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集体活动苹果大丰收教案
设计思路:
苹果是秋天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幼儿也比较喜欢。进入中班以后,对于数数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平时活动中发现,班中幼儿大多只会一个一个的点数,在数数的方式以及经验方面还不足。所以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呈封闭状的物体内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2、萌发对封闭式数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图片、数字卡片、固体胶。
活动流程:
一、数一数——学习在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的方法。
1、出示呈封闭式排列的图片,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苹果,说出数量。
请你们来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2、幼儿演示一下数数的过程。
为什么你数得快又准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数数时只要记住开始数得起点,这样就不会漏数、重复数。
二、猜猜是谁数对了——尝试能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1、出示苹果盆,幼儿判断苹果的数量是否正确。
我这里还有几盆水果,请你们来看看陈老师数的对不对?
2、比比谁判断正确,数得对。
3、出示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
小结: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办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这次都数的很棒!
三、实物操作——巩固在呈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经验。
1、根据水果盘上的苹果数将与它相对应的数字贴到盘子的里面。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苹果盆,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盘子的中间。
要求:数清楚了再找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学会的数数方法。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封闭状物体内正确的数数。
幼儿是否能找到匹配的数字。
3、集体分享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数的对不对?
小结:虽然每个盘子里都有许多的水果,但是只要记住开始数的位置,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就不会数错了。
设计思路:
苹果是秋天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幼儿也比较喜欢。进入中班以后,对于数数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平时活动中发现,班中幼儿大多只会一个一个的点数,在数数的方式以及经验方面还不足。所以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呈封闭状的物体内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2、萌发对封闭式数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图片、数字卡片、固体胶。
活动流程:
一、数一数——学习在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的方法。
1、出示呈封闭式排列的图片,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苹果,说出数量。
请你们来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2、幼儿演示一下数数的过程。
为什么你数得快又准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数数时只要记住开始数得起点,,。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这样就不会漏数、重复数。
二、猜猜是谁数对了——尝试能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1、出示苹果盆,幼儿判断苹果的数量是否正确。
我这里还有几盆水果,请你们来看看陈老师数的对不对?
2、比比谁判断正确,数得对。
3、出示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
小结: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办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这次都数的很棒!
三、实物操作——巩固在呈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经验。
1、根据水果盘上的苹果数将与它相对应的数字贴到盘子的里面。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苹果盆,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盘子的中间。
要求:数清楚了再找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学会的数数方法。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封闭状物体内正确的数数。
幼儿是否能找到匹配的数字。
3、集体分享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数的对不对?
小结:虽然每个盘子里都有许多的水果,但是只要记住开始数的位置,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就不会数错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名称:
苹果大丰收
设计思路:
苹果是秋天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幼儿也比较喜欢。进入中班以后,对于数数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平时活动中发现,班中幼儿大多只会一个一个的点数,在数数的方式以及经验方面还不足。所以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呈封闭状的物体内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2、萌发对封闭式数数活动的兴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图片、数字卡片、固体胶。
活动流程:
一、数一数——学习在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的方法。
1、出示呈封闭式排列的图片,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苹果,说出数量。
请你们来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2、幼儿演示一下数数的过程。
为什么你数得快又准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数数时只要记住开始数得起点,这样就不会漏数、重复数。
二、猜猜是谁数对了——尝试能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1、出示苹果盆,幼儿判断苹果的数量是否正确。
我这里还有几盆水果,请你们来看看陈老师数的对不对?
2、比比谁判断正确,数得对。
3、出示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
小结: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办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这次都数的很棒!
三、实物操作——巩固在呈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经验。
1、根据水果盘上的苹果数将与它相对应的数字贴到盘子的里面。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苹果盆,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盘子的中间。
要求:数清楚了再找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学会的数数方法。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封闭状物体内正确的数数。
幼儿是否能找到匹配的数字。
3、集体分享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数的对不对?
小结:虽然每个盘子里都有许多的水果,但是只要记住开始数的位置,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就不会数错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乐器表示数字对应的数量
(2)体验用数字进行游戏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4-6数字卡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份4-6数字卡片(放在椅子上)1件乐器(乐器的种类有3种)笔。
3.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去果园
1.教师;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随教师做动作进活动场地。
3.教师;请喜欢苹果的小朋友坐在数字6的座位上,喜欢………(幼儿按指令坐到相应的位置上)
二.猜水果
1.教师;小动物们都在果园里摘水果.请你猜一猜小猴摘了几筐梨?(出示数字6)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数字6)再看看,小兔子摘了几筐梨?为什么说是6筐?
3.教师出示4-6数字卡片,请幼儿猜猜小动物们摘的水果数量。(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欢庆丰收
(1)教师;果园丰收了,小动物们奏起了乐器庆祝丰收呢!听小玲响起来了!请你用拍手来回应,它响几声你就拍几下手。
-----幼儿集体用拍手来表示,教师变换敲击的次数,以6声为主。
-----请幼儿个别或小组用拍手来表示铃声,铃声的数量以6声为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变换敲击的速度。
三.乐队演奏
1.教师;请拿出你的乐器,我们一起来欢庆丰收吧!(出示数字卡片)这是数字几?
---教师;数字x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敲响自己的乐器。(引导幼儿敲击相应的次数)
----数字4-6交替出现。幼儿集体、个别、分组操作。如没有敲对重复原来的数字。
1.教师;我来做指挥,我的数字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敲响你们的乐器。
----教师交替把数字卡片指向不同的乐器组,幼儿敲击相应次数的乐器。(先一种乐器敲几个数字,逐渐变成每种乐器敲1个数字,交替进行。教师变换出示卡片的节奏,让幼儿敲击出的声音就如一首欢快的曲子)。
2.自由交换乐器,再游戏一遍。
活动延伸
丰收的果园
教师;鸭家的苹果也丰收了。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2页,看看书上有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几只苹果。
----教师;红苹果采下来应该放在哪个筐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教师;其他苹果树上的苹果呢?请你用线把筐与苹果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快的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4-6数字卡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份4-6数字卡片(放在椅子上)1件乐器(乐器的种类有3种)笔。
3.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去果园
1.教师;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随教师做动作进活动场地。
3.教师;请喜欢苹果的小朋友坐在数字6的座位上,喜欢………(幼儿按指令坐到相应的位置上)
二.猜水果
1.教师;小动物们都在果园里摘水果.请你猜一猜小猴摘了几筐梨?(出示数字6)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数字6)再看看,小兔子摘了几筐梨?为什么说是6筐?
3.教师出示4-6数字卡片,请幼儿猜猜小动物们摘的水果数量。(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欢庆丰收
(1)教师;果园丰收了,小动物们奏起了乐器庆祝丰收呢!听小玲响起来了!请你用拍手来回应,它响几声你就拍几下手。
-----幼儿集体用拍手来表示,教师变换敲击的次数,以6声为主。
-----请幼儿个别或小组用拍手来表示铃声,铃声的数量以6声为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变换敲击的速度。
三.乐队演奏
1.教师;请拿出你的乐器,我们一起来欢庆丰收吧!(出示数字卡片)这是数字几?
---教师;数字x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敲响自己的乐器。(引导幼儿敲击相应的次数)
----数字4-6交替出现。幼儿集体、个别、分组操作。如没有敲对重复原来的数字。
1.教师;我来做指挥,我的数字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敲响你们的乐器。
----教师交替把数字卡片指向不同的乐器组,幼儿敲击相应次数的乐器。(先一种乐器敲几个数字,逐渐变成每种乐器敲1个数字,交替进行。教师变换出示卡片的节奏,让幼儿敲击出的声音就如一首欢快的曲子)。
2.自由交换乐器,再游戏一遍。
活动延伸
丰收的果园
教师;鸭家的苹果也丰收了。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2页,看看书上有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几只苹果。
----教师;红苹果采下来应该放在哪个筐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教师;其他苹果树上的苹果呢?请你用线把筐与苹果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快的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果的有序排列,发现规律。
2.寻找规律,大胆尝试按规律给水果排序。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庆丰收。
2、操作材料:各种水果、每人一个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参观动物果园”。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物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果园里都有些什么水果呀?(指着图片上各种水果树让幼儿说)有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还有金灿灿的橘子呢。
二、感知序列,观察水果路、发现水果拼盘的排列规律。
1.观察水果路,感受水果的不同排列规律。
师:那果园里是谁在欢迎我们呢?(小猴、小兔、小猪)。
师:呀!去小动物家的路可真漂亮,是一条条的……(水果路)。这些路一样吗?那儿不一样?(原来是用不同的水果铺成的,每一条水果路上都藏着一个排队的秘密呢),那我们看看去小猴家的水果路上藏着什么排队的秘密呢?
师:大苹果、小苹果、小苹果、大苹果、小苹果、小苹果、大、小、小、大、小、小。
师:原来这条路是按大小小的顺序来排队的。
师:我们小朋友还会画苹果呢,我们一起把这条苹果路画出来吧,来,小蜡笔。
师:我们再看看去小兔家的水果路上有什么排队的秘密呀?(苹果、香蕉、梨子、苹果、香蕉、梨子......)小兔家的水果路原来是按苹果、香蕉、梨子的顺序三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队的呀。
师:小朋友想不想也变成水果,排成这样的一条水果路呢?等会儿我们分成两组,分别从前面的篓子里每人拿一张水果卡片挂在胸前,要记住你是什么水果呦?然后按顺序排队,按什么顺序呢?(苹果、香蕉、梨子),好,你们这一组先来,谁是第一个?苹果,苹果后面呢?香蕉,然后呢?我们看看这一队,苹果、香蕉、梨子又是苹果香蕉梨子,哦,都对了,真不错,那把水果卡片轻轻放回篓子里回座位吧,那这一组的小朋友也来排排队,这组小朋友自己检查一下,你说“我是、、、我是、、、”他们排的对吗?我们一起给自己鼓鼓掌。
师:你们也把水果卡片轻轻放进篓子回座位,看看还有谁在欢迎我们?(小猪),那去小猪家的水果路上有些什么水果呢?(幼儿:苹果、橘子、葡萄),哦,有苹果、橘子、葡萄,又是苹果、橘子、葡萄,看看有几个苹果呀?(三个),橘子呢?(两个),葡萄呢?又是三个苹果,两个橘子,一颗葡萄,三、二、一、、、。这条路上的水果不仅品种在按顺序变化,数量也在按顺序变化着呢。
小结:小动物们可真聪明,用丰收的水果按照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规律铺成了一条条水果路,看上去既整齐有好看。
2、发现并尝试按规律接着排水果。
师:小动物们看到我们小朋友可开心了,还在为我们准备水果拼盘呢。看看,用了哪些水果呢?(葡萄、小番茄、一片片的杨桃、一瓣瓣的橘子)。
师:这个拼盘里的水果是怎么摆的呢?(两个小番茄,一片杨桃、两个小番茄,一片杨桃),接下来又是?(空一组序列,小朋友续排,老师操作拖入水果),再看看这个拼盘里的水果又是怎么摆的呢?(杨桃、葡萄、橘子),谁来接着摆?好,你来说,我帮你摆。最后一个拼盘里有什么水果?是怎么摆的呢?(幼儿说),接下去我来摆,该摆什么水果了?摆几个?哦,然后我摆番茄,一个,两个,三个。不对?怎么回事?哦,多了,那我就拿掉一个。
小结:小动物们的拼盘都是按规律来排的,所以很漂亮。
三、小组活动,小朋友学习制作水果拼盘。
师:今天我们这也有很多客人老师,你们想像小动物们一样制作水果拼盘来招待客人老师们吗?
师:那做水果拼盘之前一定要记得先把手擦干净。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水果,按什么顺序排队才有规律呢?好了,到后面找个位置开始吧。水果拼盘做好了的小朋友还将拼盘放在桌子上,然后你轻轻回到前面小椅子上等等其他小朋友。
四、分享活动,和客人老师一起品尝水果。
师:我看见有些小朋友的水果拼盘很漂亮,我很喜欢,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咦!这个不错,你来说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这个呢?那我们小朋友把你们漂亮的水果拼盘去送给客人老师品尝品尝吧。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教学反思
在长期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下,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恐惧。因此,要让学习主体回到幼儿本身,让幼儿从兴趣中产生动机,培养幼儿主体探索、操作建构知识的能力。考虑到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水果成为了我贯穿今天整个活动的主要线索。我通过手指游戏、摘果子、、送果子、运果子,不断激起孩子们数数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和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在各环节的设计上,我根据我班孩子对数的已有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开展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今天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运用较多的是从中间往四周数或从四周望中间数的方法,积累了这方面数数的经验,知道了数数要数得正确一定要数仔细,不能漏数。在摘果子的环节中,既有对前数几种水果中积累的数数方法的运用,又加入了封闭式数数,同时小结了数数在正确方法。而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一方面是基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用所积累的数数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千差万别,通过游戏也能启发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探索、运用更多的数数好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前半部分教师与幼儿的配合还比较默契,后半部分(送水果回家时),秩序有点乱,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逐一上来将水果放入车中,既有序,又能观察到每个幼儿的表现。
通过这一课时,我想我们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让幼儿更热爱学习:
1、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融入数理概念的知识,让幼儿主动轻松地学习数学的知识,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2、以有趣的“游戏化”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建立起经验、沟通、创造的学习过程。
3、以丰富变化的“多程序”“多模式”题型练习,配合操作道具,让幼儿建立起实验、讨论与表现一致的学习过程。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 出示果树
3、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水果,了解1-5的数字。
2、生活环境创设:室内布置有关1-5数字的图片。
3、教学具准备: 果园(树上贴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1―5的点子图片若干。
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卡车图),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摘水果。
1.边唱歌边带幼儿到立体水果树前。
师: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摘水果
3.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4.感知5以内数字。
二. 送水果。
1.开来五辆卡车,师提问:开来了几辆卡车?;.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2.为卡车编号。
3.幼儿讨论:数量与数字的匹配关系。请小朋友边说边送: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
4.幼儿送水果,教师巡查,辅导。
三. 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一次。
1.幼儿摘水果。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3.送水果,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4.幼儿运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4以内的数数。复习区分数字1—4,进一步巩固4以内数所表示的数量。
能根据数字添加或删除实物,使数字和实物一样多。
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4的数量对应和字形
教学难点;如何让数字和实物一样多
活动准备
数字卡1—4,每个幼儿一袋苹果卡(里面分别装有1至4个不等数量的苹果卡)小动物贴绒卡(4只)
活动过程
一、分苹果
1.老师的苹果园大丰收了,现在要请小朋友一起去果园品尝苹果,在品尝苹果前,我们先摘苹果。师幼一同做摘果子律动。
2. 教师将装好苹果卡的袋子分给每个幼儿:“请小朋友数数自己分到了几个苹果?”
3.数字宝宝找朋友,幼儿根据袋里的苹果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区域并坐下来。
二、数苹果
1.老师这里还剩下两篮苹果,请小朋友帮老师数数每一篮各有几个,并用数字表示。
2.要让两篮变成一样多,应该怎么办?
三、吃苹果
1.有客人来了,出示小动物贴绒卡4只,我们快拿出苹果来招待他们。
拿出装有三个苹果的篮子,一只小动物吃一个苹果,让幼儿发现苹果少了一个,怎么办?
走了一只小动物,这时候苹果又怎样了?
让幼儿通过对应发现多一少一,然后想想怎么办,通过添加或删除的办法来帮助老师招待客人。
2.全体幼儿共同品尝苹果
幼儿洗手后一同品尝苹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并让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幼儿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了自主发展。幼儿基本上能正确点数,对应和根据实际进行相应添加或删除实物。
因为本班幼儿比较活泼好动,而且人比较多(60个)所以在开始环节采用的是风琴律动,给听课老师的感觉是过于冷静,没有热闹丰收的喜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常规的训练,让幼儿能听从指挥,较快有序地完成每项活动,而不要因为高兴疯玩就难于收拢。从这节课我也学到了幼儿情感体验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在准备每一个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各种情感体验,采用更活泼,更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更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学习。
如果重上这堂课,在开始环节我将布置苹果树,上面挂满苹果卡,放上摘果子的音乐,每个小朋友拿着一张可插入苹果卡的卡片,上面的插口设计成1—4个,幼儿根据插口摘苹果,插满插口后,数一数摘了几个苹果,然后再拿着自己摘的苹果到相应的数字区域坐下来。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亲自体验采摘的快乐,丰收的喜悦。
从听课老师的评议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童趣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活泼的教学,生动的表现更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表现欲和创造欲。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 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 6 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 6 的形成,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能积极探索并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秋天到果实丰收的生活经验等。
2.物质准备:6 个小橘子,6 个苹果,5 个 1 大梨子,教学挂图水果展示台,可以立起来的大数卡 5—6。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水果:秋天到了,水果都丰收了。我们班的水果店也要开张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师幼共同操作,感知水果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么多的水果混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说应该怎样做呢?
2.教师出示水果展示台(见附图),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整齐地摆放。初步感知各类水果的数量。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橘子、苹果、梨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哪一种水果是最多的?(运用点数、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感知 6 的形成与守恒。
1.第一组、第二组:谁拿的水果最多。
教师:请小朋友先看看图上有谁?它们各拿了几个什么样的水果?请在相应的图标下面用圆点或短竖线记录数量,并找出拿得最多的动物.在它的旁边画上标记.
2.第三组、第四组:给水果排队。
教师:请小朋友从不粘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梨子、草莓粘贴在相应的空位上。
3.第五组: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
教师: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个,在它的旁边找出正确的数字圈起来。
4.第六组:找规律接着画。
四、梳理提升,活动评价。
教师选择问题较多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解。
改编自《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中班下《小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2、学习按苹果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青、红苹果图片若干。
2、红、绿、大、小筐,每桌各一个。
3、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摘苹果的欲望。
教师:看呀!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二、展开
1、观察苹果
(1)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苹果呀?
(引导幼儿发现,有红苹果,绿苹果,有大苹果,小苹果。)
(2)小结:我们的这些苹果里面,有红苹果,绿苹果,还有大苹果,小苹果。
2、摘苹果
(1)听口令摘苹果
(2)听拍手声摘苹果
3、苹果分类
(1)把红苹果送到红筐里。
(2)把绿苹果送到绿筐里。
(3)把红筐里的大苹果拿出来放在大红筐里。
(4)把绿筐里的小苹果拿出来放在小绿筐里。
4、收苹果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收不同的苹果。
(2)数数你收了多少个苹果。
5、苹果展教师:我们把摘得苹果展览一下好吗?
引导幼儿思考摆放的方法。
如:红-绿-红-绿,大-小-大-小,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有序的摆放方法。
三、结束
1.教师:今天我们丰收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苹果,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喜欢苹果?
2.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 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2、学习按苹果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青、红苹果图片若干。
2、红、绿、大、小筐,每桌各一个。
3、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摘苹果的欲望。
教师:看呀!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二、展开
1、观察苹果
(1)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苹果呀?
(引导幼儿发现,有红苹果,绿苹果,有大苹果,小苹果。)
(2)小结:我们的这些苹果里面,有红苹果,绿苹果,还有大苹果,小苹果。
2、摘苹果
(1)听口令摘苹果
(2)听拍手声摘苹果
3、苹果分类
(1)把红苹果送到红筐里。
(2)把绿苹果送到绿筐里。
(3)把红筐里的大苹果拿出来放在大红筐里。
(4)把绿筐里的小苹果拿出来放在小绿筐里。
4、收苹果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收不同的苹果。
(2)数数你收了多少个苹果。
5、苹果展教师:我们把摘得苹果展览一下好吗?
引导幼儿思考摆放的方法。
如:红-绿-红-绿,大-小-大-小,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有序的摆放方法。
三、结束
1.教师:今天我们丰收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苹果,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喜欢苹果?
2.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 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1、2、3、4、5、6…10)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
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
(2)第二次记忆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
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
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
师:有谁?一共有几位?
(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
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
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
师生共同小结: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
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
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
小结: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
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
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
(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
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
小结: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
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
(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
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
小结: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
(1)谁的反应快?
师:真厉害,都知道了。(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 4比5多几? 3比4少几?)
师:真厉害,都答对啦。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
(2)马兰花
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
小结: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
(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评价
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以内各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7、8的涂色活动圆圈图各一张,彩色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下《幼儿用书》(p19、20页),双色圆片片;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7或8的双色圆形片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快乐圆点怎样涂?
——教师:许多小圆圈来和我们玩游戏。出示7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总数,知道今天分合游戏的总数是7。
——教师:我们来变个小魔术,把每排圆圈中的一些变成彩色的,你想怎样变。
——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涂圆点,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第一排涂一个圆圈,第二排涂两个圆圈……引导幼儿
涂一色后用两种方法记录,如77
∧∧
16
61
——教师再出示8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总数是几。
——引导幼儿猜测:把8分成不同的两份,可能有几种分法?鼓励幼儿去试一试,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2、小组操作活动
——涂色,观察每排苹果的数量和颜色,请你依样按序给苹果涂色,按颜色把苹果分成两份,并在左边记录,完成7的分合式。
——连线。观察阅读花朵里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总数,请你划线将两个花朵合起来的总数与相应的花盆连起来。
——翻泡泡,幼儿先将圆片按一种颜色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翻一个圆片记录两次,最后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进一步巩固按顺序记录的方法。师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两份有6种分法,8分成不同的两份有7种分法。
——展示按互换关系记录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这种记录方法和按序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介绍是怎样记录的,鼓励幼儿也可以尝试用该种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目标:
在看看记记、添添去去、贴贴说说中感知10以内的数量。
学习简单的统计计数方法。
在数学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快乐。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首先有一个苹果》
2.记录卡、圆点、谜宫、图片、添添去去操作卡每队一份。
3.统计表、笔、奖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有红、黄、蓝、绿四个队来举行一次智力大比拼竞赛活动,现在请每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喊出你们的口号!
(二)看一看、记一记。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第一项比赛:看一看、记一记。请听规则:等会我们要看一幅图,你们要很快地记住上面的东西,记得越多越好。(看图)这张是记录卡,在你刚才看到的东西的下面贴上圆点,一组上一张,我们合作完成。贴对一个加一颗星,贴错一个要扣一颗星哦。(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每组的操作卡,看看你们组上可以得到几分?(集体验证对错,奖励五角星。)
(三)添一添、去一去。
教师:刚才这些东西还藏到了卡片里,他们和数字玩起了游戏呢。看一看这张图片,要想让**和数字变成一样多,可以怎么用什么办法呢?这也是我们第二轮的比赛。请听游戏规则,每组上都有10张卡片,把每张卡片上的物品都要和数字一样多,每个队员都要动手操作,做完一张再拿一张,直到把10张卡片都完成。计分是这样的,做对一张加一星。(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队的卡片吧,请小队员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做对了几题,可以得几星呀?(还有三队可以请其她老师帮忙计分。)
(四)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这十张卡片还做成了一本书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吧。(看PPT:首先有一个苹果。)你们发现这本书里藏着什么数字秘密呢?(数字越来越大。)
(五)绕一绕,贴一贴。
教师:老师用这些图做成一个谜宫,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最后一项比赛:谜宫大赛。(出示谜宫)你们看,这个谜宫应该怎么走?谜宫上少了几张图片呢,等会就请小朋友一边走谜宫,一边观察一下缺了哪张图片,从篮子里找出来贴上去。贴对一张得一星,想一想怎么样合作才会又快又对呢?(幼儿操作)请一名小队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谜宫,贴上了哪些图片,我们大家来看看他们贴对了吗?应该得几星?
(六)统计得分,颁奖。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每队最后的得分情况吧,一起来数一数。*队获得了冠军,我们为他们颁发“智慧星”奖。
教师:猜猜猎人扔出蜂窝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最后苹果又是谁吃到了呢?我们回教室后再把这本书看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阅读图书《首先有一个苹果》结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活动意图:
《指南》中对5-6岁幼儿提出了目标要求: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应"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已经对"表格"有一定的接触,但大多还未使用过表格。本次活动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促进幼儿对表格的使用,提高幼儿对集合和计数的认知。
活动目标:
1.尝试自主完成水果及主食统计表,感受集合在生活中的作用。
2.为帮助国王完成统计而自豪。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2.物质准备:图片(水果、主食、甜品)、磁贴,幼儿人手两份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老国王要给我们举办森林餐会,他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主食和甜品。可是,食物这么多,小朋友这么多,老国王不知道该准备多少量,我们一起来帮忙。
(二)自主完成水果统计图
1.投票与统计
(1)出示水果磁铁,并进行投票。
(2)观察投票结果。
(3)验证投票结果并计数。(分别验证三种水果)
2.幼儿自主完成统计图
(1)幼儿自主记录,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给提问及有需要的孩子提供适度的帮助。(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观察不同孩子的记录方式,师幼一起讨论不同的记录方式,并说一说哪种更清楚,更让人一目了然。
(2)添加辅助线,使之成为表格。
(3)小结: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许多统计和记录的活动都要用到表格。
3.师幼完成总表的水果部分。
(三)幼儿自主完成主食统计表
1.幼儿为主食投票,并统计数量。
2.分发纸笔,请幼儿自主完成统计表。
3.小结: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结果是不变的。
4.师幼完成总表的主食部分。
(四)结束:去给老国王寄信。
活动延伸:
1.用同样的方法统计甜品的数量。
2.区域活动:制作给老国王的信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以内各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7、8的涂色活动圆圈图各一张,彩色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下《幼儿用书》(p19、20页),双色圆片片;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7或8的双色圆形片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快乐圆点怎样涂?
--教师:许多小圆圈来和我们玩游戏。出示7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总数,知道今天分合游戏的总数是7。
--教师:我们来变个小魔术,把每排圆圈中的一些变成彩色的,你想怎样变。
--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涂圆点,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第一排涂一个圆圈,第二排涂两个圆圈……引导幼儿涂一色后用两种方法记录,如7 7∧ ∧16 61--教师再出示8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总数是几。
--引导幼儿猜测:把8分成不同的两份,可能有几种分法?鼓励幼儿去试一试,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2、小组操作活动
--涂色,观察每排苹果的数量和颜色,请你依样按序给苹果涂色,按颜色把苹果分成两份,并在左边记录,完成7的分合式。
--连线。观察阅读花朵里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总数,请你划线将两个花朵合起来的总数与相应的花盆连起来。
--翻泡泡,幼儿先将圆片按一种颜色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翻一个圆片记录两次,最后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进一步巩固按顺序记录的方法。师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两份有6种分法,8分成不同的两份有7种分法。
--展示按互换关系记录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这种记录方法和按序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介绍是怎样记录的,鼓励幼儿也可以尝试用该种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农作物(南瓜、玉米、花生)生长过程分解图。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故事。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丰收宴会了?它们分别带来了哪东西?
请幼儿看图回答。
2、了解生长过程。
教师:你们知道小熊的南瓜、山羊的玉米、母鸡的花生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引导幼儿猜想并讨论。
出示南瓜、玉米、花生的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尝试排序。
教师小结:根据幼儿以往种植经验出示正确的排序过程。
南瓜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南瓜。
玉米的生长的过程: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玉米。
花生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长叶→开花地下开始长小花生→花生叶变黄→地下的花生成熟。
3、知道南瓜、玉米、花生生长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南瓜、玉米、花生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看幼儿用书。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小动物还带什么来参加丰收宴会了?
请幼儿回答。
教师:你们知道苹果、冬瓜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请幼儿回家在家长协助下收集资料。
教师:那你们知道冬瓜、苹果的生长过程吗?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重点)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难点)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作为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 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这是一节与秋分有关的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农作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进一步认识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并产生尊敬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分节气的含义,及节气与农事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并产生尊敬之情。
3.感知农作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知道秋天硕果累累, 遍地金黄,农忙丰收。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农民伯伯的工作、自己照顾幼儿园里的小菜地等生活经验。
2.物资准备:PPT 课件、视频、美工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农民伯伯在烈日、风雪天,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小视频, 引导幼儿直观感知农民伯伯的工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了解秋分节气及农民伯伯的辛苦,激发尊重敬爱的情感。此环节解决活动重点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民伯伯一年四季耕种不同农作物的过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农民伯伯的工作,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农民伯伯劳作的景象,激发幼儿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3.了解秋分节气的内涵,及秋分前后的气候特征。知道节气与农事的关系。
三、分享秋收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观察农田里、果园里的丰收图,联系幼儿园自然区里丰收的果树,菜地里成熟的玉米等各种果蔬,帮助幼儿回忆参与幼儿园采摘活动时的心情, 感受生活中丰收的喜悦。
四、梳理经验,小结提升。
教师梳理小结活动中农民伯伯、秋分节气及秋收的零散经验,提升幼儿关于农民丰收节的深入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中的图片介绍,小朋友们能够感受到秋天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秋天里的各种水果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一、设计意图:
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中班数学活动的教授方法与孩子的学习表现,为家长在家里教数学提供依据,根据班级数学活动的课程进度选择了这个活动。另外考虑到幼儿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的特点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组织的数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与操作方面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学演示材料与操作的材料都结合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强调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方面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这些特点。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2、出示小牛、小马的图片,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
3、操作活动。出示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出示 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
(三)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五、活动反思:
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孩子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创造。爱玩,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我结合孩子爱玩,爱动物的这些特点,设置教育情景小动物去秋游,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让孩子对小动物的行为引起共鸣,因为前两天我们刚刚组织幼儿出去秋游,另外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孩子特点层层深入。
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层层深入让孩子轻松学习。活动刚开始教师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小动物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出去秋游都要排好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直观的观察图片,深入浅出的提问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着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兴趣很浓厚这对他们没有难度,教师在一旁鼓励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改变预设的教案减少一一对应环节的内容增设不对应比较的内容。不对应来比较两者的关系这一环节对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根据孩子的表现,我鼓励孩子用小手点着数一数然后和旁边的孩子交流后举手回答,合作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次高涨。最后,在孩子们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把不对应的小图片,对应排列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的结果的对错。通过层层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
三、关注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操作中主动学习。
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第三部分在孩子突破活动的难点后,教师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摆放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操作活动鼓励孩子积极探索,接着教师拿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在操作活动中加上了一些游戏的情节,把摆放材料变为有趣的手脑并用活动,使幼儿的各个器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与乏味,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四、巧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独立完整作业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做数学练习,目的检查活动的效果与幼儿的掌握情况。教师鼓励家长关注孩子做练习的表现,提醒家长耐心观察,不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练习,培养孩子遇到困难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有利于家长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中班社会教育活动会说话的安全标志教案1、中班社会教育活动会说话的安全标志教案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标志,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是幼儿常见到又不易引起注意的标志。幼儿期孩子好奇心特别强,什么都想看一看、
中班游戏跟图形娃娃玩游戏教案反思1、中班游戏跟图形娃娃玩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是小班计算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常见的这些图形,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运用
中班园园变瘦了教案反思1、中班园园变瘦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胖和瘦对生活的影响。 2、初步了解生活中“胖”和“瘦”的外形特征。 3、能用图片、绘画和身体动作等多种形式表现胖和瘦的特征。 4、乐于探索、交流
中班游戏小玩偶换装秀教案反思1、中班游戏小玩偶换装秀教案反思 目标: 练习穿衣服的方法。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服。 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在活动中,
中班综合活动破解密码教案1、中班综合活动破解密码教案 目标: 1.熟悉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2.尝试根据图片提示在指定方位找到指定的物品,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3.在游戏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准备: 数字卡3张幼
中班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教案反思1、中班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 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 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中班穿穿脱脱教案反思1、中班穿穿脱脱教案反思 目标: 1、初步懂得身体的冷热与穿脱衣的关系,并知道及时穿脱衣服能预防感冒生病这一基本卫生常识。 2、活动中,能根据身体的冷热及时地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
中班活动大卫惹麻烦教案反思1、中班活动大卫惹麻烦教案反思 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做错了事要勇敢的承认错误,并且要知错就改。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