼,死了。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他披上牛皮,果然能够腾云驾雾。他又挑上儿女,披上牛皮,继续去追赶织女。

牛郎升到天空,天空中群星灿烂,他在众星中穿来穿去。他追了一程又一程,前面那熟悉的银河已遥遥在望。隔河的织女也仿佛可以望见。牛郎非常高兴,箩筐里的两个孩子也很高兴,伸出小手来招呼妈妈。隔河的织女看见丈夫和两个孩子赶到了,也伸出手来和他们打招呼。

谁知牛郎跑到银河边,正要渡河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无形的东西挡住他的去路。原来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赶来,她怕牛郎赶上会生出许多麻烦,就从头上拔出一根银替往银河里一划,银河就变成不可逾越的天河。

从此,牛郎只能在天河的这边望着,织女只好在天河的那边招手。他们想彼此倾诉心中的话,但隔得远,听不见。他们想写信,也没法寄递。想把信抛过去,因为信纸很轻,抛不到河的对岸。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牛郎写好信,捆在牛鞅子上往对方抛;织女写好信,放在织布的梭中,隔河投了过来。直到今天,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间,在那条白练样的天河两边,看到两颗明星,那就是牛郎和织女。牛郎星的前后各有一颗小一点的星,与牛郎星排成一条直线。那两颗小星就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离牛郎星稍远一点的地方,有四颗星,排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传说那就是织女抛给牛郎的织布梭。离织女星不远的地方,有三颗星,排成个等腰三角形的模样,传说那就是牛郎抛给织女的牛鞅子(牛鞅子今天俗称牛拐子)。

牛郎织女就用这样方式,互相传递着他们的想念之情。天河虽然隔断了他们的通路,却隔不断他们真挚的爱情。

牛郎织女的爱情这样深,他们态度又很坚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天帝稍稍作了一点让步,允许他们每年农历7月7日见一次面。他们的真挚爱情也感动了天宫的许多姐妹,每年7月7日,惠芳和双成等众仙女都主动去送织女渡河;连善于传递爱情喜讯的喜鹊,也都来帮助这一对夫妇在天河上搭桥。牛郎织女一年相会这一次,见面时彼此诉说着思念之情,说到伤心处,不觉潜潜泪下。据说,七月七日这天,下界有些地方一阵阵下着纷纷细雨。这雨就是牛郎织女的泪水。

83、第83篇

春节时笔者省亲忻府区,再次经过城东两三里外的貂蝉陵园,目睹颓败景象,陡生感伤之情,遂有了关于貂蝉种种遗憾的记叙。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

貂蝉生于何方?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貂蝉是忻州木芝村人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忻州民间有云: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蝉,定襄出了吕布后,当地风水都被占尽了。除了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说,该村外曾立过“貂蝉故里”的石碑,村中还有墓与庙,还有一条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得知关羽把貂蝉藏在静慈庵,就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其间写了佚名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前些时候又添新闻,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捡得一块碑,碑文曰: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按此说,貂蝉极有可能流落于蜀中而了结残生。

去年春天,由陈凯歌执导的40集电视连续剧《吕布与貂蝉》热播好久,令人遗憾的是,剧中的貂蝉成了张角转世,巧言辩善武功,活脱脱成了一个世间高人。而其与吕布的爱情长跑也免不了红颜祸水的感觉,实在有损貂蝉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戏说过头往往会扭曲了一个事实。好在该剧之后又被勒令修改,但愿再播之日能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

以写了500余万言《中国历代演义》而著称于世的蔡东藩先生不仅肯定了貂蝉的存在,而且予以极高的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细揣摩又生一憾,貂蝉,元好问、公孙杵臼……忻州人文景观多矣,何以落得红墙圈寂寞,不见游人来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娇艳的貂蝉留下了一生的谜团,写就了一段历史,也带给后世一个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关于貂蝉的种种遗憾终将不再有。

84、第84篇

自从铁木真当了蒙古部落可汗以后,本部的元老、守旧派人物扎木合对他就仇恨起来,唯恐削弱本部族的割据势力。

这一年,初秋的一天,成吉思汗①臂托猎鹰,身跨骏马,肩背双弓,鞍挂四个箭囊,和箭筒士们出猎到了孛尔罕山。这个消息象风一样传到了扎木合耳里。扎木合猴眼一闭,鼠眉一挑,一连想了三计,最后定下一计,得意地大笑了三声。他命令奴仆在成吉思汗狩猎的归途中,设下一个漂亮的雕花帐篷。帐篷里挖了一个很深的陷阱,陷阱里插满了枪尖。然后,在井口装上黄羊窖的陷板。陷板上铺上地毯,毯子上摆上茶桌,桌上摆满茶点、美酒、乳品、肉类。扎木合妄图假借祭盟日,让成吉恩汗掉到陷阱里。

十几年前,扎木合与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这里拜过义兄弟。扎木合知道,成吉思汗是个义深似海、盟重如山的人,在这里祭盟,定不会产生疑心。扎木合心里想:没有长杆子,套不住大狼;没有好陷阱,抓不住黄羊。想着,想着,得意地自饮起来。

说也凑巧,成吉思汗带着箭筒士,臂托猎鹰,在狩猎归途中正从这里路过。扎木合见成吉恩汗过来了,假惺惺地走出帐篷,手端银盘,盘里放着斟满酒的两个盅子,跪拜于铺在地面的金鞍上,向天“发酒”后,祷告着说:“上苍可知,铁木真与我誓盟此地,兄弟友情高于山峰……”成吉思汗听到扎木合的祷辞,想起了幼时结拜兄弟的故情,立即翻下马背,一同参加了祭盟,流着眼泪跟扎木合走进了帐篷。

扎木合对成吉恩汗说:“忘了吗?我的兄弟!你赠给我的灌铜髀石和钻孔鸣镝,至今还在我的手里。来,入席,请上座饮酒。”成吉恩汗被这一举动感动了。可是,当他走近茶桌的时候,肩上的猎鹰突然飞下来,落在地毯上,只见一只小鼠嗖一下钻进了地里。扎木合的鼻尖冒汗了,赶紧用刀子割块肉给猎鹰丢去。成吉思汗早已看清楚了黑格隆冬的陷阱,更知道那只小鼠钻进了陷阱。

这时候,成吉思汗异常镇静。他大大方方地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对扎木合说:“记得三次誓盟于此,结为义兄弟;今又重祭盟日,深感于怀。此处可封圣地,应立敖包为念。”

扎木合连说:“好,好,好,可汗有言,立下金碑,可千古留念!”

成吉思汗道:“你是长兄,当坐上席。”说着,推他入座,只听得噗噜一声,扎木合陷进了深阱,传出了一声声的哀叫,就象悲鸣的罕达罕一样。

成吉思汗觉得让扎木合就这样死去,不足以警教他人。于是唤左右侍从把扎木合救了出来。扎木合闭着眼睛,不敢瞅一眼成吉思汗,被枪尖扎烂的后背,流着黑血,又腥又臭。

成吉思汗没再说话,臂上架起猎鹰,跨上鞍马,带着箭筒士直向自己的金帐奔去。

由于猎鹰立了大功,救了自己一命,成吉思汗更加宠爱它了,常把一些勇士比作他臂上的鹰。从此,蒙古人更喜爱鹰了,也愿意叫鹰的名字。

①成吉思汗(1162一1227)即元太祖。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

85、第85篇

很久很久以前,西坪欧村有一个僧庙叫“仙湖岩”,住了二十八个和尚,和尚每天晚上都挑一缸满满的水,可是每到天亮,缸里的水只剩不到半缸,和尚们都以为是水缸漏水,日复一日,也就没有去注意它。

有一天,来了一位名叫“乌龙”的小和尚,他仔细检查水缸并没有漏水,可是到了天亮这水都到哪里去呢?于是,这天晚上他独自一个人偷偷躲藏在庙后的茶树下,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个水缸,到了午夜时分,忽然从庙前湖里冒出一只大白马,走到水缸前,一大口一大口地把缸里水几乎喝完,说时迟,那时快,乌龙一手从背后抓起一块大石头,朝着白马“砰”打过去……,忽然间,白马变成了一块石头……

第二天天亮,乌龙细看这块石头,原来上面尽是一些模糊的字,只有中间一个“马”字可以辨认出来。那天晚上,乌龙在睡梦中却见到这只白马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乌龙哥,这庙地下有十八缸黄金,十八缸白银,十八缸刀枪。我是观音菩萨叫我长期在此地管理这些宝藏的老马,长期以来我如果见到善良的穷人就施给他黄金和白银,如果发现凶恶的坏蛋就用这刀枪刺死他。因为门前湖中的水铁质太咸,所以每天晚上就上来偷喝缸里的水;我老了,昨晚又受了重伤,变成了石头,但我仍然在管理这些宝物,以后要是哪个聪明善良的人能读懂这些字,就可以得到这些宝物,是哪个做了亏心事的人看了,就会得到报应”……

到了那年秋天,县衙贪官们知道了这件事,他们想得到这些宝物,就派了军队前来,把庙里的二十八个和尚全部杀光,把地下都挖遍、找遍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在他们回府不到一里的深山中却遇上二十八只凶猛的老虎,个个给咬死了,当地的百姓都说这老虎就是二十八个和尚变的。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前来探究,竟没有一个能读懂石碑上的哪些字,直到现在,石碑上还是只有一个“马”字依稀可见,其余的字越来越模糊,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86、第86篇

很久以前,成都青城山脚下有一个镇子,叫青龙镇,镇上有户人家姓牛,牛老头已经七十高龄了,可他的两个儿子却都还未娶妻,老头便天天跑到河边的一棵杨柳树下去求河神。

说起这条河,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李冰治理都江堰的时候,修到一半就挖不动了,请风水先生一看,原来地底全是金钢岩,凭当时的条件,是怎么也开挖不动的,李冰为此愁得茶饭不思。一日,他正伏在案头冥思苦想,一阵微风吹来,竟伏在案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一位老太婆拖着两段锁链来到他面前,李冰忙起身请老太婆就座,并询问她有什么事情。这老太婆也不客气,坐在凳子上,对李冰说:“大人正为开河治水烦恼,本不该来打扰,可是我老太婆现在一个人孤苦无依,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因为误食了龙珠,遁入河中走掉了,现如今,要想找到我儿子,唯有来求大人,请大人帮我把这两段锁链接好,我用这链条锁住他,他便跑不掉了。请大人务必帮我接好,三日后我便来取。到时必有方法助大人开河筑堤。”说完老太婆便颤巍巍的出去了。李冰想追上前去再问问清楚的,岂料被脚下的锁链一拌,跌了一跤,正要着地的瞬间,却发现自己怎么趴在案上,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低头一看,案旁的地上竟然真的有两条断掉的锁链,难道不是做梦?恍惚间,李冰捨起链条,仔细察看,这链条不知用什么东西铸成,非金非铁,却坚硬异常,便是刀砍斧劈怕也无法动之分毫,如今,又怎么来接上呢?想来此物定是神器,那老太婆也定非凡人,李冰拿着锁链,来回走着,最后思来想去,也只好差人拿着链条先到城中的铁匠铺去试试,谁知找遍了城里所有的铁匠铺,也没能将之接上。

如此过了两天,眼看第三天了,李冰独自一人提着锁链走在路上,不知不觉便到了青龙镇,他见路边有棵杨柳树,便坐在树下休息,又想起开河筑堤之事,不觉唉声叹气,正烦心间,树后走出一白胡子老头出来,问他何事烦忧,李冰便一一如实相告。老头一听,微微一笑:“大人为民忧苦,老头我也应知不无言。据我所知,这链条乃是女娲补天之时用剩余的石料所造,本非凡间之物,若想将之溶化接合,只能用德行高尚之人的血注入炉火中方成。”李冰喜出望外,正要感谢老者,那老头却一下就不见了。李冰回过神来,想是那柳树成了精,特来点化自己。当下忙不迭的回到城里,找了最好的铁匠,割破自己的手臂,将鲜血滴入炉中,果然将链条溶断,片刻便接好,如同新的一样。

第三日晚间,便梦见那老太婆前来取回链条,见那链条如同新铸,老太婆感谢万分,对李冰说道:“明日我便去捉回我那儿子,他早已化身成龙,藏在地底花岗岩下,我用此链条将他锁住,他必极力反抗,到时,大人你顺着他游行的轨迹开挖,河道可成。”说完就拖着链条走了。李冰一觉醒来,链条果真不见,想起老太婆的话来,赶紧组织人手四处察看。中午时分,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来,待得雨停,赶紧出外察看,果见城边一条宽约十丈的河沟,似被何物破土而出穿凿而成,这河沟一直蜿蜒而下,直有百里开外,到得中兴(地名)地界,又分岔经过青龙镇,李冰觉得奇怪,顺着分岔处前去察看,只见前日自己经过的那株杨柳树已拦腰劈成两段,想是那龙恨他将锁链的秘密泄露出来,故而将他劈断。李冰感念杨柳树冒死告秘,封杨柳树为河神。这株杨柳树虽被劈,却享受百姓香火,因而到现在竟然还在,虽然只有半截主干,却仍然枝繁叶茂,而那条被神龙开凿出来的河岔,也正好经过青龙镇,形成一条河流,灌溉抚育了两岸的百姓。

话说这牛老头为了两个儿子的婚事,天天去杨柳树前祈求,他的大儿子可不高兴了,为啥,家里粮食都紧巴巴的,如今,老爹每天还提着供品去求那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神灵,还不如给点钱自己去赌两把,说不定还能赢点钱回来呢。于是,这天早上,趁着牛老头又提着篮子出门了,牛大偷偷的从他爹的箱底翻出一串铜钱,一溜烟跑到镇上的赌馆去了。牛老头呢,提着篮子来到杨柳树前,又开始跪在树前念了起来:“树神啊树神,求求你为我儿子安排一桩美满的姻缘吧,要不,我老牛家就该绝后了。”祈祷完毕,老牛头便提着空篮子往回走,快到街上的时候,路边草丛里传来一阵小动物的叫声,牛老头好奇的往草丛中一看,原来是一只雪白的像小狗一样的动物,说它像狗吧,它的脸却比狗的细长,眼睛也细长的紧,很是漂亮。那动物看到老牛头在看它,便也用细长的眼睛盯着老牛头,似乎也在打量他。老牛头看这小家伙可爱的紧,便上前将它捧起,放到篮子里提回家了。回到家中,却只见小儿子一人还在磨坊里磨面,大儿子却不见踪影,想是又去赌博了,牛老头赶紧跑到自己房中,翻开箱子一看,果自见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一点血汗钱,又被牛大拿走了,想起自己整日为兄弟二人的婚事操心,牛大却沉迷赌博不务正业,牛老头伤心的坐在床沿,眼泪也吧嗒吧嗒的滴落下来。这时,那小动物从篮子中爬了出来,挨在牛老头脚边磨蹭,似是劝他不要太伤心。牛二也听到动静,从磨坊走了过来,一看爹的箱子大开着,知道是哥哥又偷了老爹的钱去赌博,心里也十分生气,看到牛老头坐在床边伤心落泪,便上前劝慰,好在这牛二十分孝顺,老牛头被牛二一阵劝说,便也不再那么难过了。这才想起那只小动物来,牛二也早看见了这可爱的小家伙,父子俩都喜爱的不得了。

到了晚间,牛大输光了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加上输了钱,十分的不满,又被牛老头一通臭骂,所有的火气便都发到小动物身上,暗暗的想晚间将此物剥了皮,烤了吃,也好解解馋。夜里子时,牛大正要起床去寻摸那小动物呢,却忽然电闪雷鸣,吓得他一个转身就跑,摸回自己床上,寻思着待明日再想办法。次日早上起床,却见那物睡在老父亲床头,心里愈加不满,从厨房提了菜刀,蹑手蹑脚的来到父亲床边,正要往那物砍去,却发觉手脚酸麻,浑身无力,动也无法动弹,只保持着举刀的姿势。牛二正要过来叫他吃饭,见牛大站在那里举刀欲砍,忙上前一把夺过菜刀,怒叱道:“这是父亲带回来的,极通人性,你平日偷钱赌博惹父亲生气也就罢了,今日竟要父亲喜欢的动物,父亲知道了定会十分生气,你想气死父亲么?”牛大被牛二骂,这才缓过劲来,手脚也恢复如初,只道自己早晨起床血脉不通之故,也就不了了之。

吃得早饭,牛老头抱着他捡来的小动物在村里闲逛,遇见村里的一个秀才,秀才一看他怀里抱的动物,竟吓了一跳,问他从何处捨得,牛老头据实以告,秀才告诫他说:“这可不是什么小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狐狸,你想清楚了,你要养它么?”说完,秀才就一溜烟的跑掉了。牛老头吓了一跳,又转念一想:狐狸狐狸吧,这东西可比狗儿还乖巧呢!当下也不多想,仍旧乐呵呵的抱着狐狸闲逛,村里人听说他养了一只狐狸,都离他远远的,牛老头也不介意。

牛老头待这狐狸极好,吃饭的时候也是和狐狸同吃,睡觉和时候就让狐狸睡在他的枕边,出去干活的时候,狐狸也紧紧跟在牛老头身边,俨然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牛二也十分喜爱这只小狐狸,因为自从有了这只小狐狸以后,他爹也不再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只有牛大,自从那次没杀成狐狸之后,加上村里人的传言,说什么狐狸成精会害人之类的,便一直对这狐狸耿耿于怀,想方设法欲除掉它,可这狐狸整天跟在老爹身边,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

这天,牛老头要到三十里外的保和镇去赶集,没有办法把狐狸带在身边,便让牛二帮着照看。牛二饭后带着狐狸去地里干活,忙着忙着,已近中午,肚子也饿得呱呱乱叫了。小狐狸似乎也饿了,正在那儿舔着爪子呢。牛二带着狐狸回家,正准备午饭,却听见门外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镇上茶馆的小二哥,小二哥一见牛二,就着急的说:“你哥哥牛大赌博输了,打架伤人,现在官差把他抓起来关到县衙门了,你快去看看吧!”牛二一听,吓得饭也不做了,赶紧往县衙跑去。跑到半路,才想起连银钱也没带,这可怎么办呢?正寻思着,路边一块白花花的东西直晃眼,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大块银元宝,这可真是及时雨呀,当下也不及细想,捡起来往怀里一揣,径直往县衙去了。到县衙交涉完毕,虽然对方伤者不是很严重,可是交了银钱之后,牛大仍需在牢中呆上三月方可放回,牛二也只好赶回了家中。

牛老头赶集回来,已是下午时分了,回到家,看到只有小狐狸独自在家,正想问问旁人,牛二也正好回家了,得知牛大伤人入狱,牛老头竟意外的没有伤心或着急:“去关关也好,让他得点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了。”

说来也怪,自从牛大进了监狱以后,牛家的生活却渐渐好了起来,先是地里庄稼丰收,接着又有媒婆上门给牛二说亲,牛老头琢磨着给牛二结婚建一间屋子,打地基又挖出了两块金元宝,这下可不得了啦,村民们都说牛老头是捡了个狐仙,护着他们呢。牛老头也觉得自从捡了这只狐狸以后,自己的好运气就一直不断,也就更加爱护这只小狐狸了。

好景不长,牛家有只狐仙的消息传到了县太爷的耳朵里。这位县太爷,人称吴剥皮,就是说他雁子过了也要剥下皮来。吴剥皮听说牛家有一只带来好运的狐仙,当下就来到牢中,找到牛大,立即将他放了出去,条件是牛大无论如何要将狐狸弄来给自己,否则有的是办法让他永远出不去。牛大胆小,也就同意了。

这天晚上,牛老头正睡在床上,只听见门“吱呀一声,无风自开了。牛老头赶紧起身,正要去关门,只见从屋外进来一位少年公子,穿着月白长衫,很斯文的样子,看眉眼之间,仿佛是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来。那少年见了牛老头,拜了两拜,说道:“牛老爹,您不必害怕。我便是您养的那只小狐狸呀!”牛老头见这少年如此有礼斯文,竟也不甚害怕,上前牵起他的手,感慨道:“果然是你帮我达成心愿,你原来真的是狐仙呀!只是我无德无能,你为什么要帮我呢?”少年见他不怕,又接着说:“其实你日日去求的杨柳树,正是我家族居住修炼之所。想当年李冰治水之时,我祖爷爷就曾住在那里,且曾有助于李冰,世人皆以为是杨柳树成精,实不知是我狐仙之举。如今我爷爷他老人家早已飞升成仙,唯有我因功德未满还住在那里。老爹日日前去祈祷,我亦被您的诚心感动。刚好那日我遇上天雷劫,须借助人的庇护方能平安渡过。所以,才现了真身,请老爹带我回家。如今,你我的缘分已尽,我也要离开柳树,去青城山上继续修炼去了。现如今,县太爷要牛大回家来捉了我去,倘若牛大捉不到我,你一家必定遭他陷害。我有一条计策,不知可不可行?”牛老头一听,忙问:“什么计策?”

“牛大本身好逸恶劳,贪财好赌,我欲将他变作我的模样,你将他交给吴剥皮,吴剥皮必定十分喜爱,也会好吃好喝的对他,待到三年后,吴剥皮会被革职入狱,那时,牛大也会幡然悔悟。到时,你们再合家团聚。您看如何?”想到平日牛大的所作所为,牛老头便点头答应了。

果然,牛大第二天早上便回了家,依照小狐狸的计策,牛老头将牛大变成的狐狸送给了县太爷吴剥皮,吴剥皮也如小狐狸所言,三年后锒铛入狱。牛大在县太爷家当了三年宠物,虽每日好饭好菜,却苦于口不能言,想到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自是后悔成分。回家后,牛大果然洗心革面,也娶了一房贤惠的媳妇。牛老头感念狐狸的恩情,常常带着全家来到大柳树前跪拜,又到青城山上去烧香祈祷,却始终再也未能见到狐仙一面,也或许,见面了,他也不知道经过他面前的,就是那只漂亮的小狐狸吧!

87、第87篇

一只松鼠不小心被捕猎夹给夹住了,它用尽力气挣脱了身体,可那条蓬松的毛茸茸的尾巴,却永远失去了。

这只爱美的松鼠悲痛欲绝,嚎啕大哭起来,因为,它在也不能翘起它那美丽漂亮的大尾巴,在森里中神气十足地走来走去了。

突然,松鼠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计谋。有一次,在松树们的聚会上,它向大家说:“朋友们,看看你们的粗尾巴有多难看啊,走起路来,就像拖着一把沉重的大刷子。”

没尾巴的松鼠又扭动着身子,转了几圈,继续说:“看看我,没有尾巴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轻盈。我劝你们还是像我一样,断掉尾巴吧,我可都是为了你们。”

还没等它说完,另一只松鼠就打断了它的话:“如果你不是被夹掉尾巴,就不会劝我们也断掉尾巴了,对不对?”

这只没尾巴的丑松鼠,马上涨红了脸,灰溜溜地逃走了。

当老天在某些方面少给了你,一定在某些方面让你有所突出,因为你是个与众不同的。

88、第88篇

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传说它和宰相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

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在他家厨房里有个大师付,也姓刘。这一年从老家来了个亲戚,姓王,有四十多岁了,大家都叫他单老王,是山东荷泽县人,因为家乡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刘师付,于是就来投奔了。刘师付孤身一人,住在刘府的下房里,老王投奔他,也住在了下房,帮助干些杂活。

有一回,老王帮助揉馒头,干着干着来了兴致,他照着山东人过年节的习惯,把馒头揉成了各种形状。要说老王的手可真够巧的,一疙瘩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就成了仙桃,有的成了朵花。他又用一个小木梳在揉好的面团上一压一挑,一会儿做成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做好一只蝴蝶,上锅一蒸形状一点儿不变,往饭桌上一端,引得刘府的家眷们拿在手里仔细地瞧,反复地看,竞舍不得吃了。刘墉也觉得挺有意思,就问这是谁做的,当然也免不了称赞几句。

刘师付回去对老王一五一十地说了,老王听说刘大人夸他,更来了精神,就想再露一手。他找了些江米面、精米面和好蒸熟,捏成了大丫头、小小子、鸡、狗等模样,又找来了胭脂和染料,给这些小玩意儿上了一点色,这么一来可又中看多了,老王托刘师付把小玩意儿分送给刘府的内眷们,这更引起了大家的夸赞,可巧刘墉又看到了,他的兴趣也来了,就让刘师付去传唤老王,要跟他聊聊。老王听了别提多高兴了,跟着刘师付来到上房。刘墉问他怎么学的这点技艺,老王回答说:“俺们家乡穷,过年节时家家要互相走动走动,总得带点礼物啊!可是哪买得起点心呢,就把面捏成各种玩意儿,蒸熟了当礼物。那是哄孩子玩的,我也是跟别人学的。”刘墉问他:“为什么用江米面做呢?”老王回答说,“老大人,您老可知道,这江米面不爱坏,给小孩子做的玩意儿总得让他能玩些日子才好啊!”刘墉点头说:“好,想得倒挺周到的,你还会捏别的吗?”老王回答:“还能凑合捏一些花样,不知老大人喜欢什么样的?”刘墉指指墙上挂的八仙上寿的画说:“这上面的人物你能捏吗?”老王认真地看了看画上的人物,点点头说:“可以试试。”

老王辞别刘墉回到下房,用心地捏了两三夭,还真把八个人物捏出来了。刘塘一看,嘿!蛮有精气神儿,十分高兴地说:“老王啊,你不是想找个营生吗?我看你就用心鼓捣这玩意吧。做好了,拿到大街上,庙会上去卖,也能赚钱啊!”老王惊讶地问:“这也能卖钱?”刘墉点头说:“可以试试嘛,不过我给你出点儿主意,把面人捏得更精致些。”他告诉老王,为了能保存长久,可以在面里加上蜂蜜。他还让老王用冲的各种颜料的水来和面,再分别蒸熟,这样面本身就带色,比捏好了再上色可能要好看得多。

这一番话把老王说得心窍大开,高兴得直给刘墉打躬作揖。老王回到下房,就按刘墉教的办法去做,狠下了阵子功夫琢磨怎么把人物捏得更像。他又试着做了几件工具,像用竹子做的圆拨子、扁拨子,用铁片砸成的各种小剪子等等。有了可手的工具,干起活来就方便多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老王的技艺大长,他捏了一套带色的八仙人,用盘子托着送给刘墉看。这回可和上次捏的八仙人大不一样了,八个人物面目清晰,神态各异,又加上配上的各种颜色,更显得活灵活现。江米面蒸熟后本身就发亮,再加上蜂蜜,简直是半透明了,八个仙人赛过那牙雕玉刻。

刘墉拿起面人端详了好久,连连夸道:“好,好,太妙了!”猛然他想起一件事,不久皇上的寿辰又到了,往年皇上庆寿,大臣们都纷纷献寿礼,一花就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刘墉为这事可伤透了脑筋。他想,这回我何不就用面人作寿礼,既好看又省钱,于是,他对老王说:“我想把你的手艺派个用场,你能不能再把这八仙人捏大一些?”“老大人,您说要多大的?”老王问。刘塘用手比划着:“有尺把高就行。”“好,我试试。”老王又回去捏。三天以后,真给捏出来了,而且又别出新裁捏了个老寿星。好嘛,九个面人整摆满了一张大桌子,看上去真是漂亮极了。刘墉很是高兴,告诉老王让他等好消息,日后准让他出名。

乾隆皇上寿辰这一天,刘墉命人准备了一个朱漆描金的大抬盒,把九个面人一个个摆放在里面,上边盖一块大红绸子,由两个家人抬着直奔皇宫而来。

皇宫里这时已经是鼓乐喧天,热闹非常。乾隆高登御座,接受王亲贵族,文武大臣们的叩拜献礼,寿堂上排满了礼物。大家看见刘墉远远地走上殿来,在他身后,两名家人抬着个大抬盒。在场人都在想;往年刘墉送的寿礼顶邪门儿了,今年不知他又出什么花点了,可得好好瞧瞧。

刘墉来到乾隆面前,行大礼拜寿。乾隆问:“你给我带什么礼物了?”刘墉笑嘻嘻地回答:“今年臣的寿礼与过去大不相同,万岁请看。”他回身命家人把大抬盒放到大案旁,然后一件件取出放在桌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九个仙人光彩夺目,压倒了所有的礼品,人们不由得奇怪起来:刘墉哪来的钱购置这么贵重的东西?

乾隆忍不住问:“刘爱卿,你这些东西用了多少银子买的?”刘墉笑笑,伸出一个巴掌,乾隆说:“噢,五千两!”刘墉摇摇头。“是五万两?”刘墉又摇摇头。“那到底用了多少啊?”刘墉一字一字地说道:“白-银-五-两。”

“啊?”大家又呆住了,都摇头不信,乾隆也不相信,问道:“可是真的?你可不能欺骗联。”“当然不假。臣岂敢与万岁爷作耍?”乾隆说:“你送这寿礼是玉的还是牙雕的?”刘墉摇头说:“都不是,这是用面捏的。”人们更不信了。刘墉把手一伸说:“不信,请到跟前仔细看看。”

乾隆好奇地打量一番,果真不像玉雕也不像牙雕。忍不住伸手拿起一个,嘿,还挺轻,而且很柔软,确实是面捏的。他转过脸对刘墉说:“这是谁做的?手艺真高啊!”刘墉答道;“是臣的一个姓王的乡亲。”乾隆笑了说:“你们山东府可真出能人啊!”刘墉施礼说道:“谢万岁爷夸奖。”乾隆又说:“五两银子买这么多礼物,你真有办法。不能让你破费,联加倍赐还给你吧!”说罢哈哈笑了。大礼已经参拜完毕,乾隆回后宫去了。

等乾隆一走,王亲贵戚、众大臣一窝蜂地围上来,对着面人一通相面,纷纷赞叹。有个驸马想给老娘送寿礼。要出大价买一套八仙人。

刘墉回府后,叫过老王说:“你可以说是小喇叭隔着墙吹---名声在外了。现在有人出价买你捏的八仙人了。我把刚才从万岁爷那儿得的十两银子交给你,你到外面租处房子,大胆地做买卖吧。”

老王喜出望外,赶快给刘墉磕头道谢,打这儿以后,他还真的干起来了。官府,大宅门接长不短地找他,让他给捏面人。

人们都说这老王是喝了磨刀水---内秀(锈)。他除了捏八仙人之外,又琢磨着捏出了许许多多人物,什么孙猴、猪八戒、关公、张飞…,花样越捏越多,手艺也越干越精。有人来订货,他就在家里捏,空闲时候,他就准备一个小木箱、小方凳到大街上去捏,他不贪财,给点钱就卖,有赚头就知足。日子长了,手头上也多少积蓄了俩钱,就把老家的老婆,孩子接到北京住下。一来二去,老王年纪大了人也老了,为了不让手艺绝了,给孩子留下个饭碗,就把手艺传给了儿子,还收了几个从老家来的穷乡亲的孩子做徒弟。捏面人这门手艺也就一代一代地在北京传了下来。

89、第89篇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你是宋歌吗。

田小飞最近刚换了一个电话号码,这已是他近两年第四次更换电话号码了,为此当他把新号码通知给他的朋友们的时候,他的朋友们都纷纷调侃道:“是不是又换女朋友了?你更新号码的频率,跟更换女朋友成正比。”田小飞也不置可否,反正他听这些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朋友们也确实没猜错。哎,现在,谈个对象怎么这么难啊。

也就是在他更换号码的第二天,他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他掏出手机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疑惑地按下接听键,传出的是一个女子的声音:“喂!是宋歌吗?我是薇薇。”

“你打错了。”田小飞有点不耐烦。

对方好像犹豫了一下,接着说:“没错呀,宋歌,我知道你还在生我的气呀,其实那事不怨我,是我妈非得强拉我去和那小子见面的,说他家条件如何如何好,买的房子交的是全款。可事后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家把原来的旧房子卖掉了,结婚后,父母要跟过来住,你说这不是骗人吗!”

“难道你……”田小飞刚要说难道你听不出我不是宋歌吗,就被对方突然打断了。

“是,我知道我对不住你,可你也得为我想想,处对象是终身大事,有所选择也在情理之中啊。事后我再三考虑,觉得还是你实诚,尽管你们家有房贷,可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房贷不是问题的。”

“无聊!”田小飞大概听明白了,肯定他现在的手机号是一个叫宋歌的不久前用过的,那女的可能曾经是宋歌的女友,宋歌换手机号,也极有可能与她有关,见一时解释不清,田小飞便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没好气地说:“对不起,我很忙。”

电话那头的女人的语气突然变了:“我说宋歌,别以为离了你我就找不到对象了。告诉你,在跟你分手的一个多月里,我见了五个男朋友了,哪个不比你强?最后这个还是个副局长家的公子,不就嫌我见面时光脚穿拖鞋不尊重他嘛,要不……后悔死我了。实话实说,反过来找你,是我没办法,要是找到更好的,我还要——”没等话说完,对方就气哼哼地挂断了手机,田小飞的电话里传出“嘟嘟”的盲音。

田小飞又好气又好笑,他无奈地摇摇头,把刚才那个电话加进了免打扰列表。

第三天,田小飞又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他以为肯定是那个叫薇薇的女孩不肯罢休借别人的手机打来的,便不耐烦地按下接听键,想好好地跟她解释清楚:“我说薇薇——”

“薇薇,谁是薇薇,”电话里传出一个女子不可思议地询问,“我是笑笑。怎么,宋歌,刚刚两个月你就和别人谈上了?告诉你宋歌,你可不能做对不起我的事,说实话吧,最近一次月经没来,吃饭总想呕吐,八成……”

田小飞惊呆了,他赶忙说了句:“你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就在电话挂断之前,他还听到电话里传出笑笑声嘶力竭的喊叫:“别挂,我还会找你的!”

田小飞又把这个号码加进免打扰列表,接下来一些日子,他总共接到好几个女孩子打来的类似的电话。他开始犹豫,是不是把号码重新更换一次。可转念一想,自己刚刚把新号码告知亲友,再换号码会很麻烦的,再说又会招致亲友们的胡乱猜测。想到这里,他也只好打消了更换号码的念头。

这天,田小飞又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他刚刚按下去,里面便传出一个女子的声音:“是宋歌吗?”

“我说你到底是薇薇、笑笑、芹芹还是丽丽……”田小飞一连串说出一大堆女孩的名字,想以此激怒对方,让她死心别再打电话骚扰自己。哪知对方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淡淡地说:“宋歌,我是甜甜。我听介绍人说了,你和我分手后又谈了好几个都没成。不过你放心,我不会怪你的,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慎重一些是应该的。我可是对你一见钟情的,一直在等你的结果而从没跟别的男孩子交往的。怎么样,咱们还能不能再谈谈?”

田小飞本来想跟对方解释清楚,可转念一想,这样钟情的女孩子,社会上还真难得。自己的恋爱经历虽不像宋歌那么花哨,却也不太顺利,如果能跟这位叫甜甜的女孩子见个面,消除误会后,也许还有意外地收获。想到这里,他便用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对对对,想起来了,那我们在什么地方见面呢?”

“那就老地方,不见不散。”甜甜的语气忽然变得很欣喜。

“老——地方,是什么地方?”

“宋歌,这才几个月,你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对方嗔怪道,“就是人民公园左侧假山啊。”

第二天,宋歌时间地点如约相会,果然见到了公园假山等候在哪里的一位女孩。他刚想向女孩解释什清楚,却见那女孩先是迟疑了一下,仿佛在努力搜寻者记忆。但那只是片刻的犹豫,只见她转眼的功夫便热情地露出笑脸,上前拉起他的手,还把头靠在他的加上,亲昵地说:“宋歌,人家真的好想你,自从那次见了你,我就茶饭不思,夜里做梦都是你的音容笑貌,我觉得,你就是我前生的白马王子。”

面对表演天分很高的女孩,田小飞又一次惊呆了。“还日思夜想呢,连宋歌长什么样都忘了,还不定见过多少男的呢!八成真把我当宋歌了。”他想。他急忙找了个借口便匆匆离去,身后传来女孩委屈的喊叫:“我们到底还处不处啊,我真的非你不嫁的,我的心里只有你——”

他连家都没回,急忙到移动公司重新更换了电话号码,然后不厌其烦的告知他的亲友,接受他们的数落猜忌。他想,总算可以摆脱那个宋歌的阴影了。

第二天,他的手机铃声又响了,里面又传出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你是宋歌吗?”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你是宋歌吗。

90、第90篇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通灵的小黑。

在记忆中,四眼其实不是我养的,是爷爷的在院子里养的一条看门狗。

爷爷给它取名叫四眼。

四眼特别的凶猛,它不允许任何不属于这个院子的活物进入院子。应了中国的一句谚语:咬人的狗不叫,很少有人能听到它的叫声。但经常听到黄鼠狼、老鼠和松鼠的惨叫声。

绝不是开玩笑。四眼和我都是爷爷的命根子,在爷爷的心目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我是爷爷的大孙子,在家里处于所有人看护的重要位置。四眼四爷爷的心肝,它看护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四眼不回家睡觉。他固定的睡觉处是大门口的一块条石。为了让四眼不要受冻,爷爷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会在条石的四周用木棒搭起一个棚子。类似于伐木工人的尖顶窝棚。在条石上铺上一些谷草,供四眼休息。在清明过后天气渐渐转暖的时候,在拆掉窝棚。

四眼对家里的成员特别的忠心。那时的我刚刚四五岁。有时因为农活忙,爷爷奶奶和父母都要到地里去劳作。他们会把我用一根不是太长也不是太短的绳子拴住腰,给我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然后出门的时候告诉四眼看护我。四眼就会像我的尾巴一样不离开我的左右。

一天中午,小姑到河里去打猪草,回家后全家人都睡午觉了。小姑把猪草从篮子里掏出来坐在窑洞门口在木砧子上切猪草。突然她看到四眼从大门口像一个黑影似的向她扑来。小姑大吃一惊,大喊了一声:“四眼!”刚想站起来,就见四眼的两只前提在她的屁股上狠狠的推了一把,把小姑推到了院子里打了一个滚。小姑生气的站了起来,手里拿着剁猪草的斧子想狠狠的打四眼。可是当她把斧子柄举起来的时候,他看到了四眼的两只前爪下紧紧的压着一条足有三尺长的大蛇。

天气太热,大蛇乘着没人,躲到了木砧下,让小姑惊动了它的美梦。它慢慢的爬出相对小姑发起攻击的时候,让四眼发现了。于是大蛇就这样失去了生命。可我们家的四眼始终没有叫一声。

它救了小姑的命,那年小姑十二岁。爷爷把那条蛇煮了,我们吃肉,四眼就着蛇汤吃了好几天的纯糠的美食。

每当夏后收完麦子,爷爷就会赶着羊群给每一户村民卧羊。也就是晚上把羊群赶到村民的地里,靠一晚上羊群拉下的羊粪供给麦地来年的养分。而这几天里,爷爷的吃饭由麦地的主人供给。

看羊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地处原始森林边缘的一个山村,狼群出没,没有几只好的看羊犬,根本无法保证羊群不会受到狼群的攻击。 那天晚上,我们在堂屋口坐着乘凉,大哥说我们家养的这条狗还有点肉气,干脆今年冬天拿它来搞一顿!小黑抬眼望了望我,头不自在地转来转去,并发出低低的幽怨的叫声。我蹲下身抚摸着它,只见它泪光盈盈,用嘴巴朝我拱来拱去。可这时父亲却说:“要想吃它就要把它喂好点!”小黑烦躁地呜呜呜地叫了一阵,然后,突然站起来朝院坝头的大朝门冲去。我赶紧追赶出去,看它究竟是为哪样这样急匆匆地跑?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出啥异常情况来。可一连几天过去了,却没有见到小黑的身影,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了。并将我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说:“狗还不是像你们娃娃一样,年纪不大,就爱贪玩,再过几天它不会来?”我想父亲说的也在理,于是也不大在意起来。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总还是没有见到小黑的身影。我成天郁郁寡欢地想着我的小黑。

就在那一个冬季的一天,我在大箐林里头去砍柴,突然听到丛林里一阵飞奔之声,我抬头一看,晃见我的小黑正在追猎什么,我连忙大喊一声:“小黑!”不一会,它放掉正在追杀的猎物来到我身边。它先在我的脚下嗅来嗅去,接着跳上我的双肩,对我的脸左看右看,亲来亲去,同时哞哞地叫着。我抱着它,用手抚摸着它,用脸挨抚着它,用嘴对着它的耳朵说:“小黑,回家吧,和我一起回家吧!以前他们讲的不是真的,我不会让他们哪个害你的!听我的话,和我一起回家吧,小黑!”因我忙收柴捆柴,放开了它,它在我身边转来转去好一阵,当我捆好柴正想带它回家时,它像离弦之箭,猛然冲出数十米,然后停下来回头看了看,又跑得无影无踪!也许,我对它的解释太迟了,我们之间的沟通已失去了默契,失去了那种完全默契的信任,虽然在感情上我们还是一见如故的样子,但在我们之间或许早已若有所失了。我无法了解小黑的内心,它的心究竟失落了什么?而令我们之间再也无法恢复从前那样相互信任、相互依恋的关系!可从我来说,对它的感情恰恰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与日俱增。因此,对于它此时的离去,我忍不住连声大喊着:“小黑!小黑……”并大哭起来,父亲一把将我推醒。原来这是一场梦!

小黑的失去,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令我失去一位最亲密的伙伴,我因此做什么都没有心肠,我的成绩越来越差!并因此多次遭到父亲的责骂。

小黑是我从姑妈家要来的,姑妈家就一对末满双月的小狗,黑得没有一根杂毛,胖嘟嘟的很是可爱,我无论如何都要跟姑妈要一只,姑妈说:“我们这样的亲,不能要,要了就要咬断亲路!”可是我又哭又闹,任凭姑妈说啥我都不听,于是只好让我抱走。开始个把星期它爱叫很,我就用一个破砂锅铺上草与碎布给它过夜。每天我吃啥都要偷偷地给它一份。父亲开始有点看不惯,但后来慢慢地他也不讲啥了。小黑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大。我们捉到麻雀,故意把它的翅膀弄伤放到地上让小黑去追,最初它还去追去耍,可时间长了它就不赶兴趣了。于是在麦苗青青时节,我与我的小伙伴们带着它漫山遍野地去撵兔子。

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被一阵惊恐万端的鹅叫声惊醒,我慌忙翻身下床,只听得一阵暴雨似急不可耐的抓门声,一听便知是早已警觉的小黑,我连忙摸黑把门开开,这时惊恐的鹅叫声已变成低低的“嘎嘎嘎……”的余惧未消的叫声。门才开了个缝,小黑就急不可待冲了出去。这时,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也惊醒过来,他们边问边起来,等我找到亮稿点亮到堂屋里一照,六只半大鹅已不在一只,地上撒满了一层绒绒的鹅毛,还有不少血迹。向上半抽开的鹅圈门象人开的一样。我和父亲赶快穿起衣服,点起大把的亮稿寻迹而去。

这时,沙沙的雪米响成一片。我们刚走出朝门面不远,小黑就拖着那只已断气的鹅回来了,气喘吁吁地把鹅一放下,就拉着我的裤管低低地叫着,我抚摸着它示意它放开,它乖乖地放开后,往前冲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看。我和父亲跟着它紧走慢跑地来到大长地的杉树林中,只见它从一大棚刺林里钻进去,仔细瞧,才发现里面有一个米把高、尺把多长的斜洞,它朝洞叫了两声后仰头坐着。父亲用随身带来的镰刀砍掉刺棚,烧燃湿柴往洞里熏。小黑骄健的身影箭一般地斜冲上山,不知它又要玩什么把戏?我下意识地沿着它跑的方向追去。翻过一道斜斜的山梁,在明亮的火把照射下,只见不远处的一块草地上,两个黑影翻来跃去地争斗着、嘶叫着。我喊父亲快来看,父亲跑来和我一起走近它们。

这时只见一个黑影滚下几丈高的山坡,另一个黑影一跃而下…… 当我们好不容易来到坡坎下时,小黑喘着粗气,伸着长长的舌头走近我们,它仰头看着我,我下身去抚摸它时发现它身上有不少血,且升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它转身走向那一团黑物,我们也跟着走了过去。这才看清这是一个象狗似的东西,嘴巴尖尖的,尾巴长长的,灰白、灰白的,有一尺三四高,两三尺长。父亲说这是一只公狐狸。我说把它拿回家搞一顿,父亲说,狐狸是最尖的(很聪明的意思),拿回去吃家运不好。我说如果我们不拿岂不是便宜了别人?父亲说不会的,今天天亮前另外一只狐狸就会来把它拖去。原来这只公狐是为了救那洞中的小狐狸而拼死把小黑引开,让母狐趁机转移它们的小狐崽。

我们转身下山时,小黑连连调头顾盼又抬眼望望我们。我摸着它的头又拍拍它的屁股,示意它回家!它于是很听话地跟着我们下山了。

想起曾经日夜相伴的机灵的小黑,我总是思念不已。

也许,自尊心很强的小黑逃进了我们叫大箐的一座森林里。但接着土地下放,作为集体的森林几个月的时间,被大队分到各家各户,由于担心政策变动,很快砍伐一空。如果小黑真的跑进了这座森林,那么,它的未来可能会发生不幸的。而我这时已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对于小黑的命运已无暇顾及。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通灵的小黑。

91、第91篇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爱的真谛。

夏季是雨的世界,时不时雨都会来人间探望一次,像是怕我们会把它忘记一样。今夜,也不例外,大雨像出笼的狮子,狂啸而来,干旱的土地一下子就湿润了,路边不断传来流水的声音。雨像是大地的母亲,用母爱的雨水滋润着大地,为大地洗去身上的一切尘埃。大雨的到来,也催醒了沉睡的青蛙,路边的草从里不断传来一阵阵的叫声:“呱.呱.呱”。它们的家族像是为了大自然给的爱而欢呼!

雨后的大路,行人越来越少,整条大路死一般的寂静。我孤身走在大路上,忘记带雨伞的我被大雨淋的像只落汤鸡。湿透的袜子,穿在脚上,让我走起路来感觉很不舒服,我恨不得把鞋子和袜子脱掉,赤脚而行。淋湿的身子被大风吹过,感觉一阵阵的寒冷。路边的街灯把我的影子照的更加的悠长,而也显的更加的孤独。雨点在灯光的照耀下纷飞而舞动,它们是那么的快乐。而我,我怕这样的雨夜,甚至可以说讨厌这样的夜晚,因为雨夜让我更加的无助与孤独。

走在这平倘的路上,我忽然感觉身后有些异样,以为谁在跟踪我的脚步。回头望去,哦,是一只淋湿的小狗,它是一只狮子狗,被雨淋湿的它不再显的那么可爱了,给我的的感觉是那样的狼狈坑脏与可怜。它为什么不回家去呢?难道是它的主人忘记带它回家了?还是被它的主人赶了出来?一次次的疑问从我脑里闪过。它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像是祈求我。我从它的眼里看出,它需要的是帮助与关怀,之间带有一些凄凉的感觉。我走到它身边,它不畏惧我,反而在我脚跟前转了几圈,试意用头轻轻的碰了几下我的小腿。这么可爱温顺的小狗,既然没人祠养而流浪于街头,有朝一日寻食不到的它不就会活活饿死街头吗?

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想看到的,何况是我这样重情和有爱心的男子。看着它那无助和凄惨的目光,我于心何忍,而会对它置之不理呢?于是,我轻轻的把它抱起,把它带回我的宿舍。我用温水帮它清洗了身子,用电吹筒把它的毛吹干,把早上吃剩的面包喂给它吃。此时的它,欢快的很,时不时用舌头去舔我的手指,看到它那么快乐,我也感到开心许多了,因为我把爱心献给了它。

而此时的我,不禁也感叹万分。可怜的小狗呀,你知道不知道,在祖国偏远的山区里,还有着更多穷家小孩无家可归,无书可读,他们比你更惨,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凄惨更需要我们献出的爱心,哪怕是一点点,我想他们都很开心了。小狗,你比他们好多了。至少,你能得到我的爱。爱是无处不在的,风雨给大地带来了爱的雨水,大地吸吮这雨水,使埋藏在大地里面的生灵萌发而出,青蛙也为大自然给的爱而欢呼。而我给你的爱,让你无比的快乐,我也感到开心。这就是爱心的存在。让世界充满开心和快乐!

也许大自然的爱和我们的爱是惯通的吧,只是各自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因此,也让我领悟到人生爱的真谛那就是:《把爱献给别人是幸福的,而得到别人的爱也是幸福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爱的真谛。

92、第92篇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金牛眼药的传说。

定州中药厂出产的金牛眼药,至今已经400多年的历史,关于金牛眼药的传说老定州人都知道。

传说一天,从南方走来两个壮汉,他们多年前曾同拜一名师,结为师兄弟,专习“慧眼识珠”的本领,悟道后从事“盗宝窃物”的营生。他们正是北方人说的生有火眼金睛,能探出当地的稀世珍宝,且能运用方术将宝物拘走的“南方蛮子”。今日同行,依旧是赴北方寻踪探宝。在他们看来,北方地区开化早,陈迹多,历朝历代散落的珍宝遍布各地,是他们寻宝的绝好去处。

两个汉子刚刚进入定州地界,远看高空云起雾涌,地平线上郁郁葱葱,一片盛大气象,他们相信这是稀世珍宝激发的天地精气显现出的征兆,心中暗暗高兴,遂加快脚步,及至快到城下,看城里天空不时升起辉光,二人急急进到城里,来到高高隆起的十字街头定睛看时,心里已明白八、九,这里宝物已孕育成熟,正在内里躁动,以致把地面抬升了老高。

这师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心想,这头宗的好处,理应让与师兄,就开口说请师兄主持这里,小弟愿意继续前行,另寻他物,说完迈开双脚又上路了。

师兄在十字街头仔细勘察,认定下方为紧闭着的洞府的大门,欲淘到宝物,得先找到开启大门的钥匙和操控宝物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想,这些利器应与宝物与生俱来,同生同长,已散落在当地民间,当务之急是找到这两件利器。师兄在城里走街巷,串胡同地寻觅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巷子口的一家卖瓜子的小摊上发现了秘密,原来摊主称瓜子时,他那杆秤不时闪动辉光,师兄仔细端详,真是一件能挟制宝物的利器。师兄记下瓜子摊的位置,待等找到那把钥匙再与摊主计较。于是又在城里走街巷串胡同地寻起来。几天过去了,并不得半点踪影,心里纳闷,一天夜里他登上宝塔,向四下里好一阵观望。终不见什么迹象,当他再一次四下里搜索时,看到远处城墙拐角处有微微的荧光在闪烁。第二天师兄赶到那里,四处搜寻,并不见有什么异物,只在一串快枯萎的瓜蔓上发现一个长得歪歪扭扭的老甜瓜,师兄弯腰细看,确认这正是多日以来要寻觅的另一件利器。

这时师兄才回到街上,与摊主叙话,提出要买下人家那杆秤,摊主自是不答应,心想,这本是祖上留下来的传家之物,自己也正是靠它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怎么能卖给外人呢?尽管师兄好话央求,甚至屡出高价,摊主只是摇着头不松口。正当这时,那个师弟风尘仆仆地来找师兄,说他在千里之外探出一件超级重宝,不是他一个人的法力所能挟制的,特来搬师兄,要求师兄把这里的好处让给摊主,快随他前往。这时师兄对着摊主耳朵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秘密,嘱咐一声看准时机,小心行事,挥挥手,二人匆匆上路了。

眼看日子到了,摊主按照师兄的指点,事先做好准备,到那天夜晚,待到鸡不叫狗不咬的子夜时分,摊主来到十字街头,把手里紧握的那只歪把子甜瓜“啪”的一声摔到地上,原来这是开启大门的钥匙,只见十字街口的洞府大门徐徐打开,往里看:眼前是一条大河,隔着大河老远的地方,有一片清堂瓦舍的建筑,……大河里波涛翻滚,汹涌澎湃,咆哮着直泻而下,一条大船放着霞光,璀灿夺目,乘着急流闪闪而来。

待大船到得跟前,看得分明,原是一条金船,这时摊主屏住气息,握紧宝秤,看到桅杆上拴着金光灿灿的金缆绳,趁势将秤钩钩住了金缆绳,慢慢往上提动。这时看得更分明,船上什么都是金的,金瓦,金屋,金门,金窗,屋前房后长着金树,金枝金叶,挂满着串串金果,院里跑的是金牛,金羊,金鸡,金狗,……摊主高兴极了,便用力提动宝秤,金船渐渐离开水面,眼看要到地面时金船不动了,摊主百般用力,金船还是全然不动。原来城里南街大户,毛姓人家有一老者,夜间要方便,刚下到床下,感到与往日不同,脚跟站不稳,低头往下看,地面稍有突起,这须发皆白的老者见多识广,老谋深算,已料到这是有人弄法图谋不轨,于是抬起一只脚,嘴里说着“我叫你!”狠狠地跺下去,大金船就固定不动了。原来这毛家老人一脚跺下去,正把船上一只大金“锚”沉到了水底里,大金船就被牢牢地固定了,尽管摊主倾尽全身之力,也不能使金船上升分毫,摊主再用力时,只听“啪”的一声,秤提绳断了,可怜宝秤带宝船一齐跌落水中,一桩美事叫毛家老人“破了” 。

遗憾的是那师兄弟二人走得慌张,只跟摊主道出了两招秘密,忘记了传授遇到不测时应念动的“咒语”,无奈摊主在险情面前却束手无策,只能憋着气,凭着自身的气力,最后也难有作为,眼巴巴看着就要到手的宝物沉入水中。正当这个茬口,船上那条金牛窜上岸来,头也不回地往前奔去。宝秤主人想,金船落水,捉住金牛也是一宝,就紧追过去,眼见金牛拐进一个院落,宝秤主人气喘吁吁地追进院子,却不见金牛的影子,只见墙旮旯儿里有一堆闪光的东西,宝称主人急急过去,伸手抓起。这时主人额头上的汗水渗进眼里,觉得难忍,举手擦拭,顿觉眼睛明亮看得真切,视夜间如同白昼,又闻到一股异香扑鼻而来,再端详手里像是珍珠,琥珀,麝香,冰片等奇异的东西。

宝秤主人往回走时,再经过十字街头,见打开的洞府已关闭如初,只是地面又隆起了许多,主人回到家联系自家眼明睛亮的事,觉得带回的东西可能有定神醒目的作用,遂反复试验,多次研制,终于制成“八宝眼药”,施惠人群,人们就称这眼药为“金牛眼药”。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金牛眼药的传说。

93、第93篇

这一天,有一位女孩,她和男友分手了,七早八早爬起来哭,又不吃早餐!爸爸要出门了,看了,怒骂道:“我白养你的!七早八早哭个什么?把好运都哭走了!我没闲管你,我出去了!”

她更火了,她就把男友送给她的一个绒毛兔子撕断了,然后连同一面光碟一起放在一个塑胶袋里,跑到户外狠狠的扔到草丛里!

这时候,一只老鹰飞过,牠看見草丛里那只兔子,以爲是真的,就撲下去連同那袋子一起抓起來了!牠飞到林里,在一棵树上停下了!!牠把兔子啄起,才发现那是假的,

牠便狠狠的把它们踢下去了,牠气愤的飞去了!光碟掉在地面上,这时候烈日当空,已经好一段日子没下雨了,林子一片干旱!

只见猛烈的阳光射向那光碟,光碟聚焦了光反射在一堆干叶子上,慢慢的燃起火来了!火开始蔓延开了,一场森林大火开始了!

那女孩的爸爸刚好在森林里打猎,这时候,有一只熊意识到大火来了!赶忙逃命,牠经过猎人眼前,猎人高兴极了!他向牠开了一枪,熊倒地了,当猎人捡起牠时,

这时候,他发现到森林已浓烟滚滚,知道是大火了,他慌张的赶忙逃跑!猎人逃出森林,逃回家里,他发现女儿还是愤怒的坐在那里。

他问道:“告诉我,宝贝女儿!谁惹你了?”

女孩答:“我失恋了!”

猎人说道:“你千万别做傻事!”

女孩答:“我不会那么傻,我把他留给我的全都丢了!”

猎人说道:“森林失火了,我捡来了一只熊子!我烤好的给你吃!”

女孩答:“那么你现在的心情该好了吧!那你就别再骂我了!”

这时候,大家闻道一股烟味,他们往户外察看,是森林大火已经靠近他们家了!他们赶紧到屋里搜集了一些贵重物品,猎人于是把那熊也丢了,然后就逃亡了!

他们逃了很远,后来消防队来了,也无法扑灭火势!

几天后,火灾才被扑灭!这场火灾总共摧毁了近百间民房,几十顷林子,引起国家关注!

那女孩在受采访时,哽咽的说道:“森林啊!是谁惹怒你了,你要发那么大的火气呢?”

那猎人爸爸在受采访时,忿忿不平的说道:“火神!你也太残忍了!你为我赶来了一头熊,却把我的家园也赶去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火是他们引起的!

94、第94篇

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东关村,村里住着一户姓王的大户人家。家里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院里有好几排房子,家里老少百十来口。离院门只有4、5米的距离便是一条3米多深的大沟,这条沟东起东上(方言,高)地(田地),西边与县城东、北门之间的护城河相连,平时沟里没有水,只有在下雨时,东上地的水才会顺着沟流入护城河。沟对面是一个大空(广)场,每到节日,王家就会请来戏班在空场上唱戏,王家人就座在沟对面的自家门前看戏。

王家,财大、家大、产业大。不但在县城里、唐山有买卖(开商场),就连天津、北京都有,而且在县城周围四十里地范围内都有田产,东可到杏山、西可到沙流河、南可到任格庄、北可到左家坞,在这些地方王家都建有乡院儿(乡下的家,平时有族人照管),收到的租子都储存在那里的粮仓中,用时就会派人用大车(马车)去拉(运)。

老东家平时不管理财产,只会偶尔外出巡查一下各地的田产。

有一天老东家吃过早饭,打点了一下行装,让车把势赶了一辆豪华的大车,准备到左家坞去巡查。大车从县城东门而入,穿过县城从北门而出直奔左家坞而去。

这是一挂双套大车,驾辕的是一匹枣红马,拉套的是一匹枣红驹,牲口喂得骠肥毛亮,脖子上还挂着威武铃。车把势也长的威风凛凛,手拿着勒了红绸子的皮鞭,打着鞭响:“啪啪!”“咣铛!咣铛!”能听出好几里地去,好不威风。

半路上车正在向前急行,突然,对面也迎来了几辆大车,车上拉的全是粮食,拉车的全是一色的黄骠马。说来也怪,赶车的全是二十几岁的彪型小伙,它们长着黄头发、黄眉毛、黄眼睛,就连脸蛋也是黄的。

车把势一见对面来了车,赶紧把自己的车靠右赶(因为,那时的路窄,错车时两车必须都靠边才能过去)。

这时老东家却看出了一点名堂,赶紧让车把势把车停下,并向对面的车把势搭讪到:“老弟,借问一声,你们是从那里来,把粮食往那里送啊?”

“啊!我们是从左家坞王家乡院儿来,是老东家让我们把粮食拉到唐山去卖的。”对面的汉子从容地答到。

“什么?老东家什么时候让你们拉粮食着,我怎么不知道,你们赶紧给我站住。”老东家还没有说什么,车把势却急了。

“呵!你们是什么人?竟感拦大爷们的去路,你是不是长了熊心豹子胆了,快给我们把道路让开。”对面的黄脸汉子们也不示弱。

“我们就是城关王家的,这就是我们的老东家,东家您说是也不是。”车把势理直气壮地指着车上的老东家答到。

“啊!你们就是城关王家的人,我们看不像,你们恐怕是冒充的吧?”黄脸汉子们讥笑着对他们说。

“什么?我们是冒充的,狗娘下(养)的们,瞎了你们的狗眼。”就这样三说两说,双方便动起手来。

王家的车把势可真有两下子,拿起皮鞭三下五除二就把对面的人抽跑了。还得意地向老东家吹嘘说:“这伙人,真***的不劲揍,就这两下子还感与我过招。”可当他回身再一看,不但人没了,就连拉粮食的车马也踪迹皆无,只有一袋一袋的粮食堆在路旁,这下车把势可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儿了。

老东家却一抖搂手说:“嘿!伙计呀伙计,你可给我们王家创下大祸了,难道你没看出它们是黄仙(黄鼠狼)吗?”

“什么?它们是黄仙。”车把势也傻了眼。

没办法他们只好另叫来几辆大车,重新把截下来的粮食拉回了左家坞。

到了左家坞后,老东家来到粮仓一看,原来有一个装的满满的粮仓确实空了,但是粮仓里却放着好多钱和一封信,这些钱足可以买下这仓粮食,信中大概写到:“王老东家,因兄弟这两天我在唐山赌钱输掉了一仓粮食,我知道您老兄在左家坞有存粮,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没能征得您的同意,就买走了您的一仓粮食,特感至欠!黄。”

白天王老东家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懊恼不已,躺在炕上展转反侧不能入睡。最后王老东家心想:反正粮食不但没丢还捞了一笔钱,总算没白忙活一场,日后出了什么事再说吧。王老东家想到这里也就安心的入睡了。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王家所有的买卖店铺没有一个挣钱的了,做啥赔啥,就连开的粮店拉去一批粮食,准会被人贱着全部买走,第二天粮食就会涨价。

王家眼看就要一天天败落下去,王家人各个像丢了魂似的没精打采。可老东家却把事情看了个八九不离十儿。他想这一定是黄仙在做怪,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再这样下去我们王家可就彻底完了。

所以,到了第二天,老东家叫家人在院子中间摆了一桌供品,带领全家老少工工整整地跪在院中祷告:“黄大仙啊黄大仙!老朽自有不到之处,还看在我们一家老小对您的一份忠心上原谅我吧!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就请您向小老儿明示,只要您不再报复我们王家,我们王家老少都会诚心诚意地照办。”

就这样,王家在院中整整祷告了三天三夜,大小孩子芽儿(全家人)没有一个敢大声喧哗的。到了第四天的晚上,老东家才叫人撤了供席。

由于,这几天的劳累,老东家就早早的安歇了,到了后半夜,刚刚迷糊下来,就见一个穿着黄袍的白胡子小老头儿,走进了他的房间。

小老头儿拽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对面和颜悦色地说:“王兄别来无恙呼?这几天您受累了,今天小弟特来拜访,请您不要见怪呀!”

“那里、那里,黄老兄能来到我的寒舍,欢迎还来不及呢,那能见怪呢,黄老兄有话就请讲在当面吧。”王老东家一见来人,便知道此人是谁了,赶紧一轱辘起来,座在炕沿儿上与对面的小老头儿赔笑答到。

“王兄可真是快言快语,好那我也就不客气的直说了。前些时日我没打招呼向王兄买了一仓粮食,这是我的不对,可您即收了钱又收了信,就不该把粮食扣下不给吧?把粮食扣下了也吧,您不卖了我也没什么说的,可您却又千不该万不该指使下人打了我的子孙呀?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王兄您说这事您办得对也不对?”小老头儿不给老东家留有答话的机会,便一股脑儿地把话全倒了出来。

“咳!黄老兄,其实这都是误会。钱和信是我在把粮食截下之后,到了粮仓才发现的,事后我也追悔莫及。可钱我又对您无法奉还,我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呀。”老东家长叹一声向小老头儿解释说。

“就算是这样吧,这些我也可能是失察。那您指使下人打了我的子孙又做何解释呢?”小老头儿追问到。

“这,黄老兄您更是冤枉我了。其实车把势打人我是在场,可还没等我拦阻呢,他们就打起来了。事后我也对车把势加以训斥,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可真是有口难辩了呀。”老东家摇着头叹息到。

“难道您就没一点责任吗?”小老头儿指责地说。

“有、有,这都怪小弟平时对下人们管教不严造成的,在这里小弟向您老赔礼道歉了。”老东家站在小老头儿面前必恭必敬地鞠了三个恭。

可小老头儿却轻蔑的一笑说:“怎么,这件事就凭您的一句话就完事了,就是我这里答应了,我的后代儿孙们也不会答应的。”

“当然,当然!您的钱小弟现在就如数奉还,至于打人事件老兄您有什么要求,就请老兄您明示,小弟及全家人等一定照办。”老东家向小老头儿诚若着。

小老头儿听了哈哈大笑到:“钱么,您到不用还了。前段时间我已经在您这把钱赚回去了。至于我的子孙们被打吗,也好办,只要您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要求,不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而且我还能在前段时间从您这骗去的粮食如数奉还。”

“好好,甭说一件,只要小弟能办到的就是十件八件的也再所不辞,就请您老兄快说吧。”老东家欣喜地答到。

“其实,这事您也不会难办的。只因我那些不孝的子孙们,生来就有一个爱看戏的嗜好,所以就请您老兄从明天开始在您家门前为他们唱七天大戏吧,这样我也可以在他们面前有个交代。”小老头儿微笑着请求到。

“当然可以,明天我就去请戏班子。而且明天我叫人把我们所有的后院都打扫出来,供您们吃住。”老东家愉快地答应着,并还愿意为小老头儿他们提供服务。

“好,既然老兄您是一个快性人,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不打扰了,明晚见。”小老头儿说着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老东家果然请来戏班,并且为了表示对黄鼠狼们的尊重,把戏台搭在了距沟沿只有4、5米的家门口,台面对着沟对岸的空场,为的是方便黄鼠狼们在空场看戏,而且还嘱咐家人看护好空场,外人不得入内。好地方留给了黄鼠狼们,可家人及其亲属怎么看呢!老东家就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戏台撤去后台围布,自家人就座在院子里顺着门口看背影戏。

因此,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到了晚上戏快要开始前,空场上不但有从王家后院吃饱喝足了的黄鼠狼在等候,还有碌碌徐徐从外地赶来的黄鼠狼,王家人是一概不拒。只见空场中间黄牙牙一片,有的头上还顶着荷叶乘凉。而本村的乡亲们都被王家人挡在了一边。据说在看戏的黄鼠狼子中间座在最前面的确实是一个长了白胡子的老黄鼠狼。

王家唱了七天戏后,想再给黄鼠狼子们多唱几天,可是到了第八天晚上,连一个黄鼠狼也没来看。

到了第九天的上午一大早,王家在左家坞的乡院儿里,就有好多黄骡子、黄马、黄把势的大车向粮仓里拉粮食,直到所有的粮仓全装满了,大车才消失。

因此,王家为了感谢黄鼠狼子,每逢过年的前几天,都会在家门前给黄鼠狼们唱几天大戏,以表达对黄鼠狼的感激之情,也表示请求黄鼠狼永远保佑王家大吉大利发大财。所以,为这件事还留下了一首歌谣:腊月二十七,姥爷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外甥外甥女也要去。看得什么戏,看得背影戏。没有好的吃,高米干饭炖小鱼。没处睡觉去,打到狗窝去。形容王老东家对待自己的外甥外甥女,还不如对待黄鼠狼好呢!

95、第95篇

东汉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绍处当门客。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崔琰被曹操所俘获。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曹军几次狠狠地打击前来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贡礼。匈奴使臣回国前,要求曹操接见他,并说:“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绝,便让有关人员安排会见的的时间。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太小,不够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则扮作贴身卫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说:

“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可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很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

实际上,崔琰不仅长得相貌堂堂、举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时说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在亲友之间走动,特别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大成就。

为此,亲友们谈起崔林,都会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评价崔林说:“崔林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与崔琰比可是差远了。”

崔琰却有自己的主见,他每次遇到亲友,都对他们说:“我与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为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不过早作了几年官罢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崔林的才能的确很出众,他从小虽然默默无闻,但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暗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心得·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早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而有的人却要等到年龄很大了才会有所成就。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成功要耐得住寂寞,需知人才是需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有所成就的,只要你有着足够的毅力就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

96、第96篇

柳巷名字由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太原,古称并州。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流落到街头。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所以看到与自己孙子年纪相仿的尉迟流落街头十分不忍,就把他叫进自己家,拿出衣物和粮食救济他。可是尉迟不愿拖累老人,就连夜不辞而别。

后来,尉迟敬德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终于打回了并州城。攻城的前一天晚上,尉迟感念老太太当年雪中送炭的恩情,找到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在门前插一根柳条,就不会遭到军队的骚扰和袭击。老太太知道后,为了防止乡亲们也遭受战争的侵袭,连夜通知了村里所有的人家。第二天,整个一个村子,家家门前插柳条,尉迟的军队看到柳条全部绕道走,没有骚扰一家一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条落地生根,长成粗大的垂柳,柳巷之名也开始流传开了。每到烟花三月,纷飞的柳絮就会向世人展示老太太救人的功德和尉迟报恩的胸怀。

柳巷,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区。河北省冀州市南尉迟村,原有尉迟恭墓,“尉迟恭之墓”墓碑已毁。

宝藏的秘密

相传尉迟敬德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个个勇武,却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尉迟敬德说的话只会反的听。尉迟敬德要他们往东,三个儿子就往西去;尉迟敬德要他们上山,他们一定会下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三个儿子又不听自己的话,尉迟敬德很担心自己死后家道会衰落。就在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要埋在山里,用石头做棺木,一定要结结实实永远打不开!并且你们永远不要来看我!”他想,三个儿子一定会把他的话反过来做,一定会把他埋在河边,用木头做棺材,木板轻脆不结实,并且会经常来看他的坟地。他会把丰厚的遗产藏在一个绝不会有人发现的地方,在自己最内侧的衣服里留一张藏宝图。这样,等他的棺木腐朽掉,他后世的子孙就会发现他留下的宝藏,他的家族就会永远兴旺下去。

在他死后,儿子们在给他办丧事的时候,二儿子主张反过来办,可是大儿子说:“二弟,父亲一辈子我们都是跟他反着干,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我们就帮他了却了吧。”三儿子也说:“以前真是太不懂事,这一次就按照父亲的心愿办吧。”于是,三个儿子把尉迟敬德装进厚重严实的石头棺材里,埋在深山里,在周围种上树,隐藏好,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与光武帝刘秀埋葬黄河滩的传说相类似)

许多年后,再也没有人能找到尉迟敬德的墓地,也就没有人能找到那一份巨大的宝藏。至今,尉迟敬德家乡一带还流传着山里有宝藏的传说。

97、第97篇

正值夏月,大宋的御花园内百花争艳。花园里,嫔妃、公主成群结队一起漫步,共品秀丽江山。

花丛中银铃般的笑声一阵阵传来,大宋皇帝笑吟吟地看着自己最小的女儿玉灵儿在花丛中跳跃,洁白的丝纱飘舞在百花间。她就像一朵芙蓉花,那么剔透纯情,那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是从她母亲纤妃那遗传而来,柔如冰丝。自从纤妃难产而死,玉灵儿就在皇上的百般宠爱下长大成人。如今,年方二八的她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小娇女,她那沉鱼落燕的容貌令多少王公贵族倾倒,这正是她最美好的时光啊!

皇上望着玉灵儿纤瘦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若不是西夏兵临城下,朕又怎会把心爱的玉灵儿送去和亲 ......”可怜的公主正在与蝴蝶嬉戏,今年京城的蝴蝶尤其多,也许它们是来与公主告别的吧。可惜,她却还不知道即将降临的厄运。

“启禀皇上,西夏使臣李木列达求见!”陈公公小声禀报。

皇上一个冷战,坐直了身子:“传!”

两位公公引着西夏使臣到了御花园,李木列达一副傲慢的神态,对花园中的百花任意践踏,皇上一腔怒火,却必须强忍下去。

见到皇上,李木列达并未施跪拜礼,只是拱了一下手:“大宋皇帝,臣奉西夏狼主之另来迎娶公主。请把公主请出来!”

皇上双目怒瞪:“回去禀告你们狼主,公主是出亲,不是作人质,朕自会派人送过去。”

李木列达蛮横地说:“不行!”

“大胆!你敢顶撞朕,你有几个脑袋?”也许是皇上的声音过于恼怒,惊动了园内的玉妃。

“皇上,您怎么了?”玉妃扭着纤腰,踩着碎步走出园来。头上的珠花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她是皇上的宠妃,一双桃花眼千娇百媚,眉目传情,樱桃小口欲诉还休,嘴上一粒美人痣更添几分风情,难怪皇上已入晚年,却还被她深深吸引。

“皇上,不要动怒。哦,早就听说西夏要来和亲,想必这位是西夏使臣了?”玉妃转向李木列达,秋波婉转,娇笑一声问道。

李木列达何曾在西夏见过如此风情万种的女子,此刻早已被迷得神魂颠倒,牙齿紧战:“这位 ......这位娘娘,李木列达有礼了!娘娘真是倾国倾城,冰雪聪明啊!”

玉妃一声娇嗔,笑问:“此次入中原,可是为了和亲一事?”

李木列达立刻答到:“正是。”眼睛早已在玉妃身上打转。西夏人远比中原人豁达,李木列达毫无忌惮大声赞道:“娘娘体韵有致,万分迷人啊!”

“放肆!”皇上怒叱,“你敢对娘娘无礼?你 ......你 ......”已入晚暮的皇上晕厥过去,被三位公公扶进寝宫。玉妃随后扶持,李木列达被冷在一旁,却见玉妃回眸一笑,百般媚意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七魂六魄立刻分毫不剩。

病榻上的皇上更现几分老迈,玉妃在一旁细心照料。皇上无力地摆摆手:“下去,下去,把玉灵儿叫过来!”玉妃轻声道:“是。”随手招示侍女们退下。

“父王,父王!”玉灵儿恰巧从寝宫外急急赶过来,玉妃拦住她轻声说:“公主,小声点,皇上刚刚歇下 ......”

“哼,要你假惺惺待我?让开!”玉灵儿一把推开玉妃,奔向皇上榻边。

玉妃柔声说:“公主既然不领情,那本宫先告辞了。”心里却在狠狠骂道:“小贱女,看你能威风几天!”

玉妃领着一班侍女下去了。

玉灵儿扑到皇上榻前,急切地询问:“父王,父王, 您好些了吗?”

皇上睁开浑浊的老眼:“皇儿,父王对不起你啊!”

玉灵儿惊问:“父王,您怎么说这种话?”

“西夏出兵中原,朕已经 ......已经将你和亲了!”

“什么?”玉灵儿大吃一惊,既而扑在皇上身上哭道:“父王,孩儿不愿离开您,孩儿 ......”

“皇儿,父王也是万不得已啊,你好自为之吧!”

“父王,玉灵决意留在你身边,谁要把玉灵嫁出去,我就与他拼了!”

“皇儿,你不小了,该懂事了!”

“不,我不,呜 ......”玉灵儿哭着跑出寝宫。

站在远处宝塔上望着这一切的玉妃,看到玉灵儿哭哭啼啼地跑出去,脸上露出一丝不一觉察的笑,回身对一个宫女说:“回宫!”

后宫一座华丽的殿内,玉妃把一只信笺叫给宫女:“ 快送给大将军!”“是。”采兰应声,正欲转身出宫,“慢着,”采兰转身跪下,玉妃道:“传西夏使臣到玉妃宫,要秘密行事。”“是。”

大将军接到信笺大喜,立即召开密议。将军府聚集了他多年招募的党羽,:“各位,玉儿已送信过来,老皇上卧床不起,西夏派使臣和亲,正是我们起兵的时机了!哈哈哈!”将军府一阵喧闹,大将军下令:“严七,老夫命你为大元帅,朱言武,你为金盾将军,率领东路两万军士 ......”一场兵变正在秘密进行中。

等待回信的采兰,躲在帘后,被这一幕吓得心惊胆战:“他们,他们要造反!”可作为一个普通的宫女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切都埋在心里。

李木列达满心欢喜,整理一番到了玉妃宫,玉妃正在梳妆。李木列达深深鞠了一躬:“娘娘,有礼了。”玉妃转过身来,暗送秋波:“李将军,臣妾今日美吗?”

“娘娘真是太美了,胜过天仙。我 ......我 ......”李木列达挪到玉妃身边,用手试探着去触动她的发丝。玉非轻轻依入他怀中,嫣燃一笑问:“如果,如果臣妾有一件事相求,将军是否会帮忙?”

李木列达激动得浑身乱颤:“区区一件,何足挂齿。就是十件,百件,娘娘要求了,我也当赴汤蹈火 ......”

玉妃用玉指点住他的嘴:“不许这样,我怎么忍心。何况,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慢慢说与你听!”

李木列达拥住玉妃,她又抓住一个得力助手。因为他已经答应回不断纠缠皇上,给大将军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战事。

得信回宫的采兰偷看到了玉妃宫里不堪入目的一切,他简直不能呼吸,绝望中她想到了死。

“玉妃宫采兰死了!”一声惊雷,宫里立刻乱成一团,玉灵儿觉得事有蹊跷,忙赶到停尸房,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玉妃伤心地伏在采兰身上:“你有什么想不开,我替你做主啊!”玉灵儿厌恶地扭过头去,索性盯住采兰的尸体。咦?采兰手中握着什么?玉灵儿不动声色地用白布盖住她的手。

停尸房空荡荡没人了。门“吱呀”被推开了,玉灵儿轻轻跳了进来。她揭开布角,掰开采兰的手,是一团纸卷!

她打开纸团细看,慢慢地眼睛被愤怒充斥了。纸团上赫然写着:“玉妃与大将军造反,李木列达是帮凶,他与玉妃有奸情。”

玉灵儿抓住纸团,向皇上寝宫飞奔而去。

玉妃何等聪明,她也看到了纸团,此刻发现纸团不见了,知道东窗事发。忙通知大将军发兵。

城外,大将军帅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京城行近。

“父王,出事了。”玉灵儿赶到寝宫,“大将军造反了!“她把纸团呈上,皇上脸色立刻变了,

“玉灵,这如何是好?”

“禀!西夏狼主到!”陈公公报。

“下去下去!”皇上恼怒地将金扶掷到地上。公公退了下去。

“父王,我们怎么办?”“皇儿,祸不单行,父王回天乏术,天要灭我,天要灭我啊!苍天,我怎么向先皇交代啊?”皇上晕厥过去。

看着苍老的父王,玉灵儿打定了主意,她抹了一下泪,“宣西夏狼主入殿!”

大殿上,玉灵儿身穿一袭白纱,宛如一朵雪莲花,狼主暗暗惊叹中原多美女。玉灵儿道:“和亲之后,玉灵即是西夏国母,本国出事,狼主可会鼎力相助?”

“当然。”“好。”

玉灵儿将所发生之事一一诉说。然后说:“狼主出兵后,我即刻随你入西夏。”

“好!我马上调兵镇反!”

一场激战,兵变被镇压,玉妃一干人等被处以死刑。李木列达将回国受到最残酷的惩罚。

茫茫大道上,一顶代表皇族的轿子在风中停放,轿上的穗花随风摆个不停。玉灵向京城望了最后一眼,低声喃道:“父王,宋土,永别了。”

人马已进入西夏境内,玉灵儿闭上眼睛,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两行热泪顺颊滑落。

八抬大轿在沙漠上颠簸,后抬的脚夫隐约觉得有些反常,他猛然发现鲜血正从轿底一滴一滴渗下来。“血!血! ......”

狼主掀开轿帘,发现玉灵儿已经用一把锋利的尖刀割断了自己的动脉,鲜血染红了整个轿底。玉灵儿香消玉陨了。

奇怪的是,在血渍中宛然开了一朵雪莲花,纯洁多情。

狼主的眼睛湿润了,军士的眼睛湿润了。狼住转过身来,跃身上马:“继续前进!”送亲上午喜乐又响起来,响彻整个沙漠。

98、第98篇

这日大雪初晴,乾隆皇帝带着一帮护卫、臣子到围场打猎,偶遇一只通身雪白的雪貂,这雪貂可是百年难遇,可惜苦追未得,乾隆皇帝由此落下心病。

身边的大臣给乾隆皇帝出了个主意,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乾隆皇帝便在城门广贴告示:谁若能活捉此貂,必有重赏。

城门口人来人往,可几日下来,皇榜却无人敢揭。这天正午时分,一年轻猎户路过此地,恰巧皇榜被疾风吹下,落在猎户面前。猎户看了看告示,暗自冷笑道:“这有何难?”正欲离去,这话却被一旁的侍卫听着了,侍卫立刻把这猎户押进了皇宫。

乾隆皇帝得知情况后,眉头一紧,说道:“好你个山野莽夫,居然大言不惭。”猎户依旧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道:“区区一只雪貂,又有何难?”

乾隆皇帝突然说道:“常闻貂有三宝,雪貂更是千载难逢,这雪貂当下正能圆朕三个心愿,你若活捉献上,朕必定满足你三个要求。若不能,就你藐视皇榜这一条,朕必定要治你全家之罪。”

猎户知道自己已经没了退路,斩钉截铁地说道:“给我七日时间,我必活捉此貂。”

猎户名叫孟广林,二十出头,回家和母亲一说此事,母亲连连悲叹:“你这是要闯祸啊,皇家之言岂可相信,外面能人多得是,哪个没本事?可又有谁敢去揭榜,你又何必逞这口舌之强?”孟广林顾不上母亲的唠叨,背着弓箭独自上山去了。

这孟家乃世代猎户,其父早年打猎时不幸跌下山崖,不过孟广林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过:纯白雪貂素来罕见,只在黄昏和黎明出没,极难捕捉,但这雪貂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极通人性,只要看到路人有难,便会相救。

孟广林凭借雪貂这一致命弱点,找准山头,一到傍晚就脱掉身上的衣物,卧雪不动,冻得全身发紫,以期引来雪貂。

半夜时分,孟广林饥寒交迫,实在受不了了,刚想爬起来,可由于体力不支,两眼昏花,便晕倒了过去。直到东方微微露出鱼肚白,孟广林才苏醒过来,顿时感觉身上传来一股莫名的暖流,他缓缓睁开眼睛一看,一只洁白无瑕的雪貂正张开四脚,匍匐着趴在自己胸口上为自己取暖。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孟廣林翻身跃起,猛地一抓,死死掐住了雪貂的脖子,把它装进了早就准备好的布袋里。

回到家,孟广林立刻把雪貂装进了笼子里,他把自己的遭遇和母亲一说,母亲惋惜道:“真是造孽啊,这雪貂救你一命,你却要把它献给皇上,那定是九死一生。”母亲边说边抚摸着雪貂,连连叹气,雪貂卧在笼子里,神情悲戚,双眼含泪,不停地发出哀号。孟广林的母亲摸着摸着,突然大叫道:“这雪貂,万万杀不得啊,一定要放了它。”

原来,这是一只母貂,且身怀六甲,不久将分娩,母亲由此不忍杀生。猎户一行中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是猎户的祖训,况且这雪貂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怎可恩将仇报呢?但是人命大于天,此时的孟广林无从选择,总不能为了这只雪貂,拿全家大小的性命开玩笑吧。

孟广林和母亲再三商量后,次日还是提着笼子来到了皇宫。乾隆皇帝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雪貂,心情大悦,对着孟广林笑道:“有了这只雪貂,今日终于可以圆朕三个心愿了,朕答应过你,只要献上这只雪貂,朕定满足你三个要求,你有什么要求快快说来。”

孟广林从兜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皇上道:“草民的要求很简单,都写在纸条上,相信皇上一定会满足草民,还请皇上过目。”

乾隆皇帝展开纸条一看,脸色一阵白、一阵红,顿时勃然大怒,一拍龙椅,令人把孟广林轰出皇宫。

原来这孟广林在纸条上仅仅写了六个大字:貂皮、貂心、貂鞭。而皇上苦心寻找此雪貂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三宝,他万没想到这孟广林的三个要求居然和自己的三个心愿不谋而合,自己的心愿完全被人猜了去,颜面扫地,这才恼羞成怒。

其实这个计策正是孟广林母亲一手谋划的,雪貂三宝,无人不知,皇上的心愿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她猜也猜出来了七八分,便出此下策,先下手为强,以此挽救这只无辜的雪貂。孟广林本以为皇上会碍于情面拱手相让,却没想到皇上不仅失信,还把自己轰出皇宫。

乾隆对这雪貂三宝其实早就做好了安排,貂皮给畏寒的额娘做件马褂,貂心给体弱的德妃补身子,至于这珍贵的貂鞭肯定是自己享用,他又怎么会轻易拱手让人呢?

再说这孟广林被护卫拖出殿外,死活不肯离去,极力呼喊:“皇上,君若杀貂,必先杀民……”

乾隆皇帝越发受不了这样赤裸裸的威胁,冲了出去,大怒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朕今天就成全你,来人啊,给我拖出去斩了。”

这事惊动了不少人,各宫各院凑过来看热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可这时,孟广林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乾隆皇帝被他这么一笑,摸不着头脑,怒道:“死到临头,为何大笑?”

这时,皇帝身后忽然传来声音:“什么杀貂杀民的,大好的日子真是晦气。”

众人一看,原来是德妃搀扶着太后看热闹来了,刚才说话的正是太后娘娘。众人连忙行礼,太后和德妃娘娘便向众人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乾隆皇帝微微笑道:“大胆刁民,太后不喜欢什么杀啊杀的,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能说服我们三人,定饶你不死。”

孟广林跪地磕头道:“皇上的孝心感天动地,众所周知,貂皮能暖人心,如若做成马甲只能暖一人心,如若活着还可以救人,那是暖千万人心。”接着,孟广林说了雪貂如何搭救自己的经历,众人感叹,这才得知雪貂原来还有取暖救人的天性,太后一听立刻对皇上表态,这貂皮马褂不要了。

孟广林看了看肚子微微鼓起的德妃,接着说道:“貂心补孕,未尝不可,可我母亲说这只雪貂腹内怀有小貂,不久将分娩,同是‘母亲’身啊……”德妃一听,摸了摸肚子,道:“皇上的好意臣妾心领了,但是要杀这怀孕的雪貂给臣妾补身子,臣妾实在受不起。”

孟广林最后才看了看皇上,说道:“皇上最后的一个心愿是欲取貂鞭,可万万没想到吧,如今这只雪貂乃雌性,就算您杀了草民,杀了雪貂,您也得不到想要的貂鞭,这或许就是天意,要让皇上饶了这只雪貂。如今我一个要求都不要,只求皇上满足我母亲一个心愿,放了这只雪貂,保我全家平安。”

乾隆皇帝听完,羞愧难当,恨不得从地缝里钻进去,连忙派人把孟广林和雪貂一并送出宫外,这才平息了这场难堪的闹剧。这段雪貂奇缘一时也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99、第99篇

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叫凌儿。正值20岁花样年华,长得水灵灵的,非常讨人喜欢。唯一令人悲哀的是,她从小就哑了,发不出声来。为此,她的母亲寻访名医,却毫不奏效。她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每当她问起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母亲总会皱着眉头不语,或含糊了事。阿凌很懂事,知道有苦衷,就也没有再追问。

她的母亲叫殷雪梅,人们都叫她殷娘,她很乐于助人,村里人都认识她。

凌儿常常去帮母亲买菜,有一天,路上竟捡到一个晶莹剔透的手镯。虽然沾了滴血,但无疑是一个很令人惊喜的宝贝。她连菜也顾不上买了,欣喜地回家去,想把这个手镯给母亲看。

凌儿刚进家门,殷娘就说:“凌儿啊,这么快就买回来了?呵呵,毕竟你们年轻人的腿脚比我们好用啊。”

凌儿赶紧进去殷娘的卧室,用手划道:手镯,漂亮。有血,戴上。没买菜。

殷娘毕竟是凌儿的母亲,知道她要说什么:“呵呵,真漂亮,当了还能值很多钱呢。”凌儿比划道:不要,戴。殷娘笑了:“那我就戴了,你快点去买菜吧。”凌儿笑了笑,提着刚才的篮子走了。

殷娘望着凌儿出门的背影,不知不觉叹了口气。“孩子她爹……”

过了一会儿,凌儿买菜回来,却发现家里已不堪入目:家里的衣服被翻得到处都是,地上是从未有过的泥泞,床已经彻底被翻了个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杂乱,令人头痛。对了,娘……娘呢?凌儿赶紧寻找,却不见殷娘的踪影。当凌儿到后院时,她惊呆了,殷娘已被官差捆绑住,眼里还噙着泪水,仿佛要说什么,但还是低下了头。

凌儿手里的菜篮已掉到了地上,张大了嘴想说话:“这是怎么回事!”

官差虽看不懂,但也答道:“刚刚接到报案,说西街宋掌柜家有大量财务被盗,怀疑是殷娘所为。”

凌儿觉得好可笑,殷娘这个柔弱的身子,又怎会当起强盗?

官差接着说:“证据就是这个手镯。这是宋掌柜家的被盗财物之一。”

凌儿不觉心里着急,这个手镯明明是自己捡到的!娘又为什么不解释呢?为什么不告诉官差,这个手镯是自己的女儿捡到的,与自己没又任何关系!

凌儿好恨自己,如果自己能说话的话,就不会想现在这样,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母亲被官兵抓走……而那个手镯,因为留有血迹,宋掌柜嫌晦气不要它了,留给了凌儿。

几天后,殷娘被处死了。

悲痛欲绝的凌儿悄悄从执刑场上回了家,握着那个害母亲的手镯,想着当初如果自己不去捡的话,如果自己能说话的话,如果自己能跟县令说明一切的话……想到这里,凌儿想嚎啕大哭,又没有声音,只能把所有无奈加到眼泪上,啪嗒啪嗒地掉在那手镯上的眼泪上。

凌儿低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在冰冷的地上积着的不是泪,是一滩血!凌儿望着自己血淋淋的手,定睛一看,血竟然是从手镯上的血迹流出来的!而地上的血,却朦朦胧胧的呈现一个人像,越来越清楚,竟然是当今县令举着一把刀。凌儿吓呆了,却又发现,血上的景象竟然还会动!

窗外很黑,县令杀了一个女人,并把它埋在县衙的后花园里……

凌儿看着它,知道自己发抖着的手,没有握住那镯子。它掉在血滩上,一圈圈的波纹淡化了映像,又消失了。

凌儿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虽然镯子还是挂在她的手上,而地上的一滩血,却显得格外刺眼。

这镯子……难不成这是真的?

那一夜,凌儿感觉好累,虚脱般躺着,却难以入眠。

第二天一早,凌儿觉得头昏昏的,她戴起镯子,到集市去买菜。卖猪肉的姜大爷还在摊子后面悠闲地坐着。

凌儿马上走了过去。姜大爷看见凌儿来了,说:“凌儿啊,一个人的日子很苦吧。我到现在也不会相信,殷娘这么好的人竟会偷东西……可怜的孩子啊……”

凌儿笑了笑,拿了些猪肉,刚要给姜大爷付银子,却被他挡住了。

“孩子啊,这钱给你,以后就用这个维持生计吧,我也给不了太多啊。”说着递给凌儿一百两的银票。凌儿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笑了笑,收下了。

就在凌儿转身的那一瞬间,凌儿忽然听到李姑与姜大爷的谈话:“听说啊,县太爷的夫人突然失踪了,但县太爷却不太着急,只是派了些官差去找,一点也不重视呢。”

“唉,或许县令应该早就知道那个女人是因为钱财而嫁进来的。”……凌儿顿起疑心,难不成镯子告诉我的景象是事实的?县令杀的,是自己的夫人!

她的脑子好乱,所有在她身边发生的一切太难以置信了。

她突然想起奶奶给她讲的滴血镯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名春莹,是一个官霍世家的大小姐,却无奈爱上了一介姓蒋的书生。

他的父亲竭力反对这门婚事,并且说春莹已和石公子有婚约 。但春莹以死相逼,无奈父亲只好听从她,匆匆办了婚事,并赶出了家门。春莹与蒋书生重新过起了日子,虽清贫,但也幸福。

三年后,书生寒窗苦读,终于考试中第,当了一方的县令。但是春莹却发现蒋生竟与司徒家金扇小姐眉目传情,并瞒着她私会。春莹又怎能受得了用自己的性命换来的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爱情?当晚,蒋生回来以后,春莹一语道破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扯起一块白布,准备自杀。

蒋生非但没有阻拦春莹,还更加地刺激她,春莹说要保官,蒋生大笑:“我就是官!”并拿起一把切菜刀刺向春莹。血溅白纱,春莹被扔在了某个荒山野岭,听得见的只有狼的哀鸣声。

后来,春莹化成了一个玉镯,称为滴血镯,如果戴它的人儿也遭到了与她相同的经历的话,就会留下主人的一滴血,一碰到眼泪就会吸取流泪人的血,把主人死时的景象映在血上……凌儿不觉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昨天的血是她自己的!难怪头总是昏昏沉沉的……

她马上走到宋掌柜家,竟得知这玉镯是县令在处理一些不用的物品的时候卖给他的。

这滴血镯一定是失踪的县令夫人的,不是,是被杀害的县令夫人的!

凌儿已经不再怀疑镯子的映像了。凌儿猜测,是县令爱上了另一女子,负了他的夫人,并将她杀害,埋在后花园里。

她当场来到县衙,击鼓鸣冤。

此时正值当今皇上微服私访,落户县衙。

“咚——咚——”

100、第100篇

女婿,是女儿的丈夫。拜寿,也叫祝寿,向老年人祝贺生日的意思。本故事写一个傻头傻脑的女婿,在给岳父拜寿时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傻女婿,要去给岳父拜寿。他父亲因为怕他不会说吉利的话,便在他快要出门的时候,再三嘱咐说:“今天是你岳父的六十大寿,你在岳父面前说的话,都要带个‘寿’字,表示吉利。你岳父听了会很高兴的。傻女婿频频点头说:“我知道了。”一路上,他怕忘了父亲的教导,所以口里不停地念着:“今天跟岳父说话要带个‘寿’宇,跟岳父说话要带个‘寿’字……。”

到了岳父的家,傻女婿必恭必敬地双手奉上礼物,对岳父说:“今天岳父大人做寿,小婿送来一点寿礼。”岳父一听,十分惊奇,心想:“怎么女婿突然变聪明了?”于是高高兴兴地请女婿坐下来喝酒吃饭。在饭桌上,傻女婿也没忘记父亲的教导,见了酒叫“寿酒”,见了面条叫“寿面”,见了桃子叫“寿桃”,见了糕饼叫“寿糕”。岳父听他说的话都带着吉利的意思,更是乐开了怀。

饭桌上的菜肴很丰富,大家吃得十分高兴。傻女婿看见一只苍蝇停在岳父头上,连忙一巴掌拍过去,还说:“不要怕,我不会拍痛‘寿头’,打伤‘寿脑’的。”岳父听他这么说,大吃一惊,拿不稳手里的碗,把面和汤都倾倒在身上。傻女婿连忙拿出手帕,一面替岳父擦,一面说:“好好的新‘寿衣’,被面汤弄脏了,真可惜呀!”岳父听见他又信口开河,气得几乎晕倒。

岳父因为傻女婿说他“寿头”、“寿脑”,又说他的新衣是“寿衣”,气得再也吃不下饭,坐在一旁,想要喝口茶消消气。傻女婿又指着茶几上一个装礼物的红木盒子说:“这‘寿木’、‘寿材’可真好看!”岳父一听,当场“咕咚”一声,晕倒在地,大半天不省人事。

故事大全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